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
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
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
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女权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连。
女性开始反对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提倡婚姻自由、妇女教育和女性解放。
一些先驱女性如宋庆龄、胡适等成为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至1976年):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段。
妇女解放成为共产的政策目标之一,女性地位有了显著提升。
妇女开始参与政治、工作和教育等领域,建立了一系列有利于女性发展和平等的法律和政策。
3. 改革开放以来的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女性的地位和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女性开始广泛参与到经济生活中,妇女就业率逐步提高。
同时,在婚姻、家庭和社会等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家庭暴力、职场性别歧视等。
女权运动也逐渐崛起,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认同成为重要趋势,女性组织和社群不断壮大。
4. 当代社会(21世纪至今):近年来,女权运动在中国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女性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网络平台表达对性别平等的关注和呼声。
一些女性权益保护组织和行动
者积极推动性别平等议题的讨论和行动,促进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认知。
虽然中国女权发展的历史趋势整体上呈现出逐步提高的态势,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和困难,如性别歧视、家庭暴力、职场平等等问题。
在未来,中国女权运动有望继续发展,争取更为广泛和有力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
五四时期婚姻观念及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五四时期婚姻观念及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作者:张欣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2期摘要:中国的传统婚姻主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倡导贞洁等观念,女性的地位被忽略掉,在五四时期,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使得一些人在婚姻的态度、女性所处地位等方面进行校队,本文从传统的婚姻与五四时期婚姻观念进行对比与总结,阐述出女性地位的变化以及当时对社会结构等的影响。
关键词:婚姻观念;女性地位一、从屈从到自主在传统的婚姻中,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和媒妁所决定的,在古代,男尊女卑,女子所要遵循的则是三从四德等儒家礼教,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在婚姻上,女性几乎没有自主权利,而是一味的屈从。
传统的婚姻更加看重的是门当户对,在现代社会也会有它的缩影。
门当户对不仅仅是为了子女的未来幸福,更多的是为了家族的利益等,变向把婚姻当成了一种利器。
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的思想文化慢慢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从十九世纪维新时期开始,已经有对封建婚姻的批判,对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反对媒妁之道,主张婚姻自由和变革。
康有为在《实理公法全书》中说到如果“男女之约,不由自主,由父母定之”,“难为女刚,妇受制于其夫”是不合理的,他认为“不得自有之事,莫过于强行牉合,夫夫妇为终身之好,其道至难,少有不合,即为终身之憾,无可悔改。
”谭嗣同同也否定了“夫为妻纲”他提出了“夫妇择偶判妻,皆有两情相愿,而成婚于教堂”,同时批判了在传统婚姻的观念中传宗接代的观念态度。
在批判传统婚姻的同时,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变革主张,在《大同书》中也提出了改革婚姻的主张,认为二十岁以上的男女,其婚姻皆由本人自择,并可自由同居,不得有夫妇旧名,实行契约结婚。
五四时期人们更加关注婚姻问题。
在婚姻问题上,五四时期所涉及到的婚姻问题不仅仅是体现在婚姻自由等方面,还体现在对租妻、同性恋、条件结婚、多妻式恋爱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独身、结婚、离婚、夫死再嫁或不嫁,可以绝对自由”的婚姻观念。
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它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五四运动的意义分点:一、激发了民族自豪感: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潮,在国人中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自豪感。
学生们通过抗议运动表达了对国家困境的关切和不满,展现了民族振兴的愿望。
这使得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大大增强,鼓舞了人们在不公正的环境中寻求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决心。
二、发起了知识分子的觉醒:五四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质疑与挑战,是新思想的兴起和传播之源。
运动中,学生们高举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旗帜,呼唤着新文化、新思想的到来。
五四运动使得大量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并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知识界的更新与变革。
三、促进了妇女地位的提升:五四运动中,许多青年女学生积极参与了抗议活动,并主张争取妇女权益与平等。
运动期间,妇女群体展示出了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自我主张的精神,为妇女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和社会地位。
此后,中国社会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妇女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妇女解放运动也由此得以发展壮大。
四、启发了文化艺术的创新:五四运动先后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文学艺术多样化和创新。
运动中,五四文人呼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此使文化更加接近民众。
同时,他们倡导自由个性的表达,鼓励大众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和文学作品,如胡适、鲁迅等,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培养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五四运动中,学生们通过示威游行、罢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展现了对时局的关心和积极的社会行动。
运动结束后,此种社会责任感在青年中得到进一步培养和强化。
许多参与过五四运动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社会改革运动和政治活动,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妇女地位与妇女解放运动
古代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较低,通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 古代妇女在政治中的参与度较低,很少有机会参与政治决策 古代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 古代妇女在政治中的地位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难以获得平等的政治权利
