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监督的管理

合集下载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监督管理的作用在于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监督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是维护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基础。

要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督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二、加强监督力量建设监督管理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督力量,包括监督员、志愿者等。

他们可以定期对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三、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医务人员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其素质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

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四、加强医疗设施建设医疗设施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服务的质量。

要加强医疗设施的建设,保障医疗设施的安全、卫生,并及时更新和维护设施。

五、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其质量和安全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加强医疗器械的监管,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预防胜于治疗,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等,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降低疾病风险。

七、加强医疗纠纷处理医疗纠纷是医疗服务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要加强医疗纠纷的处理,建立公正的处理机制,解决医疗争议,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八、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九、加强医疗费用监管医疗费用是人们就医时最为关注的问题,要加强医疗费用的监管,合理控制医疗费用,遏制医疗费用过高的现象,保障患者的利益。

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平衡发展要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平衡发展,加强农村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衡发展。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手册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手册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手册简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是卫生计生部门对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疾控中心等进行卫生监督、检查、评估工作,主要是对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进行管理与监督,以确保医疗机构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和规范,保障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需要保证监管主体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不断加强监督、加强标准化,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手册为了更好地规范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本手册旨在帮助卫生监督部门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确保医疗机构的卫生状况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标准和规范。

监督工作职责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职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监督医疗机构的卫生状况,调查医疗机构卫生部门提出的卫生问题。

2.检查医疗机构的卫生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项卫生工作符合卫生部的要求和标准。

3.评估医疗机构的卫生状况和卫生工作,评定医疗机构的卫生等级。

4.协助医疗机构建立卫生管理档案,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情况。

5.对医疗机构卫生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督促医疗机构整改。

监督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流程:1.建立监督工作计划。

制定监督工作的时间表和任务,明确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

2.实施监督工作。

包括现场检查和调查、核查医疗机构的卫生状况、评估医疗机构的卫生等级等。

3.汇总监督结果和形成监督报告。

通过对监督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监督报告,以便对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4.对监督对象的卫生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对存在卫生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并对严重违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处罚。

监督工作规范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按照卫生部的标准与规范执行监督工作,不得私自制定标准与规范。

2.保证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得随意更换监督人员,确保监督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督促医疗机构进行卫生管理,而不是单纯的惩罚医疗机构,尽可能帮助医疗机构改善卫生状况。

医院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医院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卫生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卫生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卫生管理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评估。

3. 各科室卫生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卫生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科室卫生环境整洁、消毒工作到位。

4. 全体医护人员:严格遵守医院卫生管理制度,做好个人卫生和科室卫生工作。

三、卫生管理要求1. 医院环境:(1)医院建筑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持通风、采光、排水良好。

(2)医院内设有卫生间、垃圾桶、洗手池等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

(3)医院公共区域应定期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 医疗器械:(1)医疗器械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和保养,确保其功能正常。

(2)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使用后集中回收处理。

(3)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3. 医疗废物:(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按照国家规定的时间、方式运输处理。

(2)医护人员应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4. 医院感染防控:(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医院感染病例。

(3)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

5. 个人卫生:(1)医护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穿着整洁的工作服。

(2)患者及家属应配合医院做好个人卫生管理,保持病房整洁。

四、监督与检查1. 医院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对医院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医院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医院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卫生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医务人员、工作人员和患者。

第三条医院卫生监督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三)依法管理,责任到人;(四)持续改进,提高质量。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医院卫生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院卫生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医院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二)组织培训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三)监督检查医院卫生管理工作;(四)对违反卫生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院卫生管理工作情况。

第六条医院设立卫生监督科,负责具体实施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七条卫生监督科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医院卫生管理制度;(二)组织开展医院卫生检查和评估;(三)对医院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四)对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五)负责医院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章卫生管理制度第八条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一)医院内应保持清洁、整洁、无异味;(二)各科室应定期进行清扫、消毒,保持环境清洁;(三)患者病房、卫生间等区域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第九条消毒隔离管理(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二)对传染病患者实行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三)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条医疗废物处理管理(一)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理制度;(二)医疗废物应使用专用包装袋,并标明种类和日期;(三)医疗废物处理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第十一条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一)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定期收集、分析和报告医院感染信息;(二)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调查、分析、处理和报告;(三)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医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和执法

