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罗琼1,2,朱立煌1(1.中科院遗传所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实,北京100101;2.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成都611130)摘要: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为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较理想的模式植物。
水稻花器官还是粮食赖以形成的基础。
对水稻花发育的研究已开始成为植物分子遗传学的一个新的焦点。
近年来有关水稻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从水稻花的诱导、花分生组织的形成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水稻;发育;花器官;基因中图分类号:Q3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9772(2002)01-0087-07Progress of Molecular Flo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RiceLUO Qiong1,2,ZHU L-i huang1(1.I nstitute of Genetics,Chinese Acade my of S c ience,Beij ing100101,China;2.R ice R e search I nstitute,Sichuan Agricultur al Univ ersity,Chengdu611130,China)Abstract:Rice(Ory za sativa L.)is not on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crops in the wor ld,but also a model plant for study of molecular develo pmental biology in mono cots.In addit ion,the rice flo ral organs provide the basis for g rain forma-tion.Study of rice flor 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focus of plant molecular genetics.Recently,not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udy o f gene regulat ion in rice floral development.In the review,genetic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lor al induction,floral meristem formation,and flo ral organ development in rice are summarized.Key words:O ryza sativ a;development;floral org an;g ene花的发育是显花植物生殖生长期最明显的特征,花器官的形成程序则是植物的重要遗传特征之一。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48张ppt)
F2 的表现 隐性
矮茎
277
皱粒 1850
绿色 2001
白色
224
不饱满 299
黄色
152
顶生
207
显性 : 隐性 2.84 : 1 2.96 : 1 3.01 : 1 3.15 : 1 2.95 : 1 2.82 : 1 3.14 : 1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 具有规律性。
接近
高茎
矮茎
787 : 277
3∶1
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 然的吗?
七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 ——统计学的方法
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花的位置
显性 高茎 787 圆粒 5474 黄色 6022 灰色 705 饱满 882 绿色 428 腋生 651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传粉 (花蕊成熟)
4.套袋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人工异花传粉
②豌豆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 称为性状。
形态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 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 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
一、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优点
传粉 操作
自花 传粉, 闭花 授粉,自然状态下 一般为 纯种 。 豌豆花大,便于进行 人工异花传粉 。
性状
具有易于区分的 相对性状 。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正交
P
(亲本)
×
(杂交)
纯种高茎
(去雄)
纯种矮茎
植物FT 成花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植物FT 成花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作者:叶舒雯等来源:《广东蚕业》 2021年第3期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1.03.12叶舒雯1,2 李泽 1,2 刘丽萍1,2(1.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2.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省级创新创业课题项目(202010212097)作者简介:叶舒雯(1999- ),女,广东惠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生物技术研究。
通讯作者:刘丽萍摘要 FT成花基因是促进成花的一个重要基因,其在不同的植物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故研究植物的早花现象十分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为调节植物的生长周期成为人们日渐追求的目标。
文章主要结合内因基因和外因环境,并二者的相互影响,从分子生物学上对FT基因调控植物早开花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植物的早花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FT基因;分子生物学;早开花中图分类号:Q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1)03-26-02FT基因的表达产物属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也是人们常说的成花素(Florigen),FT蛋白是植物开花的启动信号,只有FT基因的表达正确,才能确保植物开花的时间不会紊乱。
FT蛋白可促进植物开花,有利于气孔开放、鳞茎和块茎的生长。
FT蛋白在植物分化和适应性上起着重要作用,其同源物被认为是促进开花的有利因素,对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也至关重要,且大部分的FT蛋白有高度的保守性,其残基的突变不影响成花调控功能。