礼教的束缚更加严重
近代:随着西方思想的传 入,妇女解放运动逐渐兴 起,出现了一些妇女解放
运动的先驱者
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取 得了显著成果,妇女地
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1907年,秋瑾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思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妇女参与革命斗争,争取平等权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妇女积极参与,争取民主、科学、平等
社会压力: 家庭、社 会对妇女 的期望和 压力较大
教育问题: 妇女受教 育程度普 遍较低, 缺乏独立 自主意识
经济问题: 妇女经济 地位低下, 难以实现 经济独立
法律问题: 法律对妇 女权益的 保护不够 完善
政治参与: 妇女在政 治领域的 参与度较 低,缺乏 话语权
加强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素质 推动性别平等,消除性别歧视 加强妇女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机会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妇女解放运动
影响力。
妇女地位的提 高,使得妇女 有更多的机会 接受教育,提 高了妇女的文 化水平和素质。
妇女地位的提高, 使得妇女有更多 的机会参与政治 活动,提高了妇 女的政治地位和
影响力。
妇女地位的提高, 使得妇女有更多 的机会参与经济 活动,提高了妇 女的经பைடு நூலகம்地位和
影响力。
传统观念: 男尊女卑、 三从四德 等传统观 念根深蒂 固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在社会地位和人权方面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然而在近代,尤其是1949年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一、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传统中国女性,仅局限于家居与家务,在社会上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
世袭制度的存在,更让女性作为一个次要的人群,被认为是“男子之附属物”,甚至连婚姻、生育的自主权都没有。
在那个时期,女性出外就会被别人说闲话,那时候,传统的观念在决定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二、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开始进行了历史上的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女性地位的提高被视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此,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女性的权益。
同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女性也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女性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
教育方面新中国认为,教育是解放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成立之后的几年里,全国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普及了初中教育。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
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人才储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为女性进入国家机关、各级企业、工厂和农村合作社中工作做了铺垫。
劳动就业新中国实行了劳动就业政策,为女性提供了广泛的从事生产劳动的机会。
在工厂、企业、合作社以及其他就业单位,女性得到了与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女性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转变为从事生产劳动,具有经济职业能力的女性。
家庭生活新中国破除了家庭、社会中一些落后的不合理的束缚,同时强调合理、平等的家庭关系。
家庭责任公共的分享和承担,激励家庭成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推动了一般家庭的素质和正直道德的提高。
三、女性地位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甚至是全球,女性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女性从生育、传宗接代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了教育、劳动、创新的角色,她们更加独立、自主、被更多的人尊重和肯定。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演变
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演变中国古代的女性地位一直受到社会、家庭以及道德观念的束缚。
自古以来,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和被压迫的地位,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女性地位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演变,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再到近现代的革命与解放。
一、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女性地位处于极度边缘化的状态。
她们被视为男性的财产,仅起到生育后代和维持家务的作用。
妇女在这个时期没有教育的机会,不能接触文化和知识,也不具备独立的社会地位。
二、封建社会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女性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受到严格的约束,男尊女卑的观念始终存在。
女性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侍奉丈夫和家庭,承担生育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然而,仍然存在严格的家族制度和父权制度,女性依然受到男性的监管和控制。
尽管如此,一些杰出的女性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为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提升铺平了道路。
如西施、王昭君等美女通过自己的才华和美貌,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赢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尊重。
另外,在诗歌和文学方面,有一些女性作家如李清照和蔡文姬等,通过自己的才华和作品,为女性争取了一定的尊重和声誉。
三、近现代的革命与解放进入近现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彻底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为女性地位的提升打开了新的大门。
女性开始追求平等和独立,在政治、教育和就业等领域积极参与。
在新中国的成立后,女性地位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和政策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布,取消了封建社会的婚姻习俗和不平等待遇,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力和地位。
此外,女性在教育、职业和政治方面的地位也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为了政府官员、企业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她们的地位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
然而,尽管女性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但女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不平等待遇。
