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描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画的用线
摘要:线是中国画的造型基础,是主体意识对客观抽象理解后的表述;线更是心灵的显现,中国画的线历尽几千年的沉积,渗透着中国人特有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识,它即是一种符号,又是一种文化,现代中国画隐含着线的文化、线的精神,线是中国画的生命。
关键词:线;中国画;情感
线是中国画的生命,是我们无数先民智慧的结晶,它渗透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意识。它是一种符号,又是一种文化。以下就国画中的线谈谈自己的初步看法。
一、最初的画,只有一条线
我们这里所说的线,是绘画意义上的线。在自然界中,反映在我们视觉中的线随处可见。如房屋的棱角边缘线,眺望远山的轮廓线,天地相间的地平线等。这些线看得见,却摸不着,因此说线是通过视觉对客观现象在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认识,是一种抽象的结果。然而绘画意义上的线,是画家对客观物象经过大脑认识、概括、加工、提炼之后,反映出来的物化形态。
线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语言。
达·芬奇说过,“最初的画,只有一条线”,绘画中线的应用早于型体和色彩,就如同人类一生下来只会发音一样,最早的绘画表达
方式是线。人类原始绘画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以简单明确的线条勾出脑中所要的形象轮廓。比如原始时期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的野牛到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用有色的土在陶器上描绘的几何纹样的线,战国时的人物帛画及敦煌壁画等都说明了绘画源于线。
二、线是中国画造型的基础
以线造型的中国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逐步创造了完美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表现力,形成了中华民族美术独特的风格。新石器时代彩陶上描绘的几何形纹样的线,殷周时期人们在铜器上描绘的狩猎、交战及古生物形态等已把“线”的应用提升到中级阶段,即除了表现形以外同时表现了动态。继而汉代时期绘画用“线”表示动态的能力达到了高峰,如汉代壁画奔驰的马及人物画等,但是这时期的“线”未能表达质感的能力,到了晋朝顾恺之的画中“线”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洛神赋图》和汉代壁画图都是用线条来画,但感觉已大为不同了,这时的线不仅只是表述型态,同时对“线”的本体美及质感的表现已有所发展。至唐代“线”的功能扩大了,成功地用它表现出物的质感,如唐代张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他们画的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运用劲简的线成功地塑造出盛唐仕女体丰腴的生活情态及仕女的服饰、头发、肌肤等质地美。线的形式美也大大的增强,从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到吴道子的“莼菜条”,(“莼菜条”的说
法,出自北宋大书画家米芾。他用“行笔磊落挥霍,如莼菜条”来形容吴道子笔下的线条)线的形式越来越多。古人把线形归纳成“十八描”,宋朝李公鳞在吴道子的绘画形式上发展了白描,在他的画中通过用线的渗透来体现文人士大夫幽雅的韵致,例如宋代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不仅人物之须发皆现,服饰纤丽工整,维摩身下的簟席及卧榻的雕花,也都勾勒得丝丝入微,用笔严谨细致。同时马远、夏圭在线的基础上成功地应用斧劈式的线型,适合于画北方岩石,在马夏以前和以后元、明、清等画家为了表现各式各样的山石,在线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的皴法,从广义上讲都是“线”的变形。
三、中国画的线不同于西画的线
中西绘画可以说都是从线条开始的,不同的是中国画始终在造型中以线为主、面为辅,努力把线为主的造型程式发展到极致,而西画在表现上主要使用的是形体与色彩,即使没有线,其造型也不会受到影响,其绘画形式依然成立。可见西画中的线仍然是作为表现形体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中国人认为宇宙形象的骨干是以“线”为造型的基础,而西方运用透视原理来“模仿”世界,选择“面”来造型,两种方法的目的是一致的。“线法”与“光、色分面法”两种方法是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的,它们是矛盾的统一体。然而有主从之分,即——若以“光”为主,则“线”为辅;若以“线”为主,则“面”必是从属。当然西画中也不乏线造型之精华,西方画家也出现了像波提切利、安格尔、
马蒂斯、毕加索等十分注重运用线条的画家,但是西画的线条主要是为了精确描绘物体的真实感,线条只是形体在空间中准确位置的描写。例如波提切利的《春》,虽然女性的头发和手脸等处有线存在,但这些只是帮助“光面”和“色”完成女性的形体动态等的表现而已,缺少线本身的内省性,线条本身不具备独立存在的价值,同中国画的线本身直接表达物象本身有根本区别。不能把西画中某些类似线的笔触或“面”与“面”的交接线,或帮助“面”表达物形的线条与中国画用线混为一物。
四、中国画的线是心灵的显现,是主体意识对客体抽象理解后的表述,是画家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倾诉
(一)线在客观世界无迹可寻,它是主体意识对客观抽象理解整理后的表述。
线描之所以能表现出灿烂多姿的形式、美感,是与用笔分不开的。中国画的线是一种简洁概括的表现方法,有着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也许比体面的表现方法更能抒发人的情感,更具有绘画情趣,线不但能够描绘形象,而且本身还有着各种不同的美感。
当我们看到元朝赵孟頫的《秀石疏林图》,从画线中可以领略到他对山石的真实感受,他所选择的是线,而不是用明暗来作为纪录感受的语言。其原因是线能表达各种关系,当他用一根流畅起伏变化的线表示山石时,这根线其实反映的不仅是石形或山形,而是山石与天空的界限,表述石与山的各种关系,同样是这
根线,它包含着起伏的山势在人们心上产生的节奏,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异质同构”关系。赵孟頫纪录的线是一种表述,是主体意识对客观抽象理解的结果。
(二)中国画的线是画家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倾诉
线条对画家来说,既是画家的笔法,也是画家个性和情感抒发的手段,山水画家张璪就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想,线条被赋予了作者的情感,不同的线条成了画家感受的反应,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倾诉。正缘于此,线条才能给观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美的感受。只有做到既状物又抒情、既固形又达意,线条才能产生无穷的生命力。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在《中国画法研究》中曾专门提到线条的感情问题,并给以清晰的说明,他说:“从一般规律讲,凡属表现愉快情绪的线条,总是一往流利、顿挫较少,转折之处也不露圭角。而凡属表现不愉快情绪的线条,则多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就会显示出一种焦灼感和忧郁感。”中国画的线条就充分运用了线条的不同感情,或兴奋、或愉快、或痛苦、或艰涩,不同的线条用在一起就更加强了这种感觉。用线“行云流水”、“稳如泰山”,就构成了沉稳畅达的线条品格;用线“风驰电掣”、“锋芒毕露”、“纵横挥砍”,就构成了表现某种激越感情的线条。
(三)线的情感表现一直是历代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东晋顾恺之的笔下,线不仅是描绘对象形体结构、质感等的手段,而且与艺术形象的风度神采相适应,他提出的“以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