FT基因在进化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多样性,与物种的发育、生态进化、调控生物节律、组织特异性和植物发育等息息相关[1]。
近年来对FT成花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研究较多,多数对FT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说明人们对成花基因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基因调控方面,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桑树、烟草、菠萝等,但关于植物FT成花基因表达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未见报道,文章可为FT基因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推荐)植物发育生物学被子植物花器官发育的分子模型
5.边缘滑动模型
边 缘 滑动模型(shifting border model或sliding boundarymodel) (图)解释了B功能基因表达区域的可塑性, 在花发育进程中, B功能基因的表达区域扩展到外层而导 致花瓣状器官的分化, 使外轮器官与内层花瓣在形态上具 有一致性(如单子叶植物百合、郁金香; 基部核心双子叶 植物毛茛、耧斗菜等), 这种B 功能基因功能延伸到外轮 花器官的分子模型又称为修饰的ABC 模型(modified ABC model) , 但此种分子模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单子叶植物 类群。
就拟南芥而言, A+E 功能基因控制萼片发育; A+B+E 功 能基因控制花瓣发育; B+C+E功能基因控制雄蕊发育; C+E 功能基因控制雌蕊发育。
3.四分子模型
通过凝胶阻滞、酵母双杂交等分子生物学实验,人们发现 花的同源蛋白能通过聚合作用形成同源或者异源二聚体, 进而组装形成多聚复合体发挥作用。为了解释这些蛋白如 何通过相互作用来调控花器官的发育,Theissen 等结合MADS蛋白多聚体的研究,提出了“四因子”模 型(quartet model),认为花器官是由4 种同源异型蛋白复合体通过结合在目标基因启动子区域来 调节基因开闭,进而调控花器官的发育。
Wild-type:
A功能基因包括拟南芥的APETALA1 (AP1)和AP2 基因、金鱼草 的AP2-like基因LIPLESS1和LIPLESS2(LIP1、LIP2), 单独决
定第1轮萼片属性。
A-function mutant:
B功能基因包括拟南芥的APETALA3 (AP3)和PISTILLATA(PI) 基因、金鱼草的DEFICIENS (D E F) 和GLOBOSA (GLO)基因,
2024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及解
任务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根据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1.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提示:正确。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相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形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 2.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_遗__传__因__子_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成__对_存__在__的。 (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_单__个_存在的。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随__机_的。
2.遗传图解
(1)F2遗传因子组成及 比例为1DD∶2_D__d_∶1__d_d__。 (2)F2 性 状 表 现 及 比 例 为 ___高__∶_矮__=__3_∶__1__ 。
1.图中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否相等?雄配子Y与雌配子Y数目 是否相等?
提示:Y、y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相等的;但是由于雄配子要多于雌配子,所以 雄配子Y要远多于雌配子Y。
2.表中①②③的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怎样的?
提示:①和②均为Yy,表现为黄色子叶;③为yy,表现为绿色子叶。
3.F2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F2代的子叶黄色 豌豆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又分别是多少?
6022 (黄色)
651 (腋生)
705 (红色)
882 (饱满)
428 (绿色)
277 (矮)
1850 (皱缩)
2001 (绿色)
207 (顶生)
224 (白色)
299 (不饱满)
152 (黄色)
豌豆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Ad a csi lclrMa k r f e (i m aiu L. v n e Moeua r eso aPs st m ) n P u v
MA M 昏 W U i n l n Ta - g o
(col f giu ueadBo g, hn hi i t gU i.Sa ga 2 10 , h a S ho o r l r n ioy Sa ga J o n n , hn hi 0 1 C i ) A ct l a o v 1 n
分子标记等技术对豌 豆基 因组进行 了比较深入的研 究, 并定位 了多个基 因。作者 综述 了 豌豆 分子标记 的种类及其在豌豆种
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遗传图谱构建、 基因定位、T 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QL
关键词: 豌豆 ; 分子标 记; 遗传多样 性; 遗传 图谱 ; 因定位 基
中图分类号:5 9Q 4 . ¥2 ;3 44 文献标识码 : A
m p gn cl ao n T n yi a, e e oaztnadQ Laa s . l ii l s
Ke r s p a moe u a r e ; e e c d v ri ; e e c ma ; e e lc ia o y wo d : e ; lc lrma k r g n t ie s y g n t p g n o a z t n i t i l i
目前进行遗传分析的最好模式植物 。 对它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拟南芥、 百脉根等模式植物 , 品种间相对性 但 状差异明显的特点仍使其成为进行形态学遗传分析的 良好材料[ 2 1 。
豌豆 自身 具有很 多 的形 态标 记 , 也是早 期遗传 研究 的主 要手段 。 这 后来 出现 的 以同工酶 为主 的生 化标
豌豆遗传现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势。
2. 掌握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4. 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多为纯合子。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剪刀、镊子、纸袋、标签、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恒温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材与播种:选取健康、生长状况良好的豌豆种子,进行播种,确保实验材料的一致性。
