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传承和文明积淀的重要标志和基础。
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两个紧密关联的概念,前者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而后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概念、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创新的影响和文化创新的途径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概念文化传承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文学艺术、民俗习惯等的延续和传承,是一种文化资源的积累和保存。
而文化创新则是指在对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元素进行创新和改造,以满足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提升。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魂和根,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祖先的智慧和历史文化传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祖先的生活、思想、文化和历史,传承祖先的智慧和财富,加深对自己文化传承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和爱国精神。
2.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文化传承可以维护文化多样性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和谐。
3.构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传承可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或民族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文化创新的影响文化创新可以解决新时代下文化发展方式和形式的问题,同时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增加文化产品的类型和品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文化创新可以带来文化产品的更新换代,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文化创新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的创造,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的丰富性
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传统文化是指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长河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经过历史沉淀、民族塑造、社会生活实践的一种文化。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文化自我认同的标志,是一种文化遗产,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展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面貌。
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它是一种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既反映出了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又蕴含着国家历史文化传承和守护的重要意义;其次,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品的代表,彰显着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再次,传统文化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形式,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人们的信仰、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充分体现出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加强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性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道家儒家,戏曲文化、诗词歌赋、画艺书法等均为世人所瞩目。
其中,道家儒家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独特文化符号。
其中儒家文化则以其内心自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影响了和塑造了中国几千年的道德伦理观念。
另外,我们的汉字书法以其凝练含蓄,铿锵有力的笔画,沁人心脾,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中华传统音乐——国乐,更是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同时,传统文化还得到了现代科技的伴生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历史文化的各方面形态,在多维度、多层面的重现。
比如,数字化技术可以将传统文化艺术数字化,使得文化艺术进一步走近大众;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演播室、影院或其他现场模拟现场现象,使人们有更真切地感触传统文化的氛围和文化魅力。
同时,信息科技以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为中华文化的全方位推广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得以体现在其多个方面。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中华传统文化深厚博大,反映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印证了人类文明的宝库。
学传统文化的益处
学传统文化的益处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智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学习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巨大的益处。
首先,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指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人们在文化交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和文化修养水平。
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对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变迁,了解到不同时代的人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文化。
其次,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和品格。
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人的内在修养和品德,它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和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和困难。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走上一条更加健康、高尚的生活道路。
再次,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
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这些艺术不仅具有美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思想性、道德性和文化性。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欣赏和理解传统艺术的内涵和精神,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最后,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仁爱”、“和谐”、“诚信”等重要价值观,从而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体现这些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传统文化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上一条更加健康、高尚的生活道路。
文化与价值观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个问题
王正明
一、文化、价值、价值观
(一)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
