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污染治理面临三大难题
下列属于太湖地区环境保护存在困难的原因是
下列属于太湖地区环境保护存在困难的原因是太湖地区地处江浙沪三省交界处,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湿地最多的地区。
太湖以流域规模而闻名于世,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但目前太湖地区环境保护存在困难。
首先,太湖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资源开发频繁,对环境的负荷太大。
太湖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发展区。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水资源面临被严重污染的风险,淡水湖受到污染物的严重破坏。
太湖流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企业环境治理事故、工业废水排放量大、生活污水未及时排放等成为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其次,水质污染严重。
太湖的水质指标显示,该地区在2009年至2011年,富营养盐污染程度为Ⅲ类,而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已达到IV类。
这说明污染物的排放量正在逐年增加,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的影响也在增强。
值得关注的是,太湖污染物的排放主要是来自于污水处理不良、企业污染排放及来自湖泊河流传播的污染等,因此,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此外,非正常用水也会影响太湖地区的水质。
在一些太湖周边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正常用水资源,居民们不得不从太湖中购买自来水,这样就会使太湖的水位下降,同时污染物排放浓度上升,直接影响了太湖的水质。
最后,保护太湖的意识还不够。
尽管太湖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但因为缺乏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太湖周边很多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污染行为,如非法捕捞、非法设置渔网及违章排放废水等,这些因素污染了太湖的水质,同时也造成了太湖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上就是太湖地区环境保护存在困难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过快,污染物排放量大,非正常用水,以及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等多重因素造成的。
因此,淡水湖水环境保护必须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基础之上,并逐步明确具体的保护制度,综合河流、水系、湖泊、湖岸等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太湖地区的水系统和生态保护功能,确保太湖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太湖的环境和改善水质,综合治理水污染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一种综合治理水污染的可行方法。
首先,污染源控制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
太湖流域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
在农业方面,应推行科学断肥、施肥量精确施用和合理使用农药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工业方面,应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产业的环保水平。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应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的能力,减少污水直排太湖的现象。
其次,生态修复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
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已受到了严重破坏,很多湖泊已经成为富营养化的“绿水青藻”景象。
为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应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定期清除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恢复湖泊的水质清澈度。
同时,要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受损湿地,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强化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保障。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执行力度不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形成治理水污染的强大合力。
综合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和统筹,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强大的合力。
同时,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工艺,促进绿色发展。
市民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和强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共同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湖11年治污难解污染死结
太湖11年治污难解污染死结思考题:为什么太湖治污这么难?请大家在阅读相关材料后从法制、理念、体制等方面分析治污难原因。
背景阅读:2007年夏天,无锡太湖蓝藻暴发事件震惊全国。
6月11日,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在江苏无锡召开。
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自2001年起,太湖开始年年暴发大面积蓝藻,而这也是中国内陆湖泊共同面临的问题。
过去11年中,政府累计投入370亿元资金,治理太湖、巢湖、滇池的水环境,但现实是,湖泊越来越脏。
蓝藻危机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中国七大水系中,26%的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与人体接触会导致危险后果,或者已“丧失基本的生态功能”。
此外,在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国家环保总局认为有7个湖泊也已经达到这种污染程度。
国家环保总局警告称,过去10年中,即使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污染的地区,水质也在恶化。
在正一点点消失的鱼米之乡,在被垃圾和癌症包围的村庄,在林立的烟囱和埋藏在地表层直通湖岸的排污管道包围下,在渐渐捕不到鱼的餐桌上,水污染的恶果向我们一一袭来。
那个写在歌词里的美丽太湖还能回来吗?“化工之乡”造假迎视察一位中央领导人来到周铁镇视察时,看到了一个洁净秀丽的江南水乡。
但原来――水是抽干后重新注入的;鱼是临时放进去的;钓鱼的老人也是雇佣的80岁的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村民何全生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的那一幕。
2001年9月3日,一位中央领导人来到周铁镇视察时,看到了一个洁净秀丽的江南水乡。
化工厂已经停产,一条清澈的小河横穿小镇南北,河中有鱼,岸边还坐着两个垂钓的老者,怡然自得。
何全生老人目送了领导车队的远去。
