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鉴赏
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技巧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技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ad53aaa1c7aa00b42acb32.png)
HUMANITY·SOCIAL SCIENCES人文·社科文 蔺 莹民族声乐作品《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与技巧分析一、《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和发展《高山流水》是中国第一名曲。
此曲表现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相通悠远宽广的意境。
“高山流水”常喻知音难得,也喻乐曲高妙。
后世多将其分为《高山》、《流水》二曲。
时过千载在国家顶级的音乐厅内赵晓霞老师将“高山”“流水”重新合二为一,在民族管弦乐队烘托下,保留原曲古朴深邃、韵味悠长等特点的同时,使之高远意境更加层次化、立体化和形象化。
伴随着民族的文化交融和发展演变,《高山流水》在全国各地传唱,并被改编成不同的版本,其中河南版、山东版、浙江版等《高山流水》创作成功率最高,采取同名异曲的方式进行改编的《高山流水》,给人以不同的文化体验和感受,但是无论怎样改编,《高山流水》都没有脱离其主要表达的知己难求、珍惜友谊的情感主题。
二、《高山流水》的艺术特色(一)题材特色《高山流水》这首民族声乐作品的题材主要选自传统民间的戏曲、民歌等艺术表现形式,在相关声乐艺术家、词作家将其与现代声乐艺术相结合的前提下进行再创作最终形成的民族声乐作品。
在众多改编的作品中,羊鸣作曲、韩静霆作词的这一版创作最为成功。
这一创作曲目在作曲风格上继承了古筝、古琴的悠扬流畅的曲风格调,强中有柔,柔中带刚,动静有致,给人以一种意境悠远的感觉。
在作词特点上,主要抒发了人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现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艺术特色在艺术特色上,《高山流水》采用的是二部式的声乐表现结构,创作主要采用的是试调的方法进行的,调式上采用转调,使得歌曲的接触面得以扩大,将作品的内涵进一步扩大。
在作品的带引子和尾声演唱环节,采用相对自由的散体结构,凭借柱式和弦的运用表现出高山巍峨壮观的意境美,又借助琵琶模拟出潺潺的溪水声,真正体现了“高山”和“流水”的特点。
三、《高山流水》的演唱技巧(一)旋律音和气息的掌握对于气息进行把握和调整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技巧,对于整个声乐节目的表演效果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46139c194431b90d6c85c717.png)
《黄河大合唱》赏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
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
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
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https://img.taocdn.com/s3/m/28f5b0757fd5360cba1adb5d.png)
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是一首极其激动人心的抗日战歌。
它用象征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民族“巨人”的典型形象--黄河,既有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称为我国音乐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楷模,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引为自豪的艺术明珠。
《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1938年秋,24岁的诗人光未然满怀抗日的热情,来到黄河的壶口,亲眼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象。
黄河的力量给了诗人以启示,他决心要“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
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吕梁山的战斗,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更加激发了诗人的情绪。
在永和关,诗人曾从黄河船夫与恶浪搏斗的豪迈气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诗的意境又一次升华。
他再也抑制不住讴歌黄河的创作欲望了,就在1939年3月初,他带着伤病,只用了5天时间,就写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词《黄河大合唱》。
歌词对黄河作了全面生动的描绘,并赋予它以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不仅使我们看到了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之雄伟,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黄河的力量。
在延安窑洞里,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听了光未然满怀激情的朗诵后,一把从诗人手中拿过诗稿,动情地说:“我要把《黄河大合唱》写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谱写好!”冼星海就是以这样炽热的情感写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总谱和合唱,总共只用了6天的时间。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大学礼堂首次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周恩来曾为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谱出呼声”,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
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描绘船夫们与黄河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②《黄河颂》(男声独唱),唱黄河的雄姿,赞五千年的文化,颂民族精神的发扬;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英雄;④《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叙述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人民的斗争决心;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妇女的痛苦哀怨;⑦《保卫黄河》(轮唱),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象征东方巨人为抗战最后胜利而发出的呐喊。
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
![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d9e8e08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f.png)
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
民族声乐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咬字吐字是它的重要表现特点之一。
咬字吐字指的是演唱者在演唱时对音节的发音方式进行特别的处理,使其具有清晰明了的音质和鲜明的个性特点。
