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的细胞实验

合集下载

edu细胞增殖实验原理

edu细胞增殖实验原理

edu细胞增殖实验原理
细胞增殖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生物细胞生长的基础实验。

它是通
过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通过定期观察和计数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来研究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

在实验中,通常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将细胞种植在营养丰富的培
养基中,确保细胞具有足够的营养和生长条件。

然后在特定时间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计数细胞数量和评估其形态变化。

细胞增殖实验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研究不同条件下细胞增殖的变化,来推测影响细胞生长和正常功能的因素。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营养成
分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探索某些药物或遗传学变异对细胞增殖和功能
的影响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首先,需要使用高品质的培养基及其他细胞培养试剂,以确保
细胞生长环境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此外,还需定期检查细胞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

同时,还需用显
微镜进行精确地观察和定量测量细胞生长状态,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重复性。

总之,细胞增殖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实验之一。

通过定
量和定性地研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变化,可以得出某些生化、生物物
理和遗传学方面的结论,这对深入理解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有重
要意义。

不用爬片的免疫荧光实验方法-雷萌生物

不用爬片的免疫荧光实验方法-雷萌生物

【ibidi--focus on cells】通道载玻片--新的免疫荧光方法细胞的免疫荧光实验是一个基础的细胞实验,传统的方法是在培养板中放入预先处理好的盖玻片,待细胞贴壁后,使用镊子将盖玻片拿出再开始进行固定,染色等系列工作。

现在分享一种简便的免疫荧光方法,无需爬片,培养-操作-镜检,在一个培养皿/载玻片上完成所有工作!一气呵成!使用如图的培养皿和载玻片,免疫荧光步骤将简化为:1.直接细胞培养2.冲洗玻片/培养皿3.固定细胞4.冲洗玻片/培养皿5.染色6.冲洗玻片/培养皿7.冻存液处理细胞8.直接镜检观察免去了指甲油封片的传统免疫荧光方法中的冗长步骤:1.无需对盖玻片和载玻片消毒灭菌2.无需对盖玻片进行包被3.无需等细胞爬片4.无需指甲油封片之所能如此简便完成免疫荧光实验,是因为这些ibidi培养皿和载玻片的底部为特殊处理的材质,绝大多数细胞可以直接贴壁生长,而不需要另外包被。

同时,这些耗材的底部薄如盖玻片,可以直接使用倒置显微镜进行观察,得到高质量的成像,适用于高端显微镜比如共聚焦显微镜。

成像效果:下面再分享一种极致的免疫荧光方法,不仅更加简化实验步骤,而且可以节约试剂和细胞,同时还能得到更出色的成像效果。

如图的ibidi通道载玻片,简单快速完成免疫荧光实验。

步骤:培养-固定-染色-镜检,只需在这个载玻片上进行4个步骤,免疫荧光实验轻松完成~ 优点总结:1、节约细胞和试剂ibidi通道载玻片里的通道只有400μm高,以μ-slide VI为例,通道的容积只有30μl,而普通8well的腔式载玻片一个孔的容积有300μl。

