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_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20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近代中国生活变迁的表现。

2.能总结和写出近代中国引入西方的科技所产生的作用。

【学习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学习难点】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所产生的作用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
【使用方法】学生自主看书画出重点内容,然后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之后小组讨论完成合作与探究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1.材料一:缠足是我国古代的陋习。

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给她缠足,用裹脚步使劲勒脚板,把脚骨勒断,变成小小的“三寸金莲”。

任凭女孩子疼得哭天喊地,狠心的家长也不罢手。

材料二: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对缠足这种丑恶的陋习深恶痛绝。

他常常感慨的说:“中国一向号称为教化之国,圣贤辈出,为什么没人出来禁止缠足呢?”(1)材料一反映的真的是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那么,为什么孩子疼得哭天喊地,家长也不罢手呢?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感慨在哪一时期被明令禁止?这一时期在社会习俗方面还有哪些变化?
2.我国古代有领先世界的四大发明,那么为什么近代以后,许多发明都是从西方传进来的?
四、课堂小结:
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是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出现的,是以中华民族的沉沦为代价的。

【课后反思】。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辛亥革命后军警 为行人剪辫子
剪发辫


清朝梳辫图



废缠足民国女生不缠足、玩体育
清 朝 翎 顶 补
易服饰 服 孙中山和中山装
跪拜
废跪拜
梅 兰 芳 与 卓 别 握手礼 林
改称谓
鞠躬礼
有人说:“近代社
会生活本来就落后, 变化又有限,与我们 今天的现代社会生活 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这种观点对吗?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兴交通工具的实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 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 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3)从材料三中,列举“新兴交通工具”和“社会风尚的革新”的表现各一例。
轮(分2)船分或)火近代车中(国1出分版)业中,剪历发史辫最或长改、规称模谓最(大1的分文)化出商版务机印构书是馆什么(?1分(1)
结合之前所学,从内外两方面思 考: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外因)
2、中国人近代化的探索(内因)
当堂反馈
(2013·江苏南京) 1、近代史上,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 的主要传媒工具。右图所示报纸创办的时间是 ()
A.1872年 B.1897年 C.1905年 D.1915年
时间:5分钟
活动目标:
课前独立预习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课 堂上分组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要求:
6人一组,全班分为四大组,通过课本知识和老师提供的 资料进行消化创新,用形象的方式介绍相关知识,让大家切 身体验和感受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示形式不限:如说故事、编歌曲、新闻播报、 采访、分角色表演等等,尽其创新。可组内派一人完 成,也可多人共同完成。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6-20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编写人:审核:历史组课型:展示课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工业革命后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人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中国在交通、通信、文化、习俗方面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学法指导】情景剧表演、比较法、归纳法等【知识链接】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的北京丰泰照相馆,这年适逢谭鑫培60寿辰。

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于是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

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这一年,离威廉·肯尼迪·迪克森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进站》过了10年。

【学习过程】:导入: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性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纷纷出现,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

近代中国在西风东渐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3、文化出版机构:年在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0课 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0课活动课: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八年级历史下册中的第20课,属于“古代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发展”这一章节中的知识点。

通过这一课程,我们将了解到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唐代和宋代,这些变化对于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分析生活环境变化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探究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活环境的变化;•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生活环境变化对于古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课本《中国近代发展概述》;•白板、马克笔;•历史地图、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流程步骤一:温故知新通过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程所学的知识,为这一课程的学习营造必要的铺垫。

步骤二:关注生活环境变化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通过图片和历史地图资料,展示唐代和宋代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了解唐宋时期生活环境的变化。

步骤三:讨论生活环境变化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唐宋时期生活环境变化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

步骤四:探究古代中国科技发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古代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科技成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古代中国科技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步骤五: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本次活动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结合课程目标,总结本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课后作业•阅读课本第20课;•分析和总结古代中国科技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于古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分组讨论和自主探究,学生将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_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政史地潘玉梅一、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并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是以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教师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分成交通、通讯、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四组分组预习查阅相关资料。

三、重难点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课程导入PPT出示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趋势,引导学生从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回答,导入,那么在社会生活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依据课前分组及导学案)交通组找出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教师用PPT及时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劣势。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请本组学生找出——轮船、火车PPT早期火车和轮船及第一条正式运行的铁路淞沪铁路。

引导学生思考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便利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可能需要老师引导)它们有什么优点?与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最主要的区别?教师及时点评并过渡下一组通讯组找出近代有哪些通讯工具传入我国?学生找出电报及电话时教师出示PPT学生对电报可能会比较陌生。