第一,咬字的表达手法。
咬字是民族声乐中一种常用的表达手法。
通过在发声时稍微咬紧嘴唇的方式,增加了声音的清晰度和明亮度,使歌曲的表达更加深刻。
例如,民间歌曲《满江红》中的“江”字,在演唱时可以加重发音,突出其凄凉悲壮的意境。
第二,吐字的表现形式。
吐字是民族声乐中另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通过在发音时将舌头拉长,让音节发出更加明亮的声音,以突出歌曲中的重点词语和情感。
例如,旦角唱腔中的“悲凉”等字眼,可以通过吐字加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第三,咬字吐字的韵律效果。
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中还可以产生优美的韵律效果。
它可以引导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内涵,并加强歌曲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例如,蒙古族长调中的“策勒”、“嘎达”等字眼,通过咬字吐字的处理,可以更加突显其音乐特色,增强听众的听觉享受。
总之,咬字吐字是民族声乐中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使听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歌曲内在的情感和意境。
在日常学习和演唱中,我们应该注重咬字吐字的练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咬字吐字水平,为更好地表现民族声乐作品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徐沛东民族风格声乐作品的审美意蕴
![论徐沛东民族风格声乐作品的审美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4d8407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d.png)
论徐沛东民族风格声乐作品的审美意蕴徐沛东,著名的民族风格声乐作曲家和歌手,他的音乐作品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具有深厚的审美意蕴,引领着人们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禅意的音乐世界。
本文将对徐沛东民族风格声乐作品的审美意蕴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作品风格徐沛东的音乐作品以民族风格为主,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音乐风格。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中国传统的旋律、节奏和韵律,同时又不失现代音乐的时尚和潮流。
徐沛东用他独特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极富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二、音乐表现手法徐沛东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而著称,他善于利用声乐的特点,将音乐与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相融合,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艺术氛围。
他还擅长运用声乐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的声腔、唱腔和音乐技巧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使得整个作品更具有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韵味和魅力。
三、作品情感表达徐沛东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以音乐为媒介,表达了对生活、自然、情感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得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禅意。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中国风情、儒家思想和禅宗哲学,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
四、作品审美意蕴徐沛东的音乐作品具有深厚的审美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徐沛东善于发掘和利用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特点,将其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使得整个作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韵味。
他又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使得作品具有现代音乐的时尚和潮流,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更具有审美意蕴。
2. 情感表达的深刻和丰富。
徐沛东的音乐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善于用音乐表达对生活、自然、情感和人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禅意,这种情感的深刻和丰富,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更具有审美意蕴。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
![声乐作品《怀念战友》民族唱法演绎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fb5a8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1.png)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情况《怀念战友》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1963年电影上映后,这首声乐作品也随之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作品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至今仍影响广泛,成为经典。
(一)《怀念战友》的创作背景《怀念战友》这首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
雷振邦是中国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副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代表作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董存瑞》《马兰花开》等40余部影片经典音乐作品。
2019年6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改词编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1962年,当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创作歌曲的任务以后,他立刻赶赴新疆,为创作歌曲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按照导演赵心水的设想,在剧本中班长牺牲以后就要有一首歌颂战友情的歌曲出现,来表达战士们失去战友的悲伤和缅怀之情。
为了自己创作的歌曲拥有真实的情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雷振邦来到了喀喇昆仑山上高处的哨所进行采风,可刚到山上,雷振邦就听见了身后发出一声巨响,那是刚刚走过的山路发生了雪崩,如果雷振邦稍晚两分钟出发,就必然会葬身于雪崩之中。
