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经济形势特征及发展战略

一、汉中区域经济特征

(一)汉中区域特征:

1、区域优势:①交通位置特殊,中原沟通西南、西北通往东南的要道;是西连甘陇,东出荆襄,南下四川,北上关中的战略要地;京昆高速在我国版图上的作用不亚于京九线,东连江苏的连云港、大连港,西通广西防城港,宝成、襄渝、西康、阳安铁路和已经开工的西汉蓉快速铁路客运专线纵横其里,十天、京昆、西康、西商、宝巴高速交汇贯通,2008年后,国家确立汉中为全国179个交通枢纽城市。②地理区位特殊:汉中是秦巴区域面积、平川面积最大的区域,2.7万平方公里,380万人口;平川不足10%,人口密度不到150;是秦巴区域最大的盆地,对应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和兰州国际都市和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域。具有“北依南托”和“三圈交汇”的地理优势,即北依新欧亚大陆桥经济带,南托汉江、成渝经济圈,处在关中经济带、成渝、江汉经济圈的交汇之中,③汉中是陕西、四川、甘肃、重庆四省的结合地带。

2、生态优势。年均气温14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多霖,春偏早。主要有分布于西面的“铁、锌、镍、金、铜”等,“勉宁略”三角带,被著名地理学家李时光称做“中国的乌拉尔”;分布于中部的有“优质石英砂、石灰石、石膏矿、”东部的有“煤、大理石、磁铁矿和新近探明的镇巴油气田”。汉中是陕西乃至西

北的水资源富集区,全市有两大水系:发源于略阳的嘉陵江水系和发源于宁强的汉江。陕南水资源总量314.58亿立方,占全省的70.7%,人均拥有水资源是全国的1.8倍,全省的2.43倍,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水源保护地,仅“引汉济渭”工程就从陕南调水15.05亿立方,工程投资120亿元。陕南林木绿化率已达到55.12%,森林覆盖率达到52.9%;有450.57万亩25度以上陡坡没有退耕还林;水土流失面积335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还有393万亩荒山荒坡没有植树造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陕南有1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9个;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0个,省级森林公园14个;有1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文化优势。汉中是汉水的发源地,是汉王朝发祥地,汉朝、汉族、汉语、汉文化皆因汉中而得名,迄今发现有反映早期人类活动的龙岗文化,两汉三国文化遗迹众多,主要有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武侯祠、张良庙等以及中华民族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墓、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墓以及书法珍品石门十三品等113处文物景点;汉中是我国“五斗米”教发源地,道教文化积淀深厚;现代的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专业技能、职业教育实力雄厚,工业文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发达等人类文化文明为把汉中建成次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文化文明保障。工业现代文明凸显,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

4、经济特征:国民经济结构成“二、三、一”,农业精耕细作程度高,农村经济支柱是粮油生产、生猪养殖,查产业进来

发展较快。突出在“猪药茶菜渔”上。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支柱,装备制造、烟酒食品、有色冶金、医药化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生态旅游。

二、汉中的经济形势及发展态势

(一)汉中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战争和自然灾害对汉中的发展影响较大,早在秦楚战争时期,开通了历史上有名的“金牛道”,汉朝也因战争需要发展了茶马交易;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1936年,陕西杨虎城奉命修筑了现在的宝鸡至汉中三里村的公路。1963年,也是国防需要,“三线建设”翻开了汉中发展史上的新篇张。

1、农业经济持续而巩固。汉中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以来,都沿袭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小型作坊都已加工土纸、简单竹藤编制为主,国民党时期,比较有名的工业就是宁强火柴厂,许多工业产品都在名前加个“洋”字,经济一直以农耕为主,刚解放时,汉中只有180万人口,没有工业,只有汉中城里土法炼就的1000余公斤灰土铁和少量的皮纸加工。经济总量约为1.81万元。

2、“三线建设”时期,现代工业进入汉中,带来了工业文明。1963年后,由于国防需要,国家搞“三线建设”,现代工业才进入汉中,1971年阳安铁路通车后,汉中才进入全面发展时期。至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汉中已是陕西的工业经济陕南中心,全市工业企业达1206家,国有295家,中省工业企业达37余家,工业总产值8.3亿元(农业12.2)。

3、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汉中经济发展由快速转变为战略调整。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至1994年,汉中

工业经济产值连续两年超过农业,形成了工业与农业并驾齐驱的新经济结构特征,经济增速年均达10%,总量达83.45亿元,全市经济主要指标列西安之后,宝鸡之前。1995年,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特别是将汉江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水源保护地之后,为了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000年时,全市经济总量只有119亿元,整个“九五”期间全市经济增速年均只有8.3%,低于“八五”期间的3.4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已严重滞后。

4、新千年后,汉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灾后重建使汉中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总量由2000年的119.23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772.26亿元,增速由“十五”期间年均8.9%、“十一五”期间的13.9%加快至“十二五”前两年的15%以上。取得了突破发展新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实现突破。2006年之前,我市经济增长速度均徘徊在10%以下,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以来,我市经济发展逐年加快,实现了省上提出两位数增长的要求。至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72.27亿元,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534.8亿元,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30.09亿元,增长2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81元,分别增长16.5%和17%。七年间,全市GDP年均增速12。3%,比我市改革开放30年均增长提高3个百分点,比“十五”期间年均提高3.3个百分点。

二是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所突破。一是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开始起步。2012年,全市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780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