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相关定理及其几何证明(含复习资料)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5875c45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4.png)
题型五--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考点总结|典例分析】考点01圆的有关概念1.与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弦与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弦.(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考点0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关于垂径定理的计算常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考点0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等量关系必须在同圆等式中才成立.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考点04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考点0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1)d<r⇔点在⊙O内;(2)d=r⇔点在⊙O上;(3)d>r ⇔点在⊙O 外.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该点的圆心距与半径作比较即可.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图形公共点个数0个1个2个数量关系d>r d=r d<r考点06切线的性质与判定1.切线的性质(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通常连过切点的半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2.切线的判定(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判定常用的证明方法:①知道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连半径,证垂直;②不知道直线与圆有没有公共点时,作垂直,证垂线段等于半径.考点07三角形与圆1.三角形外接圆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1.如图,点,,,,A B C D E 在O 上,,42AB CD AOB =∠=︒,则CED ∠=()A.48︒B.24︒C.22︒D.21︒2.如图,A,B,C 是半径为1的⊙O 上的三个点,若,∠CAB=30°,则∠ABC 的度数为()A.95°B.100°C.105°D.110°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BC 是⊙O 的弦,若20A ∠=︒,则B Ð的度数为()A.70°B.90°C.40°D.60°4.如图,Rt ABC 中,90ACB ∠=︒,AC =3BC =.点P 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22PA PC +2AC =.当PB 的长度最小时,ACP ∆的面积是()A.3B.C.4D.25.如图,已知在⊙O 中, AB BCCD ==,OC 与AD 相交于点E.求证:(1)AD∥BC(2)四边形BCDE 为菱形.6.如图,A,B 是O 上两点,且AB OA =,连接OB 并延长到点C,使BC OB =,连接AC.(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点D,E 分别是AC,OA 的中点,DE 所在直线交O 于点F,G,4OA =,求GF 的长.7.如图,Rt ABC 中,90ABC ∠=︒,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作C ,D 为C 上一点,连接AD 、CD ,AB AD =,AC 平分BAD ∠.(1)求证:AD 是C 的切线;(2)延长AD 、BC 相交于点E,若2EDC ABC S S = ,求tan BAC ∠的值.8.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CD AB ⊥,垂足为H ,E 为 BC上一点,F 为弦D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E 并延长交直径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E 交CD 于点P ,若FE FP =.(1)求证:FE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8,3sin 5F =,求BG 的长.9.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 是O 的直径,点D 是 BC的中点,//DE B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直线DE 与O 相切;(2)若O 的直径是10,45A ∠=︒,求CE 的长.10.如图,已知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D 作BD 的垂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结CD ,且CD E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tan 2DCE ∠=,1BD =,求O 的半径.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连接AC,CE⊥AB 于点E,D 是直径A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E=∠BCD.(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AD=8,BE CE=12,求CD的长.12.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AB=10,AC=6,连结OC,弦AD分别交OC,BC于点E,F,其中点E是AD的中点.(1)求证:∠CAD=∠CBA.(2)求OE的长.13.如图,⊙O的半径OA=6,过点A作⊙O的切线AP,且AP=8,连接PO并延长,与⊙O 交于点B、D,过点B作BC∥OA,并与⊙O交于点C,连接AC、CD.(1)求证:DC∥AP;(2)求AC的长.=CD =DB ,连接AD,过点D作14.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的两个点,AC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直径AB=6,求AD的长.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D=BC,AC与BD相交于点F.BE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求证:△CBA≌△DAB;(2)若BE=BF,求证:AC平分∠DAB.16.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与过C点的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C 平分∠DAB.(1)求证:DC为⊙O的切线.(2)若AD=3,DC=3,求⊙O的半径.1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于点E.(1)求证:DE⊥AC;(2)若⊙O的半径为5,BC=16,求DE的长.。
初三下册数学圆知识点定理总结
![初三下册数学圆知识点定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8b1d9c76eeaeaad1f330c3.png)
1.垂径定理及推论:如图:有五个元素,“知二可推三”;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即“垂径定理”“中径定理”“弧径定理”“中垂定理”.几何表达式举例:∵ CD过圆心∵CD⊥AB2.平行线夹弧定理: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几何表达式举例:3.“角、弦、弧、距”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等角对等弦”;“等弦对等角”;“等角对等弧”;“等弧对等角”;“等弧对等弦”;“等弦对等(优,劣)弧”;“等弦对等弦心距”;“等弦心距对等弦”.几何表达式举例:(1) ∵∠AOB=∠COD∴ AB = CD(2) ∵ AB = CD∴∠AOB=∠COD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1)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2)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如图)(3)“等弧对等角”“等角对等弧”;(4)“直径对直角”“直角对直径”;(如图)(5)如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1)(2)(3)(4)几何表达式举例:(1)∵∠ACB=∠AOB∴……………(2)∵ AB是直径∴∠ACB=90°(3)∵∠ACB=90°∴ AB是直径(4)∵ CD=AD=BD∴ΔABC是RtΔ5.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几何表达式举例:∵ 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CDE =∠ABC∠C+∠A =180°6.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如图:有三个元素,“知二可推一”;需记忆其中四个定理.(1)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3)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4)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几何表达式举例:(1)∵OC是半径∵OC⊥AB∴AB是切线(2)∵OC是半径∵AB是切线∴OC⊥AB(3)……………7.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几何表达式举例:∵ PA、PB是切线∴ PA=PB∵PO过圆心∴∠APO =∠BPO8.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 几何表达式举例:(1)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2)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3)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如图)(1)∵BD是切线,BC是弦∴∠CBD =∠CAB(2)∵ ED,BC是切线∴∠CBA =∠DEF9.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1)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2)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几何表达式举例:(1)∵PA·PB=PC·PD∴………(2)∵AB是直径∵PC⊥AB∴PC2=PA·PB10.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1)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2)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几何表达式举例:(1)∵PC是切线,PB是割线∴PC2=PA·PB (2)∵PB、PD是割线∴PA·PB=PC·PD11.关于两圆的性质定理:(1)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2)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1)(2)几何表达式举例:(1)∵O1,O2是圆心∴O1O2垂直平分AB (2)∵⊙1 、⊙2相切∴O1 、A、O2三点一线12.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中心角αn ,半径R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内角βn ,边数n;(2)有关计算在RtΔAOC中进行. 公式举例:(1) αn =;(2)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弦、弦心距、弧、等弧、弓形、弓形高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的切线、圆的割线、两圆的内公切线、两圆的外公切线、两圆的内(外)公切线长、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二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3.