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
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逊《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
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
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
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
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
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
”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
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
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14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的一种文字陈述,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是对阅读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篇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着、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周国平,一个名字,一个代表着中国当代散文的名字。
他的散文作品如同一本关于生活、自然、人情的百科全书,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情的关怀。
读完周国平的散文集,让我深受启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周国平散文集》中,他以平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他用心去观察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用情感去感悟生活,使得他的散文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他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他的笔下,平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普通的事物变得有趣起来。
在《周国平散文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自然的描写。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他用文字勾勒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恢弘,使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在他的笔下,大自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
他的散文让我明白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
除了对自然的描写,周国平的散文中还充满了对人情的关怀。
他用温暖的文字,温暖着读者的心灵,传递着对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散文中有着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的理解和对人的关怀,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温馨和人情的真挚。
在读完《周国平散文集》之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散文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懂得了珍惜生活,感恩生活。
他的散文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情的温暖,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他的散文让我懂得了用心去感悟生活,用情去体验生活,用爱去珍惜生活。
他的散文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总之,《周国平散文集》是一部充满温馨和力量的作品,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人情的温暖,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散文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身边的一切。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心去感悟生活,用情去体验生活,用爱去珍惜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一直觉得哲学是门高深的学问,研究哲学是男人的事。
女人,只需走进在哲学引领下的某门子科学。
在朋友的启迪下,走进了周国平。
现在正读着他的第五本书,以后还会读他的第六本、第七本——本想等读完他的全部著作再来写这篇文章,但一股激流在心中涌动,就像地下奔突的岩浆急需找到一个喷发口,只有喷射而出,才会感觉到自我的放松。
周国平的散文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大家都把他的散文称作哲学散文。
如果但让你去读哲学,你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把哲学的道理寄托在散文里,你就会觉得在品味文化的咖啡,不仅不厌倦,而且会进入亢奋。
每天读着他,都能从他的思想里获得一些光明。
有他的文章陪伴着我前行,在生活里没有了悲伤、没有了厌倦。
那些文章安抚着我浮躁的心,是一剂疗伤的心灵良药,哪怕正歇斯底里,它都能搀扶着你走进平静。
沉稳的、凝重的哲学力量在散文这条长河里缓缓流淌,在河的两岸,你会领略到绿色的原野和守望原野的人们。
乘着他给你带来的诺亚方舟,去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在他载你前行的旅程里慢慢成长。
他让我懂得了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无聊是无所事事的空虚,孤独是不断思索的充实。
走进孤独的人是最富有的人,走进孤独的人生是最丰富的人生。
在孤独里,你会静下心来,进入书的世界,与一切高尚的心灵对话。
虽然你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你已触摸到他的脉搏,你会在不知不觉里让自己的脉搏和作家的脉搏一起起跳、一起奔流。
在那种境界里,你已经忘却你是作家,还是作家是你。
在孤独里,你会沉思人生,不用像解答难题一样去苦思冥想,一个生活的细节涌上心头,一个深深的哲理便随之诞生,你悟出的这个哲理就不只是对这一生活细节的解释,而是对你人生里想不开的诸多事的诠释。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一)一本封面十分典雅的名叫《周国平散文精选》的书籍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翻开第一页,“只有一个人生”这六个大字瞬间映入眼帘。
拿起这本书,随便翻了翻,在心底默默地认为这应该与那些平庸乏味的书并无多大的区别,可当看到第一个标题时,我立刻否认了刚刚那个愚昧的想法。
我想这本书应该会让我们懂得很多,为我们解答很多让人迷茫无助的问题,很多让人困扰纠结的疑难。
这本散文籍并不是采用社会以至国家的事例来向我们阐述一个问题,而是从周国平老师自身出发,从他身上选取大众化的问题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剖,让深有同感的人们从中得到心灵的感触。
“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最要紧的是负起自己的责任,管好这个疆界,而不是越过它无谓地悲叹天地之悠悠”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深深地被这句话所折服。
难道不是如此么,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但相较于宇宙来说,一个人的生命似乎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生命结束的那一天,而最该令我们思考的是,在那天来临之前我们做了什么,达到自己的理想了么,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么。
还是,就那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一生,直到离开人世的那天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干了些什么。
