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卷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1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9.解释〔4分〕①箕畚:②汝之不惠③帝感其诚④越明年10.翻译:〔4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11.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2.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译文:〔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译文: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文:〔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7、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8、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1〕〔2〕9、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答:10、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亡:灭亡B、何苦而不平.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其,代词,他们的11、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吾与汝毕力平险.〔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A、〔1〕〔3〕〔4〕〔5〕B、〔1〕〔2〕〔4〕〔6〕C、〔2〕〔3〕〔5〕〔6〕D、〔2〕〔4〕〔5〕〔6〕1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顽强毅力.B、河曲智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因而嘲笑愚公自不量力,太不聪明了.C、文中写"太行"、"王屋"二山"高万仞",始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13、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汝心之固固:顽固B.惧其不已也已:已经C.寒暑易节易:交换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14、选出下列句中的"于"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B.皆以美于徐公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5、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B.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运到哪里去呢〕C.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D.曾不若孀妻弱子〔你曾经不知寡妇孤儿〕16、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是古代语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B.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C.愚公是有远大的抱负,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古代劳动人民形象.D."杂然相许",表明移山得到了家人的支持.17、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了鼠目寸光.B.本文采用神话结尾,主要是宣传轮回报应的迷信思想.C.写智叟的"笑",写除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D本文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20.翻译下面句子.〔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21.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 > ④甚矣,汝之不惠<23.从原文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②面山而居.2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2分〕25.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卷
一、[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亡:灭亡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
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2.解释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3.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4、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的地点(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
A、(1)(3)(4)(5)B、(1)(2)(4)(6)C、(2)(3)(5)(6)D、(2)(4)(5)(6)5.翻译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部编文言文系列《愚公移山》中考题
部编文言文系列《愚公移山》中考题一、(201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
(14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
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
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
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
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
愿勿遣。
”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
”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
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20.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4分)。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愚公移山》(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 填空:(1)《愚公移山》选自 _,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 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1)《列子·汤问》;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
(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解析】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特色。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2)出入之迂.也()(3)寒暑易.节()(4)杂然相许.()(5)且焉.置土石()(6)何苦.而不平()(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8) 固不可彻.()(9)虽.我之死()【答案】(1)苦于阻塞(2)曲折,绕远(3)交换(4)赞同(5)疑问代词,哪里(6)愁(7)草 (8) 明白(9)即使【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虽”古今异义词“易”词类活用3. 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4. 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如太行、王屋何?【答案】A【解析】考查句式。
“何苦而不平”句式反问句,意思为:还愁这两座大山不能铲平呢。
BDC是倒装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 \王屋何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子子孙(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 ?【答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凭你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装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2004年青海省西宁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 ~ 13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文:(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2分)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①惩.山北之塞()②杂然相许.()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河曲智叟亡.以应()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投诸渤海之尾处处志之《桃花源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4分)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②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2分)答: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6-8题。
(10分)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愚公移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八)
(三)《愚公移山》(节选)(15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4分)(1)惩山北之塞惩()(2)吾与汝毕力平险险()(3)指通豫南指()(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___________________(2)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15.“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劝诫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13.(1)苦于(2)险峻的大山(3)直(4)即使14.(1)凭着你的力气,并不能损坏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2)你也太不聪明了!15.“其妻”是出于关心才“献疑”,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
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16.示例:愚公移山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山”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种困难,只要我们坚守一个信念,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试题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愚公移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8--22题(10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其妻献疑曰/其一犬坐于前C.以君之力/以天下之所顺D.杂然相许/人恒过,然后能改19.翻译句子(2分)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答:20.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答:21.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作用是。
