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精编

合集下载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1. 引言1.1 地方财政的重要性地方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职责。

地方财政是实现中央与地方权责对等和财力协调的重要方式。

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转移支付和政府性资金等,用于支持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投资建设等需求。

地方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调整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运用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可以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城乡发展均衡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地方财政还在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减少社会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高民生福祉和幸福感。

地方财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地方财政存在的风险地方财政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承担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地方财政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地方财政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方财政存在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转移支付等,其中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由于我国税制体系不完善、地方税收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地方财政收入存在较大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整的影响。

地方债务风险是地方财政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存在着债务风险逐渐积累的问题。

如果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债务风险加剧,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地方财政存在支出不合理和风险过度集中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支出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财政风险过度集中在某些领域,一旦这些领域出现问题,可能对地方财政造成严重影响。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对策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对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对策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增长,债务风险逐渐凸显,给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

本文将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存在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膨胀是债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的投资力度,依靠债务来筹集资金。

而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速,导致了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此外,由于监管缺失和地方政府的追求政绩,地方政府借债和举债方式多样,存在着难以监督和控制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

其次,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存在也加大了债务风险。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举债,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地方企事业单位债务等。

这些债务没有纳入官方统计,常常被地方政府用于支付利息和本息,形成了债务链条。

隐性债务的存在导致地方政府负债水平被低估,使得整个债务风险更加复杂和困难。

面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债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防范隐性债务的产生和规避债务风险。

其次,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责任。

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引导,防止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债务融资,通过推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建设。

同时,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提高债券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为地方政府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

此外,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防控。

把握风险防控的底线,防止债务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冲击。

最后,应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全国协调和跨区域合作。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地区性和联动性特征,需要通过跨区域协作来进行风险的监测和应对。

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加大对高风险地区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构建全国范围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体系。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膨胀,不少城市和地区已经面临着债务风险的威胁。

这些风险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管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债务规模庞大,二是偿债能力下降。

在债务规模方面,有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一直在快速增长。

到2019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珍贵对外债务余额,达到了24.3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偿债能力方面,地方政府的发展与城市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一些城市和地区的债务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与该地区的经济和财政基础相匹配,导致了大量财政资源的浪费。

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并且只能进行短期的应对,就很有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即在未来偿债的时候,由于经济和财政基础的不足,偿债能力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应当主要考虑三个方面。

一是降低债务规模,二是提高财政收入,三是增强偿债能力。

降低债务规模降低债务规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新增债务和削减现有债务来实现的。

在控制新增债务方面,应当制定好各个城市和地区的债务规模和财政预算。

在制定债务规模和财政预算时,应尽量避免过度负债和浪费财政资源。

在削减现有债务方面,要做好债务重组、财政储备和审计工作。

债务重组是提高债务管理效率和降低债务的有效方式。

财政储备是在债务风险出现时,为尽快化解债务风险所预留的一定资金。

审计工作则可以对地方政府的财务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点。

提高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主要是应对当地经济发展停滞甚至下降的情况。

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还可以适当降低各项税费的承担及社会保障标准。

可以采用减免税费、加强收税管理、提高税务征管等方式来提高财政收入。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地方政府在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进行资金筹措。

然而,过度的债务融资会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从而带来诸多风险。

本文将就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的存在1. 债务规模暴增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飞速增长。

2019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243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了10.8%。

2019年还出现了大量地方政府举债发行的专项债券,规模高达3.75万亿元。

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规模很容易引起国家财政稳定的担忧。

2. 债务结构单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单一,主要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举债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未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这导致了债务风险的进一步加剧。

3. 风险转移为了应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及其他渠道来隐性融资的方式,进一步增加了债务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还通过PPP项目等形式转移债务风险,导致风险难以评估和控制。

1.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当前,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较为分散,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容易失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通过完善债券市场体系、制定财政包容性政策、强化应急预案等措施,确保政府融资行为合法化、合规化、合理化。

2. 加强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能够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政府可以建立PPP等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行业投资,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3. 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激发地方政府的创新能力和财力活力,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应当根据地方政府财力情况,实施差别化政策,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失控的风险。

