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理论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与辩证施治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分型与辩证施治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心口痛”、“肝胃气痛”、“嘈杂”等范畴,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对人体从摄食到食物的消化吸收、转化为人体所需营养和能量的过程已有十分精辟和独到的认识。
《金匮要略》中亦早已提出该病,并对其病机、治疗早有较为充分的论述。
自金、元朝以来更加深化和丰富了胃脘痛的辨证治疗,其中李东垣、张景岳、叶天士、王清任等做了很大贡献,使胃脘痛的诊治达到日趋完善的地步。
尤其是近代中医学家中均试图以分证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感到如果能将其统一,则更利于中医对慢性胃炎的研究。
1病因病机1.1 饮食不节《虞博医传》方:“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拨,复餐寒、凉、生、冷;朝觞暮饮,日积月累,自郁成痰,痰火煎熬,血亦妄行,痰血相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吞酸嗳气,嘈杂恶心”。
进餐的过饥或过饱、过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之食物、饮食不按时等,不但影响脾胃的运化吸收,且这些因素的本身亦耗劫人体的津液阴精,损伤脾胃之气。
1.2气候变化“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
指的是受寒邪所袭能促成胃病的发作。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天人合一”,意思就是说人生活在自然界为了顺其自然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体会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一旦外界不良因素过于强大,那么就可能出现人体功能随之失调的现象。
中医学把能致病的自然因素归纳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这些因素侵袭人体脾胃后均能产生脾胃运化失调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可以看到,胃病的发作与感冒、受寒邪侵袭有关。
据有关统计也可发现,胃病的发病率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本病在冬季及秋末寒冷季节呈多发。
1.3情志因素中医认为,“脾主思”、“思则伤脾”。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认识到人的精神状态与消化机能关系甚大。
如果忧思恼怒、久郁不解,则伤及于肝。
一旦肝木之气过于亢奋,那么脾胃之气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实标本辨治;中医药疗法1 病因病机有学者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本虚标实、滞损交加的病机特点[2],笔者认为中医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之说,本病也不例外。
1 1 内因情志不舒,郁怒思虑。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同时肝属木,喜条达,主疏泄,若谋虑不遂,情志郁怒,则伤肝,肝失去条达之性而横逆犯胃,因胃属土,五行中木克土,本属于正克,而此时肝气已经横逆,致使胃气失于和降之性,出现前述症状。
脾为仓禀之官,藏意,胃与脾为表里之脏腑,以膜相连,脾为胃行其津液,换句话说是脾主运化。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血周流畅通,肌体健康无病。
若过分思虑则伤脾,脾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气血不能运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变生前述诸症。
禀赋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 2 外因感受寒湿秽浊等六淫不正之气,寒主收引凝滞,湿邪粘腻重浊,秽浊之气碍胃,若感受寒湿秽浊则影响脾胃的运行,变生诸症。
1 3 不内外因之饮食所伤,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贪凉饮冷,过食辛辣烟酒、肥甘厚味,或食饮不洁之物等等,均可伤胃,而生诸症。
2 辨证论治2 1 肝胃气滞型:胸胁脘腹胀痛,口干口苦,善太息,烦燥易怒,常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病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
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
处方:柴胡舒肝散合加减。
药用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香附,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生姜,薄荷。
2 2 热毒内陷型:胃脘胀满,烦热口干,贪凉喜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病机:热毒内陷,胃络痞满。
治法:泻热除痞,散结和胃。
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药用黄芩,大黄,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枳实,厚朴。
2 3 食滞中焦型:胃脘胀满,按之胀甚,不思饮食,时有呕吐,大便不畅或便臭异常,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数。
病机:食滞中焦,胃气上逆。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浅析
方组 成 :香 附 、茯 苓 、法半 夏各 1g 2 ,紫苏 、苍 术 、 厚朴 、木 香 、枳壳 各 1g 陈皮 9 ,元 胡 1g 0, g 5 ,甘 草
8 。治愈 6 g 5例 ( 91 ,好 转 2 6. %) 2例 ( 34 ,无 效 2 .%) 7例 ( .%) 75 ,总 有效 率 9 .%。 25 23 脾 胃虚寒 .
