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绪论症状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总复习(人卫第六版)

精神病学总复习(人卫第六版)
衰退及痴呆。
(四)犹豫不决:反复思考,不知如何是好。见于精神分裂症。
九、动作与行为障碍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1.木僵
2.蜡样屈曲: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缄默症
4.违拗症
(三)刻板动作
(四)模仿动作
(五)作态
假说、社会环境。
四、临床表现:知、情、意各自分开。
(一) 前驱期症状:情绪改变、认知改变、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改变、行为改变、躯
体改变。
(二) 显症期症状:
1. 感知觉障碍:听幻觉最常见,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出现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或
命令性幻听常指向精神分裂。幻视亦较常见,而幻嗅、幻味和幻触不常见。
八、治疗与康复:
(一)药物治疗
1.原则:系统而规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小剂量逐渐
到有效推荐剂量。
2.选药:神经阻滞药(氯丙嗪、氟哌啶醇),非经典药物(奥氮平、氟氮平、利培酮、奎
硫平)。既往治疗有效的药物,本次治疗仍有效。
3.疗程: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一年以上)。
2.部分性痴呆:人格良好,定向力完整,有一定自知力。包括刚塞综合症、童样痴呆、
抑郁性假性痴呆。
六、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七、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1.情感高涨
2.情感低落
3.焦虑
4.恐惧
(二)情感波动性的改变
4.合并用药、;苯二氮卓类、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
5.安全原则。
(二)心理与社会干预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

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

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

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

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

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第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4章——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DSM-IV 5轴诊断
轴I:临床障碍 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其他情况
轴II:个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III:躯体情况 轴IV: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V: 全面功能评估
DSM IV: Five Axes
DSM-5 多维度诊断
1
DSM-Ⅳ
精神分裂症亚型: - 混乱型 - 偏执型
型 - 残余型
- 紧张型 - 未分化
CCMD-3 分类
0 器质性精神障碍 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 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 诊断标准
翟金国 教授
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
zhaijinguo@
熟悉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分类的目的: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 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
分类的意义: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 与预防,预测疾病的转归。
分类的基轴:症状表现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 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DSM-5 1
精神分裂症亚型D:SM-5 1
• 删除亚型
DSM-5 新增多维度病理评估1
- 现实扭曲(幻觉、妄想) - 阴性
症状
- 认知损害
- 抑郁
- 躁狂
- 精神
等级诊断




诊断思维
病史采集 精神检查 辅助检查 神经认知检查 分析资料 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修正完善诊断

精神病学重点

精神病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1.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旧称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改变。

2.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医院精神病学、综合医院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

3.精神医学发展史▲(1)第一次革命: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奈尔(Pholippe Pinel,1745年—1826年)在1793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

(2)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

(20世纪初期,冯特的学生德国医生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详细描述了早发性痴呆和噪狂症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以及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的区别。

在他所著的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作了系统的分类,为精神病的分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第三次革命:心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

)(4)第四次革命:精神卫生运动展开。

(1909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开始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

比尔斯与美国心理卫生协会。

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和鼓励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1909年2月,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协会(比尔斯任顾问)。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30年5月5日)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

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协会)(5)第五次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标准化诊断ppt课件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标准化诊断ppt课件

精神障碍诊断步骤和依据
病史 精神检查、躯体检查 心理测验、症状评定量表 精神症状
精神检查 (interview)
对象:患者 方式:观察、面谈 目的:了解精神症状
技巧:医生的修养
1.坦诚、接纳的态度 2.敏锐的观察力 3.良好的内省能力 4.丰富的经验与学识 5.得体的仪表与态度
技巧:沟通技术
DALY的含义
因疾病早逝或残疾造成健康生命年的损失 以时间为单位综合度量生命数量和质量 疾病负担:精神分裂症发病期 = 全瘫 重性抑郁 = 失明或截瘫
中国精神疾病占总负担1/5
80%
20%
精神疾病负担
其他疾病负担
中国的疾病负担 —— 神经精神疾病及自伤自杀(%)
1.倾听 5.善于提问 2.接纳 6.重构 3.肯定 7.代述 4.澄清 8.鼓励病人表达
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严重程度标准 病程标准 排除标准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症状标准:注意缺陷≥4/9项
1、学习时分心,听见任何声音都要去探望 2、上课不专心,东张西望 3、作业边做边玩,又脏又乱,少做、做错 4、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5、……
18.0%
19.3%
20.2%
中国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和治疗现状 (1990)
估计病例数(百万) 治疗比例(%) 合计 66.3 -- 抑郁症 16.2 10 双相障碍 4.5 10 精神分裂症 4.4 30 强迫症 13.3 1 酒依赖 5.6 ? 惊恐障碍 6.6 10 自杀/自伤 2.2 ? 其它 8.3 ?
精神科床13.2
6.4
1.2
0
20
40
1
中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01-精神病学绪论