结语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已经成为我国财政稳定的顶级风险之一。

为了遏制地方政府债务失控风险的进一步加剧,政府需要坚决出台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通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地方政府财政保障水平等手段,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国家财政。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着日益增加的风险和挑战。

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不同,其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

为了确保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债务风险。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大量举债融资。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达到25.2万亿元。

虽然我国政府债务总体风险较低,但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较大的债务风险。

不能排除一些地方政府存在恶性循环,借新还旧、借新还息的情况。

一旦出现严重的债务风险,将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资金风险。

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营离不开资金保障,尤其是财政收入的安全保障。

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甚至存在“以收定支”的现象,导致资金紧张,难以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旦出现资金风险,将会对地方政府的日常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三是投资风险。

地方政府的投资项目多样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扶持等领域。

在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GDP和地方税收增长的背景下,一些投资项目缺乏必要的盈利前景和风险评估,存在着投资风险。

一旦出现投资失败,将会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上述风险,需要采取以下几项防范措施:一是加强监管。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严格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资金使用,防范债务和资金风险的发生。

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查和评估,避免盲目投资和投资失败导致的损失。

二是优化财政管理。

地方政府应当加强财政管理与资金预算编制,提高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加强地方财政收支的平衡,避免财政收支不平衡导致的资金风险。

三是加强风险管理。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债务、资金和投资风险的监测和评估,提高对各种风险的应对能力,做到防微杜渐。

浅谈县级地方政府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做法及问题建议

浅谈县级地方政府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做法及问题建议

浅谈县级地方政府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做法及问题建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县级地方政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政府债务风险。

本文从债务管理、风险评估和处置、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县级地方政府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政府债务风险、县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风险评估、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县级地方政府作为基层政府,承担着许多重要的职责,其中包括债务融资和管理。

然而,随着近年来县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风险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当前县级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成为县级地方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加强债务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1.1 建立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债务管理是地方政府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政府债务行为、控制债务风险、提高债务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县级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

债务管理制度应包括债务融资、债务使用、债务偿还等方面的规定。

具体来说,债务融资要明确融资方式、融资用途、融资期限、融资成本等相关要素;债务使用要规定资金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使用程序等;债务偿还要制定偿还计划、偿还方式、偿还优先级等。

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债务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债务管理行为,避免因管理不当导致的政府债务风险。

同时,加强债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债务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的管理和监控,有利于提高债务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对债务项目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债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1.2 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是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县级地方政府应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探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探析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问题,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着债务规模过大、隐性债务较多、债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给地方政府和整个经济系统带来了不小的风险隐患。

本文指出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1. 忽视风险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在债务融资中存在风险成本忽视问题,他们只关注债务资金的规模和利率,忽略了债务风险及其成本。

这种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快速增长,进而增加了债务违约的风险。

2. 政绩考核压力。

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政府会通过大规模举债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取得短期的经济增长。

这种做法往往会导致债务规模的过大,增加债务风险。

3. 政府管理不善。

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上存在不善问题,例如在债务资金使用上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使用制度,财政收支不平衡等,这些问题都会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过多。

地方政府在融资时,由于受到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会采取一些隐性融资手段,而这些隐性债务并未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监管体系,极大地增加了债务风险。

5. 债务结构不合理。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债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过多的短期债务可能会导致偿还压力过大,长期债务过多也会增加利息支出的负担。

以上便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而下面我们将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

1.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

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包括债务融资审批、使用、监管、还本付息等一系列流程,确保债务融资使用合规、透明。

2. 加强风险意识。

地方政府应当增强风险意识,提高对债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风险对冲措施,有效降低债务风险。

3. 优化债务结构。

地方政府需要合理安排债务结构,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适量的长短期债务搭配等方式,优化债务结构,减少债务风险。

4. 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

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应当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及时、透明地对外公布债务情况,让社会各界监督,降低债务风险。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

我国地方债务现状及防范措施一、地方债务现状当前,我国地方债务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债务规模较大,负债率较高。

一些地方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当地的财政收入,甚至出现了偿债高峰期来临的情况。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些地方债务期限结构短,还债高峰期集中,导致还款压力巨大。