2. 去雄与套袋:在豌豆花蕾期,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并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3. 授粉:在去雄后,将父本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进行授粉。
4.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豌豆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记录子代植株的性状表现。
5. 统计与分析:统计子代植株的性状表现,分析基因的分离比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F1代全部表现为高茎。
- 在F2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
2. 数据分析:- F1代全部表现为高茎,说明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 F2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为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
- 通过对F2代植株的基因型分析,得出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矮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
六、实验结论1.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特性,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2.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
3.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植株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
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极具前景的模式系统――小立碗藓
植物学通报 2004, 21 (2): 129 ̄138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综述与专论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极具前景的模式系统——小立碗藓①赵 奂 赵晓刚 何奕昆 刘祥林②(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北京100037)摘要小立碗藓作为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极具前景的模式系统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生活史周期短,易于培养,转基因植株易于分析,核基因组容易和外源D N A发生同源重组,这些特点使它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良好材料。
一些成功的基因敲除和基因破坏已经在小立碗藓中实现,这些基因的功能也通过小立碗藓转化植株的特点得以证实。
小立碗藓标签突变文库已经建立,其应用为小立碗藓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于小立碗藓的ESTs数据库已经建立,已有67 000条ESTs信息。
关键词小立碗藓,分子生物学,模式植物,基因重组,转化Physcomitrella patens, a Potential Model Systemi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ZHAO Huan ZHAO Xiao-Gang HE Yi-Kun LIU Xiang-Lin②(Department of Biolog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7)Abstract The moss Physcomitrella patens is now often used as a model system in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Its short life cycle, easy to culture, transformant analysis and allele replacement make it an excellent material for studying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Some gene targetings have succeeded and the function of these genes has been proved. Tagged mutant library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es of Physcomitrella patens. The ESTs datebase on Physcomitrella patens which contains almost 67 000 ESTs has been established.Key words Physcomitrella patens, Molecular biology, Model system, Gene recombination, Trans-formation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分类上属于葫芦藓科,小立碗藓属,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及大洋洲,我国湖南省张家界地区有分布(李登科和吴鹏程,1995)。
观察豌豆花的结构
食用价值
豌豆花可以凉拌、炒菜、煮汤等多种方式食用,口感 清香爽口,味道鲜美。
豌豆花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铁等营养成分 ,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在某些地区,豌豆花也被用于制作花茶、草药茶等饮 品,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药用价值
在营养生长阶段,豌豆花 的茎和叶开始迅速生长, 形成健康的植物体。
04
在生殖生长阶段,豌豆 花开始开花和结荚,形 成成熟的种子。
02
豌豆花的结构特征
花萼
花萼位于花朵的最外层,通常为 绿色,由五个或多个萼片组成。
花萼保护豌豆花未成熟时的花蕾, 并为其提供保护。
随着豌豆花的开放,花萼会逐渐 萎缩,但仍留在花朵上。
食用价值
豌豆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 素C、胡萝卜素等,可作为蔬菜食用, 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豌豆花与人类的文化传承
文学艺术
豌豆花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被用作象征和隐喻,如诗歌、绘画等,反映了人 们对自然和美的追求。
民俗文化
在一些地区的民俗文化中,豌豆花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如吉祥、幸福等,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THANK YOU
花瓣
花瓣位于花萼内部,通常为白色或淡 黄色。
花瓣的数量和形状在不同品种的豌豆 花中有所不同。
花瓣的形状和颜色有助于吸引昆虫进 行授粉。
雄蕊
雄蕊位于花瓣内部,由多个细长的花丝组成。
花丝顶部通常附着有花粉粒,用于授粉。
雄蕊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在不同品种的豌豆花中有所不同。
雌蕊