这意味着通道需要的试剂和细胞量仅需约十分之一!对于非常珍贵的细胞和试剂来说,这可是非常重要的。

2、成像效果好使用通道载玻片时,能在相差显微镜下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

因为通道上下都是平坦的,不会因为凹液面的折射现象影响到相差显微镜成像。

而well式的开放小室的相差成像会受到培养皿盖和液面的折射现象影响。

动物细胞工程基础实验

动物细胞工程基础实验
2. 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已灭菌的EDTA溶液分装至5个无 菌试剂瓶(100 mL),每瓶50 mL。试剂瓶均在酒精 灯火焰上烧口加盖,贴好标签,封口膜封口,放4 ℃ 冰箱保存备用。标签上标明:0.2% EDTA、配制日期、 以及组号与组长姓名。
25
配制液体培养基
1. 将培养基干粉(PRMI-1640)倒入1000 mL烧杯,加 800mL三蒸水,玻棒搅拌充分溶解;再加入加1.8g HEPES和2.2g碳酸氢钠,玻棒搅拌充分溶解,溶液呈 橙色(弱酸性,pH在7.0左右);再倒入1000 mL容量 瓶,用三蒸水定容至刻度。
9. 接种细胞:吸取4 mL上述的细胞悬液,加入原细胞 培养瓶中,接种后2个培养瓶中的悬液各4 mL;
10. 静置培养:盖上瓶盖,拧紧,标记(包括细胞名称、 代数、传代日期),放入常规的生化培养箱静置培 养;
11. 观察细胞:每天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并确定是否进 行第2代的传代。
36
EPC细胞(消化前)
2. PBS用于2胰蛋白酶溶液和3 EDTA溶液的配制,余下高 压灭菌备用;
3. 将PBS分装入试剂瓶中,瓶盖转松,牛皮纸包紧,橡皮 筋加固,装入提篮,121℃,20min灭菌;
4. 自然干燥冷却后,4℃保存备用。
23
配制胰蛋白酶(0.25%)
1. 称取0.625g胰蛋白酶于250 mL烧杯,加入1配制 的PBS 200 mL,玻棒搅拌充分溶解后,倒入250 mL容量瓶中,用PBS定容至刻度。
3. 胰蛋白酶(Trypsin)可将贴壁的细胞从培养瓶壁上消 化下来,通常使用浓度为0.25%或0.125%。
4. EDTA溶液 用于清洗细胞表面,螯合Ca2+等二价离 子,使细胞易于为胰蛋白酶消化。
20

高中生物的细胞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的细胞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的细胞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盖玻片
3. 鲤鱼皮细胞样本
4. 盐水
5. 小刀
6. 小勺
7. 水滴管
8. 缝纫针
实验步骤:
1. 取一片鲤鱼皮细胞样本,用盐水洗净。

将样本放在盖玻片上,加入一滴盐水。

2. 用小刀先将细胞表面削平,然后用小勺轻轻压碎细胞,使细胞内液体渗出。

3. 用水滴管加入一滴水,混合细胞内液体。

用缝纫针搅拌均匀,覆上盖玻片。

4. 将盖玻片放在显微镜台上,调整放大倍率,观察细胞结构。

5. 观察细胞的外观特征,包括细胞核、质体、液泡等结构。

记录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和特点。

6. 总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讨论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要轻柔,避免破坏细胞结构。

2. 使用显微镜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损坏显微镜。

3. 实验后要注意清洁实验台和实验器材。

拓展实验:
1. 观察其他种类的细胞样本,比较不同种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进一步研究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细胞实验资料

细胞实验资料

细胞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细胞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通过细胞实验,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内部的生物学过程,从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细胞实验的意义细胞实验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细胞实验,科学家可以观察和探索细胞内部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如DNA复制、蛋白质合成、信号转导等。

细胞实验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遗传变异、生长特性以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生命的基本规律、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实验的常用方法细胞实验的常用方法包括细胞培养、细胞染色、细胞计数、细胞分离和细胞转染等。

其中,细胞培养是最基本的实验方法之一,通过将细胞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可以使细胞在体外继续生长和繁殖。

细胞染色可以用来观察细胞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如核酸、蛋白质、细胞器等。

细胞计数可以用于确定细胞培养的浓度和数量。

细胞分离和细胞转染则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特定功能和相互作用。

细胞实验的应用细胞实验在生命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癌症研究中,科学家可以利用细胞实验研究癌细胞的生长特性、信号通路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在药物研发中,细胞实验可以用来筛选药物的有效性和毒副作用。

在疾病治疗中,细胞实验可以帮助医生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细胞实验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通过细胞实验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

细胞实验在疾病治疗、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细胞实验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

医用基础实验报告

医用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细胞形态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目的:1. 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3. 了解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实验原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了解细胞的大小、形状、结构以及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

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光学切片3. 载玻片4.盖玻片5. 滴管6. 细胞培养液7. 清洁纱布8. 纱布纸9. 实验记录本实验步骤:1. 清洁显微镜:使用清洁纱布擦拭显微镜的镜头和支架。

2. 装载切片:将光学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细胞培养液。

3. 盖玻片:轻轻盖上一块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4. 调焦:使用显微镜调节螺旋,使视野清晰。

5. 观察细胞:调整光圈和焦距,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6. 记录观察结果:在实验记录本上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大小、形状、细胞器等特征。

实验结果:1. 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梭形等。

2. 细胞大小:细胞直径在10-50微米之间。

3. 细胞器:观察到细胞内有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4. 细胞结构:细胞膜清晰可见,细胞壁较薄。

实验分析:1.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为后续的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2. 细胞器的观察有助于我们了解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3. 细胞形态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讨论:1. 影响细胞形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2. 细胞器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功能有何关系?3. 如何利用细胞形态观察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到了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形态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基础细胞实验报告