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为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公式: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2)弧长L=;(3)圆的面积S=πR2.(4)扇形面积S扇形=;(5)弓形面积S弓形=扇形面积S AOB±ΔAOB的面积.(如图)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圆柱侧 =2πrh; (r:底面半径;h:圆柱高)(2)圆锥的侧面积:S圆锥侧 =. (L=2πr,R是圆锥母线长;r是底面半径)四常识:1.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3.三角形的外心⇔两边中垂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 d<r ;直线与圆相切⇔ d=r ;直线与圆相离⇔ d>r.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r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r)两圆外离⇔ d>R+r;两圆外切⇔ d=R+r;两圆相交⇔ R-r<d<R+r;两圆内切⇔ d=R-r;两圆内含⇔ d<R-r.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的方法加辅助线.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已知弦构造弦心距.已知弦构造RtΔ. 已知直径构造直角.已知切线连半径,出垂直.圆外角转化为圆周角. 圆内角转化为圆周角. 构造垂径定理. 构造相似形.两圆内切,构造外公切线与垂直.两圆内切,构造外公切线与平行.两圆外切,构造内公切线与垂直.两圆外切,构造内公切线与平行.两圆同心,作弦心距,可证得AC=DB.两圆相交构造公共弦,连结圆心构造中垂线. PA、PB是切线,构造双垂图形和全等.相交弦出相似.一切一割出相似, 并且构造弦切角.两割出相似,并且构造圆周角.双垂出相似,并且构造直角.规则图形折叠出一对全等,一对相似.圆的外切四边形对边和相等. 若AD ∥BC都是切线,连结OA、OB可证∠AOB=180°,即A、O、B三点一线.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的高必过内切圆的圆心和切点,并构造相似形.RtΔABC的内切圆半径:r=.补全半圆.AB=. AB=.PC过圆心,PA是切线,构造双垂、RtΔ.O是圆心,等弧出平行和相似. 作AN⊥BC,可证出:.。
【高考精品复习】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2讲 圆周角定理与圆的切线
![【高考精品复习】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 第2讲 圆周角定理与圆的切线](https://img.taocdn.com/s3/m/addd15e2aeaad1f346933f1f.png)
第2讲 圆周角定理与圆的切线【高考会这样考】考查圆的切线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应用. 【复习指导】本讲复习时,牢牢抓住圆的切线定理和性质定理,以及圆周角定理和弦切角等有关知识,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基础梳理1.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顶点在圆周上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 (2)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度数的一半.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①同弧(或等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②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2.圆的切线(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交点的个数 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r 的关系 相交 两个 d <r 相切 一个 d =r 相离无d >r(2)切线的性质及判定①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②切线的判定定理过半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长相等. 3.弦切角(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切,另一边与圆相交的角.(2)弦切角定理及推论①定理:弦切角的度数等于所夹弧的度数的一半.②推论:同弧(或等弧)上的弦切角相等,同弧(或等弧)上的弦切角与圆周角相等.双基自测1.如图所示,△ABC 中,∠C =90°,AB =10,AC =6,以AC 为直径的圆与斜边交于点P ,则BP 长为________.解析 连接CP .由推论2知∠CP A =90°,即CP ⊥AB ,由射影定理知,AC 2=AP ·AB .∴AP =3.6,∴BP =AB -AP =6.4. 答案 6.42.如图所示,AB 、AC 是⊙O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B 、C ,D是优弧BC 上的点,已知∠BAC =80°, 那么∠BDC =________. 解析 连接OB 、OC ,则OB ⊥AB ,OC ⊥AC ,∴∠BOC =180°-∠BAC =100°,∴∠BDC =12∠BOC =50°. 答案 50°3.(2011·广州测试(一))如图所示,CD 是圆O 的切线,切点为C ,点A 、B 在圆O 上,BC =1,∠BCD =30°,则圆O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 连接OC ,OB ,依题意得,∠COB =2∠CAB =2∠BCD =60°,又OB =OC , 因此△BOC 是等边三角形,OB =OC =BC =1,即圆O 的半径为1, 所以圆O 的面积为π×12=π. 答案 π4.(2011·深圳二次调研)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B =90°,AB =4,以BC 为直径的圆交AC 边于点D ,AD =2,则∠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连接BD ,则有∠ADB =90°.在Rt △ABD 中,AB =4,AD =2,所以∠A =60°;在Rt △ABC 中,∠A =60°,于是有∠C =30°. 答案 30°5.(2011·汕头调研)如图,MN 是圆O 的直径,MN 的延长线与圆O 上过点P 的切线P A 相交于点A ,若∠M =30°,AP =23,则圆O 的直径为________.解析 连接OP ,因为∠M =30°,所以∠AOP =60°,因为P A 切圆O 于P ,所以OP ⊥AP ,在Rt △ADO 中,OP =AP tan ∠AOP =23tan 60°=2,故圆O 的直径为4.答案 4考向一 圆周角的计算与证明【例1】►(2011·中山模拟)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AC 、BD 交于点P ,若AB=3,CD =1,则sin ∠APB =________.[审题视点] 连结AD ,BC ,结合正弦定理求解. 解析 连接AD ,BC .因为AB 是圆O 的直径,所以∠ADB =∠ACB =90°.又∠ACD =∠ABD ,所以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CD sin ∠DAC =AD sin ∠ACD =AD sin ∠ABD =AB sin ∠ABD sin ∠ABD =AB =3,又CD =1,所以sin ∠DAC =sin ∠DAP =13,所以cos ∠DAP =23 2.又sin∠APB=sin (90°+∠DAP)=cos∠DAP=23 2.答案23 2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寻找∠APB与∠DAP的关系以及AD与AB的关系.【训练1】如图,点A,B,C是圆O上的点,且AB=4,∠ACB=30°,则圆O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连接AO,OB.因为∠ACB=30°,所以∠AOB=60°,△AOB为等边三角形,故圆O的半径r=OA=AB=4,圆O的面积S=πr2=16π.答案16π考向二弦切角定理及推论的应用【例2】►如图,梯形ABCD内接于⊙O,AD∥BC,过B引⊙O的切线分别交DA、CA的延长线于E、F.已知BC=8,CD=5,AF=6,则EF的长为________.[审题视点] 先证明△EAB∽△ABC,再由AE∥BC及AB=CD等条件转化为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求解.解析∵BE切⊙O于B,∴∠ABE=∠ACB.又AD∥BC,∴∠EAB=∠ABC,∴△EAB∽△ABC,∴BEAC=ABBC.又AE∥BC,∴EFAF=BEAC,∴ABBC=EFAF.又AD∥BC,∴AB=CD,∴AB=CD,∴CDBC=EFAF,∴58=EF6,∴EF=308=154.答案15 4(1)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与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多用于推出角的关系,从而证明三角形全等或相似,可求线段或角的大小.(2)涉及圆的切线问题时要注意弦切角的转化;关于圆周上的点,常作直线(或半径)或向弦(弧)两端画圆周角或作弦切角.【训练2】(2010·新课标全国)如图,已知圆上的弧AC=BD,过C点的圆的切线与BA的延长线交于E点,证明:(1)∠ACE=∠BCD;(2)BC2=BE×CD.证明(1)因为AC=BD,所以∠BCD=∠ABC.又因为EC与圆相切于点C,故∠ACE=∠ABC,所以∠ACE=∠BCD.(2)因为∠ECB=∠CDB,∠EBC=∠BCD,所以△BDC∽△ECB,故BCBE=CDBC,即BC2=BE×CD.高考中几何证明选讲问题(二)从近两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圆的切线的有关知识是重点考查对象,并且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示例】►(2011·天津卷)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点F,E是AB 延长线上一点,且DF=CF=2,AF∶FB∶BE=4∶2∶1.若CE与圆相切,则线段CE的长为________.。
圆的十八个定理是什么
![圆的十八个定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d883c07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a.png)
圆的十八个定理是什么定理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
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
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
扩展资料圆的十八个定理1、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
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垂径定理:垂直弦的直径平分该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4、切线之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该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他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
6、公切线长定理:如果两圆有两条外公切线或两条内公切线,那么这两条外公切线长相等,两条内公切线长也相等。
如果他们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两圆的'连心线上。
7、相交弦定理:圆内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
8、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向圆引一条切线和一条割线,则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个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9、割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向圆引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0、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1、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各种圆定理总结