周国平老师说的好,人生就是一个人的疆界,正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都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疆界,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是大同小异的,上帝给每一个人的东西都是公平的。
而日后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形成较大的差异,不外乎是我们后天在这片疆界上是如何驰骋的。
如果你是失败的,那么你总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片疆界,只要在这片疆界上过的舒坦,安闲即可。
而当你在羡慕别人的成功时,你难道不想想这是为什么么,不错,每个人都有一个疆界,可你只是安守这个疆界,而那些成功的人则想的是如何将自己手中这个疆界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变得更加辽阔,更加丰富,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个“想”,所以他们那个原本平凡的疆界如今是那么的辉煌,那么的让人嫉妒羡慕……放下书本,让思绪飘飞。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8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8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一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二"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周国平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而这种变化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虽然无奈,确实有效。
可是,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时,也会讨厌现在的样子,而拯救自己的只有书。
读书,不似与人交谈,不用担心别人没时间、没心情,甚至遇冷碰壁,只要你有时间,有想法,就可以坐下来,静静地读上许久,尤其是经典,多为浓缩精华,句句透着哲理,好似长者娓娓道来人生道理,轻松惬意,又受益颇多。
而周国平的散文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人生的坎,想不开,过不去时,我喜欢读读他的文章,很多时候都会深有感悟。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困于自身想法出不来,烦恼、痛苦、郁闷也就接踵而至。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作家周国平的散文代表作主要包括《安静》、《守望的距离》、《生命的品质》等,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着、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1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周国平散文的读后感2"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
"——周国平随着年龄渐长,生活阅历和人生感悟的.增多,对很多事情多了许多无奈,就像《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的一句台词,"人生真是讽刺,一个人竟然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而这种变化是保护自己的有效途径,虽然无奈,确实有效。
2024年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他的散文融合了生活和哲学。有他的散文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深刻,但是不干涩。前几日看了几页《苏菲的世界》,虽然把哲学放在了有丰富情节的故事之中,但终究是有“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基本哲学命题,需要集中的思考,也许也有一些对思想的压力,这样的思考是有味道的。但是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借生活事件和寻常的命题而思考一下人与自然、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轻松的思考体验。既有一种思考的快乐,又不至于有思想的压力,在我看来,这也是他的一个成功之处。
周国平的散文涉及面很广,但多数的文章是在探讨人生存的意义、生命最终的价值,人该寻求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才不辜负这不能重来一遍的人生?人生有千百种滋味,最后只留下了无奈。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的凋谢都不可挽回,面对只能是无奈结局的人生,我们的生活态度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哲学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科学与物质高速发展,让人停不下脚步的快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环境的破坏、人与人亲密关系的丧失,人生存的意义仿佛只剩下无休止的工作与消费了。房子一天天大了,车子越换越高级了,可是幸福的感觉却越来越迟钝了。这是为什么呢? 周国平的诊断是“灵魂缺场”。他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灵魂缺场,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是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成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那么什么是“灵魂在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精神享受”,这就是他所提倡的健康高贵的人生, 这种健康与高贵不是抽象、空泛的,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细节息息相关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孤独与交流。所有的这一切的生活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字范文5篇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字范文5篇周国平散文写得富有哲理,大家读完他的散文都怎么写读后感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读周国平散文有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范文篇1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是*,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
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篇*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的*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
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
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
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瞭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
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
读周国平文选后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读周国平文选后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读周国平文选后的范文篇1读了《周国平逊我们会不断得到一个个生命的启迪和发现,去体验现实生活中不经意而呈现出的美丽,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
作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幼儿园老师,我感觉自己的潜能不在这片沃土上,总有一个伤口在不经意中流血,内心无时不想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永远追寻凯旋。
人一生的就像是大海,波涛汹涌、风平浪静、海市蜃楼,各种归属于大海的现象都会在人的一生中呈现,没有这样的经历生命的价值何以体现呢!只要尽八分力去努力了,那不管是凯旋还是败归,都能享受回归的战利品,使自己的精神获取新生的力量,那每个人此生都不会有遗憾了。