可见,当时边防哨所的自然环境是多么的险恶,戍边战士的生活条件是多么的艰苦。
在同边防战士们生活的那些日子里,雷振邦收集到了非常多的创作素材,了解到了非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悲壮的英雄事迹,深刻地感受着戍边战士们质朴热烈的爱国情怀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真实情感,这使雷振邦的内心世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就这样,在一个狂风大作的夜里,就在喀喇昆仑山上的这个哨所里,脑海中伴随着剧本里班长巍峨高大的冰雪雕像,雷振邦的创作灵感犹如泉涌,《怀念战友》的旋律和歌词在他的笔下奔泻而出。
当雷振邦谱写完最后一个音符时,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夺眶而出打湿了那一行行五线谱。
中国传统声乐作品
![中国传统声乐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f915859e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6.png)
中国传统声乐作品
1. 《百鸟朝凤》:这是一首民间乐曲,表现了凤凰来仪的喜庆场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2. 《牧民新歌》:这是一首笛子独奏曲,表现了牧民新歌的音乐主题。
3. 《二泉映月》: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和思考。
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在中国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以其独特
的旋律、节奏和表演风格,成为了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
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且在今天仍然受到许多人的
欣赏和传承。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首作品,还有很多其他优秀的中国传统声乐作品,例如《茉莉花》、《梁祝》、《十面埋伏》、《渔舟唱晚》等等。
这
些作品涵盖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和主题,从民间的山歌、小调到古典的
琴曲、筝曲,再到近代的创作歌曲,每首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中国传统声乐作品的表演形式也十分丰富多样,包括独唱、合唱、
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在表演过程中,通常会运用各种音乐技巧和
表演手法,如音色变化、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等,以达到表现作品
内涵和情感的目的。
总之,中国传统声乐作品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今天,这些作品仍然被广泛传唱和演绎,为人们带来了美好的音乐享受和文化熏陶。
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
![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26ea2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5.png)
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民族声乐作品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音韵和表现方式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咬字吐字作为民族声乐中的一种独特表现艺术形式,对于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表演技巧和音乐表现三个方面探讨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表现。
一、历史渊源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吐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中国古代音乐中,有许多歌曲都采用咬字吐字表达情感,例如《声声慢》、《离骚》等。
这些古代音乐作品中的咬字吐字,都是通过歌手艺术技巧和表现力来传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吐字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并融入到了传统音乐的流传中。
二、表演技巧咬字吐字作为民族声乐中的一种表演技巧,需要歌手具备一定的技艺和功力。
歌手需要具备良好的发声技巧,能够准确地发出不同音调和音韵。
歌手需要通过不同的咬字吐字方式来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表达悲伤的情感时,歌手可以通过轻轻地吐字来展现出委婉和伤感;而在表达喜悦的情感时,歌手可以通过加重咬字的方式来展现出活泼和欢快。
三、音乐表现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咬字吐字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表现方式,它能够让歌曲更加生动和丰富。
通过咬字吐字,歌手可以更加准确地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让听众更加深刻地领会歌曲的内涵和精髓。
在表达爱情的歌曲中,歌手可以通过轻柔的吐字和略带哀怨的咬字,将爱情的甜蜜和忧伤完美地展现出来;而在表达战争的歌曲中,歌手可以通过沉稳的吐字和有力的咬字,将战争的残酷和伟大生动地呈现出来。
咬字吐字还可以让民族声乐作品在音乐表现方面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巧妙地运用咬字吐字,歌手可以在演唱过程中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戏剧性,让歌曲更加动人心魄。
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它是传达音乐情感和意境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音乐表现的重要途径。
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咬字吐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歌手的表演技巧和音乐表现,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35396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e.png)
声乐曲《渔舟唱晚》的创作特色及评析歌曲《渔舟唱晚》是由著名曲作家王志信老师根据同名器乐曲《渔 舟唱晚》改编而成的民族声乐作品。
刘麟老师根据音乐创作歌词。
歌 曲旋律优美、曲风清新,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是近年来 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
歌曲描绘了“渔舟唱晚,响穷彭蠡 之滨”的场景。
依曲填词使音乐形象更加具丰满,音乐情感表达更加 直观具体。
古筝曲《渔舟唱晚》可以说是近年来是我国民族器乐作品中非常 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著名古筝演奏家娄树华 老师根据古曲改编而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 出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画面。