基础细胞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细胞原代培养与传代培养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目的:1. 熟悉哺乳动物细胞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

2. 掌握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

3. 了解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基本规律。

实验原理: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在人工条件下模拟细胞生长环境的实验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我们可以直接观察活细胞,研究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和功能等生物学特性。

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是指直接从生物体中取出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而传代培养则是指将原代培养的细胞增殖到一定密度后,将其分散到新的培养容器中进行培养。

实验材料:1. 哺乳动物组织(如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2. DMEM培养基3. 胎牛血清4. 0.25%胰蛋白酶5. 75%酒精6. 灭菌棉签7. 培养皿8. 培养箱9. 显微镜实验步骤:一、原代培养:1. 取出组织,用无菌手术剪将其剪成小块。

2. 将组织块放入含有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用无菌手术剪轻轻搅拌,使组织块分散成细胞。

3. 将分散好的细胞悬液用无菌吸管转移至培养皿中。

4.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37℃、5%CO2条件下培养。

二、传代培养:1. 当原代培养的细胞长满培养皿时,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

2. 将消化好的细胞悬液用无菌吸管转移至新的培养皿中。

3.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37℃、5%CO2条件下培养。

三、观察与记录:1.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长速度。

2. 每天观察并记录细胞生长情况,直至实验结束。

实验结果:1. 原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从组织块中分离出来,逐渐增殖,形成单层细胞。

2. 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继续增殖,细胞数量逐渐增加。

3. 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核呈椭圆形,细胞质丰富。

实验结论:1. 成功进行了哺乳动物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2. 掌握了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3. 了解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基本规律。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报告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名称: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1.学习细胞基本结构的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加深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3.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和细胞观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本实验将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

2.制作临时装片:用镊子取一片植物或动物的组织,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清水,用镊子将组织分散开,盖上盖玻片。

3.显微镜观察:将制作好的装片放置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通过调节焦距和光圈大小,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得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清晰图像。

植物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和液泡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各种细胞器。

2.结果讨论: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与理论知识和教材上的描述相符。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起到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细胞核是细胞的指挥中心,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大量的酶和蛋白质。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同样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中执行特定的功能,如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高尔基体参与分泌物的形成和转运。

五、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

通过观察和学习细胞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生命过程。

同时,实验过程中掌握的显微镜使用技巧和方法也将对我们的生物学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六、建议与改进1.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应注意保持装片的清洁,避免灰尘和杂物影响观察效果。

同时,应根据所观察的细胞类型选择合适的装片制作方法。

细胞的观察实验

细胞的观察实验

细胞的观察实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研究生命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有关细胞的观察实验。

本文将介绍关于细胞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并探讨实验的意义和应用。

一、细胞的采集与处理在进行细胞的观察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采集样本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常用的样本来源包括植物组织、动物组织以及微生物等。

对于植物组织和动物组织,可以通过切片法或细胞分离法获得样本。

对于微生物,可直接从培养液或环境中进行采集。

采集到的样本一般需要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甲醛、乙醛和氯仿等,可以选择合适的固定剂根据需要进行处理。

固定处理后的样本可以保存或进一步进行下一步的实验。

二、细胞的染色实验染色实验是细胞观察中常用的方法,有助于突出细胞的结构和细节。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苏木精-伊红染色、格里姆萨染色和荧光染色等。

苏木精-伊红染色是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可以染色细胞核和胞浆,使细胞明显可见。

格里姆萨染色则广泛用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染色,可以染色细胞壁和胞内结构。

荧光染色是一种可选择性染色方法,可以利用荧光标记剂染色特定的细胞结构或分子,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染色实验可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对比度,使细胞或细胞组织更易于观察和分析。

三、细胞的显微观察显微观察是细胞观察实验的核心步骤。

根据所采用的样本和研究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显微观察方法,如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等。

光学显微镜是最常用的显微观察方法,能够观察到细胞和组织的整体结构。

电子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观察到细胞的超微结构,如细胞器、细胞膜和细胞核等。

共聚焦显微镜结合了荧光染色技术,可以对细胞进行三维成像和时序观察。

通过显微观察,我们可以获得大量关于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信息,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四、细胞观察实验的意义和应用细胞观察实验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生命的活动规律和机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5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含解析

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上)):实验5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含解析

——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的区分,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际应用前情提要:关键词:质壁分离、原生质层、自动复原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失水,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考点二、实验流程技能方法:1.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的比较①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