医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和执法

医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和执法在现代社会中,医生的角色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要负责监督和执法医疗卫生工作。

医生的有效监督和执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护患者的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医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和执法。

首先,医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

医生作为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要一员,应该积极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医疗机构的规范运行。

医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抽查和接收患者的投诉来了解医疗机构的运行情况,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此外,医生还可以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其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生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

医疗器械是医生工作的重要工具,如果不规范使用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医生应该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把关,保证其安全和有效性。

医生可以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同时,医生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和宣教,告知他们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误用导致的问题。

第三,医生应加强对医疗过程的监督。

医疗过程中,医生要注重细节,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范和标准。

医生可以通过严格执行医疗纪律规范,保证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医生还可以加强对医疗记录的管理,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同时,医生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服务,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最后,医生应加强对医疗风险的管理。

医疗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医生应采取措施避免和控制这些风险。

医生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和规划来预防和应对医疗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医生还应加强对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医生进行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和执法,需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医疗过程和医疗风险的监督和管理。

只有通过医生的努力,才能保障患者的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医生的角色必不可少,他们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使命,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医院卫生管理与监督制度

医院卫生管理与监督制度

医院卫生管理与监督制度一、引言为了加强医院卫生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监督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医院卫生管理的责任主体、管理内容、监督机制等方面的要求,为医院提供一个全面、科学、规范的卫生管理与监督体系。

二、责任主体1. 医院医院是卫生管理与监督的主体,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明确相关职责,确保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医院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规范,对自身的医疗行为和环境卫生负责。

三、管理内容1. 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当保持环境整洁,定期进行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同时,要加强污水处理,确保排放符合国家规定。

2. 医疗质量管理医院应当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与监督,提高医疗安全。

3. 感染防控管理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感染防控制度,加强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

4. 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医院应当严格执行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管理规范,保证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

四、监督机制1. 内部监督医院应当设立卫生监督机构,对医院的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外部监督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院的卫生监督管理,对违反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3. 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医院的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可以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反映。

五、法律责任违反本制度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所有。

七、结束语医院卫生管理与监督制度是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希望通过本制度的实施,能够进一步规范医院卫生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贡献力量。

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医疗行业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领域,其卫生监督管理至关重要。

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不仅能够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还能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卫生监督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医疗行业卫生监督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包括保障医疗操作的规范性、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医疗环境的卫生性以及医疗人员的资质和职业道德符合标准。

在实施卫生监督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监督管理活动必须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确保所有的监管措施和要求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2、公正性原则:对待所有医疗机构应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保证监管的公平公正。

3、科学性原则: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监督评估,依据科学证据做出决策。

4、预防性原则:注重预防问题的发生,通过提前制定标准和规范,引导医疗机构自觉遵守,减少违规行为的出现。

二、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与职责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以及相关的专业协会等。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宏观的卫生监督政策和法规,统筹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卫生监督机构则具体承担日常的监督检查任务,包括对医疗机构的许可审查、定期巡查、投诉处理等。

相关专业协会在卫生监督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专业培训和教育,促进医疗机构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

三、医疗机构的许可与登记医疗机构的设立必须经过严格的许可程序。

在申请许可时,医疗机构应提供详细的设置规划、人员资质、设备清单、管理制度等材料。

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对这些材料进行认真审查,确保医疗机构具备开展医疗服务的基本条件。

获得许可后,医疗机构还需进行登记,包括机构名称、地址、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等信息。

登记信息的变更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四、医疗人员的资质管理医疗人员的资质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格审查医师、护士、药师等各类医疗人员的执业资格,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在当今社会,医疗行业的发展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医疗行业秩序,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和质量。

这意味着要保障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不受伤害,所接受的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且医疗服务的提供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