• 雌蕊位于花朵中央,通常由一个柱头和两个子房组成。 • 柱头是雌蕊的顶端,用于接受花粉粒。 • 子房内含有胚珠,受精后发育成为种子。 • 通过观察豌豆花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其生长和繁殖的机制。
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育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育种技术是指利用遗传变异原理,通过育种的手段,以达到改良某种生物体的品质、性状或产量的目的。
这项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努力和创新,也离不开生物门类的发展和数量的增加。
一、生物育种技术的历史早在古代,人类就已经开始通过试验和观察,尝试改变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方式,以达到自己的需求。
比如在中国,我们就有“周麻”、“黄瓜姑娘”等植物品种,这些都是经过人工育种得到的。
不过,真正的科学育种技术还是在近代才开始发展。
在19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开始运用遗传学理论,进行对植物和动物的育种试验。
其中,著名的是著名的格雷戈·门德尔,他通过对豌豆花的研究,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这项成果奠定了现代育种的基础,也为后来的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的不断加深,生物育种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和进步。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选育出新的高产品种利用现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手段,科学家们对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进行研究,以发现和利用基因携带的有益性状。
最终,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培育出许多新的高产品种,为粮食生产和畜牧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2.开发新的改良方法科研人员利用现代遗传技术,更有效地改进庄稼的生长与产量,发展出了一些新的生物育种方法,如杂交、半密作、导入优良品种等,这就使得育种成本和工作量得到了大大的降低,同时取得了更为优良的育种成果。
3.改变传统技术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进步,传统的耕种方式、水田利用、制种和种植方法等都得到了改变。
现代农业科技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更高的质量和产量,同时还提高了农业的效益、社会生产的贡献率和经济效果等等。
三、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现代化生物育种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这些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畜牧、水产和园艺等领域,下面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MADS-box基因在豌豆花发育中的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MADS-box基因在豌豆花发育中的功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MADS-box基因是一类控制植物花部分化及发育的关键基因。
通过对MADS-box基因家族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殖发育和进化过程,同时也有望为了解花部分化、花器官形态建成等领域提供有益的研究成果。
本研究将开展豌豆花中MADS-box 基因的功能研究,旨在探究其在花器官的发生和进化中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探究豌豆花MADS-box基因在花的各个层次上的调节机制和作用原理,为深入了解植物花发育提供基础。
2.揭示豌豆花中MADS-box基因家族的进化历史,为探索植物进化及其生物多样性提供有益的研究结果。
3.为豌豆花蕾、花朵颜色和香味等性状的改良提供基础和参考,为植物育种和园艺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筛选豌豆花中的MADS-box基因并进行分类和系统的分析。
2.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MADS-box基因的表达载体,并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引入豌豆花中进行表达。
3.通过生理生化和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和分析转基因豌豆花中MADS-box基因的表达量、花器官发育情况等相关指标,以此推断MADS-box基因在豌豆花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四、预期结果
1.揭示豌豆花MADS-box基因在花的各个发育阶段中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2.探究豌豆花中MADS-box基因家族的进化历程和启迪后续研究。
3.提供关于豌豆花蕾、花朵颜色和香味等性状改良的理论依据,为植物育种和园艺改良提供参考。
植物花粉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国家攀登计划和863项目资助 #通讯作者《生物工程进展》1997,V ol.17,No.2研究进展植物花粉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李胜国 刘玉乐# 田 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植物花粉发育的分子生物学(一)花粉发育相关基因尽管在花粉发育过程中,涉及近万种特异表达的基因,但是迄今所发现的特异基因也不过几十种(表1,表2)。
表1 植物花药花粉特异基因基因来源特异性空间时间推测功能Lec 百合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似热激蛋白tap 2金鱼草绒毡层?-有丝分裂?T A13,29烟草绒毡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花粉壁蛋白T A20烟草花 药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花药开裂T A32,36烟草绒毡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脂转移蛋白T A56烟草药隔四分体-成熟花粉硫肽酶A3拟南芥菜绒毡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蛋白酶抑制剂A 9拟南芥菜绒毡层四分体-有丝分裂间期蛋白酶抑制剂MS 2拟南芥菜绒毡层?破坏花粉发育A 3油菜绒毡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蛋白酶抑制剂A8油菜绒毡层母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蛋白酶抑制剂A9油菜绒毡层四分体-有丝分裂间期蛋白酶抑制剂Bp4A 油菜花粉四分体-成熟花粉花粉壁蛋白13油菜花粉有丝分裂间期-成熟花粉花粉壁蛋白F2s ,E2,#17油菜花粉有丝分裂间期-成熟花粉?BAI 58油菜绒毡层?-成熟花粉?BAI 2油菜绒毡层,雌蕊?