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f839a9b561252d381eb6e5e.png)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一.无机化合物分类:1.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CO 2、SO 2、SO 3、N 2O 5、Mn 2O 7、CrO 3等)(2)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K 2O 、Fe 2O 3、CuO 、MgO 等)(3)两性氧化物(Al 2O 3、ZnO 、BeO 等)(4)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5)过氧化物(Na 2O 2、H 2O 2等)(6)特殊氧化物(Fe 3O 4、Pb 3O 4、KO 2、KO 3等)2.酸(1)按酸根分(2)按H +数分(3)按强弱分(4)按氧化性分(5)按沸点分(6)按稳定性分3.碱 (1)按性质分 (2)按OH -数分 (3)按溶解性分 一元酸:HCl 、HNO 3、HClO 、HClO 4、HBr 、HI 等 二元酸:H 2SO 4、H 2CO 3、H 2SO 3、H 2S 、H 2SiO 3等三元酸:H 3PO 4 氧化性酸:H 2SO 4(浓)、HNO 3、HClO 、HMnO 4等 还原性酸:H 2SO 3、HBr 、HI 、H 2C 2O 4(草酸)等 含氧酸:H 2SO 4、HNO 3、H 3PO 4、HClO 4等 无氧酸:HCl 、HF 、HBr 、H 2S 等 挥发性酸:H 2CO 3、H 2SO 3、HNO 3、HCl 、HBr 、HI 等 难挥发性酸:H 2SO 4、H 3PO 4等 稳定性酸:H 2SO 4、H 3PO 4等 不稳定性酸:H 2CO 3、H 2SO 3、HNO 3、HClO 等 一元碱:NaOH 、KOH 、LiOH 等 二元碱:Ba(OH)2、Ca(OH)2、Cu(OH)2、Mg(OH)2等 多元碱:Al(OH)3、Fe(OH)3等 可溶性碱:NaOH 、KOH 、Ba(OH)2等微溶性碱:Ca(OH)2难溶性碱:Cu(OH)2、Mg(OH)2、Al(OH)3、Fe(OH)3等 强碱:NaOH 、KOH 、Ba(OH)2、Ca(OH)2等 弱碱:NH 3·H 2O4.盐 (1)按组成分(2)按酸根分(3)按形成分(4)其他5.特殊化合物二.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是氧化物。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9303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1.png)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1.按照物质的组成部分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者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它们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一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可以变化。
2.按照物质的形态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对稳定,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排列方式。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在容器中自由流动。
气体具有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特点,可以自由扩散。
3.按照物质的电导性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导电物质和非导电物质。
导电物质能够传导电流,如金属、溶解了电解质的水。
非导电物质不能传导电流,如纯水、木材等。
4.按照物质的溶解性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
可溶性物质可以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如食盐、糖等。
不溶性物质不能在溶剂中溶解,如石油、石蜡等。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所特有的、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性质。
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
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定和分类。
2.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它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变化。
3.燃烧性质物质的燃烧性质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接触时能够发生燃烧反应的性质。
例如,可燃物质如木材、纸张等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4.酸碱性质物质的酸碱性质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酸碱程度。
酸性物质具有酸性,如柠檬汁、硫酸等;碱性物质具有碱性,如氢氧化钠、氨水等;中性物质的酸碱程度接近于中性,如纯水。
5.氧化还原性质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化态,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化态。
三、物质分类与性质的应用1.环境保护了解不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和利用各种物质,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238189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0.png)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可见和不可见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质与分类对于我们理解世界以及应用科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性质和分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本身固有的特征和表现。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物质性质。
1. 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测定和描述,为物质的分类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是否能与氧气发生燃烧、物质是否能与酸或碱反应等都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定,它们的特点决定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变化。
3. 物质的运动性质物质的运动性质是指物质在空间中运动的特征。
例如,物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都属于物质的运动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物理实验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提供了依据。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按照其固有性质和组成成分来划分的。
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不同,常将物质分为以下几类。
1. 纯物质与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类型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固有性质和化学组成。
例如,纯水、纯金属等都属于纯物质。
而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混合而成,具有可变性和不均匀性。
例如,沙水、空气等都属于混合物。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是构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手段分解为更小的颗粒,如氧气、金属等。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经化学结合形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例如水、盐酸等。
3. 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是指以碳(C)为主要元素,且含有氢(H)和其他元素的化合物,它们通常与生命活动和生物体相关。
例如,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等都属于有机物。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93932d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9.png)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一、引言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存在于我们周围。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自然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划分,主要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1. 纯物质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例如氧气、金属铁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纯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一致的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分离。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是均匀混合物(溶液)或非均匀混合物(悬浮液、乳浊液等)。
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可以随着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变化而发生改变,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
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行为,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大类。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质。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通过观察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反应,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这对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四、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类别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所致。
1. 纯物质的性质纯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一致的性质,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它们的性质。