同时,债务来源单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和信托等非金融机构的融资,一旦资金链断裂,将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

3. 债务资金使用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违规使用债务资金的情况,如将债务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等非公益性项目,导致资金浪费和效益低下。

4. 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入,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变化,土地出让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得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受到影响。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措施针对当前我国地方债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风险防范措施:1.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结构、偿债能力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警地方债务风险。

2.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明确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责任主体,制定严格的债务审批程序和管理制度,确保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偿还方式符合规定。

3. 推动地方政府财源建设。

通过加强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盘活国有资产等方式,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增强其偿债能力。

4. 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

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债务考核和问责机制,防止出现违规举债、变相举债等行为。

5. 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

建立跨部门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协调机制,加强财政、审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也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需求,地方政府不断发行债券,借贷各类资金。

然而,如何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避免对经济的不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先表现在产生的利息支出压力较大,而且难以偿还。

一旦债务不良率上升,会对当地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财政等产生影响,从而牵动整个经济的稳定性。

因此,如何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了当前重要的问题。

一、压缩政府开支,减少不必要的债务发行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先要从源头入手,削减政府开支,减少不必要的债务发行。

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避免因为财政指标考核等原因而违规借贷。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管,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加强政府管辖范围对企业的监管,防范政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衔接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

加强对于企业的监管,防范政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衔接,建立实施“政企分开、管企分级、务实管控”的运行机制。

政府对于企业的监管要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把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财政预算控制和规范性审查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加强财政预算的控制和规范性审查。

地方政府应该严格财政预算的审查,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财政支出。

同时,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监管,对财政预算的实施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建立财政预算公开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建立财政预算公开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是保证当地政府财政透明度和公开性的关键之一。

政府应该积极推动财政预算的公开,及时发布财政预算的信息,做好财政预算的宣传,让公众对财政预算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五、加强风险承担和责任追究为了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违规借款、瞒报瞒账的政府官员和企业,要认真追究其责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不良负债率,把财务和经济风险降到最低。

关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3篇)

关于防范化解债务风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债务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债务风险的成因、现状、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构建稳健的财政金融体系提供参考。

一、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增长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2. 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债务负担过重。

3. 金融体系风险累积。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上升,风险累积。

4. 企业过度负债。

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抗风险能力较弱。

5.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一定影响。

二、债务风险的现状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截至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1.3万亿元,债务率超过100%。

2. 金融体系风险。

截至2020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3.5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上升。

3. 企业债务风险。

截至2020年末,非金融企业负债总额为188.8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

4. 国际债务风险。

我国对外债务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债务风险不容忽视。

三、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应对措施1. 加强债务管理。

完善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债务融资行为,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2. 优化债务结构。

降低地方政府债务比例,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3. 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4. 加强金融监管。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5.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6.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7. 强化企业风险管理。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企业财务状况监管,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对策研究,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管理,也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本文将主要从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防范对策方面展开探讨。

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1 风险来源在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为了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公共事业,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审批流程不够严格,导致一些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使得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通过债务融资来扩大投资规模,但是经济发展不如预期,导致债务无法清偿,从而形成一定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不仅使得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而且对整个经济体系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进行过度投资,使得资源配置出现扭曲,导致投资效率低下。

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来进行不必要的项目建设,以维护政绩和经济增长,这种举债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财政的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不仅拖累了地方政府财政,也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还债而不断举债,这种盲目举债行为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可能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进行债务置换或转移,从而延缓了债务风险的爆发,但是也给未来的债务风险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对策2.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债务用途、偿债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监督。

还要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加强债务审批和披露制度,防止地方政府以不当手段获取债务。

2.2 严格债务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进行明确的规定,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监管和限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处罚力度,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稳定控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一、我国地方债存在的风险1. 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在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性债务,即通过各种替代性融资机制,违规举借资金,形成了一种隐性债务。

这种隐性债务往往没有被充分监管和披露,容易造成财政风险。

2. 财政收支风险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财政收支出现问题,难以支撑债务偿还,导致财政收支不平衡,甚至出现财政危机。

