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性能参数及数据表示学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川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川教版
②趣味性:
- 在板书中加入有趣的比喻或卡通插图,如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比作“数字魔法”,并用小图标展示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步骤。
- 设计一些互动式的板书,如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转换练习,或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③重点知识点:
- 用清晰的字体和不同的颜色突出显示重点知识点,如“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和“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1. 理解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包括整数、实数等,并了解它们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 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转换。
3. 理解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包括数值、字符等,并了解不同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和内部处理机制。
当堂检测:
1. 请写出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
2. 请解释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
2.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方法
3. 计算机如何表示数据
难点:
1.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2. 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表示方法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示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2. 对于难点内容,采用分步教学,先讲解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概念,再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转换练习,同时提供详细的解答和辅导。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5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 川教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5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 川教版

.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
一、知道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
二、能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形式教学难点二进制数的特点及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一、引入由十进制数的特征分析,对照引出二进制数的特征;、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找出十进制数的0-6与二进制数的对照表示方法,自己完成十进制的7-9与二进制数的对照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读二进制数引导学生写二进制数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完成以下两道题的转换。

并请两位同学到讲台来完成(一男一女)(1)(10101)2(2)(11010)2学生完成探索活动程序及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备注亮亮灭1106亮亮亮1117
总结三、本课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二进制数),我们在以后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还会接触到更多的进制数,如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等,但不管是什么进制数,你只要把握数的特点及进位法则,你就能够正确使用这些进制数,为我们使用计算机服务。

四、课后作业完成以下二进制数的转化(1011001)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数制的概念,学会不同数制的转换方法。

3. 了解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理解计算机如何处理二进制数据。

4. 掌握字符编码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字符编码方式。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信息表示概述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信息表示的重要性2. 数制及其转换不同数制的概念与特点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十进制与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转换)3. 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二进制与计算机硬件的关系计算机如何处理二进制数据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4. 字符编码字符编码的基本概念常见字符编码方式(ASCII码、Uni等)字符编码在计算机中的应用5. 信息表示与处理实例分析实例一: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实例二:字符编码的转换与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表示方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基本概念、实例分析的PPT课件。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实例数据和工具软件。

3. 计算机设备:确保学生能够现场实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信息表示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数制及其转换:介绍不同数制的概念与特点,讲解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3. 深入剖析二进制:讲解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计算机如何处理二进制数据。

4. 字符编码讲解:介绍字符编码的基本知识,讲解常见字符编码方式及其应用。

5.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信息表示方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制转换方法、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字符编码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计算机中数据得表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进制得含义。

2、掌握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3、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得方法。

4、掌握十进制整数、小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得方法。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逻辑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得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使用网络软件得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数制转换,让学生体验成功,提高学生自信心.【教学重点】:1、各进制数得表示方法。

2、各进制数间相互转换得方法。

【教学难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转换得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练习、教师总结、教师评价【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数就是十进制、十进制不就是唯一得数得表示方法,表示数得数制还有哪些呢?这些数制与十进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制。

二、新课讲解1、进位计数制以十进制为例:十进制中采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来表示数据,逢十向相邻高位进一;每一位得位权都就是以10为底得指数函数,由小数点向左,各数位得位权依次就是100,101,102,103……;由小数点向右,各数位得位权依次为10-110—210-3N=an?10n+ a n-1?10n—1+……+a1?101+a0?100+ a-1?10-1+ ……+a-m?10—m数制得表示方法:为了区别不同进制数,一般把具体数用括号括起来,在括号得右下角标上相应表示数制得数字。

举例:(101)2与(101)10基数:所使用得不同基本符号得个数。

权:就是其基数得位序次幂.①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得概念(1)十进制(D):由0~9组成;权:10i;计数时按逢十进一得规则进行;用(345、59)10或345、59D表示。

(2)二进制(B):由0、1组成;权:2i;计数时按逢二进一得规则进行;用(101、11)2或101、11B表示。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说课稿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 5 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信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硬件相关的只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因此,本节内容在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认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计算机使用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一些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以后信息技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七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描述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从大家熟知的十进制中过度到计算机中的二进制中来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越来越宽,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七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是怎样“交流”的。

教学难点:转换方法的使用难点的依据: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七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

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计算机内的信息表示方法。

(2)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

2.过程与方法掌握二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信息表示的规范和准则。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ASCII码和汉字代码。

难点:进行二进制和十进制的简单换算。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准备】PPT、以及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提问:(1)我们是如何表示数字的?(2)我们的大脑又是如何记忆往事的呢?2.介绍计算机与二进制。

