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论杜甫《丽人行》对古代文化研究之意义

论杜甫 《 丽人行》对古代文化研究之意义
商伟杰 河北大学文 学院
摘 要 :杜 甫 《 丽人行 》 一诗 ,不仅在 中国诗 歌史 上地位 显著 ,而且 对于 中国古代 文化 的研 究也 有着 重要 的意 义。 《 丽人 行》 诗 中对唐 代上 巳节 的描述 ,有 助 于唐代 民俗 学 的研 究。诗 中对 于贵 妇服饰 的描述 可为 中 国古 代服 饰 的深入研 究有所 帮助 。 同时,其对于 认识唐 代音 乐审美 的新趋 势也有着 不可 忽视 的重要意 义。 关键词 :杜 甫 ; 《 丽人行 》 ; 中国古代文 化
鬓饰 盍彩 上之 花 叶。翠 为盍 叶, 即翡翠 所作 之盍 彩叶 。鬓 唇 ,鬓边 也” 。由此 本诗 正可为 《 中 国古代服饰 史 ・ 太 真上
三 、较早体现了唐代音乐 “ 悲亦美”的审美观
《 丽人 行 》 一诗 中, 由描述 “ 丽 人 ”风 姿 之艳 丽 ,服
饰 之华 贵 , 饮馔 之精 美 ,进 而 写到 音 乐 之 动 听 “ 箫 鼓 哀 吟感 鬼 神 ” 。通 读全 诗 ,其 主体 风 貌 是一 种欢 乐 之境 ,何 来 “ 哀 吟 ”“ 感 鬼 神 ”之 由?检 校杜 诗 注 本 ,萧涤 非 先生 之 《 杜 甫全 集校 注 》注为 “ 哀 吟,音 乐婉 转动 人。极 力形 容 歌舞 之盛 、演 奏 之妙 ” 。诚然 ,此 句 确 实体 现 了表 演者 的 高超 技 艺 ,并且 明确地 表 明了唐代 音 乐审美 的一种 新趋 势 ,即 “ 哀 亦美 ” 。 这 种音 乐 审美 趋 势在 历 史笔 记 中 多有 体现 。《 唐 朝 文
一
、
有助于唐代 民俗学研究
精 美 必超 过 一般 丝 织 品 。 ”而 《 丽 人 行 》 的相关 诗 句 即 明 确了 “ 丽人 ”衣物 的华 贵精 美 ,这又 为沈 从文之 论断 提供
杜甫的诗歌及其意义

杜甫的诗歌及其意义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著称于世,被誉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体现。
他的诗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雄浑的气势、温润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杜甫的诗歌多为近体,以七言或五言古诗为主,其内容也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感受。
他的诗歌常常描绘农民的生活、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苦难以及自然的美景,清晰的描绘出了唐代社会方方面面的生动图景。
二、杜甫的诗歌意义1.担当历史责任作为一名诗人,杜甫深谙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他的诗歌对于唐代的社会和政治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历史记录作用。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当时社会事件的真实记录和感受,如《丽人行》以诗歌的形式,详细描绘了唐玄宗的降大雨,引起洪水的情景。
同时,杜甫也能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如《赠卫八处士》对于藩镇割据的剖析,对于唐代的政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对于历史的反思和警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反映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映。
他对于农民和贫苦人民的描写,深深感染着读者。
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到:“人生不得意,死别离而相忘。
天之大者,何人不受困?”这句诗道出了当时人民生活中的疾苦和无奈,展现出了杜甫的对于人民的同情和共鸣。
同时,他也关注着政治上的问题,如《兵车行》和《戍楼春思》中,他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人民的耻辱,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3.展现个人情感虽然杜甫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为主,但是也可以看到他的个人情感在其中的体现。
在《赠卫八处士》中,杜甫将个人的情感与对于时代的评价融合在一起,使得这首诗更显深刻。
同时,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杜甫对于好友的离别之情洋溢在每个字中,情感真挚而深厚。
总之,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更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责任和担当。
唐代诗人杜甫的时代意义

唐代诗人杜甫的时代意义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扎根于乱世之中,以其深情短绪、直抒胸臆的作品感动了无数读者,并成为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杜甫的作品不仅表现了个人的心路历程和社会风尚,更体现了唐代时期社会变迁和政治背景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杜甫诗作中所展示出来的时代意义。
1. 杜甫与乱世在唐代,国家政治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而正是这样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杜甫通过他沉郁、坚韧、忧国忧民的诗歌描写方式,在其作品中对这个时期充满感慨与思考。
他以身临其境、直接观察到的景象为素材,将自己内心对战争、贫困、灾难等社会问题所引发出来的愤怒和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杜甫与社会变迁唐代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善于捕捉时代脉搏,他饱含真情实感地描绘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苦痛和贫困。
他关注民众生活,在他笔下,百姓的冷暖悲欢、困苦和辛酸得到了生动纤细的刻画。
他的作品中折射出贵族腐败荒淫、官场黑暗以及底层社会在统治者掠夺下所受的苦难。
3. 杜甫与政治背景杜甫对时代政治背景有着敏锐的触觉,他洞察力出众地感知到朝政腐败和民生困顿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他通过批判官员腐朽堕落、妖言惑众等行为来呼吁社会正义和政治清明。
杜甫关注于时局动荡不安所带来的风雨飘摇和百姓苍凉,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民众的觉醒与反思,同时呼吁政府能重视人民疾苦,改善国家治理。
4. 杜甫与文化影响杜甫以其真实细腻、深刻动人的诗歌风格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赋予诗歌以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取向,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追求公正与救国情怀的象征。
