微型小说欣赏:从《题都城南庄》到《崔护》(诗与小说)
中小学作文《读《题都城南庄》有感》
中小学作文《读《题都城南庄》有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一首《题都城南庄》,诉尽了多少人心中的寂寞惆怅?那年正值清明,博陵人崔护独游长安城南,见一家桃花绕宅,便叩门求饮。
门内女子予以饮,两人一见有情。
可到明年此日,崔护又寻至此地,桃花如初,门墙如故,却独独不见了主人。
于是他就在门扉上题了这首诗。
诗的开头两句是诗人的心事,是藏在彼此心中的好感与欢欣。
那是一个只要见了便能让崔护朝思暮想的姑娘,是个可以“思而得之”的佳人。
然而命运总是故意与有情人作对的,一心想要重温旧梦之人总会梦碎在时间的拷问中。
诗的后两句,去年与今日,有同有异。
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佳人不见。
诗人伸出多情的手,却只握到了一掌冷雾。
这时,我又想到了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好一个洛阳城东暮春的景色,繁华的洛阳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
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那个姑娘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心中生出无限感慨,她感慨的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的红颜易老与生命无常。
时间无情,花败了,可以再开。
每年一度,时光轮转,人却只能往前走,没办法停留,也不能回头。
无可奈何桃花落,不曾相识人未归。
崔护和那位美丽的洛阳姑娘,都为自己情窦初开的那个人而痴情至深。
他们思,思那时两情相悦的快乐;他们执着,为伊消得人憔悴。
四月里的桃花,无奈地笑了,笑的是自古痴情人的执着。
可是,她为什么还没落下?中小学作文《和书有个约会》悄悄告诉你吧,我和书,有个约会。
我和春天的它,共同携手。
小时候的我呢,是没有大人给我讲故事的。
我看的书,都是幼儿园的书,里面一幅幅画呀,可漂亮啦。
还有一串串文字,都隐藏着一个个故事。
我小,不识字,是老师拉着我的手,指指画画,一句一句讲给我听的,我就傻呵呵地听着,听到精彩之处,便手舞足蹈地鼓起掌来,那时候,我天天期盼着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听故事。
崔护《题都城南庄》阅读答案
崔护《题都城南庄》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崔护《题都城南庄》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查子元夜【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花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简要分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桃花依旧笑春风间接抒情,情感表达得含蓄委婉;笑字以拟人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桃花迎风怒放之态,反衬诗人感伤之情。
泪湿春衫袖直抒胸臆,情感表达得率真充分;湿字形象地表达了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
(共4分,手法和效果各1分。
)2、不少评论者认为,《生查子元夜》的创作受到了《题都城南庄》的启发,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所受启发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①都包含着一前一后(一昔一今)两个相同的场景。
诗是去年和今日,词是去年元夜和今年元夜;诗的场景是此门,词的场景是花市。
②整首诗或词都能选用一个具体意象作为贯串线索,诗以人面桃花为线索,词以花与灯为线索。
③都能通过今昔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事不同的映衬对比,表达诗人物是人非的感慨。
诗慨叹人面不知何处去,词则感慨不见去年人。
(共6分,每点2分,答出相同点1分,举例分析1分)3.上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表现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
崔诗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欧阳修词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很充分。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时间,史籍没有明确记载。
而唐人孟棨《本事诗》和宋代《太平广记》则记载了此诗“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长安南郊偶遇一美丽少女,次年清明节重访此女不遇,于是题写此诗。
题都城南庄 古诗读后感
题都城南庄古诗读后感《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诗人,公元前796年(贞元十二年)进士及第,一度官至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其诗风精炼婉丽,语极清新,虽然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星空中,崔护可以说是一颗寂寂无名、并不耀眼的小星,可是他的《题都城南庄》却是散发着神采奕奕的光芒,为他在后世赢得了无穷的赞誉。
《题都城南庄》是一首感怀往日情事伤逝的诗歌,它来源于崔护人生旅途中的经历的一次巧缘艳遇:他与一位佳人的短暂邂逅与短暂相逢。
崔护在清明节这天,独自一人来到城南游览。
此时的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没中,便想着借此机会排遣心中的郁闷。
来到城南时,一路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他自然也觉得心旷神怡,内心落地的烦恼也逐渐忘了。
当他来到一处人烟稀少之地时,偶然看见一所农家小院内种植了几株桃树,枝头上的桃花,还一串串地伸出墙头,灼灼耀眼。
正好此时的他感觉口渴,便上前敲门,想讨一杯水喝。
当小院的门微微打开时,崔护看到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他心头不禁为之一震。