社会舆论、职场歧视和家庭角色等问题,仍然限制了女性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女性地位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中中国女性地位的变革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开始了一段新文化运动的历程,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化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更多的人带来了更多的思想与观念上的启示,尤其是对于中国女性来说,更是深刻地改变了她们的生命轨迹与未来方向。
传统文化下的女性处境在旧时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是秉承三从四德的,妇女独立自主的意识不强。
女性只能在家中起到照顾家庭、生育后代的角色。
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没有入学的权利,婚姻面临着父母的安排,女性的服饰、礼节等也受到极大限制。
另外,在传统文化下,女性的地位并不相同,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处于弱势地位。
女性的婚姻权被派给父母,父母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为女儿选择就婚配对象,婚前或婚后家庭内举案齐眉的想法并不被社会广泛认可,女人只有生儿育女、管理家务的职位。
女性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稍有增多,但忙于家务、被剥削的境地却未得改变。
由于思维习惯的原因,礼治思想开展的方针使“男女有别、长幼有序”成为婚姻关系中的一道辑方程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教育人们不去打破这一道利益牢牢控制的循环,这两者搭配起来,完美的割裂了女性思想空间与生存空间。
新文化运动中女性的地位逐渐改变而新文化的兴起,打破了这种封建偏见与禁锢,开始振兴和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和角色。
近代以后,议论爭, 家庭的观念徐徐改变。
先进的孔家店商人, 黄花岗学者曾国藩等人, 泉庵的庄风, 长寿泉的钟芬等女强人开始追求自我,财产女性的出现, 经济地位小有起色,社会观念逐渐得到改观。
进入了20世纪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者、文化界人物、政治家纷纷参与到了独立自主声音的集体行动中,募集力量,涌现了大批女士,人们在新生棕(Wheeler)学校里就能看到一份多情感、富有思想的垃圾场,他们声嘶力竭地呼吁高等教育应该对于妇女和男子一样开放。
一些知识分子提出了平等地位的主张,在创办中国女子大学等著名的女子学校,也有许多女生考入外国的大学学习并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
五四运动中的女性参与妇女地位的提升与性别平等的追求
五四运动中的女性参与妇女地位的提升与性别平等的追求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性运动,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也对妇女权益、妇女地位以及性别平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运动中,女性积极参与,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五四运动中女性参与的形式和作用,并分析其对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的推动作用。
首先,在五四运动中,女性积极参与各类抗议活动和示威游行,展示了她们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
五四运动的爆发导致了一系列的抗议活动,包括学生罢课、示威游行等。
女学生和女知识分子们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他们走上街头,高举标语,呼吁妇女权益的保护和性别平等的实现。
她们坚定的态度和坚决的行动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树立了榜样。
其次,在五四运动中,女性的参与推动了观念的变革,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铺平了道路。
五四运动的思想火炬照亮了中国社会,激发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批判。
女性开始质疑封建社会对妇女地位的压制,呼吁实现妇女的平等权益。
在运动中,女性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女权思潮,了解到了妇女地位提升和性别平等的先进理念,这为她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许多女学生和女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参与辩论和思想交流,提出了诸如“平等”、“解放”等概念,为当时中国社会推动妇女地位的提升奠定了思想基础。
此外,五四运动期间的女性参与也促进了女性学生教育的发展,为提升妇女地位和性别平等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女性的教育机会一直受限,很少有女性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五四运动的兴起催生了一批坚强而聪明的女学生,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为争取妇女平等权益而奋斗。
在运动中,一些学院和学校开始接纳女性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打破了传统观念对女性学生的束缚。
女性的参与为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和才能,并为未来的女性教育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中女性的积极参与对妇女地位的提升和性别平等的追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近现代女性地位与妇女解放
中国近现代女性地位与妇女解放近现代中国妇女的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女性经历了巨大的飞跃和变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中国近现代女性地位的变迁和妇女解放的进程。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中国妇女在传统封建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女性被赋予了相对次等的地位。
她们的主要责任是嫁人生子,侍奉丈夫和婆家的家务劳动。
妇女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几乎没有决策权和自由,并且受到男性家长的严格控制。
然而,尽管受到种种限制,妇女在封建社会中也有崇高的价值,如“亡羊补牢”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传统概念。
这些价值观对于中国妇女的地位和形象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地位提升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也给妇女权益的争取带来了困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批具有启蒙和现代化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和倡导妇女权益,提出诸如女子学堂、女子师范学校等的教育改革措施,使妇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扩大。
此外,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观念和制度进行了批判和解构,兴起了对封建道德和家庭观念的质疑,呼吁平等和自由的社会。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节点。
该运动中的一些女性知识分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参与示威游行、发表演讲和文学作品的创作来争取女性平等权益。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妇女解放成为了其重要的政治议题之一。
毛泽东提出了“妇女解放是社会主义最基础、最根本的任务之一”的口号,并通过农村妇女的组织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推进来实现妇女解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妇女解放的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障妇女的权益,如《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