-成熟花粉?B A 42油菜绒毡层,花粉维管束周缘细胞四分体-成熟花粉?Bcp1油菜绒毡层,花粉有丝分裂-成熟花粉?B p 19油菜小孢子,雌蕊,花瓣四分体-成熟花粉?Zm13玉米花粉有丝分裂-成熟花粉蛋白酶抑制剂CDPK 玉米花粉花粉成熟晚期钙调蛋白Zm 30玉米花粉有丝分裂-成熟花粉?17基因来源特异性空间时间推测功能G10玉米花粉成熟花粉?P2月见草花粉,花粉管有丝分裂-成熟花粉半乳糖醛酶DefA金鱼草花瓣,雄蕊整个发育期转录因子AG拟南芥菜雄蕊,心皮至有丝分裂前期转录因子AmbaI豚草花粉至有丝分裂果胶裂解酶LolpI黑麦花粉四分体-成熟花粉?LolpIb黑麦淀粉粒,花粉?淀粉酶抑制剂KBG30,41,60六月禾花粉?淀粉酶抑制剂LAT51番茄花粉,花瓣,花药壁四分体-成熟花粉抗坏血酸氧化酶LAT52番茄花粉,花瓣,花药壁四分体-成熟花粉蛋白酶抑制剂LAT56番茄花粉,花药壁有丝分裂-花粉成熟果胶裂解酶LAT59番茄花粉,根,种子有丝分裂-花粉成熟果胶裂解酶Ch iA矮牵牛花粉有丝分裂-花粉成熟类黄酮合成ChiB矮牵牛花粉未成熟花粉类黄酮合成ChsA矮牵牛绒毡层,花粉,花粉管未成熟花粉?SF18,19向日葵花药壁?富脯氨酸SF1,2向日葵花药壁?富脯氨酸BetvⅠ白桦花药壁?钙调蛋白,花粉萌发BetvⅢ白桦花药壁?钙调蛋白,花粉萌发表2 影响花粉发育的线粒体基因基因来源表达相邻基因T-u rf3玉米T型不育系13KD蛋白orf221(d)S-pcf矮牵牛cyb r ids25KD nad3(d),rps12(d) pVs ph aseolus vulgar is ?atpA(u)pol-urf油菜 ? ?orf138油菜 ?orf158(D)ORFh522H elian thus annuus ?atpA(u)ORFc H elian thus annuus15KD蛋白atpA(u)从表中资料看,大多属于核基因,仅少数几个影响植物育性的基因属胞质基因。
豌豆花结构观察
豌豆花结构观察豌豆花(Pisum sativum)是豆科植物,是一种重要的食品作物和模式植物。
豌豆花在植物学中因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吸引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
本文将介绍豌豆花的结构组成,包括根、叶、茎、花、果实等部分,并探讨其结构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一、根豌豆花的根是生物体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是植物吸收土壤中水分和营养素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组成包括主根和侧根。
豌豆花的主根生长迅速,可以向下深入土壤,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素。
在主根的基础上,会生长出侧根,侧根的数量和长度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豌豆花的根部还有细根,这是一个非常细的部分,能够更多地接触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细根的末端还有一些特殊的毛状物质,被称为毛根,它们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素。
二、叶豌豆花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部分。
豌豆花叶片的形状呈羽状复叶,表皮上有许多叶绿素,可以将阳光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以供植物进行生长和发育。
豌豆花叶片的基部有一个叶柄,叶片上还有小叶柄,连接着许多小叶。
豌豆花的复叶叶片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叶柄,上部为羽状小叶;而小叶的周围,又有许多的叶脉,可以输送水分和营养素,同时也是承担支撑作用。
三、茎豌豆花的茎主要是承载和支撑植物身体的基本架构。
豌豆花的茎较粗壮,分为节点和节间,每个节间都有夹生叶。
节点是茎上具有生长点和叶序的地方。
豌豆花的茎是由细胞分裂和伸长所形成的,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根、茎、叶等不同的组织,而这些组织之间会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
茎内运输的水分和营养素可以被输送到植物体的其他部分,使植物能够生长和发育。
四、花花是豌豆花生殖器官,起到传播和繁殖的作用。
豌豆花的花通常是方形花序,由一些小花聚合而成,每一个小花都包含一朵花和两个副花冠。
花包含两个家蚕细胞,两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授粉后,豌豆花的花被授粉后就开始快速生长,花的组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五、果实豌豆花的果实是豆荚,是豌豆植物进行繁殖的重要部分。
花粉发育的转录组研究进展
1.2 重要细胞过程相关基因在花粉中的表达特 征
最近几年, 国内外的一些实验室已获得了多种类型 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粉发育或花粉功能突 变体 (Lalanne et al., 2004a, 2004b), 从中发现了一些 决定花粉发育或功能的重要基因。相关研究如: 证明果 胶甲基化转移酶(pectin methyleaterases)是花粉管极性 生长所必需的 (Jiang et al., 2005); 证明花粉S位点编 码的RNA酶控制着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自交不亲 和性 (Qiao et al., 2004)。另外还构建了玉米(Zea mays)、百合(Lilium davidii)、烟草(Nicotiana tabacum)和 Plumbagoet al., 1999; Engel et al., 2003)。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我们对花粉发育 及其功能调控机制的认识。
同时, Pina等(2005)按GO(gene ontology)的分类 标准, 用统计学的方法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分析了不同的 GO术语(GO terms)在拟南芥花粉与不同营养组织转录
组中出现的频率。结果显示, 与信号、囊泡运输和膜 转运相关的 GO 术语在花粉中被高度代表; 而与转录、 蛋白的合成与降解以及代谢相关的GO术语在花粉转录 组中则出现的频率很低。这也与先前的分析结果相 符。翻译起始因子相关术语在雄配子体明显高频率地 出现, 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核蛋白和核糖体相关的 GO 术语则很贫乏。与营养组织相比, 翻译起始因子特 异地在花粉中高频率出现可能恰恰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 即花粉中贮存了功能特异的转录本, 当花粉萌发时及时 地翻译成与雌性组织相联系的蛋白质。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课时)(精美课件)高一生物下学期课件(2019人教版必修2)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_____1__:2__:___。 ②彩球组合类型的数量比代表显、隐性性状数量1 比:显性∶隐性≈___3_:_1_。 Q1.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 杂种F1(Dd)产生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Q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都是20个,这符合自然界的实际情况吗? 自然界中,一般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 注意:两个桶之间彩球数量可以不同,但每个桶内的两种彩球数量必须相同! Q3.为什么每次把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 保证桶内两种彩球数是相等的,使代表雌雄配子的两种彩球被抓出的机会相等。 Q4.要得到DD∶Dd∶dd=1∶2∶1的实验结果,一定要保证一个前提,保证哪个前提?