01-精神病学绪论

Changes in synaptic density over years
Rethinking the Brain, Families and Work Institute, Rima Shore, 1997.
The wiring of neurons in the brain is hugely influenced by stimulation and the use of these neuron pathways. Thus, as you age, pathways that are not intensely used will disappear.
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 受体
对心理病理过程其重要作用的几种神经递质
1.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学习与短期注意突触形成的重要物质,参与觉醒时的 注意保持与感知。 例:功能缺陷与Alzheimer’s disease的记忆障碍有关
2. 多巴胺 (dopamine): 多种功能:注意、认知、情绪、动机、奖赏、睡眠 例:活动过度与分裂症有关,功能缺陷与ADHD有关
回顾性调查
看与疾病的联系度
可靠性低
5
1.2.病因作用与疾病缺乏特异性联系 A single cause may correlate with several diseases
社交恐惧
童年期亲情剥夺
慢性焦虑
反社会行为
抑郁症 自杀
A single diseases may correlate with several causes
4、大多数精神障碍病因不明,危险因素则包括多种素质因素 与环境因素,素质-应激模型可以解释大多数疾病的发病模 式。
6

医学课件【精神病学】第1章 绪论 第2章 精神症状学

医学课件【精神病学】第1章 绪论  第2章 精神症状学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二、脑神经生化与精神活动 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多巴胺(DA)及其受体是精神医学研究最广泛的神 经递质和受体之一。D1类受体与Gs相关联,能增加腺 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而D2类受体,主要是D2,则与抑 制性G蛋白(Gi)相关联,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研究表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幻觉、妄想等)可能与皮层 下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有关,而阴性症状(情感淡漠、 意志减退等)则可能为皮层内、尤其是前额叶皮质DA 功能相对低下所致。
绪论与精神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 精神活动:感知, 情感, 思维,意志行为等。 ❖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具有精神活
动的障碍,特征为 认知 、情绪、意志行为等方面 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或增加 病人的残疾、死亡等危险。 ❖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 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人类的疾病
❖ 85%的病人是患功能性的疾病(Functional Diseases)。
❖ 15%是器质性的疾病( Organic Diseases)。
❖ 器质性疾病又有一部分是心理社会因素变化 而来,所谓心身疾病(Psychosometic Diseases) 。
❖ 这就是说明人类主要的病源不在于身体的器 官,而在于精神情况——忧虑、惧怕、怒气、 嫉妒、骄傲、野心等等。
诊断意义的精神障碍
❖ 精神疾病的诊断来源于社会的需要。
重要性:所谓社会问题医学化(如网络依赖) 科学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可解决性: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精神病学的分支
❖ 社会精神病学,即从社会学、文化差异的角度研究 精神疾病、行为问题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学——绪论、精神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绪论、精神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
案例
社会舆论评“6· 20”宝马案司法鉴定9大疑问
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意见为:“王季进作案时患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司法鉴定结果一经公布,便受到公众强烈关注。截至9月7日17时, 微博评论已达1.6万余条,转发1万余次,提出了以下9个关键问题:


三、精神卫生学 四、精神障碍与疾病负担
第二节
脑与精神活动
脑结构
精神活动 脑可塑性
脑神经化学
一、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大脑的结构最复杂
□1000亿个神经细胞和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种类繁多,例如位于视网膜上的间质细 胞(无长突神经细胞)就达23种之多。
更为复杂的是神经细胞间的联系和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表1-2 与精神障碍关系的密切的几类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抑制性氨基酸 神经递质 其他神经递质 组胺 乙酰胆碱
γ氨基丁酸(GABA) 甘氨酸
单胺类及相关神经递质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5-羟色胺
神经肽 内源性阿片肽
β-内啡肽 脑啡肽 P物质 下丘脑释放因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亚健康
精神障碍
精神(心理)健康与精神障碍并非对立的两极, 而是一个连续频谱(continuum),精神健康与躯体健 康同样重要。可以说,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 问题一、如何判断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比较与分析
自身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 背景分析
精神症状的 共同特点
▲症状不受意识控制 ▲与客观环境不相称 ▲影响社会功能 ▲多数伴有痛苦体验
神经递质
只有与相关受体结合,方 能产生生物学效应。
几乎所有的神经递质均能与 多种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 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病学——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科学,它通过对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研究,来了解和识别精神障碍的类型和症状,进而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在精神病学中,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精神障碍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其症状和特征。

