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建筑工程读书笔记
建筑工程读书笔记【篇一:建筑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对于一名学习建筑的人来说,懂得什么是建筑是十分重要的。
于是我便去看了一些建筑理轮的书籍,例如《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程大锦),《拙匠随笔》(梁思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
这些书籍让我深刻的了解了建筑,让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让我懂得了建筑的内在涵义。
常常有人把建筑和土木工程混淆起来,以为凡是土木工程都是建筑。
也有很多人以为建筑仅仅是一种艺术。
还有一种看法说建筑是工程和艺术的结合,但把这艺术看成将工程美化的艺术,如同舞台上把一个演员化妆起来那样。
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不正确的。
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这样给建筑下定义:建筑是一门技术科学——更准确的说,是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美术等相结合的产物。
建筑上问题都必须全面综合地从工程、技术上予以解决。
因此建筑师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
在建筑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分析并认识适用的问题,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和谐,更加适合人的居住。
建筑也需要用技术科学来坚固、经济的实现一座座建筑以解决这适用的问题。
但是建筑更注重的是设计,建筑师本身就是一名美术家,从艺术的角度解决美观的问题,使建筑的外形更加美丽,更具有独特的美。
这些需要美学的角度来欣赏,来设计出美的建筑。
因此建筑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和要求,我们只有现在努力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建筑师不仅要有艺术的美感,有良好的技术科学技能,更要了解中外的建筑历史和建筑特征。
作为一名中国人,更应该了解中国的建筑特点,了解具有民族性的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梁思成在《拙匠随笔》中讲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一)个别建筑,一般有三个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译状伸展的屋顶。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的一“所”房子是有若干座这种建筑午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为要这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
(三)中国的建筑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王澍的宁波五散房
xxxx大学建筑技术专题(二)课程作业题目:读书笔记—王澍的宁波五散房学院名称城市建设学院专业班级建筑学班学生姓名xxx学号指导教师时间: 2012 年 11 月 7日王澍的宁波五散房用回收材料建造新建筑的,从五散房到宁波博物馆,这是一次完整的实验。
我想五散房最能体现的东西就在用回收材料建造新建筑。
在五散房建造之前的两年里,王澍老师做的比较多的是回收建造。
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的工作很朴素,做不了复杂的东西,因此想重新开始另外一条建筑学的道路。
五散房就是在周边拆除回来的旧砖瓦的碎片,用极精致的方式堆砌起来。
同时还做了一个尝试,把它和现代的混凝土技术做在一起。
宁波五散房是中国建筑师王澍、陆文宇的作品。
五处小房子,各有各的味道。
小画廊背丘面湖,曲线“一波三折”,檐下空间具有典型江南建筑的气候特征,建筑前后各设两条砾石干铺带,可以作为户外盆景的展示场地。
一个茶室采用三合院形态,6米高院中围着一个3米高的青砖台,种着两棵大树,树影随风移动。
另一个茶室,屋面是钢骨透明玻璃构造,南面有一小荷塘,经一小桥直入。
咖啡厅屋面地面均为曲面,柱子微微倾斜,桌椅均随地面的变化特殊设计,出人意料。
管理用房以平屋顶立方体建筑为原型,视觉可穿越建筑一直看到湖面。
五散房是5处小公建,一共才2000平方米。
但却是王澍老师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小实验。
五散房分为茶室、画廊、咖啡厅、管理用房等。
分别用了5种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
设计“五散房”,当初出于3种考虑。
一是如何做才能体现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建筑;二是如何不局限于造房子本身,和场地、环境有特殊的配合;另外,还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建造方法和建筑类型,譬如用夯土技术、钢构玻璃、预制混凝土等一些中国传统的建造方法。
就像是做科学实验,这些小实验后来在象山校区二期项目中都有所体现。
王澍在进行象山美院二期工程前进行的建筑实验,五散房其实就是之后象山美院被大量复制的建筑形式的五种母题,王澍习惯在大规模项目开始前进行一些小规模的实验,在五散房中,他的形式语汇进一步丰富起来,建造技术也逐渐成熟,特别是王澍在这段时间内已经掌握了“瓦爿墙”的施工技术,而对瓦片的使用也更加纯熟。
现代建筑读书笔记
1 文化的变芝:新古典主义建筑 1750--1900年原因: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增长;人类思想意识的根本变化。
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利用过去的样式,在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考古发掘的进展新古典主义建筑看来是从急剧改变着任何自然关系的两种不同而又有联系的进程中产生。
两种进程:A.以科学为基础导致出现道路和河运工程,建立新的机构。
B.导致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学科的出现皮拉内西:《论罗马的宏伟性及其建筑》1761,“崇高”产生于大尺度、远古和沉寂的宁静的恐怖感《论建筑》1765,摒弃了建筑的真实性而任自己的想象力驰骋1)英国:希腊样式,洛可可从未被全盘接受,抵抗他的表现有伯林顿伯爵发起的帕拉第奥主义斯图瓦特,纽盖特监狱约翰索恩,新古典主义汤玛斯·霍普,希腊复兴,《家具和室内装饰》2)法国:罗马样式,随着理论和研究的进展,古典主义脱颖而出,部雷、勒杜,采用古典柱式,趋向简单的几何形克劳德·佩劳,绝对美和臆象美(规范化,完美性;特定场合和性格)科德穆瓦,配置、分布、适度三原则,关注形体的纯粹性,装饰必须适度部雷,布隆代尔的学生,敬畏风格,神灵存在的光线作用,设计的牛顿纪念堂,迪郎,部雷的学生,规范性经济合理的建筑类型学勒杜,舍伍的理想城,巴黎设计关卡3)德国:希腊样式,见于勃兰登堡大门、弗兰德里克大帝纪念碑申克尔,与迪郎和吉利合作的新警卫局拉布鲁斯特,结构第一以及全部装饰均有建筑衍生,国家图书馆的大阅览室19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遗产演变两条紧密联系的发展线索布鲁斯特结构古典主义——,强调结构,沿袭科德穆瓦、劳吉尔、苏夫洛等人的路线,建筑类型:监狱、医院、火车站申克尔浪漫古典主义——,着眼于形式本身的外貌特点,沿袭勒杜、部雷、吉利等人的路线,建筑类型:博物馆、图书馆2 