少女得知崔护的来意后,便端来茶水,含羞倚靠在门前的桃树下。
崔护在喝茶时回眸望去,正好与少女那脉脉含情的目光相遇。
看着眼前这柴门少女的朴素之美,在灼灼桃花的映衬下,让他动心动情。
只是这次是两人的第一次相遇,两颗青春年少的心虽然互生爱慕,但也不便多说什么。
当崔护喝完茶水后,少女倚门相送,崔护也是恋恋而归。
时隔一年之后,崔护再次进京赶考,又逢清明时节,崔护想到了一年前的偶遇,心中的情感无法抑制,他再次匆匆来到城南庄的这座小院。
可惜的是,小院柴门紧闭,院内没有一人,无奈之下,他奋笔在门前写下了这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采用了抚今追昔式的时空对照,随着主题心绪的流动而展开,将诗人追念回忆的描写,与现实环境中的描写彼此对照;将动人的往事情景,与眼前的情景相对照,今中有昔、昔中融今,通过时空的转换,和今昔情景的变化,来烘托出诗人那凄迷惝恍的心绪,写出了诗人心中那物是人非、旧情难寻的无限怀念与伤感之情。
《题都城南庄》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题都城南庄》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题都城南庄》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题都城南庄》原文翻译及赏析1题都城南庄原文: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注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一个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今”。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题都城南庄创作背景此诗的由来,是因为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以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所载最早,最详。
原文如下: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
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入,以杯水至。
开门,设床命坐。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崔亦睠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
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
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
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
”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
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
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
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
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
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题都城南庄鉴赏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
题都城南庄 古诗读后感
题都城南庄古诗读后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每次读到崔护的这首,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你说这崔护,他咋就写出这么一首让人心里直痒痒的诗呢?就好像有只小手在你心尖儿上挠啊挠的。
我仿佛能看到那个场景,崔护啊,就像个莽撞又有点害羞的小伙子。
他在那个桃花盛开的日子,来到了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前。
那桃花开得正盛,就像天边的云霞落到了人间。
那户人家的姑娘呢,脸蛋儿红扑扑的,和那桃花相互映衬着,哎呀,那画面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儿。
这不是典型的青春偶像剧里的美好相遇吗?我就想啊,当时的崔护心里是不是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呢?再看后面两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就像一盆冷水,“哗啦”一下就浇灭了前面那种美好的憧憬。
我能想象崔护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时的失落。
他满心期待地想再看到那个姑娘,就像我们满心欢喜地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结果到了地方,人却不见了。
那桃花还在那儿傻乐呢,就像个不懂事儿的孩子,它不懂崔护的伤心。
这时候的崔护得有多难受啊?就像你丢了你最心爱的宝贝,怎么找都找不着了。
我有个朋友,他也有类似的经历。
他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个特别投缘的人,两个人一起度过了非常美好的几天。
可是后来呢,他们因为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就分开了。
我朋友再回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就特别能体会崔护的这种心情。
他说他当时看着周围熟悉的景色,心里空落落的,就像缺了一块似的。
我觉得这首诗啊,不仅仅是在讲崔护自己的一段小经历,它更像是在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我们都有过美好的瞬间,那些瞬间就像那盛开的桃花和美丽的姑娘一样,在我们的记忆里闪闪发光。
可是呢,时间就像流水,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溜走。