![各种圆定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43cff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9.png)
各种圆定理总结各种圆定理总结圆定理,是指在圆内、圆外、圆周、圆弧、切线等圆的各个部分之间成立的一系列定理。
这些定理在几何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也是十分常用的。
下面将会对一些重要的圆定理进行总结。
1. 垂直平分线定理在一个平面内,若过一点P作圆的两条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A,则AP为该点P到圆心的一条垂直平分线。
证明:如图1所示,过点P作两条切线AC、BD于圆心O处相交于点A。
连线PO,则有:∠APO = 1/2∠ACO =1/2∠BDO,但∠APO = ∠BPO(PA、PB是切线),所以∠BPO = 1/2∠BDO,由此可得PO⊥AB,即AP为AB的垂直平分线。
2. 弦长定理在圆上,从同一点出发的两条弦所夹角的大小相等,则它们所夹的弧所对应的弦的长度相等。
证明:如图2所示,从同一点A出发,过B、C作圆的两条弦,∠BAC = ∠BCA。
过AB的中点M作交于圆上的一条垂线,过AC的中点N作交于圆上的一条垂线。
由于BM = MA、CN = NA,∠AMB = ∠CNA,知∆AMB ≌ ∆CNA,从而MB = NC。
因此,AB = 2MB,AC = 2NC,即AB = AC。
3. 切割定理若有一条割线切圆于点A,圆心为O,割线与圆心的连线交割线于点B,则AO是AB的中线。
证明:如图3所示,AX为圆抛物线,圆心是O,AP为圆的半径,AP⊥OX。
设BO = x,则AB = 2x,PB = x,OP = r。
则有AP^2=AO^2-OP^2=(2x)^2-r^2,又有BP^2=AB^2-AP^2,代入AB=2x、AP=x,可得BP=x。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OP^2+BP^2=r^2+x^2,代入OP=r、BP=x,可得AO^2=4x^2。
所以AO=2x=AB/2,即AO是AB的中线。
4. 余切定理圆的半径r和圆周上一条弦所夹角的余切值相等,则弦的长度等于半径的两倍乘以余切值的倒数。
证明:如图4所示,有一条弦AB,圆心为O,角AOB = θ,半径为r。
中考数学--圆的必考点2
![中考数学--圆的必考点2](https://img.taocdn.com/s3/m/177050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1.png)
圆的必考基础知识2一、圆的八大定理的定义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 )这条弦,并且( )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2、相交弦定理:圆中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 )是相等积3、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到圆的两条切线的长( ),那点与圆心的连线( )切线的夹角。
相等,平分4、切割线定理:圆的一条切线与一条割线相交于p点,切线交圆于C点,割线交圆于A、B两点,则有( )PC²=PA·PB5、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距离的积相等.圆外是P点,交点是ABCD,则有()PA.PB=PC.PD6、弦切角定理:弦切角( )对应的圆周角。
等于7、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 ),所对的弦(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 )。
相等8、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
一半二、圆的公式:圆的周长=弧长的公式 =以后看到22.5度,一般会有对应45度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对或错 )错2、等弧的长度是相同的(对或错 )对3、在同圆或等圆中,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对或错 )对4、周长相等的两个圆一定是等圆(对或错 )对5、同心圆就是圆心相同的圆。
(对或错 )错6、同心圆就是圆心相同,但半径不等的两个圆。
(对或错 )对7、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对或错 )错8、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对或错 )错9、等弦所对的弧相等(对或错 )错10、等弧所对的弦相等(对或错 )对1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所对的弦(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也( )相等1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中,只要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13、平行四边形的4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
(对或错 )错矩形的4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
(对或错 )对菱形的4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
(对或错 )错正方形4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
几何证明中的圆的性质证明
![几何证明中的圆的性质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443d45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0.png)
几何证明中的圆的性质证明在几何学中,圆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基本图形,它具有特殊的性质。
本文将对几何证明中圆的性质进行论述与证明,以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圆的相关特征。
1. 弧的长度定理:圆的弧长与半径成正比。
即当两个圆拥有相同的圆心角时,半径较长的圆所对应的弧长也更长。
证明:假设圆O的半径为r,圆心角θ度。
则弧长L与θ呈线性关系,即L = kθ。
其中k为比例系数。
同理,假设圆O'的半径为r',对应的圆心角也为θ度,则弧长L'与θ呈线性关系,即L' = k'θ,k'为另一个比例系数。
现在我们将两个圆O和O'放在一起比较。
由于圆O的半径较长,即r > r',我们可以得出r / r' > 1。
将L = kθ和L' = k'θ代入,可以得到L / L' = (r / r') * (k / k')。
由于r / r' > 1,所以L / L' > k / k'。
这意味着圆O对应的弧长L较长,即圆的弧长与半径成正比。
2. 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圆的周长与其直径成正比。
即当直径长度为D时,圆的周长C =π * D,其中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
证明:假设圆O的直径为D,半径为r,则D = 2r。
我们将圆O的周长C与其直径D代入周长公式C = π * D,得到C = π * (2r)。
化简可得C = 2πr,即周长C与半径r成正比。
由于π是一个常数,所以C与直径D成正比。
3. 切线与半径的关系:在圆的两个相切点上,切线垂直于半径。
这是圆的一个重要性质。
证明:第一步,连接圆心O与相切点A、B,并分别画出OA和OB。
第二步,我们要证明切线AB垂直于半径OA。
假设切线AB与半径OA的夹角为α,我们将这个角度与已知等于90度的角β进行比较。
由于AB是切线,它与圆的弧AOB相切于点A和B。
自学初中数学资料 圆之垂径定理、圆心角、圆周角定理 (资料附答案)
![自学初中数学资料 圆之垂径定理、圆心角、圆周角定理 (资料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4e889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b.png)
自学资料一、圆的相关定义【知识探索】1.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说明】(1)过平面上一点能作无数多个圆;(2)过平面上两点能做无数多个圆,这些圆的圆心在两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3)过平面上三点:①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能作唯一一个圆;②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不能作圆.【错题精练】例1.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有()①过两点可以作无数个圆;②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一个外接圆,而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④任意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第1页共23页自学七招之日计划护体神功:每日计划安排好,自学规划效率高非学科培训【解答】解:①过两点可以作无数个圆,正确;②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错误;③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一个外接圆,而且只有一个外接圆,正确;④任意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错误,正确的有2个,故选:B.【答案】B例2.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有()①圆的对称轴是直径;②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③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都相等;④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C例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4,0),⊙O与x轴的负半轴交于B(﹣2,0).点P是⊙O上的一个动点,PA的中点为Q.当点Q也落在⊙O上时,cos∠OQB的值等于()A.B.C.D.【解答】第2页共23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答案】C例4.如图,已知△ABC.(1)尺规作图作△ABC的外接圆(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设△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10,腰AB=6,求圆的半径r.【答案】解:(1)如图所示;(2)连接OB,连接OA交BC于点E,∵△ABC是等腰三角形,底边BC=10,腰AB=6,∴BE=CE=5,AE=√AB2−BE2=√11,在Rt△BOE中,r2=52+(r-√11)2∴r=18√11=18√1111.第3页共23页自学七招之预习轻身术:预习习惯培养好,课堂轻松没烦恼非学科培训第4页 共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解答】【解答】解:如图:连接OA,作OM⊥AB与M,∵⊙O的直径为10,∴半径为5,∴OP的最大值为5,∵OM⊥AB与M,∴AM=BM,∵AB=6,∴AM=3,在Rt△AOM中,OM==4,OM的长即为OP的最小值,∴4≤OP≤5.【答案】4≤OP≤55.已知:△ABC(如图)(1)求作:△ABC的外接圆(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及证明).(2)若∠A=60°,BC=8√3,求△ABC的外接圆的半径.【答案】解:(1)如图所示:⊙O即为所求△ABC的外接圆;(2)过点O作OD⊥BC于点D,∵∠A=60°,BC=8√3,∴∠COD=60°,CD=4√3,第5页共23页自学七招之预习轻身术:预习习惯培养好,课堂轻松没烦恼非学科培训∴CO=4√3sin60°=8,答:△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8.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圆周角之间的关系【知识探索】年份题量分值考点题型201511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选择、简答201613圆周角定理;填空2017219弧长面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选择、填空、简答201824圆周角定理;填空2019216扇形面积;切线长定理;圆心角、圆周角、垂径定理填空、解答【错题精练】例1.