在经济建设方面,政府大力推动了妇女参与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此外,在社会宣传和文化建设方面,妇女也获得了更多的呼声和发言权。
然而,尽管中国妇女在近现代地位和解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中国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权利变迁
中国历史中的女性地位与权利变迁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与权利的变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女性的地位在不同的朝代和社会背景下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中女性地位与权利的发展和变化。
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家族制度和父权制现象使得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压迫。
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女性一般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缺乏自主权利。
女性的教育程度较低,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
而婚姻制度中,婚姻由父母包办,女性往往没有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的权利。
因此,古代女性缺乏主动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处于相对较为被动的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女性权益逐渐得到关注与改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较为突出的一个时期。
在唐朝,女性在文学、政治和社会活动方面都有所参与。
在唐诗中,女性作家如杜牧、李清照等被广泛赞誉,并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此外,唐朝还有一些女性参与政治的例子,如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女性的地位。
进入宋朝,女性地位又逐渐下降。
宋代出现了一种肢体纠索的文化现象,使女性不再被允许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此外,宋代出现了一系列束缚女性的礼教规范,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权利。
明清时期,封建思想更加严重,妇女被束缚于家庭和婚姻之中,地位进一步下降。
女性在这个时期往往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的人身权利。
传统的封建婚姻制度使得女性成为丈夫和家庭的财产,几乎没有任何选择和发言权。
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极为被动,一旦出现家庭变故,如丈夫去世或家庭破产等,女性往往陷入困境而无法摆脱。
20世纪初,中国爆发了一系列革命运动,女性参与革命活动成为一种新生事物。
在这个时期,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开始呼吁赋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和平等地位。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女性地位与权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女性解放和平等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许多女性参与了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展现了强烈的自主精神和独立意识。
中国的女性地位与权益从妇女解放运动到性别平等
中国的女性地位与权益从妇女解放运动到性别平等自妇女解放运动以来,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取得了显著的改善。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进步,并为推动性别平等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过程,从妇女解放运动到现今的性别平等。
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着封建家族制度的束缚,女性受到严重的歧视和限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兴起,旨在争取女性的平等权益。
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女性地位开始逐渐改变。
五四运动中,许多女性参与到示威游行和抗议活动中,呼吁废除封建制度,争取妇女的平等地位。
这次运动为妇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强调了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政治和社会权利。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妇女的平等地位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保护妇女的权益。
例如,婚姻法和妇女合同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妇女保护以及反对家庭暴力等内容。
这些法律的出台推动了中国妇女地位的显著提升,为性别平等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建国初期,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主要集中在参与劳动生产中。
妇女被鼓励进入工厂和农田,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这种参与不仅赋予了妇女经济独立性,更为她们争取平等地位提供了契机。
同时,女性的劳动参与也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不仅仅是参与劳动生产,女性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妇女解放运动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政治领域发展,为女性参与社会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更多机会。
例如,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妇女一半天"的口号,呼吁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中提高女性的比例。
这种举措进一步巩固了妇女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地位。
而当今的中国,性别平等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共识。
中国政府在法律层面继续努力保护女性权益,例如修订刑法中的关于对女性暴力的处罚。
妇女解放中国妇女走向独立与平等的历程
妇女解放中国妇女走向独立与平等的历程妇女解放:中国妇女走向独立与平等的历程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一直备受关注。
长期以来,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她们的权益却受到诸多限制。
本文将探讨中国妇女解放的历程,以及她们如何走向独立与平等的道路。
一、传统封建社会中的妇女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被严重压抑。
她们受制于男权制度,缺乏独立的权利和地位。
传统的婚姻制度中,女性必须依附于丈夫和公婆,并服从他们的支配。
同时,妇女也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被视为婚姻、传宗接代和侍奉家庭的工具。
这种封建旧观念对妇女的发展和自由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19世纪末,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的妇女开始接触到启蒙思想。
这些思想倡导平等、自由和人权,为妇女走向解放开辟了道路。
在这一时期,一些进步女性积极参与到诸如女子教育和新妇女运动等活动中,开始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
三、新文化运动与妇女解放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之一。
这个时期,妇女解放开始引起更广泛的注意。