其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即医疗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公正性原则,对待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公开性原则,监督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应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预防性原则,通过提前制定规则和标准,加强培训和教育,预防违规行为的发生;科学性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监督管理,如基于数据和证据进行决策。

二、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和职责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主体通常包括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的政策和规划,协调各方面工作,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卫生监督机构具体承担医疗卫生监督的日常工作,如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许可、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等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其他相关部门,如市场监管部门、医保部门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相关事项进行监督管理。

三、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的设置和执业许可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在设置方面,要考虑区域卫生规划、人口分布、医疗需求等因素,确保医疗机构的布局合理。

执业许可则要对医疗机构的人员资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其具备提供医疗服务的条件。

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监督是重点之一。

这包括对医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督促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自我评估和整改。

医疗安全管理同样不容忽视。

加强对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显著增加,城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快速扩张。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给患者就医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些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在城市医疗卫生机构中,床位资源、人员资源等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衡,高端医疗设备和专家资源集中在部分大医院,而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却缺乏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

这种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医疗服务的质量。

其次,一些医疗机构存在着收费不规范、服务不规范的问题。

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由于医疗服务价格不透明,导致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着费用不清晰、各种“附加费用”等问题。

同时,一些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不好,对患者不够友善,服务质量较差,这也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第三,医疗机构存在着医疗安全隐患。

在一些医疗机构中,由于医疗卫生管理不规范,医疗事故频发,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一些医护人员从业素质较低,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不够高,也容易造成医疗安全隐患。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亟需加强,以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的意义加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可以促使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医疗环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其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是保障患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可以有效规范医疗机构的运行行为,杜绝“医闹”现象的发生,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卫生监督所医院管理制度

卫生监督所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卫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卫生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医院卫生监督办公室,负责医院卫生监督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综合协调。

三、工作职责1. 负责医院卫生监督工作的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指导。

2. 负责对医院卫生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3. 负责对医院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 负责对医院依法执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院依法开展诊疗活动。

5. 负责对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进行监督检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四、具体规定1. 医院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2.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卫生监督工作。

3. 医院应当设立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措施。

4. 医院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卫生意识和业务水平。

5. 医院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处置,确保医疗废物安全。

6. 医院应当定期对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

8.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卫生。

9. 医院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进行检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五、监督检查1. 卫生监督办公室负责对医院卫生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

2. 检查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医疗废物处置、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方面。

3.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卫生监督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医院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卫生与安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全部医务人员、护理人员、服务人员、行政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安全与保密医疗机构应加强员工安全和信息保密管理,不得泄露或滥用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

工作人员任何与医疗机构有关的行为都应当遵守相关法规和道德准则。

第四条卫生监督管理机构本医疗机构设立卫生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卫生监督、管理和检查的组织和实施。

第二章医疗机构内部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第五条设备和工具消毒1.全部医疗设备和工具必需在使用前、使用后进行消毒。

2.消毒方法必需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彻底灭菌。

3.消毒记录应详尽,包含消毒时间、方法、人员等信息。

第六条环境清洁1.医疗机构内的环境应保持清洁整齐,无垃圾聚积和异味。

2.地面、墙面、门窗、家具、设备等应定期进行清洁,保持无尘、无污渍。

3.卫生间应保持干净,并定期进行消毒。

第七条废弃物管理1.医疗机构产生的废弃物必需依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

2.废弃物应放置于专用容器内,定期由专人进行收集和处理。

3.收集和处理过程中,必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传播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三章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第八条医疗废物分类1.医疗废物依照国家标准进行分类,包含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尖锐器械和其他医疗废物。

2.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必需单独存放和处理。

第九条医疗废物收集与运输1.医疗废物必需有特地的容器进行收集,并严格依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运输。

2.运输过程中必需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废物泄漏或造成污染。

第十条医疗废物处理1.对感染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应依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

2.尖锐器械应在使用后被放置在特地的容器中,并禁止重复使用。

第四章医疗机构感染掌控与病例报告第十一条感染掌控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掌控管理制度,订立感染防控计划和应急预案。