由于计算机的结构决定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达方式,计算机的逻辑电路通常有两种状态:通电与断电、充电与放电、高电位与低电位。

因此,计算机中的各种数据,通常都是用二进制编码形式来表示、存储、处理和传送的。

(1)、计算机的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表达信息呢?①、技术实现简单。

②、简化运算规则。

③、适合逻辑运算。

④、易于进行转换。

⑤、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2)二进制和十进制的介绍;①、十进制:共有10个数码(0 • • • 9),逢10进1 基数:10 ②、二进制:共有两个数码(0和1),逢2进1 基数:2(3)介绍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

(4)介绍数据的单位;3.介绍英文字符和数字字符的代码(1)、ASCII码。

ASCII码是一种常用的字符代码。

它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128种不同的字符。

它们分别为:数字0~9,大小英文字母各26个,还有一些通用符号和一些控制符。

4.汉字的代码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决定了汉字的存储形式,汉字有输入码、国标码、机内码、字形码、地址码等。

这里重点介绍国标码——GB2312-80。

【小结】1.计算机中数据是如何表示的?计算机中的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2.十进制如何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部分采用除2求余数法,即除2逆序取余;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数法。

3.1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案例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1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案例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八、课堂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例如,提问学生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单位和编码系统等知识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和游戏等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 角色扮演: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计算机工程师、程序员、用户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和应用。
- 实验:学生将在课堂上进行计算机内部信息的表示和编码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 游戏:设计一个与计算机中信息表示相关的游戏,如“二进制编码大挑战”,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 题目:请解释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答案: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包括位、字节、字、双字等。位(bit)是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它只能表示0或1两个状态。字节(byte)是由8个位组成的,它是最常用的数据单位,可以表示256个不同的状态。字(word)和双字(double word)是计算机中用来表示较大数值的单位,通常由多个字节组成。
- 探索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和编码系统,了解不同数据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字符编码(如ASCII、Unicode等)的工作原理。
- 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掌握计算机启动和运行的基本过程。
- 探究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协议、IP地址、MAC地址等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在网络中的通信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资源:运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形象地展示计算机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学案7 2.1计算机硬件系统

学案7 2.1计算机硬件系统

学案7 2.1 计算机硬件系统②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特征2、理解五个逻辑组成部件的作用3、知道计算机硬件体系的总线结构及其分类4、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配置【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特征2、计算机五大组成部件及其作用学习难点: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课堂讲练】2.1计算机硬件系统“冯·诺依曼”理论三个要点:1.计算机应采用运算;2.程序可以像数据那样存放在存储器中,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执行。

( 的思想)3.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和等五个逻辑部件组成;①计算机通过把硬件系统的五大逻辑部件连接起来。

依据传递信息的不同,分为总线(AB Address Bus)、总线(DB Data Bus)、总线(CB Control Bus)。

②运算器:负责对数据进行各种和。

③控制器:控制指挥计算机各部件的工作。

中央处理器(CPU):由和组成。

性能指标:、、④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

通常分为和。

内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 )和只读存储器( )两种。

:可读可写,但一旦关机断电,所存信息就会全部丢失。

:只能读不能写,即使断电,其所存信息也不会丢失。

外存储器:如软盘、硬盘、移动硬盘、光盘、优盘等。

内存可以直接与CPU交换数据。

因此存取速度快,存取速度慢。

内存与外存的区别:⑤输入设备:用于将信息转换成二进制码送入计算机。

如:鼠标、键盘、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⑥输出设备:用于输出计算机的处理结果转换成各种形式输出。

如:打印机、显示器、音箱、绘图仪……⑦输入、输出设备又称设备或设备。

⑧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输入→→→输出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技术称为技术。

【课后练习】1.当前的计算机,就其工作原理,都是基于“存储程序”工作原理,其提出者是。

A.艾伦•图灵B.冯•诺依曼C.布尔D.香农2.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思想使计算机真正实现了处理。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 教案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方法 教案