杜甫通过其辛酸苦短但坚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批判精神激发了无数后来者对理想、国家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综上所述,唐代诗人杜甫以其对乱世、社会变迁、政治背景等方面敏锐观察力和真挚表达方式而成为历史上备受推崇的艺术大师之一。
《杜甫的文化意义》演讲稿

《杜甫的文化意义》演讲稿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这一点不用再讲。
我今天要讲的是杜甫在文化史上的意义,因为他的影响,早就溢出于诗歌之外,溢出于文学之外,他在整个文化史上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那么这一点我们从哪里来看?我想我们首先从后人对杜甫的评价来看。
一、后人对杜甫的评价1.王安石:大家都知道,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由宋代人开始奠定的。
我们先从宋人看起,北宋有个政治家叫王安石,他对杜甫就非常尊敬,他在一首题杜甫画像的诗里面,有这样一句:"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意思就是我推测一下您的这颗心灵是在古代也非常少有的,是非常高尚、非常伟大的一颗心灵。
我非常希望您能够起死回生,让我跟您交朋友,然后跟您一起去四处游览。
可见,他对杜甫非常仰慕。
2.朱熹:我们再看一下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的评价。
大家都知道,南宋的理学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是非常严格,甚至是苛刻的。
朱熹就是这样,我们看一部《朱子语类》,里面不受到他批评的历史人物是非常少的。
但是朱熹认为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五位人物是伟大的人物,他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君子",这五位人物是哪五位呢?第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然后是唐代的三位:杜甫,颜真卿,韩愈;最后是北宋的范仲淹。
诸葛亮和范仲淹这两位人物我想不用我多讲,大家都很熟悉。
他们在政治上面,在道德上面都有很高的建树。
值得讨论的是唐代的三位。
先看颜真卿,大家也许知道他是伟大的书法家,颜体的创始人,但是颜真卿也是一位著名的忠臣烈士,他是为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坚决反对藩镇的割据叛乱而被杀害,宁死不降。
再说韩愈,大家当然知道他是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文以载道"的提出者,发动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同时韩愈在他一生的政治行为中间,每当国家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仗义执言,奋不顾身出来说话,多次被贬到南方荒远之地。
唐代诗人杜牧的时代意义与文学创作研究

唐代诗人杜牧的时代意义与文学创作研究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文艺评论家。
他的文学成就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尤其以世传原始古文之才,文人公案说甚富盛名。
本文将探讨杜牧的时代意义和文学创作,从政治、文化、艺术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杜牧的时代意义1. 社会背景:杜牧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段时期正是唐朝文学的鼎盛时期。
唐代繁荣昌盛,社会风气开放自由,与前代之风格甚为不同。
官府提倡文坛,礼赐文人,文人往往可以通过才华和才名达到社会上层。
2. 政治观点:杜牧是一个既从事政治事务又从事文学创作的人。
他鄙视当时的政府腐败和黄门宦官干政的现象,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政治的失望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他的政治观点对于时代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3. 文化思想:杜牧秉承了李白、杜甫等前辈诗人的文化传统,同时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学风格。
他以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丰富了唐代文学的内涵。
他还积极倡导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杜牧的文学创作1. 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了生活、自然、爱情、社会等各个领域。
他的诗歌语言清新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他善于以自然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喜欢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抒发情感。
2. 散文创作:杜牧还以散文为代表的古体文学创作成就出了一系列经典作品,如《赤壁怀古》、《秋夕》等。
他的散文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以史论对唐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3. 评论文学:杜牧以他的评论文学创作对当时的诗文进行点评,提供了宝贵的文学批评方法和思想。
他批评了唐初文坛的华丽与背离传统的问题,并提出了文人创作力追求真实情感和文学的创新。
三、杜牧的影响与评价1. 文学影响:杜牧的诗文深受当时文人的追捧,他的作品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对于后世的诗歌和散文创作研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艺术范例。
杜甫的文化意义》(下) -莫砺锋

杜甫一生因为飘零各地,走过许多地方,他的死亡、他的去世、他的安葬至今都是一个谜。他到底是怎样去世的?他安葬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所以现在在中国各地留下了很多杜甫的遗址,杜甫的坟墓就有八座之多,有八个地方有杜甫的坟墓。其中有四个地方就是湖南的耒阳和平江,还有河南的巩县和偃师,这四个地方的杜甫墓都被当地人认为是真的,争得很厉害。大家都说这里才是真正的杜甫的坟墓。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很多地方的人民都非常希望这位伟大诗人是安息在我们这个地方,安息在我们这个家乡。当然更加著名的就是成都的杜甫草堂,我每次到成都去,一定要到杜甫草堂去朝圣。杜甫草堂现在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一个花园,一个园林,它里面亭台楼阁,花木扶疏非常优美,境界非常好。当然杜甫生前没有住过这么好,杜甫生前住的草堂就是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描写的那个破草房。那么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一座园林被称为“杜甫草堂”呢?我想成都草堂呈现着今天这样的规模,这是后代的人民为杜甫落实政策,就是后代的人民觉得我们的伟大诗人不应该住在一个漏雨的破草房里。他应该住在一座安静的、优雅的一个园林里面,让他对着花木,对着亭台楼阁,更好地写他的诗篇,所以成都草堂已经成为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这是杜甫在文化上的一个巨大的影响。