会历史的积淀产物。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 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人类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精神文化、观念文化) 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在《原始文化》(1870年)一书中给文化下的经典定义: “所谓文化,就其广泛的民族性意义来说,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 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杂的总体。
4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其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 遵
循的基本价值准则。 2.核心价值观的类型
古代核心价值——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古印度佛教、古代中华思想
近代核心价值观——孙中山“三民主义”、“五四”爱国反帝 现代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倡导的“民主、自由、人权”为核心的价值观,成为资本主义 产生的思想基础 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从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影响来看
4.从科技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影响来看 5.从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带来的影响来看
8
(二)意义 1.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基础的需要 2.塑造国民积极、健康、科学的价值观的需要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四、理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1.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①富强是中华名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②富强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2.民主是社会主义始终高扬的旗帜 ①民主是人类共同的政治理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中西文化差异论
从以下的图示来看
左为西方,右为中方
1.表达个人观点
2.守时的态 度
3.人际关系
4.针对仇人方式
5.排队的方法
6.旅游的目的
7.美女标准
8.处理问题的方 法
9.一日三餐
10.对交通工具的认识(1970年同2008年对比)
11.晚年生活方式
13.心情与天气
14.做领导的感觉
15.感觉时尚
具体的表现如下: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2、思维方式的意会性和直观性 3、辨证思维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
二、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
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 2、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3、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4、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5、重利轻义和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
三、社会关系的差异
16.小孩子的地 位
17.对待新事物
18.心目中的彼此
19.逛
街
20.餐
厅
21.聚
会
22.生
活
中西方生活文化思维的差异
中西文化的诸多差异,其实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
面面:体现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 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重 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西方文 化则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即征服自然。 (2)在对待家庭问题上,中国文化强调“家族本 位”,突出国家和家族的整体利益。西方文化则奉 行“个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个人的人格 与尊严。 (3)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奉行的是 “亲仁善邻”和“协和万邦”,而西方则奉行“征 服天下”。
中西文化的实质及区别
医院文化与内涵建设
医疗机构文化与内涵建设一、医院文化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分为被人类创造出的和本身存在而被人类利用的;作为一个医疗机构,其文化主要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组成;主要体现在医院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医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载体、医院形象与品牌的建设;精神文明具体体现在职工的精神面貌、整体能力、素质和其价值观上;而所谓的精神面貌主要体现在形象和态度上;一个好的企业或机构,它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点——职工的形象绝对好态度绝对佳;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和世界着名的迪尼斯乐园;而从戴明“企业文化”现象的发现和威廉·大内的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发现同一种理论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或各个机构中所体现的作用完全不同,效果大相径庭;通过他们的观察得出‘同一种理论是会被各企业或机构的组织文化与团队精神影响的’;二、医院内涵内涵是一种抽象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需要探索、挖掘;而一个医疗机构的内涵主要从五个方面体现;1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2医院的医疗与服务品质3医院管理的专业化水平4学科建设的动力5人才培养的机制;是区别于医院等级、规模、大楼、设备和现有学科实力等外在条件的一种特征;建设医院内涵的目的主要是提升医院的形象和竞争力、提高医院的绩效、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三、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职工群体相对持久和稳定的共同价值观;即在该组织内部普遍存在并视为当然的做人做事的方式和风格;而组织内涵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特点,通俗地讲就是改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的风格和个性,相当于一个人的性格;医院的组织文化相当于医院的个性,是在医院普遍存在并视为当然的做人做事的方式与风格;主要从平时的团队活动、选举、加班等一系列中体现出来;而医院文化理论渊源主要是从发现“企业文化”现象到其概念的形成然后到理论的发展最后成为组织文化理论,进而发展成医院组织文化理论;国外的企业文化概念传入中国,继而在中国发展,成为中国医院文化理论,但在中国形成的文化理论和国外的却大相径庭;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翻译不当,望文生义2管理知识的缺乏,无师自通3中国文人理论的奉献4实用主义,“写”与“用”等;而这些文化理论的发展主要作用是归并入组织行为学和战略管理成为组织实施战略的一种工具;并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良性文化模型;医院文化主要来自于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来自组织创始人的经营理念、有远景规划的强势领导人和民族、地域、行业文化的影响等;例如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他的强势经营理念和特色经营方式使他的企业成为世界之最;还有麦当劳的雷·柯洛克,沃尔玛的萨姆·沃顿等等一些世界有名的企业家;他们都是以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和自己远景的规划创造了自己的企业王国;往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经营理念不同,是因为它们受民族、地域文化等的影响;比如以梦想立国的美利坚合众国美国、中国的社会和腐败问题、地理环境造就的温州文化等;而我们的医疗行业特征主要是:1人命关天、责任重大2医学的探索性、风险大3技术与人文并重;组织文化的形态主要分:主文化与亚文化、强文化与弱文化、健康与亚健康文化、适应性文化;1强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敏感、强有力的领导人、组织对传统的支持、组织对利益相关者真心关心、领