我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就像崔护失去了再见到姑娘的机会,才会如此的惆怅。
我读完这首诗就想啊,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拥有美好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呢?不要等到像崔护一样,只能对着桃花空悲叹。
这诗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的那种不珍惜和面对失去时的无奈。
《崔护》原文及赏析
《崔护》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崔护》原文及赏析【导语】:博陵崔护①,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
《题都城南庄》古诗_作者崔护_古诗题都城南庄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
《题都城南庄》古诗_作者崔护_古诗题都城南庄的原文诗意翻译赏析_语文迷整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译文及解释译文去年的今日,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漂亮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格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日,故地重游,姑娘你那漂亮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旧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解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⑴人面:一个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⑴不知:一作“秖今”。
⑴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题都城南庄》鉴赏此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讨论会常务理事、李商隐讨论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诗有一段颇具传奇颜色的本领,唐孟棨《本领诗·情感》有记载。
是否真有此“本领”,颇可怀疑。
或许竟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演成上述“本领”的。
但有两点似可确定:一、这诗是有情节性的;二、上述“本领”对理解这首诗是有关心的。
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假如我们真的信任有那么一回事,就应当承认诗人的确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漂亮动人的一幕。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妙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荣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通过这最动人的一幕,可以激发起读者对前后情事的很多漂亮想象。
这一点,孟棨的《本领诗》可能正是这样做的,后来的戏曲(如《人面桃花》)则作了更多的发挥。
其次个场面:重寻不遇。
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照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
去年今日,伫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照旧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动对往事的美妙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还能有什么呢?“照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题都城南庄》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都城南庄》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
1、诗名:《题都城南庄》
2、作者:崔护
3、原文内容
4、翻译内容
5、诗歌赏析要点
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艺术手法
11 《题都城南庄》原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11 翻译
去年的今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112 赏析
1121 意境营造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既美好又略带怅惘的意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描绘了一个春日里充满生机和浪漫的场景,桃花的艳丽与人面的娇美相互映衬,如同一幅色彩绚烂的画面。
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则在美好的基础上增添了一层失落和无常的氛围,以不变的桃花对照消失的人面,形成强烈的反差,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转和命运的无常。
1122 情感表达
诗中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情感。
既有对美好邂逅的怀念与眷恋,那“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瞬间成为了心中永恒的记忆;又有对失去的无奈和惆怅,“人面不知何处去”表达了寻而不得的失落。
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人生聚散离合的感慨。
1123 艺术手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本诗的一大特色。