试论杜甫的贡献

试论杜甫的贡献杜甫是中国唐代文学名家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被誉为“诗史之瑰宝、诗史之大成”。
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杜甫的贡献不仅在于其作品本身所带来的影响,更在于其反映社会历史和人民情感的独特性。
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人性和生命的探索。
因此,杜甫的贡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杜甫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疾苦,使其作品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一段特殊的社会历史记载。
杜甫的创作时代是唐朝晚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异常艰难。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农村和民间百姓,用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困境。
例如《春望》、《望岳》、《石壕吏》等诗作,都是从各个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
其次,杜甫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风格朴质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水准,因此一些后来的文学家们受到了他的启示,不少作家也深受其影响。
例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在诗歌创作上就深受杜甫影响。
第三,杜甫的诗歌作品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教育作用。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艺作品,更是表达他作为一位思想家的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思和对命运的思考。
他关注的问题涉及到人性、哲学、人生、尊严和自由等重要课题。
通过他的作品,可以体会到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和发展。
最后,杜甫还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他所创造的文化价值在后人的文化传承中也被广泛地利用。
他的作品蕴含着深层次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底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总之,杜甫作为一位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既反映了历史、社会、人民的状况,又对文学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和教育作用。
他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学雕琢上,而是在于他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文化遗产和人文情怀。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杜甫的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现实状况。
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 杜甫的诗歌表现了唐代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
他的诗歌中蕴含着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等不同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杜甫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含蓄深刻,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其艺术价值被誉为“唐诗之冠”。
4. 杜甫的诗歌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手法对于宋代诗人、元曲作家和明清小说家等后世文学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节点。
- 1 -。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盛唐一颗光焰万丈的巨星。
这位一生忧国忧民、恪守儒家传统的诗人,以他最为自觉最为深沉的社会意识,把个体人格化入广阔的社会人生,以他出自至性至灵的呼喊,把对自家命运的自叹自怜、对社会人生的大悲大痛融为一体;从以凝重的诗笔,血泪的歌唱,描绘了盛唐由盛而衰、万方多难的时代社会画卷,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广大人民灾难深重的生活,以及自己悲天悯人、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熔铸成了一部具有众多社会内容、鲜明时代特色、强烈政治倾向和兼擅众长、沉郁顿挫风格的“诗史”,流芳千古。
其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深远的价值。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体现来自于他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诗歌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上面。
第一,杜甫擅于挑选出具备典型意义的人和事,予以艺术的归纳,刻画众多的人物形象,描绘宽广的社会生活画面。
逾墙而逃亡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殷勤劝饮的田父,暴虐懦弱的大臣……共同组成一个人物形象画廊。
栩栩如生,刻画淋漓尽致,如此众多的、真实、独特的具备典型意义的形象,就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第二,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感人。