例如,金属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这使得它在工业生产和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纯物质的性质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改变,例如,氧气可以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氧化物。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050c23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e.png)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要素,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分类。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征和行为。
根据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将物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得到。
举个例子,金属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延展性和导电性等。
当我们观察金属时,可以看到金属具有一种独特的光泽;当我们将金属拉伸时,可以发现金属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当我们在金属上施加电流时,可以看到电流能够通过金属导电。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化学性质描述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的变化和转化。
常见的化学性质包括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等。
例如,铁的化学性质包括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铁的氧化物——铁锈。
当铁暴露在空气中时,会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铁锈,这是铁的一种典型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物质的纯净度、物质的聚合状态和物质的化学组成。
1. 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物质的纯净度,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是指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纯粹物质。
常见的纯净物包括金、水和氧气等。
纯净物的组成和性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恒定的。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而改变。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空气、软饮料和土壤等。
2. 物质的聚合状态根据物质的聚合状态,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合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只能做有限的振动运动。
石头、铁器和木材等都是固体物质的例子。
液体是物质的一种聚合状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小,分子可以在容器内自由移动。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6b7a9f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2.png)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们根据其性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分类。
这种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点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性质,并根据这些性质分析其分类。
一、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态性质:物质可以处于固态、液态或气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之间相对稳定,通常不易流动;液态物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可以流动;气态物质具有较小的密度,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对较远,能够迅速扩散和流动。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可以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例如,氧气具有促进燃烧的性质,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颜色、热导率等。
这些性质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确定,而不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分类1.纯物质与混合物:根据组成的复杂程度,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固定的化学组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
2.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们无法通过化学反应进一步分解为其他物质。
元素根据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3.化合物: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生成不同的元素或其他化合物。
4.溶液:溶液是由溶剂中溶解了溶质的混合物。
溶剂是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溶质则是被溶解于溶剂中的物质。
根据溶剂的性质,溶液可以分为固溶液、液溶液和气溶液。
5.悬浮液:悬浮液是由微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悬浮液中的微粒会在液体中沉积,因此需要通过搅拌或加热等手段来保持悬浮状态。
6.胶体:胶体是微粒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混合物。
胶体的微粒比一般悬浮液中的微粒要小,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更强,因此胶体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5ab73eb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5.png)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本文将对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进行归纳,并介绍一些典型的例子。
一、常见物质的分类1. 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和固定的组成比例。
常见的纯净物包括金属、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其组成比例可以发生变化。
常见的混合物包括空气、海水、沙子和水等。
2.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质。
例如氧气、氢气、金属元素等都是单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结合而成的。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都属于化合物。
3. 无机物与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是指无机化合物,包括无机酸、无机碱、无机盐等。
它们大多数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包括烃、醇、酮、酸等。
有机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物品中。
4.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特点。
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锌等。
非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相对较差,大多数处于非固态。
例如氧气、氮气、碳等都属于非金属。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例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性、可溶性、酸碱性等。
例如氧气可以与其他物质燃烧生成氧化物。
3. 燃烧性质:燃烧是氧化物与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常见的可燃物质包括木材、煤炭、油类等。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光、热和气体等。
4. 酸碱性质:物质根据溶液中的氢离子(H+)或氢氧根离子(OH-)的浓度可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
酸性物质如硫酸,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中性物质如水。
5. 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能够发生氧化反应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4906a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其性质和分类对我们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和特点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性质以及常见的分类方式。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质量:物质是有质量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质量。
质量是衡量物质数量的重要指标。
2.体积:物质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一定的体积。
体积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大小。
3.形状:物质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4.化学性质:物质在与其他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时,会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燃烧性、腐蚀性等。
5.物理性质: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特性,如颜色、密度、熔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测量。
二、物质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物质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物质的状态分类:(1)固体:固体是一种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状态,具有较稳定的分子结构和排列方式。