桃花依旧盛开的景象与人面的消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主题。
此外,以景衬情,通过春风中含笑的桃花,更加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伤。
语言简洁明快,却又韵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希望以上内容能满足您的需求,如果您对协议的内容、结构或风格有其他要求,请随时告诉我。
崔护诗词《题都城南庄》原文译文赏析
崔护诗词《题都城南庄》原文译文赏析《题都城南庄》唐代·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人面: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赏析】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
“去年今日此门中”,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具体,足见这个时间和地点,在诗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深刻难忘的记忆。
第二句是写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们犹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人人都知道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则“人面”之美可以想见;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
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
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下片则是说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
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
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
“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题都城南庄》古诗赏析和译文
《题都城南庄》古诗赏析和译文人面桃花相映红出自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是追忆。
“去年今日此门中”,寥寥数字点出时间和地点,写得非常生动具体,足见这个因素,在诗人心中的地位,使之铭记心中。
第二句是描写佳人,诗人拈出一个人人皆知的形象——桃花,春风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艳丽,而“人面”竟能“映”得桃花分外红艳,足以烘托“人面”之美;再者,本来已经很美的“人面”,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之下定是显得更加青春美貌,风韵袭人。
一个耀眼的“红”字,正是强烈地渲染出这种相映生色的景象和气氛。
面对着这一幅色彩浓丽、青春焕发、两美相辉的人面桃花图,不用说姑娘的神采美貌如在目前,就是她的情态,诗人的心事,彼此藏在心中的欢爱和兴奋,也都是可以“思而得之”的。
三、四两句写今年今日此时。
去年今天,有同有异,有续有断。
同者、续者,桃花依旧;异者断者,人面不见,人去楼空。
此时彼时,这就产生了愈见其同,愈感其异,愈觉其续,愈伤其断。
正是这种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心情,越发加剧了眼前的惆怅与寂寞,只是留下美好的回忆在心头。
出自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冬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注释⑴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⑵人面:指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⑶不知:一作“秖(zhǐ)今”。
去:一作“在”。
⑷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
“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题都城南庄改写作文第三人称
题都城南庄改写作文第三人称《题都城南庄改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篇一《南庄之遇》崔护啊,那可是个有点木讷但又真诚的小子。
有一年春天,他就像个没头的苍蝇似的,到处瞎逛。
这一逛啊,就晃到都城南庄了。
这南庄啊,那可是到处是桃花,一片粉嘟嘟的。
崔护走得那叫一个累,就看到前面有个小院子,那院子门半掩着,就透着一股安静吸引人的劲儿。
他就想着在这讨口水喝。
敲了敲门,不一会儿,门开了,出来个姑娘。
那姑娘长得,怎么说呢,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
脸蛋白里透红,皮肤嫩得呀,感觉能掐出水来。
她站在那一片桃花树下,那桃花瓣时不时飘落在她头发上、肩上,就好像这姑娘是这桃花精变的。
崔护一下就愣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人家姑娘,都快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了。
姑娘被他看得有些害羞,轻咳了一声问他有啥事。
崔护这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说讨口水喝。
姑娘就把他让进院子,给他端来了水。
崔护坐在院子里喝水,眼睛时不时就往姑娘那瞟。
姑娘呢,就在一旁低着头做针线活。
崔护就和姑娘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得知姑娘自己住在这儿,平时也就种种花,绣绣东西,过得可自在了。
崔护跟姑娘聊得可开心了,感觉从没有这么畅快地跟一个人说过话。
那天的阳光也好,透过桃花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地上都是星星点点的光。
崔护觉得这地方就像世外桃源一样,这姑娘啊,就像仙女下凡,他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乱撞,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能在离开的时候恋恋不舍地看了姑娘好多次。