此结构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②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后所剩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有关总结(1)实验材料的选择①一般不选择细菌细胞,它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

②不能选择动物细胞,它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实验试剂使用①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 ),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②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 -1的KNO 3溶液,因为K +和NO -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3)发生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原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4)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

(5)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

3.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镜检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成熟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镜检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 3和蔗糖溶液)【课堂巩固】1.将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含少量红墨水且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A .①无色、②紫色B .①红色、②无色C .①红色、②紫色D .①无色、②红色【答案】B2.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下列图示符合实验结果的是( )【答案】D【解析】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做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的体积略微减小,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液泡体积逐渐减小,细胞液色素浓度逐渐升高。

细胞培养实验基础知识和相关无菌操作流程

细胞培养实验基础知识和相关无菌操作流程

细胞培养实验基础知识和相关无菌操作流程细胞培养实验是指将动植物组织或细胞从体内分离并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药物的筛选等方面。

以下是细胞培养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无菌操作的相关知识。

一、细胞培养的基本知识1.细胞培养的种类:常用的细胞培养种类有原代细胞培养、细胞株的维持和传代培养以及细胞系的培养。

2.细胞培养的培养基:细胞培养的培养基可以分为无血清培养基和含血清培养基。

其中,无血清培养基是通过添加一定的生长因子和营养物质来满足细胞生长的需要,而含血清培养基则是使用含有细胞生长因子和营养物质的胎牛血清来供养细胞。

3.传代培养的液氮保存:为了保持细胞株的可用性,可以将细胞株保存在液氮中,以备将来使用。

4.细胞培养中的无菌操作:细胞培养实验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以防止细胞污染和外源性菌落的输入。

1.工作台和操作区域的消毒:操作前,需要用75%的酒精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彻底清洁工作台面、培养箱、玻璃器皿等操作区域。

2.培养器具的消毒:需要对培养器具如离心管、移液枪、显微镜等进行高温高压的无菌处理。

3.培养基的制备和滤过: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将培养基溶液进行高温高压的杀菌处理,并使用0.22微米的滤膜滤过杂质。

4.无菌技术的掌握:在细胞培养实验中,需要学习和掌握无菌技术,如无菌操作台、细菌灯和无菌手套等的正确使用方法。

5.细胞的分离和悬浮:将组织样本放入消化液中,进行细胞的分离和悬浮,并通过离心和过滤的方式获得单个细胞悬浮液。

6.细胞培养的接种:将细胞悬浮液接种在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或离心管中,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7.细胞传代的操作: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需要进行细胞传代操作。

传代操作时,需要将细胞悬浮液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并加入新的培养基进行细胞的维持和生长。

总之,细胞培养实验是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实验技术,掌握细胞培养的基本知识和无菌操作流程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初中生物实验细胞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细胞结构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细胞结构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实验材料:
1. 显微镜
2. 玻璃载玻片
3. 蔬菜叶片
4. 小刀
5. 盐水
6. 水
实验步骤:
1. 将蔬菜叶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小刀轻轻切开叶片,取下一小块叶片的组织;
2. 在叶片上加入少量盐水,覆盖载玻片放上玻璃片;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镜下,调节倍率,观察叶片中的细胞结构;
4. 观察细胞中的细胞核、质体、细胞质等结构,记录观察结果;
5. 用水冲洗载玻片,清洁干净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蔬菜叶片中的细胞结构,包括细胞核、质体和细胞质等。

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包裹在细胞质中心,质体为细胞内的颗粒状结构,细胞质为细胞核周围的胶状物质。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细胞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单位,具有包括细胞核、质体和细胞质在内的多种结构。

细胞结构的不同部分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细胞的功能。

这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显微镜,避免损坏实验器材;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3. 在实验室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零基础上手 单细胞测序样本制备 实验流程 文库构建一次说清

零基础上手 单细胞测序样本制备 实验流程 文库构建一次说清

零基础上手单细胞测序样本制备实验流程文库构建一次说清
单细胞测序是一种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或转录组进行测序的技术。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单细胞测序样本制备和文库构建的实验流程:
1. 样本准备:从感兴趣的组织或细胞群体中获取单细胞悬液。

