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2)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6c2a6b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6.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特点及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并能够运用旋转和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运动相关知识,对旋转和平移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透彻,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概念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掌握旋转和平移的特点及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特点及运用。
2.难点:旋转和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旋转和平移的实物图、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旋转和平移的实物(如玩具、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旋转和平移现象,如旋转门、电梯、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旋转和平移的概念、特点及运用,然后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旋转和平移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物,进行旋转和平移操作,并说明操作的原理。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旋转和平移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分析学生的答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2)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4d0b5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9.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图形的运动三》(例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平移、旋转。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平移、旋转的判断和操作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能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移、旋转的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图形是否发生平移、旋转,以及如何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平移、旋转的过程。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旋转的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3.教学视频:收集一些平移、旋转的实际应用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平移、旋转的性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旋转的风扇、平移的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图形在平移、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平移、旋转的性质。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模板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模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a076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6.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2、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辨认出轴对称图形。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情分析:轴对称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好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一、激法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现在它们就在你们小组的桌子上,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那就快点儿拿出来看看吧。
(学生分别拿出)谁能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学生汇报)二、讲授新课1、初步感知对称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观察?(电脑课件,大屏幕出示)找生读问题:思一思,想一想:1、你手中的有什么特征?2、你用什么方法验证?3、验证后你发现了什么?温馨提示: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
学生活动,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根据问题来说一说?(听汇报,同时板书:特征、两边形状完全相同、方法、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师:像你手中的这些那样,沿中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51180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6.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第【1】篇〗课题名称第三单元《平移》教学目标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图形的平移也是借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现象引入的。
在直观感知平移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直观理解、辨认图形的平移。
难点分析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方法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是一系列数学活动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实现知识的自主构造。
在对物体运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现象,学会辨认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交流,初步理解旋转现象,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通过有效的提问作好引导,多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等问题,以便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欢乐的游乐园中有着许多有趣的项目,那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课件展现滑翔索道、观光缆车、电动火车。
师:这么多的游乐项目,你觉得它们都是按什么方式运动的?生:我认为观光梯、观光缆车和电动火车的运动都是移动的。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平移的现象?(生相互介绍)师揭示:我们把像观光缆车、小火车、观光梯这样所做的直线运动称之为平移二、互动探究1、生活中的平移。
谈话: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师:说得真棒,如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谈话: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平移现象,(教师走到窗户旁)你瞧,老师把窗户打开,这个推开窗户的运动是什么现象?对了,这是平移,那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吗?举例说说。
让学生先说给同组的同学听,再指名回答。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3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3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b388e7552ea551810a687a7.png)
23
1、教学例1
观察指针的旋转,描述指针的旋转现象
演示:指针从12转到1。
引导将旋转的过程说得具体、完整。
师:描述旋转现象,应从位置的变化,所绕的点,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四个方面描述。
引导学生自主描述例1剩余内容。
2、即时练习
完成做一做
3、教学例2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问:三角板是怎样旋转的?