3. 利率风险地方债利率高低受市场影响,一旦市场利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地方债偿还成本增加,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 项目资金使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往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但可能存在项目资金使用不当、项目效益不高的风险,导致债务偿还困难。

5. 政府债务管理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透明性和不规范性,可能导致债务管理风险,包括债务数据不真实、债务审计不规范等问题。

1. 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建立健全的地方债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地方债务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规范融资渠道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确保债务融资的合法性和透明度,严禁违规举借资金。

3.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完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财政风险的发生。

4. 控制债务规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发行的审核和审批,确保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5.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确保债务资金得到合理利用。

6. 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建立健全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债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7. 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监督,确保债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

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及解决对策分析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自2008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务快速增长,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超过了其偿债能力的底线,进一步加剧了地方债务问题的风险。

本文将分析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国地方债失控风险的原因1.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一直依靠投资驱动型的增长模式,地方政府靠银行贷款和土地出让收入来支撑经济增长,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债务规模。

2.地方政府担保债务过多:地方政府为了推动投资和经济发展,频繁提供贷款担保,导致一些项目的债务最终转嫁到了地方政府身上。

3.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扩张: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进行融资,这些平台的债务规模庞大,而且经营风险高。

一旦融资平台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很难承担其债务。

二、解决对策1.建立健全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制定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和监督。

制定债务管理办法,明确债务用途,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2.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建设: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债务风险。

3.优化地方政府融资结构:推进地方政府融资结构的优化,鼓励多元化融资方式,降低地方政府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4.改革地方政府财政体制:通过改革地方政府财政体制,让地方政府具备自主财政收入,减少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提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承担债务风险。

5.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处理机制:制定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处理机制,明确债务违约的程序和责任,加强对违约地方政府的处罚力度,提高违约成本,增强地方政府遵守债务约定的意识。

三、总结我国地方债务失控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来解决。

建立健全债务限额管理制度,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建设,优化地方政府融资结构,改革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处理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是解决地方债务问题的关键。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管理对策在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年里,地方政府债务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一些风险状况的担忧。

因此,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需要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或其下属机构以其名义发行的债务,用于满足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地方政府债券,另一种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一定的风险。

例如,地方政府可能无法偿还债务,导致债务违约。

此外,地方政府可能滥用资金,导致资金流失和浪费。

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理,是非常关键的。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挑战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平衡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与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需要融资,以满足其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然而,太多的债务可能导致财务困境和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容忍地方政府的财务自治和遏制地方政府的债务增长。

地方政府是基层政府的代表,他们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了很多贡献。

因此,在采取措施促进债务可持续性的同时,需要尊重地方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的自主性。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对策为了更好地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政府的债务管理。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来负责政府债务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防止债务违约和财务风险。

2. 促进一体化融资。

政府可以促进一体化融资,通过发行市政债券、设立城市投资基金等方案,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3. 推进项目审计和监管。

政府可以加强项目审计和监管,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避免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浪费和不合理的投资,从源头上控制债务增长。

4. 引导地方政府转型升级。

政府可以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于技术创新、质量提高以及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投资和支持,从而帮助地方政府逐步产生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而债务风险也日益上升。

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风险原因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庞大,债务结构复杂。

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民生等领域。

然而,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着高利息、短期限等问题,加剧了债务的偿还压力。

其次,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债务较多。

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部分债务形式不够规范,如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担保企业等,导致隐性债务大量积累。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不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尚不健全,增加了债务风险的可控性。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出现与多方面因素相关。

首先,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和地方经济发展,倾向于通过债务融资来快速积累资金,推动经济建设。

这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的做法,容易导致债务规模失控,从而产生债务风险。

其次,地方政府债务背后存在着政绩考核与责任追究问题。

地方政府官员晋升与政绩高低相关,债务融资成为官员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政绩考核的重要手段。

这种政绩压力往往促使地方政府冒险行为,进一步加剧了债务风险。

此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有关,这些因素都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应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监管,严格控制债务规模,合理安排债务期限和利率,降低债务风险。

其次,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和防范债务风险,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债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风险防范的效果。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浅议我国地方财政的风险及防范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主要包括债务风险、财政收入风险和财政支出风险。