如石头、木材等。
(2)液体:液体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状态,具有较弱的分子结构和相对较大的自由度。
如水、酒精等。
(3)气体:气体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状态,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运动自由度较高。
如氧气、氮气等。
2.物质的组成分类:(1)单质: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金属元素铁、氧气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混合物: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如空气、矿石等。
混合物根据组成的均匀程度可分为均质混合物和不均质混合物。
3.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1)酸性物质:具有酸性的物质,可以与碱中和产生盐和水,如硫酸、盐酸等。
(2)碱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如氢氧化钠、氨水等。
(3)中性物质:具有中性的物质,不具有明显的酸碱性质,如水、盐等。
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我们了解物质的本质和特点至关重要。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5ec0d53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6.png)
生态平衡
破坏生态系统 影响生物多样性
物质的研究意义
对物质的研究不仅有 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 律,还可以推动科学 技术的不断发展。科 学研究中的每一次突 破都离不开对物质特 性的深入研究。
物质的未来展望
新材料
发展更加环保的 材料
绿色生产
倡导节能减排的 生产方式
可再生资源
利用可再生能源 替代传统能源
感谢观看
THANKS
反应物 → 生成 物
反应速率与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可描 述反应速率与反 应物质的浓度关
系
平衡化学方 程式
反应物的种类和 数量必须与生成
物相同
化学反应的能量 变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伴 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 放。放热反应是指在 反应过程中释放能量, 而吸热反应则是从周 围吸收能量。能量变 化可以影响化学反应 的速率和方向。
物质在生产领域扮演 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 加工,物质的应用无 处不在。通过科学合 理的利用,提高生产 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医药
物质用于制药、 医疗器械等
建筑
物质用于建筑材 料的生产
食品
物质用于食品加 工、保存等
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
废气排放 废水排放
资源消耗
● 02
第二章 元素的性质和分类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不能进一步 分解为其他物质。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原子结 构和化学性质,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
元素的分类
金属
具有良好导电性 化态
非金属
大多数为气体或 者脆性固体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5a3bf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9.png)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分类物质是指占据空间并具有质量的物体。
根据不同的特征和性质,物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不能再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如氧、金、铁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固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
例如水(H2O)就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物质。
混合物的组成可以随意改变,并且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其组分。
例如,蔬菜沙拉就是由多种蔬菜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 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点和表现。
根据物质性质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2.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物质的物理性质。
2.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它涉及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改变。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这是金属的一种化学性质。
2.3 生物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是指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变化和作用。
这种性质涉及到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例如,维生素是一种具有促进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生物学性质的物质。
2.4 环境性质环境性质是指物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例如,在高温下,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可能会发生变化。
结论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对我们了解和研究物质的基本特性非常重要。
通过对物质分类和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行为,为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c5c3b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f.png)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单位,它们根据其化学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一、物质的分类1. 无机物质无机物质是由非生物过程形成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无机元素。
无机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1)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可塑性的物质,如铁、铜和铝等。
(2) 非金属:不具有导电性和延展性的物质,如氧气、氮气和碳等。
(3) 水合物:由水分子结合而成的物质,如硫酸铜和硝酸铵等。
(4) 矿物质:存在于地壳中的天然无机物质,如石英、方解石和石膏等。
2.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是由生物过程形成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有机元素(碳、氢、氧、氮、磷和硫等)。
有机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1)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2) 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合成聚合物、染料和药物等。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物质,其组成和性质可以发生改变,但各组分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混合物可以根据其形态和物理性质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1)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透明均匀体,如盐水和糖水等。
(2) 悬浮液:由颗粒状溶质悬浮于溶剂中而形成的不透明体,如沙水和液体草莓奶等。
(3) 凝胶:由固体颗粒分散于液体中而形成的半固体体,如果冻和胶原蛋白凝胶等。
二、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观察和测量得到的性质,而不改变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1) 密度: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 溶解度:物质在溶剂中能溶解的程度。
(3) 熔点: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4) 沸点: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1) 可燃性:物质能被点燃并产生火焰。
(2) 氧化性:物质能与氧气反应并产生氧化物。
初中化学知识与概念_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与概念_物质的分类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db4ac56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4.png)
初中化学知识与概念_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水(H₂O)、氧气(O₂)、二氧化碳(CO₂)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这些物质混合后,其各自的性质不变,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例如:空气、土壤、海水等。
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金属(铁、铜、铝等)、非金属(碳、硫、磷等)、稀有气体(氦、氖、氩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氯化钠(NaCl)等。
有机物与无机物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
例如:甲烷(CH₄)、乙醇(C₂H₅OH)、葡萄糖(C₆H₁₂O₆)等。
无机物:一般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也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盐、氰化物等。
例如:水(H₂O)、氯化钠(NaCl)、硫酸(H₂SO₄)等。
酸、碱、盐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等。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例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氢氧化钾(KOH)等。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例如:氯化钠(NaCl)、硫酸铜(CuSO₄)、碳酸钠(Na₂CO₃)等。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物质可以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和不溶等。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等。
