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平台和发挥科普示范基地作用 , 逐步形成运营稳定 , 布局合理 , 基础 设施完善 , 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发展代表 。如 : 1 9 9 6 年, 北京蟹岛 集团创始人付秀平在朝阳区金盏 乡长店村租种2 0 h r a 2 荒芜的土地发 展有机农业。经过1 6 年的发展 , 北京蟹 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总 占地达 3 3 0 0 亩, 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 、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 成为北京市朝 阳区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点示范单位 , 也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定的北京绿色生态园基地。
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 , 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 0 1 O 年, 北京市拥有农业观光 园1 3 0 3 个, 接待人数 1 7 7 4 . 8 9 万人, 营业收入达 到1 7 . 7 9 亿元( 表1 ) 。 ( 一) 北京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1 . 第一阶段 : 萌芽探索时期。北京市近郊靠近景区的村庄整修 了闲置的民居 , 用于接待来景区旅游的散客, 形成早期 “ 农家乐”形 式的民俗观光、乡土旅游 。但这时的经营规模 、人数 覆盖 范围非 常有限, 且活动 内容单一、特色不鲜 明, 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 的 契约关系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如 : 2 0 世纪8 0 年代 , 在昌平县十三陵旅 游区出现 了向游人开放的观光桃园, 这种观光形式深受游客欢迎 , 促 成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初次结合。 2 . 第二阶段 : 规模发展时期。规模发展时期的前段 , 从旅游市场 需求角度看, 居 民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 推动京郊休闲旅游的市场需 求旺盛。从旅游市场供给角度看 , 早期观光农业产业数量和规模进 步扩大 , 部分农业观光园逐渐摆脱依赖景区发展 的模式。如 : 1 9 9 5 年, 以韩村河 、大营等为代表 的、以民俗为主题的郊区旅游项 目的 开发建设 , 打破 了延续多年的l 达岭 、十三 陵等景区观光项 目为 主的郊区旅游市场格局。 规模 } 展时期的后段,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政府机构的参与 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北京市周边区县根据农业规划 、区位 条件 、规模大小、经营主体进行辖区内观光园区的建设, 确定园区功 能定位和 内部产业结构。如: 凤凰岭脚下的小毛驴市 民公园, 进行 了 总体规划、前期策划, 初步实现了 “ 社区支持农业”的功能定位。 3 . 第三阶段 : 稳定前行时期。观光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 借 助国家 “ 三农”优惠政策和地区产业调整 时机 , 整合地方金融融资
区域经济 l O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北京市观 光农业产业发展研 究
李吴匡 乔 立志 赵 蒲珍 汪 津 游 蜜 北 京 联合 大学 管 理 学 院 北京 1 O O 1 0 1
摘要 : 本研 究归纳总Hale Waihona Puke Baidu近年来 关于北京市观光 农业产业 发展 的研 究成 果, 结合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 实践, 提 出北京市
( -L - I I : 京观光农业发展凸显的问题 北京 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在全国处于前列 , 但也出现了一
些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1 . 政府缺少相应地科学引导 。北京市政府只运用到市场的调节 作用 , 缺少对城市观光农业发展的专业全局性规划和系统前 瞻性布 局, 没有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产业 示范带, 观光农业的文化挖掘与体现还不够深入 。 2 .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户是观光农业产业的经营者兼管 理者 , 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 , 在栽培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网络信息 技术等方面 的认知水平不高 , 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 比, 仍有很大差距。这也导致了几个主要的问题 : 其一, 缺乏商业 的经营运作模式 , 经营管理者的知识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 其二, 缺乏创新性经营思维 , 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和 自身的竞争力 。没有 把握休闲经济、体验 经济 、创意经济 、低碳经济这些新的产业形 态, 如: 乡村婚纱场景营造、湿地景观保护、非物质文化动态展示和 亲子活动等 ; 其三 , 缺乏基础设施建设 , 经营管理者没有足够重视基 础设施和细节服务对 游客的回收作用。 3 . 季节和技术因素制约。