这可以通过机械分离、酶消化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来实现。

2. 细胞捕获和分离:使用微流控技术或其他细胞分离方法,将单个细胞捕获并分离到单独的反应容器中。

3. 细胞裂解:将捕获的单个细胞进行裂解,以释放基因组 DNA 或 RNA。

4. 核酸提取:使用适当的核酸提取方法,从裂解的细胞中提取基因组 DNA 或 RNA。

5. 文库构建: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文库构建方法。

对于基因组测序,通常使用 PCR 扩增或衔接子连接等方法来构建文库。

对于转录组测序,通常使用逆转录和建库试剂盒。

6. 质量控制:对构建的文库进行质量控制步骤,例如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定量 PCR 来评估文库的大小和浓度。

7. 测序:将文库加载到测序仪上进行高通量测序。

8. 数据分析: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数据质量评估、序列比对、基因表达分析等。

需要注意的是,单细胞测序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具体的实验流程可能会因不同的平台和应用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实验之前,建议仔细阅读相关的实验手册和文献,并根据自己的实验需求进行适当的优化和调整。

如果你是零基础开始学习单细胞测序样本制备实验,建议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有经验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和规范操作,确保获得可靠的结果。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三 白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三 白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参考区间(0.05~0.50)× 109/L
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固定 ☺立即混匀,振荡不宜太猛烈,以免细胞破坏 ☺计数误差:同白细胞计数 ☺计数时间:60分钟内完成,细胞破坏,结果偏低 ☺与中性粒细胞区别(N着色浅/不着色,颗粒小) ☺保护剂的用量
作业:
1、白细胞计数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哪些相同和 不同之处?
注意事项:
☻采血应顺利,稀释倍数要准确 ☻稀释液新鲜、小试管和计数板均清洁干燥 ☻计数规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 ☻充池:分布均匀,大格间WBC数差异<8个,2次计数<10% ☻减少技术域误差:WBC数量过多、过少时的处理; ☻有核红细胞的处理(分类100个WBC遇见的有核红细胞数)
校正后白细胞数 /
2、某血液标本手工计数白细胞为12.0x109/L,在 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过程中见到有核红细胞20个,该标本的白细胞 应该如何处理?
试剂:白细胞稀释液(2%冰乙酸、结晶紫) 标本:EDTA-K2抗凝静脉血或末梢血
显微镜白细胞计数:
0.38ml稀 释液
稀释/混匀,待悬 液变为棕褐色
20ul全血
上清洗 2-3次
充池, 静置2-3min
低倍镜,计数 四角4个大方 格WBC总数
充池
湿润支持 柱,“推 式”的方 法加上盖
玻片
摇匀,一次完成,不能满溢/不足、不能有气泡,静置2-3min 切记:充池后只能缓慢平移计数板
稀释
计数一定区 域内Eos数
换算成每升 血液Eos数
器材: 0.5ml移液管、改良牛鲍氏计数板、盖玻片
微量吸管、试管、玻璃棒,显微镜等
伊红-丙酮稀释液
Hinkelman稀释液

观察基本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基本细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细胞的能力。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生理盐水、碘液、擦镜纸等。

2.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红细胞等。

四、实验步骤1. 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a. 将洋葱鳞片叶洗净,撕下一小块,放在载玻片上。

b. 滴一滴生理盐水在洋葱鳞片叶上,用镊子轻轻压扁。

c. 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d.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a. 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漱净的口腔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b. 将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c. 盖上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d.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 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a.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

b. 调整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c. 观察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4.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a. 同样用低倍镜观察制作好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b. 调整焦距,使细胞清晰可见。

c. 观察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5. 观察红细胞a. 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

b. 调整焦距,使红细胞清晰可见。

c. 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五、实验结果1. 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呈长方形,细胞膜清晰可见,细胞质均匀,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2. 观察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呈扁平状,细胞膜清晰可见,细胞质中散布着细胞器,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3. 观察到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细胞质中富含血红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的细胞实验1.体外培养细胞一代生存期➢分为游离期、贴壁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停止期(平台期)。

➢对数生长期:细胞数随时间变化成倍增长,活力最佳,细胞数量呈指数增长,细胞群体均一。

最适合进行实验研究。

➢细胞摇匀的经验:孔越小,越要好好摇。

种的时候可以有意识的分散种细胞,而不是直接一个小区域种下去。

96孔板种细胞轻点打进孔里,打的太猛细胞容易聚集在边缘。

六孔板手动8字晃匀效果比较好。

种细胞时晃动细胞很重要,但应避免在桌子上推着前后左右晃。

在手中两个方向的八字晃会更稳更好。

2. 细胞计数➢细胞悬液的细胞数/ml=(四个大格子细胞数/4) ×稀释倍数×104/ml➢计数建议:1)压边线细胞: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2)镜下偶见有两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应按单个细胞计算,若细胞团10%以上,说明分散不好,需重新制备细胞悬液;3)每个细胞悬液至少滴样两次求平均值。