(2分)答:22.请从文中找出一组对比,简单说一下这组对比的作用(2分)答:和对比,作用是:答案:三、古诗文阅读(14分)18.C(2分)19.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2分)20.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2分)21.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2分)22.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之对比阅读(2023·湖南益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而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忽,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②不充③,日昃④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注释】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
③充:这里是吃的意思。
④昃(zè):太阳偏西。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何苦.而不平昼夜苦.学B.指通.豫南遂大通.六经之旨C.甚矣,汝之.不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慨然有志于.天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发愁/刻苦;B.通向/精通;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到/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在;故选D。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B.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C.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D.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愚公移山中考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甲】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
②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叩石垦壤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B.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C.跳往助之旁睨而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入尺许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B.始一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D.老人鼓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
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文言文阅读四川省巴中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三)(13分)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乙】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
孝武皇帝时,以武为栘中监①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②。
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终不听。
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
又当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
称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
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钱汤镬⑥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
”匈奴亦由此重之。
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
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苏武之谓也。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删改)【注释】①栘(yí)中监:汉初官名。
②取当:取得相当的补偿。
③旃(zhān):同“毡”。
④暴(pù):晒,后作“曝"。
⑤由:同“犹”,像。
⑥斧钺(yuè)汤镬(huò):指汉代两种残酷的刑罚。
斧钺,以大斧砍。
汤镬,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镬中烹。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训练题训练题一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C.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况才之.过于余者乎C.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而.山不加增乃记之而.去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思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都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智叟的“笑"写出了其自作聪明的神态:而愚公的“愚”则写出了其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目的是突出智叟的愚蠢和京城氏之子的幼稚。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增加了文章的传奇色彩,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方.七百里小今齐地方.千里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年且.九十C.杂然相许.天顺高可二黍许.D.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寒暑易.节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徒以.有先生也B.甚矣,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面山而.居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6.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列子》一书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又章就是一篇古代神话寓言。
B.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中“汉阴”指的汉水的北岸。
C.文章运用与智曳的对比,以及孀妻遗男等侧面描写: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D.后世将愚公作为矢志不渝的代表,我们现在称锐意进取的人为新时代的“愚公”。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B.以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C.固.不可彻固:坚固D.二厝.朔东厝:放置安放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山不加增B.以.残年余力皆以.美于徐公C.达于.汉阴苟全性命于.乱世D.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夸张手法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移山任务艰巨,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
全国各地区中考文言文汇编试题《愚公移山》附参考答案
20XX年全国各地区中考文言文汇编试题《愚公移山》附参考答案青海省西宁市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13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2)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1、(1)苦于(2)顽固2、略。
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4、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恩施自治州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中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坚韧不拔前仆后继B. 悲天悯人摧枯拉朽C. 奋不顾身真知灼见D. 声东击西奋发图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愚公决心移山,因为他相信“人定胜天”的道理。
B. 山再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能移掉。
C. 愚公虽然年迈,但他从不放弃,他坚信只要坚持,终能成功。
D.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3. 下列对《愚公移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表达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勇气。
B. 故事中的愚公是一个有远见、有毅力、有智慧的人。
C. 故事中,智叟代表了那些对愚公移山持怀疑态度的人。
D. 《愚公移山》的主要目的是讽刺那些不思进取、害怕困难的人。
4. 下列对“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最终能实现目标。
B. 这个成语来源于《愚公移山》的故事,强调的是毅力和决心。
C.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D.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盲目行动,不顾实际情况。
5. 下列对《愚公移山》的文学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事采用了对比手法,将愚公与智叟进行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坚定和智叟的短视。
B. 故事通过寓言的形式,揭示了人类与自然斗争的主题。
C. 故事中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D. 故事中的环境描写过于简单,没有很好地烘托人物形象。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愚公移山》出自《》,作者是。
7. 愚公移山的故事发生在,移山的目标是移掉两座大山,分别是和。
8. 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智叟的观点是,而愚公的观点是。
9. 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10. 《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梗概。
中考文言文之《愚公移山》(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愚公移山》班级姓名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汝心之固,固不或彻()(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4)何苦而不平()2.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2)河曲智叟亡以应3.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5.翻译。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二、中考题(一)2010广西省桂林市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①年且.九十()②寒暑易.节()③杂然相许.( )④汝之不惠.( )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2分)①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愚公移山》比较阅读.