就象我现在所从事的新闻宣传工作一样,在新闻稿件中讲述客观事实,让作者的倾向性从作品中流露,而不是在作品中强调作者的主观意识。
例如杜甫诗歌《丽人行》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新裳照暮春。
蹙金孔雀银麒麟。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臣相嗔!”这首诗嘲讽了杨氏兄妹的骄纵酒色,坎坷地充分反映了君主的暴虐和时政的腐败,精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柔和的笔触,独特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去描绘场面和情节,使诗人自己的女性主义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流露出来。
莫砺锋讲解杜甫文化的意义

主讲人简介:莫砺锋,汉族,1949年4月出生,江苏无锡人。
1979年至1984年师从南京大学中文系程千帆教授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文学博士。
现为九届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工作,主攻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四部、合著三部,参加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两种,在全国一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曾于1991年被国务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的培养对象,200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上)内容简介:说起杜甫,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诗,想到他忧国忧民的形象,可是仅凭这些,杜甫诗圣的称号才说对了一半。
杜甫在诗作之外,还有很多人们不太知道的行为和品格,才足以使宋人把杜甫推崇为诗圣,而非李白;也正是这些行为和品格,就连苛刻的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也大加赞扬,把杜甫评价为人格上的楷模。
孟子说,人皆可以成尧舜,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成为舜。
明代的王阳明甚至说满街都是圣人,但是如果我们取一个严格的标准,谁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呢?而我们可以请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
杜甫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平民到圣人的超越。
这也是后人除诗歌之外极力推崇杜甫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安史叛军占领了长安,无数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个伪王朝的伪官。
包括当时的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维等人也这样做,惟独杜甫,惟独这个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个芝麻绿豆官的杜甫,他坚守了民族气节。
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逃过唐军跟叛军对峙的战场,逃到唐朝临时政府所在地。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过,只有杜甫这样。
所以在这些方面杜甫确实是身体力行地体现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实践展示着儒家的一种道德风范。
杜甫的文化意义文字版

杜甫的文化意义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峰说起杜甫,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诗,想到他忧国忧民的形象,可是仅凭这些,杜甫诗圣的称号才说对了一半。
杜甫在诗作之外,还有很多人们不太知道的行为和品格,才足以使宋人把杜甫推崇为诗圣,而非李白;也正是这些行为和品格,就连苛刻的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也大加赞扬,把杜甫评价为人格上的楷模。
孟子说,人皆可以成尧舜,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成为舜。
明代的王阳明甚至说满街都是圣人,但是如果我们取一个严格的标准,谁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圣人呢?而我们可以请出一位人物,那就是杜甫。
杜甫一生身居下位,是一位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却以自己的行为和实践完成了平民到圣人的超越。
这也是后人除诗歌之外极力推崇杜甫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在安史之乱之后,由于安史叛军占领了长安,无数的唐朝的大官都投降了,做了一个伪王朝的伪官。
包括当时的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杜甫的好朋友王维等人也这样做,惟独杜甫,惟独这个官居八品以下,真正是一个芝麻绿豆官的杜甫,他坚守了民族气节。
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逃过唐军跟叛军对峙的战场,逃到唐朝临时政府所在地。
就是这样一个举动,当时其他人都没有过,只有杜甫这样。
所以在这些方面杜甫确实是身体力行地体现儒家的精神,用他的实践展示着儒家的一种道德风范。
他用他的行为来说明儒家心目中间的道德规范应该是什么样的。
所以这些也许是杜甫在诗歌之外的另一种人格魅力。
(全文)说到杜甫这个话题,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我到各个地方去参观一些历史名人遗迹的时候,非常注意观察各地的雕像。
我觉得好的,在唐代诗人中间,一个是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李白的塑像,还有一个就是河南巩县杜甫陵园的杜甫的雕像。
江油的那尊李白雕像雕的是李白青年时代,将要走出四川那样一种意气风发的形象,昂首阔步,非常像我们想像中间的李白;而巩县的杜甫雕像就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是一个垂暮的老人,愁眉苦脸,往下怜悯地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使人看了以后觉得很沉重。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的文化意义杜甫,唐代文学巨匠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甫的文化意义体现在他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于贫困、战争和社会不公的揭示和呼吁。