2007年7月27日,他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6年前,地方政府和企业导演了一场戏,水是抽干后重新注入的;鱼是临时放进去的;钓鱼的老人也是雇佣的。
随着领导车队的离去,午夜钟声敲响,灰姑娘变回了原形,化工厂的轮子继续运转,污水照样排放。
太湖治污 难在何处-
更让他们体会到了系统的灾害紧急救援机制能够积极推动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此次研修班让他们获益匪浅。
细心周到地做好接待工作和生活安排,是培训项目圆满完成的必要保障。
本次研修班克服了时间紧、内容多、工作量大等困难,在人员接送、安全保卫、食品监督、外出交通、财务帐目、教材准备、来回票务等方面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力求在每一个后勤环节上做到精益求精,使得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工作人员在研修班期间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和敬业态度,得到了全体研修人员的充分肯定。
首先,在住宿方面,选择了邻近教学场所、地处北京市长安街沿线,交通便利,周围生活和商业社区完善,并且具备一定外事接待能力与经验的酒店,并提供外文报刊和免费上网服务。
其次,在餐饮方面。
早在研修班筹备阶段,承办方就认真了解了研修人员的宗教信仰和饮食习惯,并给予充分的考虑和照顾。
合理安排与协调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学员的饮食问题。
此外,为了照顾外国研修人员的生活习惯,还在课间安排了茶歇,提供饮料、点心等。
再次,在宗教信仰方面,此次研修班官员来自27个国家,共计47名官员,参与国家比首届研修班多了两倍,人数多了三倍,在宗教信仰与生活习惯上各不相同,工作人员悉心安排,尽量照顾到每一个人,对于穆斯林的宗教习惯,更是充分尊重,努力协调时间,满足他们礼拜的要求,安排部分穆斯林官员在周五前去北京牛街清真寺做了礼拜。
又次,在生活方面。
开班之前就开始精心准备全英文的《学员手册》和《研修班须知》,详细地介绍了课程以及各项活动的安排,国情和北京、杭州的城市介绍,各国驻华使馆介绍,以及天气、汇率、时差等方面的温馨提示,在人员到达时,人手一册,使研修人员对整个研修班的活动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此外,还为每个人提供了基本学习用品以及最新的英文版北京地图;陪同去银行兑换货币,安排车辆出入等等。
最后,为所有研修人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在北京、杭州等地组织进行了实地考察。
游览了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参观了北京中关村、杭州西湖、丝绸博物馆、杭州梅家坞茶村等地,受到官员们的一致好评。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水环境质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峻,不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还对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和恢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对太湖流域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限制,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染源的减排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加强耕地保护,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输入量。
其次,要强化太湖流域水体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水体监测网络,包括实时监测站点和定点监测站点,并且实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
通过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获得水体水质变化信息,更好地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后续的治理工作。
第三,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应注重防治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手段。
例如,建设雨水径流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负荷;修建湿地和人工植物滤池,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如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和修建取水口远离污染源等。
通过这些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一直比较紧张,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压力。
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管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应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推广节水器具、制定水资源税收政策等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量。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
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
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咼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太湖流域的大量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等高风险企业,还有一部分规模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将污水的处理标准放在首要的位置,工业废水没有完全达到有关部门的规定,就时不时的往太湖里排放,这就必然导致水质的不断下降,,当然,农业方面的农药化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与处理,这也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一、本文概述二、太湖水污染现状分析工业废水排放:太湖流域的纺织、化工、造纸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这些废水的排放对太湖的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经过雨水冲洗进入河道,最终流入太湖,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也是导致太湖水污染的重要因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太湖后,不仅会恶化水质,还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等问题。
富营养化问题:太湖西部水域营养过剩,出现了营养型污染,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绿色“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质退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水质逐年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根据相关数据,太湖已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水质受到轻度污染,并且有部分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中一富营养和富营养化水平。
太湖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改善水质,保护这一宝贵的淡水资源。