新文化运动提倡平等、自由和民主,推动了妇女地位的变革。
在这背景下,妇女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四、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
这次运动掀起了一股新思潮,同时也对妇女地位的改变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四时期,一批富有思想活力的女性崛起,开始积极投身社会和政治改革。
她们通过发表言论、参与示威和组织妇女运动,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和独立的权利。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女性进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开始了一系列与妇女解放相关的改革措施。
婚姻法的颁布和妇女地位的提高成为重要的政府议程。
此后,中国女性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尤其是女性在教育和就业方面享有更多的机会,并且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女性也成为了社会各个领域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
六、当代中国女性的现状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妇女的地位在当代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建国以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女性地位的变化摘要:建国六十周年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进步,在物质不断丰富的新时期,人们的行为素质、思想观念也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新时期的中国人正变得更加文明、开放、进步。
本文试图从建国六十周年以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来分析这六十年来中国社会的进步方面,并试图阐明经济的发展与思想观念进步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就当今社会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小建议。
关键词:建国六十年;女性地位;变化一、女性社会地位的历史演变1.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人类由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群体发展成为部落和氏族,由于女性在生活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这两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中占有优势地位,人类最早进入母系氏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技术和工具的改进,加上中国特有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成为氏族的主要生活来源。
由于男子在的体力较强,在劳动中逐渐占了优势地位,能够创造和获得更多的劳动产品。
而妇女则在劳动中退居次要地位,男女在劳动中地位的,带来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变化,有从而导致了两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取代。
2.封建礼教与中国传统女性战国末期,我国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开始形成,封建礼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是统治阶级用来束缚广大人民思想的封建礼仪和伦理道德。
其总纲是“三纲五常”,其对于女性的要求是“三从四德”。
“三从”最早见于《礼仪·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
”“四德”语出《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核心思想是男尊女卑,女性应该自觉服从男性的统治。
3. 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与奋斗1848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命运,寻找救国的真理。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历程
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历程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重要的一部分,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斗争。
本文将介绍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历程,从清朝末年到当代,探讨女性在社会地位、教育权益、政治参与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一、清朝末年的女性地位清朝时期,中国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受到封建思想和男权文化的束缚。
女性通常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地位和权益。
许多女性被迫从小足,妇女教育非常有限,社会角色主要局限于家庭和生育。
妇女地位低下,丧失了很多发展机会。
二、京剧与女性启蒙在清朝末年,京剧出现并风靡一时。
京剧为女性提供了难得的艺术表现机会。
一些勇敢的女性开始穿上男装,出演男性角色,展现了女性的才华和能力。
京剧逐渐成为女性启蒙的一个重要途径,使女性获得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对女性解放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起点。
在五四运动中,大批青年学生倡导民主和平等,并开始关注妇女的权益与地位。
这一时期,一些女性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运动,提倡女性独立、平等的理念,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妇女开始在社会运动中发声,并逐渐争取到一些基本的权益。
四、新中国成立与妇女地位提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迈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新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同时,中国妇女亦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广泛开展妇女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五、妇女解放与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推进,也带来了婚姻家庭制度的变革。
传统的封建婚姻观念逐渐被打破,实行了男女平等、自愿结婚的原则。
同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保护了妇女的婚姻权益和财产权益。
女性开始追求自由婚姻和婚姻平等的观念,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六、女性参与政治与领导层的崛起近年来,中国妇女在政治参与和领导层崛起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妇女地位与解放运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妇女地位与解放运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妇女地位一直备受关注与争议。
长期以来,由于封建社会传统和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妇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一直受到限制。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中国妇女的地位逐渐获得改善和提高。
本文将从妇女地位的历史背景、解放运动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严重限制了妇女的地位。
儒家思想主张男尊女卑,认为男性高于女性,这导致妇女被视为嫁给丈夫的家产,没有个人独立的权力和地位。
在这种社会结构下,妇女的地位被逐渐压制,她们被迫从属于男性,并且没有权利参与决策和自主发展。