导的连贯性、结构的稳定和强文化几乎总是在战略上与文化良好匹配时形成;而弱文化医院主要表现在没有清晰明确的经营理念或价值观、各部门有各自信念,却没有共识、英雄人物对价值观或共识具破坏性,不能有所贡献或引起分歧、日常仪式和象征紊乱等;2健康的组织文化表现在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锐、具有学习、适应与自我成长能力、高度凝聚力及认同度、具有营造组织气氛于特色的能力、包容度很高、具有良好的内外关系和财务上较为保守;而亚健康文化主要表现在只专注内部事务、重短期目标、士气问题,缺乏决心与承诺、工作压力阻碍人们想象力与活力、文化支离破碎,作风不一和对权力的追逐与控管,情绪的爆发;而亚健康文化形成的因素主要是事业单位的管理机制、自我感觉良好、近亲繁殖、权力联盟、独立王国和缺乏激情等;3适应性文化主要表现在:Ⅰ医院的决策者对医院的经营环境的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善于把握方向Ⅱ医院职工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支持变革,从容对待各项改革措施,接受合理的利益调整,自愿为医院长期利益努力工作Ⅲ视今日为落后的学习型组织;四、医院文化的管理功能医院文化管理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1价值观的控制机制,引导和塑造职工的态度和行为2防止价值观落伍、言行不一致,抗拒改变的危险;医院文化与医院绩效的关系主要有三点1弱文化影响不大2强文化与医院当前战略匹配3强文化与医院当前战略不匹配;而结构扁平化价值观念一样、管理跨度大的组织;环境变化,传统价值观不在适用;外部竞争激烈,内部风气不正;快速成长、上台阶、员工大增;野心勃勃的新领导上台等的组织更需要文化管理;医院文化管理为何重要因为生命神圣;医学需要人文精神;医患关系的特点,信息的不对称;医者也是人,而人有七情六欲;个人价值观一定体现在从医过程中;医院文化是相对稳定,但不是静止的;如一个新领导的上台,因为与前任领导两人得观念、管理方式、价值观等等的不同,会使医院文化发生相对的变化,从而新的医院文化会渐渐形成;这种现象就叫做医院的再造周期;而中国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是:1不重视医院文化的作用2医院的核心价值观缺乏个性3医院文化建设缺乏长期目标4医院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5医院文化建设缺乏方法和执行力等;对于组织文化的学习,我们尽可能的以故事、仪式、物质象征、传教士等等有型有趣的方式帮助员工学习,这样会记得更牢固,印象更深刻;医院文化与内涵建设的任务分工主要是1医院领导班子:提出核心理念2职能科室主管:按理念建立工作机制3科主任或护士长:医院核心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而我们要创建一种支持战略的医院文化,这就要做到医院发展战略的制定、医院文化诊断与设计、严正的价值观声明、甄选与榜样作用、制度和培训匹配、在仪式和象征行为中建立高绩效精神等;我们医院文化的再造步骤是:1医院决策者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分析医院内哪些价值观支持新战略,哪些不支持2院长提出鲜明的经管理念,公开、直截了当地说明哪些观念和行为必须改变3采取实际行动重塑医院文化;并用一段或一句话表明我们医院文化的主旨;对于管理,鲜明的经管理念需要概念能力,包括1概念能力:指综观全局,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并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2对远景的描绘能力3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4理念领先、抓住机遇5要有眼光,有些自身理念要经常思考;而我们管理者概念的来源主要是:经验与阅历、知识面、管理培训、经典学习、与有思想的人交流与深思熟虑和人格培养等;与组织文化相关的特征主要有成员的归属感、团队精神、以人为本、创新与冒险、薪金制度、控制手段和分歧处理方式等;而我们要学习的对象是要有百年品牌的世界最好的医院;我们的价值观的落脚点主要在:1员工服务精神:向最好的医院学管理2执行力:道培医院的文化理念3高绩效精神:抓住管理的本质4员工薪酬的依据:以服务质量和工作量为标准5社会职责:纳税、环保等6学科建设理念:定位与创新7控制手段:结果—过程定向,分歧处理方式8团队精神:成员的归属感、全局观念9如何以人文本对待职工;我们医护人员的修养主要表现在:个人仪表、问讯指引、服务态度、得体的交流、保护他人隐私、服务和减少病人等待;执行和执行力也很重要,一个企业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力;执行是实施的步骤,就是落实一切,赢取所有的结果、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它不在于做事,而在于成事;执行力是完成执行的能力与手段;如军校的四个“标准答案”: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没有借口;报告长官,我不知道等;我们要创建一种高绩效的医院文化主要抓住管理本质:就是要用适当的方式提高组织各种资源的效率、科室的人均业绩等于科主任的业绩、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打破大锅饭和铁饭碗;而院长的绩效要求主要是:1赚钱:为医院发展奠定物资基础2不出事:患者满意3提高流程效率:内部和谐,工作流畅4出名:保持科室活力5财务维度:如何取悦上司和同事6顾客维度:如何取悦患者7过程维度:如何提高流程效率8学习与创新维度;而在我们医院的薪酬分配价值观主要是个人出收入的主要依据、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各类人群的薪酬定位、鼓励新技术控制工作量、相同水平同样辛苦的人拿同样的钱、控制与绩效无关的人均福利、改革力度与节奏把握等;在我们执行中要学会政策法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把握也就是红绿灯政策,红灯停绿灯走,而黄灯就是我们执行的一个有利空间,也就是法律的漏洞,在这漏洞中尽可能的谋取自己的利益;在我们与供应商的关系中做到战略合作,把握分寸,要明白供应商既不是兄弟也不是孙子,要做到交往有度、不卑不亢、保持尊严;如何化理想为行动,这就要做到愿景整合目标,理念凝聚医院共识、清楚的把价值观解释给员工听,并在行动中把文化改变当成最重要的事、管理者本身应树立典范,并注意员工在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医院文化、构建与文化相适应的工作环境与气氛、统一口径集中宣传火力;而医院的再造措施主要表现在甄选、培训有筛选、榜样作用、制定与价值观匹配的制度、限制“反动传教士”的影响;在人格的筛选中要调查背景、面试注重价值观的测试,外部招聘与内部招聘等;在他们上岗之前要有上岗引导如始业教育方案、员工手册、观念灌输等;培训的目的:岗位需要的技能、强化员工的团队与献身精神、吸引人才;内容:按需裁剪,科研能力个性化培养、临床技能规范化培训,观念问题集中辅导;持续改进的理念;住院医师培训方法:1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培训办法和实施细则2严格“三基”“三严”的素质培养3规章制度成方圆、把规范培养成习惯4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5浸泡在科研的环境中6培养奉献精神和职业道德7强调做人做事与医院价值观统一;临床技巧的培训技能的意义主要是避免病被实验的感觉,学员可免除第一次面对病人时的不安与尴尬,减少操作的失误威胁病人的生命,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三合一;提高管理绩效就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按市场选择医疗项目、按绩效分配资源、按市场机制分配收入值班、加班;提高个人绩效主要1以管理为事业,超越雇佣关系2明确个人主要工作职责3学会思考,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4授之已渔,不为下属打工5成本效益分析,数据说话6善于流程管理,成本效益分析,数据说话7职工利益调整:战略与战术8委员会管理模式:奖金和空间等资源分配;而财务控制问题主要是1门诊妇科检查费漏费问题:利用信息系统控制2医保罚扣处理:严格控制药品和单项违规3繁琐的报销签字:煤气开户费、子女保育费等4药品节余提成方法:如何合理不规范5资金审批制度:规范后授权,降低管理成本6财务分析报告:工作量、项目效益分析、科室对比;7思考我们科室有哪些增收节支的潜力;对于科室文化的建设与增进,一个有战略眼光、学术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的科主任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我们团队建设有三项任务:1创造团队感、明确利益点:触动员工2相互了解、推动关怀文化:感动员工3释放话语权、增强责任感:互动员工;我们激励的原则与方法主要有:1员工做好事要认可,培养积极情绪2真诚赞美不拘形式3第一时间亲自嘉奖4荣誉头衔与金钱5一对一的个别指导6领导角色和授权7标杆学习、团队集会、传递激情;综上所述:我们医院文化重建成功的条件是1决策者的决心2整个管理层的共识与参与3价值观对医院的经营目标与绩效有益4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与人群的期望5医院内有专职专人负责推动执行6持续的落实、追踪、评估;而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第一、正确理解医院文化理论;第二、要明白医院文化取决于关键领导人的强者思维禀赋和正确理念;第三、创建医院文化是医院最高决策者,不能授权他人的职责;第四、文化再造需要一定周期;第五、如何培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医院文化;而一个医院的文化与内涵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塑造的,它需要该医院所有领导与员工共同努力,从方方面面长时间积累,慢慢体现,逐渐形成具有不同特色文化与内涵的医院;。
历史文化传统传承