最广泛使用的分类系统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和《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简称ICD)。

这两套分类系统都是由专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制定的,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普遍使用,并且定期进行更新和修订。

DSM是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一套精神障碍分类系统,它的最新版本是DSM-5。

DSM-5根据每种精神障碍的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如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情感障碍、焦虑障碍等。

每种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都非常详细和具体,且包括必备症状和可选症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ICD是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一套疾病分类系统,它的最新版本是ICD-10。

ICD-10将精神障碍分类为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几大类,每个类别下还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精神障碍。

ICD-10的诊断标准更加简洁,主要根据症状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除了DSM和ICD,还有一些其他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例如中国的《中国临床心理学病例诊断分类标准》、法国的《国际精神疾病分类系统》等。

这些分类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整体上还是以DSM和ICD为主流。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不仅是分类的基础,也是治疗的依据。

医生通过对患者的面谈、观察和测验等多种手段,来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部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部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部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在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 。

根据DSM-5,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1.神经发育障碍:包括智力发育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等。

2.精神分裂症和相关障碍: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等。

3.情感性障碍: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4.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慌障碍等。

5.分离性身份障碍:包括多重人格障碍等。

6.行为和情绪障碍:包括对立违抗性障碍、品行障碍等。

7.物质相关和非成瘾性障碍:包括酒精、烟草、毒品等成瘾性障碍。

8.躯体症状和相关障碍:包括疼痛障碍等。

9.人格障碍和人格特质: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等。

10.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包括冲动控制障碍等。

11.性偏好异常:包括恋物癖等。

12.睡眠-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等。

13.神经认知障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等。

在DSM-5中,精神障碍的诊断通常需要满足特定的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时间标准和排除标准。

症状学标准是指患者的意识、思维、情感、感觉、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检查评定;严重程度标准与家庭社会功能密切相关;时间标准与上述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持续的时间做相应的规定;排除标准主要是排除躯体疾病相关的内容。

此外,ICD-10也对精神障碍进行了分类和诊断标准的规定。

与DSM-5类似,ICD- 10也采用了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时间标准和排除标准来进行诊断。

制表:审核:批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是精神病学领域近20年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它一方面促进了学派间的相互沟通,改善了诊断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临床实践,另一方面在探讨各种精神障碍的病理生理及病理心理机制、心理因素对各种躯体疾病的影响以及新药研制、临床评估和合理用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疾病分类学的目的是把种类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点和从属关系,划分为类、种、型,以便归成系统。

精神障碍的分类是将纷繁复杂的精神现象,根据拟定的标准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

其意义在于:促进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疗与预防及预测疾病的转归。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分类就是按某种规则将事物纳入一种类目系统的方法。

疾病分类的基轴有多种,对疾病按病因、病理改变进行诊断与分类,是医学各科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但在精神医学实践工作中,只有10%左右的精神障碍病例的病因、病理改变比较明确,而90%左右的病例则病因不明。

因此精神障碍的诊断和分类,无法全部贯彻病因学分类的原则。

目前精神障碍分类的基轴主要是依据症状表现。

但必须指出,这种诊断只能反映疾病当时的状态,若主要症状改变,诊断可能随之改变,而且病因不同但症状相似的不同疾病会得出相同的诊断,但症状学分类有利于目前的对症治疗。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由于大部分精神障碍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不同的医师对同一疾病的理解和认识又有差异,导致临床医师对同一病人的诊断一致性差;而诊断不一致使研究结果无法比较和难以解释,这一直是困扰功能性精神病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统一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意义重大。

诊断标准是将疾病的症状按照不同的组合,以条理化形式列出的一种标准化条目。

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

内涵标准又包括症状学、病情严重程度、功能损害、病期、特定亚型、病因学等指标,其中症状学指标是最基本的,又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

下面以我国目前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为例,说明各种标准的意义。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精神障碍是一种严重影响个体情绪、思维和行为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精神障碍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

例如,情绪障碍的患者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惹等症状;而思维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思维紊乱、幻觉、妄想等症状。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观察,了解患者的具体症状,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其次,精神障碍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程和发病背景。