临床 患者可 见 胃脘暴 痛且 胀 、痛势 较 急、 胃中似
冰、得温则舒,舌苔薄 自,脉弦紧 。治以温 胃散寒理
气。
周璨 …运 用二 陈汤加 减 治疗 慢性 胃炎 8 7例 , 基本 方 :陈皮 、半夏各 1g 0 ,茯苓 1g 5 ,甘草 6 。辨 证加 g
顾 向东 l运用 良附丸加 味 治疗慢 性 胃炎 6 , 5 】 0例 并 与对 照 组 6 0例进 行 比较 ,对照 组给 予 吗叮啉 1mg 0 ,
胃镜报 告有 出血 点加 大黄 、 白及 。辛开 苦 降,疏肝 和
寒 、因气不顺 者 ,然 因食 、 因寒亦 无不 皆关 于气 ,盖 ’ 食 停则 气滞 ,寒 留则 气凝 。 ”叶天 士 : 肝 为起 病之 源 , “ 胃为传 病之所 ”古代 医家 的论述 显 示慢 性 胃痛 的病 因 : 既有 自然 气候 变化 的影 响 ,也有饮 食 失节 、 志 不遂 、 情 劳倦 所成 。
胃,通 畅气 机 ,每 日 1 ,水 煎 2次 ,治疗 结果 :治 剂 疗4 3例 ,好 转 2 ,无效 2例 ,总有 效 率 9 %。杨 7例 7
慢性胃炎折腾人,中医辩证治疗有方!
慢性胃炎折腾人 ,中医辩证治疗有方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不能按时吃饭已经是当代白领的典型情况,加班累了,喝点冷水解渴,饿了就吃点面包充饥,困了喝点咖啡。
这样久而久之,自己的胃就先抗议了。
在当前社会中,几乎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是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的毛病一不小心就会发作,这样的痛苦给上班族带来了极大的折磨。
慢性胃炎通过西医治疗,不仅无法治愈,反而还会出现反复发作,经常服药要给身体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慢性胃炎的治疗时间较长,久而久之服用西药一定会给肾脏造成损害,所以通过中医疗法对慢性胃炎辨证施治,不仅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有着标本兼顾的特点,治疗效果非常突出。
中医在治疗慢性胃炎时,根据慢性胃炎的基本症状辨证施治,能够让慢性胃炎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今天我们就跟着文章了解一下折腾人的慢性胃炎,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吧!慢性胃炎的中医认知1.慢性胃炎的症状慢性胃炎是指各种慢性胃黏膜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以慢性胃痛为典型特征,大部分情况下,患者在就餐之后,胃部会出现闷胀不适、食欲减退和恶心呕吐等情况。
这是当前的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中胃炎属于“胃脘痛”和“胃痞”范畴。
慢性胃炎根据其症状分为了浅表性胃炎、充血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诸多种类,其中只有极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会演变为胃癌,所以慢性胃癌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忧虑,只要出现了胃炎症状后及时进行治疗,就能够减少慢性胃炎给身体带来的损害。
2.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胃溃疡的出现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
其中饮食不洁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饮食不节主要是指患者日常在饮食中不注意,中医认为胃作为水谷之海,它的功能就是受纳和腐熟水谷,如果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滞中焦,如果进食辛辣肥厚刺激的食物,就会导致湿热中阻。
如果吃得过饱或者是空腹时用力过度损伤胃气,就会导致胃腑气机阻滞,引发胃痛。
3.慢性胃炎的病机在了解了慢性胃炎的症状和病因之后,要对慢性胃炎的病机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开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方法作者:金英主黄哲均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330-01慢性胃炎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胃黏膜对损害的反应涉及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和上皮细胞再生三个过程,但有时仅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而无黏膜炎症,此时一般称为胃病,临床常将胃病归入胃炎范畴。
胃炎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发病缓急以及病程长短,临床上慢性胃大体上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表现,患者常常以胃脘胀闷、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而求治,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胃镜肉眼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来确定。
慢性胃炎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40岁以上的患者更为多见。
慢性胃炎与饮食习惯和饮食卫生关系较为密切。
慢性胃炎的发作期往往与季节的更替有关,冬春多见。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痞满”“胃脘痛”等范畴。
一、中医辨证分型1. 【肝胃不和】主症:①胃脘胀痛或痛窜两胁;②嗳气频作;③嘈杂反酸;④脉弦。
次症:①胸闷;②食少;③大便不畅;④舌质淡苔薄白。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次症2项以上。