➢提问:细胞计数的浓度控制在多少?计数重复几次?答:建议浓度控制在50-100万/ml。

建议表型实验计数4次,普通实验计数2次。

建议全部计数完再一起种板。

➢注意点:细胞计数不要同时记超过4株以上的细胞。

若有需要,先消化记4株,细胞浓度调好静置一边;再消化计另外的。

而后按消化和计数顺序种细胞。

这样可以避免多株细胞同时消化而带来的消化不理想。

3. 常用细胞培养器皿4. 液氮是低温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冻伤。

在液氮中操作及存取冷冻物品时速度要快,要注意轻拿轻放,以免内容物解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细胞传代➢消化温度:室温或37℃。

➢消化时间:不超过10 min,也不可太短(须形成单细胞悬液)。

➢注意点:1)防止细胞成片滑落(4℃消化,延长消化时间较易获得单细胞悬液);2)轻柔吹打,防止机械损伤;3)离心时不超过300 g (1000 rpm),实验室目前离心所用转速为800rpm;4)尽量避免刮伤培养瓶细胞贴附面,否则影响观察且细胞贴壁不均匀;5)及时换液和传代,不可拖延,避免细胞过爆后细胞状态不好。

6. 细胞消化条件参考Cell line 胰酶条件时间传代比例长满时间10cm dish细胞数Huh1 EPET 37℃ 4 min 1:4 5d 400w Huh7 EPET 37℃ 2 min 1:6 4d 200w HLE EPET 37℃ 3 min 1:8 3d 200w HLF EPET 37℃ 3 min 1:8 3d 200w HepG2 0.25%Trypsin 37℃ 4 min 1:3 5d 200w Hep3B 0.25%Trypsin 37℃ 1.5 min 1:4 4d - HUCCT1 0.25%Trypsin 37℃ 6 min 1:10 3d 500w RBE EPET 37℃ 2 min 1:10 3d 200-300w Huh28 0.25%Trypsin 37℃ 6 min 1:3 3d 30w 293T 1/10 EPET RT 1 min 1:20 3d 1000w 3T3 EPET 37℃ 3 min 1:8 3d 400wTHP1 - - - 1:4 3 -7. 换液时机1)pH降低。

培养基颜色由红变橙要警惕,变成黄色前一定要换液。

pH降至6.5时,细胞停止生长。

pH降至6.0时,细胞失去活性。

2)发现细胞出现形态衰退时须勤换液。

3)细胞密度过低或生长缓慢,则更换一半培养基。

8. 细胞冻存(慢冻)➢预先配制冻存液:10%DMSO +细胞生长液(50%血清+40%基础培养液)。

由于DMSO 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热能,故不可将DMSO直接加入细胞液中,必须使用前先行配制完成。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经胰酶消化后,加入适量冻存液, 用吸管吹打制成细胞悬液(1-5×106 cell/ml)➢加1 ml细胞悬液于冻存管中,密封后标记冷冻细胞名称、冷冻日期、代数、细胞数量和实验者名字。

液氮长期保存。

➢慢冻程序:1)标准程序:采用细胞冻存器。

当温度在-25℃以上时,1~2 ℃/min当温度达-25℃以下时,5~10 ℃/min当温度达-100℃时,可迅速放入液氮中2)传统程序:冷冻管置于4℃1 h→ -20℃1 h→ -80℃16-18 h(或隔夜) → 液氮槽长期储存。

9. 细胞的复苏方法(速融)➢注意点:37℃水浴,快速解冻,避免慢速融化水分渗入细胞内,再次形成胞内结晶损伤细胞。

➢冻存细胞从液氮中取出后,立即放入37℃水浴中,轻轻摇动冷冻管,使其在1 min内(不要超过3 min)全部融化,5 min内用培养液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以上。