篇二《再寻南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崔护心里老是惦记着那南庄的姑娘。
这小子天天晚上做梦都是姑娘的样子,桃花树下的笑脸。
他就想啊,我得再去看看那姑娘。
这一次,他可不是瞎逛,是直奔南庄而去。
到了南庄,那桃花还是开得灿烂,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粉色的海洋。
他三步并作两步就走到那小院子前。
可是,当他满怀期待地敲了门后,等了半天却没动静。
他又使劲敲了敲,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他心里就“咯噔”一下,开始慌了。
他隔着门缝往里看,只看到满院子的桃花瓣落了一地,就像铺了一层粉毯子,但是一点人气儿都没有。
《题都城南庄》原文及赏析
《题都城南庄》原文及赏析《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作品,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
原文为:“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咱们先来聊聊这第一句“去年今日此门中”。
这一句啊,就好像是诗人打开了一扇回忆的大门。
想象一下,崔护去年的这个时候,就在这扇门前面,可能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春风轻轻拂过,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又那么特别。
“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可太美啦!诗人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和那盛开的桃花相互映衬,那画面简直美得让人陶醉。
这女子的脸蛋儿说不定红扑扑的,就像那娇艳的桃花一样,充满了生机和魅力。
接下来“人面不知何处去”,哎呀,那种失落感一下子就涌上来了。
今年再来到这个地方,那位美丽的女子却不见了踪影。
就好像你心心念念的一个宝贝,突然找不到了,心里空落落的。
最后“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还是那么灿烂地开着,春风还是那么轻柔地吹着,可那个心心念念的人却不在了。
这桃花好像在嘲笑诗人的失落,又好像在自顾自地享受着春天。
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是在一个小镇上,我偶然路过一家小店,店门口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在阳光下织着毛衣,那画面特别温馨。
后来有一天我再路过那里,老奶奶不见了,只有那小店还在,那种感觉就跟崔护诗里的失落有点像。
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它用极其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了那种复杂的情感。
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惆怅和无奈。
而且啊,这首诗还让我们明白了,时光是会流转的,人和事都可能会改变,但那些美好的瞬间却会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总之,《题都城南庄》虽然篇幅不长,但却有着深深的感染力,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历经千年,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弦。
题都城南庄赏析
题都城南庄赏析
原文
《题都城南庄》
【作者】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赏析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的脸庞相映鲜艳的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春风之中,全诗一共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是【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的季节,还是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只剩下门前的一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脉脉含情的,如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得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其实【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却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题都城南庄》原文、诗意及赏析
《题都城南庄》原文、诗意及赏析
【原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意】:去年今天就在这门前,姑娘的面容和桃花相互映照,格外红艳。
姑娘的面容不知去了何处,春风中桃花却依旧开得茂盛灿烂。
【点评】:
据孟棨《本事诗》和计有功《唐诗纪事》等书记载:诗人年少时在长安应试,未能及第。
清明节独游长安城南,在南庄叩门求饮,一位美丽的少女开门送水给他,然后站立桃树下,含情脉脉地看他喝水。
他们虽然没有交谈,但都产生了爱慕之情。
时过一年,诗人重游旧地,想与那位姑娘再次相会,但少女已不知去向,只有桃花依旧迎着春风怒放。
诗人不胜惆怅,于门上题了此诗。
全诗语言含蓄,音节流畅,前两句叙述往事,流露出对姑娘的爱恋;后两句抒情,充满失望之感。
此诗运用对比映照的艺术手法,独具特色。
诗首以人面、桃花正衬,互相关合,新颖微妙,给人一种似花、花如人的审美感受,同时亦写尽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次以人面不见,桃花依旧反衬,一个笑字写桃花不解人意,在春光中依然欢乐地盛开着,以此反衬诗人心中无限的惆怅和哀愁。
就全诗来说,又是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场面的映衬,写物是人非的感叹。
这种对比映照的反复运