医疗机构重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

医疗机构重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

医疗机构重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
为加强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现提出以下安排意见:
一、加强医疗机构卫生监督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管理水平。

二、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卫生许可证管理制度,对所有医疗机构实行全程许可证管理。

三、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医疗卫生污水等废弃物的管理,严禁乱倒乱放,确保人民群众健康环境。

四、建立医疗机构用药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加强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杜绝非法药品上市销售。

五、加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六、加强医疗机构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建立健全标本采集、运输、检测及疫情报告制度,确保及时发现、控制疫情。

七、对于发现违反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八、通过定期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医疗机构管理水平。

以上为医疗机构重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的安排意见,希望能有效促进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提高,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制度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订立本制度,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医院健康安全运行,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

2.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的全部部门和人员。

第二条职责和任务1.医院管理负责人是医院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协调、组织和监督医院各项工作。

2.医院管理负责人应督促各部门和人员依照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履行职责,确保医院运行平稳、安全。

第二章医院安全管理第三条安全制度建设1.医院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包含医疗设备安全、医药品安全、病房和手术室安全等方面。

2.医院应订立安全培训计划,每年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第四条安全设施和设备1.医院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医院内的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2.医院应订立设施和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加强对设施和设备的使用监督。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1.医院应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流程。

2.医院应定期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

第三章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第六条医疗质量评价1.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定期进行医疗质量评估,并订立改进措施。

2.医务人员应依照规范操作,供应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七条医疗事故处理1.医院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2.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医疗事故,帮助医院进行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

第八条患者权益保护1.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权益保护机制,保障患者的知情权、自主权和安全权。

2.医务人员应敬重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四章医疗卫生监督检查第九条监督检查的程序1.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医疗卫生监督检查,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引导。

2.医院应搭配监督检查工作,供应必需的支持和搭配。

第十条监督检查的内容1.监督检查的内容包含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患者权益保护等方面。

2.监督检查应重点关注医疗过程、医疗设备使用和医疗质量等关键环节。

医院卫生监督科管理制度

医院卫生监督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卫生监督科的管理,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卫生监督科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卫生监督科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二)科学管理,预防为主;(三)服务患者,保障医疗安全;(四)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医院卫生监督科是负责医院卫生监督工作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医院行政管理部。

第五条卫生监督科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二)负责医院卫生监督工作,对医院各科室进行卫生监督和检查;(三)对医院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四)对医院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进行监督;(五)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六)对医院卫生监督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总结;(七)完成医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六条卫生监督科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公正执法。

第七条卫生监督科工作人员应定期参加卫生监督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第八条卫生监督科应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档案,对卫生监督工作进行全面记录和整理。

第九条卫生监督科应定期对医院各科室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督促整改。

第十条卫生监督科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第十一条卫生监督科应加强对医院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的监督,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和医疗安全。

第十二条卫生监督科应定期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全院卫生管理水平。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三条医院卫生监督科应定期对医院各科室进行卫生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一)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执行情况;(二)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三)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等工作情况;(四)医院工作人员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医疗卫生监督制度

医疗卫生监督制度

医疗卫生监督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权益,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的订立依据包含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以及医院的管理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要任务医院医疗卫生监督的重要任务包含: 1. 监督和检查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环境、医疗器械设备、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要求; 2. 监督和检查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处理; 3. 监督和评估医疗质量和服务效果; 4. 监督和检查医院内部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5. 推广和宣传卫生知识,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二章医疗卫生监督机构第四条设立和职责医院设立医疗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全院范围的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监督机构的重要职责包含: 1. 订立和完善医疗卫生监督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 2. 组织开展医疗卫生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 3. 协调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4. 供应卫生培训和引导; 5. 推动医疗质量和服务效果的提升。

第五条构成人员医疗卫生监督机构由医疗卫生监督员构成,监督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相关医疗卫生管理背景的专业知识; 2. 具备肯定的管理和组织协调本领; 3. 具备良好的沟通本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六条协作机构医疗卫生监督机构与其他相关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