绝对原创.中考必备《愚公移山》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一:青海省西宁市1、解释惩山北之塞惩:汝心之固固:2、翻译: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参考答案:1、苦于顽固2、略。
意思表达符合原意,能准确表达言者的语气即可。
3、嘲讽、怀疑语言、动作4、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5、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比较阅读二:2007年恩施自治州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汝之不惠25.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这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27.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参考答案24、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
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
25、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
26、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
27、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2004年青海省西宁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 ~ 13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文: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3、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答: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惩.山北之塞②杂然相许.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河曲智叟亡.以应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投诸渤海之尾处处志之桃花源记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4分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②甚矣;汝之不惠..译文: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分答: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6-8题..10分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⑴惩山北之塞⑵吾与汝毕力平险⑶河曲智叟亡以应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分答: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答: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⑵何苦而不平译文: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答:2008年四川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6~20题..14分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译文: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译文:1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惩山北之塞 2固不可彻3甚矣;汝之不惠 4虎亦寻卒去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2分答: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ll题..9.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惩山北之塞B.聚室而谋曰惩前毖后不谋而合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河曲智叟亡以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亡羊补牢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答: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一8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10.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1.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3分答: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愚公移山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3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词序号例句词义亡①河曲智叟亡以应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译文:1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A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6 题.. 共9分;每小题3分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交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扶苏以数谏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而山不加增D. 告之于帝义不杀少而杀众皆以美于徐公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7.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1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分译文:2 甚矣;汝之不惠 2分译文: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面句子..3分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12.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1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3分答: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答案2004年青海省西宁1.1苦于2顽固 2.1“我跟你们尽一切力量把这两座大山挖平;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2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3.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嘲讽、怀疑的态度语言、动作4.1示例:夸父逐日 2 精卫填海等 5.略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二11.①苦于;②赞同;③负荷;挑;④同“无”;没有..4分;意思对即可;每小题各1分12.C:代词;他的且:①将要②况且;以:①凭②连词;来;之:①助词②代词2分13.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分2你太不聪明了..2分14.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定信心..答全两点得2分;如只答出一点;但能说透彻;也可得2分;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得1分;言之有理且有新意;得2分..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一10分6.3分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7.4分⑴你太不聪明了..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8.3分答对1个要点2分;答对2个要点3分;意思对即可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24、2分⑴苦于;⑵同“慧”;聪明..说明:答对一个给1分..第2小题答聪明或同“慧”均给1分..25、2分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加入描绘语句的给2分;只翻译的给1分..2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说明:答对一层给1分..27、2分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说明:每一问1分;意思相近均可给分.. 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文言文阅读共23分二12分 12.2分 1草木 2亡;通“无”3停止 4隔绝 13.4分 1你太不聪明了..2分 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 2分14.2分 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5.4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对困难的态度;循此方向谈看法、作评价皆可..只要世界观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就可得分;否则酌情扣分..2008年四川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三14分16.2分C “阴”指江河的南岸17.2分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18.5分12分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只要译准“荷担者三夫”、“箕畚”;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23分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还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把泥土石块放到哪里去呢只要译准“以”、“且”、“焉”、“如…何”;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19﹒2分A该项中的“妻子”是从关心的角度提出疑问;并非反对移山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略2008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9.3分B商量..A、苦于/惩罚;C、啊/怎么;D、无/丢失10.4分首先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解词;则不给分..答对得分点;语句通顺则可满分..1112分“且”;可以翻译为“将近”;“接近”;“快要”;“快到”;“快”;“差不多”1分;“面”可以翻译为“面对”;“面对着”;“面向”;“向着”;“对着”;“朝着”1分..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9.靠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10.杂然相许献疑跳往助之笑而止之11.不畏艰难;坚持不懈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16.1“亡”通无;没有2灭亡3逃跑17.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18.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4.D苦:愁项都是“却、可是”; A项“凭”/“因为”; B项“他”/“的”; D 项“向”/“比”6.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7.4 分12分我和你们尽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险”“指”意思的各计0.5分22分你太不聪明了或:“你简直太愚蠢了”译出大意计1分;落实“甚”“惠”意思的各计0.5分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9.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10.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 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11.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汉”“阴”“陇”“断”译错一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12.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13.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1分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1分。