三、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工业污染:随着太湖流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充分处理直接排放至太湖,导致水体污染。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农业污染:太湖流域农业活动频繁,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农田径流中携带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太湖后,容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生长,形成水华,破坏水生态平衡。
生活污染:随着太湖流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营养盐和病原体,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太湖,加剧了水污染问题。
水土流失:由于流域内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表层土壤,还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进一步加剧水污染。
太湖污染治理的集体行动困境
太湖污染治理的集体行动困境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162-02摘要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而污染治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本文意从集体行动困境的角度来探讨太湖污染的治理。
文章首先介绍了太湖地区的情况;接着简单介绍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以及太湖地区污染治理面临的集体行动困境;最后探讨了太湖地区污染治理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办法。
关键词太湖污染治理集体行动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单位面积排污量较高的区域。
时至今日,太湖水污染治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太湖地区的概况太湖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南平原,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水源主要来自西部天目山和苏、浙、皖交界山地之水。
出水集中在东部和北部诸港下泄入海,属吞吐性湖泊。
全年入湖径流量约52亿立方米,出湖径流量75亿立方米,总蓄水量为47亿立方米,是良好的天然蓄水库。
流域总面积36 000平方公里,其中江苏境内18 400平方公里,上海4 340平方公里,浙江13 260平方公里。
流域内68%属平原圩区,16%属丘陵山区。
太湖位于流域的中心,调节着流域内苕溪、荆溪、湖区、杭嘉湖、黄浦江五大水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大潮,太湖流域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工、农、商业多业并举,城市、乡村齐头并进,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产生了灾难性的前兆。
从2001年至2007年,国家在包括太湖的“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上共投入910亿元财政性资金及银行贷款。
但相关审计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三河三湖”整体水质依然较差,一些被污染的河湖段面只是没有继续恶化,太湖的平均水质仍为五类或劣五类。
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太湖污染治理所面临的集体行动的困境。
二、太湖污染治理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集体行动的逻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集体行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普遍存在,直到 20 世纪才有学者开始研究并提出相关理论。
北京市太湖河道环境污染的治理挑战与应对
北京市太湖河道环境污染的治理挑战与应对近年来,北京市太湖河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应对之道,致力于解决太湖河道环境污染的挑战。
一、问题背景及成因太湖河道环境污染问题在近几年逐渐加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工业排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无序排放,其中一些企业甚至违规擅自建设和操作,对太湖河道造成了重大污染。
2.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以及动物粪便等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造成了太湖河道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3. 人为活动:大量游客和居民的不良行为,如随意丢弃垃圾、非法捕捞和非法填埋等,直接导致了太湖河道环境污染的恶化。
二、治理挑战北京市太湖河道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1. 多方合作难度大:治理太湖河道环境污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但由于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冲突以及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治理难度加大。
2. 高成本投入:治理太湖河道环境污染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投入,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3. 治理措施选择困难:由于太湖河道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成为了一道难题。
三、应对之道针对太湖河道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使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2. 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开展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研发,提升太湖河道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3. 提升市民环保意识: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环保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强化监管措施:加大对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和居民行为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5.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环境负荷。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一、引言太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不仅是江苏省重要的饮用水源,还承载着众多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湖泊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方法,以期为当地水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水污染形势及原因1.水污染形势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蓝藻暴发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超标。
大量污水直排、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显著加重了太湖水体的污染程度。
2.水污染原因首先,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各类活动导致的污水直排和农业面源污染成为重要原因。