教师再次演示旋转过程,问:观察旋转过程,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课题
图形的运动(三)
类型
新授
课时数
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目标描述
所属重难点
突破方法
通过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重点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自主操作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把简单图形旋转90o后得到的图形
难点
通过看,转,画等活动分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如,指针从12到1,指针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o
完成例1,集体订正。
完成做一做
三角板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o
三角板的位置变化了
O点的位置没有变化,三角形的形状没变,边的长度没变,角度没变
集体练习
自主练习
自主探讨,动手操作观察并参源自演示,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练习
汇报旋转图形的步骤
指导说出描述旋转所必需的要素
观察图形旋转的特征,了解旋转后图形的性质,练习表达的能力
注重动手操作的过程,训练表达的能力
不同的边用不同的颜色区别
利用实物投影演示
巩固练习
10
按要求画图
集体订正
拓展、讨论
资料“你知道吗?”展示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c3db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1.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优秀教案第【1】篇〗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运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02单元内容解读nei rong jie du(1)单元评价目标①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②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③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体会变与不变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图形变换带来的美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图形的旋转。
在第一学段,学生结合实例,感受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在四年级,学生在“平移”“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观察、操作、想象、画图等学习经验。
本单元的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等多种活动探索旋转的特征,体会旋转的含义。
教材的例4设计了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小鱼图案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加深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体会其应用价值,领略图形世界的神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图形的运动的整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内容的知识结构如下:(3)单元作业目标根据评价目标及单元知识结构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如下单元作业目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单元作业属性表03单元作业设计zuo ye she ji依据单元作业属性表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单元作业:作业(1)旋转及旋转的特征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
1.为了增加教室内的空气流通,乐乐推开教室的推拉窗户,打开了电风扇。
从图形的运动现象来看,推开的窗户是()现象,电风扇的转动是( )现象。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两例),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两例)。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6a6e3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d.png)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应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探究学习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和旋转的实例和活动。
2.学具:为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等学具。
3.实例: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用于教学。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如何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用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平移和旋转的图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7caa5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c.png)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概念。
2.能够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平移、旋转和镜像。
3.能够应用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性质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的定义。
2.熟练掌握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性质。
3.能够应用平移、旋转和镜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1. 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定义:图形沿着某个方向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移动,这个移动叫做平移。
•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位置。
2.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定义:图形绕某个点旋转一定角度后所得的图形叫做原图形的旋转。
•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内部角度,只改变位置和方向。
3. 镜像的定义和性质•定义:图形通过镜面对称轴对称后所得的图形叫做原图形的镜像。
•性质:镜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关于对称轴对称。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举例说明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概念和性质。
2.示例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各种图形的平移、旋转和镜像操作,并找出规律。
3.练习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平移、旋转和镜像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形的平移、旋转和镜像操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分别介绍平移、旋转和镜像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其应用。
3.练习:让学生自行操作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镜像,在操作中总结规律。
4.操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设计一些练习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平移、旋转和镜像的掌握情况。
2.带领学生一起讨论不同解法和答案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
3.注意观察学生操作图形时的动作和思路,及时纠正错误。
七、课外拓展1.鼓励学生设计一些新奇的图形移动方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2.带领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镜像现象,并思考原理。
八、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学生掌握情况和反馈问题。
《图形的运动(三)——旋 转》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三)——旋 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08a223c281e53a5802ff9d.png)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3页例1和第84页例2。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将一个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共教学两个例题,容量大,其中例1教学旋转的含义,例2是让学学生认识图形旋转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关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又要为中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切实把握好“图形旋转”的具体目标及其要求的“度”。
主题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
特别选取了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钟摆、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
教学目标1.借助钟面指针的运动,明确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与旋转角度。
描述与操作相结合体会旋转的含义,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
2.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感受数学的美,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旋转的含义、认识图形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
教学准备教具:《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课件、钟面学具:钟面、小棒、三角形、学习单、尺子、铅笔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初步感知1.师生活动:做举手动作(举起、放下)两次。
问:我们做的这几个动作,让你想起数学当中的什么运动现象呢?(旋转)2.揭题引入:旋转现象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二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这节课来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
(出示课题)二、借助钟面,体会意义1.呈现生活实例,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与旋转中心。
(1)出示有趣的图,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表达感受。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第二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第二课时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d5cd86b7360b4c2e3f64bc.png)