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共同的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是指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并在不断发展和变迁中得以保留和发扬。
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不仅有助于塑造民族魂和民族认同感,而且有助于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为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提供力量和支持。
本文将就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性、方法和价值进行探讨。
一、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的重要性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代表着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
这些传统包括历史事件、传统习俗、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等。
通过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人们能够了解自身的根源和身份,对历史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有更清晰的认识,进而激发爱国之情和自豪感。
同时,历史文化传统传承也为今人提供了智慧和经验,指导人们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借鉴古人的智慧,避免重蹈覆辙。
因此,历史文化传统传承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的方法1. 教育和学校课程教育是最主要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途径之一。
通过学校课程的设置和教育体系的建立,学生能够接触到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课程中的历史和文学等学科,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和经典作品,并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是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举办各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和庆典,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传统习俗和文化精髓,增强对历史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能够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3. 口述传承和民间艺术除了正规的教育体系和文化活动,口头传承和民间艺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口述传承通常是长辈将家族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传授给后代,保留着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和故事。
而民间艺术则通过音乐、戏剧、舞蹈等方式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传统,使人们在娱乐中领略历史的魅力。
三、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的价值1. 弘扬民族精神历史文化传统传承有助于增强民族魂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1
(2)紧靠顾客
• 主要表现在对服务的执著,对质量的执著,开 拓合适的市场和倾听用户的意见。特别是把售 后服务当成法宝。如果有顾客回来要求服务, 就应当把事情办得尽善尽美。对用户的每一条 意见都给予迅速的答复。高级管理人员可以越 过中层而直接同那些负责回答用户来信的下级 专业人员定期碰头。经常开展巡回上门服务和 短期现场服务。一旦产品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出 了问题,就立即派出专家去帮助处理。这是因 为出色的企业是靠用户和市场来驱动的,而不 是靠技术来驱动的。
企业文化具备五个要素: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 礼节和仪式。这五个要素共同作用于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英雄人物:把
企业价值观人格 化且本身为员工 们提供了具体楷 模;
企业环境:对
企业文化形成和 发展具有关键影 响的因素
企业文化
构成 五要素
文化网络:组
织内主要非正式 的联系手段,也是 企业价值观的运 载工具。
日美企业经营比较
• 日本企业(J型组织) • 终身雇佣制 • 缓慢的评价和升级(考 核和提升周期长) • 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 强调个人多方面能力) • 集体的决策过程 • 集体负责 • 从各方面关心雇员生活 • 美国企业(A型组织) • 短期雇佣制 • 迅速的评价和升级(考 核和提升周期短) • 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强 调个人的专业能力) • 个人的决策过程 • 个人负责 • 只注意雇员的工作情况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精选范文5篇2023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精选范文5篇202X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精选范文5篇202X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动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方便大家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1在公司李总关心和组织下,我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这次培训我的感受非常的大。
陈老师讲得深入浅出,环绕着五伦、五常、四维和八德还有很多课程,真的是培训内容丰富,让我一直停留在感恩和激动中。
培训中第一讲到的是孝,所谓百善孝为先,中华文明五千年孝子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当今的社会,人们在日益繁忙的生活中,渐渐的将父母给遗忘了,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和照管我们的孩子。
全部培训对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王希海大哥的感人事件,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王希海大哥为了照管他植物人的父亲,舍弃了出国工作的机会,为了让自己家里的哥哥姐姐安心工作,他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照管父亲20多年,每天帮他父亲搽身、换裤、床单等,还每天帮他父亲吸痰,抠大便,这不是一样人做得到的。
他不愧为真正的男人,他的事迹将永久留在我们的心中,也成为了我们的学习榜样,在参加培训前,我也一直认为我是个比较孝顺的儿子,但经过这次培训,比起王希海的感人事迹,我觉得我做的太不到位了,太不称职了,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会做得更好。
通过这次培训的课程中,我知道了只有每个人都知福、惜福,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工作,把责任进到位,和谐的环境就会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公司给予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家庭和亲人相处也有了新的意识,作为伟宏的员工更是教会了我如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去对待我的每一位学员,认认真真去教好他们。
中华传统文化讲座心得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企业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理念层(企业目标与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伦理和道德,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企业风气),2制度行为层(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企业风俗,行为规范)3符号层。