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稳定性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光照等)不易发生化学变化或分解的性质。
稳定性好的物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变质,有利于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a500f5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1.png)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是一切事物的基础。
在化学中,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物质分类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不同分类下物质的性质特点。
一、物质的分类方法1. 根据物质的组成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物质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一定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其化学组成和性质可以变化。
2. 根据物质的形态根据物质的形态,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力较强;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变的形状,分子之间的力较固体较弱;气体具有可变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力较弱。
3. 根据物质的组织结构根据物质的组织结构,物质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由有序排列的分子、离子或原子构成,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平面对称性;非晶体则是由无序排列的分子、离子或原子组成,形状不规则。
4. 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金属、非金属等;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特点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在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获得的性质。
例如,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这些性质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异。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通过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在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引起化学变化。
3. 密度和比重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的质量,通常用克/立方厘米或克/毫升表示。
比重则是指物质的密度与某一标准物质的密度之比,无单位。
密度和比重是物质的重要性质,可以用来辨别物质的纯度和成分。
4. 热性质物质的热性质包括热容、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等。
热容是指物质吸收或释放单位质量的热量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热导率是指物质在温度梯度下传导热量的能力;热膨胀系数是指物质在升高1度温度时单位长度的变化量。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3e8ba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0.png)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一、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物质,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对于我们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
二、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的固有属性和特征,它决定了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和行为。
物质的性质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描述:1.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确定,例如物质的颜色、形状、温度、密度、电导率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这些性质包括物质的稳定性、活性、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性等。
通过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我们可以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行为。
三、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1.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方式,可以将物质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1)单质:单质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铜、金等。
单质通常具有固定的化学式和结构。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盐酸、乙醇等。
2.按照物质的状态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状态。
(1)固体: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其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固体包括金属、矿物、冰等。
(2)液体: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变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气体:气体具有可变的体积和形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常见的气体包括空气、氧气等。
3.按照物质的性质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如酸、碱、盐等。
(1)酸:酸是一类具有特殊酸味的物质,具有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
(2)碱:碱是一类具有苦味的物质,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分类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7800e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5.png)
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分类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行为。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来确定,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和化学性质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和测量可以得到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电导率等。
例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等。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变化。
化学性质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化学性质可以通过燃烧、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反应来观察和研究。
例如,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酸和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3. 生物性质生物性质是指物质对生命体的作用和影响。
不同的物质对生命体的作用和影响存在差异。
例如,某些物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某些物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按照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特点进行归类的过程。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包括物态分类、元素分类、化合物分类和混合物分类等。
1. 物态分类根据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较大;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气态物质具有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弱。
2. 元素分类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不能再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纯物质。
元素可以根据性质和原子结构分类。
根据性质分类可将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三大类;根据原子结构分类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
3. 化合物分类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通过化学方法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组成进行分类。
例如,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 混合物分类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物质通过物理手段混合而成的物质。
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化学知识点归纳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0c20e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b.png)
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旨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在化学中,物质的性质与分类是最基础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常见的物质性质和分类进行归纳总结。