第五单元第2课时:图形的运动(三)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从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角度欣赏、分析、描述图案,并能根据这些运动方式对简单图案进行设计。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以及图形旋转前后的性质。
放眼学生更早以前的学习,学生在四年级时也已经对轴对称和平移运动有了深入认识,对图形的运动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均已形成了初步表象。
生活中有大量图形图案与图形的运动密切相关,在理性认识图形运动变化之后,在生活中应用、在生活中欣赏也是学习本单元的价值所在。
本节课难点在于学生自己如何借助已有知识经验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每个图形的运动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
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困难,基本对策如下:1.提供七巧板放手学生操作小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主要依靠“视”、“触”,即直观教学中的“视觉直观”和“动作直观”,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不仅能够增加趣味性,更有助于学生分析图形的运动过程。
2.充分经历观察想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图形的设计方案不同,每个同学的分析过程也都不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透过语言将思维过程外显是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方式,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良好途径。
二、教学目标1.能从图形运动的角度分析图案,会利用图形运动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
(重点)2.经历描述、分析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难点)3.从图形运动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进一步感受图形变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回忆图形的旋转,熟知七巧板1.回忆复习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图形旋转中的奥秘,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图形的运动。
2.熟悉七巧板关于七巧板你都知道些什么?(1)七巧板的历史和玩法(2)七巧板中图形的数量和大小关系3.小练习下面这个仙鹤就是用七巧板拼成的,没有对应的颜色,你能仅凭大小知道每块板分别对应原来的哪一块吗?(通过感知图形类型和大小,发展推理能力,为无线框的例4过渡)(二)探究方格图上的图形运动1.阅读与理解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后得到了右面这张小鱼的图案,现在你还能知道原来每一块的对应位置吗?请你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轮廓线,标出序号,同时说出它们都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e993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6f.png)
3. 素质层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旋转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表达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课堂上的讨论和分享。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体验旋转在实际中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问题提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此前已经学习了平移、对称等图形变换,对图形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图形的运动三——旋转》将帮助学生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旋转对图形进行变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旋转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旋转相关的书籍、网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旋转知识。
-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3)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旋转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2新人教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2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0a2583d9f111f18582d05a8f.png)
图形的运动(三)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教材第 87 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1.经过玩七巧板游戏 , 使学生初步掌握利用平移和旋转设计或制作简单的图形或图案。
2.经过察看、操作、想象, 经历一个简单图形利用平移或旋转制作稍复杂图案的过程, 发展空间观点。
3.学会在方格纸上利用平移或旋转画出一个简单图案。
经过察看、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 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着手操作能力, 学会赏识数学美。
重难点 : 利用平移或旋转, 在方格纸上设计出一个简单图案。
投影仪、方格纸等。
师 : 同学们喜爱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很多美丽的图案, 想不想赏识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 学生赏识。
师 :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拼成美丽的图案。
( 板书 : 平移和旋转的应用)【设计企图 : 利用学生喜闻乐道的七巧板游戏引入课题 ,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为后边的学习作好铺垫】投影出示例4。
师 :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题目 , 理解题目的意义 , 在小组内研究议论并解决这个问题。
生 1: 问题是如何把方格纸上标序号的七巧板经过平移或旋转填到鱼图中去。
生 2: 还要认真察看每块板在方格纸上是怎么运动的 , 是平移仍是旋转。
师 : 看来同学们都认真阅读了问题 , 而且理解了题意 , 下边就请大家分组自主研究 , 解决上边的问题。
学生小组自主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现学生达成的状况, 而后进行小组汇报。
师 : 下边就请各小组分别说一说自己小组的研究结果。
生 1: 鱼图只有一个外形的轮廓 , 要先判断每块板平移或旋转后的地点生 2: 我们组是先用七巧板拼成鱼图 , 而后再比较方格纸上的鱼图进行标号的。
生 3: 我们组直接在鱼图上区分 , 把鱼图分为七块 , 而后比较七巧板进行标号。
生 4: 我们组是依据平移和旋转来剖析的, 如板 2 先向下平移一格 , 又向右平移师 :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 , 都比较简单且易于操作。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8a265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8f.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篇〗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一、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三)P83——P88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
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单元重、难点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四、单元教学安排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第2课时方格纸上图形的旋转变换………………………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旋转一、教学内容:学习旋转的特征(课本第83页的例题1,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增强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播放舞蹈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师:今天这一节课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学习旋转的内容(板课题)(二)观察抽象,探究新知(1)认识旋转1.出示例1、(出示旋转地钟面)从“12”到“1”,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0°;从“1”到“——”,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faca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5.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1.重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征,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动形式的理解,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与用8个方向描述地图上两地的相对位置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的运动及位置有关的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剪刀彩纸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1)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谁能说一说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独立汇报。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幅不是)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前三幅是轴对称图形,而第四幅不是呢?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个体汇报:生:因为前三幅图通过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而第四幅图无论怎样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