2. 【脾胃湿热】主症:①胃脘胀满或胀痛;②口苦口干;③恶心呕吐;④脘腹痞闷,渴不欲饮;⑤舌质红苔黄腻。
次症:①胃脘灼热;②口臭;③尿黄;④胸闷;⑤脉滑数。
症候确定:主证第1项加其他主症1项;或主症第1项加次症2项。
3. 【痰湿中阻】主症:①胃脘痞满或隐痛;②恶心,呕吐清水或酸水;③不思饮食,食后胀甚;④舌质淡红,苔白腻。
次症:①身倦乏力;②脉濡。
证候确定:主症2项或主症1项加次症1项。
4. 【胃络瘀血】主症:①胃脘胀满、刺痛;②痛处拒按、痛有定处;③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上皮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由于粘膜的再生改造,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
成人发病率一般在90%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中医将此病归属为“胃痛”的范畴。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载:“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
”“心痛”是指心腹部疼痛病证之泛称,“当心而痛”实指胃脘痛。
因其痛在胃脘部,以疼痛为主要症状,伴上腹部胀满不适、嗳气吞酸等,于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症有类似之处。
临床上应重视西医检查,结合辨病与辨病,方能法不偏立,而不贻误病情。
1病因病机1.1西医认识1.1.1病因一般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免疫因素为主要因素。
饮酒、饮食不节、精神因素、可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及胆汁反流等为其诱发因素。
1.1.2病理浅表性胃炎的炎症限于胃小凹和粘膜固有膜的表层,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及固有的膜细胞浸润,引起粘膜充血、水肿、渗出。
多发于胃窦,有时有少量糜烂及出血。
部分患者在胃窦有较多的糜烂灶,或伴疣壮凸起,称慢性糜烂性或疣状胃炎。
萎缩性胃炎,炎症深入粘膜固有膜,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使粘膜层变薄,粘膜皱襞平坦,甚或消失,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
部分患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使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入胃,由于该内容物有胆汁的返流,而引起胆汁返流性胃炎。
慢性胃炎多合并胆结石或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2中医认识引起胃痛的主要病因有感受寒邪,饮食不节,肝气郁结以及过劳、久病、治疗不当等原因导致脾胃虚弱。
1.2.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脘腹受凉,或过食寒凉,寒凉伤中,寒积胃中,因寒性收引,致使气机凝滞不通,胃气不和,收引作痛。
1.2.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致使胃不能腐熟水谷,脾不能转输精微,水谷不化,内生食滞,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故疼痛。
1.2.3肝气犯胃若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气横逆犯胃,脾胃纳运失常,气机郁滞而发胃痛。
肝郁日久,可化火生热,邪热犯胃,肝胃郁热,可致胃脘灼热而痛;火热伤阴则胃失濡养而作痛;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日久,可深入血分,致血行不畅,血脉凝滞,瘀血内停,胃络受阻,发生胃痛。
中医辨证施治慢性胃炎
泛酸 嘈杂, 口干 口苦 ,大便干结 ,舌红苔薄黄 ,脉弦或 数 。 治 宜疏 肝 泄 热和 胃 止痛 。 方用 化肝 煎 为主 方 。药 用 丹 皮 、 山栀 、 青 皮 、 陈 皮 、 浙 贝 、 川楝 子 、香 附 、郁 金 I 各 1g 0 ,黄连 5 ,地丁草、丹参各 2 g g 0 ,蒲公英 3 g 0。 23 脾 胃湿热型 症见 胃脘灼痛 , . 烦躁易怒, 面赤舌红 , 口苦而粘,大 便不畅,小便 色黄 ,苔黄厚腻 ,脉 弦数有 力。治宜清热燥湿 ,通腑泻 下。方用泻心汤加味 。药用 酒制 大 黄 5 ,黄 连 、黄 芩 、槟 榔 、半 夏 、龙 胆 草 各 lg g O, 地 丁草 、丹 参 各 2 g 0。 24 脾 胃虚寒型 症见 胃脘 隐痛 , . 喜暖喜按, 得食 则缓 , 面色萎黄 ,乏力倦怠,呕吐清涎 ,大便溏 薄,舌淡苔薄 白 ,脉 虚 弱 或 迟 缓 。治 宜 健 脾 和 胃、温 中 补虚 。 方用 香 砂六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化裁 。药用炙黄芪 3 g 0 ,党参
( 本文 校对 :张 文娟 收稿 日期 :2 1一12 ) 0 0O.0
摘要 :治法 因证而 设 ,组方 随法 而立 ,并将 具有 抗 幽门螺 杆菌 作用 的 中药,按其 功效 分类 ,随证 加减 应用 ,既符 合 中医辨证 用药 的特 点
又能 针对病 原 菌治疗 , 因而 能较快 改善 症状 ,缓解 病情 , 降低复 发率 。 关键词 :慢 性 胃炎 ;肝 胃不和 ;肝 胃郁热 ;脾 肾湿 热 ;中医 药疗 法 d i 0 9 9 .s .6 22 7 . 1 .6 5 o :1 . 6 /i n 17 ・7 92 00 . 7 3 js 0 0 文章 编号 : 17 —7 9( 0 0 0 —0 2 O 6 22 7 2 1 )一60 7 一 l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
精选ppt
16
病因病理
▪
本病以精神因素为起因,以神经失调为病理,而
以胃的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经研究证实,精神因素致
病以植物性神经失调及内分泌失调的变化作为生理基础。
▪