其次,农业的过度施肥和过度使用农药,使养分和农药超出太湖承载能力,导致其富营养化和蓝藻暴发。
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直接排入太湖,严重污染湖泊水质。
三、综合治理方法1.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采取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合理调度水资源供应,降低流域水污染风险。
2.加强污水处理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提高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水质要求。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科学施肥制度和减少化肥使用。
3.控制工业废水排放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尾水回用。
4.加强环境执法和监管建立严格的环境执法体系,加大对非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监管,完善环境排污许可制度,对违法行为进行惩处,形成强大的环境保护力量。
5.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太湖流域水环境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培养更多的水环境专业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出低成本、高效率的水污染治理技术。
四、治理效果评估治理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需要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通过对水质指标、蓝藻浓度和有害物质含量的监测,评估综合治理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2021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3
2021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腹地,总面积3.69万km2,人口稠密,经济发达[1].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太湖水质污染不断加剧,总氮常年劣于V类,富营养化趋势不断加强,蓝藻几乎年年不同程度暴发[2].根据2009年编制的《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南京市太湖流域是指高淳县、溧水县行政区域内对太湖水质有影响的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体所在区域。
2012年12月6日,省政府作出《关于同意南京市江宁区等纳入省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范围的批复》(苏政复[2012]108号),批准江宁区、雨花台区、秦淮区纳入省太湖流域综合治理范围。
本文在回顾2008年以来南京市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共同经验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市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借鉴。
1南京市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回顾 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南京市迅速成立了南京市治太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太湖治理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太湖治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围绕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和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抓住全省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契机,作出了实施“2234”治水计划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一轮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1.1注重结构调整,全面落实总量减排每年年初,我市分别向各区下达了COD、氨氮排放总量年度减排任务,要求各区制定COD、氨氮排放总量年度减排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减排工作。
各区均按时序要求展开工作,基本都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
同时,各区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鼓励企业实施技术革新改造,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1.2综合整治,提升水环境质量在河道管理上,以全面实施河长制管理为抓手,通过“一河一策”,切实做到规划、项目、资金、责任“四落实”.2013年,以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河长,全市共落实32条河道的市级河长制管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挑战之一。
太湖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却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太湖流域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方法。
二、太湖流域的现状太湖流域位于中国东部,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然而,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据调查统计,太湖流域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超标情况严重,水质已经达到或接近IV类,其中IV类是不能供生活饮用和工业用水的。
三、水污染的原因1.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流入河流和地下水体系,最终进入太湖流域的水体中,导致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超标。
2.工业污染:太湖流域发育着众多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的废水排放对流域的水质造成了巨大影响。
工业废水中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危害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3.城市污染:城市化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密集地,城市中的污水处理厂无法完全处理所有污水,一部分污水会直接排入太湖流域,导致水质下降。
四、水污染的影响1.生态系统破坏:太湖流域的水污染严重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或迁徙,影响了湖泊的生物多样性。
2.人类健康风险:太湖流域的水污染直接影响到当地人民的健康。
长期饮用水污染的水源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肝癌、胃癌等。
3.经济发展受限:太湖流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水污染导致了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衰退,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综合治理的方法1.加强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部门的监管,严禁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规范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等。