预设师:大家能从学习过的图形中或是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吗?生1:我们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有的京剧的脸谱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妈妈过年时剪的窗花有的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凡是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446478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6.png)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和旋转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和运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进而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于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如何确定平移和旋转的方向和距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探索教学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图形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发生的?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形卡片,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如:将一个图形卡片进行平移或旋转后,其形状和大小是否发生变化?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进行图形变换。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42312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e.png)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运动。
2.能够自如地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镜像操作。
3.掌握图形运动的相关概念与性质。
二、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的旋转运动。
2.理解图形的平移运动。
3.理解图形的镜像运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图形的改变。
2.知道如何利用运动来判断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备好相应的图形和纸张。
2.准备足够的纸笔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图形的运动概念,简单回顾一下平移、旋转、镜像运动的定义。
第二步:新知讲解1.旋转运动:–给出一个具体的图形,讲解如何对其进行旋转运动,并说明旋转的性质。
2.平移运动:–引导学生感受平移运动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尝试平移一个图形并展示出来。
3.镜像运动:–示范给出一个图形,可以通过镜面反射来实现镜像运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这种运动方式。
第三步:练习•学生进行练习,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让他们练习旋转运动,然后练习平移运动,最后练习镜像运动。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尝试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其他类型的图形运动问题。
第五步: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三种图形运动方式的区别与联系。
六、课堂作业1.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2.自主探索其他图形的运动方法并写出对应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图形的运动展开,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运动方式。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让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
注:以上为参考教案,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情况作适当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图形的运动(三)课程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图形的运动(三)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cd212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7.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5图形的运动(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移、旋转、镜像等图形的运动方式,并通过练习掌握了简单的运动规律和方法。
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运动认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更复杂的图形运动中。
二、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对称性,掌握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掌握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概念,学会如何通过对称轴或对称中心进行图形变换。
3.练习对称图形的转化运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通过引言和实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对称性的概念。
以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的区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对称图形特征和分类方法。
2.学习对称轴通过展示对称轴的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对称轴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找出对称轴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对称轴和图形的关系,为后续的图形变换打下基础。
3.学习对称中心通过展示对称中心的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对称中心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练习找出对称中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对称中心和图形的关系,为后续的对称变换打下基础。
4.学习对称变换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对称轴和对称中心进行图形变换。
利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平移、旋转、镜像等知识,进一步融合对称变换,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课后练习通过期中测试和附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实际应用能力。
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身边事物的对称特征,进一步拓宽图形运动的认知与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学会对称轴和对称中心的概念,掌握对称变换。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对称性的认知属于比较抽象的概念之一,理解、掌握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难度较大。
同时,教师授课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程,逐步转化运动难度,确保知识点的落地和消化。
五、教学辅助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互动小游戏、实验模拟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71219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c.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1、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P83页《旋转三要素》。
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的编写意图: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二、教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学法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播放花样滑冰选手金妍儿的旋转舞蹈视频。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她在不停地旋转。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31aeb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8.png)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图形运动知识,对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运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平移和旋转的差别和应用场景区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提高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图形运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及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的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图形运动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操作,加深对这两种图形运动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共同探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及应用。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卡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移和旋转进行设计和创作。
3.练习题:编写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性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图形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画好图形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指针从“6”到“12”,指针绕( )点( )方向旋转了( )°
3、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①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
二、新课讲授
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4格;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4页“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
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
三、课堂作业
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5、6题
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四、课堂延伸
你知道吗,人们利用平移、旋转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美丽的平移与旋转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当电梯将你送到门前;当帆船驶入平静的港湾;当乘坐索道观光游览;当面对车间的流水线,你可曾想到,平移就在你身边。
当风车不停地转;当木马带你飞旋;当车轮的速度追赶着极限,你可曾感到旋转与我们息息相关。
精彩的平移与旋转让我们的生活一片灿烂!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