而且器乐曲《渔舟唱晚》被评为十三 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之一,作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 年没有改变过,给过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民族声乐作品《渔舟唱晚》 在保留原曲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了词曲的二度创作,将音乐形象语言化、具体化、立体化,使人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所要传递的景象以 及音乐所表达的感情。
二、《渔舟唱晚》的简介词作者刘麟为山东济南人,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著名词作家、 国家一级编剧。
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担任中央民族乐团艺术创作室主任、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等职务。
多年来,刘麟曾参与许多中国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的策划与创作, 在•文华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多次担任评委和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
曲作者王志信为河北乐亭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享受国 务院政府津贴。
2958年入中央歌舞团工作、曾担任中央民族乐团研究副主任,合唱队常任指挥;曾在第三、四、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担任评委,并经常为海外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以及讲座。
《渔舟唱晚》原曲是一首古筝曲,作曲家王志信在古筝曲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对音乐进行了新的诠释,成为了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 的声乐作品。
三、器乐曲与声乐曲《渔舟唱晚》对比分析(一) 器乐曲《渔舟唱晚》的音乐分析著名的古筝曲《渔舟唱晚》是古筝演奏家娄树华老师于20世纪 30年代根据琴歌《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鉴赏
![中国民族声乐作品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088c25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a.png)
殷秀梅:《我爱你,中国》
总结词
殷秀梅的《我爱你,中国》是一首充满爱国 之情的歌曲,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和自豪。
详细描述
《我爱你,中国》是一首以流行音乐为风格 的创作歌曲,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 殷秀梅用她那宽广、深情的嗓音,唱出了这 首歌曲所蕴含的爱国之情和自豪感,让人们 感受到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敬仰。
社会文化
民族声乐作品也常常反映出特定的社 会文化背景,包括社会制度、价值观 念、历史事件等。了解作品的社会文 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 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例如,《歌唱祖 国》是一首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昂 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的歌曲,其激昂奋 进的旋律和豪迈的歌词充分展现了新 中国的辉煌成就。
05
中国民族声乐名家名作
王昆:《东方红》
总结词
王昆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她的作品《东方红》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赞歌,表达了 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敬爱和赞美。
详细描述
《东方红》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歌词简洁明快,旋律优美动听。王昆用她那高亢激 昂、婉转抒情的嗓音,唱出了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情感表达
民族声乐作品的歌词还擅长通过具象或抽象的方式表达情感,使听众产生共鸣。在欣赏歌词时,要注意 其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效果,以及其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情感渲染作用。
音乐结构分析
曲式分析
节奏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的曲式往往比较自 由,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 分析曲式时,要注意其结构特点、 发展逻辑和层次感,以及其在作 品中所起到的结构支撑作用。
音色变化
音色丰富
民族声乐作品常常需要展 现多样的音色,以适应不 同情感和表现的需要。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da6be0dde80d4d8d05a4f00.png)
中国民族音乐的鉴赏音乐不仅抽象,而且转瞬即逝,没有画的直观,也无文学作品的具体。
所以,在鉴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其精髓所在。
中国民族音乐鉴赏方法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其根源可追溯到四千年多前的原始社会,那时就已经有了歌舞这种表现形式;到了商周时代,随着时间的沉淀,音乐文化已经较为发达;在后续的中国历史上,音乐文化繁荣昌盛之局面更是屡见不鲜。
中国民族音乐,是音乐,是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结晶,还是中华民族情感、意志、力量以及追求的艺术抒发。
中国民族音乐经历了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人民的无穷艺术智慧与创造才能,不仅拥有鲜明的本土性和民族性,还拥有优秀的传承性以及世界性。
所以,有必要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进行充分的发掘、鉴赏。
当然,在鉴赏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的把握以及方法的运用,只有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一、创作背景的了解以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为例。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一位盲人艺术家。
他自幼丧母,30岁时便因病致盲。
在动乱的社会中,他生活无着,十分窘迫,最终流落街头,遍尝了人世间的艰难困苦,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流浪卖艺生涯。
但是华彦钧并没有被艰难的生活所击败,反而愈加好学,不断从其他艺人那里学习民间音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最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民间艺人中脱颖而出,创作了诸如《二泉映月》在内的传世佳作。
《二泉映月》是作者在颠沛流离的卖艺生涯中,反复演奏、多次琢磨、不断加工而创作完成的,与其说是音乐作品,还不如说是作者人生历程的真实写照。
深情辗转的旋律,有悲怨,有伤感,时而沉闷压抑,时而激昂奋进,将作者心中的酸楚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如果不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也就无法了解其精髓。
二、旋律的鉴赏毫无疑问,对于民族音乐而言,旋律最能表现民族特性,是各种民族音乐最为显著的特征。