神经因素的致病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精神因素的性
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该类因素对个体引起的情感
体验。即使同一因素在不同个体引起的情感体验也存在
精选ppt
23
胃神经官能症方剂:
▪ 脉搏显示:脾脉细弦;肝脉濡细弦,寸脉沉伏。 舌苔白干或黄薄少津。
▪ 柴胡,二皮,川芎,元胡,砂仁,白叩,代赭石, 茯花,香附,半夏,天冬,麦冬,公英,银花。 甘草;炒枣仁;生龙牡;
▪ 香砂养胃安神汤:人参,半夏,陈皮,茯神,远 志,枣仁,琥珀,木香,砂仁,三仙,生龙牡, 珍珠母,甘草。
变并不明显,如果冒然断定是单纯的神经调节紊
乱,往往会贻误病情,丧失早期治疗机会。同时
体内的器质性病变也往往会成为发病因素,因植
物性神经和内脏的病灶反过来也可以向中枢神经
发出不良刺激,而使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这
就是说在某种情况下,胃神经官能症可以是器质
性病变的继发症,两者可以并存,且又相互影响。
此外,在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也可遗
精选ppt
11
胆汁返流性胃炎
▪ 旋复代赭石汤:旋复花,代赭石,党参, 厚朴,黄连,苏叶,吴茱,麦冬,内金, 伏龙肝。注:用伏龙肝土加水搅拌后用上 浮清水煎药效果显著。伏龙肝即原土灶中 泥土。
▪ 小柴胡加减;党参,柴胡,半夏,黄芩, 甘草,橘皮,竹茹,枇杷叶,
▪ 丁香柿蒂汤:公丁6,柿蒂100,竹茹10良 姜10甘草6,此方治疗泛酸,(胃痉挛) 频繁打呃有特效。
浅谈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取得较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先天不足、脾胃虚弱或饮食、劳倦、七情损伤脾胃,以至胃纳失养,气血运行不畅,脾胃的运化腐熟功能失调,湿浊内生,气机阻滞遂成慢性胃炎,或病程缠绵日久,出现气滞血瘀,导致胃黏膜出现充血、水肿和糜烂等病理变化。
2辨证分型
2.1脾胃虚弱: 本证是慢性胃炎的基本证型,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浅表萎缩性胃炎为多见。症见:胃脘隐痛,喜按喜暖,食后胃脘饱胀不适,常伴纳呆、食少便溏或腹泻,乏力或四肢酸楚,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胃镜下可见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液稀薄而多,HP(+)。治疗宜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方用香砂六君子加黄芪、黄连、蒲公英等。若虚寒明显者可加附子、肉桂、干姜以温阳和胃;若挟滞者可加神曲、鸡内金、谷芽;若脾虚盛者可选用参苓白术散。
参考文献
[1]陈泽霖、宋祖敬主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9
[2]陈泽霖、宋祖敬主编.名医特色经验精华.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7:2
2.5
胃络瘀血:本证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浅表溃疡或肠化生,是慢性胃炎病程较长的一种主要证型。症见:胃脘疼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胃痛日久不愈,大便潜血阳性或有黑便,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肿胀,伴瘀血或有出血点,可有HP(+)。此型是胃痛日久,由有“痛久入络”之说。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和胃。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因气为血之帅,祛瘀药必佐理气之品,故常加木香、枳壳、佛手等理气药。
2.3
脾胃湿热:本证在临床上以糜烂性胃炎为多见。症见:胃脘灼热胀痛,口苦口臭,渴不欲饮,胃脘痞闷,纳呆,大便不畅,尿赤,舌质红,苔黄腻。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呈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胃液较稠,胃酸偏高,HP(+)较多见。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胃。方用清中汤加蒲公英、苍术、薏苡仁。若气滞腹胀者可加川朴花、大腹皮;若挟滞者可加神曲、鸡内金、谷芽;瘀血者可加当归、丹参、延胡索;若寒热互结、心下痞满者,可用半夏泻心汤。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医疗人员表示,经常外出就餐或者过多的食用外卖都会对人们的身体产生相应的影响,诱发相应的疾病发生。
浅表性胃炎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
此疾病就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造成。
此疾病的患病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有所提高,此疾病的主要发病诱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导致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数量占总患病人数的52.2%左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以缓解和根治幽门螺杆菌为主,清除病因后,此疾病方可治愈。
慢性浅表性胃炎会导致患者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消瘦、乏力等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一)什么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其诱因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胃黏膜在相应的致病因素影响下,导致胃黏膜出现红斑或者出血点的现象,同时可伴有糜烂以及胆汁反流的情况发生。