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成为妇女地位低下的主要原因。
然而,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自19世纪末以来发展迅猛。
早期的妇女运动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兴起的知识分子和启蒙思想家中,他们通过撰写文章、组织讲座和举办女性教育机构等方式,为中国妇女争取权益和改善地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四运动前后的女性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妇女参与社会运动的意识觉醒,她们开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努力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女性领袖,如宋庆龄和陈香梅等,她们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妇女解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成立之初就将妇女解放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之一来推进。
中国共产党通过妇女解放运动,引起了广大妇女的关注和参与。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妇女解放运动得到进一步推动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妇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她们参军作战、从事生产劳动和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妇女参政权利的实现和男女平等的原则被写入了宪法。
此外,中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来保障妇女的权益和福祉。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为妇女提供了法律保护。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
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运动,它不仅仅是一次政治抗议,更是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觉醒和文化变革。
一、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传统文化一直以来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而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和挑战,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他们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些思想观念如同一把火炬,点亮了思想的黑暗之夜。
五四运动中的著名学生领袖胡适在他的演讲中提到:“古代文化之久,不足以做为我国国民之现代教育资本。
”这句话意味着他们要推翻传统文化的霸权,追求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
他们主张去除封建观念中的迷信和愚昧,推崇科学和理性思维,这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对女性地位的改变五四运动对中国妇女的解放意义重大,它推动了中国妇女地位的根本改变。
运动中的女学生积极参与抗议活动,表达了她们对男女平等的呼声。
同时,五四运动也为中国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五四运动中的众多女性写作家和思想家,如徐志摩、胡佛,他们的作品探讨了女性独立、自由和平等的话题,将妇女问题推向了社会的舞台。
通过他们的努力,妇女开始逐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并渐渐摆脱了传统封建观念下的束缚。
五四运动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铺平了道路。
三、对科学精神的追求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同时也推动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们呼吁拒绝封建迷信,提倡理性思考和科学方法。
五四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将科学精神引入了文化领域,他们追求真理、理性和探索,反对迷信和愚昧。
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研究西方科学和哲学,推动了中国学术界的现代化进程。
四、对文学艺术的创新五四运动还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创新,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权利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权利一、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的演变中国历史上,女性的地位从受限制、被边缘化的角色逐渐发展到逐渐获得更多的权力和尊重。
古代女性地位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先秦时期:妇女地位较低。
封建思想盛行,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社会中根深蒂固。
女性的社会地位主要以她们在家庭中的角色为基础。
2. 儒家文化时期:女性地位进一步下降。
儒家思想奉行男权主义,提倡男尊女卑的观念。
女性被要求服从男性的统治,没有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
3. 北宋时期:女性地位稍有提升。
在北宋,女性的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尤其是一些富裕家庭的女性。
同时,北宋时期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得益于儒家思想的相对宽容。
4. 清朝时期:女性地位再次下降。
清朝时期,封建社会的压迫更加严重,女性的地位被严格限制,甚至连基本的教育权利都被剥夺。
二、近现代女性权利的争取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性权利的争取成为社会的热点议题。
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女性开始逐渐觉醒,争取平等和权利。
1. 五四运动时期:女性解放运动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催生了一系列社会变革,同时也为女性的解放争取打开了一道缺口。
2. 新文化运动:推动女性地位的提升。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倡导个人解放和平等,对女性权益的争取具有重要影响。
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女性的地位,提倡女性独立自主的权利。
3. 女性解放与妇女运动:20世纪初,中国的女性解放和妇女运动开始崭露头角。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开始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
4. 现代女性权益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来保障女性的权益。
例如,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三、当代中国女性的成就和挑战尽管女性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当代,女性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1. 教育不平等:尽管女性在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对女性的教育投入仍然不足。
中国女权历史发展历程
中国女权历史发展历程中国女权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这个时期西方的妇女权益运动开始影响到中国。
这段时期,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儒家传统观念的主导,妇女地位低下,受到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歧视。
20世纪初,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倡导妇女的解放,并成立了一些女性组织。