旋律植根于民族文化,是民族气质、生产模式以及生活习惯综合作用的结果,最能够表现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情感走向。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97483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7.png)
浅谈民族声乐作品《望故乡》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望故乡》是一首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以传统的民族元素和音乐形式描绘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该曲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高超的演唱技巧,在作品的表现和传达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将对该曲的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进行浅谈。
创作手法是《望故乡》成功的关键。
该曲在词曲编创上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关于乡愁的词句进行了精细的音乐化处理。
曲调上,创作者采用了悠扬、舒缓的旋律来表达寂寥幽远的意境。
音乐结构上,采用了对称调式的形式,使曲子更加易于记忆和理解。
整体上,创作者注重表现主题情感,通过情感融入音乐,使作品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演唱技巧的运用也是《望故乡》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演唱方面,演唱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要注意音准的控制。
《望故乡》的旋律特点是高低起伏,它的音高要求较高,在演唱时要注意准确把握每个音的高度。
演唱者还要处理好音程的跳跃,避免音程突变,保持音准的稳定性。
要注重对情感的表达。
《望故乡》的情感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演唱者可以借助各种演唱技巧来表达这种情感,如加强音色的变化,使用适当的颤音和滑音等技巧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要注意节奏的掌握。
《望故乡》的节奏感非常重要,演唱者要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位置和时值,确保演唱的流畅和准确。
要注重呼吸的控制。
《望故乡》的演唱需要较长的音符持续时间,演唱者要掌握好呼吸的时机和节奏,保持稳定的呼吸供应,以确保演唱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创作手法和演唱技巧是《望故乡》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通过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并且在演唱中注重技巧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可以更好地传达作品的主题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
![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68a318c5da50e2524d7f40.png)
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学院:法学院姓名:蒙曦学号:10011175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蒙曦10011175摘要:当今的民族声乐称谓是我国现代乐坛的提法,这种唱法正是在传统的声乐艺术基础上,随着我国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不断的改变而不断的提高发展的,民族声乐的发展在演唱方法上和演唱风格上都有不断的变化和提高,它表达了人民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新的精神岁月的新的音乐风格和新的演唱方法和形式使我国的音乐舞台上增添了奇异的光彩。
当时的西方音乐更多的是建立在多声部教学音乐,复调音乐基础上,唱法本身脱离不了宗教音乐的影响,随着歌剧剧情的发展,一些情感激烈的戏剧性唱段,阉人的唱歌满足不了表达剧情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钻研,改进自己的唱法,以适应剧情的需要,这样就产生了今天表现力丰富多彩的唱法,伴随着也出现了许多各个唱法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
美声唱法与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帕瓦罗蒂自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登上歌剧舞台开始,他那高亢明亮的歌声、亲切感人的性格以及他在舞台上塑造的富有感召力的歌剧人物形象,逐渐赢得了歌剧听众的衷心爱戴,并成为世界上广大歌迷心中的一颗辉煌灿烂的太阳!历史将帕瓦罗蒂推到了二十世纪声乐舞台的中央,而他也开拓了二十世纪男高音歌唱新的辉煌篇章!帕瓦罗蒂在四十多年歌唱生涯当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了无与伦比的荣誉,这一切汇成了一部辉煌壮丽的交响曲,响彻天空,永久回荡。
美声来自意大利文BEL 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
从这一点上我们就不难看出,美声不属于我国的传统歌唱方法,它是外来一种歌唱方式,因此它存在很多外来因素,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它与民族唱法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
首先来说美声唱法的特点:它区别于民族唱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混合声区唱法,就是我们俗称的真假声混合。
这种唱法在加大了共鸣腔体以后便产生了自己的音像。
美声在演唱时,由于歌曲类型的不同,演唱的方法也不同。
民族唱法与彭丽媛彭丽媛,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国当代民族声乐代表人,中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硕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年轻的文职将军,也是深受军内外观众喜爱的著名军旅歌唱家民族唱法的特点:在概念上来讲就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歌唱方式,就是民歌唱法。
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
![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bfb07c0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4.png)