据临床研究分析,诱发此疾病的主要诱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因,其次就是胃部反流的现象,反流时胆汁等大量的消化液涌入胃中,对于胃黏膜造成相应的损害。
再者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易导致此疾病的发生。
同时,对于长期需要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的人群,药物也会对其胃黏膜造成相应的影响,易患此病。
最后,患者不良的情绪也会诱发此疾病,当人们长期处于焦虑或者抑郁的情绪下,会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促使胃黏膜供血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对胃部起到保护作用,继而诱发疾病的发生。
(二)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慢性浅表性胃炎在临床中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当患者摄入辛辣刺激或者生冷的食物后,疼痛感会有加重的表现。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部胀气的现象,多是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所导致食物在胃中潴留,消化不良而引起的。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诊断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胃镜;中医辨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并多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
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定为胃癌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PLGC)。
CAG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其基本病机不外乎因虚致实,本虚标实。
邓铁涛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实为本虚标实的虚损证,主要由脾失健运,胃阴亏虚致使痰阻湿遏,胃络瘀阻失于濡养,导致胃腺体萎缩[1]。
王氏等[2]提出,脾肾不足,邪羁入络,导致胃络瘀阻,胃固有腺体萎缩。
笔者以胃镜观察为客观依据,认为脾肾虚滞、痰瘀阻络是CAG的关键。
1 脾虚为发病之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气亏虚是CAG的始动因素。
CAG患者胃镜下可见病变黏膜颜色变淡,黏膜失去正常橘红色,或为苍白色,或为灰白色,或为灰黄色,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与周围黏膜的界限不清楚。
黏膜皱襞较正常变小,严重者可能消失。
病理检查可见腺体萎缩,胃黏膜上皮细胞、主细胞与壁细胞的线粒体均有不同程度的数目减少及结构受损[3]。
这些改变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细胞基质与致癌因子的接触机会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概率和程度大为增加,从而使胃黏膜易发生癌前病变并最终癌变。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司运化。
在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CAG的镜下表现与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而致胃络空虚、机体失养的理论是一致的。
临床上,CAG患者多有倦、乏力、食少、便溏等脾虚之象,治疗以六君子、建中汤类方化裁,药用黄芪、白术、党参等健脾益气之品为主。
研究发现,脾虚型癌前疾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胃黏膜细胞代谢异常,增殖细胞核抗原、银染核仁形成区表达增高,增殖细胞凋亡指数下降。
慢性胃炎的名老中医辨证分型及验方
慢性胃炎的名老中医辨证分型及验方摘要: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发病率高的难治性胃病。
本文以数位近现代名老中医的临床医案及验方为例,通过分析总结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验方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慢性胃炎;名老中医;辨证分型;验方;用药规律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西医常见类型有慢性浅表性、慢性糜烂性和慢性萎缩性。
在中医学中统称为脾胃病,以胃脘疼痛、脘腹胀满、嗳气呃逆或口苦、泛吐清水为主症。
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分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呃逆”、“吐酸”、“呕吐”等[1][[1] 袁红霞,杨幼新,杜昕. 慢性胃炎百家百方[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饮食、情志因素、感受邪气、脾胃虚弱有关,病位以胃脘为主,病机的关键主要为脾胃虚弱。
治疗时以“胃宜降则和,腑以通为用”为主要原则选方用药。
1 辨证分型1.1 肝胃不和证病机为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证见胃肮胀痛连胁、恼怒则甚、暖气频作、呢逆、痞满、纳呆、大便不爽或澹薄、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弦滑等,治宜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1.2脾胃湿热证表现为胃院痞塞、纳呆泛呕、嘈杂、暖气、倦怠、或寒热往来、便溏不爽、苔白厚浊腻、脉弦数。
