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子梅花拳传承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子梅花拳的传承历史
武子梅花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是我国武术中的一支奇葩,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武子梅花拳是由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子所创,孙武子伏案著书,久而神疲,出门徘徊,时值寒冬,忽而风过,但见梅干如虬龙飞舞,梅花如落英缤纷,心有所悟,遂创梅花拳,用于士兵操练。

后久经演变,而成现在刚柔相济,内外合一,颇为实用的武术拳系。

武子梅花拳它既有拳法,又有刀、枪、剑等器法(器械),兼具搏击、强身健体两种功能。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其高风亮节属二十四番花信之首,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铮铮开放,尽占百花之先,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其品格与气节彰显了“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

武子梅花寓意梅花弟子应以梅花精神为楷模,突出“苦练文武占诸先,人格高亮秉铁骨”的内涵和寓意。

上世纪初,武子梅花拳主(主要)继承人孔继祥在北京开设“万顺镖局”,曾经威震四方。

他病故后,徒弟曹振谱(1879年—1950年,河北冀州人)继承师业。

因武艺高强、侠肝义胆,“梅花曹”的名号当时在江湖上如雷贯耳。

另外,他和河北沙河县李鼎臣二人,当时号称“南北二侠”。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以后,靠武术吃饭的镖局日趋没落,加之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上世纪20年代初,镖局被迫停业。

1924年,曹振谱应邀来到许昌,先后收寇运兴、郭绍芳、葛心如、王邦宪(王金顺的四爷)等人为徒。

寇运兴(1898——1982),字振华,乳名丑,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生于许州阜民保寇庄村(今属许昌县将官池镇)。

1925年,师从武术名家曹振谱,1928年,参加全国第一届国术国考,夺得第一名。

1936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给中国国民政府教育部发来一份邀请函,邀请国民政府组团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民政府除派出69名运动员参加7个比赛项目外,另责成中央国术官在全国武林界严格遴选出寇运兴、张文广、温敬铭、郑怀贤、金石生、张尔鼎6名男选手和翟连元、傅淑云、刘玉华3女选手组成的国术表演队参加奥运会的表演项目。

这是中华武术首次走出国门。

7月20日,正式表演开始,各国选手依次上场,大多表演的是民间舞蹈,或赤脚歌舞,或击鼓蹦跳,或披兽皮旋转……轮到中国选手上场了,寇运兴表演的是他的看家功夫──舞大刀。

播音员介绍说,这口大刀重达64公斤,观众吃惊地叫起来。

一位身强力壮的德国青年还不相信,跑上台去提刀,非常吃力地才勉强把刀举起来。

寇运兴笑了笑,用一只手把大刀轻轻提起来,双手交替着舞起刀花来,胸背花、头顶花、背脊花……大刀不停地舞,观众不停地鼓掌。

一口气舞了几十个刀花之后,寇运兴才雄赳赳地扛刀下台。

寇运兴的表演令观众叹服,同时也迎来了外国大力士的挑战。

芬兰的一个拳击手给中国国术表演队下战书,指名要与寇运兴一比高低。

比赛一开始,寇运兴先发制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将对手击倒在地。

裁判宣布中方获胜。

两天后,一名英国拳师扬言,只用三拳就能把寇运兴打倒在地。

寇运兴再次应战。

战幕一拉开,英国拳师连珠炮般发动攻势,寇运兴闪、展、腾、挪,避其锐气。

斗了十几个回合之后,英国拳师气喘吁吁。

当周旋到20多个回合时,寇运兴故意卖了个破绽,对方以一个右勾拳猛攻,寇运兴右臂沉撩,格开对方
右拳,迅速以右手剑指一招“仙人指路”,点中对方的穴位,英国拳师跌倒在地。

从此“一指点倒英国拳师”、“闪电般打倒芬兰拳击手”等为国扬威的精彩片段更是传唱大江南北、轰动世界武坮。

这一次表演和比武,使得中国武术在全世界声威大震,倍受欢迎。

当时的中国体育考察团领队袁敦礼对队员们说:“我是学洋体育的,以前认为国术犹如古董,有之不嫌多,无之不嫌少。

今天才发现它真是国粹,连外国人也如此喜欢,我们考察团回国之后,一定大力提倡国术!”
此后,中国国术表演队在德国的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各大城市巡回表演,场场轰动。

一家德国报纸盛赞中国武术是“艺术中的精华,体育中的骄傲”。

回国后,寇运兴名声享誉中华武林界,后移居湖北,设场授徒4000余人(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即是入门弟子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曹振谱、寇运兴先后去世。

寇运兴的四子女在父亲的影响和熏陶下都自幼习武,次女寇凤仙在襄城县从事教育工作近30年,在此期间,她对武术始终没有放弃。

1980年退休后,年近花甲的寇凤仙定居平顶山市,并决心完成先父临终时的两个夙愿:一是将《武子梅花拳》编辑成书,刊行于世、流传后人;二是将中华武术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她以其父的笔记和讲义为依据,结合早年所学,将武子梅花拳的有关源流、基本理论、基本功及代表性的拳、械、套路进行整理,花费近4年的时间,编选成长达20万字的草稿,报请中国武术协会审定,该书199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1984年,寇凤仙代表河南省参加在兰州召开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会,表演的武子梅花拳及枪术、刀术,刚柔相济,娴熟流畅,荣获金奖。

1985年在新乡召开的河南省传统武术比赛大会上,她获得老年组对练第一名,梅花拳及刀术第三名。

1991年6月,寇凤仙被河南省选拔参加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的全国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
会,她表演的梅花拳、枪、剑三项,均获得老年组第一名。

同年9月,她被邀请参加第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并进行表演。

由于为武术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1992年,寇凤仙被中国武术协会特授为“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

寇凤仙的弟子黄海玲,从1990年开始跟随她习武,至今已有20多年,2008年黄海玲获得中国·少林武术段位“五段”证书。

2009年11月获得一级教练证书。

2013年获得一级拳师证书。

2011年3月份黄海玲参加了“武德杯”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节,在此次比赛中,黄海玲用梅花拳,梅花枪参加比赛,收获了两枚银牌,2013年4月份参加了中国首届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展演大会,获得武术展演奖。

在2009年平顶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中,经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申报的26个项目进行了审议,评选出17个项目推荐进入平顶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有湛河区的武子梅花拳。

由于师傅年事已高,不能再教学生习武,为弘扬国粹——传承武术武子梅花拳,2003年开始,黄海玲克服种种困难,先是在河滨公园西门开课收徒,后在北渡九里山开办训练基地,先后有几百人跟随学习,裴环、杨帅鹏等学员先后考入大学并参加了工作,高博现在北海舰队服役,并且顺利转为一级士官,王飞龙现在平顶山一中上学,目前还有很多学生在市内重点小学、初中上学。

为传承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武子梅花拳,黄海玲教练不辞劳苦,坚忍不拔,经过重重波折,决定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现在很多地方都成立有《武子梅花拳研究会》,例如《长垣武子穿心梅花拳研究会》、《郑州武子梅花拳委员会》、《开封武子穿心梅花拳研究会》、《许昌武子梅花拳研究会》、《菏泽大架梅花拳研究会》等,平顶山作为《武子梅花拳》作者成书的地方,没有《武子梅花拳研究会》,是我们平顶山的一件憾事,为填补这一空
白,特向平顶山市武术协会提出申请,申请成立《平顶山市武子梅花拳研究会》,望协会领导批准。

为盼!
申请人:平顶山武子梅花拳传人黄海玲。

2013年12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