1.2.3 数据编码
1.2.3 数据编码
1.2.3 数据编码
1.2.3 数据编码
3. 汉字编码
汉字信息的输入、输出及其处理远比西 文困难得多,原因是汉字的编码和处理实在 太复杂了。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汉字信 息处理的研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 展,使我国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
1.2.1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数制
(2)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将每 位八进制数用3位二进制数替换,按照原有 的顺序排列,即可完成转换。
1.2.1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数制
【例1-4】
将八进制数(543.7)8 【解】(543.7)8=(101 100 011.111)2=(101100011.111)2
1.2.1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及数制
进位制/位置计数是一种计数方式,也称进位计数 法/位置计数法,可以用有限的数字符号代表所有的数 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数目称为基数或底数,基数为n, 即可称n进位制,简称n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 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计数,逢十进 一;而八进制使用0~7八个数字计数,逢八进一;十 六进制则使用0~9十个数字和A~F六个字母来计数, 逢十六进一。
1.2.3 数据编码
1
汉字也是一种字符,常用的汉字有3 000~5 000个, 显然无法用一字节的编码来区分,所以汉字通常用2字节 进行编码。1981年,我国公布的《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 字符集 基本集》(GB 2312—1980)共收集了7 445个 图形字符,其中汉字字符6 763个,并分为两级,即常用 的一级汉字3 755个(按汉语拼音排序)和次常用汉字3 008个(按偏旁部首排序),其他图形符号682个。
1.2.3 数据编码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3. 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换方法4. 能够应用不同进制进行数据的表示和转换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定义和分类数据的概念2.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计算机中的数据存储方式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不同进制的转换方法2. 教学难点: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应用不同进制进行数据的表示和转换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以及不同进制的转换方法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进制的表示和转换过程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教学案例2.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白板3. 学习资源: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入数据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以及不同进制的转换方法。

3. 演示:通过PPT或教学软件展示不同进制的表示和转换过程。

4. 实践:让学生动手进行不同进制的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2.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八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3. 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十进制到十六进制的转换。

八、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理解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关系。

2. 学会使用不同的进制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转换。

3. 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a. 二进制b. 八进制c. 十进制d. 十六进制2. 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a. 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b. 八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c. 十六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d.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教学难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进制转换的技巧。

3.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关系。

2. 讲解:讲解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举例说明。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讲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不同进制转换和计算机数据存储单位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练习1. 练习题:a. 将二进制数1101转换为十进制数。

b. 将八进制数23转换为十进制数。

c. 将十六进制数3A转换为十进制数。

d. 将十进制数57转换为二进制数。

e. 将十进制数123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2. 练习解答:a. 1101(二进制)= 12^3 + 12^2 + 02^1 + 12^0 = 8 + 4 + 0 + 1 = 13(十进制)b. 23(八进制)= 28^1 + 38^0 = 16 + 3 = 19(十进制)c. 3A(十六进制)= 316^1 + A16^0 = 48 + 10 = 58(十进制)d. 57(十进制)= 12^6 + 02^5 + 12^4 + 12^3 + 02^2 + 02^1 + 12^0 =64 + 0 + 16 + 8 + 0 + 0 + 1 = 89(二进制)e. 123(十进制)= 116^2 + 216^1 + 316^0 = 256 + 32 + 3 = 291(十六进制)七、拓展知识1. 讲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a. 位(bit):计算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表示0或1。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

计算机信息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数制的概念,区分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3. 理解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和应用。

4. 学习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方式。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信息表示概述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定义和目的计算机信息表示的方法和手段2. 数制及其转换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的概念和特点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其计算3. 二进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计算机中的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4. 计算机信息的存储硬盘、内存、缓存等存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区别文件存储方式和数据压缩技术5. 计算机信息的传输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传输介质和传输速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信息表示的基本概念、数制转换方法、二进制运算规则等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应用。

3.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计算机信息表示方面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配合讲解和展示。

2. 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计算机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实际应用。

3. 问题清单:准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4. 网络环境: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网络演示和查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表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数制转换、二进制运算等知识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计算机信息表示方面的题目,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实践与操作1. 数制转换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的方式,熟悉和掌握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电脑性能指标演示文稿