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胃。
1.3胃络血瘀证症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脉涩,治以化癖通络。
1.4肝郁脾虚证症见胃脘、胸胁胀闷或胀痛、暖气、吞酸、食欲不振、善叹息、情绪抑郁或急躁易怒、精神不振、身倦乏力、便溏、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虚弦,治宜健脾理气和胃。
1.5脾胃虚弱证症见胃脘胀满或隐痛、胃部喜按喜暖、食少、大便稀溏、气短懒言、呕吐清水、口淡、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治宜补气健脾配合理气药物使补气而不壅滞,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1.6 胃阴不足证症见胃脘痞闷不舒或隐痛、嘈杂似饥、饥不欲食、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治以益胃养阴。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1年第1期主任医师王豪(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南昌 330008)慢性胃炎是因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
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萎缩性胃炎又分为A型(胃体病变)和B型(胃窦病变)。
其表现主要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无明显节律性,一般进食后较重;其次,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亦较常见。
慢性胃炎的中医基本病机是胃膜受伤、胃气失和,故治疗应以行气和胃护膜为主,结合辨证施治,或清热,或祛湿,或活血,或健脾益气,或养阴益胃。
1 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或连两胁,嗳气频作,嘈杂泛酸,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方药宜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2克,枳壳15克,白芍15克,郁金15克,佛手15克,香附12克,紫苏梗12克,海螵蛸15克,延胡索15克,甘草6克。
痛甚者加延胡索6克,川楝子6克,以理气解郁止痛;呃逆呕吐者加沉香6克,旋覆花9克,以顺气降逆;肝胃郁热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以疏肝泄热和胃;肝火伤阴可加生地黄9克,牡丹皮9克,或用一贯煎;肝郁化热而泛酸嘈杂者,加左金丸以清肝泻火降逆;气滞血瘀疼痛日久,而见刺痛拒按者,加蒲黄9克,五灵脂6克,丹参12克,以活血化瘀止痛。
2 脾胃湿热证胃脘疼痛或痞满或嘈杂不适,口干苦,纳少便溏,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方药宜用三仁汤合连朴饮加减。
黄连10克,黄芩15克,白蔻仁6克,蒲公英30克,生苡仁20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厚朴15克,甘草6克。
湿偏盛者可用霍朴夏苓汤以理气化湿和中;热偏盛者可加黄芩9克,黄连6克,山栀子9克,以增强清热之功;纳呆呕吐者可加神曲12克,山楂12克,旋覆花9克,以消食降逆。
3 脾胃虚弱证胃脘胀满,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或喜按喜温,纳呆、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薄白,脉弱乏力。
浅谈慢性胃炎在临床中的中医辨证诊断和施治
情 ,结合新悉尼分类法 ,将慢性 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 胃炎
( 即非萎缩性 胃炎 )萎缩性 胃炎和特殊性 胃炎三种类型。 、 加
脾 胃虚寒 患者 胃脘坠胀不 舒 , 欲不振 , 食 呕吐酸水 , 隐隐作痛 , 遇寒加重 , 暖则轻 , 时疼甚 , 得 饿 进食 稍减 , 大便 稀溏 , 神疲乏力 , 舌质淡 、 胖大 、 边有齿印 , 苔薄 白, 脉象沉细
差, 口干 口渴 , 大便艰 涩 , 舌质红有 裂纹 , 苔光剥或少苔 , 舌
内 国外未能普及应用。
3 在临床 中的中医辨证施治 我们在大量的临床中 , 把慢性 胃炎 ( 包括浅表性 胃炎和 萎缩性 胃炎 ) 一般地分为 与大类型进行辨证施治 :
1 19 , . 94年 休斯顿 胃炎研 讨会 , 5 提出新悉 尼系统( p a U d ̄
S n e s m) ydy yt 。 s e
型则 以胃窦粘膜病变为主。
1 1 8 , o e 结合流行病学 、病因学把慢性 胃炎分 . 9 0年 C i a 2 T
为 自身免疫型 、 高酸分泌型和环境型 胃炎 , 后者又包括慢性 浅表 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 胃炎。 1 18 , . 9 2年 我国重庆 胃炎会议 , 3 将慢性 胃炎分 为慢 性浅
中闰中 医药咨讯
・
21 0 1年 1 月 第 3卷 第 2 1 2期
No e e 2 v mb r 01 Vn - No 2 1 13 .2
2 2・ 4
J un l f iaTrdt n l ieeMe iieIfr to o ra n a io a n s dcn omain o Ch i Ch n
失 和降 , 乃作 胃痞 。③ 感受邪气
饮食不 节 , ( 邪 主要是湿
常见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常见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随着人们现下饮食结构变化,生活作息不规律,胃病成为现下常见疾病之一,尤其针对办公室群体而言,此类群体长期生活、饮食等缺乏规律,以及持续性熬夜,我国现下80%以上的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