领土的变革:城市的发展1800--1909年技术观点:1767筑铁路轨;1731谷物条拨耕作机——高效农业18世纪末发展18世纪工业革命:1764珍妮纺纱机和1784蒸汽动力机,欧洲移民,封闭欧洲,城市衰落,工业革命后壁垒全面崩溃死亡率下降,城市人口空前集中(伦敦、曼彻斯特、芝加哥),邻里变成贫民窟,采光通风、公共场所的不足,卫生、公厕、洗衣房、垃圾的短缺——肺结核,霍乱破坏了原有家庭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结构与布局人物:1)傅立叶《新工业世界》激进想象,微型城镇,平等无约束的社会——“法伦斯特尔”:中间公共活动,侧翼车间、客栈工业生产和社会组织的尖锐抨击,比较接近的是戈定的“法米利斯特尔”2)维克多·康西德朗,凡尔赛与蒸汽轮船,柯布,马赛公寓3)雷普顿,英国公园运动——伦敦摄影公园城市:1)维也纳,规则化,拆城墙建林荫大道、围路环城,受卡米洛·西特的影响2)巴塞罗那,舍尔达,都市化,格子式扩建,重视交通3)芝加哥,高层建筑影响因素——电梯、钢结构完善,城市交通的完善,1871大火重建城市结构:1)巴黎市中心改建——奥斯曼男爵,主要目的是“形成统一,并把巴黎团的巨大消费市场和生产基地改造成为有效的整体”地区性的大都会,利用街道来切割和划分现有的城市结构,并越过传统的塞纳河障碍把对立的焦点和地区结合连接起来,由于街道的改建,出现标注居住平面布局方式和街景立面和标注的街道设施,足够的排水系重点在于市中心的市容,炫耀国家权力,但是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2)线型结构——索里亚·马泰,西班牙花园城市(广泛采用)动态相互依存,宽度一定,长度可以无限延长的,地域性的、不定型、大陆性可以吧马德里和彼得堡连接起来,可以形成三角网格系统,对城市分散主义有影响3)同心圆结构——霍华德,田园城市《明天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之路》静态的,独立的,有轨道交通环绕的,有限、地方性现代英国卫星城的理论基础,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前进一步,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面貌有见解两者的不同在于对待铁路运输的不同态度霍华德,消除上下班的路程,铁路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物而不是人索里亚·马泰,促进交互3 技术的变革:结构工程学1775--1939年铁,建筑史上的首次出现的人造建筑材料1)瓦特、达尔比、威金森共同产生了蒸汽机和铁框架。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建筑十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建筑十书》简介《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一、建筑的构成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美。
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价。
各个章节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各个章节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读《把时间当作朋友》有感二月,享受着假期带来的闲静之时,也读上了几本好书,如:《把时间当作朋友》。
此书作者李笑来,原新东方老师,现笑来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他经历丰富,与众不同。
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阴差阳错成了留学考试名师,授业解惑,乐此不疲。
他写书,且畅销。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时间管理,指出时间管理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引述自己从事的职业中所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如何理解时间管理的意义,在时间管理上取得突破,进而用心智开启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
推荐那些觉得生活中无所事事(闲人的时间管理),或者每天忙碌却没有什么进步的朋友(忙人的时间管理)看看这本书,这本书你可以看做是讲达人的时间管理,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这本书让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叫《把时间当作朋友》,它的副标题“运用心智,获得解放”更符合全文的内容。
从本质上讲,这本书也是一种成功学,尽管它花费了整整一个章节去打击所谓“成功学”。
所有的成功学不都在不厌其烦地去开启你的心智模式,所谓“改变了心智,就改变了想法,改变了想法,就改变了行动,改变了行动,就改变了习惯,改变了习惯,就改变了命运。
”。
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恰恰不认为它不是一本管理时间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
李笑来的聪明之处是用自己的经历给你介绍了关于成功的常识,然后给它装上一个管理时间的套。
这本书很诚肯的告诉我们几个道理:1、你要有被别人利用价值,你才会走向成功。
所以不要在没有一技之长的阶段去玩人脉,这些对你而言是虚的东西,实的东西是积累让自己更强的技能。
这里你就明白李笑来打击的第一种成功学,当你还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却告诉你应该和更强的人(即使他们很乐意分享)在一起,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对。
2、要学会技能,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最大的障碍是耐心。
凡是可以速成的技能都不值钱,比如人人都可以骑自行车,这不值钱。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新理论》读书笔记第一页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第二页此书简要介绍。
作者:[美]亚历山大等著,陈治业,童丽萍译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05月第一章城市发展的思路i. 强调整体性新的生长是由原有的具体的、特殊的结构属性产生的。
ii. 整体性的特征:1. 整体性是渐近的:一步一步开始2. 是不可预测的3. 是连贯的4. 是富于感情的。
因为和我们密不可分—可能是说,我们本身就是这个整体化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在形成他并且被他形成,一种互形成的关系。
iii. 整体性是由过程得来的:过程必须保证每一种新的建设行为在深层意义上都与过去发生的一切相联系。
第二章总法则壹大杂烩的思想:城市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似乎毫不相关各执一端的动机。
这种大杂烩仍然是应该进行组织的,而不是完全的放任的伪民主。
“总之,没有整体的意识,这种著名的大杂烩只能引起思想上的混乱。
”貳“每一个新的建设行为必须有一种基本职责:它必须创建一种连续的自身完整的结构。
”參认为产生整体性的过程“是通过逐渐产生出一种在空间上被定义为…中心区域‟(the field of centers)的机构而呈增长趋势进行的“。
这个东西,应该就是东南大学的那篇相关论文中所谓的自适应系统的系统的”基核“吧。
其实,作者在后边的补充说明中点出,总法则其实就是要求或者说追求一件事情:“建设的每一个行为,即城市发展的每一次飞跃都是朝着创造整体性的方向进行的。
”这个事情我总是以为,他似乎还是在以一个欧洲的中世界小城为模版和榜样来认定一个城市,但是大都市还能够那么的机械的要求整体性吗?或者大都市的所谓的“整体性”是一种更加隐含或者说更加民主的东西?大都市中的法则是什么呢?肆但是,他提供了将一条法则付诸实施的一种可以借鉴的手段:将一条不容易被实施的法则作为一种基本的上层导则,而根据它制定出一系列的是指具体化、可实施的“过渡法则”,这些法则具体而清楚,能够指导人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建筑师继续教育读书笔记
建筑师继续教育读书笔记
序言
这份读书笔记旨在总结和记录我在建筑师继续教育过程中所读
到的相关书籍。
通过读书笔记的整理,我希望加深对建筑领域的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书籍一:《建筑设计原理》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作者系统地阐