2.农田绿色改造: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太湖治理调研报告
太湖治理调研报告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
然而,多年来太湖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太湖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为了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太湖治理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太湖的污染情况。
太湖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
特别是太湖流域大面积的农田和农村地区,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工业园区和城市的废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污水直排湖泊;此外还存在大量机动船只和渔业养殖业的污染等问题。
针对太湖的污染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改建,提高了废水排放的处理能力。
其次,加强了太湖周边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另外,政府还进行了太湖水域的清淤工作,除去了大量的底泥污染物。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太湖的监测和管理,对违规行为进行了处罚,形成了一定的监督机制。
通过这次调研,我也看到了一些治理成果。
太湖的水质有了一定的改善,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明显下降。
太湖周边地区的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水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
此外,太湖的游客数量有所增加,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对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太湖治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治理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维护。
其次,一些企业和个人对治理措施执行不力,仍然存在一定的违规行为。
此外,太湖周边地区的农民和渔民的生活和收入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综上所述,太湖的治理任重而道远。
虽然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进一步加大对太湖治理的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太湖的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具有丰富生态系统和重要经济价值的地区。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为了改善太湖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并提出几项新的治理建议。
首先,人为污染是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需要加强太湖周边城市和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废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废水排放对太湖流域的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相关环保法规,确保工业废水的合规处理和排放。
其次,农业活动也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农业用水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些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农药和养分的污染物流入太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性,避免养分流失。
此外,大气污染也对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气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降雨等方式进入太湖,造成水环境的污染。
因此,应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有效防止大气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
最后,要加强太湖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
太湖流域是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对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应加强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划定湿地保护区,加强对湿地的管控和管理。
同时,要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保持湖泊生态的平衡和稳定。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是一个复杂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工业废水处理和排放监管,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加强大气污染防控,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是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举措。
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都应共同努力,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通过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提高施肥技术的科学性、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太湖流域生态修复工作等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
中国太湖的水污染问题与治理研究
中国太湖的水污染问题与治理研究中国太湖位于江苏省和浙江省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华东地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多年来,太湖一直受到水污染问题的困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负担。
本文将通过探讨太湖水污染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治理研究进行分析,以期提供对这一问题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过度的城市化和农业发展导致了大量的工业废水与农田农药渗透到湖泊中,严重破坏了水生态系统。
同时,规模庞大的工业企业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也直接影响了湖水的质量。
加之,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欠缺,致使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设施水平低下,导致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太湖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水污染的威胁。