他的《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表达了他对于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
他的《战城南》中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反映了他对于战争带来的悲剧和人民疾苦的深刻洞察。
通过这些作品,杜甫不仅展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关注,同时也激励着后世的文人学者关注社会问题,以文艺武装思想,推动社会进步。
杜甫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他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的弱点。
他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表达了他对于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萧条见汝时,白发逢人惜。
”表达了他对于人老珠黄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通过这些作品,杜甫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醒人们珍惜时间,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美好。
杜甫的文化意义还体现在他对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展示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历史的敬畏。
他的《登高》中描绘了蜀地壮丽的山川风景,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民族精神的追求。
他的《画鸡》中运用了儒家的教化思想,通过画鸡展示了人性的善恶与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作品,杜甫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激励着后世的文人学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杜甫的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本身,更体现在他对于社会现实、人生和人性、历史文化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化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思想和情感通过诗歌作品传递给后人,激励着后世的文人学者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生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

论杜甫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影响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
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
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
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
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杜甫;中国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
他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作出了非凡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杜甫的思想是复杂、错综、矛盾、变化的。
儒、道、佛三家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其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这是受当时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
唐代社会比较开放,对不同的思想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以儒家为主,兼取百家。
唐王朝统治者为适应当时的政治需要,对儒、道、佛三家学说思想都比较重视并加以提倡。
其中,儒家思想被推为正统思想,儒学被视为治国之本、入仕之途。
在法律制定、社会结构、社会伦理以及人材选拔与使用等方面,儒家思想均占统治地位。
士人入仕,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的也是儒家的进取态度。
李唐王朝将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尊奉为先祖,为其立庙祭祀,将道教奉为国教;将庄子、列子、文子封为真人。
《老子》、《庄子》、《列子》、《文子》都被列为经,一度成为士子的必读书与科考的必考项目。
道教的炼丹养气、服食饵药、斋酿祈祷,引发了文人对亦真亦幻、迷离恍惚的仙界幻境的诸多想象和描述,不少文人在失意之后,奉道自遣。
对唐代文人来说,道家思想可以使人返归自然,产生一份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的文化意义
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文化意义是很深远的。
首先,杜甫的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经典之一。
其作品以现实主义为主,关注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各阶层的命运。
他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和批判,并以自己的诗艺向社会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呼吁。
其次,杜甫的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他广泛涉猎历史、文学、哲学、宗教等领域,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他的作品中往往可见儒、道、佛三教的影响,其思想既包含着普遍的人类关怀,又蕴含着深邃的东方智慧。
此外,杜甫的作品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作品中记录的许多历史事件、人物、景观等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后人了解唐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综合来看,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瑰宝的代表,杜甫的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诗歌以其价值而闻名于世,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学术研究对象。