用,把初见的恋情、别后的相思、重访未遇的失望,写得回环曲折,跌宕多姿。
读崔护《题都城南庄》杂谈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 面桃花相映红。 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 花依旧笑春风。 花依旧笑春风。
背后的故事
背后的故事
崔护与绛娘
暗恋
爱而不得
桃花流水鳜鱼肥
和 大 家 分 享 , 所 以 放 出 来 画 的 爱 可
很 谷 歌 上 搜 图 发 现 的 两 幅
在
谢谢观赏
made by yamada
特别说明 插入那么多 图片是为了让大家要 是觉得演讲无聊就看 图片。。。。。。
读崔护《题都城南庄》 读崔护《题都城南庄》杂谈
太平广记
•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 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 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 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 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 之命编纂。开始於太平兴国二年(977)﹐次年 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 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题都城南庄》(崔护)评析
《题都城南庄》(崔护)评析原文:《题都城南庄》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评析:关于这首诗,有一个非常动人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传说诗人崔护年轻时去长安应试,未第,清明那天独自到郊外踏青。
在城南见一户庄院,“花木丛萃,寂若无人”,便上前叩门求饮。
门开后,一位“妖姿媚态,绰有余妍”的少女将一杯水送到他手中,还替他搬来了一张凳子,然后倚在桃树旁,脉脉含情地注视着他。
崔护告辞时,她送出门外,“如不胜情而入”。
崔护也频频回首,恋恋不舍而归。
第二年清明,崔护再次来到这里,四周景色如故,院门却上了锁。
崔护无限惆怅,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
原来那天少女随父亲外出了。
她回家看到门上的题诗后,一病不起,饮食不进。
数日后,崔护因惦记着少女,又来寻访。
只见她昏死在床上,知觉全无。
崔护“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复活”。
少女的父亲见女儿死而复生,非常高兴,“遂以女归之”。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在《本事诗》、《太平广记》、《唐诗纪事》中均有记载。
崔护是否真有这段奇遇,谁也说不清,也无需说清,才子佳人结良缘本来就是善良人们的美好愿望,美好的东西是应该永远保存的。
崔护倒确是因这首诗留下了诗名。
全诗只有四句。
前两句追叙去年的事情。
“去年今日此门中”,时间、地点记叙得非常清晰、具体,可见这一天对诗人来说是个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日子。
为什么?因为“此门”中有一位娇美的少女。
但作者并不正面描写少女的容貌、姿色,却用两美相映成辉、争妍斗胜的传神描绘,渲染了少女的美丽、动人。
桃花是春天的象征,它的艳丽是举世公认的,能与之“相映”的“人面”,其美丽、动人也就可想而知了。
特别要注意这个“红”字。
桃花是红的,不言而喻;人面为什么也是红的呢?这固然因为少女正值妙龄,青春焕发,脸色红润;同时也暗示了少女的心态:由于这位青年男子的出现,惹得她春意萌动,一股羞涩的红晕不觉涌上脸颊。
这次邂逅,“此门”中的“人面”给诗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播下了爱情的种子,于是才有今年今日的重访。
能与崔护《题都城南庄》成为姊妹篇的,也只有这首诗了
能与崔护《题都城南庄》成为姊妹篇的,也只有这首诗了
说到中唐诗人崔护,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凭借一首《题都城南庄》而名垂青史,留下了“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比如宋朝诗人叶绍翁,同样因为一首《游园不值》而奠定了诗坛地位。
但是,要论题材和艺术手法的相似性,还是要属刘禹锡的《杨柳枝》最堪称姊妹篇。
《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杨柳枝》是刘禹锡向民歌学习的产物,一共有很多首,全都清新活泼,谱上曲子就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流行金曲。
这首诗和《题都城南庄》一样,也是描写与一位美女邂逅的故事,而且时间跨度更长,二十年前的萍水相逢,二十年后还是耿耿于怀,忒多情了。
两首诗都是采用的倒叙手法,但略有不同。
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
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
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更为曲尽其妙。
好诗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耐读,而这首《杨柳枝》就是最好的例证,你读的次数越多,越觉得它妙不可言,难怪明代的杨慎和胡应麟将它称之为神品。
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巧合是,刘禹锡和崔护是同一年生人,这两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那么,到底是谁启发了谁呢?又或者纯粹是艺术的巧合?。
《题都城南庄》原文及翻译赏析
《题都城南庄》原文及翻译赏析《题都城南庄》原文及翻译赏析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译文去年的今天,正是在长安南庄的这户人家门口,姑娘你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显得分外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c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
