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影响皮肤吸收的其它因素
① 皮肤的完整性,尤其是角质层的完整性; ② 气温、湿度的影响:水对皮肤的通透性有重要影响。通常
情况下,角质层含水7%左右,当与水接触后重量增加5倍, 通透性增加2-3倍。温度升高能通过加快皮肤血流,增加皮 肤通透性,增加毒物吸收。这一点对于某些毒物的职业暴 露尤为重要。如农民的杀虫剂中毒。 ③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角质层厚度)毒物的通透性不同。 阴囊>腹部>额部>手掌>足底。 ④ 不同物种动物的皮肤通透性不同,大鼠、兔的皮肤通透性 大于人,豚鼠、猪和猴的皮肤通透性与人相似。
B、颗粒物质的水溶性。
可溶性有毒颗粒很快能被吸收入血,引起中毒; 不溶性颗粒则可引起尘肺病。
33
3. 经皮肤吸收
皮肤是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屏障。许多化学物能通过皮肤 大量地吸收,产生全身毒性。
34
化学物质经皮肤吸收,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 第1阶段:外源物质以简单扩散透过皮肤表皮,即角质
17
(三)滤过
1、滤过的概念 滤过是指化学物质透过生物膜上亲水性孔道的过程。 ➢ 主要动力是:渗透压梯度和液体静压。 ➢ 主要转运物质: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化学物,以水
作为载体而转运。
18
2、滤过的特点 不同生物膜孔径差别很大。肾小球中的生物膜孔径大(约
70 nm),能够允许分子量小于白蛋白(约 60 kD)的物质通 过。相反,其它细胞膜孔比较小,仅允许100-200D以下的 物质通过。除水分子外,有些无机离子和有机离子等外源 化学物,亦可滤过。
30
2. 经呼吸道吸收
空气中的外源性化学物主要从呼吸道吸收,其中以肺泡 吸收为主。
(1)气态物质的吸收 A、气态物质的水溶性影响其吸收部位。
易溶于水的气体在上呼吸道吸收,如二氧化硫、氯 气等; 水溶性差的气体则可深入到肺泡,如光气、NO2。
B、气态物质到达肺泡后,主要通过简单扩散透过呼吸 膜而进入血液,这一过程受血气分配系数的影响。
熟悉:吸收、分布的概念,排泄的主要途径及其意义; 代谢活化的概念、活性代谢产物、酶的诱导、诱导剂、 酶的抑制及其类型;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毒物动 力学主要参数。
了解:生物膜的基本构造;滤过和吞噬的特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毒物的吸收、分布与排泄 毒物动力学 毒物的生物转化
14
3、简单扩散能够进行的条件: ① 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如O2由肺泡进入血液和CO2由血液
进入肺泡细胞。 ② 外源化合物有脂溶性。外源化合物的脂溶性可以脂水分配
系数来表示,即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的分配达到平衡 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一般来说,脂水分 配系数越大,越容易透过生物膜而进行扩散。 ③ 外源化学是非解离状态。解离型,极性大,脂溶性小,不 易通过生物膜;反之,非离解状态的化学物容易透过。因 此弱有机酸在酸性环境中,弱有机碱在碱性环境中多处于 非解离状态,易于透过生物膜。
35
影响皮肤吸收的化学物本身因素
① 与化学物的脂溶性有关。非极性化合物通过表皮的速度 与脂溶性高低,即脂/水分配系数成正比。
② 与分子量成反比。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通过无损的 皮肤。
尽管脂溶性高的物质能够容易透过角质层,但到了真皮 就成了限速因素。在吸收阶段,外来化合物必须具有一 定的水溶性才易被吸收。同时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水溶 性的化合物(脂/水分配系数接近于1),易被吸收进入 血液。而高脂溶性或高水溶性都难于通过皮肤吸收。
21
三、膜动转运
胞吞:液体或固体外来化合物被伸出的生物膜包围,然 后将被包围的液滴或较大颗粒并入细胞内,达到转运的 目的,前者称为胞饮,后者称为吞噬。入侵的细菌、病 毒、死亡的细菌、组织碎片、铁蛋白等可通过吞噬作用 被细胞清除。
胞吐:某些颗粒物液态大分子物质可从细胞内转运到细 胞外,如腺体分泌及递质释放。
28
经特殊转运系统吸收
小肠中载体介导的特殊转运系统吸收营养素和电解质。
29
一些外源性化学物的结构或者性质与机体的营养素相似 时,可以借助这些相同的特殊转运系统而吸收。
➢ 钴、锰可以利用铁的转运系统; ➢ 铅可以利用钙的转运系统; ➢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可以利用嘧啶转运系统;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
一、吸收(absorption) 基本概念 吸收是指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
内表面的生物膜转运至血循环的过程。外源性化学物主要 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外源性化学物在从吸收部位转运到体循环的过程中,已经 开始被消除,此即首过效应或首过消除。