我也算是孤陋寡闻了,今天第一次接触到《周国平散文逊,老实说提不起兴趣看,这本书对一个不爱看书的人实在是生疏,可从开头简介部分了解到“周国平,他的专业是哲学,他兼事哲学和文学,除学术论著外,还写了大量哲理散文。
在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尤其在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他的作品拥有许多热心的读者。
”不感狂言自己对哲学有多少认识,只能说对哲理性的文学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感觉一个人无论处在人生哪个困境,哲理都能带你走到海阔天空的境地里,于是在尘世奔波焦虑浮躁的心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读周国平文选后的心得体会范文篇2读一本书其实是从标题开始,进而是目录,然后是序言,再才是正文。
这本散文集的标题很是普通,对内容的了解要从目录开始。
散文是按日期分成几个专题的,从专题的名称来看,很富有哲学的味道。
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每一个都可以作为一个命题,而写成一篇篇干涩难懂的文字,但是每一篇散文的标题,都是些贴近生活的内容。
有旅游(《旅+游=旅游》)、挤车(《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还有一些有关生活态度的,《消费=享受?》、《愉快是基本标准》。
从生活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哲理,也许准确地说是从我们通常都会需要的情况或是都会思考的问题出发,来谈一些看法。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3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珍宝,珍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呼唤。
《珍宝,珍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受,虽然都是些零碎的详情,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裂,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
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渐渐成长的惊喜。
孩子布满神性才智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索。
我在读《珍宝,珍宝》时刚刚做了父亲。
初为人父的紧急和喜悦让我在捧读《珍宝,珍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
书里所描述的一些详情,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将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慧、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
或许会吧,我清晰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受都是不能复制的。
但是,我从《珍宝,珍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当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主动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
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洁赐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沟通,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
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暖和、父母的关心,由于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
《珍宝,珍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珍贵的财宝,而对全部的父母而言则供应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
阅历告知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假如不准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忘却直至吞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详情怎么也回想不起来。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1周国平说:新年伊始,我只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
我想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有一个自己的房间,里面只有几件必要的家具,绝对没有电话,除了几个非常亲密和知识渊博的朋友之外,没有任何人的地址。
我想在那里重新学习过简单的生活。
周国平的话道出了我的心声,也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
虽然,这个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体会。
但它可以更改为您想要的任何大小。
比如现在大年初二,你可以放弃回自己的小安乐家,强烈要求在娘家多值班几天。
趁着春节放假的几天,过着简单安静的生活。
这几天干脆放弃了和朋友喝酒聚会,放弃了一起激情歌唱,放弃了看最近最喜欢的江湖郎中,所以我就专心陪在最亲爱的妈妈身边,和妈妈说话聊天,还有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做家务。
妈妈在休息的时候,我还能静下心来弥补上一段没写的读书感悟。
为什么不这样做。
眼下,是初二晚上九点。
白天,孩子们都回娘家了,人山人海,热闹了一天。
现在妈妈正在床上休息。
我也可以愉快地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想。
妈妈家真安静!很不错。
我本来就是一个不喜欢刺激的'人。
有时候,纵然置身于热闹的人群中,心不在焉,却不知思绪何在?心远离自己,喜欢安静的做自己的工作,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喜欢在闲暇之余去欣赏自己想欣赏的人和事。
从来不喜欢听别人说什么,顺其自然,不喜欢把人和事复杂化。
我喜欢做一个简单的人,喜欢敬业认真的工作和生活。
此时此刻,我端着一杯浓咖啡,发呆地望着妈妈家的天花板,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认真地阅读这本心灵的书,寻求内心的平静。
这时候,我好像很寂寞,其实不是!这种简单的生活,哪怕是寂寞,那么,这种寂寞的感觉,真的很好。
突然想起一首歌: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周国平散文》读后感2最近,读了周国平的散文集,里面优美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它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叫《等的滋味》的__。
__以“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开头。
的确,从我们成为胚胎的那一刻,我们就等着出生;从我们出生后我们就等着长大;从我们长大后,我们就等着接触新的事物。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一):
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一天中午的时
刻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
我只需趁热打铁,
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
倒是和他一字之
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
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
他的书或
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
前者描绘了一个
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
我读到的,自然是
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
每
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
他