赏析:此诗的由来,是因为一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以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所载最早,最详。
原文如下: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
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入,以杯水至。
开门,设床命坐。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崔亦睠盻而归,尔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
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
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
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
”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怛,莫知所答。
父曰:“吾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
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在左扉有字。
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
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
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须臾开目。
半日复活,老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题都城南庄》原文及翻译赏析2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翻译去年春天,在这户人家里,我看见那美丽的脸庞和桃花互相衬托,显得分外红润。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情殇――读崔护诗
情殇――读崔护诗崔护,字殷功,博陵人。
博陵在那里,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博陵坡?不知道,留着以后查证吧。
认识崔护,主要是读了他的诗,尤其是读了《题都城南庄》。
崔护是在唐贞元十二年登第的,官至终岭南节度使。
《题都城南庄》却是写在他举进士落第的时候,少年意气初受挫,只将心怀别枝发,在这一时候写成的《题都城南庄》对于后世的影响远比他那个岭南节度使来得大。
关于这首诗发生的背景,自然引起人们的关心。
诗太精彩了,以至于再也没有异想天开的人物把它当成政治诗看待了--就象李商隐那一首动人心魄的《无题》的命运。
这是一首情诗,令人辗转反侧的情诗,当然有其摧人心折的故事,或者说没有真实的体验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精纯的提炼。
是什么样的体验?读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篇,事情大约如此:科场失利,郁郁寡欢的崔护信步游走于城南地面,实在没有什么目的,随便走走而已,滿脑子都是如何应对父母责怪的谋略,让野地里的微风一吹,迷迷糊糊的,不知东西南北。
隐约中好象来到了一个村庄――这种感觉是真实的,后来有许多人写遇仙的故事,其实都是这一类心情的产物。
这一个所在,是一个一亩见宽的宫院,花木叠采,草丛焕香,空旷中的寂静,居然不闻人声。
惊讶之余,移步门前,轻问静候,不见影响,真想吟一首:“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不过崔护比王维幸运,毕竟年青,年青就意味着机会。
只觉得有一个女子从门鏠里向外张望,“你是谁啊?”语如莺声莺不如,此际逢仙醒如寤。
此时的崔护大约愁怨尽去,只是小心地应对仙女:“吾乃博陵崔护,字殷功是也。
”还特意声明,只是“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当然我们知道他是在撒谎,明明是出来闲逛解愁,而且也没有喝过什么酒,又解什么渴,不过爱情的初始常常有这样一些美丽的谎言。
且看,那个姑娘上当了,或者她是明知道却自愿上这个当的:很巧妙的,她先进去拿了一杯水,然后开门,在这个过程中是让这个小伙子呆站在门外的,欲接还拒的模式;然后给了一个小凳子让他坐下,自己却远远地躲在一棵桃树后,倚靠着桃枝静静地观看,一付欲擒故纵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小说欣赏从《题都城南庄》到《崔护》(诗与小说)
新高考新视野
2012-02-11 1235
5cc149a20102dvsm
诗与小说
——从《题都城南庄》到《崔护》
来源三人行中学语文论坛高朝俊
《崔护》选自唐代孟檗《本事诗·随感第一》。
《本事诗》所记,多为唐代诗人的轶事,其中多有附会之说。
即以《崔护》而论,就明显是根据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敷衍而成的。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此进行艺术鉴赏,相反,它们倒为我们进行对比分析提供了可能。
作为诗,《题都城南庄》通过简约的文字,集中的场面,特别是“人面桃花”这样一个富有生气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自然永恒、人生无常的慨叹,让读者在追怀的情愫中,去品尝一种伤感、怅惘的人生况味。
作为诗,《题都城南庄》是把万千情愫凝结在“桃花依旧”,物是人非这样一个场景中的,也就是说,作为抒情作品,它不强调一种过程感,相反,它要把这种过程浓缩、凝结在“现在时”中。
作为抒情作品,它要把时间流程消解在富有空间感的画面中。
所以,诗作是“去年今日”、“人面桃花”交叉叠合、一并呈现的。
并且,由诗“无理而妙”的特质决定,《题都城南庄》没有也不必要交代人物为什么来到“此门中”人物在此时此刻的具体情状如何等等。
而《崔护》,我们之所以将其视为小说,并不仅仅因为它对《都城南庄》作了扩充。
如果说诗主要是空间的艺术,那么,小说则主要是时间的艺术;如果说诗主要是抒情,那么,小说则主要是叙事;如果说诗和小说的共同任务是表现人的生活,那么,诗主要表现的是凝结在瞬间的人的感受,而小说则要具体展开人生的动态流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崔护》具备了小说的特质,并从小说的艺术样式出发,从“本事”中生发出了新的意义。