如图所示,小华从一个圆形场地的A点出发,沿着与半径OA夹角为α的方向行走,走到场地边缘B后,再沿着与半径OB夹角为α的方向折向行走.按照这种方式,小华第五次走到场地边缘时处于弧AB上,此时∠AOE=52°,则α的度数是()A. 51.5°B. 60°C. 72°D. 76°【解答】解:连接OD.∵∠BAO=∠CBO=α,∴∠AOB=∠BOC=∠COD=∠DOE,∵∠AOE=52°,∴∠AOB=(360°-52°)÷4=77°,第6页共23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第7页 共23页自学七招之预习轻身术:预习习惯培养好,课堂轻松没烦恼 非学科培训∴α=(180°-77°)÷2=51.5°. 故选:A .【答案】A例2.如图,在△ABC 中,∠C=90°,以点C 为圆心,BC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1)若∠A=25°,求BD̂的度数. (2)若BC=9,AC=12,求BD 的长.【答案】解:(1)连接CD ,如图, ∵∠ACB=90°,∴∠B=90°-∠A=90°-25°=65°,∵CB=CD ,∴∠CDB=∠B=65°, ∴∠BCD=180°-2∠B=50°, ∴BD ̂的度数为50°;(2)作CH ⊥BD ,如图,则BH=DH , 在Rt △ACB 中,AB=√92+122=15, ∵12CH•AB=12BC•AC , ∴CH=9×1215=365, 在Rt △BCH 中,BH=√92−(365)2=275,∴BD=2BH=545.̂的度数为()例3.已知如图,在⊙O中,OA⊥OB,∠A=35°,则CDA. 20°B. 25°C. 30°D. 35°【解答】解:连接OC,∵OA⊥OB,∴∠AOB=90°,∵∠A=35°,∴∠OBC=90°-35°=55°,∴OB=OC,∴∠OBC=∠OCB=55°,∴∠COB=70°,∴∠COD=90°-70°=20°,̂的度数为20°,∴CD故选:A.【答案】A例4.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D是⊙O上的点,∠A=50°,∠B=70°,连接DO,CO,DC (1)如图①,求∠OCD的大小:(2)如图②,分别过点C,D作OC,OD的垂线,相交于点P,连接OP,交CD于点M已知⊙O的半径为2,求OM及OP的长.第8页共23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非学科培训【答案】解:(1)∵OA=OD,OB=OC,∴∠A=∠ODA=50°,∠B=∠OCB=70°,∴∠AOD=80°,∠BOC=40°,∴∠COD=180°-∠AOD-∠BOC=60°,∵OD=OC,∴△COD是等边三角形,∴∠OCD=60°;(2)∵PD⊥OD,PC⊥OC,∴∠PDO=∠PCO=90°,∴∠PDC=∠PCD=30°,∴PD=PC,∵OD=OC,∴OP垂直平分CD,∴∠DOP=30°,∵OD=2,∴OM=√32OD=√3,OP=4√33.例5.如图,AB为⊙O的直径,△ABC的边AC,BC分别与⊙O交于D,E,若E为BD̂的中点.(1)求证:DE=EC;(2)若DC=2,BC=6,求⊙O的半径【答案】解:(1)连结AE,BD,∵E为BD̂的中点,∴ED̂=BÊ,∴∠CAE=∠BAE,∵∠AEB是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第9页共23页自学七招之预习轻身术:预习习惯培养好,课堂轻松没烦恼非学科培训第10页 共23页自学七招之错题本锁骨术:巧用智能错题本,错题定期反复练 非学科培训∴∠AEB=90°, 即AE ⊥BC ,∴∠AEB=∠AEC=90°,在△AEC 和△AEB 中{∠CAE =∠BAE AE =AE ∠AEC =∠AEB ,∴△AEC ≌△AEB (ASA ), ∴CE=BE , ∴DE=CE=BE=12BC ;(2)在Rt △CBD 中,BD 2=BC 2-CD 2=32, 设半径为r ,则AB=2r , 由(1)得AC=AB=2r , AD=AC-CD=2r-2,在Rt △ABD 中AD 2+BD 2=AB 2, ∴(2r-2)2+32=(2r )2, 解得:r=4.5,∴⊙O 的半径为4.5.例6.如图,点A ,B ,C 在⊙O 上,AB ∥OC .(1)求证:∠ACB+∠BOC=90°;(2)若⊙O 的半径为5,AC=8,求BC 的长度.【答案】(1)证明:∵AB̂对的圆周角是∠ACB ,对的圆心角是∠AOB , ∴∠AOB=2∠ACB , ∵OB=OA ,∴∠ABO=∠BAO , ∵AB ∥OC ,∴∠ABO=∠BOC ,∠BAO+∠AOC=180°, ∴∠BAO+∠AOB+∠BOC=180°, 即2∠ACB+2∠BOC=180°, ∴∠ACB+∠BOC=90°;(2)延长AO 交⊙O 于D ,连接CD ,则∠ACD=90°,由勾股定理得:CD=√AD2−AC2=√(5+5)2−82=6,∵OC∥AB,∴∠BOC=∠ABO,∠COD=∠BAO,∵∠BAO=∠ABO,∴∠BOC=∠COD,在△BOC和△DOC中{OB=OD∠BOC=∠DOC OC=OC∴△BOC≌△DOC(SAS),∴BC=CD,∵CD=6,∴BC=6.例7.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C是弦,∠CAB=60∘,若AB=6cm.(1)求弦AC的长;(2)点P从点A开始,以1cm/s的速度沿AB向点B运动,到点B停止,过点P作PQ∥AC,交半圆O于点Q,设运动时间为t(s).①当t=1时,求PQ的长;②若△OP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t(t>0)的值.【解答】(1)解:如图1中,∵OA=OC,∠CAB=60∘,∴△AOC是等边三角形,∴AC=OA=3(cm);(2)解:①如图2中,作OH⊥PQ于H,连接OQ,由题意得:AP=1,OP=2,∵PQ∥AC,∴∠OPH=∠CAB=60∘,在Rt△OPH中,∵∠POH=90∘−∠OPH=30∘,OP=2,∴PH=1OP=1,OH=√3PH=√3,2在Rt△QOH中,HQ=√OQ2−OH2=√6,∴PQ=PH+HQ=1+√6;②如图3中,∵△OPQ是等腰三角形,观察图象可知,只有OP=PQ,作PH⊥OQ于H.∵PQ∥AC,∴∠QPB=∠CAB=60∘,∵PQ=PO,PH⊥OQ,,∠POQ=∠PQO=30∘,∴OH=HQ=32∴OP=OH÷cos30∘=√3,∴AP=3+√3,∴t=3+√3秒时,△OPQ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3cm;(2)①1+√6;②t=3+√3.例8.如图,以△ABC的一边AB为直径的半圆与其它两边AC,BC的交点分别为D、E,且.(1)试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已知半圆的半径为5,BC=12,求sin∠ABD的值.【解答】(1)解:△ABC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连结AE,如图,∵,∴∠DAE=∠BAE,即AE平分∠BAC,∵AB为直径,∴∠AEB=90∘,∴AE⊥BC,∴△ABC为等腰三角形;(2)解:∵△ABC为等腰三角形,AE⊥BC,∴BE=CE=12BC=12×12=6,在Rt△ABE中,∵AB=10,BE=6,∴AE=√102−62=8,∵AB为直径,∴∠ADB=90∘,∴12AE⋅BC=12BD⋅AC,∴BD=8×1210=485,在Rt△ABD中,∵AB=10,BD=485,∴AD=√AB2−BD2=145,∴sin∠ABD=ADAB =14510=725.【答案】(1)略;(2)725.【举一反三】1.如图,弦AC、BD相交于点E,且AB̂=BĈ=CD̂,若∠AED=80°,则∠ACD的度数为()A. 20°B. 25°C. 30°D. 15°【解答】解:如图,设AB̂的度数为m,AD̂的度数为n,∵AB̂=BĈ=CD̂,∴BĈ、CD̂的度数都为m,∴3m+n=360°①∵∠AED=80°,∴∠C+∠D=80°,∴12m+12n=80°②,由①②组成{3m+n=360°12m+12n=80°,解得m=100°,n=60°∴∠ACD=12n=30°.故选:C.【答案】C2.已知△ABC内接于⊙O,点D平分弧BmĈ.(1)如图①,若∠BAC=2∠ABC.求证:AC=CD;(2)如图②,若BC为⊙O的直径,且BC=10,AB=6,求AC,CD的长.【答案】(1)证明:∵点D平分弧BmĈ,∴弧DC=弧DB,∵∠BAC=2∠ABC,∴弧BDC=2弧AC,∴弧CA=弧CD,∴AC=CD;(2)解:连结BD,如图②,∵BC为⊙O的直径,∴∠BAC=∠BDC=90°,在Rt △BAC 中,∵BC=10,AB=6,∴AC=√BC 2−AB 2=8;∵弧DC=弧DB ,∴DB=DC ,∴△BC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22BC=5√2.3.如图,在⊙O 中,点C 是优弧ACB 的中点,D 、E 分别是OA 、OB 上的点,且AD=BE ,弦CM 、CN 分别过点D 、E .(1)求证:CD=CE .(2)求证:AM̂=BN ̂.【答案】(1)证明:连接OC .∵AĈ=BC ̂, ∴∠COD=∠COE ,∵OA=OB ,AD=BE ,∴OD=OE ,∵OC=OC ,∴△COD ≌△COE (SAS ),∴CD=CE .(2)分别连结OM ,ON ,∵△COD ≌△COE ,∴∠CDO=∠CEO ,∠OCD=∠OCE ,∵OC=OM=ON ,∴∠OCM=∠OMC ,∠OCN=∠ONC ,∴∠OMD=∠ONE ,∵∠ODC=∠DMO+∠MOD ,∠CEO=∠CNO+∠EON ,∴∠MOD=∠NOE ,∴AM̂=BN ̂.4.如图,已知△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边BC相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与AC交于点E.(1)求BDBC的值.(2)判断DE与A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已知BC:AB=2:3,DE=4√2,求⊙O的直径.【解答】(1)解:如图,连接AD,∵AB是⊙O的直径,∴AD⊥BC,∵AB=AC,∴BD=DC,∴BDBC =12;(2)解:DE⊥AC;连接OD,∵DE是⊙O的切线,∴DE⊥OD,∵AB=AC,∴∠B=∠C,∵OB=OD,∴∠B=∠ODB,∴∠ODB=∠C,∴AC∥OD,∴DE⊥AC;(3)解:∵BDBC =12且BC:AB=2:3,∴AB:CD=3,∵∠ADB =∠DEC =90∘,∠B =∠C ,∴△ABD ∽△DCE ,∴DC AB =CE BD =13,设CE =a ,则BD =CD =3a ,AB =9a ,在Rt△DEC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2a √2=4√2,∴a =2,∴AB =18.【答案】(1)12;(2)DE ⊥AC ;(3)18.5.已知直径CD ⊥弦BF 于 E ,AB 为ʘO 的直径.(1)求证:FD̂=AC ̂; (2)若∠DAB=∠B ,求∠B 的度数.【答案】(1)证明:∵直径CD ⊥弦BF ,∴FD̂=BD ̂, ∵∠AOC=∠BOD ,∴BD̂=AC ̂, ∴FD̂=AC ̂; (2)解:由圆周角定理得,∠BOD=2∠DAB ,∵∠DAB=∠B ,∴∠BOD=2∠B ,∵CD ⊥BF ,∴∠B=30°.6.如图,⊙O 的半径为2,弦BC =2√3,点A 是优弧BC 上一动点(不包括端点),△ABC 的高BD 、CE 相交于点F ,连结ED .下列四个结论:①∠A 始终为60°;②当∠ABC =45∘时,AE =EF ;③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ED =√3;④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必平分弦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答案】①②③④.7.圆O的直径为10cm,A是圆O内一点,且OA=3cm,则圆O中过点A的最短弦长=__________cm【答案】88.如图,在圆O中,AB为直径,CD为弦,已知∠ACD=40°,则∠BAD=__________°【答案】501.如图,AB圆O的直径,点C在圆O上,若∠OCA=50°,AB=4,则弧BC的长为()πA. 103B. 109π C. 59πD. 518π【答案】B2.如图,将钢珠放在一个边长AB=8mm 的正方形的方槽内,测得钢珠顶端离零件表面的距离为8mm ,则这个钢珠的直径为______mm .【答案】103.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E 是弦AC 上一点,过点E 作EF ⊥EB ,交AB 于点F ,过点A 作AD ∥EF ,交半圆于点D .若C 是BD ̂的中点,AF AE =√54,则EFAD 的值为 .【解答】解:延长BE 交AD 于A',∵AD ∥EF ,EF ⊥BE ,∴AA'⊥BA',∴∠AA'B=90°,∵AB 为⊙O 的直径,∴∠ADB=90°,∴D 与A'重合,∵AFAE =√54,∴设AF=√5a,AE=4a,过F作FG⊥AE于G,∵C是BD̂的中点,∴CD̂=BĈ,∴∠DAC=∠BAC,∵AD∥EF,∴∠BFE=∠DAB=2∠BAC=∠BAC+∠AEF,∴∠BAC=∠AEF,∴AF=EF,∴AG=EG=2a,由勾股定理得:FG=a,∵∠DAE=∠GAF,∠ADE=∠AGF=90°,∴△ADE∽△AGF,∴ADAE =AGAF,∴AD4a =2a√5a,AD=8a√5,∴EFAD =√5a8a√5=58,故答案为:58.【答案】584.在⊙O的内接△ABC中,AD⊥BC于D,(1)①图1中,若作直径AP,求证:AB.AC=AD.AP;②已知AB+AC=12,AD=3,设⊙O的半径为y,AB的长为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图2中,点E为⊙O上一点,且弧AE=弧AB,求证:CE+CD=BD.【答案】5.在⊙O的内接△ABC中,AB+AC=12,AD⊥BC,垂足为D,且AD=3,设⊙O的半径为y,AB的长为x。
