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与民族区域自治教学案例
段虎丽
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全体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通过情景设置,简化问题,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障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和理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和文化,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突破方法:通过导学案的导学及相关问题的情景设置,化难为易。使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有感性认识,又有深入的理解。通过分组讨论得出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难点:处理好民族问题对维护国家统一、发展西部经济的重大意义。
突破方法: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资源,了解党和国家发展西部经济的措施,进一步体会民族平等、团结和互助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史论结合分析法,讲授法。
学法:学案导学,全员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准备】
教师根据所教学生掌握民族问题知识的情况,准备分层的且具有问题分解的导学详案,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充分实现重难点的突破,且不可加重学生负担。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找某一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如节日、服饰、艺术等。准备课上交流。
点评:新课改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者在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突破方法。目的在于既要使课堂生动活泼,又要使学生学习扎实有效。如何达到预期目标,要看课堂教学流程和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的落实情况,学生参与而不杂乱,教师指导而不独断,多法并举不流于形式,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才不失为有效课堂。
第12课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关于少数民族的政策和基本制度。
2.说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3.能说出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和习惯
4.说出如何才能做到和少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自主学案】(方法提示:认真通读教材,你会自主完成。)
知识点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能记住)
1.原因:
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______;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_的分布格局,彼此之间形成了____、_____的关系。
2.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______、_______政策。
3.维护民族团结的措施:⑴中国政府致力于少数民族____参与国家____;
⑵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__、__和各具特色__。⑶即反对___,又反对__。
4.作用:开辟了各民族间_____、______、______的新时代。极大地维护和促进了各民族______、______的良好的民族关系。
知识点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记住)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的___和基本的___。
2.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是__,后来相继建立了__、__、__、__个民族自治区。
3.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_____的权利,又维护了______。
知识点三:各民族共同繁荣(理解并运用)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_____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产业,其他事业十分落后。
2.措施:⑴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有计划地在西部地区安排_____,发展多种产业。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_____,和对外开放的步伐。
3.意义:_____、_____和_____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_____和实现各民族_____的正确道路。
点评: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教材,理顺各知识点。通过自学,学生能够在上课之前对这一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记忆部分重点知识。本课知识较为难懂,且不易掌握,教师在制作学案时依据教材,把本课知识分出层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知识点又细化出具体的内容分类,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便于掌握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就这课的自主学案来说,尊重教材,知识点全面,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建议在设计自主导学时,教师可依据教材具体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加大难度的情况下,适当采取思维导图,抑或表格,当然也可用问答方式呈现,以便活跃学案,利于学生思考,利于学生能力的自我提升,这一点可由老师因学生的能力不断提升的情
况下,灵活运用。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或师生同唱《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同学们思考:这首歌反映了什么主题?
学生回答后,师可提示:爱国和民族团结。导入新课。
点评:通过歌曲,让学生积极参与新课中来,吸引学生,开始就让学生融入课堂,方法可取。但要注意,导课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下面的进程。
生生互动
指导学生在小组之间完成自主学案,视察学生完成的情况。如果学生预习的较好,学案全部填完的请况下,可随意抽取三个小组成员分别对三部分知识点公布答案。其他同学互判填空。如有异议,可在每个小组成员公布完后,提出质疑,共同加以确定。
点评:在实际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有的学生完成了自主学案,有的学生会完不成。参讲教师应该略留有一定时间视察学生完成情况。如果有没完成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求他们补充完成,完成的学生,理顺自己所做学案的知识,准备小组展示。同时相应控制好时间,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打好基础。这是贯彻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要求的第一步,没有基本的知识做基础,学科能力就无从谈起。学生展示答案的过程中,会有生僻的历史词汇或概念,有的学生也会提出,作为参讲教师要有所准备,能够通俗易懂的的解答,为进一步活动探究环节扫清障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照教材对答案。这一环节的作用是,学生对答案的过程,就是对基础知识的再学习的过程,教师关注各组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调控课堂,避免学生分散精力,否则会出现有人在说,有人溜号走神的现象;再者就是具有突破学习障碍的作用,教师因课程内容灵活把握,既不要过于讲解,又不能一概推给学生,成为看客。
师生互动
活动探究一: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
师:请同学们把你所搜集的少数民族图片展示出来,谈谈你对你所收集的图片所反映的少数民族的了解,如服饰、节日和文化以及居住地区等。
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