述了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设计思维、建筑要素、空间布局等。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入理解了建筑设计的整体思路和创作过程,并
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设计方法和技巧。
这对我在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
很大的指导作用。
书籍二:《建筑材料与构造》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以及建筑结
构的构造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各种建筑材料的
特点和使用场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建筑
结构的构造方法。
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使我能够更加
独立地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制定。
书籍三:《建筑规划与设计》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规划和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从城市
规划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建筑规划的原则、方法和操作步骤。
通过读这本书,我对建筑规划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
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这对我在城市规
划和建筑设计的工作中非常有帮助。
结语
通过阅读以上这些书籍,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了自己
的建筑设计能力。
读书笔记的整理过程也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建
筑领域的知识和理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研究和积累,为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筑学读书笔记
篇一: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新理论》读后感作者:c.亚历山大h.纳斯《城市设计新理论》一书系统的描述了作者在1978年所做的关于城市设计的实验,并为我们构想了一套全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在这套新的理论中,他们强调了一种整体性的创建。
“创建城市整体性的任务只能作为一个过程来处理,它不能单独靠设计来解决。
而只有当城市成形的过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整体性的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显然,“最重要的是过程创造整体性,而不仅仅在于形式。
如果我们创造出一个适宜的过程,就有希望再次出现具有整体感的城市”。
同时,作者将这本书称作定义这一过程的第一步。
的确,在我们分析欧洲过去城市发展的历程时,会发现许多城市如威尼斯、罗马等,都具有一种亲切的整体性,在这些城市中,无论是大的饭店、商店和公共花园,还是小的阳台和装饰物,在外观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有机的统一。
然而,在现代城市的设计、规划似乎都忙于解决单个结构或执行法规的规定,难以产生有机的整体感。
书中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单一”来创造整体性的过程,即“single makes wholes”。
集建筑师与规划师于一身的c.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和他的同事提出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论,其目的是为了再现城市有机发展过程。
为了找到创建日益增长的城市整体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法规,作者提出了一套初步法则,共七条,它们体现了实际发展的过程,与城市日益发展要求相吻合。
1. 渐进的发展。
任何建筑项目都不可过大,要确保一种合理的大小混合比,保证在渐进发展中有一种合理的功能分配。
2. 较大整体性的发展。
每个建设项目必须有助于在城市中形成至少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它比起该项目自身要更大更重要。
经营某项工程的每个人必须清楚的知道这项工程将试图帮助哪一种更大的正在出现的整体结构,并知道它将如何有助于产生这些整体结构。
3. 构想。
这条法则确定单个建筑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要求建筑是“由健全的现有建筑的构想中产生,而不是由“每个项目都必须先被感受和体验,然后才能将其表达为一种构想”,头脑内的某个概念产生”,即它是什么,建在哪?4. 正向城市空间。
建筑书籍读书心得【精品文档】
建筑书籍读书心得【精品文档】建筑书籍读书心得篇一:《建筑十书》读后感《建筑十书》读书心得——读第一书有感《建筑十书》由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维特鲁威所著,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因而是学习外国建筑史重要的一本课外拓展书籍,本篇文章就谈谈我阅读《建筑十书》第一书的一些心得与感悟。
《建筑十书》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其中第一书主要介绍了作为建筑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建筑的构成,建筑学的部门,建筑的选址,城墙的基础和塔楼的建造方法,城内建筑的划分以及简单介绍了神庙的划分这七个部分的内容,其中前三个方面的内容使我受益最深。
一、建筑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到底一个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养呢,维特鲁威阐述了他的观点,一个建筑师首先应该要既懂技术,又懂艺术,既有实践,也有理论。
“建筑师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种种技艺。
以各种技艺完成的一切作品都要依靠这种知识的判断来检查。
它是由手艺和理论产生的。
手艺就是勤奋不辍的实际联系,通过它利用设计图纸表示的各种必需的材料由人工来完成(建筑物) 。
而理论则可用比例的理论论证和说明以技巧建造的作品。
懂得一些支离破碎的知” 建筑师必须是一个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他认为只识根本不够,还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
“建筑师应当擅长文笔,熟习制图,精通几何学,深悉各种历史,勤听哲学,理解音乐,对于医学并非茫然无知,通晓法律学家的论述,具有天文学或天体理论的知识。
”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师同样都是知识结构很广泛的人,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就不仅精通建筑,而且还是伟大的美术家、雕塑家,正因为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使得他的建筑作品能够流传千古。
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也表示,希望大家除了知道他是一个建筑师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画家,他的萨伏伊别墅、朗香教堂等名作都与美术界的立体主义流派密切相关。
要精通这么多的学问,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甚至会觉得高不可攀。