20
2、主动转运的主要特点
①可逆浓度梯度转运,消耗能量; ②转运过程需要载体参加; ③载体对转运的化学物有特异选择性; ④受饱合限速和竞争性抑制的影响。载体是生物膜的组成
成分,所以有一定的容量;当化合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 时,载体可以饱和,转运即达到极限;如果两种化合物 基本结构相似,在生物转运过程中又需要同一转运系统, 两种化合物之间可出现竞争,并产生竞争抑制。
可通过改变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ADME过程,以治疗 或预防和治疗外源化学物中毒。
第三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 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7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生物转运的基本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 特点;影响吸收、分布和排泄的主要因素;生物转化 的概念和意义;Ⅰ相反应、Ⅱ相反应的概念、反应类 型、参与的代谢酶的种类,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31
血气分配系数: 气态物质在呼吸膜两侧的分压达到动态平 衡时,在血液中的浓度与在肺泡空气中浓度之比,称为血 气分配系数。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即溶解度越高,表示该 气体越易被吸收。 ➢ 血气分配系数高的气态化学物质经肺吸收的速率主要 取决于呼吸频率和深度。 ➢ 血气分配系数低的气态化学物质经肺吸收的速率主要 取决于肺血流量;
27
经简单扩散吸收
经简单扩散吸收,主要取决于外源性化学物的脂溶性、pKa, 以及胃肠道腔内的PH值。
➢ 如由于胃液酸度极高(pH 1.0),弱有机酸类物质多以未能解离 形式存在,所以容易吸收;但弱有机碱类物质,在胃中离解 度较高,一般不易吸收。
➢ 有机碱易在肠道中吸收。小肠内酸碱度相对趋向中性(pH 6.6), 化合物离解情况与胃内不同。例如,弱有机碱类在小肠主要 呈非离解状态,因此易被吸收。
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一般取决于什么因素?
化学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一般取决于 两个因素
➢ 化学毒物的固有毒性和接触剂量
➢ 化学毒物或其活性代谢物在靶器官内的浓 度和持续时间
➢ 后者与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的ADME过程有 关。
外源化学物的体内动态(ADME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
分布 Distribution ↓
代谢 Metabolism ↓
排泄 Excretion
生物转运: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吸收、分布和排 泄的过程。
✓ 吸收:外源化学物由机体接触到入血液的过 程
✓ 分布:通过血流分散到全身组织细胞中
✓ 排泄:代谢产物和一部分未经代谢的母体化 学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是指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 代谢:在组织细胞中,外源化学物经各种酶系的 催化,发生化学结构与物理性质的变化
研究外源化学物ADME过程的意义
有助于阐明外源化学物毒作用机制,对化学物处置的 物种差异,用于预测人类暴露化学物后的处置及其在 毒性中的作用;
有助于阐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的 机制,外源化学物可在ADME过程中交互作用,改变 靶器官中外源化学物的浓度;
19
二、主动转运
1、主动转运的概念 外来化合物透过生物膜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移动的过程。 主动转运对于已吸收的化学物在体内的不均匀分布和排泄
具有重要意义。如: ➢ 许多外源化学物的代谢产物经由肾脏和肝脏排出; ➢ 机体需要的某些营养物质如某些糖类、氨基酸、核酸和无
机盐等由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24
对于经胃肠道吸收的化学物,首过消除非常多见。 因为它们在经体循环到达机体其它部位前,首先 要经过胃肠道粘膜细胞、肝和肺的首过消除。
首过效应可以减少经体循环到达靶器官组织的外 源性化学物的数量,可能减轻毒性效应。 乙醇可被胃粘膜的醇脱氢酶氧化; 吗啡在胃肠道粘膜细胞和肝脏与葡糖醛酸结合; 锰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后排泄到胆汁。
39
① 在外源性化学物的初始分布阶段主要取决于器官或组 织和灌注速率,因此在初始分布阶段,灌注好的器官 中毒物的浓度高。灌注速率高的器官有肺肾肝心脑等, 灌注速率低的器官组织有皮肤、骨胳肌、脂肪等。