观光农业产业经营状 况的 良莠不齐和 农业的季节性特征给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致使 产业经营效益周 期性波动 明显 , 起伏较大。农业栽培技术体系不健 全, 劳动生产率不高 。从栽培的品种来看 , 多为国外引进品种和大田 试验品种 , 种植技术与病虫 害防治主要依据 国外经验和大田经验 , 没有一套根据地理环境变化和气候条件改变而制定的完整技术规 范。从农业技术设施来看 , 观光农业产业主要靠人力劳作 , 较少使用 现代化机械和设备 , 高科技附着程度不高, 这与发达国家城市观光农 业园有一定 的差距。 4 . 城市郊区化对观光农业发展的影响。北京市城市郊区化属于 被动的城市郊区化 , 受到政策 、居住环境和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比重较大。城市郊 区化对观光农业的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 ①城市 郊区化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破 坏。北京市郊区化过程 中大量 占用 农业耕地 , 加剧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 降低了郊区农业生态系统
观 光 农业 发展 历 程 和 主要 问题 , 借 鉴 国 内外 观 光 农 业 发展 经验 和 运 用波特 钻石 理 论 模 型 , 针 对 性 地提 出解 决意 见。 关键 词 : 观 光 农业 ; 产 业 发展 ; 波 特 钻 石 理 论模 型
观光农业产业 , 最早起源于1 9 世纪3 O 年代的欧洲, 是以农业和农 村为载体, 以绿色农产品体验活动为依托 , 集休闲、观光、科普 、示 范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观光农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 的六种农业之一 , 是北京市都市 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 结合 , 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 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 , 城乡一体化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首先 , 北京 观光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 科研机构的 研发育种和土壤栽培中心, 对国 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 对社会群体的科学知 识普及具有一定的教育示范作用 ; 其次, 观光农业的发展推动配套生 态设施的建设在—定程度 匕 缓解北京绿化压力, 构建保护都市的绿色 屏 障, 分解二、三产业生产所形成的排放物给地 区带来的负外部I 生; 最后 , 观光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及农村地区的社区化管理方式, 加强了 对城市外来务工群体聚集地区的管理, 对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 展, 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作用。
平台和发挥科普示范基地作用 , 逐步形成运营稳定 , 布局合理 , 基础 设施完善 , 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发展代表 。如 : 1 9 9 6 年, 北京蟹岛 集团创始人付秀平在朝阳区金盏 乡长店村租种2 0 h r a 2 荒芜的土地发 展有机农业。经过1 6 年的发展 , 北京蟹 岛绿色生态度假村总 占地达 3 3 0 0 亩, 集种植、养殖、旅游、度假 、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一体, 成为北京市朝 阳区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重点示范单位 , 也是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指定的北京绿色生态园基地。
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观光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具体形式之一 , 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截至2 0 1 O 年, 北京市拥有农业观光 园1 3 0 3 个, 接待人数 1 7 7 4 . 8 9 万人, 营业收入达 到1 7 . 7 9 亿元( 表1 ) 。 ( 一) 北京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 1 . 第一阶段 : 萌芽探索时期。北京市近郊靠近景区的村庄整修 了闲置的民居 , 用于接待来景区旅游的散客, 形成早期 “ 农家乐”形 式的民俗观光、乡土旅游 。但这时的经营规模 、人数 覆盖 范围非 常有限, 且活动 内容单一、特色不鲜 明, 旅游消费者与旅游经营者 的 契约关系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如 : 2 0 世纪8 0 年代 , 在昌平县十三陵旅 游区出现 了向游人开放的观光桃园, 这种观光形式深受游客欢迎 , 促 成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初次结合。 2 . 第二阶段 : 规模发展时期。规模发展时期的前段 , 从旅游市场 需求角度看, 居 民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 推动京郊休闲旅游的市场需 求旺盛。从旅游市场供给角度看 , 早期观光农业产业数量和规模进 步扩大 , 部分农业观光园逐渐摆脱依赖景区发展 的模式。如 : 1 9 9 5 年, 以韩村河 、大营等为代表 的、以民俗为主题的郊区旅游项 目的 开发建设 , 打破 了延续多年的l 达岭 、十三 陵等景区观光项 目为 主的郊区旅游市场格局。 规模 } 展时期的后段, 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政府机构的参与 和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北京市周边区县根据农业规划 、区位 条件 、规模大小、经营主体进行辖区内观光园区的建设, 确定园区功 能定位和 内部产业结构。如: 凤凰岭脚下的小毛驴市 民公园, 进行 了 总体规划、前期策划, 初步实现了 “ 社区支持农业”的功能定位。 3 . 第三阶段 : 稳定前行时期。观光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 借 助国家 “ 三农”优惠政策和地区产业调整 时机 , 整合地方金融融资