组长阐述通讯工具的出现有哪些影响?指导在P105标注教师及时点评过渡下一组文化生活组找出文化生活的变化1.照相和电影的传入3部影片(识记)意义2.报业的兴起历程回顾各个时期的报纸(温故知新)PPT表格学生完成重点讲《申报》以点带面3.出版业——商务印书馆的创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教师及时点评过渡下一组社会习俗组找出社会习俗的变化1.剪发辫PPT发式对比图,引导学生剪发的意义2.禁缠足PPT缠足图,变形的脚,小脚一双,眼泪一缸直观体验禁缠足的必要性 3.易服饰PPT服饰如何变化更加直观(引导学生结合影视剧去观察)4.改称谓废跪拜内容P107教师及时点评过渡引导学生谈一谈变化的局限性,该怎样看待这些变化?结合107页最后一段过渡引导学生思考“引起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课堂小结PPT结合黑板的板书巩固练习PPT出示布置作业板书设计黑板板书结合PPT图片交通工具文化生活的变化火车、轮船照相、电影、报纸、出版业PPT图片通讯工具社会习俗的变化电报、电话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教学反思本课教材的设计条理清晰围绕近代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四个方面的变化来展开。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预览
•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 文化生活的变迁 • 社会习俗的变化
预习导学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快速完成导学案 49页1、2、3部分。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近代交通在中国的出现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 “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 计的第一艘轮船。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 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 列新法令,以改变愚昧落后的旧习俗。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封建落
后的旧习俗,使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探究问题二
比一比:你知道近代 在社会习俗方面有哪些变 化?有什么影响? (语言简洁明了)
电影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1905年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 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 1872年在上海创 办的《申报》,是当时 影响较大的中文报纸。 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 新闻、评论,还有商品 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 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 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 际的许多信息。
变化有限:轮船出现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 铁路数量少。 电影、报纸在城市才能看到。 照相属于有钱人。 传统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 文化生活的变迁 • 社会习俗的变化
淞沪铁路、 “黄鹄”号轮 船 1.你知道中国第一条铁路和第一艘轮船的名称吗? 有线电报 2.19世纪70年代后,传入中国的通讯工具是什么? 照相和电影 3.当时还从西方传入哪两样发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部编版导学案: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 也有了明显改善
娱乐
————
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交通
自行车等
高速公路、地铁、高铁、轻轨、航空、私家车等
原因: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

买衣服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衣着丰富多彩,服饰成为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温饱问题
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通信
网络
不响:使信息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预习指导】
基础知识考点一: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 简述我国社会日常生活的变化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时间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匮乏

LS-8-020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LS-8-020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2.在没有影片或光碟出现之前,如何更加客观地记录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真实面目?
3.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情况,当时的人们是如何了解的?
4.分析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了什么影响
5.历史诊断:(指出下列故事中出现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形)
1919年某天,南京的张宏(南京政府官员)要去参加一次商会代表会,家里发生了如下情形:他们家的女佣跪在地上向张宏请安:老爷,我现在就为您去取翎顶补服出行吗?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③从以上社会习俗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精神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④通过短剧思考该如何将“民主”的观念日臻完善,并将其传承下去呢?




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位京城的官员要与在上海的亲友取得及时联系可选择的最佳手段有()
A.拍有线电报B.写封书信C.发无线电报D.打长途电话
2.19世纪70年代上海的人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
6.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少新事物、新气象。其中最有特色的服装是什么呢?()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近代,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
C.辛亥革命后开始取消“老爷”“大人”等称呼,使用“先生”“君”平等称呼
D.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开始在上海等城市创办报纸,主要给中国人看
8.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大门北资本主义列强打开,我们的领土被割占、资源被掠夺。但同时欧风美雨也把世界创造的文明带来中国来。结合你所学到的知识,说说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20课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20课





1、以自己家庭为主题,收集自家的老照片,建立家庭影集,了解自己家庭的发展变化。
2、系统总结: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方面
变化表现
意义或作用
交通通讯
文化生活
社会习俗





1、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A、促进商品的流通B、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C、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D、利于信息传达
2、下列与上海有关的史实是()(不定项)





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讨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是否完美无缺,毫无瑕疵?
导学
难点
社会习俗的变化
导学
环节
导学任务及导学要求





(一)自主学习:
1、交通、通讯的出现
(1)19世纪初,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交通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传入中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镜头。
A、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B、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的拍摄C、《申报》的创办D、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说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_____________
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轮船是____________
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中文报纸的出现:最著名的是______年在_________创办的________。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说明:1、教学参考只提供课堂导学和基础达标的参考,其中“课堂导学”只提供部分课时的思路,课本较明显部分要麻烦教师们备课时补充。

2、请教师们在使用本导学案之前要认真进行第二次备课,在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补充的同时完善重难点、讲课思路、板书设计和小结。