水污染对太湖周边地区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太湖是许多居民的主要供水来源。
对水源的污染不仅危害了人们的健康,还限制了人们的生活和发展。
其次,太湖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许多鱼类和植物栖息地都受到了破坏,导致生态链的崩溃和物种数量的减少。
这不仅对水域生物造成了巨大威胁,还影响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太湖的水质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周边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一个自然风景区,太湖的水污染不仅使景区失去了原有的魅力,也削弱了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直接对当地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太湖的水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对水污染的防治责任和要求。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工业排污的监管力度,推动企业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改善排放水质。
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的方式,减少对湖泊的农业污染。
此外,政府还组织了清理太湖水域的行动,加强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太湖水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然而,太湖水污染治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治理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政府财力和人力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污染治理面临三大难题本期提示:地跨苏、浙、沪、皖三省一市、总面积36895平方公里的太湖流域,以占全国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去年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但是,碧波万顷、风光旖旎的太湖也同时承受了工业文明带来的伤害,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沉重代价,目前太湖流域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水质型缺水,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等问题。
不久前,记者参加以“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为主题的中华环保世纪行赴太湖流域采访,发现这些问题涉及管理机制、部门利益、治理盲点等,本文所列举的“三大难题”只是众多难题中的突出难题。
难题之一:行政交界水域污染谁管浙江省嘉兴市王江泾镇与江苏省苏州市所属吴江市盛泽镇相邻,流过太湖流域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的京杭运河在此地成为江浙两省的界河。
盛泽是全国著名的化纤和真丝绸纺织生产基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使它扬名天下。
然而,由于该镇众多印染企业排放的污水通过支流注入古运河,使“邻居”嘉兴深受其害。
记者随后乘一艘汽船沿古运河逆流而上。
船行到支流清溪河和排泾港入运河的河段之间时,眼前的运河水用“乌黑发臭”形容毫不为过,船尾的漩涡成了污水团。
据了解,按照要求,到今年底苏州出境水质应当实现《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规定的水质目标,即高锰酸盐指数达到三类,氨氮达到四类,总磷达到五类。
但按照目前的趋势,吴江市副市长王永健向记者坦言:这一目标难以完成。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江浙两省交界水域污染严重问题应通过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探索环境污染补偿机制、建立两省协调机构等手段寻找解决途径。
江苏于今年6月5日开始实施的《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核心制度就是水质交接责任制:对出境水质超出规定目标的,由上级政府通报批评,对造成环境污染或水功能退化的,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对下游造成水质功能不达标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游政府给予相邻地区经济补偿;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治水”思路值得有关部门借鉴。
难题之二:东太湖网围养殖面积严重超标东太湖是太湖向下游泄洪和向上海等地供水的主要通道,通过东太湖泄出的水量约占太湖泄水总量的70%~80%。
由于湖浅、水清、风浪和水位变幅小,东太湖成为太湖流域围网养蟹的主要区域之一。
据环保专家介绍,网围养殖需投放大量饵料,残饵积沉湖底,成为水中有害藻类生长的肥料,会使水质的富营养化更加严重。
此外,投放的部分水草腐烂和螃蟹排泄物会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根据国家《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要求,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底以前,要将网围养殖面积从16万亩(15亩=1公顷,下同)压缩到1.5万亩。
然而,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东太湖地区目前超面积网围养殖现象依然严重,对水域生态、供水安全造成了潜在威胁。
记者在连接东太湖西山岛与阴山岛的堤坝上看到,在这片称为阴山湖湾的水面上,密密麻麻全是围起的养殖区;堤坝边,一对夫妇模样的渔民正从一个浸入湖水的大网兜中往船上捞鱼,湖水发出阵阵的腐臭味。
渔民告诉记者,这是专门买来喂蟹的死海鱼。
西山镇一位领导说这片养殖区面积为2600多亩。
但记者从一位养殖户口中得到的数字却是4000多亩,实际数字尚不可知。
经济利益驱动是东太湖网围养殖面积难以压缩的重要原因。
据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程建新介绍,对东太湖适宜养殖面积多大,渔业和环保部门一直有不同看法;目前,东太湖实际网围养殖面积在5万亩以上,远远超过《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到今年底要压缩的目标。
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龚瑞忠认为,高密度的围湖养殖以资源成本、生态环境成本换取有限的经济效益,得不偿失。
难题之三:农业污染面广量大成“盲点”谈到太湖流域的水污染,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所长张湘宁对记者说出了他最忧心的事:由于太湖流域人口密集,传统粮畜桑高度发达,在三大污染源头中,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量化控制相对容易,但源自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畜牧养殖以及农村生活等的农业面源污染,由于点源多、地域广、数量大,却成了许多地区污染治理的盲点。
记者在浙江省嘉兴市了解到,该市2004年施用氮磷钾化肥折合标准量为50.35万吨,比1949年的15吨增长了3万多倍。
据张湘宁介绍,由于作物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是一个循环连续过程,当季使用的化肥,不可能全部被当季作物吸收,再加上化肥易挥发、淋失的特点,因此农业投入的化肥大约有1/3进入环境。
畜牧养殖业污染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养猪业是太湖流域许多农村的支柱产业,嘉兴市2004年生猪出栏460万头,大量猪粪污水直排河道。
据测算,规模养殖户的猪粪利用率仅为58%左右,嘉兴市每年约有20万吨畜禽粪便和200万吨冲洗棚舍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记者在嘉善县姚庄镇养猪专业村星轮村听到曾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姚庄星轮,到处苍蝇,满地猪粪,臭气难闻!”农村生活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