作为小说,《崔护》具体展开了崔护“寻春独行-情有所钟-情感死者-终成佳偶”的动态过程。
在情节的铺排中,流贯着一条时间的线索某年“清明日”-“来岁清明日”-“后数日”。
其间既有一般过程的概括叙述,也有重点场面的具体描写,使得情节跌宕多姿,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
在小说中,人物双方一见钟情的意态和崔护的感恸大哭成为重点部分,而“题诗于左扉”,则是情节发展的一个从属部分了。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题都城南庄》中,只表现了单方面的情感。
这是由诗歌的“内视角”决定的。
而在《崔护》中,由于转换了视角,叙事的视角也得到了相应的调整,即孟棨采用了“外视角”的方法在言他人之事。
小说实际上展开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崔护的“寻”,另一条是年轻女子的“等”。
这两条线索时分时合,或显或隐,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格局,也相当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展示了作品新的主题。
在小说中,崔护的“寻”虽然处在情节的显在状态,但是作品的主人公实际上已由诗中潜在的“我”——即崔护转换为年轻女子,作品内在的情感力量是由那位年轻女子的无言的等待产生的。
从小说的艺术描写来看,崔护虽然情有所钟,却未必有年轻女子那样来得铭心刻骨,他的情感甚至带有封建文人风流佻脱、逢场作戏的味道。
他寻春独行,酒渴求饮,以言挑之,嗣后就“绝不复至”丢下她不管了;及至来岁清明,也是“忽思之”才“径往寻之”;明显地是心血来潮;他题诗左扉,似乎也是兴之所致,随手而就;后数日,也是“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可见,他的行为并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对自己的行为将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也未深长思之。
及至得知那年轻女子情断气绝,他才受到“感恸”,而大放悲声。
总之,崔护这条线索,以“寻”为中心,表现了他情有所钟,情有所系,情有所感的情感逐步升华的过程。
他寻到了那位年轻女子,也寻到了真正的爱情。
小说没有正面展开年轻女子的那条线索,它是通过“老父曰”从侧面得到展示的。
但是,这以“等”为中心的隐在线索,却是小说的主题力量所在。
小说在两条线索的初始点上,不惜笔墨叙写了那位年轻女友子羞涩,娇媚的意态,她·自门隙窥之”、“倚小桃斜柯伫立”、“目往者久之”、“不胜情而入”,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她堕入情网的心理状态。
然而,在那样的时代里,一个乡野女子是不可能主动去追求爱情的,她只能在无言的等待中忍受相思的煎熬。
于是,在崔护漫不经心地一寻再寻的时候,这条情节线索留下了巨大的空白,这空白中凝结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女子在爱情上的被动状态决定了两颗互相呼唤、互相探询的心不可能同声相应。
及至崔护再至都城南,题诗左扉,她又适逢外出,充满希望的等待,终于演化成绝望的自尽。
小说安排的偶然性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悲剧力量这是性格悲剧,这是社会悲剧,同时也是命运悲剧。
她死了,死在桃花盛开的春天里。
这专注深笃的爱情,终于感动了崔护,使他完成了情感的升华。
这升华的情感,又使她死而复生。
她活了,是爱情的巨大感召力所致。
至此,显隐相应的两条线索又终于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形式交汇在一起了。
这不免虚幻,然而,其中包含着对真情挚爱的呼唤。
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崔护》不仅仅是对《题都城南庄》的延衍和扩充,它从小说的艺术样式出发,通过对人物双方人生历程、情感历程的动态展开,融进了更多的生活内容和深刻思考,表现了真挚专注的爱情的巨大感召力。
它以自己鲜明的形式感和深刻的主题与《题都城南庄》在文学史上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附
崔护
孟棨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
举进士下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
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人,以杯水翊开门,设床命坐。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
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
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崔亦眷盼而归。
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
门院如故,而已锁扃之。
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祗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闻其中有哭声,有老父出曰“君崔护邪?”曰“是也。
”又哭曰“君杀吾女!”崔惊起,莫知所答。
老父曰“有女笄年知书,未适人。
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
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
遂绝食数日而死。
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
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持崔大哭。
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
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复活矣。
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选自高朝俊著《文学乱弹》,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