临床上常见胃病包含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其中慢性胃炎还可划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等,慢性胃炎发病实际周期较长、症状较轻、易出现反复发作,患病率较高,一般正常状况下所说的胃病多指此类,基于中医层面胃病多为胃寒症,选取中医辩证治疗方式,进一步促进胃病愈合,保证人们健康。
1.常见胃病的病因分析现下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大幅度增加,其中多数年轻群体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各类疾病发生的风险,胃病作为常见疾病之一。
胃病发生原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因患者自身情志不畅,饮食不当,过冷或过热,食物质量等因素所致。
部分群体喜好浓茶、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也会一定程度引发胃病。
其中针对慢性胃炎而言,其核心致病菌为幽门螺杆菌,90%以上慢性胃炎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此外,吸烟作为慢性胃炎发病核心因素之一,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对机体胃粘膜产生一定的损伤,促使幽门括约肌功能产生紊乱,进一步促使胆汁反流,长周期内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对胃黏膜自身屏障产生一定的损伤。
1.常见胃病临床表现一方面,针对急性胃炎而言,其通常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最为常见的便是单一性胃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食欲不佳、恶心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一定程度出现呕血和黑便。
另一方面,慢性胃炎。
不同种类为胃炎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不一,但整体表现缺乏特异性,且自身实际轻重程度与后续疾病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最为奠定的表现为:①上腹部疼痛或不适。
多数胃炎患者自身上腹部存在疼痛感或不适感,疼痛并未明显规律,以弥漫性疼痛、隐痛为主。
②上腹胀和早饱。
部分患者通常会感到腹部胀,特别在进食后存在显著的饱胀感,多因胃部存留一定的食物、消化不佳,早饱主要是指存在显著的饥饿感,但进食后不久出现饱腹感,进食量显著降低。
浅谈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论治体会
浅谈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论治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论治规律,探讨其理论基础;方法在我科门诊胃病患者中,经胃镜检查筛选出慢性胃炎患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按照全国统编中医内科教材分型,把慢性胃炎分寒邪克胃证、肝气犯胃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结论此法用系统的传统医学理论,有效的辩证论治原则,科学的现代医学筛选手段,把慢性胃炎这一高发病,常见病的中医治疗规范化,疗效显著。
同时为该病的临床科研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慢性胃炎;胃痛;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脾胃病症;医患纠纷慢性胃炎目前呈现高发态势,占我科门诊患者的60%,在以往的中医临床诊疗实践中,随着中医诊疗及中医诊疗文书的不断规范,医生处方诊断一栏要求写中医病名“胃痛”加辩证分型,处方交到患者手里时,不易被具有一定现代医学卫生常识的患者所接受,在当今患者要求对病情、诊疗有知情权的情况下,规范中医处方诊断病名的同时,还要让该类患者在就医时能明确的知道,“您的胃痛,是慢性胃炎,不是胃癌之类疾病,我为您辩证分型施治,疗效较好”。
这样首先疏导心理,再行药物治疗,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我将门诊胃病患者中经胃镜筛选出的慢性胃炎患者,根据其症候特点分析辩证,全部规范在新第九班版中医内科教材的脾胃病症,胃痛病的寒邪克胃证、饮食伤胃证、肝气犯胃证、湿热中阻证、瘀血停胃证、胃阴亏虚证、脾胃虚寒证七证型中给予辩证治疗,此法有中医基础理论及辩证论治原则,不但临床疗效显著,而且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技术筛选病种,最大限度预防误诊延误胃中其他病变的诊治,特别是胃癌的早期诊断,有效地防范医患纠纷。
为此浅谈点滴体会:1 脾胃的升降失调与慢性胃炎的关系《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
”《素问.厥论》进一步说明“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在此基础上,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把脾与胃的关系概括为脾主运化谷食水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气升清,胃气降浊。
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治---文本资料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治一、诊断二、(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主要症状: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胃脘部疼痛。
次要症状:可兼有胃脘部胀满、胀闷、嗳气、吐酸、纳呆、胁胀腹胀等。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以中老年多见,常反复发作)2.西医诊断: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食欲减低,饮食减少,或伴有烧心泛酸等。