然而,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告诉我们:“如果注意到一切学问在其间会有相互联系贯通之处,就容易相信这是可能实现的。
建筑读书笔记之贝律铭
读书笔记贝聿铭说:“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所谓社会艺术,即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门艺术的区别。
后两者特别注重作品的内涵,也非常强调艺术家自身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
建筑也重视内涵和个性,但建筑师的工作是要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受到来自社会、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建筑也重视内涵和个性,但建筑师的工作是要为人们创造生活工作的环境,受到社会、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制约。
香山饭店----中西合壁的尝试。
客窗外加一格栅是学习中国传统建筑中棂花窗的作法;以青砖镶嵌线脚则是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得到启发。
而线脚的图案仍来源于唐式建筑的墙面分割。
统观全局的设计思路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贝聿铭“在故宫建筑群中,有主次轴线的强烈表现,也有大小院落的连续组合,蓝天映衬下的金黄色屋顶和赭红色城墙是那么具有感染力,站在太和门向北眺望所见的建筑天际线更是不同凡响。
”(一幅美丽的画面)“北京本质上是一个单层的城市,是一个艺术品。
” 不仅像波士顿政府中心和基督教科学教堂那样区域性的建筑群可以被纳入城市的轨道,就连肯尼迪图书馆那样的个体建筑在贝聿铭手中同样可以体现互为因果的两个过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创造出出色的个体建筑,个体建筑又促进其周围地区的新陈代谢。
玛丽广场高层办公楼座落在一个低层的台基上,其中包括步行商业大厅。
车辆服务路线安排在底层。
平面为十字形的标准层以及在平面上与高层部分虚实交替的低层台基,加之办公楼前的下沉式庭院和入口,都是颇有创造性的处理手法。
贝聿铭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鲜明精确的几何性。
几何性是建筑的一种天然属性,任何一个建筑师也不能使他的作品脱离这种属性。
浩瀚大漠中的吉萨金字塔无疑是四面体四棱锥的最纯粹的表现。
所以把几何性归结为贝聿铭建筑风格的特点之一,正是因为他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他一方面在处理功能和形式的关系时突出表现建筑的几何特性;另一方面又不断丰富这种特性,把几何性的表现从简单的单一几何体发展到复合几何体或多个单一几何体的组合,往往使人们意想不到,目不暇接。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
2023年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精选6篇)建筑书籍读书笔记1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一直存在一个偏见:认为教材都是编写得极差的。
想一想从小学到高中,学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恐怕是人类(私自揣测)的一种逆反心理吧。
在上课期间,去图书馆查找过外建史的其他书,有一本东南大学出版的《外国建筑史》感觉也还不错。
其他的一堆带彩图,五颜六色的书,也就骗骗小孩子不错。
这本书老师大概讲了一半,到文艺复兴就期末了。
正是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于是,考完试自己又接着看,后面的感兴趣的着重看了一遍,整个算是把书完整过了一下。
如果再多有一周时间让蒋老师把巴洛克风格、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风格这些讲一下自然是最好的。
再往后感觉都没有这么历史特征明显的时期了。
整个后面给人的感觉就是:走三步退两步。
历史稍有进步,马上又会出现对古代某一种风格的强烈崇拜,模仿。
古希腊,古罗马,哥特式。
再者即是,一味追求繁复,追求毫无疑义的浮夸的装饰,而脱离了建筑的本质:空间。
我想学习历史不是为了一定要记住哪个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是为了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让我们以史为镜,让我们知道一个建筑风格的形成到衰落是因为什么。
唯此,我们才不至于在设计中丧失了方向,重蹈历史的覆辙。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2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古人凭借自己生活的气候环境从而营透了许多适合居住的宫殿、陵墓、桥梁、楼阁、移至阶基以及大众化的民宅······梁思成先生用毕生精力完成这本著作。
书中将中国建筑从上古时期到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十国到元明清以及清末民国的建筑物,可以说是详细的为我们将古代到民国时期的建筑呈现给我们,尤其是那些黑白配图,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今中国的建筑历史建筑要素,还让我了解到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化与历史事件,因为建筑形式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从一本书中去感悟到许多,也应该学会很多。
城市建筑艺术的新文脉主义走向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艺术的新文脉主义走向读书笔记《城市建筑艺术的新文脉主义走向》读书笔记【作者简介】(一)生平卡米诺西特(CamiloSitte)奥地利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
他于1889年出版《城市建设艺术》(TheArtofBuildingCities)一书,当时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而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几乎为零,壮观的纪念性建筑往往屹立在缺乏构思的、尴尬别扭的环境之中,该书批评了当时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
他非常强调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影响他的这些理论都是从大量分析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了城市的艺术(CivicArt)这一专门领域。
对伊里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的“有机生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外许多近现代城市设计著作如《城市艺术》(CivicArts)、《城镇设计》(TownDesign)、《城市空间》(UrbanSpace)等都引用他的论述。
英国建筑师吉伯德设计哈罗新城时,不能不说是受到西特的城市艺术学说的影响。
”(三)地位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在西方规划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常常将西特和他的这本书与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开端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西特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人,将此书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是不为过誉的。