高茎豌豆787 矮茎豌豆277
孟德尔对其他6对相对性状进行了杂交实验
≈ 3:1 说明不是偶然,而是规律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的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遗传因子不会相互融合、也不 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 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 子,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
高茎
矮茎
P
DD
dd
配子
D
d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高茎
矮茎
P
DD X dd
配子
F 1
D
d
Dd
F 1 配子
F2
高茎 Dd
高茎 X Dd
D
d
Dd
DD 高茎
1
Dd Dd 高茎 高茎
2
d 矮d茎
1
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豆类植物分子遗传学及相关性研究
豆类植物分子遗传学及相关性研究豆类植物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包括大豆、四季豆、芸豆和豌豆等。
这些植物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食用。
在过去几十年里,豆类植物的分子遗传学及相关性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这对于提高豆类植物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豆类植物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分子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遗传信息传递的学科。
在豆类植物研究中,分子遗传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豆类植物的基因组,可以揭示基因的数量和分布、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豆类植物的种类间遗传差异等。
目前,大豆的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这为研究大豆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一个复杂的基因组结构的良好模型。
通过比较大豆基因组与其他豆类植物基因组的异同,可以探究豆类植物间的遗传关系和进化历史。
豆类植物的相关性研究豆类植物不仅具有重要的农业意义,还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影响。
豆类植物中富含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多糖、植物酸等物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豆类植物的相关性研究,可以为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豆类植物中的异黄酮类物质,是一类具有激素活性和抗氧化性质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对豆类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抗逆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异黄酮类物质也被证明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包括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减轻更年期症状等。
除了异黄酮类物质之外,豆类植物中还含有一些其他的营养物质,包括精氨酸、大豆异黄酮、皂甙等。
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或者遗传改造等手段进行人工改良,进而提高豆类植物的营养价值和效益。
豆类植物的遗传改良和利用豆类植物的遗传改良和利用,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基因工程、基因组编辑等技术手段,可以加快遗传改良的进程,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并且改良后的植物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这样有助于提高其种植面积和产量。
【公开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相关资料 传粉与交配
甲
乙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 同一朵花 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也叫 自交 。
异花传粉: 两朵花 之间的传粉过程。
异花传粉过 提供花粉的植株为 父本( ♂ ) 程中的亲本 接受花粉的植株为 母本( ♀ )
自然状态下两株豌豆能否异花传粉?
相关资料 人工异花授粉
开花前进行
♀
去雄套袋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高茎 配子
矮茎
高茎
高茎
高茎
3高茎 : 1矮茎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测交概念 是让 F 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实验假设
若F1代(Dd)真的产生D和d两种配子,则用只产生一种隐性 基因d的隐性类型与之相交,后代应为高矮各占一半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测交实验
测交
F1 杂种一代 Dd
高茎
矮茎
P: DD X dd
配子: D
d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假说四: 受精时,雌雄配子 随机结合。
高茎
矮茎
P: DD X dd
配子: D
d
F1:
Dd 高茎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不同表现形式
课堂练习
例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C )
A.人的有耳垂和单眼皮 B.羊毛的直毛和细毛 C.狗的灰色毛和白色毛 D.豌豆的绿色子叶和黄色豆荚
例2.如图表示孟德尔杂交实验操作过程,
高中生物课件-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
P
×
(杂交)
高茎
矮茎
♀
♂
F1
高茎
(自交) ×
F2
787高茎 277矮茎
3∶1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杂种子一代未显现出来的
性状
隐性性状
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 杂种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显性 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性状分离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数据
假说——演绎法
以观察和分析提出问题
为什么F1全是高茎,F2中出 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经推理和想象提出假说
遗传因子决定生物的性状 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雌雄配子在受精时随机结合
据假说进行演绎和推理
测交结果预测: 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结论 假说完全正确!