(企业基本标识,企业的徽标,旗帜,歌曲等,企业的自然环境和建筑,企业的服务特色和模式,企业的技术及工艺设备特性,企业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企业的纪念建筑物和造型,企业的纪念品和公共关系用品,企业文化传播网络)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是紧密联系的,符号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制度行为层和理念层的物质基础,制度行为层则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配合着理念层的落地,没有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理念层是形成符号层和制度行为层的思想基础,也是企业文化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的特征:客观性,稳定性,个异性,无形性企业文化的影响因素:民族文化,制度文化,外来文化,企业传统,企业发展的阶段,个人文化,行业文化,地域文化文化力是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的作用,它包括导向,规范,激励,凝聚,约束,辐射等方面,具体有如下八个方面1企业的目标的牵引力2企业哲学的指导力3企业宗旨的号召力4企业精神的凝聚力5企业道德,企业风气,制度的规范力6企业风俗企业典礼企业仪式企业活动的感染力7企业标志企业旗帜厂容厂貌厂服,厂花广告词,音像作品,产品外形和包装的形象力。
8企业公共关系活动的辐射力。
文化力的作用:导向,约束,凝聚,激励,辐射,陶冶,创新作用文化资本是指持续的投资于组织文化建设而形成的的一种能够给组织带来潜在收益的资本形式。
文化资本具有以下内涵:动力性资本,思维性资本,凝聚性资本,整合性资本,形象性资本文化资本的积累,是指企业主体通过自然沿袭和变革学习的实践活动使文化资本存在量相对增加的过程。
文化资本主要通过一下途径进行积累。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1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
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
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
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
文化的定义
6.社会学家与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
4.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学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化的定义
1.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2.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3.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一、安全文化的概念1.文化概念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狭义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
2.安全文化的概念广义安全文化有人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安全文化是指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
我们这里主要描述的是狭义安全文化。
3.安全文化的层次企业主题安全文化、区队安全管理文化、班组安全文化、员工个人安全文化提升、员工家庭安全文化要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安全文化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安全文化是现代企业文明生产的重要标志·安全文化是价值观进一步的梳理和强化安全文化对于国家、企业、员工的重要性·安全生产事关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针;·安全生产事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安全事关生命,是人的第一需求。
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在企业意识领域起到引领作用长远意识。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对相关工作的常抓不懈,使得企业得以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制订出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
同时这个过程,也是企业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的过程,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得以建立的目的。
超前意识。
安全文化的全面建设,能够使员工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进而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全局意识。
安全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国家、企业与员工的切身利益。
随着安全文化建设进度的推进,能够使员工逐步树立全局观,在生产、工作中能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自觉以个体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从字面来说,“文”指颜色交错的纹理,“化”指生成、造化,“文化”即指天道自然规律和人伦社会规律构成的复杂网络。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高级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大众文化,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深层文化,主要指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相关的个人角色。
文化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整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小家庭,一个个人。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想通过中美家庭文化以及中美校园文化的差异来阐释文化。
中美家庭文化:在中国,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父母是家庭的核心,他们总是在孩子一出生时便为他安排好一切,而孩子就应该服从父母的一切安排。
并且,父母想要了解孩子的一切,并不想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们便急切地想帮他解决。
因此,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上级对下级”的模式;在美国,父母并不为孩子安排命运,他们遵从孩子的意愿,希望孩子能做他想做的事。
并且,父母也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当孩子遇到挫折,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坚强地自己解决。
因此,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朋友式”的。
我们都知道,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因此,中美家庭文化差异与双方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明显的阶级国家;而美国基督教中呼喊的口号是“人人生而平等”。
再次,中国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仁义礼让”,中国人素来尊老爱幼,提倡“以和为贵”;而美国人提倡“个人的权利”,即孩子在家庭中有权利做他喜欢做的事。
中美校园文化:我想分别以中国的四川大学和美国的耶鲁大学为列子来阐释文化的差异。
与前者相比,耶鲁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
论通俗文化和庸俗文化的区别今天要讨论的是论通俗文化和庸俗文化的区别。
那首先让我来简单的讲一下它们的定义。
文化是什么呢?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儿。
再来看看什么事通俗文化呢?《汉语大词典》说:“通俗,就是浅显易懂,适合一般人水平和需要的。
”也就是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所喜悦的。
庸俗文化是相对于高级文化而言,带有诙谐、草根、低级趣味、灰色幽默等气息的文化现象。
对于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具有坚强的推动力。
让我们把焦点集中在是不是具有低级趣味和对社会发展有没有推动力上面。
首先是城市标志,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城市推出了介绍自己城市的口号。
有的做得不错,但也有的做得很“雷人”,如合肥推出城市旅游口号:两个胖胖欢迎您,江西宜春旅游政务网曾打出口号:“一座叫春的城市”等。
这些口号让人一看,就觉得单调、庸俗、无特色可言。
然后来关注一下电影界,张艺谋,我相信大家对他的电影都很熟悉,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张艺谋电影的进化路线。
从民族寻根的《红高粱》,经过民族劣根性批判之《菊豆》,到表达底层痛苦的《活着》、《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张艺谋遗弃的早期自我,它不仅表现出导演的杰出才华,更展示了电影人的基本良知。
同时也被大众及媒体所接受,所喜悦,毋庸置疑的,那时候的老谋子的电影是通俗文化的代表。
而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起,张艺谋开始将其电影逐步转型为一种庸俗的商业文本,这是一个戏剧性的转折,意味着中国主流电影的价值转向。