”【历史背景】西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总结出这些街道和广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提供了大量宜人尺度的公共空间,人们乐于在户外交流、活动。
而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发展,城市不再以人为基准点而是汽车,快速路为设计原则。
而当时建筑的内部变得日益舒适,从而使人们失去了对在外部空间中进行露天活动的欲望,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外出活动。
他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中世纪的城市原则,归纳出适应当时条件的城市建设艺术原则,提出了一条在城市内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和情感刺激的室外生活环境的美学途径,同时也奠定了建筑应是反映时代条件的有机的城市形态环境的一部分,注重城市空间形态与形体的设计。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美学》读书笔记此书既有文采,作者谭元亨老师博采众长,所学甚广,对建筑美学之见地独到,可当成一本文学作品细细品读。
这本书的内容和风格随意性很强,流畅写意,挥洒自如,就像作者所说,该书注重一时的思想火花而非系统性。
为考博之故,能无意间阅得此书,也算是一件幸事. 阅读建筑,可以阅读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可以深刻的理解这个民族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我们敬重德国的庄严肃穆,欣赏法国的罗曼蒂克,喜欢意大利人的自由不羁。
这是他们民族的个性,也是他们的建筑的个性。
西方的古典建筑重视对垂线的运用,典型的是哥特式建筑,其尖顶,是在向天际线表示亲近,也就是向上帝表示亲近,垂线条给人以上升的感觉。
而在东方,平行线有着它独特的建筑语境。
同西方建筑的“个体”不一样,中国讲究建筑的群体化,著名建筑与伴生建筑联系在一起,作为群体,平行线是不可少的,它所呈现的张力真是群体结合所需要的。
这不仅与群体有关,还与中国人的伦理观有关,平行线之横,给人以威严的感觉,沉重的屋顶给人以皇权的压力。
如今解构主义盛行,意义消解了,平面失去了,所谓理想主义人道主义敬业精神都不存在了,剩下只是“图像”,这是很可悲的,被视为只有科学性和逻辑性的技术,却成了创造的艺术,高技派就这么闯进艺术殿堂,他手段(技术)当成了目的(艺术),玩技巧和结构,对外在形式表现之刻意,一致与建筑中的实用性毫不相干,只是为“图像”而出彩。
中国的古典园林仅仅是表面的无序,骨子里充满了老庄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一种隐藏的和谐。
这是西方的结构主义所不能理解的。
森严的宫阙体现的是儒家的正统观念,园林构筑则是道家的玄想所寓。
如今,由于急功近利,相同的房屋建筑比比皆是,不少楼盘一味得模仿样式建筑,千篇一律,与当地人文传统不合,就是一种矫情了。
中国园林中,北方园林,那是皇家园林,雄伟壮观,大有帝王之气,江南园林,那是私家园林,婉约秀丽,颇有书卷之味,还有岭南园林,中西合璧,布局精巧,幽深广阔。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
建筑书籍读书笔记【篇一:《建筑十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建筑十书》简介《建筑十书》书分十卷,主要有:建筑师的修养和教育,建筑构图的一般法则,柱式,城市规划原理,市政设施,庙宇、公共建筑物和住宅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的性质、生产和使用,建筑构造做法,施工和操作,装修,水文和供水,施工机械和设备等,内容十分完备。
《建筑十书》的第一个成就就是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这个体系很全面,两千年来,尽管建筑科学有重大的进步,内容丰富多了,深入多了,它的体系却依然有效。
《建筑十书》的第二个成就是,它十分系统地总结了希腊和早期罗马建筑的实践经验。
维特鲁威的态度是科学的、求实的。
《建筑十书》的第三个成就是,维特鲁威相当全面地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第四个成就,维特鲁威按照故希腊的传统,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
第一部分摘录一、建筑的构成建筑是由希腊人称做塔克西斯的法式,称做狄阿忒西斯的布置、比例、均衡、适合,和称做奥厄科诺弥亚的经营构成的。
1、法式:法式是作品的细部要各自适合于尺度,作为一个整体则要设置适于均衡的比例。
这是由量——希腊人称做波索忒斯——构成的。
2、布置:布置是适当地配置各个细部,由于以质来构图因而做成优美的建筑物。
布置的式样——希腊人称做伊得埃——就是平面图、立面图、透视图。
3、比例:比例指优美的外貌。
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的关系。
4、均衡: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貌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
5、适合:适合是以受赞许的细部作为权威而组成完美无缺的建筑整体。
但对于习惯来说适合是这样表现的:门厅要相对豪华的内部处理得协调而优美。
因为内部的面貌华丽,而入口却低陋,它就不够适合了。
6、经营:经营就是适当地经理材料和场地,还有计算和精细地比较工程造价。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读书笔记—寻找失落空间
《寻找失落空间》读书笔记《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美〕罗杰·特兰西克著,朱子瑜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一年多前。
这本书最触动我的是它所附的图片,我第一次被引导从这样的视角来看待城市。
在这之前,我是高速公路、立交桥和摩天楼的崇拜者。
可当我看着这张照片,我忽然联想到挣扎的拉奥孔,联想到毁灭的吴哥城:你看,那蜿蜒交织的高速公路立交桥不正像无数条蟒蛇一样从四面八方缠绕着城市,在这座城市里,除了摩天楼,就剩下废墟一样的停车场了,它的最后一滴血就要被吸干。
我明白了,这不是我梦想的城市,这不是未来之城,而是死亡之城。
1、什么是现代城市中的失落空间?失落的空间,这个称呼很形象。
吴哥寺、亚特兰提斯、玛雅,曾经繁盛一时的文明,如今何处寻觅?我们正在重蹈它们的覆辙吗?罗杰·特兰西克认为:失落空间是城市中高层塔楼底层外部无组织的景观或是脱离步行活动而无人问津的下沉式广场;失落空间是几乎所有美国城市中环绕市中心、切断商业中心和居住区之间联系的地面停车场;是沿高速路两旁无人维护、更不被使用的无主之地;失落空间也是闲置的河岸、废弃的铁路调度场、弃置的军事基地以及那些为了交通便利,或也许是为了更低的税收已迁至郊区的工厂旧址;它们是今天城市更新所遗留的、出于多重原因从未开发的和疏于清理的空地;它们是各个城区与自由发展的商业带之间无人问津的残余地区;失落空间是衰败的公园和由于无法达成预定目标而不得不拆除重建的公共项目。
简而言之,失落空间就是那些由于我们的错误、失误、贪婪和骄奢,而未能够充分加以利用的被浪费的就在你我身边的城市空间。
2、现代城市的失落空间是如何产生的?罗杰·特兰西克认为:导致我们城市失落空间产生的主要因素有:1、对汽车依赖性的增加;2、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师对公共空间的态度;3、城市更新时划分城市用地所采取的城市用地区划和土地使用政策;4、一些现代的公、私营机构不愿承担城市公共环境的义务;5、旧城核心区废弃的工业、军事或交通用地。
(完整版)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理论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类。
作为理论形态来理解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而在形体方面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
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3个层次的内容:1,工程项目的设计,是指在某一特定地段上的形体创造,有确定的委托业主,有具体的设计任务及预定完成日期,城市设计对这种形体相关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控制。