这些组织宣传女性应该获得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并且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争取平等权益。
1924年中国国民党成立后,推动性别平等成为该党的一个目标之一。
然而,国共内战以及随后的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女性权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提高妇女的地位。
这包括废除合法宣布的强制婚姻、鼓励女性参加农业生产和工作、推动普及妇女教育等。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女性的地位又受到了削弱,妇女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参与度明显下降。
改革开放以后,女性地位的改善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政府在1980年代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妇女权益,例如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提高对家庭暴力的重视,并鼓励女性参与经济领域。
同时,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观念的逐渐变化。
到了21世纪,中国女性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女性开始在教育、职业、政治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中国女性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高层管理职位,女性也开始参与更多的社会公益活动。
此外,在家庭中,男女平等观念也逐渐被接受,男性开始更多地承担家庭责任。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平等现象。
例如,职场上女性面临性别歧视和职业晋升方面的困难,还有婚育压力等问题。
因此,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仍然是中国社会中需要不断努力的议题。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与社会意识觉醒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与社会意识觉醒中国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变迁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和关注的话题。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备受压迫,处于被动地位。
然而,随着现代思潮的涌现和社会意识的觉醒,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妇女们逐渐站了起来,为自己争取了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近代中国的妇女地位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工业的兴起,为妇女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以妇女为主要劳动力的轻工业和纺织业在城市迅速发展,这为妇女们提供了进入社会的大门。
妇女在工厂和工作场所中积极参与劳动,开始担负起社会生产的重任。
她们掌握了一定的经济实力,逐渐摆脱了对男性的经济依赖,得以在家庭和社会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与此同时,近代中国的妇女也面临了来自传统观念束缚的挑战。
封建思想中的儿媳地位低下、女子无贞洁之说等陈旧观念,限制了妇女的自由和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思潮的涌现,妇女们开始反对这种束缚,积极提倡妇女解放和平等权益。
著名的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激烈讨论着妇女地位的问题,提出“男女平等”的口号,呼吁改变妇女地位的传统观念。
社会意识的觉醒也是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过去,妇女的思想觉醒受到种种限制,她们被教育成为贤良淑德的妻子和母亲,缺乏对自身权益的认识和意识。
然而,近代中国中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得妇女们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和观念。
新的女性角色在文学、电影和媒体中被赞美和推崇,这使得妇女们产生了对自身地位的关注和认可。
她们开始对自己的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和选择,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有自由和权利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社会的进步和法律的保护也为妇女地位的变迁提供了支持。
近代中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保障了妇女在婚姻、劳动和教育等方面的权益。
国家的政策取向也积极倡导妇女的平等与自由,鼓励妇女们参与社会事务和决策。
中国妇女联合会的创立,为妇女们提供了团结和互助的平台,增强了妇女地位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 年第6 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6 2000总第188 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um No1188[收稿日期] 2000 - 08 - 15[作者简介] 徐胜萍(1965 - ) ,女,江西上饶人,北京师范大学法政研究所讲师,法学硕士。
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地位的变迁徐胜萍(北京师范大学法政研究所,北京10000)[摘要] 五四时期开放、进取、独立的现代意识对中国以往封闭、保守的旧意识以巨大的冲击,中国妇女的独立人格意识开始觉醒,她们开始为改变自身的卑下地位而努力奋斗。
这一时期,中国妇女受教育权的扩大,经济的独立,家庭及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等方面说明五四时期中国妇女已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妇女的地位已得到根本改变。
[关键词] 五四; 妇女; 地位; 变迁Change in Women’s Statu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y 4th Movement Xu Sheng2ping( Institute of Law and Politics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00 , China)Abstract : The modern consciousness of opening up , progress and independence was pounding at the old conscious2ness of closure and conservatism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of 1919 in china. The Chinese women were beingawakened by the consciousness of independent personalities and began to struggle to change their low status. Fromthe enlarged education rights , increased employment and improved political position both in family and society etc. , the article shows the Chinese women’s ideas were changing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and their social status was also changing fundamentally at that time.Key words : The May 4th movement ; women ; status ; change [责任编辑:晨晓]中图分类号] D442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6201 (2000) 06 - 0027 - 04中国的妇女三千年来在“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没有独立的人格,完全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地位。