杜甫: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符号——对杜甫文化意义的深入思考

彩。
破 的 时 候 , 还 能 许 下 “ 得 广 厦 他 安
千 万 间 .大 庇 天 下寒 士俱 欢 颜 ” 的 心 愿 。 他 那 些饱 含对 人 民 和 国家 在 深情 的诗句 连七 岁小 儿都 能脱 口 而 出的 时 候 , 甫 已然 成 了忧 国忧 杜
画 前 ” 程 度 , 唯 心 的 道 路 上 越 的 在
年 . 界 和 平 理 事 会 号 召 全 世 界 人 世
民纪 念 四位 世 界 文 化 名 人 . 甫 名 杜 列 其 中。 我 们 平 常 提及 杜 甫 , 入 映 脑 海 的第 一 个 印 象 就 是 “ 圣 ” 诗 的
走 越 远 , 儒 家 学 说 总 体 上是 实 用 但
的杜 甫 . 习惯 了从 文 学 角 度 评 价 他
的一 生 。 但 是 , 们 应 该 静 下 心 来 我 想 一 想 . 诗 圣 ” 一 称 号 . 否 仅 “ 这 是 仅 是 针 对 杜 甫 诗 歌 创 作 的 成 就 而 言 ? 它 是 否 有 超 越 文 学 层 面 的 含 义? 再联 系 四十 多 年 前那 场 全 球 范
对杜 甫文化意 义的深入 思考
◎ 莫砺锋
德 价 值 , 愿 讲 、 少讲 超 道 德 的 不 很 价 值 ( 如 孔 子 说 “ 知 生 , 知 例 未 焉
16 9 2年 ,是 中 国 古 代 著 名 诗
人 杜 甫 诞 辰 15 2 0周 年 。就 在 这 一
围 的纪 念 活 动 ,我 们 不 仅 要 问 : 杜
群 体 的 ( 个 家族 、 族 乃 至 民族 ) 一 宗
利 益 。有 人 指 出 , 于 中 华 民族 的 由 先 民 们 生 活 在 一 个 自然 环 境 并 不 十分 优 越 的地 方 ( 河 流 域 ) 经 常 黄 , 遭 到 以水 灾 、 灾 为代 表 的 自然 灾 旱
论杜甫诗歌的重要影响(开题报告)

论杜甫诗歌的重要影响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当代初中生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由于唯升学以求的生活目标的畸形、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负面影响、由于教育公共性的弱化,当代初中生的人格发展已显示出一种困境。
环境与家庭正在养成一种特殊人格:以依赖为前提的虚假主体性,它潜移默化地在苛求环境、苛求他人的过程中任性地扩张,发展为自私狭隘、惧怕艰苦、缺乏责任感、心理脆弱的自我中心式人格。
要成材先成人,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培育迫在眉睫。
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爱国诗人杜甫身上所体现的推已及人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乐观博大的胸襟,特别是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人民命运紧密联系的精神激励着历代的仁人志士。
有鉴于此,本文选取杜诗作探讨,使初中生感受杜甫的人格魅力.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
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
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
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
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
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沾溉了后世无数的诗人,甚至影响了社会普遍大众,深入渗透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的潜意识里,杜甫因此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
杜甫是举世公认的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道,构成了唐诗最高峰的双子星座,并且被后世公认为一位继往开来的极大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歌成就无体不备,风格“沉郁顿挫”,而又形式手法多样,他“转益多师”,而又在继承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一生留下了1458首诗作,让当代初中生分享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
杜甫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的文化意义重大而不可磨灭。
杜甫
的文学创作具有极丰富的内涵,他的诗文不仅有其独特的诗意,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现代读者具有重要的社会及艺术教育意义。
杜甫是我国明清一代最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表现出一种浓厚、感伤却又不
失幽默的思想情趣,他不仅能够刻画出思想上的内容,揭示出社会现实中的问题,更可以分析和避免潜在的问题。
多于那些空虚的传统诗歌,他的诗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引起的回响更高。
此外,杜甫的诗文还曾长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至今仍有许多爱护杜
甫作品的群体。
他的诗中有多种元素,比如古代的宫廷文化、个人情感、历史文化、人物等等,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引导着读者体悟人生。
总之,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不仅展示
出宏大的思想,而且拥有深刻的文化背景,为中国人民籍给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推动现代的文学的发展,杜甫更是不可替代的贡献者。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对杜甫的认识和评价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洋溢着深刻的人生思考和社会关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关注和同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深刻,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探寻和思考。
他的诗歌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思想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历史价值。