分离定律的内容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 子__成__对__存__在__,不相__融__合___;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分__离___,__分__离__后的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__配__子_遗传给后代。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⒈真核生物;
⒉有性生殖的生物;
⒊核基因遗传; ⒋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无中生有为隐性
以下能判断显隐性的是? ② ③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2、基因型的确定方法(假设有关基因用A和a表示)
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是两个隐性基因组成的, 即aa;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外一 个不能确定,即A (AA或Aa)。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水稻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罗琼;朱立煌
【期刊名称】《遗传》
【年(卷),期】2002(024)001
【摘要】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为之一,也是单子叶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较理想的模式植物.水稻花器官还是粮食赖以形成的基础.对水稻花发育的研究已开始成为植物分子遗传学的一个新的焦点.近年来有关水稻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从水稻花的诱导、花分生组织的形成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7页(P87-93)
【作者】罗琼;朱立煌
【作者单位】中科院遗传所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实,北京,100101;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成都,611130;中科院遗传所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实,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344
【相关文献】
1.百合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杨梁;王爱菊;唐金富;陈振德
2.百合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杨梁;王爱菊;唐金富;陈振德
3.豌豆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宋伟杰;张彦渡;王利琳
4.蝴蝶兰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曾碧玉;许传俊;林春松;徐夙侠
5.番茄花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刘婧仪;梁燕;秦蕾;王玲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8.11.014
豌豆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宋伟杰 1,2,张彦波 1,王利琳 1
(1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杭州 310036;2 浙江传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研中心,杭州 311231)
突变体
突变对豌豆的影响
基因
拟南芥基因 突变对拟南芥的影响
参考文献
Mutant
Effect in Pisum sativum
Gene
unifoliata
花转变成花序,不正常的叶
UNI
Flowers converted into inflorescences, abnormal leaves
stamina pistilloida 同源异型花器官转变,不正常的叶
图 拟南芥和豌豆成熟花模式图比较
Fig. Flower pattern comparison between Arabidopsis and pea
其三,豌豆每轮花器官的起始是从腹部向背部依次单 向起始的。相比豌豆,拟南芥的四轮花器官萼片、花
11 期
宋伟杰等:豌豆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3551
STP
determinate
Homeotic floral organ conversions, abnormal leaves
茎顶端终止
LF
Determination of shoot apex
late flowering
提前开花
DET
Early flowering
proliferating inflores- 花转变成花序
PsSEP1/2 SEP1/SEP2
单突变没有突变表型 No mutant phenotype for single gene mutation
[29, 34]
1 豌豆花器官结构和花发育过程的
特殊性
豌豆是豆科蝶形花亚科、豌豆属植物。豌豆花序 为总状花序,花器官分四轮,呈五基数排列,5 枚萼 片在基部合生;5 枚花瓣为典型的蝶形花冠,其中 1 枚背部花瓣称为旗瓣,2 枚侧部花瓣称为翼瓣,2 枚腹 部花瓣称为龙骨瓣,呈下降覆瓦式排列;10 枚雄蕊, 9 枚愈合,背部的 1 枚独立;1 枚心皮位于雄蕊管中, 柱头向背部弯曲,被 2 枚腹部花瓣包围(图-B)。
摘要: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产品。研究豌豆花发育对于豆科植物特别是大豆产 量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有关豌豆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通过比较拟南芥和豌豆 花发育机制的异同,从豌豆花分生组织属性的决定和花器官属性的决定两方面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关于豌豆花发 育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豌豆;共同原基;花发育;同源异型突变体;保守性
Progresses in Studies on Molecular Floral Development in Pisum sativum
SONG Wei-jie1,2, ZHANG Yan-bo1, WANG Li-lin1
(1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2Research Center of Zhejiang Transfar Agribiotech Co., Ltd, Hangzhou 311231)
japonicus)、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测序计 划的实施,以及豆科许多物种的 BAC 或 TAC、EST 数据库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结果显示,豆科物种间存 在着广泛的共线性关系,为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依 据比较基因组的结果运用侯选基因克隆[2]和反向遗传 学的策略,已经克隆到了参与豌豆花发育的一些基因 (表),发现豌豆生殖生长的遗传控制机制与十字花 科的拟南芥比较既有保守的方面,也有区别的方面。 由于豌豆花发育具有特殊性,参与豌豆花发育的分子 机理是否也有相应的特殊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 通过比较拟南芥和豌豆发育机制的异同,从花分生组 织属性的决定、花器官属性的决定两方面总结了近些 年国内外关于豌豆花发育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AP1
花转变成花序
[9, 10]
Flowers converted into inflorescences
[3]
PI
同源异型花器官转变
[23]
Homeotic floral organ conversions
AP3
同源异型花器官转变
[28, 29]
Homeotic floral organ conversions
同源异型花器官转变 Homeotic floral organ conversions
n.c. PsSHP
A. thaliana gene Effect in A. thaliana
ReferencesLFY来自花转变成花序[5]
UFO
Flowers converted into inflorescences
PIM
cence meristems Flowers converted into inflorescences
calyx carpellaris 同源异型花器官转变
n.c.