为了避免这些
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债务风险是地方财政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不断
扩大,信用风险日益突出。

为了防范债务风险,我们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安排债务
规模和结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总量,避免过度依赖债务融资。

加强债务管理和风险评估,严格控制债务风险,防止违法违规举债。

财政收入风险也是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的一大风险。

地方财政主要依靠税收和转移支付
作为收入来源,但税源单一,转移支付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了防范财政收入风险,我们可以推进税制改革,优化税收结构,增加非税收入,减少对转
移支付的依赖。

加强财政监管,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税收收入的合法稳定。

财政支出风险是地方财政面临的另一个风险。

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社会事业投
入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

为了防范财政支出风险,我们
可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

加强审计监督,加强绩效评估,
防止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我国地方财政面临的风险众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这包括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债务规模和结构,推进税制改革,加强财政监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支出效益等。

只有有效防范这些风险,才能确保地方财政的健康稳定发展。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3篇)

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3篇)

第1篇随着全球经济的波动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已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压力日益增大。

这不仅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分析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的挑战1.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攀升,部分地区债务风险较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逼近警戒线。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不得超过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20%。

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逼近甚至超过这一警戒线。

(2)隐性债务规模较大。

在地方政府债务中,隐性债务占比较高,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城投债等。

这些债务往往涉及政府隐性担保,风险较大。

(3)债务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较短,偿债压力较大。

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投向效率较低,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2. 企业债务风险企业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负债率过高。

近年来,我国企业负债率持续上升,部分行业和企业负债率甚至超过警戒线。

(2)融资渠道受限。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部分企业融资渠道受限,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筹集资金。

(3)经营困难。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债务风险增加。

3. 金融机构债务风险金融机构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良贷款率上升。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部分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甚至超过警戒线。

(2)流动性风险。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

(3)资本充足率下降。

受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等因素影响,部分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下降,风险抵御能力减弱。

二、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压力大的对策1.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1)严格控制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控制债务规模,确保债务限额不超过警戒线。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3篇)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探讨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地方政府为弥补财政缺口,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膨胀。

2. 土地财政依赖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入。

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难以满足支出需求,不得不通过债务融资弥补缺口。

3. 政府职能错位一些地方政府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过度介入经济活动,导致政府职能错位。

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往往承担过多的投资和建设任务,加剧了债务风险。

4. 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监管手段不足。

这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三、地方债务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1)控制债务规模。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应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状况相匹配。

严格控制新增债务规模,避免债务风险累积。

(2)优化债务期限结构。

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流动性风险。

2. 加强财政管理(1)提高财政收入。

通过深化改革,优化税收体系,提高非税收入,增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2)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1)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减轻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2)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4.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1)明确政府职能。

政府应专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职能,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特征及防范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特征及防范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特征及防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任务。

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隐性债务问题,这种债务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风险之一。

本文将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特征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1. 规模巨大。

隐性债务规模巨大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特征之一。

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政府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变相举债的方式筹集资金。

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土地出让等方式隐性债务也大大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

2. 风险隐蔽。

隐性债务的另一个特征是风险隐蔽,由于隐性债务不纳入官方债务核算,因此对外界来说是不透明的,难以监管,也难以评估风险。

这就给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防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偿还压力大。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偿还压力也是一个特征。

由于隐性债务的本质是一种债务融资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是随着债务到期的压力增大,还款压力会成为地方政府的一大负担。

4. 养虎成患。

地方政府在进行隐性债务融资时,由于监管不严、法律法规不完善,容易形成“养虎成患”,一旦出现风险,不仅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正常运转,还会危及地方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1. 加强监管。

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监管和规范,建立健全隐性债务的信息公开和督查机制,确保债务行为的透明和规范化。

同时要强化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和政府融资担保机构的监管,防止他们违法违规举债。

2. 完善法律法规。

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行为,明确责任主体和债务用途,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防止滥用融资平台和债券融资。

3. 加强风险评估。

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

同时要建立风险预警和监测机制,通过对债务风险的动态监测,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精编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所谓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

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地方财政风险具有诱发空间广、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