2,系统设计,考虑一系列在功能上有联系的项目形体。
3,城市或区域设计,包括了多重业主,设计任务有时并不明确。
K·Lynch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
Team10 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特别强调了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题的微观层次。
A·Rapoport从文化人类学和信息论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是作为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作为应用形态来理解的城市设计:在城市设计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更见关注内容的现实性、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在现实背景中,这种解释常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机构和社区有关,具有显见的政策取向和工程取向。
J·Barnett指出:城市设计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问题。
城市形体必须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Designing Cities without Designing Buildings。
H·Shirvani教授指出,城市设计不仅仅与所谓的城市美容设计相联系,而且是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
齐康院士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意义通过图形付诸实施的手段。
包含这样几个意义:1离不开城市;2离不开设计。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
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篇一:城市设计读书笔记】第四章城市设计的编制一、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主要类型是什么?虽然城市设计内容涉及从城市整体到城市局部小范围的空间环境,任务目标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可以从编制与研究两种角度出发。
(1)从编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比较重视与城市规划编织层次相协调,常以规划任务委托形式出现,以求城市设计将城市规划目标具体化,将规划目标与措施在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上体现出来,最终又可将城市设计主要成果纳入到规划文件中,在不停层次规划内容中反映出城市设计成果。
(2)从研究角度入手的城市设计则注重城市发展中所需解决的特点问题。
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只从宏观社会经济上研讨是不够的,对城市而言,在特定的物质空间中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个社会各方都愿意接受的方法,其直观与可能性是寻求可行解决问题方案的有效途径,常常以研究任务形式委托出现。
城市设计可作为独立的规划成果,对城市发展的特定问题与区域,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物质空间与规划管理方案。
另一方面,城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研究工具,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工作相结合,为城市寻找更为合理的建设发展方案。
城市设计常常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时期的成果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城市设计关注城市发展中发展目标与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城市设计过程,以发展目标为依据,来探讨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国内外城市设计实践来看,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与实务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作为探讨城市地区的适宜的发展目标、策略与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相对独立的城市设计任务,其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概念性城市设计针对城市成片新开发地区或对城市十分重要并面积较大的地区,常常采用城市设计竞赛方式,目的是选择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功能需求,适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创新,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与新的增长动力的城市设计发难,方案针对项目发展涉及的重大问题与潜在的实施内容提出物质形态层面的解决方案与相应的发展策略。
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_城市建设学习个人总结范文
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_城市建设学习个人总结范文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11月19日至28日,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济大学城市建设干部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学习。
这次就城市综合发展、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城市文化与美学、城市社区治理、城市化与工业化、中心城镇风貌规划、城市开发、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城市发展经营与投融资、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城市的自我更新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了解,到松江区泰晤士小镇、杨浦区的五角场、黄浦区的南京路步行街外滩、浦东新区的陆家嘴、世纪公园、徐汇区的徐家汇、宝山区的吴淞口等商业中心以及上海书城、上海火车站、人民广场、淞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同济大学图书馆等进行了参观游览。
学习结业时评选为优秀学员,受到表彰奖励。
这次研修班的集中学习,时间不长,但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我国长三角发达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与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感受到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的勇气和胆识,同时也想到了我们的后发优势,增加了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