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向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
就是“缺少社会职责感”。
但是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
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800字3篇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800字3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800字1最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离一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国平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
”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深深爱意,谈生活、谈人生境界。
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必然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不能攀援在社会建筑和他人身上。
”在人的现实生活之中,还应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家园。
失去精神价值的生活,纵然轰轰烈烈,也只是浮光掠影的表象,是一种空虚和无聊的生活。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
这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其中珍藏着你最珍贵的宝物,任何灾祸都不能侵犯它。
”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的书大多充满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
《守望的距离》一书也不例外。
他在书中谈生活、谈人生境界。
他认为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在现实的利益世界中,在其中随波逐流。
人也应该在现实世界中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他告诫人们,不要让琐屑的生活淹没自己,不要失去自己,尤其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一个人拥有了精神家园,他就拥有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周国平喜欢对死亡进行探讨,死亡与人生意义在某种方面紧密相连。
人固有一死,因此在对待名利方面,他进行了感叹“我们短暂的生命过于拥挤,我们把太多的光阴抛洒在繁忙的工场和喧闹的市场。
”周国平的这本书充满睿智和哲理的隽永内涵,充满魅力的格言和诗语,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禁思考自我的境遇,思考我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灵魂。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周国平散文读后感(通用16篇)周国平散文读后感篇1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
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
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
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
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
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
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
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800字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
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
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着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
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
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
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
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
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着、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
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
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
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
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安静》的诞生,于我几乎是一个惊喜。
它是周国平继《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后的第三本散文集。
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安静似乎来得更为纯碎和彻底。
我喜欢《安静》,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
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的精神宝库。
”他对安静的理解不正切合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吗?——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同为当代智者的文化大师余秋
雨也在其代表作《文化苦旅》的自序中说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英气是以尚未悟得历史定位为前提的,一旦悟得,英气也就消了大半。
”“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
”这个不正也是国平先生说道来的安静吗?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
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
在中国最动乱的十年文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
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又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本身的超越性的突破。
凭着他思考者的身份,他可以随意逡巡于任何国度的思想界,穿梭古今,吞吐千年,与尼采,与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与柏拉图、帕斯卡尔完成心与心的对晤。
他甚至纯碎可以以父亲的身份对自己逝去的女儿哭歉:“在这个时代,平庸的哲学家太多了,而杰出的父亲太少了。
”“你短促而美丽的生命是我最真实的宿命。
而我在人世苟活只是一个幻影。
我抱着你小小的尸体,拒绝接受任何哲学的安慰……”这样一个有血有
肉的智者,顿时让我们感觉到他是多么的真实和贴切啊!智者是人,不是神,哲学也并不是无所不能。
搞哲学研究的周国平能写出如此丰富深刻的散文,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性于一体。
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
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
时光如梭,岁月荏苒,从童年到青年,从意气风发渐渐步入人生的暮年,一路走来,生命如同一曲终将谢幕的长歌,在击节处倾听周国平六十载人生回首,一个向死而生的人站在上帝面前的心灵独白:岁月改变了曾经的脸,性情在岁月中宁静致远。
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回过头来,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再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