第三章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第七条医疗卫生监督计划医疗卫生监督机构每年订立医疗卫生监督计划,明确监督的重点内容和时间布置,并报医院管理层备案。

第八条医疗卫生监督检查依据医疗卫生监督计划,医疗卫生监督机构对医院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卫生环境:对医院内部的病区、手术室、门诊等场合进行检查,确保环境卫生符合要求; 2. 医疗器械设备:对医院内的医疗器械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安全、有效; 3. 医疗技术操作: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操作进行检查,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4. 医疗质量和服务效果:对医疗质量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看法。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管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管管理办法

医疗行业医疗卫生监管管理办法医疗行业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领域,其规范、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监管管理办法是当务之急。

一、监管目标与原则医疗卫生监管的首要目标是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

在监管过程中,应遵循依法监管、公正公平、科学合理、动态及时以及社会参与的原则。

依法监管意味着所有的监管行为都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确保监管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公正公平要求对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客观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监管。

科学合理则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依据医学和管理学的原理,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和措施。

动态及时要求监管工作能够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社会参与原则鼓励公众、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医疗卫生监管,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

二、监管主体与职责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是有效监管的基础。

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承担起主要的监管责任,负责制定监管政策、规划和标准,组织实施监管工作,并对监管结果进行评估和处理。

同时,应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包括药监、医保、物价等相关部门,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方面进行监管。

例如,药监部门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医保部门负责医疗费用的审核和支付监管,物价部门负责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管。

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引导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业人员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三、监管对象与内容医疗卫生监管的对象涵盖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过程。

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各类医院、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主要包括机构的设置审批、执业登记、医疗服务质量、医疗安全管理、设施设备配备、感染防控等方面。

医务人员的监管重点在于其执业资格、注册管理、继续教育、职业道德和医疗行为规范等。

医疗行政工作中的卫生监督与执法管理

医疗行政工作中的卫生监督与执法管理

医疗行政工作中的卫生监督与执法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行业的关注日益增加。

然而,医疗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医疗事故、非法行医等。

为了维护广大患者的合法权益,卫生监督与执法管理在医疗行政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医疗行政工作中的卫生监督与执法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卫生监督的重要性卫生监督作为医疗行政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承担着保障医疗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和维护患者权益的重要职责。

首先,卫生监督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通过对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巡查、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促使医疗机构改进服务质量、强化内部管理和规范医疗操作。

其次,卫生监督可以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强化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和概率。

最后,卫生监督可以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监督,确保医疗机构依法提供服务、保护患者隐私,并及时处理投诉和纠纷,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卫生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巡查、检查和评估,对医疗操作、医疗设备、医疗废物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首先,对医疗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巡查、检查和评估,可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医疗事故和纠正错误。

其次,对医疗操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医疗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同时,对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定期维护设备、校准设备,防止设备损坏或运转不畅造成医疗事故。

此外,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进行监督和管理,要求医疗机构按照相关规定,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医疗废物,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执法管理的重要性执法管理是医疗行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规范医疗行为、打击非法行医行为、维护医疗市场秩序。

首先,执法管理可以规范医疗行为。

通过制定医疗法规和政策,明确医疗行为的范围和要求,对医务人员进行资格注册和职业培训,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和执业规范,限制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和违法行医。

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监管机构对医院的监管制度和管理制度

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监管机构对医院的监管制度和管理制度

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监管机构对医院的监管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为了加强医疗卫生监督监管,规范医院管理,保障患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订立本规章制度。

2.本规章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部门、岗位和人员。

第三条定义1.医院:指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并具备医疗机构资格的机构。

2.监管机构:指负责医疗卫生监督监管的相关单位。

3.管理制度:指医院内部管理的一系列规定和流程。

第二章监管机构对医院的职责与权力第四条监管机构的职责1.监管机构负责对医院的运行情况、质量安全、医疗服务、药品使用等进行监督和检查。

2.监管机构可以订立相应的监督引导文件,供应技术支持、培训等服务,推动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第五条监管机构的权力1.监管机构有权要求医院供应相关的信息、报表、档案等。