3、有疑问请加入“历史替龙”QQ群(414267064)发问求解。

第1课鸦片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使英国通过鸦片打开中国市场的阴谋破灭。

不对。

因为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

2.略。

林则徐为什么能说动道光皇帝禁烟:因为林则徐把鸦片的危害与清政府的统治联系在一起。

3、表现是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是封建社会后期。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略)4、我们说《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的条约,这里的“丧权”指条约签订后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从条约内容是看出包括了贸易、关税、领土主权。

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DCBACBABD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堂导学提示1、略。

2、略。

3、因为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加剧了农民的贫困。

不同在失败原因是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CBDBCCDC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堂导学提示1、英国、俄国都采用通过代理人(阿古柏)的方式进行侵略;俄国还直接占领我国领土。

2、“为什么能收复新疆”是指原因。

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DDCCBB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导学案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略)二、※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BDADCAB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堂导学提示1、义和团是什么性质的运动?(略)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掌握火车、轮船传入中国以及中国近代在交通方面的变化;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等相关事实。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分析事件影响的能力,分析事件发生原因能力,归纳事件特点的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能力。

四、巩固拓展:归纳社会生活变化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的总体影响。

经济:政治:思想: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材料一: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侵华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兴建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1898年6月到9月,维新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了剪辨、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等。

从1915年起,进步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根据社会生活变化的具体史实和原因,结合本课相关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六、总结归纳学生归纳: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感受社会变化 导学案

感受社会变化 导学案

九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编写人:杨洋初审人:审核人:执行审核人:课题:1.1感受社会变化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能用生活的实例说明人类社会及我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2、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3、学会运用“一分为二”方法来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成就和问题。

4、感受人们生活的发展变化,增强关心社会的兴趣和热情;5、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来看待现实生活中的事物;6、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及其根本原因;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难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和谐现象、影响以及产生不和谐现象的根本原因。

【预习指导】自主预习(在5-8分钟时间内,自主阅读本节,独立完成问题并在疑问处作标记)农民住新居网络技术培训公民民主意识1.三幅图片分别表明了人们在哪些生活方面发生了变化? 结合课本第二页两幅图片,从上述人们生活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感受?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你是如何理解的?3.请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4.结合以前所学,明确在新世纪,我们的奋斗目标有哪些?5. 我国当前社会存在哪些不和谐的现象?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产生这些不和谐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内探究】一、体验生活变化1、说一说:过去人们居住土房茅屋,现在过去人们用芭扇纳凉、火炉取暖,现在过去人们只求吃饱穿暖,现在2、说说自己家庭或所在村镇社区人们平时的文化生活。

二、领略现代文明1、列举一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感悟祖国面貌的巨大变化。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3、探究:有人说:“过去的鸡好吃,现在的鸡不好吃”;“过去住平房邻居关系很密切,现在住高楼邻居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但有些网站发布的不良信息严重侵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第20课 教案样本

第20课 教案样本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机和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感悟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热爱今天的现代生活。

【教学重点】新式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缓慢与不平衡的原因。

【教学流程】一、导入明标:1.教师以有关四中的四张照片,自然导入。

2.请学生大声朗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见导学案)。

并集体感悟一分钟。

二、自学质疑:请学生通读课本P104-107页的内容,划出有疑惑的问题,并做好标记。

独学完成导学案【问题导读】和【自学检测】的相关内容。

(用时8分钟左右)。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独学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三、小组交流:请学生将独学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先二人小组对学、交流,讨论,看能否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四人小组群学。

组长记录好本组群学还解决不了的问题,(5分钟左右),并给组员分配下环节将要展示内容的任务,待下环节师生一起交流。

四、展示点拨:教师请三组中各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交流成果,对一些群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教师适时的启发,引导,激励,并且精确,简练的点拨。

(6分钟)五、训练拓展:请学生们独学完成学案【巩固训练】,群学【拓展延伸】的相关内容,然后展示点拨……六、小结反思: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2分钟时间整理思路,上讲台谈谈这节课的感悟与所得,教师补充小结。

布置作业:课本P105页板书设计: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1、轮船、火车等传入中国2、有线电报在中国的出现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与电影传入中国2、中国近代报刊、书籍出版业的兴起三、社会习俗的变化1、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2、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局限性教学反思:。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发生的新变化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自主学习与梳理】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联的发展1.成就:①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②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③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

2.问题: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②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二)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①主要内容:(1)政治领域: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2)经济领域: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②评价:(1)积极:A.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C.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D.苏联的科技水平获得较大提高。

(2)消极:A.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B.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②评价:(1)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2)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①内容:(1)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3)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2022年版本)。