32
(2) 气溶胶物质的吸收 影响气溶胶物质的吸收的重要因素是气溶胶中颗粒的大小
和化学物质的水溶性。 A、气溶胶沉积的部位主要取决于颗粒物的大小。
直径在5 um以上的颗粒物质通常在鼻咽部吸收; 直径在2-5 um的颗粒物质主要沉积在肺的气管支气管区域; 直径在1 um及以内的颗粒物可以到达肺泡。
37
4. 其它途径吸收
其它途径吸收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肌肉和皮下注射。
38
二、分布
1.概念 分布是外源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后,随着 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动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2.影响外源性化学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 器官或组织的血流量。 ② 器官或组织与外源性物质的亲和力。
层(stratum corneum)的过程,为穿透阶段。 ② 第2阶段:即由角质层进入表皮深层(颗粒层、棘层和
生发层)和真皮(dermis),并被吸收入血,为吸收阶 段。 经皮肤吸收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扩散速度与很多因素 有关。在穿透阶段主要影响因素是外来化合物分子量的 大小、角质层厚度和外来化合物的脂溶性。
15
(二)异化扩散 1、易化扩散的概念: 非脂溶性的化学物,不能以简单扩散形式透过生
物膜,它们可以与膜 上的载体结合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处转运。 如葡萄糖、某些氨基酸、甘油、嘌呤碱等亲水化 合物,可在特定载体和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进行 转运。
16
2、易化扩散的特点:
① 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 ② 需要载体。 ③ 转运非脂溶性化学物; ④ 具有特异性和饱合性。
9
第一节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
➢ 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转运过程(吸收、分布、排泄)是 通过生物膜屏障的过程。
➢ 生物膜是细胞膜(质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
10
生物膜的结构
脂质: 磷脂双分子层
组成 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
离子通道等



膜 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隔离功能
功能
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13
一、被动转运
(一)简单扩散 1、简单扩散的概念: 外来化合物在体内的扩散是依其浓度梯度差决定
物质的扩散方向,即由生物膜的分子浓度较高的 一侧向浓度较低的一侧扩散,当两侧达到动态平 衡时,扩散即中止。 2. 简单扩散的特点: 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不受饱合限限速 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25
ຫໍສະໝຸດ Baidu要吸收途径
1.经胃肠道吸收 2.经呼吸道吸收 3.经皮肤吸收 4.其它途径吸收
26
1.经胃肠道吸收
1、经胃肠道吸收 胃肠道是外来化合物最主要吸收途径。许多外来化合物可
随同食物或饮水进入消化道并在胃肠道中吸收。外来化合 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可在任何部位进行,但主要在小肠。 毒物经胃肠道的吸收途径,绝大数物质是经简单扩散方式 进行。相对来说,经主动转运吸收的毒物比较少。
膜动转运对外源化学物或异物的清除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22
生物转运小结:
1、生物转运的特点: 被动转运顺浓度梯度进行,不消耗能量;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由载体介导,可饱和; 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消耗能量,并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2、影响生物转运的因素: 外源化学物本身的结构 分子量的大小 脂/水分配系数的大小 带电性 与内源性物质的相似性
11
生物膜的结构
生物转运的主要方式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物 转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滤过(filtration)
膜动转运
胞吞(endocytosis) 胞吐(exocyto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