而后,在《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推行赤裸裸的低俗主义,并于花花绿绿的《三枪拍案惊奇》中达到恶俗的高度。
张艺谋就此完成了他向“三俗”领域(庸俗、低俗和恶俗)的华丽飞跃。
国产大片主宰的庸众市场由此诞生了。
张艺谋公式=情色+暴力+民族苦难题材+爱国主义,制造了政治和商业的双赢格局,由此成为中国电影的最大救星。
专题摘编文化部分
专题摘编文化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和血脉。
在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的定义、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文化是什么?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特点和共性的精神和物质的财富。
它包括了语言、宗教、文学、艺术、习俗、风俗、建筑等多个方面。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把握,是人类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其次,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志,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国际间的和平与合作。
同时,文化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再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传承是指将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传递给后代,使其得以延续和发展。
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同时,文化的传承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与发展。
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时代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和创新。
文化的创新能够使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
最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文化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机构也要加强自身的能力建设,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作品。
广大市民也要重视文化的学习和传承,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共同为推动文化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物质的文化性和文化的物质性
论物质的文化性和文化的物质性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物质基础上的一种升华,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人的思维是客观事物的信息在人脑中均衡转化的过程,从客观现象转化为信息,再转化为人的意识,再对意识进行加工、抽象等等,都是均衡转化的过程。
因为人的具体条件和环境不同,才会造成在不同的人的思维里产生不同的意识,也就是说,是因为人的具体条件和环境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认识上的差异,这里的具体条件也包括主观条件。
作为人思维的基础的‘意识’来源于信息。
前面说过,信息是一种影响,影响又是物质发出的,所以,人的意识来源于物质,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的,是物质转化来的。
意识是物质的,进一步可以说明人的思维也是物质的,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
我们对世界的描述,都是人对世界的描述,而不是客观事物自己对自己的描述,所以我们所讲的道理大部分都是以人为标准的,多数都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的,也多数被人来应用的。
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难免会带有主观性、片面性,也就是说,人的思维也是有局限性、受蒙蔽性。
前面所说的‘文化的物质性’所表达的意义和这里是相同的,也是说文化还不能够超脱于物质之外,人也是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限制的。
文化的物质性,是指,意识是来源于外界的物质的信息,信息是有它的存在基础的,没有存在基础的信息是不存在的;另外,也是具有间接性的,虽然它相对于物质世界要直接许多,它所具有的是相对的直接性。
前面说过‘物质是一种影响’,信息就是物质的一种影响的形式,信息是物质发出的;之后,信息又转化为文化,这就说明了文化的物质性。
意识来源于物质的影响,这就说明作为思维起始形态的意识是物质的,那么人的思维过程也是物质的,它是物质影响的一种转化形式,因此,也可以说,文化是具有物质性的。
文化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特征:首先,信息是客观物质世界发出的;其次,信息是物质(身体或大脑)接受的;再次,意识是物质(身体或大脑)加工出来的,它所遵循的是物质性;最后,人脑产生的意识是与其所接受的客观世界的信息相对应的、平衡的;信息与意识在质上是相对应的。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1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
同样的工具、用具、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文化的特征,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3.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2.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
这是文化的核心。
3.文化冲突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
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南北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城市名片打造的差异性与矛盾性干同一件事,态度不同:粤港人问想花多少钱;上海人问怎样少花钱;北京人问想怎么花钱;天津人问能不能不花钱。
)4.山寨文化的矛盾自2000年以来全国见诸媒体的名人故里之争就有上百起。
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争夺李白故里;河北丰润、辽宁辽阳和铁岭、江西武阳三地争夺曹雪芹故里;河北临城、正定两地争夺赵云故里;重庆奉节和四川彭山争夺刘备故里;安徽亳州和河南永城争夺曹操故里;湖北襄樊和河南南阳争夺诸葛亮故里;陕西宝鸡和山西高平争夺炎帝故里;安徽涡阳、河南鹿邑、甘肃临洮争夺老子故里;安徽凤阳、滁州和江苏盱眙争夺朱元璋故里……总之,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只要有点名气,都在争抢之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globalization, China and America,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also have strengthened the mutual dependence between them. However,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ten have conflicts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Therefore, 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and then compare some parts of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 At last it shows that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China and America will not only help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st and west culture, but also help to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east and west.Key Words: China and America, family education, political system,tourist ideology1. Cultur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ulture refers to a state or nation's history, geography,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lifestyle, way of thinking, values, etc. It is a kind of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formed in the long time of people's creation. Meanwhile, it is also a kind of historical phenomenon,social and historical sediment. Culture