嘉兴市常住农业人口260多万,农村外来人口近20万,据测算,去年该市农村人粪尿排泄量为228万吨,处理率仅有34%左右,而6100万吨生活污水,绝大部分更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令人欣喜的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正被提上议事日程。
记者了解到,控制化肥大量使用的“沃土工程”、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厌氧沼气综合利用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等多种治理手段,如今正在沿湖一些农村推广。
不久前,在曾经“满地猪粪,臭气难闻”的星轮村,姚庄镇副镇长陈国荣指着养殖户集资建造的一个个“三格式”猪粪处理池和干粪堆放池告诉记者,现在,猪粪尿经过干湿分离后,猪尿经过“三格式”处理池厌氧生化处理后无害排放,猪粪收集在干粪池内,由村保洁队定期运往有机肥厂制肥,星轮村规模养殖综合治理率已达95%以上。
摘引自:《光明日报》2005-09-28(4)(视点记者:胡其峰本期策划:金振蓉、徐可)太湖水污染现状中国,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国家,不言而喻,已经产生了很多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恶劣影响的环境问题;同时也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国际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寻求变革的途经。
1.太湖水污染——危机爆发太湖富营养化爆发,湖面漂浮大量蓝藻,蓝藻腐烂导致太湖水缺氧性恶臭,造成水污染,影响居民正常用水。
但根据连续5年的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湖体水质均为劣V类。
为什么现在才引起如此的重视呢?因为它已经威胁到无锡市水源地的水质,威胁到无锡市城市供水安全。
那么我们是不是该认为只有当环境问题严重到影响城市安全的时候,才能够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什么不能提早重视,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呢?2.原因分析2.1 外因是催化剂今年4月以来,太湖流域高温少雨,太湖水位偏低,这样的气温和降水条件非常适合于蓝藻的生长。
这是促进此次太湖水污染事件爆发的催化剂,但并不是根本原因。
2.2 内因是根本(1)污染物远大于环境容量,三大类污染围攻太湖太湖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以及太湖水位的降低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
数据显示,淡水中氮含量超过4.60mg/L就是极负营养水,太湖水氮含量最高时超过10mg/L,为藻类生长提供了一个最为基础的物质条件。
排入太湖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有三大类,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领域。
虽然近年来太湖流域实施达标排放,但由于经济高速发展,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
随着产业转移加快,一些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大量工业污染沿着河网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更加困难。
但在环境污染的支撑下,江苏省、无锡市的经济快速发展。
2006年江苏GDP突破2.1万亿元。
江苏由此成为国内“GDP两万亿元俱乐部”的三省份之一。
而化工产业在江苏省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集中分布于环太湖地区。
同时,化工行业也成为江苏省“第一排污大户”。
可以看出,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以巨大的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提高环境限制,是不是会影响到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目前我国依靠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欣欣向荣的局面,会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农业污染农业主要是面源污染,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
据统计,太湖流域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折纯量)从1979年的24.4公斤增加到目前的66.7公斤。
而一些发达国家规定每年每公顷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不得超过22.5公斤。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大量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后果是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
通过生态沟渠、生态拦截系统的建设,可阻截大部分农田损失的养分,但仍会有一部分养分进入河道,可利用现有河道建设生态型人工湿地或水面人工浮岛技术,种植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充分吸收和利用农田损失的养分,改善水质。
近年来,当人们把更多关注的目光和精力倾注于城市工业源污染的防治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在困扰着广大的农村,那就是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的扩散和转移。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随着国家对造纸、水泥、炼焦、化工等重污染工业企业实行强制关停,有些在城市难以为继的污染企业借助农村一些乡镇招商引资的机会,纷纷从城市迁往农村,让污染冠冕堂皇地“上山下乡”。
生活污染生活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染治理偏低。
太湖流域属于传统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老式居民皆为沿河,家家都将生活污水直接倒入河流。
除此之外分散的生活污染源也越来越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成因。
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高密度地区之一。
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恰恰缺少必要的管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
(2)过渡围网养殖,使太湖面积缩小过度围网养殖使太湖逐渐趋于沼泽化,由此降低了太湖的水环境容量。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专家通过卫星遥测图测算,东太湖面积131平方公里,围网养殖面积达54平方公里,约占东太湖总面积的41%。
据测算,目前东太湖湖底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1.24厘米左右,照此发展,50年后湖底沉积将达3米,东太湖将因严重沼泽化而逐渐消亡。
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崔广柏教授指出,除了直接污染太湖,过度围网养殖还严重阻隔、减缓了湖区水流,致使水流不畅,湖泊淤积加剧,大大削弱了太湖的泄洪调蓄功能。
(3)滩涂开发利用,滨湖湿地减少,节流污染物能力降低有记者调查发现,无锡蓝藻暴发的重灾区――太湖北部的梅梁湖,湖边大片芦苇丛被推倒,正在修建纳入无锡城市规划的太湖国际度假村大型项目。
最近10年太湖沿岸的大树不断被砍伐,换之以成片矮小的茶树林;连绵的湿地被挖掘,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砌成的驳岸,生态系统遭到了很大的破坏。
在国家严格限制占用耕地的背景下,通过开荒、占用滩涂等手段,是扩大城市用地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