《行路难(其一)》《愚公移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行路难(其一)》《愚公移山》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6.甲诗的作者是_________(人名),乙文选自《____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甲乙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上述诗文都写到了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不同困难。
B.面对困难,甲诗作者和愚公都有一个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过程。
C.甲诗中的“停、投、拔、顾”等动作,是诗人内心苦闷的表现。
D.乙文中的“长息”表明愚公为智叟所表现的顽固思想感到悲哀9.甲诗中的“____________”和乙文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都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分)答案:(二)(12分)6.(2分)李白《列子》(《列子·汤问》7.(3分)你太不聪明了!(惠倒装)8.(3分)B9.(2+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论有多大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行动态度1分,结果1分)。
中考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阅读练习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一直是很多考生的弱项,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轻松解答文言文阅读题,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蜀之鄙有二僧》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助中考生在文言文阅读上取得高分。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④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东的海上。
③恃:凭借。
④瓶:水瓶。
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⑥顾:难道,反而。
1.解释加点的词。
(2分)(1)甚矣,汝之不惠(2)子何恃而往(3)越明年(4)年且九十2.下面加点词的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A.惧其不已也独行其道B.而山不加增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以告富者盖予以八月之望过洞庭D.吾欲之南海已而之细柳军3.翻译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对比阅读卷一、(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乙)愚公移山一:1、解释(1)何苦.而不平()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立有间. ( ) (4)臣是以无请..也 ( )(5)达于汉阴.. ( )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愁(2)通“无”(3)有一会儿(4)不问,不再说话(5)汉水南岸(6)用箕畚运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两个“而”均表转折关系)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甲:扁鹊远远地看到蔡桓公就转身跑了4.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5、(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答:(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坚持不懈,不怕苦难才能战胜困难。
6.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
7.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愚公移山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1分),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1分)。
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分)。
8.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意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置疑。
(2)情感上的不同点,愚公妻是关心(担心,关爱,担忧,忧心,忧虑),智叟是轻蔑(挖苦,蔑视,轻视,讽刺,嘲讽,嘲笑,看不起,笑话)二、二:阅读原文2、3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1)苦于(2)顽固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嘲讽、怀疑语言、动作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1)(2)示例: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甲]愚公移山[乙]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境。
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
③瓶:水瓶。
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⑤顾:难道,反而。
1、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帝感其诚的诚是“诚心”的意思)A、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亡:灭亡B、何苦而不平。
苦:愁,担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痛苦C、帝感其诚。
诚:诚实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实在D、其如土石何。
其:语气词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其,代词,他们的2.解释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②汝之不惠惠:③帝感其诚感:④越明年越:①用箕畚②通“慧”,聪明③被……感动④到、及3.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辍耕之.垄上D(A.人称代词,他/表反问,可译为“难道”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 C.把/因为 D.都是“去、往”的意思。
)4、下列句子编成四组,全部表现愚公移山决心的一组是()D(第1句交代移山的原因,第3句交代放置的地点(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帝感其诚。
A、(1)(3)(4)(5)B、(1)(2)(4)(6)C、(2)(3)(5)(6)D、(2)(4)(5)(6)5.翻译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6.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7.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3分)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
②甲文以神话结尾,(1分)乙文以议论结尾。
四【甲】愚公移山【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1()2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由【乙】文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五、【甲】愚公移山【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3分)他们具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六、【甲】北山愚公者,。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20、解释(1)惩山北之塞()(2)以残年余力()(3)甚矣,汝之不惠( ) (4)虎亦卒去()(1)苦于(2)凭(3)通“慧”,聪明(4)终于21、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两处。
(2分)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21、翻译(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C )(2分)A、【甲】文体现了愚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世世代代不放弃。
锲而不舍的精神?B、【乙】文小儿胆子非常大,根本不害怕老虎。
C、【甲】【乙】两文均用了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乙】文妇人的“仓皇”有力地反衬了小儿的“自若”。
七、【甲】北山愚公者。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4.解释(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3)无地置土置(4)公遂止遂:(1)用箕畚(装土石)(2)没有(或:通“无”)(3)安放(或:放置)(4)于是(或:就)(意思对即可。
)5.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分)(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6.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①愚公②愚公妻子③(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8.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畏艰难;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鲁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八、[甲]北山愚公者,。
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注释]文首:花脑袋.喙(huì):鸟嘴.自詨(jiào):自己称呼自己.附翻译: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7.解释(1)出入之迂也(2)杂然相许(3)其如土石何? (4)以堙于东海曲折,绕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