杜甫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激昂的《将进酒》,也有深情细腻的《登高》,既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和咏物诗。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缜密,虽然用词不华丽,但用意却深刻含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巨匠,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和历史,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杜甫的文化意义——莫砺锋一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已成公论。
然而在最早确立杜甫在诗国中的典范地位的宋人看来,这个评价却是并不充分的。
因为宋人虽然对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非凡造诣有深切的理解,但他们更为重视的却是杜甫的人格意义。
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说:“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杜甫画像》,《临川先生文集》卷九)而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则说:“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
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
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读杜诗》,《剑南诗稿》卷三三)到了理学宗师朱熹,则从更明晰的理论角度对杜甫的人格意义提出了崇高的评价,他说:予尝窃推《易》说以观天下之人,……于汉得丞相诸葛忠武侯,于唐得工部杜先生、尚书颜文忠公、侍郎韩文公,于本朝得故参知政事范文正公。
此五君子,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皆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
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
(《王梅溪文集序》,《朱文公文集》卷七五)一位诗人,却被后世的大诗人认为不应仅仅被看作是诗人。
一位穷愁终生、功名不显的漂泊者,却被后世评骘人物极为苛严的理学家认为足以与那些道德高尚、功业彪炳的名臣同样光耀史册。
这说明在宋人的眼光中,杜甫的意义决非局限于文学领域,他的光辉已经照耀到整个中华文化史,从而对后人起着人格典范的作用。
到了近代,闻一多先生指出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杜甫》,《杜甫研究论文集》一辑,第23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而1961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也决定把杜甫列为次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
可见,仅仅从文学的角度去阐述杜甫的意义,是远远不够的。
杜甫的意义只有在文化的大范畴内才能得到比较充分的理解,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来走近杜甫。
二中华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其核心的价值则在于它的人本精神。
无论是主张维护群体利益乃至杀身成仁的儒家,还是主张爱护个体生命乃至逃归山林的道家,都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由于前者更适应先民们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必需以群体的力量来求得生存的现实,所以儒家的思想理所当然地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选择。
一部中华文化史,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也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史,而其它的思想则都是它的补充而已。
杜甫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自从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对儒家经典的阐释便成为古代学术的主要内容。
大致说来,这种学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先唐的章句训诂,另一种是宋明的义理探讨,后人常把它们简称为汉学和宋学。
从表面看来,唐代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
唐人既没有留下象汉儒那样博大精深的经典注疏(唐初编纂的《五经正义》说经本着“疏不破注”的精神,在经学上并无多大发明),又没有留下象宋儒那样思入毫芒的理论辨析。
唐代的韩愈虽然以恢复儒道自任,可是在宋代理学家看来,他对儒道的理解是非常粗疏、肤浅的。
那么,唐人果然没有为儒学的昌明作出重要的贡献吗?我认为至少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诗人杜甫。
从表面上看,杜甫并没有为儒家思想作出明显的贡献。
他既没有皓首穷经,也没有排斥佛老,在儒学史上似乎没有他的位置。
然而如果我们注意到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哲学,那就应该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儒家是极其重视实践的。
孔子、孟子虽然没有象墨子那样摩顶放踵的苦行,但他们与古希腊的哲人不同,他们从未沉溺于苏格拉底式的空谈,更未幻想进入柏拉图式的理想国。
孔、孟所奉行的是以实际行为来完成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以实际行为来实现其政治理想。
他们的哲学是属于人间的,是脚踏实地的,是不离开日用人伦的。
试看孔、孟一生的行事,著书立说只是在劳攘奔走终于明白道之不行的晚年才进行的,即使是他们决定以立言来实现人生的不朽后,其理论表述仍然以“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见《史记·太史公自序》)为显著特点。
可以说,实践是儒学的灵魂。
而杜甫对儒学的伏膺正是体现在这个方面。
杜甫继承了“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他“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刘熙载《艺概》卷二),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始终以儒家思想为安身立命之本。
儒家主张行仁政,杜甫则为这个理想的政治模式大声疾呼:“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儒家谴责暴政,杜甫则用诗笔对暴政进行口诛笔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当杜甫得以在朝廷里参政时,他不避危险面折廷争,展示了儒家政治家的可贵风节。
当他远离朝政漂泊江湖时,也时时处处以儒家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