②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12月26日解体。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一)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1.背景: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八上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上历史20 社会生活的变化

古罗镇初级中学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近代火车、轮船、电报等交通通讯工具传入和作用;照相、电影对精神生活的改变、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及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等基础知识。

2、认识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局限性。

3、重、难点: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二、自主学习(时间分钟)内容: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学法指导:通过预习掌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内容,理解这种变化的局限性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传入1、交通工具火车、轮船传入:作用:重要铁路:2、通讯工具——电报传入时间:作用:(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技术传入及影响:2、电影作品及影响:3、报刊创办及作用:4、商务印书馆建立时间:地位:(三)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易服:礼仪、称谓:(四)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自学检测:1、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带来的变化不包括A、加快了出行速度B、缩短了空间距离C、促进了商品的流通D、每个中国人都可以乘坐2、缩短昆明到上海行程时间的铁路是A、滇越铁路B、淞沪铁路C、京张铁路D、京广铁路3、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A、滇越铁路B、淞沪铁路C、京张铁路D、京广铁路4、电报在中国开始使用是在A、19世纪六十年代B、19世纪七十年代C、19世纪末D、20世纪初5、电报的使用,最大的方便是A、可以传达生意信息B、可以传达新闻C、可以联系亲友D、方便了联系沟通6、关于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B、为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C、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D、大家都可以照相、看电影7、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A、《歌女红牡丹》B、《定军山》C、《渔光曲》D《三打白骨精》8、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A、《歌女红牡丹》B、《定军山》C、《渔光曲》D《三打白骨精》9、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A、《歌女红牡丹》B、《定军山》C、《渔光曲》D《三打白骨精》10、近代创办的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上海创办的A、《每周评论》B、《万国公报》C、《新青年》D、《申报》11、报纸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刊载新闻、评论等B、刊登广告,宣传商品C、让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D、联系亲友12、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A、上海商务印书馆B、京师同文馆C、京师大学堂D、人民出版社13、近代人们开始剪辫、衣服是在A、辛亥革命前B、辛亥革命中C、辛亥革命后D、新中国成立后14、辛亥革命后,人们见面时打招呼等礼仪应该是A、行跪拜礼B、称大人老爷C、鞠躬、握手称先生D、行三跪九叩大礼15、以下关于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变化最大是在沿海沿江地区B、人均铁路占有量少C、电影和报纸是人们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D、传统的习惯势力短时间很难改变三、组内交流交流的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有哪些主要变化?交流的疑难四、班级展示成果交流展示拓展延伸展示五、作业检测(见练习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
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深刻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为代价的。

但是,中国社会生活的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学习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学习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学
一、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1、和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它们的出现,使人们的大大加快了。

还极大地促进了的流通。

2、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驾设,商人可以用它来,记者可以用它从外地,老百姓与也用上了电报。

3、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和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4、后,外国人在等城市创办了外文报纸,主要是给外国人看的,后来,中文报纸也出现了,其中最著名的是年在创办的。

它刊载、等内容,还有。

报纸成为人们、的主要传媒工具,人们可能通过报纸了解到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事件,从报纸上寻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5、年在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
国、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
的和都很多是它出版的。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6、后,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
布了、和
等法令,强令剪掉辫子,停止缠足,
用代替过去的。

㈡合作探究研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汽笛响起,火车开动,坐在车上的人像悬挂着
的旗子一样摇来摇去。

……沿途的农民看到火车冒着烟驰
过,而且车上满载了衣着华丽的人,没有不…诧为奇观‟的。

他们都把手里的活停下来,呆呆地盯着火车看。

拄着拐杖的
老妇人惊异地张大嘴巴,青年人两眼发愣,看得出神,小孩
子则吓得依偎在大人的身上。


请回答:(1)此报道出自近代哪一报刊?
(2)反映了哪一年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
何意义?
(3)这则材料哪些地方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
(4)火车的传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为
何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5)除报纸外,这一场面还可以用哪些手段记载下来?
㈢拓展延伸巩固(课后题)
材料:乘火车,坐飞机外出旅游,照上几张彩照,已经
不再是稀奇事了;用电话、电脑交流信息、联系友谊也已成
为“家常便饭”;爸爸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图书杂志,还有各
家报纸……妈妈还带我去逛超市,看电影呢!
请回答:这段话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哪些重要内容?
又有哪些是在近代社会生活中发展而来的?
四.课堂小结:
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是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
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
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五.当堂检测选择题
1 .下面近代交通工具中较早从西方传人我国的
是()
①汽车②火车③轮船④飞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 .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是在()
A . 19 世纪70 年代以后
B . 19 世纪80 年代以后
C . 19 世纪90 年代以后
D . 20 世纪初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