➢两种解冻后处理方法:1)解冻后的细胞直接接种到含完全生长培养液的细胞培养皿进行培养,24 h后更换培养液,以去除DMSO。

2)解冻后的细胞先通过低速离心10 min去除冷冻保护剂,然后再接种到含完全生长培养液的培养皿中。

10. 荧光显微镜启动高压汞灯后,不得在30 min内将其关闭;关闭后,必须待汞灯冷却后方可再次打开。

11. Lentivirus production in 293T cellsUsing Lipofectamine 3000, Ji lab, 2019 1.The day before transfection (Day 1), passage1/3 10 cm dish 293T cells in a new10cm dish so that they will be 70-80% confluent on the day of transfection.2.On the day of transfection (Day 2), remove the culture medium from the 293Tcells and replace with 6 ml of fresh medium (without antibiotics) containing serum.3.For each transfection sample, prepare DNA-Lipoectamine™ 3000 complexes asfollows:●In a sterile 1.5 ml tube with 0.5ml Opti-MEM®, add:Packaging Plasmid--psPAX2 (10703bp, addgene12260) 5.3ugEnvelope Plasmid---pMD2.G (5824bp, addgene12259) 1.4ugorPackaging Plasmid--pCMV-dR8.2 dvpr (13457bp, addgene8455) 6.6ugEnvelope Plasmid---pCMV-VSV-G (6363bp, addgene8454) 1.6ugANDTransfer Plasmid---Lenti-miR/miRZip-antimiR (SBI, 7.5/7.9kb) 5.3ugNote:The proper molar ratio shall be Envelope Plasmid:Packaging Plasmid:Transfer Plasmid=1:2:3~4.●Adding p3000. p3000 (volume): plasmid (ug) =2:1●Mix gently, RT for 5 mins.4.In a separate sterile 1.5 ml tube with 0.5ml Opti-MEM®, add: Lipofectamine™3000 20ul.Mix gently, RT for 3-5 mins (Note: has to be less than 15mins)5.After the incubation, combine the above diluted DNA with the dilutedLipofectamine™ 3000.Mix gently. Incubate, RT for 20 minutes.6.Add the DNA-Lipofectamine™3000 complexes to each dish of cells. Mix gently byrocking the plate back and forth.7.After 24 hours post transfection (Day 3), add 8 ml fresh medium (withoutantibiotics) containing serum. Incubate at 37°C in a humidified 5% CO2 incubator.8.Harvest virus-containing supernatants 52hours posttransfection (Day 4) byremoving medium into to a 15 ml sterile tube, keep on ice.9.Centrifuge supernatants at 2000 rpm for 10 minutes at +4°C to pellet debris.10.Filter the viral supernatants through a 0.45 µm filter.11.Aliquot viral supernatants into 1.5 ml tubes (0.5ml/tube). Store viral stocks at-80°C.12.Proceed to Titer Your Viral Stock.Note: If use lipo 2000, no need add p3000. If use PEI 40,000, PEI: plasmid=1.875: 112.T iter LentiVirusViacounting GFPcells, Ji lab, 2016 1.The day before transduction (Day 1), trypsinize and count the 3T3 cells, plating3000 cells/well of 96-well plate. Incubate cells at 37°C overnight in a humidified 5% CO2 incubator.2.On the day of transduction (Day 2), thaw your Lentiviral stock and prepare10-fold serial dilutions ranging from 10-1 to 10-8. For each dilution, dilute theLentiviral stock into complete culture medium to a final volume of 0.15 ml. DONOT vortex, But mix well.●Using 96-well plate to do the dilution and tittering.ABCDEFGH●Column #1-#6 is used for dilution.●Add 135 ul of culture medium to each dilution well.●Line A: add 15 ul virus from original lentivirus stock. Mix well●Line B: add 15 ul virus from the well of line A. Mix well●Line C: add 15 ul virus from the well of line B. Mix well●……●So, line A is 10× dilution; line B is 100× dilution.3.Remove the culture medium from the cells. Mix each dilution gently by pipettingand add 0.1 ml to one well of cells (total volume = 0.1 ml).4.Add Polybrene® to each well to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8 µg/ml.5.Swirl the plate gently to mix. Incubate at 37°C overnight in a humidified 5% CO2incubator.6.The following day (Day 3), remove the media containing virus and replace with0.1 ml of complete culture medium. Incubate at 37°C overnight in a humidified 5%CO2 incubator.7.Incubate cells for an additional 3 days. Analyze the percentage of GFP-positivecells.8.Calculate the titer (TU/ml) by with the formula:Titer = # of positive clones / 0.1ml × times of dilution13.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腺相关病毒属微小病毒科(parvovirus),为无包膜的单链线状DNA 病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