中考圆的复习资料(经典+全)
![中考圆的复习资料(经典+全)](https://img.taocdn.com/s3/m/64f801dd9ec3d5bbfc0a741c.png)
圆的知识点复习知识点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题型1.在直径为1000m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面如图所示,若油面宽AB=800mm,则油的最大深度为 mm.2. 如图,在△ABC中,∠C是直角,AC=12,BC=16,以C为圆心,AC为半径的圆交斜边AB于D,求AD的长。
3. 如图,弦AB垂直于⊙O的直径CD,OA=5,AB=6,求BC长。
CBDA4. 如图所示,在⊙O中,CD是直径,AB是弦,AB⊥CD于M,CD=15cm,OM:OC=3:5,求弦AB的长。
知识点2 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弦心距:过圆心作弦的垂线,圆心与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弦心距。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度数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题型1. 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A.这两条弦所对的弧相等 B.这两条弦所对的圆心角相等C.这两条弦的弦心距相等 D.以上答案都不对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B.在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C.相等的弦所对的圆心到弦的距离相等 D.圆心到弦的距离相等,则弦相等3.线段AB是弧AB 所对的弦,AB的垂直平分线CD分别交弧AB、AC于C、D,AD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弧AB、AB于E、F,DB的垂直平分线GH分别交弧AB、AB于G、H,则下面结论不正确的是()A.弧AC=弧CB B.弧EC=弧CG C.EF=FH D.弧AE=弧EC4. 弦心距是弦的一半时,弦与直径的比是________,弦所对的圆心角是_____.5. 如图,AB 为⊙O 直径,E 是BC 中点,OE 交BC 于点D ,BD=3,AB=10,则AC=_____.6. 如图,AB 和DE 是⊙O 的直径,弦AC ∥DE ,若弦BE=3,则弦CE=________.7. 如图,已知AB 、CD 为⊙O 的两条弦,弧AD =弧BC , 求证:AB =CD 。
2024 圆全章复习 正式稿
![2024 圆全章复习 正式稿](https://img.taocdn.com/s3/m/a8d5680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31.png)
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M
A
B
D
知识梳理
圆的有关性质
圆的对称性 垂径定理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定理 同弧上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重点回顾
•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优弧或劣弧)、 两条弦中如果有一组量相等,则它们所对的其余各组量都 相等.
知识梳理
∴DE是⊙O的切线.
综合运用
• 方法2:连接OD,OC.
你能完成后面 的证明吗?
E C
D 3
A
12
O
BF
综合运用
例 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
一点,D为BC的中点. 作DE⊥AC交AC
E C
的延长线于E,延长ED,AB交于F.
(1)直线DE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
系?请说明理由;
A O
(2)若AB=10,DE=4,求AC的长.
∴半径OB= 2 3 cm.
C O
B
综合运用
• 小结:
C
O
A
D
B
C E
O
A
B
知识梳理
圆的对称性
圆的有关性质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同弧上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圆 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
弧长和扇形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 积和全面积
知识梳理
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圆全章复习
知识梳理
圆的对称性
圆的有关性质 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同弧上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圆 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中考复习(圆与证明)课件
![中考复习(圆与证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63a0f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2.png)
利用四边形的性质,通过证明四边形是正方形或矩形来 证明线段垂直。
详细描述
当要证明线段垂直时,可以通过构造一个正方形或矩形 ,利用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来证明线段垂直。
总结词
利用圆的性质,通过证明圆周角等于90度来证明线段 垂直。
详细描述
当要证明线段垂直时,可以通过构造一个圆,利用圆的 性质和判定定理来证明圆周角等于90度,从而证明线 段垂直。
提高解题能力。
归纳总结
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加深理
解和记忆。
举一反三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举一反 三,对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剖析
,掌握解题方法和思路。
模拟测试
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模拟真实 考试环境和压力,提高应试能
力。
05
模拟试题与解析
中考模拟试题一
总结词:基础题目
详细描述:此题考察了圆的性质和基本定理,适合作为第一题来热身,帮助考生 进入考试状态。
总结词
利用勾股定理,通过证明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证明 线段相等。
详细描述
当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可以通过构造一个直角三角 形,利用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 。
总结词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相等来证明线段相等。
详细描述
当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可以通过构造一个平行四边 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来证明两条线段 相等。
中考模拟试题二
总结词:中等难度
详细描述:此题涉及到了圆的证明和与圆相关的其他几何图形的性质,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解答。
中考模拟试题三
总结词:高难度
详细描述:此题综合考察了圆的性质、定理以及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联,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九年级数学圆证明知识点
![九年级数学圆证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2f5ff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7.png)
九年级数学圆证明知识点数学是一门需要严密逻辑和严谨证明的学科。
在九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圆证明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圆证明,不仅可以加深对圆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证明能力。
本文将从圆的基本定义开始,逐步介绍九年级数学圆证明知识点。
1. 圆的基本定义圆由一条固定的点称为圆心和以该点为中心的一条固定长度的线段构成。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称为半径,圆上任意两点的连线称为弦,弦通过圆心时称为直径。
2. 圆的性质(1) 圆的内角和定理:圆上任意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其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即∠AOC = 1/2∠ABC。
(2) 圆周角定理:顶点在圆上的角等于其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即∠CAB = ∠AOB。
(3) 弧和弦的关系:在圆上,如果一条弦与一条弦的等分弧相交,则这条弦被等分。
即如果AB=AC,则∠ABC = ∠ACB。
(4) 弦切角定理:切线与弦的切点处所成的角等于其所对的弦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即∠BAC = 1/2∠BOC。
3. 弧长的证明弧长是圆上的一段弧所对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
在证明弧长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圆上的角的性质和其余角、其他弧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
例如,可以利用对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的性质,对于等分弧和半圆弧,可以利用角度之和为180°的性质等。
4. 弦长的证明弦长是圆上的弦的长度。
在证明弦长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圆上的角的性质和弦所对的圆心角、弦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
例如,可以使用角度所对的弧长之比相等的性质,对于平行于弦的弦和切线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竖角相等和切线与半径的关系进行推导。
5. 切线的证明切线是与圆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
在证明切线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与切线、切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
例如,可以利用平行线与切线所对的角相等的性质,对于切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可以利用正切函数等进行推导。
通过学习和证明圆的相关知识点,可以加深对圆的理解,掌握圆的性质和应用。
九年级上数学第24章圆复习课件
![九年级上数学第24章圆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e98cb748d7c1c709a1455b.png)
做直线与这个圆相切. (3) 相交: 一条直线与一个圆有两个公共点,叫
做直线与这个圆相交.
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识别:
r.
r.
r.
∟
∟ ∟
O d
dO
dO
l
l
l
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
(1)当直线与圆相离时d>r; (2)当直线与圆相切时d =r; (3)当直线与圆相交时d<r.
1.与圆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 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
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3.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
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
O A
∵OA是半径,OA⊥ l l ∴直线l是⊙O的切线.
