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与管理资料总结
一、选择题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考核市政府。
2.宏观环境管理:从综合决策入手,解决发展战略问题,实施主体是国家和亘—方政府。
3^观环境管理:从执法监督入手,解决具体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问题,实施主体是环保部门。
4.环境管理基本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行为
5人类行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个人行为
6.系统优化分析通常是通过最优化数学模型实现的。最优化的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最优化方法有线性规划、动态规划与网络分析等。
7.“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经济活动的准则(称为3R原则)P192 (考点)
8.环境容量由基本环境容量(稀释容量)与变动环境容量(自净容量)组成
9.通过隶属度大小来评价环境质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法)
10.城市垃圾产生量预测:常采用排放系数预测法、回归分析法、灰色预测法
11.水环境规划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12.在环境管理手段中,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性)
13.均匀处理最优规划:均匀处理最优规划,以全区域的污水处理费用最低为目标,寻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与规模的最佳组合。
14.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污染物特性、水质目标、排污方式)有关
15.A值法属于地区系数法
16.环境管理的三大主要方法:
17同时选择近10年最枯季平均流量或近10年最枯季平均库容作为参考设计水文条件。
第一章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的含义
1.环境:是指以人为中心的所有周围事物的总称。
3.目前困扰中国环境的十大问题(考点)
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4.环境规划:对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5.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类活动施加影响,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允许极限的一切措施的总称。
6.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经济制约型: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只服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型:既考虑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也考虑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关系;
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要服从环境质量的要求
7.环境规划的类型: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行政区域和管理层次:国家、区域和部门环境规划
按性质上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8.环境管理类型: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流域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行业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的性质分:资源环境管理、质量环境管理(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为内
容的环境管理)、技术环境管理
按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来分:环境规划管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督管理
9.环境管理的主要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全过程控制原则、环境经济的双赢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需求性原则10 在处理利益冲突的双方关系时,使双方都得利,而不是牺牲一方利益而保证另一方获利。——共赢第二章
1.生命周期评价(考点):P244(t,LCA是一种用于评价产品、工艺过程或活动从原材料采集、加工到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回收、养护、循环利用和最终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系统有关的环境负荷的过程的方法。
2.环境容量:是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容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考点)
3.环境承载力的内涵: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考点)
4.环境承载力的特征:客观性和主观性、区域性和时间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
5.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共同:环境容量强调的是环境系统对其上自然和人文系统排污的容纳能力.侧重体现和反映了环境系统的自然属性,即内在的自然秉性和特质。环境承载力则强调在环境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侧重体现和反映了环境系统的社会属性,即外在的社会秉性和特质。
6.由此, 人地系统共生状态的熵变类型可以分为: (选择题)
人地系统dS<0的协调共生型、人地系统dS>0的人地冲突型、
人地系统dS=0的警戒型及人地关系不确定的混沌型。
7.环境生产:指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9.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也就是说,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 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考点)。
10.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
使用为特征的,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考点)
11.环境费用评价法:从环境质量得到治理或恢复所需要费用的角度来评价环境价值。这类方法主要有: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影子工程法。
防护费用法指从为消除或减少环境有害影响而承担的费用中获取环境质量的最低隐含价值的方法P43。;
恢/修复费用法是将因环境质量退化或环境污染而破坏的生产性资产,其恢复所需要的费
用作为环境物质物品损失的最低经济价值;
影子工程法当某一环境被污染或破坏后,人工建造一个工程来替代原来的环境物品或劳务的功能,然后用建造该工程的费用来估计环境污染或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
12环境效益评价法:把环境质量看做是一种人类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直接评价其产生的效益。主要包括市场价值法或生产率法、替代市场法和调查评价法三种类型。
市场价值法是把环境价值看做是一个生产要素,利用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和产量的变化,以此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者经济损失。
替代市场法是当已有资源不能提供足够的市场价格、影子价格数据时,用替代的物品和劳务市场价格作为确定物品和劳务价值的依据。得出的结论比市场价值法可信度低。
13.生态足迹及指标:生态生产性面积、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全球生态标杆第三章
1.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主要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程序:①现场调查资料收集;②布点技术;③采样;④样品前期处理和准备;⑤定性检测、定量检测;⑥数据处理;⑦综合分析评价;⑧结果上报
3.环境监测的三原则:优先检测原则;可靠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4.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5环境信息采集内容(考点)
.①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②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③有关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
④环境科研部门保管的文献资料(包括环境调查、科研成果等)⑤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
⑥专家系统提供的信息情报
⑦为规划编制或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试所得的资料等
6.环境预测的分类(考点)
①警告型预测(趋势预测):指在人口和经济按历史发展趋势增长,环境保护投资、防治污染和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装备力量均维持目前水平的前提下,来来环境的可能状况。其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下限值。
②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指人们主观愿望想达到的水平。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的上限值。
③规划协调型预测(对策性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所可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7.环境决策程序:
1、确定目标和价值准则: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在时间、地点和数量方面都有所要求,而且要有一个衡量目标的准则。
2、拟定多个可行性方案:决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对多种可行性方案的优选。从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综合、系统的研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预测。
3、决策模型,分析评价: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依靠可行性分析和各种决策技术(决策矩阵、决策树)使各种方案的利弊得以表达。
4、综合分析,方案选优:对各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权衡利弊,从中选一或综合为一。
8.环境统计的定义: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