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有:1.《阳春白雪》解释:这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和优美动人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高山流水》解释:这是一首古琴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高亢激昂的旋律和深邃悠远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山水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广陵散》解释:这是一首古琴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宏大的气势和磅礴的旋律,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4.《渔舟唱晚》解释:这是一首古筝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音色,表达了人们对渔舟晚唱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5.《梅花三弄》解释:这是一首古琴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清幽淡雅的旋律和简洁明快的节奏,表达了人们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6.《平沙落雁》解释:这是一首古琴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悠扬舒缓的旋律和清新自然的音色,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7.《汉宫秋月》解释:这是一首琵琶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哀怨缠绵的旋律和深沉感人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离愁别绪的抒发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8.《胡笳十八拍》解释:这是一首古琴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悲壮激昂的旋律和感人肺腑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苦难的抒发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
9.《十面埋伏》解释:这是一首琵琶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紧张激烈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气势,表达了人们对战争场面的描绘和对英勇善战的赞美之情。
10.《夕阳萧鼓》解释:这是一首琵琶曲,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它以清新悠扬的旋律和宁静祥和的意境,表达了人们对夕阳西下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点与内涵分析
![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点与内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075f7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6.png)
民族声乐作品艺术特点与内涵分析民族声乐作品是指以民族特色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声乐作品,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与内涵。
在中国音乐史上,民族声乐作品既受到古代文人音乐的影响,又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本文将从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艺术特点1.音乐旋律优美多变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旋律优美多变,兼具东方的柔美和西方的激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歌曲的旋律中,经常可以听到丰富的泛音变化、动人的音程跳跃和流畅的旋律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音乐独特的魅力。
2.歌词表达丰富民族声乐作品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其文字取材于中国古代的经典诗词和当代的文学作品,歌词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常常在歌词之中抒发对家园、对爱情、对祖国、对人生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表现力。
3.演唱方式独特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方式非常独特,它要求歌手具备优美的嗓音、灵活的喉音和情感丰富的表达力,同时还要掌握多种传统唱法和技巧,如咽韵、鼻音、颤音等,这些都是保持传统唱腔风格的关键。
4.音乐伴奏多样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伴奏多样,包括民族乐器合奏、交响乐器伴奏和合唱等多种形式,通过不同的伴奏方式,音乐作品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情境,丰富了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内涵分析1.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丰富,常以传统文化为题材,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歌曲中常常涉及中国古代的山川河流、历史故事、名山胜水等传统文化元素,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2.歌曲反映社会风土人情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还反映了中国的社会风土人情,歌曲中常常涉及到农民的劳作生活、渔家的渔歌、游牧民族的歌谣等,展现出了中国各地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
3.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还表现在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歌曲中的情感涵盖了对祖国的深情、对家乡的眷恋、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些情感通过音乐作品的表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ceea2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0.png)
浅谈中国经典声乐作品《黄水谣》的演唱处理分析1绪论1.1研究背景《黄水谣》作为我国近代声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经典作品。
被许多老师看做女声的必唱曲目,因为其歌曲平易近人、音调朴素,被广泛应用于日常声乐教学当中。
由于这部作品出自冼星海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黄河大合唱》当中,全曲感情蕴含丰富,令人无法轻易忘怀。
因此如何运用声音来表达出这首声乐作品的深刻内涵,经过艺术处理后完美体现歌曲的情感,这其中涉及的手法和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并且诠释《黄水谣》的魅力,深刻探讨与研究它的艺术风格、歌唱技巧、作品分析等就显得格外重要。
1.2研究目的与意义若使一部声乐作品演唱成功,在表演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将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听众,达到声与情的高度统一,离不开优秀扎实的演唱功底和演唱技巧。
同时为使经典继续渊源长流,随着时代迅速变迁,演唱技巧不断丰富演变,对经典歌曲的二次艺术创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既能保留经典本身的艺术风格,也能融入新的歌唱艺术是现代与历史的双赢。
在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两大要点就是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和演唱中所体现的情感流露,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空有华丽的技巧而忽略情感的表达,会像僵硬没有灵魂的提线木偶表演,让作品空洞无畏;只有情感但缺失技巧的演唱与艺术就根本没有关系。