Homeotic floral organ conversions
n.m.
PsPI
n.m.
PsAP3
n.m.
PsAG
petalosus n.m.
Ferrandiz 等通过对生殖生长期豌豆植株顶端的扫 描电镜观察和有关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对豌豆的花形 态建成过程作了时期划分[3]。比较豌豆与模式植物拟 南芥的花形态建成过程,豌豆花形态建成具有其特殊 性:其一,豌豆花形态建成过程中有共同原基(common primordial,CP)出现,在共同原基的基础上产生花瓣 和雄蕊;其二,豌豆的心皮在萼片起始之后就出现;
AG
同源异型花器官转变,花器官决定性丧失 [33, 34]
Homeotic floral organ conversions, floral
organ patterning lost
[3]
[29, 34]
n.m.
n.c.:基因未克隆;n.m.:没有突变体 n.c.: Gene not cloned; n.m.: No mutant available
Abstract: Pea (Pisum sativum) is a classic material for genetic research and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 Study of pea floral development is important for research of improving legume plants yield, especially for soybean. In recent years, not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udy of gene regulation in pea floral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rabidopsis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pea, current molecular progresses of floral development in pea from the aspects of floral meristem identity and floral organ patterning were summarized.
瓣、雄蕊和心皮是由外向内依次起始的,每一轮花器 官基本是同时起始,并且每一轮花器官的属性是一 致的,而且在花形态建成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共同原基 (图-A)。豌豆花发育的这种特殊性提示了共同原基 的起始、划分和决定在豌豆花形态建成中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涉及了比较复杂的分子遗传机制。
2 豌豆花分生组织属性的决定
A:拟南芥花的横切图。绿色代表第一轮萼片,黑线代表第二轮花瓣, 棕色代表第三轮雄蕊,黄色代表第四轮心皮;B:豌豆花的横切图,浅 绿色代表第一轮萼片,粉红色代表第二轮花瓣,黄色代表第三轮雄蕊, 深绿色代表第四轮心皮 A: Diagram of a cross section of a Arabidopsis flower, sepals (light green), petal (black lines), stamens (brown), and carpel (yellow); B: Diagram of a cross section of a pea flower, sepals (light green), petal (pink), stamens (yellow), and carpel (dark green)
同源异型花器官转变
[14]
TFL1
Homeotic floral organ conversions
提前开花,茎顶端终止
[17]
TFL1
Early flowering, determination of shoot apex
提前开花,茎顶端终止
[17]
Early flowering, determination of shoot apex
Key words: Pisum sativum; Common primordia; Floral development; Homeotic mutants; Conservation
1990 年,Yanofsky 等在拟南芥中首次克隆了花同 源异型基因 AGAMOUS(AG),标志着高等植物花发 育研究进入了分子遗传学阶段[1]。现在对花发育分子 机理的认识主要是基于对模式植物拟南芥和金鱼草 (Antirrhinum majus)的研究,而豌豆作为经典的遗 传学材料虽然有很多花发育相关的突变材料,但由于 其基因组大,分子标记少,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等原因, 导致人们对其花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不是很 快。豆科植物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丰富的物种资源 而备受关注,豌豆作为豆科的模式植物,对其进行花 发育的研究对于豆科植物的一些重要的农艺性状例如 产量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随着拟南芥、水稻等模式 植 物 测 序 的 完 成 , 豆 科 模 式 植 物 百 脉 根 ( Lo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