安史乱起,有多少高官贵人在叛军凶焰所笼罩的长安屈节或苟活,而刚得到一个从八品下的微职的杜甫却独自冒着“死去凭谁报”(《喜达行在所》之三)的危险逃归风翔。
这既是他对儒家夷夏之辨的思想的实践,也是慎独的道德修养模式的实施。
杜甫对儒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以整个的生命为儒家的人格理想提供了典范。
儒家极其重视修身,认为这是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必要条件。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宪问》),孟子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孟子·滕文公下》),杜甫对此是身体力行的。
他不但在早年身处长安时怀有儒家的政治理想,而且在晚年贫病交加、漂泊西南时仍对之念念不忘。
他不但在忧国忧民这种大事上体现出儒家的人格风范,而且在待人接物等日常琐事上也同样体现出儒家气象。
更重要的是,历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大多是位居卿相的重要政治人物,上引朱熹所表彰的五位人物中,除杜甫一人之外,都是如此。
由于仕途显达的人只能是极少数,所以如果以他们为楷模,让一般人去仿效的可操作性是不大的。
杜甫则异于是。
杜甫在仕途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在人生道路上也可算是一个命运多舛者。
杜甫的命运正是一般人所容易遭遇的,既然杜甫能够在如此的平凡人生中完成儒家理想人格的建树,那么当然会使人产生“有为者亦若是”的联想,从而增加修行进德的信心。
因为对于常人而言,一个高不可攀的楷模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建立丰功伟业的机会也是可遇而不可期的。
只有当他们觉得楷模就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时,只有当他们觉得在平凡的人生中也能实现理想时,才可能产生仿效的冲动。
如果说先秦的儒者已经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的可贵命题,而宋明理学家的一大成就是在理论上阐明了“满街都是圣人”的可能性,那么杜甫正是以他的人生实践证明了这种可能性。
对于一向以“有教无类”为宗旨的儒家来说,“诗圣”杜甫的出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由于杜甫具有上述特征,他才被后人选择为人格的典范。
例如对于封建社会中的人来说,忠君当然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然而,历史上的忠义之士不计其数,有许多人的行为比杜甫更为引人注目,甚至不乏达到惊天地、动鬼神的程度的,为什么后人还要选择并无惊人之举的杜甫作为典范呢?请看宋人苏轼的著名评论:“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王定国诗集叙》,《苏轼文集》卷十)的确,杜甫在平时常常心系君主,当他流落夔州偶食异味时,还想到“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槐叶冷淘》)苏轼的话并不是无中生有。
而且杜甫的忠君其实有一个特定的内涵,那就是希望通过贤明的君主来实现仁政,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萧涤非先生说:“与其说杜甫是‘一饭未尝忘君’,不如说他‘一饭未尝忘致君’。
什么是‘致君’?那就是变坏皇帝为好皇帝,干涉皇帝的暴行。
”(《杜甫研究》第48页,齐鲁书社1980年版)我非常赞同这个看法,因为这符合杜甫的全部诗歌的实际内容。
于是,杜甫的忠君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希冀,它以日常的、平凡的方式体现出来,这种“一饭未尝忘君”式的行为是容易理解的,也是不难模仿的,它要比比干剖心、朱云折槛等英雄化的行为平易、切实得多,但却又是朝着同一个价值方向的。
宋儒认为儒家的道德准则本应体现于日用人伦,本应不依赖于外部事功,杜甫的行为正是这种观念的具体体现。
无怪宋儒要向这位穷愁潦倒的诗人献上“诗圣”的桂冠了。
三杜甫的另一个贡献是他以实际行为丰富了儒学的内涵,尤其是关于“仁”的内涵。
“仁”无疑是儒家思想体系的精华,杜甫对之奉为金科玉律。
杜甫以其人生实践使儒家关于“仁”的概念更为丰富,更为切实可行,也就是使“仁”的内涵在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上都得到了加强。
首先,杜甫是以忧国忧民的形象而载入史册的。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飀。
”(王安石《杜甫画像》)“中原未得平安报,醉里眉攒万国愁。
”(黄庭坚《老杜浣花溪图引》,《山谷外集》卷十六)这些诗句说明后人正是如此认识杜甫的,这是杜甫的最大性格特征。
然而杜甫的仁爱之心并非仅止于此,他对整个人类都怀有关爱之情。
在盛唐,诗人们对唐帝国的开边战争一般是持赞成态度的,即使高适、储光羲等人也未能免俗。
例如天宝年间对南诏的战争,高适的《李云南征蛮诗》、储光羲的《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等诗都持颂扬态度,唯独杜甫写了《兵车行》以揭露其对人民和平生活的严重破坏。
他在《前出塞》之六中更明确地指出:“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说明他对其他民族的人民同样怀有一颗爱心,所以对当时的开边战争独持异议。
杜甫对世间的其它生命也同样持有仁爱之心,他有句云:“白鱼困密网,黄鸟喧佳音。
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
”(《过津口》)“恻隐之心”本是孟子对人类善良本性的阐述,但是其原意只把人类当作恻隐的对象。
(参见《孟子·公孙丑上》)而杜甫却将这种善良的本性施及一切生命,这是对儒家精神的补充和光大。
杜诗中诸如“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秋野》、“君不见朝来割素鳍,咫尺波涛永相失”《观打鱼歌》)、“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题桃树》)、“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
霜骨不甚长,永为邻里怜”(《寄题江外草堂》)等诗句,都表现出对一切动植物的关爱。
我们不难注意到,杜甫最喜用充满爱抚的笔触描写弱小的细微之物,这些诗如《病橘》、《枯棕》等一般都认为其中别有寓意,也即它们都是用来象征苦难的人民的。
但是其中也有并无象征意义的,例如《舟前小鹅儿》:“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
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
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这首诗完全是即景之作,它表现了诗人对弱小生命的呵护,是诗人的恻隐之心的自然流露。
如果说宋儒关于“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张子全书》卷一)的命题是出于理论的演绎,那么杜甫却是以他的行为倡导着同样的精神。
这种把仁爱之心施及于天地间万物的精神,乃是中华民族伟大胸怀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而杜甫对这种民族精神的铸造无疑作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