教学安排周到细致,课程设置前瞻系统,导师授课深入精心,共14节课先后有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上海共融投资管理公司、上海联创建筑设计公司、同济设计集团的15位专家学者讲课,既开阔了我的视野,也更新了知识,对我现在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新型特色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10天的学习,是一个打开门的过程,我将把这次学习培训的所思、所想、所获用于工作中,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追踪与研究。
一、资源及前景分析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旅游产业,首先必须把这个区域的基本情况摸透,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去找准自己的历史方位、找准自己的座标,同时把工作思路与整体的历史背景、整体历史机遇结合起来,通过抢抓历史性机遇来发展旅游产业。
__城市建设培训心得体会篇二根据县委安排,我有幸参加金寨县赴上海同济大学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近10天的培训,我聆听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精彩的授课,从城乡规划管理、景观设计、城镇色彩、美好乡村建设等多方面讲座,到外出参观上海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奉贤区美好乡村建设,再到学员们就我县城乡规划建议、垃圾处理等问题的相互交流,使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有了新的理念,对城镇化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城市建筑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读书笔记【篇一:《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内容简介:《城市建筑学》这本书1966年发表,到1982年第三版再版,随后译成西班牙语、德语、葡萄牙语和法语。
1982年译成英语,1987年由艾森曼主持再版。
《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是建筑,其实是城市。
这里的建筑不仅包括城市中不同的建筑和城市的视觉形象,还包括城市的建造过程。
这本书包括3版的序言、绪论与四个章节。
阅读过程中感觉此书的内容略显晦涩,不太好理解,读完整本书以后再看序言比较有帮助。
作者简介:阿尔多?罗西,理论家、创作者、艺术家、教师兼建筑师,在他的祖国意大利以至国际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声望。
199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威尼斯水上剧院,圣卡罗公墓等。
《城市建筑学》(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原以为本书研究的对象本只是建筑,其实说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发展本身,城市中的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城市中的建筑学自身的发展。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由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一、城市建筑体的结构主要内容摘录:、因为,城市建筑物的一个普遍特征,就是能使人们会到下面的重要议题上来:个性、场所、设计和记忆。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1节城市作为人造的产品由自身的建筑构成,由所有那些真正转变了自然的作品构成。
——《城市建筑学》第一章第3节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
建筑概论读书笔记
建筑概论读书笔记【篇一:建筑概论心得笔记作业】建筑概论之课程心得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学班级:142班老师:方绪民姓名:张建锋学号:1140540046日期:2014.01.14【摘要】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有时一种艺术创作。
建筑受诸多因素有关,与社会关系密切,,同时又影响周围。
【关键词】建筑艺术技术空间目的功能社会【正文】初识建筑,我根本不是很了解“建筑”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东西,好像这是一个十分的高档的名词。
我脑海中对建筑的概念仅仅只是建筑——一般的房子住宅。
我们每天生活在建筑之中,但是什么建筑呢?我不懂,意识懵懂,至少对于建筑这方面我还是一个傻瓜。
但是看了《建筑概论》之后才发现,就仿佛打开了一道门,带给我的是无尽的震撼与惊叹,建筑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建筑的历史是如此悠久,建筑的形式是如此美丽。
我怀着一种憧憬与好奇的心态来到建筑课堂,我慢慢地、慢慢地的了解到所谓建筑不在仅仅局限在那小小的一个方或者一个圆之中,而是一片广阔的天空。
近现代建筑理论认为,建筑(指建筑物)就是空间。
一座房子,不是实心,从门进去,里面是一间间的房间,是空心的。
但如果它不是房子,而是纪念碑,则是实心的。
我直到现在才明白,建筑的空间是指空间占有,纪念碑的空间是在碑的周围,纪念碑也属于一种建筑。
此外,如果说西方的建筑是石头的史诗,那么东方的的建筑则是木头的诗画,两者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说明了建筑具有强有力的时间性。
由此可见,建筑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建筑作为一个客观的物质存在,一是它的实体和空间的统一性,二是它的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性,这两个方面的组合为建筑的时空属性。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
建筑提供给人们的空间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但也不能那么认为,凡是由物质材料构成的空间都是建筑。
物质材料的围合与分隔等形成独立于周围的特殊空间,空间的不同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组合形成一种艺术,建筑就是这么一种空间上的艺术,一体立体的感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种人们对于美的自然理解与喜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1
城市建筑包含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方面,它表明城市是一个巨型的人造物体,一种庞大而复杂且历时增长的工程和建筑作品;另一方面,它指城市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即城市建筑体,其特征和城市本身一样,是由它们自身的历史和历史来决定的。
罗西认为,城市的建筑可以简约到几种基本类型,而建筑的形式语言也可以简约到几个简单、最典型的集合元素。
这些基本类型和典型元素存在于历史形成的传统城市建筑中,传统的城市建筑潜藏着一些历史积淀形成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决定着这个城市所有建筑的形式特征。
对于罗西来说,类型研究的一个关键就是去解释建筑对于城市历史的依存关系,建筑应存在于城市发展的历史逻辑中。
城市是历史的场所,人们记忆中、历史性的以及其秩序性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反映社会及文化习俗的集体的表征,他们形成了一种“建筑构成的场所”。
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的类型学世界里,城市被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式产生的根本。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类,一个建筑类型层次的终端形式。
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片断。