症状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于胃镜及内镜下病理。
(1) 内镜诊断浅表性胃炎:内镜下可见红斑(点状、条状、片状)、黏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出血斑、黏膜水肿或渗出。
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可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血管显露、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样。
如伴有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描述为萎缩性胃炎或浅表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糜烂、黏膜内出血等。
(2)病理诊断根据需要可取2~5块活检组织,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的部位、内镜检查结果和简要病史。
病理医师应报告每一块活检标本的组织学变化,对Hp、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应予以分级。
慢性胃炎活检显示有固有腺体的萎缩,即可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不必考虑活检标本的萎缩块数与程度,临床医师可结合病理结果和内镜所见,做出病变范围与程度的判断。
(二)中医辨证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3.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4.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谈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5.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理论
*导读: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症状表现,但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嗳气、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的症状求治,临床诊断主要靠纤维胃镜肉眼和病理活检来确定。
……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发生慢性持续性炎症性病变,虽然病因不明,而病理过程基本相似,由轻到重,由浅表到萎缩,呈进行性发展,炎症性变化包括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病变范围主要在腺窝层,由于胃粘膜的再生改造,腺窝层的剥脱变性和坏死,最后导致固有的腺体萎缩,形成萎缩病变为主的慢性胃炎。
同时,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的癌前组织学变化。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甚至在静止期无任何症状表现,但在临床上,患者经常以胃脘胀闷、胃痛、嗳气、吞酸、嘈杂或食欲不振的症状求治,临床诊断主要靠纤维胃镜肉眼和病理活检来确定。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1)肝胃不和型:
主要证候:①胃院胀痛或痛串两胁。
②嗳气频繁。
③嘈杂泛酸。
次要证候:①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
②胆汁返流。
舌象脉象: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弦。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象基本符合。
②具备主症:项和次症1项,舌脉象基本符合。
具备任何1条者即可确定。
(2)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
主要证候:①胃院隐痛。
②胃痛喜按喜暖。
③食后胀闷痞满。
④纳呆少食。
⑤便清腹泻。
⑥乏力四肢酸软。
次要证候:①胃粘膜红白相问以白为主。
②粘液稀薄而多。
③胃酸偏低。
舌象脉象:①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
②脉沉细。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证3项,舌脉基本符合。
②具备主症两项和次症1项,舌脉基本符合。
具备任何1条即可确定。
(3)脾胃湿热型:
主要证候:①胃院灼热胀痛。
②口苦口臭。
③尿黄。
④院腹痞闷,渴不欲饮。
次要证候:胃粘膜急性、活动性炎症、充血糜烂明显。
舌象脉象: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厚或腻。
脉滑,脉紧。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基本符合。
②具备主症1项及次症,舌脉基本符合。
具备任何1条即可确定。
(4)胃阴不足型:
主要证候:①胃烷灼热疼痛。
②口干舌燥。
③大便于燥。
次要证候:①胃粘膜片状红白相间,粘膜变薄。
②胃粘膜干燥,粘液少。
③胃酸偏低。
舌象脉象:①舌红少津或有裂纹。
②脉细或弦细。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及舌脉符合。
②具备主症:项及次症两项,舌脉基本符合。
具备以上任何1条即可确定。
(5)胃络瘀血型:
主要症候:①胃院痛有定处,不喜按。
②胃疼日久不愈。
③大使潜血阳性或黑血便。
次要症候:胃粘膜充血肿胀,伴瘀斑或出血点。
舌象脉象:①舌质暗红,或紫暗,或有瘀斑。
②脉弦涩。
证型确定:①具备主症两项,舌脉基本符合。
②具备主症1项加次症;舌脉基本符合。
具备以上任何1条即可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