一、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反映物质本质和特征的属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无需改变其组成和化学性质的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颜色和形态:包括物质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特征。
(2)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紧密程度。
(3)熔点和沸点: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化所需要的温度。
(4)电导率:物质导电的能力。
(5)溶解性: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程度。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可燃性:物质在氧气存在下燃烧的性质。
(2)反应性: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3)氧化性: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能力。
(4)还原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够还原其他物质的能力。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划分,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两个大类。
1. 纯物质纯物质指只包含一种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物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1)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无法通过化学手段进一步分解,如氢、氧、铁等。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两种。
(1)均匀混合物:均匀混合物又称溶液,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在溶剂中均匀分布而得到的物质,不易分离,如盐水、酒精溶液等。
(2)非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以上的物质以不均匀的方式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分离,如沙和水的混合物、砂浆等。
三、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是化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cbb4b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6.png)
物质的性质及分类一、引言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丰富多样的性质。
本文旨在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分类方法。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量、密度、熔点、沸点等。
举例来说,铁块是黑色的、具有固定的形状和质量,在常温下是固体状态。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发生的变化。
例如,氧气与氢气在适当条件下反应会产生水,这是氧气和水的化学性质。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特性是指每种物质独特的性质,可以用于区分其他物质。
这包括某些物质的颜色、味道、气味等。
例如,黄色的硫磺具有独特的硫黄味。
三、物质的分类方法1.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物质组成,其成分相对固定,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与此相反,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成分相对可变。
2.元素的分类元素可按照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物理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如铁、铜等。
非金属通常没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如氧、氮等。
半金属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
3.化合物的分类化合物可根据化学组成和实验性质进行分类。
化学组成指的是化合物的元素所组成的组合,例如水(H2O)由氢和氧组成。
实验性质是指化合物在实验条件下表现出的性质,例如硫酸(H2SO4)具有腐蚀性。
4.混合物的分类混合物可按照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各组分的颗粒大小和相对比例,混合物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悬浮液。
溶液是由溶质溶解于溶剂而形成的透明体系,如盐水。
胶体是由颗粒在溶液中悬浮而形成的,如牛奶。
悬浮液是由固体颗粒悬浮于液体中而形成的不透明体系,如石灰水。
四、结论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的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深入研究科学。
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为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68c47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92.png)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一、引言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各种物质组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物质存在多种分类方式,并且每种物质都具有独特的性质。
本文旨在探讨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深入了解我们周围不同种类物质的特点。
二、物质的分类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指由同一种类的物质组成的,如金属元素、纯净水等。
而混合物则是指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如淡盐水、沙糖等。
纯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相对稳定,混合物的性质则取决于各个组分的比例和相互作用。
2. 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和较高的燃烧热,如葡萄糖、甲烷等。
无机物则是指不含碳元素的物质,如金属氧化物、盐酸等。
有机物和无机物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
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无法被化学方法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为O,金元素为Au;而化合物则用化学式表示,如水的化学式为H2O。
4. 固体、液体和气体根据物质的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大;液体具有流动性和固定的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小;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弱。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指的是不改变物质组成的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都是物质的物理性质。
通过测量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对物质进行鉴别和分类。
2. 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和变化。
例如,物质的燃烧性、氧化性、还原性等都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这决定了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3. 生物性质物质的生物性质是指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某些物质对人体有毒,如重金属;而其他物质则对人体有益,如维生素。
了解物质的生物性质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和处理各种物质。
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c0c222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9.png)
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科学物质的性质与分类一直是化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物质性质的观察与实验,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发现不同物质的特性,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本文将从物质性质和物质分类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物质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以下几类:1.物质的物态物质的物态是物质性质的基本表现之一。
根据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物质可以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分子排列紧密有序;液态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有序但不紧密;气态物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极小,分子排列无序。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非金属则多为不良导体;某些物质具有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而另一些物质则容易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3.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无参与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包括物质的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
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也不同,通过对这些性质的观察和测定,可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物质。
二、物质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科学家们将物质进行了分类。
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元素和化合物在化学中,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铁铁(Fe)等。
而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2.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糖类、脂肪类、蛋白质等。