城市建筑体概括了城市形式。
罗西认为,城市建筑体包含两个不同的意义:一方面,它表明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造物体,一种庞大而复杂且历时增长的工程和建筑作品;另一方面,它指城市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即城市的建筑,其特征和城市本身一样,是由他们自身的历史和形式来决定的。
在这两种意义中,虽然建筑只能反映复杂和庞大的实体或结构的某一方面,但作为这种实体或结构的基础,建筑却构成了讨论问题的出发点。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存在着两个基本属性,其一是历史的内涵,其二是抽象特征。
罗西的类型学研究的是不能再进行缩减的元素的类型,即城市和建筑的元素类型。
城市构成了建筑存在的场所,而建筑则构成了城市的片断。
作为城市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任何建筑的创作不应脱离其团体——城市,而应与城市现存的历史空间形态相结合。
城市中存在的现实形态凝聚了人类长期生存积淀下来的文化和习俗,城市是它的聚合体,融合了意义和实体。
城市是时间场所中与人类特定生活紧密相关的形态,其中包括历史,它是人类文化观念在形式上的表现。
由此罗西认为应使建筑回到建筑秩序的另一种形式,从而寻找一种“城市——建筑”的形态学关系。
建筑的类型决定着城市的形态结构,城市的形态结构受制于建筑的类型。
罗西注重类型学对城市整体形态的分析作用。
他认为有些形式语汇根本不受功能制约,它们的使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变城市的面貌,甚至比功能的影响更直接更突出。
所以罗西说“形态学是生命”,罗西理解的城市建筑是,只有当建筑同那些在历史上被赋予特定意义的元素或形态发生了关系时,这种建筑才可能是建筑。
城市的总体形式具有自身的意义,城市自身的需要在单体建筑中必然有所反映。
这些单体建筑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
历史性的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会产生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每个建筑无不体现了历史在城市上的烙印。
在整个历史中,城市建筑中的作品形状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明确的联系。
在不同的历史和文明的背景下,这种永恒性确保了城市表现的相对统一性。
每一种建筑都可以用一种形式来明确表现,而形式反过来又可以城市建筑体的方式存在。
所以,形式具有使自身明确地成为城市元素的倾向。
如果某种形式被明确体现出来了,那么某种特定的城市建筑体将与之一起经久地延续下去。
而正是在一系列变化中,经久不变的形式构成了卓越的城市建筑物。
罗西认为“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剧场。
这个剧场不再是一个意象,它已经是现实。
它吸收事件和感情。
每一新事件是包括了对过去的记忆和未来记忆的潜能。
”而城市的这种“心理结构”表现为民众对一种历史的记忆——“集体记忆”。
这些集体记忆的影像是通过不同时期的城市片断在时间上叠合而形成的。
所有生活的伟大显现与艺术品有着相通性:它们都是产生于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和具体生活。
因此城市组织这个人工制品的集体性质使它作为一个所给予的实体融
合了历史、文化等等。
某种意义上说,它已成为一个艺术品。
另一方面,罗西认为虽然艺术质量表现为一种功能,它以具体的形式来表达它的艺术情节。
但是,我们不可以忽视一种具体和整体的经验,只有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建筑物,即从街道体系、城市地形,直到人们漫步街头所见到的景象,才能构成这个整体。
我们应当通过局部来考察这个整体建筑。
在研究城市与建筑关系方面,罗西的理论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认识观点。
城市是人类生活伟大而综合的体现,所有的建筑设计最终都将归结于城市,凝结着人类的情感,成为城市构成的一个元素。
正如罗西所说的那样,建筑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而且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体现在城市及其建筑物中,体现在所有城市建筑空间中。
城市建筑学读书笔记2
终于读完了《城市建筑学》,自己对于自主性建筑的理解又通透了点,可以说罗西对于自主性建筑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正是有了一种理论的知道,建筑的自主性就更明确了,同时罗西对于类型学的思考,对于其他学科的交叉,又更深层次的去推进了建筑自主性的发展,自主不意味着自闭,只有这样建筑学才能发展壮大。
“书中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同时对现代建筑所深切关注问题的赞同中,也折射出对现代建筑的忧郁”。
关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概念追求方面,罗西重新引入了历史学与类型学的基本”原理,但这种引用不是要留恋往事或运用缩减式的科学方法,相反,历史被类比为一
个度量时间而且又被时间所量度的“构架”,在罗西看来,建筑的历史就在建筑的实体中,正是这种实体构成了城市这个分析客体。
地点,时间和标记之间的这种三重关系构成了城市建筑体的特征。
只有十分清晰的理性体系才能使人们正视非理性的问题。
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分类和类型学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由不同的元素来分析城市的结构,第三部分是研究城市建筑和留有其印记的场所及城市的历史,第四部分讨论城市动力的基本问题和整治作为选择的问题。
第一部分中强调形式感染我们,同时又赋予城市以结构,想象力和几何几亿是城市建筑物的典型特征,强调类型对于城市的意义,但试想如果城市的每一栋建筑物都具有各自的类型都具有一种纪念性,那城市真的还有意思吗?这时的城市是否又回归平庸呢?
罗西指出与城市建筑体相关的主要问题:个性,场所,记忆和设计本身,但没有提到功能,但是否真的去评价城市的时候可以忽略功能呢?功能是从一种需求出发,虽然在时间的向度里,功能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功能考虑是基于一种社会性的考虑,如果建筑脱离了他的社会性,那它存在的意义有何在?
如果城市全是一种精神愉悦,而不是功能的满足,那我们也只能走向死亡。
但是不可否认罗西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建筑学本身,去更深层次的分析产生城市建筑特征及其复杂刮泥的美学意图和需求。
罗西指出城市建筑体的集合特征是理解城市建筑物的关键。
还有纪念物的经久性反应出其构成城市,尘世的历史,艺术,存在和
记忆的能量。
这种经久性的建筑体我们的社会是否一定要充实整个社会呢?
书中提到了形式的独特性与功能的多重性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不可否认,从类型学的角度,对于理解城市有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功能的多重性之间的关系,不能忽视建筑的社会性,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要想一种一劳永逸的形式去适应社会,我想是不现实的。
试想我们的地震灾区重建,临时性设施,我们能不考它的功能性吗?难道这时还要强调它的纪念性,它对于人们记忆的存在吗?书中一直在探讨城市本身的内在逻辑,与形式发展,指出作为城市记忆即集体与场所的关系的历史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城市结构的意义,城市的个性以及表现这种个性形式的建筑。
但是我们应该怎样的去应用类型呢?类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呢?还有就是自己感觉对全书理解真的不够,作者想要表达的太多,但又有很多重复的东西,一直在强调类型,但对于设计本身的方法,其实是很少涉及的。
本书名为城市建筑学,其实说的正是建筑发展本身,建筑的自主性问题,建筑学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