政府性债务包含三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并不明晰,很多地方政府无法仅依靠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承担所需的支出,加上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地方官员通过非正规渠道举债,以解决财政赤字。

此外,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增加,导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增加。

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恢复经济采取大规模投融资,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增大量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果不能化解,势必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金融危机后发生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最近温州高利贷崩溃事件为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敲响了警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谢幕,迪拜的债务危机又粉墨登场。

这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虚假繁荣的背后往往隐匿巨大风险,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和全面检视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潜在的风险,并加强风险的预警和管理。

其中,我国地方政府现有各类债务所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尤为重要因此,研究这一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生成机理,而且有关预警信息取得困难,"财政危机"的表现模糊,这些问题给有效预警带来困难。

不仅如此,现有的预警研究在预警理论和预警方法上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及特征(一) 地方债务规模风险这是指由于债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的到期债务无法支付的风险。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机构分散,合法与不合法的债务并存,总量还难以把握,从某些地区的典型案例来看,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已较大,有的甚至超过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

(二) 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风险指地方政府债务中,不同种类的债务对地方财政构成的威胁。

具体而言表现为直接显性债务、或有隐性债务、外债等风险。

1.直接显性债务风险。

第一,国债转贷资金形成的直接显性债务。

国债转贷资金是指1998年以来,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利用增发国债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还款期限为10年。

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

第二,由于缺乏直接融资手段,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对外借款形成直接显性债务。

其构成主要是各国政府的贷款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这些贷款都是政府承诺的项目贷款,但投资的这类项目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难以依靠项目自身形成偿债能力,一旦项目单位发生还款困难,地方政府就得动用财力垫付。

因此外债规模的日益膨胀和偿还能力的渐趋薄弱带来很大的风险。

第三,地方以“多元化融资”的名义举借的债务,在运行过程中往往因缺乏监督而形成投资风险。

2.或有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社保资金缺口、农村合作基金会金融风险的转嫁、粮食采购和流通中积累的亏损、地方政府担保问题,等等。

最近几年,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规模日益扩大,而在一般的财政预算和债务统计中却没有这部分内容,甚至许多地方政府在做决策时都不考虑这部分债务。

实际上,随着某些条件的出现或者某些或有事件的发生,这些或有债务和隐性债务将不断显性化、直接化,其可能造成的风险损火不容忽视。

3.外债风险。

政府外债是对外债务所概括的“外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它具有外债的一般特征。

由于缺乏有关政府外债的统计数据,所以利用外债这个统计数据宋代替政府外债数据进行分析。

地方政府外债风险主要涉及到外债的规模、期限、效益、币种、汇率以及利率风险。

以重庆市为例,1994年到1999年期间,以美元为单位的外债在每年外债中的比例均在94%以上。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一) 举债规模过大随着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渐进式改革,地方政府逐渐成为拥有自我发展目标的行政和经济实体,由原来的彻底服从于中央政府的分支机构逐渐转变为财政上“自负盈亏”的公共主体。

地方政府的“公共主体性”客观上要求它在经济发展、经济秩序的稳定与维扩、经济建设所需资金的筹措、社会治安的维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中央赋予地方政府的“财权”并没有随“事权”的增人而同步增大,加上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的资源非常有限以及法律上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不得已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自觉或不自觉地、公开或隐蔽地、直接或间接地以地方政府“多元化融资”等多种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

地方官员为了保持政绩上的领先地位,通过各种融资渠道筹措资金以兴建基础设施,同时,为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换代,推进经济发展,各级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借入内外债务,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债务,债务压力因此逐渐加大。

此外,庞大的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更加大地方债务压力。

这些因素促使政府融资的发展速度有所加快,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由此形成的地方债务规模也不断扩大,债务风险也会日渐显现。

(二)部分地方政府的随意举债及过度举债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来说,通常只关心借钱,而很少有人过问是否能还债,即使是有这样那样的评审部门,其对债务的约束也只是一种软约束。