切线的性质: (1)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2)经过圆心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3)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
∵直线l是⊙O的切线,切 点为A
A
B
•
O C
D
1. 在⊙O中,弦AB所对的圆心角∠AOB=100°,则
弦AB所对的圆周角为__5__0_0或___1_3_0_0_.(05年上海)
2.如图,AB是⊙O的直径,BD是
⊙O的弦,延长BD到点C,使
DC=BD,连接AC交⊙O与点F.
(1)AB与AC的大小有什么关
A
系?为什么? (2)按角的大小分类, 请你判断
D
E
∵∠ADB与∠AEB 、∠ACB 是
C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
O
∴∠ADB=∠AEB =∠ACB
A
B
圆周角的性质:
性质 3: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 相等,都等于900(直角). 性质4: 90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
(完整版)初三数学圆知识点复习专题经典
![(完整版)初三数学圆知识点复习专题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87948ab6f12d2af90342e626.png)
A
D
E
O
C
B
线长是这点到割
( 4 )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 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如上图) 。
即:在⊙ O 中,∵ PB 、 PE 是割线
∴PC PB PD PE
例 1. 如图 1,正方形 ABCD的边长为 1,以 BC为直径。在正方形内作半圆 于 E,求 DE: AE的值。
六、圆心角定理
圆心角定理: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弦心距相等。
此定理也称 1
推 3 定理,即上述四个结论中, 只要知道其中的 1 个相等,则可以推出其它的 3 个结论,
即:① AOB DOE ;② AB DE ; ③ OC OF ;④ 弧 BA 弧 BD
O A
C
E F D
∴C D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圆周角是直角所对的弧
C
是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即:在⊙ O 中,∵ AB 是直径
或∵ C 90
B
A
O
∴ C 90
∴AB 是直径
推论 3 :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C
直角三角形。
即:在△ ABC 中,∵ OC OA OB
B
A
推论 1:( 1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以上共 4 个定理,简称 2 推 3 定理:此定理中共 5 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 2 个即可推出其它 3 个结
与圆有关的20个定理[001]
![与圆有关的20个定理[001]](https://img.taocdn.com/s3/m/9cc7174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b.png)
与圆有关的20个定理圆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而与圆有关的定理也是学习几何的必修内容之一。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与圆有关的20个定理。
这些定理不仅涉及到圆的周长、面积、弧长等基本概念,还涉及到切线、切点、相交等更深入的几何概念,是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
1. 直径定理:直径所对应的圆弧是半圆,弧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2. 弦长定理:在同一圆中,两个相等的弧所对应的弦相等。
3. 圆心角定理:在同一圆上,圆心角所对应的弧比其他任何弧都大。
4. 切线定理:一条直线与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垂直于切点处的半径。
5. 切点定理:一条直线与圆相切时,这条直线与圆心的距离等于切点到圆心的距离。
6. 相切定理:两个相切的圆的切点处半径相等。
7. 相交定理:两个相交圆的交点处的两条切线垂直于彼此。
8. 正切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与圆相切时,它与这个点连线垂直。
9. 直角定理:在一个正方形的内部,相对的两个角是直角,则四个顶点在一个圆上。
10. 同切圆定理:相交的两个圆如果相互切,则它们所在的两组同切圆半径相等。
11. 等角定理:在相交圆的同时与同一直线相交的两条切线所夹的角相等。
12. 弧相等定理:在同一圆上,相等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13. 钝角定理:在同一圆上,一条弧对应的圆心角大于半圆对应的圆心角,则这条弧所对应的角是钝角。
14. 相似定理:以同样的比例相似的两个圆的圆周长、圆面积、弧长等都是成比例的。
15. 等分定理:在同一圆上,一个弧所对应的角等分,则两条弧所对应的角也等分。
16. 垂径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角形的直角所对应的直角边上的高垂直于斜边。
17. 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平方和。
18. 三角形内心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所交的点被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心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19. 相切圆面积定理:两个相切的圆,内切圆面积加外切圆面积等于大圆的面积。
九年级圆证明的知识点
![九年级圆证明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4c41ea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90.png)
九年级圆证明的知识点在数学学科中,几何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圆是几何中的重要图形之一。
九年级学生将会接触到更多关于圆的知识和证明方法。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九年级圆证明的知识点。
一、同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同弦定理是九年级圆证明中常用的定理之一。
同弦定理指出,圆上两个弦所对的弧相等时,这两个弦的长度也相等。
根据同弦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弦长来推导出未知弦长,并进行证明。
另外,正弦定理也是十分实用的证明方法。
正弦定理可以通过三角形内部的圆进行证明。
正弦定理指出,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一个角的正弦值与这个角所对的边的比例是相等的。
通过利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未知边长,并进行证明。
二、切线定理和割线定理切线定理是九年级圆证明的另一常用定理。
切线定理指出,如果一个直线与一个圆相切,那么这条直线与圆心的连线垂直。
利用切线定理,我们可以证明一个直线与圆相切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进一步推导。
类似地,割线定理也是九年级圆证明的重要内容。
割线定理指出,如果一个直线与圆相交于两个点,那么这两个交点的连线与圆心的连线垂直。
通过割线定理,我们可以证明一个直线与圆相交的关系,并找到各个点的位置。
三、边角关系和圆心角在九年级圆证明的学习中,边角关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边角关系指出,一个圆的周长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另一部分是弦所对的弧长。
通过边角关系,我们可以确定圆的各个要素,并进行证明。
与此同时,圆心角也是圆证明中需要掌握的一个概念。
圆心角是以圆心为顶点的角,其两边分别为半径。
通过了解圆心角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其角度的大小来推导圆的其它要素,并进行证明。
四、碰率问题和角平分线定理在九年级圆证明中,碰率问题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应用题。
碰率问题是指当一条直线与一个圆相交于两个点时,通过这两个点的连线,可以证明这条直线碰到圆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碰率问题,我们可以学会如何计算圆与直线相交的概率,并进行证明。
此外,角平分线定理也是九年级圆证明的知识点之一。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知识必备10 圆(公式、定理、结论图表)
![中考数学必背知识手册知识必备10 圆(公式、定理、结论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54d217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2.png)
知识必备10圆(公式、定理、结论图表)考点一、圆的有关概念1.圆的定义如图所示,有两种定义方式:①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O,线段OA叫做半径;②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要点诠释: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2.与圆有关的概念①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上图所示线段AB,BC,AC都是弦.②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AC是⊙O的直径,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③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如曲线BC、BAC都是⊙O中的弧,分别记作 BC,BAC.④半圆:圆中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如AC是半圆.⑤劣弧:像BC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⑥优弧:像BAC这样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⑦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⑧弓形: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⑨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⑩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如上图中∠AOB,∠BOC是圆心角.�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如上图中∠BAC、∠ACB都是圆周角.要点诠释: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圆外角度数等于它所夹弧的度数的差的一半.圆内角度数等于它所夹弧的度数的和的一半.典例1:如图,AB是⊙O的弦,OC⊥AB,垂足为C,OD∥AB,OC=OD,则∠ABD的度数为()A.90°B.95°C.100°D.105°【分析】连接OB,则OC=OB,由OC⊥AB,则∠OBC=30°,再由OD∥AB,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连接OB,则OB=OD,∵OC=OD,∴OC=OB,∵OC⊥AB,∴∠OBC=30°,∵OD∥AB,∴∠BOD=∠OBC=30°,∴∠OBD=∠ODB=75°,∠ABD=30°+75°=10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平行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利用圆的半径相等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二、圆的有关性质1.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又是旋转对称图形,即旋转任意角度和自身重合.2.垂径定理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要点诠释:在图中(1)直径CD,(2)CD⊥AB,(3)AM=MB,(4)C CA B=,(5)AD BD=.若上述5个条件有2个成立,则另外3个也成立.因此,垂径定理也称“五二三定理”.即知二推三.注意:(1)(3)作条件时,应限制AB不能为直径.3.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①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②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①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要点诠释:圆周角性质的前提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典例2: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如图1),隋代建造的赵州桥距今约有1400年历史,是我国古代石拱桥的代表.如图2是根据某石拱桥的实物图画出的几何图形,桥的主桥拱是圆弧形,表示为.桥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AB=26m,设所在圆的圆心为O,半径OC⊥AB,垂足为D.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CD=5m.连接OB.(1)直接判断AD与BD的数量关系;(2)求这座石拱桥主桥拱的半径(精确到1m).