deeply roots in the basic needs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y nation requires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is is all the nations' common point, which become the basi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at is, peopl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communicatio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development of all ethnic groups cannot be at the same level. There are always cultural differences existing among various nations, which mak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Thus, the initial mo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cultural differences. Without such difference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lost its meaning, it is impossible to exist.2.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ing and extending, different cultural forms interpenetrated and mingled mutually. If a country wants to maintain cultural independence and enhance culture competitive power, it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cultur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ce, on this basis of which the country can develop their culture better. At the same time,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countries culture is not only a kind of respect for others, but also can alleviate the cultural conflict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ake us tackle a series of problems easier brought by cultural differences.3.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Chinese culture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Oriental culture. America is a fusion of western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the two countries get closer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s. Comparing the two typical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can give us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re-examine the accumu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through five thousand years. Next the article will compared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ree aspects:family education,political system and tourist ideology.3.1Family EducationThis part includes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Firstly, in America, parents tend to give children more encouragement and less protection. They pay attention to children'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educate them to be independent. However, Chinese parents emphasize the authority of themselves and prefer to make decisions for children. They not only give children unlimited love and overprotection but also always compare their children with others. As a result, most American children have an innovative spirit of breaking new ground. They are independent so that they can easily adapt to the market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 contrary, Chinese children have a strong ability of passing exams because of their earnest and strict. But they lack of independence and have poor interpersonal skills to adapt to society.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background, social conditions and economic form contributed to the differences in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America is an emigrant country with a short history. It is affected by multi-culture and multi-value, in view of this, it can accept new thoughts and culture more quickly without restriction. Compared with Chinese people, they possess more adventure and creation sprits. However,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at the same time, it reserves more old culture, especially is affected by feudal farmers’ idea for a long period. Its culture value is conservative and cautious. Thus, Chinese people are educated to be obedient, lacking of environment to accept new ideas on the whole.As for social conditions, there are so few opportunities to find a job in China because of a large population. Getting high marks has become a necessary condition to have a good job and future. The condition of economy in America is better than that in China, so there are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America. So far, social security and old-age have not been perfect in China. Many Chinese parents take their childrenas their private possession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return of their children. For this reason, their children’s high scores have become their origin of pride. But in America, there is a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ane social security system,so American parents don’t count on their children’s support. They educate their children to be an independent, conscientious and kindhearted person as their duties.Although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with the extens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concept and the way of family education is gradually complementing.