无机物则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水、盐酸等。
有机物和无机物在化学性质和用途上有所区别。
3.酸、碱和盐酸、碱和盐是化学中常见的三类物质。
酸具有酸性,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碱具有碱性,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盐是酸和碱反应的产物。
它们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如工业生产、医学和日常生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餐作业(三)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解析灼烧蛋白质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项正确;松烟墨性质稳定,因此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项正确;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项正确;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项错误。
答案 D2.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
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里的“朱”指的是下列物质中的()A.HgS B.CuC.Cu2O D.Fe2O3解析“朱”指“朱砂”,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颜料和药物,其主要成分是HgS。
答案 A【补偿训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鼓励使用电子货币以节约能源B.积极推广共享单车以减少雾霾和光化学烟雾C.大力开发化石能源以推动经济发展D.支持使用共享快递盒以减少“白色污染”[思维导图]解析A项,使用电子货币可以减少制造货币所使用的木材、金属等的消耗,降低货币流通成本,符合要求;B项,推广共享单车,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要求;C项,化石能源指煤、石油、天然气,大力开发利用化石能源,会产生大量的CO2、SO2等废气,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不符合要求;D项,共享快递盒的推广与使用,可以节省木材,保护森林,减少“白色污染”,降低成本,符合要求。
答案 C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D.混合物:漂白粉,纯净矿泉水,盐酸解析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项不正确。
答案 C4.(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中华民族有着5 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A.炼丹术B.造纸术C.制火药D.浣丝绸解析炼丹术是指我国自战国以来就创始和应用的将药物加温升华的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炼丹起火,启示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浣丝绸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中华民族有着5 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答案选A。
答案 A5.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B.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溶液发生钝化解析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一束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这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实质是铝与浓硝酸反应,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 A6.(2018·皖江名校联盟)人们从冰箱中取出的“常态冰”仅是冰存在的17种可能的形式之一。
目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多孔、轻量级的“气态冰”可形成气凝胶的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常态冰”和“气态冰”结构不同,是同素异形体B.“气态冰”因其特殊的结构而具有比“常态冰”更活泼的化学性质C.标准状况下,18 g “气态冰”的体积为22.4 LD.构成“气态冰”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解析“常态冰”和“气态冰”是水存在的不同形式,状态不同,但是同一种物质,A项错误;“气态冰”和“常态冰”是水存在的不同形式,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B项错误;“气态冰”是形成气凝胶的冰,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18 g “气态冰”的体积小于22.4 L,C项错误;构成“气态冰”的分子是水分子,水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D项正确。
答案 D7.《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A.氯化物B.合金C.硫化物D.氧化物解析水银在空气中加热时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HgO。
答案 D8.(2018·安徽合肥二模)《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肥可燃”;《梦溪笔谈》描述“洧水”:“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上述“洧水”和“煤”的主要成分分别是()A.石油和炭黑B.石油和焦炭C.油脂和木炭D.油脂和石墨解析根据洧水“可燃”“大行于世”,可知“洧水”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燃料,应是石油;“煤”指石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灰,根据“黑光如漆”“松墨不及”,可知“煤”应为炭黑,A项正确。
答案 A9.(2018·包头一中)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发生了化学变化C.“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解析“水乳交融”是物理上的混合,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火上浇油”体现油的燃烧反应,发生化学变化,A项正确;蛋白质遇高温发生变性,发生化学变化,B项正确;“水滴石穿”原理:石头大多由大理石(即碳酸钙)构成,其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随着水流溶解,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达到平衡时溶解和结晶过程还在进行,只是二者的反应速率相等,表面上看是一个静态过程,D项正确。
答案 C10.(2018·山西垣曲中学月考)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 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C.当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A项正确;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当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氢氧化铁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钠溶液不会,C项错误;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比表面积较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达到净水的目的,D项正确。
答案 C11.(2018·海南海口一中)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解析根据物质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A项正确;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能完全电离,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B项错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项错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两类,D项错误。
答案 A12.(2018·湘中名校联考)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
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解析NaCl是钠盐但是不是硫酸盐,(NH4)2SO4是铵盐但是不是盐酸盐,A项错误;各种物质分类无误,B项正确;NaCl是钠盐但是不是硫酸盐,C项错误;(NH4)2SO4是铵盐但是不是盐酸盐,D项错误。
答案 B13.(2018·厦门质检)使用下列食品添加剂不会改变原分散系种类的是()A.乳化剂B.防腐剂C.增稠剂D.凝固剂解析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加入乳化剂会形成稳定的乳浊液,能够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A项错误;防腐剂是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如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都是可溶性的小分子,所以加入防腐剂不会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B项正确;增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黏稠度,所以加入增稠剂能够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C项错误;凝固剂是使食品结构稳定、使加工食品的形态固化、降低或消除其流动性、且使组织结构不变形、增加固形物而加入的物质,所以加入凝固剂能够改变原分散系种类,故D项错误。
答案 B14.下图是印在食品包装内常见小袋子上的部分图案,该小袋子内的物质最有可能是()A.铁粉B.氧化钠C.亚硫酸钠D.生石灰解析铁粉很容易被O2氧化,所以可作脱氧剂。
答案 A1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
(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
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_________。
(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HI稀溶液,边滴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4)中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_______(填序号)。
解析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黄色。
(1)向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此小题主要考查Fe(OH)3沉淀的制备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