有些精神障碍可能具有较长的病程,而有些可能是急性发作。

此外,患者的发病背景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例如家族史、生活事件等都可能对患者的病情产生影响。

再次,精神障碍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身体疾病。

有些身体疾病可能会导致精神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脑部肿瘤等。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这些可能的身体疾病,以确保精神症状不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

最后,精神障碍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

精神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和思维,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社会功能评估和心理功能评估,了解患者的具体功能状况,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程和发病背景、排除其他可能的身体疾病,以及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医生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美国精神障碍分类系 统-DSM:DSM-V
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系 统-CCMD:CCMD-3
ICD-10: F00-F09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F10-F19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及行为障碍 F20-F29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 F30-F39 心境 (情感性) 障碍 F40-F49 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 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F60-F69 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F70-F79 精神发育迟滞 F80-F89 心理发育障碍 F90-F98 儿童及少年期行为及精神障碍 F99 待分类的精神障碍
五、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Psychiatric Signs & Symptoms
(一) 概述: 1. 确定精神症状的存在: A 面谈法 (interview) B 观察法 (observation)
2. 精神症状表现的影响因素:
A 个体因素(individual) B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五、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1. 目的:治疗、预防、预测转归、交流
病因、
器质性
2. 分类基轴: 病理改变 症状表现
功能性 重症
轻症 (精神病性与神经症性)
பைடு நூலகம்
五、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3. 诊断标准
内涵标准
症状学、严重程度、功能 损害、病期、特定亚型、
病因学等指标
排除标准
五、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Outline(内容提要)
8.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应激相关障碍) 9. Physiological disorder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factors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10. Personality Disorders (人格障碍) 11. Childhood Mental Disorders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12. Treatments & Prevention
b. 学校与职业场所的问题
(schools and work sites)
c. 社会生活的变化 (changes) 与个人特殊遭遇 (lives)
(2) 应激与精神障碍 (stress)
(3) 人格特征与精神障碍 (personality)
3. 精神障碍发生过程中 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all factors interacting)
绪论(Introduction)
一、精神医学日益显得重要 (Importance)
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 的排名中居首位 Burden of mental disorders 发病率不断升高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二、Psychiatry: 精神医学/精神病学
1. 精神病学:是研究各种精神疾病 (障碍) 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 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科学。
传统的精神病学 2. 精神医学:
广义的精神卫生
3. 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s):
精神障碍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 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 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4. 精神卫生 (Mental Health):不仅研究各类
心身疾病与心身医学等。
三、脑与精神活动 (Brain & Mental activities)
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均由大脑调控
1. 脑结构与精神活动 ( Anatomy) 2. 脑神经生化与精神活动 (Biochemistry)
3. 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 Plasticity)
四、精神障碍的病因
Causes of Mental Disorders
Ottessen
症状学、严重程度、 病程、病因
4. 多轴诊断
DSM-V
轴Ⅰ:临床障碍
轴Ⅱ: 个性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轴Ⅲ: 躯体情况 轴Ⅳ:社会心理和环境问题 轴Ⅴ:全面功能评估
五、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疾病症状严重性
5. 等级诊断:
当前急需处理、 治疗的疾病情况
六、常用的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1.国际精神障碍分类系 统-ICD:ICD-10
Outline(内容提要)
4.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5.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6. Mood Disorders (心境障碍)
7. Neurosis & Dissociative disorders (神经症与分离障碍)
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 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 题的发生。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强调生物学因素与心理、 社会和经验、后天的种种变量是不断变化 着的、动态的整体的概念。
6. 其他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
(4) 生物学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5) 机体的功能状态 (somatic function)
2. 心理社会因素 (Psychosocial Factors):
(1) 常见的心理社会致病因素:
a. 恋爱婚姻以及家庭内部问题
(relationship, marriage and family)
1. 生物学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1) 遗传因素 (heredity):a. 家系调查
b. 双生子同病率 c. 寄养子的研究 d. 细胞遗传学研究
(2) 神经发育异常:
a. 遗传
(nerve heteroplasia) b. 环境
(3) 理化因素 (physical & chemical factors)
3. 精神症状的特点:
A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B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
精神病学绪论症状学精神障碍分 类与诊断标准
Outline(内容提要)
1. Introduction(绪论) 2. Psychiatric Sign
& Symptoms, Diagnosis, Classification (症状学、诊断、分类) 3.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器质性精神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