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only admit and accept the western good points, but also succeed and develop our benefits. Anyhow,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consistent and we can find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ces.3.2Political SystemThe political system usually refers to state system, regime, political party system, the form of national structure and election system. Here we will mainly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orm of national struc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The form of China’s national structure is unitary system. There is only one constitution, one highest organ of state power and on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in China. Th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and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are the inseparable par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y exercise their powers under the unified leadership of the central regime. But in America, federalism is the form of the national structure. The federation has the highest legislative, executive and judicial authority. It also has unified constitution and laws. It is the main body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The states have their own constitution, law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If the states’constitution and the law have conflicts with the federal laws, the states should obey to federal constitution and laws.Meanwhile, the power own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as just limited to the constitution. The power which the constitution didn’t grant to the central or prohibit the use of the states was reserved by the states or people. In the early days of founding the state, the power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was very limited,states’ independenc e and freedom were bigger. Each state had a tendency of local protectionism in the economy. In this case, the Supreme Court always took a stand of liberal interpretation on federal power clause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federal system. It also maintained the unity of the market and equal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judicial review.A country's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ational condition, nation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historical traditio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culture and other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structure of a country. We can't tell unitary and federalism which is superior and which isn't. The choices of the two countries are both in line with their histori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ulture.3.3 Tourist IdeologyIn America, once people have enough money on hand, they will go out for travel or vacation without hesitation. Many people think that travel and holida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life. As for work, it is just the preparation for holiday.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economy and traditional ideas, people generally believe that tourism consumption is a luxury beyond life. If they spend a long time to enjoy but not to work, they will have very strong feelings of guilt. Americans eager to different selves so that they don't confound public affairs with private ones. Holiday is irrelevant to work completely. In China, tourism is an extension of the work. People go out with a mobile phone and keep in touch with unit at any time. Chinese tourists also like to visit a lot of scenic spots, the more the better. The tourism concept quantity over quality leads people to think to travel to the same places every year is a very silly thing. However,the Americans pay more attention to spiritual harvest, they can even choose to go to the same town each year, live in the same hotel and rent the same beach chair.4. ConclusionThat is the whole content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fact, I really benefit a lot from taking the course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irst of all, Ms.Peng's teaching style is humorous. She left a deep impression to everyone with relaxing and free learningenvironment as well as vivid and novel way of teaching. She often give us the opportunities to do presentation, this not only make us understand this part of the content more profound, but also exercise our ability to explain subtly. Secondly, this course brought us more tha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ut let us see their unique charm displayed i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