2.监管机构有权对医院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

3.监管机构有权对医院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或采取其他合法措施。

第六条医院的搭配和帮助医院应乐观搭配监管机构的监督工作,并按要求供应相关资料和信息,搭配监管机构的现场检查。

第三章医院管理制度第七条内部管理机构1.医院应设立内部管理机构,负责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并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

2.内部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医院规模、性质和特点订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第八条岗位责任制度1.医院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岗位责任制度应包含岗位描述、工作流程、责任要求等内容,确保岗位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第九条人员管理1.医院应订立人员管理制度,包含招聘、考核、培训、晋升、奖惩等方面的规定。

2.人员管理应重视岗位匹配、培养人才、激励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第十条资产管理1.医院应建立资产管理制度,负责对医院资产的取得、使用、保管和处理进行管理。

2.资产管理应遵从规范程序和流程,确保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医院管理中的卫生监督与督导

医院管理中的卫生监督与督导
卫生监督与督导是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古代,由于医疗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较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国家开始重视医疗卫生领域的监管工作,逐步建立起卫生监督与督导体系。
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卫生监督与督导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卫生监督与督导体系,涵盖了医疗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等多个方面。未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卫生监督与督导体系还将继续完善和发展。
总结词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保障环境安全
详细描述
某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了规范化的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有效防止了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总结词
设备维护不当,影响医疗质量
详细描述
某医院在医疗设备监管方面存在疏忽,导致部分设备维护不当,出现故障,影响了正常的诊疗工作,给患者带来不便。
05
卫生监督与督导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医院管理中的卫生监督与督导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4
CATALOGUE
目录
卫生监督与督导概述医院管理中的卫生监督医院管理中的督导卫生监督与督导的实践与案例卫生监督与督导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未来医院管理中卫生监督与督导的发展趋势
01
卫生监督与督导概述
卫生监督
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对执行情况进行的监察、稽查和督促。其目的是确保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和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公民健康权益。
详细描述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限制,卫生监督与督导部门难以对所有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这可能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存在监管盲区,增加了发生医疗事故和违规行为的风险。

医院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医院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卫生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卫生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监督实施医院卫生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卫生质量管理工作。

2. 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卫生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职责:(1)制定卫生质量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卫生质量培训、检查、考核等工作;(2)监督医院各部门落实卫生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组织开展医院卫生质量自查、互查、抽查等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4)定期向医院领导汇报卫生质量管理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卫生质量管理制度1. 医疗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技术操作安全、有效;(2)加强医疗设备、药品、器械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3)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确保病历资料完整、准确、及时;(4)加强医疗废物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2. 护理质量管理(1)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护理操作安全、有效;(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3)规范护理文书书写,确保护理文书质量;(4)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患者安全。