【分析】(1)根据垂径定理便可得出结论;(2)设主桥拱半径为R,在Rt△OBD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R的方程便可求得结果.【解答】解:(1)∵OC⊥AB,∴AD=BD;(2)设主桥拱半径为R,由题意可知AB=26,CD=5,∴BD=AB=13,OD=OC﹣CD=R﹣5,∵∠ODB=90°,∴OD2+BD2=OB2,∴(R﹣5)2+132=R2,解得R=19.4≈19,答:这座石拱桥主桥拱的半径约为19m.【点评】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方程思想的应用.典例3:牂牁江“余月郎山,西陵晚渡”的风景描绘中有半个月亮挂在山上,月亮之上有个“齐天大圣”守护洞口的传说.真实情况是老王山上有个月亮洞,洞顶上经常有猴子爬来爬去,如图是月亮洞的截面示意图.(1)科考队测量出月亮洞的洞宽CD约是28m,洞高AB约是12m,通过计算截面所在圆的半径可以解释月亮洞像半个月亮,求半径OC的长(结果精确到0.1m);(2)若∠COD=162°,点M在上,求∠CMD的度数,并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齐天大圣”点M在洞顶上巡视时总能看清洞口CD的情况.【分析】(1)设OA=OC=Rm,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即可;(2)补全⊙O,在CD的下方取一点N,连接CN,DN,CM,DM,利用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OA=OC=Rm,∵OA⊥CD,∴CB=BD=CD=14m,在Rt△COB中,OC2=OB2+CB2,∴R2=142+(R﹣12)2,∴R=,∴OC=≈14.2m.(2)补全⊙O,在CD的下方取一点N,连接CN,DN,CM,DM,∵∠N=∠COD=81°,∵∠CMD+∠N=180°,∴∠CMD=99°.∵∠CMD=99°不变,是定值,∴“齐天大圣”点M在洞顶上巡视时总能看清洞口CD的情况.【点评】本题考查垂径定理的应用,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典例4:如图,圆中扇子对应的圆心角α(α<180°)与剩余圆心角β的比值为黄金比时,扇子会显得更加美观,若黄金比取0.6,则β﹣α的度数是90°.【分析】根据已知,列出关于α,β的方程组,可解得α,β的度数,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解得,∴β﹣α=225°﹣135°=90°,故答案为:90°.【点评】本题考查圆心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周角为360°和已知,列出方程组.典例5: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BD为⊙O的直径,AC平分∠BAD,CD=2,点E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DE.(1)求直径BD的长;(2)若BE=5,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由BD为⊙O的直径,得到∠BCD=90°,AC平分∠BAD,得到∠BAC=∠DAC,所以BC=DC,△B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出BD的长;(2)因为BC=DC,所以阴影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解答】解:(1)∵BD为⊙O的直径,∴∠BCD=∠DCE=90°,∵AC平分∠BAD,∴∠BAC=∠DAC,∴BC=DC=2,∴BD=2×=4;(2)∵BE=5,∴CE=3,∵BC=DC,∴S阴影=S△CDE=×2×=6.【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三、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d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r为圆的半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下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与r的大小关系点在圆内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要点诠释:(1)圆的确定:①过一点的圆有无数个,如图所示.②过两点A、B的圆有无数个,如图所示.③经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如图所示.(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如图所示.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设r为圆的半径,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下表.②圆的切线.切线的定义:和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切点.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友情提示:直线l是⊙O的切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直线l经过⊙O上的一点A;②OA⊥l.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切线长定义:我们把圆的切线上某一点与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③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要点诠释:找三角形内心时,只需要画出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外心、内心有关知识比较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圆作相对运动,可以得到下面5种位置关系,其中R、r为两圆半径(R ≥r).d为圆心距.要点诠释:①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相离包括外离和内舍.其中相切和相交是重点.②同心圆是内含的特殊情况.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从两个圆的相对运动来理解.④“r 1-r 2”时,要特别注意,r 1>r 2.典例6: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B =60°,AD 经过圆心O 交⊙O 于点E ,连接BD ,∠ADB =30°.(1)判断直线BD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B =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1)连接BE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EB =∠C =60°,连接OB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OD =60°,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BE =90°,解直角三角形得到OB ,根据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直线BD 与⊙O 相切,理由:连接BE ,∵∠ACB =60°,∴∠AEB =∠C =60°,连接OB ,∵OB =OE ,∴△OBE是等边三角形,∴∠BOD=60°,∵∠ADB=30°,∴∠OBD=180°﹣60°﹣30°=90°,∴OB⊥BD,∵OB是⊙O的半径,∴直线BD与⊙O相切;(2)∵AE是⊙O的直径,∴∠ABE=90°,∵AB=4,∴sin∠AEB=sin60°===,∴AE=8,∴OB=4,∴BD=OB=4,﹣S扇形BOE=4×﹣=8﹣.∴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OB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扇形面积的计算,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典例7:如图,AB是⊙O的直径,C为⊙O上一点,过点C的切线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若AC=PC=3,则PB的长为()A.B.C.D.3【分析】连结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PCO=90°,根据OC=OA,得到∠A=∠OCA,根据AC=PC,得到∠P=∠A,在△AP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P=30°,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P=2OC=2r,在Rt△POC中,根据tan P=求出⊙O的半径r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如图,连结OC,∵PC是⊙O的切线,∴∠PCO=90°,∵OC=OA,∴∠A=∠OCA,∵AC=PC,∴∠P=∠A,设∠A=∠OCA=∠P=x°,在△APC中,∠A+∠P+∠PCA=180°,∴x+x+90+x=180,∴x=30,∴∠P=30°,∵∠PCO=90°,∴OP=2OC=2r,在Rt△POC中,tan P=,∴=,∴r=3,∴PB=OP﹣OB=2r﹣r=r=3.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体现了方程思想,在△AP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P=30°是解题的关键.典例8:如图,以线段AB为直径作⊙O,交射线AC于点C,AD平分∠CAB交⊙O于点D,过点D作直线DE⊥A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D并延长交AC于点M.(1)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2)求证:AB=AM;(3)若ME=1,∠F=30°,求BF的长.【分析】(1)连接OD,由∠ODA=∠OAD=∠DAC证明OD∥AC,得∠ODF=∠AED =90°,即可证明直线DE是⊙O的切线;(2)由线段AB是⊙O的直径证明∠ADB=90°,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M=∠ABM,则AB=AM;(3))由∠AEF=90°,∠F=30°证明∠BAM=60°,则△ABM是等边三角形,所以∠M=60°,则∠EDM=30°,所以BD=MD=2ME=2,再证明∠BDF=∠F,得BF =BD=2.【解答】(1)证明:连接OD,则OD=OA,∴∠ODA=∠OAD,∵AD平分∠CAB,∴∠OAD=∠DAC,∴∠ODA=∠DAC,∴OD∥AC,∵DE⊥AC,∴∠ODF=∠AED=90°,∵OD是⊙O的半径,且DE⊥OD,∴直线DE是⊙O的切线.(2)证明:∵线段AB是⊙O的直径,∴∠ADB=90°,∴∠ADM=180°﹣∠ADB=90°,∴∠M+∠DAM=90°,∠ABM+∠DAB=90°,∵∠DAM=∠DAB,∴∠M=∠ABM,∴AB=AM.(3)解:∵∠AEF=90°,∠F=30°,∴∠BAM=60°,∴△ABM是等边三角形,∴∠M=60°,∵∠DEM=90°,ME=1,∴∠EDM=30°,∴MD=2ME=2,∴BD=MD=2,∵∠BDF=∠EDM=30°,∴∠BDF=∠F,∴BF=BD=2.【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切线的判定、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知识,正确地作出所需要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典例9:如图,在Rt△ABC中,∠ACB=90°,O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AB相交于点D,连接CD,且CD=AC.(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60°,AC=2,求的长.【分析】(1)连接O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圆的性质可得∠A=∠ADC,∠B=∠BDO.再根据余角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ODC=180°﹣(∠ADC+∠BDO)=90°.最后由切线的判定定理可得结论;(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DCO=∠ACB﹣∠ACD=30°.再由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OD的度数,最后根据弧长公式可得答案.【解答】(1)证明:连接OD.∵AC=CD,∴∠A=∠ADC.∵OB=OD,∴∠B=∠BDO.∵∠ACB=90°,∴∠A+∠B=90°.∴∠ADC+∠BDO=90°.∴∠ODC=180°﹣(∠ADC+∠BDO)=90°.又∵OD是⊙O的半径,∴CD是⊙O的切线.(2)解:∵AC=CD=,∠A=60°,∴△ACD是等边三角形.∴∠ACD=60°.∴∠DCO=∠ACB﹣∠ACD=30°.在Rt△OCD中,OD=CD tan∠DCO=tan30°=2.∵∠B=90°﹣∠A=30°,OB=OD,∴∠ODB=∠B=30°.∴∠BOD=180°﹣(∠B+∠BDO)=120°.∴的长=.【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弧长公式,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考点四、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或内切圆)的圆心叫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半径叫正多边形的半径,内切圆的半径叫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各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都相等,这个角叫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个中心角都等于360n°.要点诠释:通过中心角的度数将圆等分,进而画出内接正多边形,正六边形边长等于半径.2.正多边形的性质任何一个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圆是同心圆.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偶数条边的正多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同边数的两个正多边形相似,其周长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半径或边心距)之比.3.