电脑性能指标演示文稿
电脑性能指标
一、CPU • 字长(位数):32位或64位 • 主频(CPU的时钟频率):CPU中电子线路的工作频率。 一般而言,主频越高,CPU的处理速度越快。 • CPU总线速度:CPU总线的工作频率和数据线宽决定 CPU与内存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快慢,总线速度越快, CPU的性能发挥得越好。 • 高速缓存(cache)的容量与结构:cache容量越大,级数 越多,其效用越好。 • 指令系统 • 逻辑结构
由缓存送出所需数据,如果不在,才向硬盘查找并 读出数据。 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 1)容量 2)平均存储时间 3)缓存容量 4 4)数据传输速率 • 移动硬盘:U盘 • 光盘:CD、DVD、BD三代光盘产品 • 光驱:CD-ROM(CD只读光驱),DVD-ROM (DVD只读光驱),CD刻录机,DVD刻录机 (既能读又能写,每代产品可兼容先前产品)
的GPU芯片,如nVIDIA的GeForce FX系列、 AMD公司的ATI Radeon R系列。 显示存储器(显存)用于存储经GPU芯片处理和生 成的图像数据。显存的容量、速度和数据位宽直 接关系显卡的性能高低。 独立显卡与主机的接口:AGP(速率慢)、PCIEx16(速率快) 独立显卡比集成在北桥芯片中的显卡效果要好。 八、外存储器 • 软盘:容量小,速度慢,正在被U盘取代 • 硬盘: 硬盘的高速缓存:在读取硬盘数据时,磁盘控制 器先检查所需数据是否在缓存中,如果在的话就
210
六、I\O操作 • 每类I\O设备都有各自专用的控制器(I\O控制器) • I\O控制器:结构简单的整合在芯片组内,结构复 杂的就做成扩充卡(也叫适配卡)。 • I\O总线(主板总线):总线性能即它的数据传输 速率(带宽)。 • USB接口:总线式串行接口,支持即插即用和热 插播。 USB1.0 传输速率为1.5Mb/s(慢速),用以连接 低速设备(如键盘和鼠标器)。 USB1.1 传输速率为1.5MB/s(全速),可连接中 速设备。

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5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5课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

川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计算机中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以及二进制怎样转换为十进制;②了解计算机存储器容量单位,掌握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十进制引入二进制,通过八进制、十六进制的对比强化二进制的概念。

②通过电筒模拟实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使用二进制。

③通过与人民币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存储单位的换算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利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感受只有多尝试才会有收获。

四、教学策略首先我采用“问题引入法”,通过一张神奇的图片和一个奇怪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应用“对比学习法”,让学生对比已经学过的知识,从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通过“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关系,同时在每个知识点都用“小任务驱动”穿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应用练习和拓展活动,让学生将知识融于生活。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进制的概念、存储单位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二进制转十进制的方法。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老师展示一张神奇的图片,数一数图片中有多少个黑点,多少个白点。

师:这张图片很学生尝试观察这神奇的图片,由于视觉差,学生始终无法确定黑白点的个创作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神奇,由于视觉差,我们根本无法分辩。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一个神奇的东西:二进制。

你知道1+1=?老师纠正学生等于十的说法,提出二进制中只有两个数0和1,引出二进制的进位规则:逢二就向前进位了。

数。

观看图片,思考1+1=?学生反思难道不等于2,部分了解二进制的同学会说等于十。

学习新知一、二进制的概念1.演示二进制的运算法则。

老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演示过程,领会二进制的进位法则,学习二进制通过对比其他进制增强对二进制的1+1=10的计算过程,并详细分析二进制的运算法则:逢二进一。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教案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教案

教育实习教案4.几类基本的数制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数码0,1 0~7 0~9 0~9,A,B,C,D,E,F 基数 2 8 10 16权表示字母B Q D H二、数制转换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把输入的十进制数转换成计算机所能接受的二进制数;计算机运行结束后,再把二进制数转换成人们所习惯的十进制数输出。

这种将数由一种数制转换成另一种数制称为数制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当十进制是整数时,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用商除法将十进制的整数除以2,直到商为0,然后将每位的余数逆序排列,即得出最终转化出的二进制数。

例:将十进制整数26转换为二进制数:26D=(?)B即26D =11010B若是遇到十进制转为八进制或十进制转为十六进制的情况时,也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运算,即:十进制转为八进制:除八取余,逆序排列十进制转为十六进制:除十六取余,逆序排列利用表格清晰对比几类不同的数制表示用例题说明转换方式26 13 6 3 1 00 1 0 1 1 余数22222 高位低位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当十进制数为小数时,采用"乘2取整,顺序排列"法,将十进制的整小数乘以2,直到小数数部分为0,然后将每次取出的整数部分顺序排列,即得出最终转化出的二进制数。

例:0.375D=(?)B0.375× 20.750 0× 21.500 (1)0.500× 21.000 (1)即:0.375D=11B2、二、八、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把其他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用"按位权相加"法,把其他进制数首先写成按权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

按权展开式:一个有n位数、m位小数的R进制数K,其位权展开式为:(K)R=Kn-1×Rn-1+ Kn-2×Rn-2+ 0R0+ K-1×R-1+K-2×R-2+…K-m×R-m ,(其中R为基数)。

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学设计川教版(级上册

第5课《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学设计川教版(级上册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计算机内部数的表示方法,包括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的概念。