3. 消毒隔离管理(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医疗环境、器械、物品等消毒隔离符合要求;(2)加强消毒剂、消毒器械的管理,确保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3)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4. 医院感染管理(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院感染事件;(3)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四、监督与考核1. 医院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部门卫生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 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 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3、载 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 弃的药品):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 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 性药物,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
一、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一)、传染病防治监管 (二)、医疗废物监管 (三)、依法行医的监管
二、无证行医的监督管理
(一)、传染病防治监管
1、疫情报告管理 检查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
• • •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 办法》 • 《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 告管理工作方案》
人员培训和防护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工作人 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 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
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 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 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 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
①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 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 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②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 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③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 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 知识;④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 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 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⑤掌握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 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报告制度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 扩散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 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 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 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 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 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 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 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提出特殊要求;不具备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
机构应当按21条规定自行处置医疗废物。
4、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承担的法律义务
责任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 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
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
管理。
规章制度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 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 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 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内容包括:①医疗卫生机 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 工作要求;②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 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 存地点的工作要求;③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 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 登记的规定;④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 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 处理措施;⑤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 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呼吸道发热门(急)诊的具体卫生要求
(一)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内至少设置两间诊
室。
(二)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内必须设独立厕所。 (三)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内应具有挂号、候 诊室、治疗室、临时留置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 和收费、取药等功能。
(四)呼吸道发热门诊内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应安装足够的机械通风设 施,进行强制排风。有条件的医院应采取措施形成 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室内空气压力梯度。 (五)使用中央空调的应调整气流方向,使气流 从清洁区到半污染区、再到污染区,污染区域内应 保持负压。每周对空调系统清洗消毒1-2次,对空 调冷却水集中收集,消毒后排放。
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 弃的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 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二、发热 门诊设置
三、隔离 留观病房 设置
检查项目 三、隔离留观 病房设置
检查内容和要求 5、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设施,通风流向合理; 6、有医务人员专用卫生间; 7、有充足的非手触式(肘式、脚踏式、感应式)洗手装置; 8、进出口通道标志明确,有防止其他人员误入的措施。 1、工作人员相对固定; 2、由高年资呼吸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负责发热门诊工作,每个诊室配 备1-2名医师; 3、白天配备1-3名护士,晚间应至少有1名医师、1名护士值班。有1 名以上工勤人员; 4、备有应急抢救药品和设备; 5、消毒用品、防护用品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检查项目每接触一个病人,即进行手清洗或消毒。手套破损时 及时更换; (1)是(2)否 7、合理安排人流、物流,严禁可疑患者与其他门诊人流、物流交 叉; (1)是(2)否 8、废弃物用双层黄色防渗漏垃圾袋盛装,严密封口后外喷消毒液, (1)是(2)否 由环保部门定点单位收集处理或销毁。 1、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流程上墙; 2、实行首诊负责制,登记、记录详细,每日分类统计,上报有关 部门; 3、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 4、疫情和病情信息报告有专人负责; 5、普通门诊大厅、急诊室对发热病人进行初检排查,对误入的呼 吸道发热病人进行登记记录,并及时有效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 6、有“病人就诊须知”告示。病人接诊、转诊任务落实。 1、医院成立由主要领导负责的防治领导小组。有指定医院领导负 责发热门诊工作,并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2、医院内感染科、防保科、门诊部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3、组织全员培训: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对SARS基本知识、个人防护 知识、消毒隔离知识全部掌握,其他人员基本掌握。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检查结果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1)是(2)否
四、人员设备
五、消毒隔离
1、有专人负责消毒隔离工作,消毒制度严密。消毒方法正确,消毒液 浓度合理; 2、所有就诊病人均戴口罩,医院为未带者提供口罩。每一诊室入口设 含消毒液的脚垫。 3、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基本防护要求为:穿工作服、隔离衣,戴 工作帽和12层以上纱布口罩,戴乳胶手套、鞋套; 4、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擅自离岗或进入其他科 室,下班作更衣、清洁消毒等处理后方可离开; 5、病人检查时使用的诊疗器械(体温表、压舌板等)专用,并做到一 人一换一消毒;
• 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
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1、被病人血 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 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 和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 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 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 染性废物。 • 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 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1、手术及其他诊 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2、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 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六、制度落实
七、组织领导
(二)、医疗废物监管
1、法律依据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2.医疗废物管理的一般规定
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和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转运、 贮存、处置活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应当共同遵 守的管理原则。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
检查方法
• 查门诊日志、检验登记本、检验报告单等 • 核对传染病等基本 • 核对网络直报数据
2、发热呼吸门诊
• 要求每个医疗机构设立发热呼吸门诊 • 在医疗机构的入口设立预检分诊处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5年2月28日卫生部第41号发布 共十一条内容
第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 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 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 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第十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监督管理,对违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应当依法查 处。
置单位应当建立的岗位责任制,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
培训、对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执 行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和内部各环节的登记
制度,以确保医疗废物的全程控制。
3.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规定了医疗废物产生单位必须对医疗废物
实施分类收集,集中交由获得医疗废物集中处
置许可的单位处置。对病原体培养基、菌种、
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监督检查表
医院名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