所以真正的歌唱艺术就是经过合理的训练与思索,把演唱技巧和作品情感天衣无缝地巧妙结合在一起,从而打动观众的内心。
《黄水谣》这部作品是我国诞生值得纪念又无比悲痛的特殊年代,是现代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未光然天时地利、艺术碰撞的经典之作。
整部作品平易近人又包含深刻的历史意义。
蕴含着中华民族儿女勇敢、无畏、勤劳、拼搏、顽强的民族精神。
这部经典作品经常被使用在日常教学和演唱当中。
需要用一定演唱技巧和饱满的情感表达演绎作品。
笔者将根据分析《黄水谣》的创作由来、作品结构、演唱技巧三个方面,全方面剖析这部作品的表达。
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
![中国声乐艺术曲目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36188471fe910ef12df860.png)
声乐的几种唱法:民族、美声、流行(通俗)、原生态。
一、美声唱法:即美好的歌唱。
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最初是由阉人歌手在教堂里演唱的。
其中男高音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他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首,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抒情男高音,其代表作是一首表达爱情的名歌《我的太阳》二、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族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族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美声唱法的科学方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的唱法,正式提出此唱法是在第十二届青年歌赛的赛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是土苗兄妹组合《细碗莲花》以199.74分获得第十三届隆力奇杯全国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
撒叶儿组合获得2010年第十四届“蓝色经典.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金奖。
三、民族唱法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传统戏曲、说唱艺术演唱方法),有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
特点:(1)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
(2)声情并茂,以字行腔。
(3)题材,体裁丰富多彩,(民歌、歌剧、艺术歌曲等)一,原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叫它种瓜调或瓜仁调,在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
演唱特点:(1)口语化、生活化。
(2)方言特色咬字、后鼻韵母发成前鼻韵母,卷舌音发成平舌音。
四、跨界唱法:代表人物:谭晶,龚琳娜谭晶在唱法上大胆探索、兼容并蓄、融美声、民族和通俗三家之美,被称为“跨界唱法”,极富艺术表现能力与感染力,被专家、观众评为“天籁之音”。
其代表作《在那东山顶上》而运用了藏族拖腔长音的特点和颤音。
五、流行唱法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歌唱艺术,风格流派从来没有一个不变的定势,唱法通俗性、自娱性、注重抒发情感。
兴起:1930年黎锦晖在上海“明月歌舞团”。
代表歌星:周旋、白虹、严华、王人美等。
代表作曲家:黎锦光、姚敏等。
发展: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得到发展想象:“抒情歌曲”取代“队列性群众歌曲”、独唱代替合唱、共性转向个性。
_虚空中现真象_神明中透出幽情_赏析中国声乐作品_飞天_的音韵美_叶惠薇
![_虚空中现真象_神明中透出幽情_赏析中国声乐作品_飞天_的音韵美_叶惠薇](https://img.taocdn.com/s3/m/8dd8164c336c1eb91a375dbf.png)
物性格和形象的目的,就必然要在戏剧性中来完成。
物内在冲突提供了必要条件,这也是它与戏剧性关系的集中展
示。
舞剧双人舞的戏剧性,就是以剧中人物“性格冲突”为基础,
(一)舞剧双人舞人物性格立体特征中的戏剧性
挖掘人物性格的内部、外部冲突,塑造出经典的舞剧双人舞形象。
舞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动作的艺术。黑格尔在《美学》中 《情天恨海圆明园》(以下简称《情》剧)中总管太监与玉的双人
剧性,是舞剧独立存在的标志,亦是舞剧成为‘舞蹈的戏剧’的 只有矛盾冲突白热化,打破平衡,形成某种紧张状态,才会有
最难攻破的堡垒……”⑵双人舞的动作应该是构成剧情发展的一 ‘戏’。所谓曲折性,就需要结构能够体现‘一波三折’的跌宕起
个有机部分,能构成剧情发展的重大转折,能够展现人物性格的 伏——戏剧的实质是‘激变’。……”⑶这里有必要再强调说明
二、腔韵之美 声乐作品《飞天》在演唱艺术中,运用独特的装饰唱腔技巧, 对曲调进行了自然的润饰,展现出民族声乐的独特韵味——腔韵 之美。这种隐含在音的运动形态之间的“腔韵”,即是人们常说 的“对腔的润色功能”——润腔。润腔,是民族音乐(包括传统 音乐)表演艺术家们,在他们演唱或演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 色的乐曲(唱腔)时,对它们进行各种可能的润色和装饰,使之 成为具有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风格独特、韵味浓郁的完美的艺 术作品⑶。腔韵之美是民族声乐艺术中的独特演唱风格,也是民 族声乐艺术审美的重要标准之一。和谐的词曲,丰富的润腔形成 具有韵味的歌声,激发着人们的丰富艺术想象力。 (二)独特的装饰唱腔 ⒈小倚音 谱例 1 上文的谱例是正确、规范的,但按照谱面上的音符视唱,根
对民族声乐作品《天涯望月》的分析
![对民族声乐作品《天涯望月》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78890e52d380eb62946d2a.png)
99音乐鉴赏一、概述由于《天涯望月》是一首民族声乐作品,所以我们需要对民族声乐艺术做一下了解。
所谓声乐艺术,是一种理性的创作活动,是包括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综合性创造,是以人为中心,处理技术与文化诸方面关系的艺术创作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艺术具有了更新、更广且更为复杂的内容和相对的独立性。
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来源于民族声乐的演唱,它的的唱法称为民族唱法。
从《天涯望月》丰实的唱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曲的主题思想是借月亮来表达“思恋”之情。
在选择《天涯望月》这首作品时,是根据我自己的音色、声部特点和技术水品与能力以及作品的音域宽窄等情况来选定的。
从音色的特点来看,《天涯望月》是一首民族声乐作品,所以它的音色特点应该是属于明亮型的,在演唱时声音亮而白。
在这一方面我的音色比较适合演唱这首作品。
从技术水平与能力的特点来看,这首作品演唱难度较大,虽然旋律音程幅度不大,但是此曲的节奏切分节奏和长音较多,对气息要求较高。
由于它是民族声乐作品,所以要求在演唱时字正腔圆,吐字要清晰,在感情表达上主要表达思恋之情。
二、作品分析《天涯望月》是一部再现单二部曲式,调式为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d商调式和a羽调式,其中d商为主调,a羽为转调,其结构为d商——a羽——d商。
从西洋大小调结构来看,d商和a羽都是属于小调式结构类型,小调式的旋律悠扬、婉转,非常适合抒情类的音乐作品。
选用d商调能够非常好的表现出整首作品的民族元素,再通过d商转a羽再转回d 商这样的转调手法更好的表达出整首作品的主题思想。
《天涯望月》这首作品共有十个乐句,分为两个段落,由前奏+间奏+后奏分割开来,曲式结构图如下:在整首作品中A段和B段是鲜明的对比关系。