理解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进制转换。

认识字节、位等计算机存储单位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和比较,自主发现不同进制数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精确理解数的表示对计算机科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和相互转换。

计算机内部存储单位的理解。

难点:不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尤其是二进制与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基础,但对计算机内部数的表示和进制转换可能感到陌生。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计算机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软件,如进制转换工具等。

五、新课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如:“你们知道计算机内部是如何存储和处理数据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简要介绍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数进行存储和处理的原因。

六、新课讲授1. 二进制数的表示定义:二进制数由0和1两个数码组成,每一位称为一个位(bit)。

举例:如二进制数1011表示十进制数11(1×2³+0×2²+1×2¹+1×2⁰)。

强调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与十进制数的不同。

2. 十进制数的表示定义:十进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制,由0到9共十个数码组成。

举例:如十进制数123表示为1×10²+2×10¹+3×10⁰。

3. 十六进制数的表示定义:十六进制数由0到9和A到F共十六个数码组成,每一位称为一个十六进制位(hexadecimal digit)。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五节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五节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时间:2次课,4学时联网的普及应用是20世纪人 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已 经成为当今社对人们基本素质的重要要求。
1.5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运算速度 CPU主频 字长 内存储器的容量 外存储器的容量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了解计算机 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分类,了解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掌握计算机中的数制与信息表示,认识和掌握计算机的硬件 和软件系统,认识计算机的外部设备,掌握计算机外部设备 的连接方法。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中的数制与各进制数之间转换 1.3 计算机的组成结构 1.4 计算机系统 1.5 计算机性能指标 1.6 上机实训 1.7 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计算机功能的强弱或性能的好坏,不是由某项指标决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硬件组成、软件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决定的。

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指标来大体评价计算机的性能。

(1) 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Mill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来描述。

同一台计算机,执行不同的运算所需时间可能不同,因而对运算速度的描述常采用不同的方法。

常用的有CPU时钟频率(主频)、每秒平均执行指令数(ips)等。

微型计算机一般采用主频来描述运算速度,例如,Pentium/133的主频为133 MHz,PentiumⅢ/800的主频为800 MHz,Pentium 4 1.5G的主频为1.5 GHz。

一般说来,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当前市场上比较热门的CPU为Intel 酷睿i3主频为3.4 GHz双核,Intel 酷睿i5主频为3.4 GHz四核,Intel 酷睿i7主频为3.5 GHz四核。

(2)字长。

计算机在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称为一个计算机的“字”,而这组二进制数的位数就是“字长”。

在其他指标相同时,字长越大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早期的微型计算机的字长一般是位和位。

目前586(Pentium,Pentium Pro,Pentium Ⅱ,PentiumⅢ,Pentium 4)大多是位,现在的大多数人都装位的了。

(3) 的容量。

内存储器,也简称主存,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需要执行的程序与需要处理的数据就是存放在主存中的。

内存储器容量的大小反映了计算机即时存储信息的能力。

随着操作系统的升级,应用软件的不断丰富及其功能的不断扩展,人们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

目前,运行Windows 95或Windows 98操作系统至少需要16 M的内存容量,Windows XP则需要128 M以上的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越大,系统功能就越强大,能处理的数据量就越庞大。

(4) 的容量。

外存储器容量通常是指容量(包括内置硬盘和移动硬盘)。

外存储器容量越大,可存储的信息就越多,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就越丰富。

目前,硬盘容量一般为100 G至500 G,有的甚至已达到1T至2T。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性能指标。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性能指标外,微型计算机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例如,所配置外围设备的性能指标以及所配置系统软件的情况等等。

另外,各项指标之间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把它们综合起来考虑,而且还要遵循“性能价格比”的原则。

二、信息的表示方式
(1)在计算机内部,所有的数据或信息都要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进制代码方式,才能进行存储、传输和处理。

(2)二进制是指一组采用数字和的组合来表示数值并满足一定规则的
方法,数值的每一位只使用“0”或“1”两个符号,根据“逢二进一位”的规则记数。

(3)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采用“除2取余”法,即将十进制的数一次次地被2除,依次得到的余数按“反序”排列,得到的就是相应的二进制数。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第n位的数(0或1)乘以2的(n-1)次方,得到的值相加就可得到对应的十进制数。

(4)在编写计算机程序代码时也常用到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以避免二进制数书写位数过长的繁琐。

存储器的基本存储单位为(Byte,简写为B),1个字节有个二进制位。

其他的存储单位还有(千字节)、(兆字节)、(吉字节)、(太字节)等;换算关系为1KB= B、1MB= KB、1GB= MB、
1TB= G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