区域经济 l O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北京市观 光农业产业发展研 究
李吴匡 乔 立志 赵 蒲珍 汪 津 游 蜜 北 京 联合 大学 管 理 学 院 北京 1 O O 1 0 1
摘要 : 本研 究归纳总Hale Waihona Puke Baidu近年来 关于北京市观光 农业产业 发展 的研 究成 果, 结合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 实践, 提 出北京市
( -L - I I : 京观光农业发展凸显的问题 北京 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虽然在全国处于前列 , 但也出现了一
些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1 . 政府缺少相应地科学引导 。北京市政府只运用到市场的调节 作用 , 缺少对城市观光农业发展的专业全局性规划和系统前 瞻性布 局, 没有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产业 示范带, 观光农业的文化挖掘与体现还不够深入 。 2 .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户是观光农业产业的经营者兼管 理者 , 自身的文化素质偏低 , 在栽培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网络信息 技术等方面 的认知水平不高 , 与发达国家设施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相 比, 仍有很大差距。这也导致了几个主要的问题 : 其一, 缺乏商业 的经营运作模式 , 经营管理者的知识水平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 其二, 缺乏创新性经营思维 , 丧失对游客的吸引力和 自身的竞争力 。没有 把握休闲经济、体验 经济 、创意经济 、低碳经济这些新的产业形 态, 如: 乡村婚纱场景营造、湿地景观保护、非物质文化动态展示和 亲子活动等 ; 其三 , 缺乏基础设施建设 , 经营管理者没有足够重视基 础设施和细节服务对 游客的回收作用。 3 . 季节和技术因素制约。观光农业产业经营状 况的 良莠不齐和 农业的季节性特征给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致使 产业经营效益周 期性波动 明显 , 起伏较大。农业栽培技术体系不健 全, 劳动生产率不高 。从栽培的品种来看 , 多为国外引进品种和大田 试验品种 , 种植技术与病虫 害防治主要依据 国外经验和大田经验 , 没有一套根据地理环境变化和气候条件改变而制定的完整技术规 范。从农业技术设施来看 , 观光农业产业主要靠人力劳作 , 较少使用 现代化机械和设备 , 高科技附着程度不高, 这与发达国家城市观光农 业园有一定 的差距。 4 . 城市郊区化对观光农业发展的影响。北京市城市郊区化属于 被动的城市郊区化 , 受到政策 、居住环境和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比重较大。城市郊 区化对观光农业的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 ①城市 郊区化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破 坏。北京市郊区化过程 中大量 占用 农业耕地 , 加剧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 降低了郊区农业生态系统
观 光 农业 发展 历 程 和 主要 问题 , 借 鉴 国 内外 观 光 农 业 发展 经验 和 运 用波特 钻石 理 论 模 型 , 针 对 性 地提 出解 决意 见。 关键 词 : 观 光 农业 ; 产 业 发展 ; 波 特 钻 石 理 论模 型
观光农业产业 , 最早起源于1 9 世纪3 O 年代的欧洲, 是以农业和农 村为载体, 以绿色农产品体验活动为依托 , 集休闲、观光、科普 、示 范和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 观光农业作为北京市重点发展 的六种农业之一 , 是北京市都市 农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光农业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 结合 , 对北京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对 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 , 城乡一体化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首先 , 北京 观光农业产业园作为农业 科研机构的 研发育种和土壤栽培中心, 对国 家农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 对社会群体的科学知 识普及具有一定的教育示范作用 ; 其次, 观光农业的发展推动配套生 态设施的建设在—定程度 匕 缓解北京绿化压力, 构建保护都市的绿色 屏 障, 分解二、三产业生产所形成的排放物给地 区带来的负外部I 生; 最后 , 观光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及农村地区的社区化管理方式, 加强了 对城市外来务工群体聚集地区的管理, 对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经济发 展, 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