地方官员很多时候完全是为借钱而借钱,而根本不顾偿还和资金的收益问题。

官员在向上级财政部门借款的时候,并不是将借到的钱完全用于其中请时所列出的用途。

不少官员将借到钱中的很少一部分用于正常用途,而将其中的大部分挪作他用,有的还通过转移资金的方式将其转为预算外资金,躲避上级财政的监督,其目的就是为了对这些钱具有更大的支配权,以满足其对权利和金钱的支配欲。

(三)财政入不敷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宏观管理职能的不断拓宽,对财政支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口的增加、公共服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使财政支出早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一方面,财政供养人员、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增长迅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支出的范围不断扩大,不仅上级政府下放了许多支出责任,原来中国有企业承担的许多社会职能也转由地方政府承担。

同时,对提供义务教育、木区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基本事权还有所下移,使地方政府支出基数和支出刚性增人,从而产生了市以下各级政府的则权、事权关系的不对称问题。

市、区财力的纵向上移和事权的相对下移使体制矛盾逐步集中于区级地方政府。

叫以说,在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量呈跳跃性增长的特征,而财政资金的增长是不可能超常规的,因而使财政支出的有限增长与现实需要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尖锐。

也就是说,地方财政的供给范围过宽,包揽过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足,难以履行支出责任的需要,这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差对地方财政部门的贷款项目的调查中发现,财政部门审批的债务融资项目通常分为三类,一类、二类属于完全公益性项目,这些项目基本上不产生什么经济效益。

因此,依靠项目本身来还款是比较困难的,它的收益更多的是社会效益,这种项目很多是来自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

如果到时候无法偿还,政府出于国际形象必须承担偿债义务。

三、改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建立健全政府担保、借款、投资机制1.为了加强对政府举债的管理,实行严格规范的债务投资决策责任制。

为了杜绝行政领导随意拍板决定项目取舍的非科学做法,地方政府在使用、管理贷款资金时,要建立严格的债务投资决策责任制,以规范的形式明确项目负责人应承担的管理和偿债的责任。

同时,为避免投资决策失误,应实行整个投资项目的决策者一贯负责制,对从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确定,到设计、施工、生产准备、投入生产的全过程负责到底,全面监督。

对放弃职责,放松管理,致使项目失败,偿债发生困难的责任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甚至利用主管项目之机违纪违法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2.建立健全政府债务担保机制,减轻潜在的债务风险。

目前在地方政府的债务中,由政府担保的债务具有一定的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债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针对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担保债务风险的防范,制定规范的担保。

一般来说,对于市场竞争性项目,要采取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财政不予担保。

为了部分减轻担保债务的风险,对于确需财政担保的项目,政府可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建立健全分级担保、反担保和实物担保等担保制度。

国外的实践证明,对于那些借款限制、借款途径不太可靠、控制风险的能力有限、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差的政府来说,政府提供直接的财政支持比提供担保更为合适。

3.要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

依法理财,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化解财政风险的要求。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当不断完善现有的法规,适时制定包括政府融资投资决策条例、偿还条例和决策失误责任条例在内的一系列法规,对政府融资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管理。

第一,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核算逐步由收付实现制过渡到权责发生制。

在按照权责发生原则对政府债务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后,政府及其部门所负担的全部债务事项,只要偿债责任应该由政府预算会计主体承担的,都应纳入预算会计核算和监督范围。

在权责发生制下,预算会计应反映当期发生的债务行为对以后年度的财务责任和影响。

这样可对预算会计主体所担负的债务风险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以防范和化解现实的和未来的偿债风险。

第二,要贯彻谨慎性原则。

对地方财政来讲,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政府会计核算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以充分估计各种财政风险和损失。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举债偿还机制1.成立政府外债监管中心,并逐步实行由外债监管中心统一实施外资、内资及贷款偿还资金的统一管理。

实行监管中心向预算口提出外债项目所需管理费、配套资金、偿还资金的支出计划,按照项目实施情况和贷款资金的到位情况掌握各种资金的支出管理,这样做有利于全面了解项目所有资金的到位和支出情况。

强化项目财务资金的监督,避免资金的失控和浪费,也有利于项目的执行和贷款的偿还。

2.建立第二预算系统。

建设资金入预算,资金实施综合平衡,举债不能超负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