直至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搬来西方的“天赋人权”论,倡导男女平等,批判歧视和残害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以及女子缠足等陋习,倡办女子教育等,如死水般的妇女生活才渐渐有了萌动的希望。
至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宣传妇女解放,一些中上层社会的女性开始觉醒,冲世俗的偏见,突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开始投身于社会,向封建伦理道德挑战。
但当时这种变化只发生于少数上层社会的女子中,对中国2 亿普通妇女来说,她们的生活依然是从前的生活,并没有进步到一个新时代。
尤其在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全国出现了一股尊孔祀礼的复辟逆流,许多封建陋俗重又死灰复燃,曾经走入社会的女子重又回到了家庭,妇女重新被套上了封建礼教的沉重枷锁。
一直到1915 年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 年第2 卷第1 号起改名为《新青年》) ,发动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使旧道德、旧文化、旧思想旧礼俗赖以存在的文化根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妇女的“人”的意识开始觉醒。
在广大妇女的自身努力奋斗和社开明男子的帮助下,妇女的地位发生了比较全面且影响深远的变化。
一、女子教育机会的推广考察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并没有禁止女子读书的明文规定。
但由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的影响,加之一般家庭对于女子的歧视,受过教育的女子实在是凤毛麟角。
19 世纪90 年代,伴随着御侮强国的呼声,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倡行试办女学使女性有了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
但是“, 五四”以前,女子教育有别于男子教育。
男女教育的场所是隔离的,只是在小地方不能举办小学时,男女才能同校,但必须各编学级。
除小学外,中等以上的学校一律不准男女同校。
此外,男女所受教育的内容也是不同的。
女子除学男子所学各科外,另开“家事”、“园艺”、“缝纫”、“手工”等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大半是操持家政的知识技能,其培养目标是向着“贤妻良母”方向去的。
1915 年,时任教育总长的汤化龙在《于整顿教育方案》中强调:“女子注重师范及职业,并保持严肃之风纪。
今且勿骛高远之谈,标示育成贤·2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妻良母主义。
”当时有不少主张女子教育的人认为,夫贤母良妻,乃教育之指归,而教育自身,则为其途术。
”女子如果“未有受高深之教育,不能为贤母良妻者也。
且正以受高深教育之故,思想高超,见解精确,益以知贤母良妻为人类之所急耳。
”[1 ] 这种教育从根本上说,仍未从妇女的个人生活,妇女的自身发展要求出发, 仍未把妇女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
1917 年,全国教育会第三届年会正式向北洋政府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议案,1918 年8 月,教育部通过该案,要求各省酌情办理。
自此,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女子教育和男女同校基本被确定下来。
1922年,在北京召开的学制改革会议上通过了《学制系统改革草案》。
此草案的一个特点是在课程设置上,无男女校的区别。
这表明“, 五四”以后,女子不仅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而且,在教育内容上也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五四”以前,我国女子所受的最高教育为普通中等教育。
除教会办的少数几个女子高等学校和北京女师专修科以外,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女子高等教育。
因此,青年女子几乎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新文化运动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提倡男女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大大开化了社会风气。
很多青年女子受了这种风气的影响,都要求增进知识,努力使自己得到更完备的教育。
1919 年5 月,甘肃女青年邓春兰致信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阐明实行男女大学同校的意义,强烈要求大学解除女禁,招收女生。
继之,另一女子谢楚桢也致信蔡元培,声称代表全国女界要求北大开女禁。
10 月,胡适专门写了一篇《大学开女禁的问题》的文章,主张先在北京大学招收女旁听生作为正式招收女生的过渡,这一主张得到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赞同。
1920 年春季开学的时候,北大招收了9 名经审查合格的女旁听生,开了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1920 年暑期招生时,北大就正式招收女学生,实行男女同校。
继北大招收女学生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一些城市的大学开始陆续招收女生。
此后,全国的大学基本上都是男女同校了。
据中华教育改进会的调查,1922 年,除教会学校的不计外,全国受高等教育的女子已有655 人。
虽然在实行兼收女生的大学里,女生人数微乎其微,但它在客观上使女子有机会得到与男子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实现了女子教育人格的平等。
女子受教育机会的扩充,使得女子的知识范围扩大,其智力、精力及人格都得到了发展,这为她们不再受旧礼法的严格限制,不再囿于家庭,争取男女职业平等,女子经济独立等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二、女子职业范围的拓展五四时期,受“争女权”、“谋平等”、“要求解放”的思潮的鼓舞,都市中的知识女性开始走进社会谋求职业,争取经济上的独立。
女子从业并不始于“五四”。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工厂的兴盛,家庭手工业日渐衰弱,迫于生计,越来越多的下层社会的劳动妇女开始走出家庭,进入工厂做工,和她的丈夫一样赚钱,分担家用。
而一般中上层社会的妇女,一方面因为传统的“男子治外,女子治内”思想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结婚倚赖丈夫养活自己,因而一般都在家里主持家务,教养儿童。
新文化运动以后,中等阶级的妇女一方面受了男女平等、经济独立新思想的影响,加之女性教育状况的改善,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西方各交战国的劳动力都极为缺乏,很多工作都由妇女来承担,使得妇女职业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我国当时的许多报刊杂志亦对此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提倡妇女当求自立,不宜仰赖男子,作男子的附属品。
在这种情势下,很多中等阶层的知识女性便暂时离开家庭到社会上职。
当时中等社会妇女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在学校担任教员。
“五四”以前,只有女子学校才聘请女教师,至“五四”以后,男子学校也开始容纳女教员,不但在小学、中学有女教师,甚至在大学里也出现了女教师,当教师成了女子最普遍的职业。
1921 年9 月13 日《申报》报载,“凡中等以上女校毕业者,各地争先延聘,大有求过于供之势。
”但五四时期,女子服务社会并不仅限于教育一方面。
比如,“五四”以后,广东邮政局招考办事人员,不仅收男职员,也兼收女职员。
此外,也有一些妇女从事商业经营活动,象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一些大都市都有女子商店。
五四时期,虽然社会上很多职业在当时还未对妇女开放,加之整个社会工作机会少,妇女能够独立谋生的只占少数,但是,女子走出家庭,谋求经济独立,减弱了女子对于男子的依赖心,改变了女子被封锁于家庭,事事服从于男子的不平等状况,扩大了女子的眼界,发展了女子的个性,提高了女子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女子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五四时期,女子教育的推广和女子职业的发展,·28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再加上各种开明的男子团体的帮助,许多受过教育的女子不再受传统的封建旧礼教的严格限制,囿于家庭,而是努力争取男女社交的公开,积极争取妇女参政权,完全参加到社会的改良运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