在A段中共有四个乐句,分别是a(共三小节) 、a1(共三小节) 、b (共四小节)、b1(共四小节),其中a 和a1、b 和b1是平行关系,a部分与b部分是鲜明的对比关系。
在B段中共有三个乐句,分别是c(共四小节)、b(共四小节)、b1(共四小节),由此可见B段中的b和b1是对A段中的b 和b1的重复,所以得出《天涯望月》这首作品是一部再现单二部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土家族的“哭嫁歌”结构完整、演唱灵活、内容丰富, 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特征。从形式上看,它可以说是 一部声乐套曲,在演唱中有序曲、高潮、尾声等等章节。 而哭嫁歌的风格中必含有哭、歌和语三种元素。歌者逢歌 必哭,而哭到悲处,歌与语言混为一体,用带着语言声调 的歌声“哭唱”诉说切身的苦恼,这显出“哭嫁歌”独特 的音乐特征。
PPT制作:熊章帅 演 讲: 秦明康
目录
contents
A
TEXT 01
中国名族声乐介绍 相关作品目录
B
C
TEXT 02
TEXT 03
作品鉴赏
作品艺术特征及情 感表述
D
TEXT 04
中国名族声乐介绍:
中国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中民 族声乐专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 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 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 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 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 的新民族歌唱艺术。 形成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
《打起鼓盆唱起歌》改编自保康民歌《鼓盆歌》,其 原曲是大型原创早期楚文化风情歌舞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楚源》的一 个篇章,主体根据保康民间音乐元素创作,其中加入了长 阳山歌高腔元素,显得更加高亢嘹亮,地方特色更加浓厚 土苗兄妹演唱时加以上长阳高腔元素予以整合。
内容:据考证,《康定情歌》最初叫《跑马溜溜的山
上》。康定情歌系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马渡乡民歌(已经 考证清楚),该作者是马渡乡李依若。上世纪40年代,中 央音乐学院前身的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有一名学生叫 吴文季,他收集到了《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民谣,并带 回学校交给其导师、声乐系的伍正谦。伍正谦十分喜爱, 又请作曲系的江定仙老师配乐伴奏以便演唱。江定仙配好 伴奏后,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 ,后来伍正谦在学校的一次音乐会上首次演唱了这首歌曲 。后来,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 萱,喻宜萱同年在南京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上公开演唱了此 歌,以后便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从南京唱到了大 西北,从国内唱到了国外,使《康定情歌》传遍了世界。
歌曲介绍:《1946年,一个马夫哼唱的一首《溜溜
调》旋律吸引了他,经他整理,改编或加工,终于诞生了 如今享誉世界的《康定情歌》。当时他把这首歌曲定名为 《跑马溜溜的山上》,为了更充分更鲜明地表现康巴人的 婚恋高度自由,他添上了“世间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的爱 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这段歌词。
口众多的东方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 民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便是其 中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之一。
相 关 作 品
《打起鼓盆唱起歌》 《康定情歌》
内容:《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姑娘在出
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 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 不舍之情。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 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哭嫁歌》的哭 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 唱”和“两人哭唱” 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一人哭唱 ”即姑娘哭泣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恩情 、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恶可恨 的欺骗行径等。
情感艺术:
情感是艺术创作与艺术接受的动力和核心,真正优秀 的艺术作品无不凝聚着深沉而厚重的情感,诚如中国古典 美学所言:“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是声乐艺术不同风格的主要 因素。它受到语音、语体、语境、语势、音节以及词素、 词汇和词义内部系统的关系等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各 民族的不同语言特征,便产生了不同声乐风格色彩。 随着我国声乐教学与国外声乐教学交流的进一步加 深,促进了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使得我国音乐家在声 乐发展史、声乐攀础理论、声乐教学、歌唱心理学、语 言学、声乐美学歌唱的二度创作、作品研究及流派、风 格等多种层次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声乐艺术从感 觉和经验教学的阶段,逐步走向更科学、更完移的高级 阶段,为培养优秀声乐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容:春华秋实,夏种冬藏,付出的是点点滴滴的辛
劳,得到的是颗颗饱满的收成。荆山楚人为自己的勤勉, 为风调雨顺,为天道酬勤,为上苍恩赐感念万分,人们欢 庆丰收,身披稻草,跳起跺鼓舞,怀抱升、斗、盆,敲击 石块,拍打而歌。土苗兄妹的原生态民歌,将保康民间音 乐和长阳高腔糅合,歌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 情,喜庆欢乐的场景顿时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歌曲介绍与情感:
土苗山歌:《打起鼓盆唱起歌》 演 唱:王爱民、王爱华,著名农民歌手,第十三届青 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观众最喜爱的歌手特 别奖:节目曾获第十五届“群星奖”,湖北省第十三届“ 楚天群星奖”音乐舞蹈类金奖。 相关歌词:鼓儿大来盆儿圆,鼓盆打起来响山间。鼓盆想 起来哟喂,丰收的粮食长满田。
艺术与情感:“哭嫁歌”与其他民歌的区别,就是
在对唱时,除了少部分时候是一人先唱,唱毕再由另外一 人接唱之外,大部分的对唱都是轮唱方式。 由于哭嫁是由新娘、亲属和陪嫁女自愿、自发地进行 的,所以在“哭嫁歌”的语言形式上,往往是由新娘主哭 ,接着,亲人们顶腔接声劝哭,你一声,我一声,音乐语 言既押韵又不强求,天然本色且口语化。“哭嫁歌”的调 式一般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该调式含有西洋小调式的表 现特性,色彩暗淡,利于歌者抒发悲戚的情感,且注重突 出调式音列的色彩音,尤其是主音、属音和中音之间上、 下小三度和纯五度的运用,贯穿于歌曲的始终,形成土家 族“哭嫁歌”最显著的调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