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定理: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成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正n 边形的边长a、边心距r、周长P 和面积S 的计算归结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360n a n =°,1802sin n a R n = °,180cos n r R n= °,2222n n a R r ⎛⎫=+ ⎪⎝⎭,n n P n a = ,1122n n n n n S a r n P r == .典例10:(2022•黔东南州)(1)请在图1中作出△ABC 的外接圆⊙O (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如图2,⊙O 是△ABC 的外接圆,AE 是⊙O 的直径,点B 是的中点,过点B 的切线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D .①求证:BD ⊥AD ;②若AC =6,tan ∠ABC =,求⊙O 的半径.【分析】(1)利用尺规作图分别作出AB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即可;(2)①连接OB ,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B ⊥BD ,证明OB ∥A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明结论;②连接EC,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EC=∠ABC,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EC,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得到答案.【解答】(1)解:如图1,⊙O即为△ABC的外接圆;(2)①证明:如图2,连接OB,∵BD是⊙O的切线,∴OB⊥BD,∵点B是的中点,∴=,∴∠CAB=∠EAB,∵OA=OB,∴∠OBA=∠EAB,∴∠CAB=∠OBA,∴OB∥AD,∴BD⊥AD;②解:如图2,连接EC,由圆周角定理得:∠AEC=∠ABC,∵tan∠ABC=,∴tan∠AEC=,∵AE是⊙O的直径,∴∠ACE=90°,∴=,∵AC=6,∴EC=8,∴AE==10,∴⊙O的半径为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掌握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是解题的关键.典例11:如图,在△ABC中,∠A=80°,半径为3cm的⊙O是△ABC的内切圆,连接OB、O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结果用含π的式子表示)【分析】根据角A的度数和内切圆的性质,得出圆心角DOE的度数即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A=80°,⊙O是△ABC的内切圆,∴∠DOE=180°﹣()=180°﹣(180°﹣∠A)=130°,==(cm2),∴S扇形DOE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切圆的知识,熟练掌握三角形内切圆的性质及扇形面积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典例12: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点M在上,则∠CME的度数为()A .30°B .36°C .45°D .60°【分析】由正六边形的性质得出∠COE =120°,由圆周角定理求出∠CME =60°.【解答】解:连接OC ,OD ,OE ,∵多边形ABCDEF 是正六边形,∴∠COD =∠DOE =60°,∴∠COE =2∠COD =120°,∴∠CME =∠COE =60°,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正六边形的性质,由圆周角定理求出∠COM =12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考点五、圆中的计算问题1.弧长公式:180n R l π=,其中l 为n°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R 为圆的半径.2.扇形面积公式:2360n R S π=扇,其中12S lR =扇.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另外12S lR =扇.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圆锥的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它的底面积的和.要点诠释:(1)在计算圆锥的侧面积时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千万不要错把圆锥底面圆半径当成扇形半径.(2)求阴影面积的几种常用方法(1)公式法;(2)割补法;(3)拼凑法;(4)等积变形法;(5)构造方程法.典例13:如图,在△ABC 中,CA =CB =4,∠BAC =α,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2α,得到△AB ′C ′,连接B ′C 并延长交AB 于点D ,当B ′D ⊥AB 时,的长是()A.πB.πC.πD.π【分析】证明α=30°,根据已知可算出AD的长度,根据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CA=CB,CD⊥AB,∴AD=DB=AB′.∴∠AB′D=30°,∴α=30°,∵AC=4,∴AD=AC•cos30°=4×=2,∴,∴的长度l==π.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及旋转的性质,熟练掌握弧长的计算及旋转的性质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典例14:如图,等腰Rt△ABC中,AB=AC=,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以BC为直径作.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π﹣2.(结果保留π)【分析】如图,取BC的中点O,连接OA.根据S阴=S半圆﹣S△ABC+S扇形ACB﹣S△ACB,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取BC的中点O,连接OA.∵∠CAB=90°,AC=AB=,∴BC=AB=2,∴OA=OB=OC=1,∴S阴=S半圆﹣S△ABC+S扇形ACB﹣S△ACB=•π×12﹣××+﹣××=π﹣2.故答案为:π﹣2.【点评】本题考查扇形的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割补法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典例15:蒙古包可以近似地看作由圆锥和圆柱组成.下图是一个蒙古包的示意图,底面圆半径DE=2m,圆锥的高AC=1.5m,圆柱的高CD=2.5m,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圆柱的底面积为4πm2B.圆柱的侧面积为10πm2C.圆锥的母线AB长为2.25mD.圆锥的侧面积为5πm2【分析】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对A选项进行判断;利用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可对B选项进行判断;根据勾股定理可对C选项进行判断;由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则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可对D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底面圆半径DE=2m,∴圆柱的底面积为4πm2,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圆柱的高CD=2.5m,∴圆柱的侧面积=2π×2×2.5=10π(m2),所以B选项不符合题意;∵底面圆半径DE=2m,即BC=2m,圆锥的高AC=1.5m,∴圆锥的母线长AB==2.5(m),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圆锥的侧面积=×2π×2×2.5=5π(m2),所以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也考查了圆柱的计算.典例16:某餐厅为了追求时间效率,推出一种液体“沙漏”免单方案(即点单完成后,开始倒转“沙漏”,“沙漏”漏完前,客人所点的菜需全部上桌,否则该桌免费用餐).“沙漏”是由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相通连接而成.某次计时前如图(1)所示,已知圆锥体底面半径是6cm,高是6cm;圆柱体底面半径是3cm,液体高是7cm.计时结束后如图(2)所示,求此时“沙漏”中液体的高度为()A.2cm B.3cm C.4cm D.5cm【分析】由圆锥体底面半径是6cm,高是6cm,可得CD=DE,根据圆锥、圆柱体积公式可得液体的体积为63πcm3,圆锥的体积为72πcm3,即知计时结束后,圆锥中没有液体的部分体积为9πcm3,设计时结束后,“沙漏”中液体的高度AD为xcm,可得π•(6﹣x)2•(6﹣x)=9π,即可解得答案.【解答】解:如图:∵圆锥体底面半径是6cm,高是6cm,∴△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E也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CD=DE,由已知可得:液体的体积为π×32×7=63π(cm3),圆锥的体积为π×62×6=72π(cm3),∴计时结束后,圆锥中没有液体的部分体积为72π﹣63π=9π(cm3),设计时结束后,“沙漏”中液体的高度AD为xcm,则CD=DE=(6﹣x)cm,∴π•(6﹣x)2•(6﹣x)=9π,∴(6﹣x)3=27,解得x=3,∴计时结束后,“沙漏”中液体的高度为3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圆柱体、圆锥体体积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柱体、圆锥体体积公式,列出方程解决问题.考点六、四点共圆1.四点共圆的定义四点共圆的定义: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这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2.证明四点共圆一些基本方法:1.从被证共圆的四点中先选出三点作一圆,然后证另一点也在这个圆上,若能证明这一点,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或利用圆的定义,证各点均与某一定点等距.2.如果各点都在某两点所在直线同侧,且各点对这两点的张角相等,则这些点共圆.(若能证明其两张角为直角,即可肯定这四个点共圆,且斜边上两点连线为该圆直径.)3.把被证共圆的四点连成四边形,若能证明其对角互补或能证明其一个外角等于其邻补角的内对角时,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4.把被证共圆的四点两两连成相交的两条线段,若能证明它们各自被交点分成的两线段之积相等,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或把被证共圆的四点两两连结并延长相交的两线段,若能证明自交点至一线段两个端点所成的两线段之积等于自交点至另一线段两端点所成的两线段之积,即可肯定这四点也共圆.即利用相交弦、切割线、割线定理的逆定理证四点共圆.典例17:综合与实践“善思”小组开展“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活动,得出结论: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该小组继续利用上述结论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如图1,在线段AC同侧有两点B,D,连接AD,AB,BC,CD,如果∠B=∠D,那么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探究展示:如图2,作经过点A,C,D的⊙O,在劣弧AC上取一点E(不与A,C重合),连接AE,CE,则∠AEC+∠D=180°(依据1)∵∠B=∠D∴∠AEC+∠B=180°∴点A,B,C,E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对角互补的四边形四个顶点共圆)∴点B,D在点A,C,E所确定的⊙O上(依据2)∴点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反思归纳:(1)上述探究过程中的“依据1”、“依据2”分别是指什么?依据1: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依据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圆.(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1=∠2,∠3=45°,则∠4的度数为45°.拓展探究:(3)如图4,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点D在BC上(不与BC的中点重合),连接AD.作点C关于AD的对称点E,连接EB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F,连接AE,DE.①求证:A,D,B,E四点共圆;②若AB=2,AD•AF的值是否会发生变化,若不变化,求出其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过三点的圆解答即可;(2)根据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解答;(3)①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AE=AC,DE=DC,∠AEC=∠ACE,∠DEC=∠DCE,进而得到∠AED=∠ABC,证明结论;②连接CF,证明△ABD∽△AFB,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解答】(1)解:依据1: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依据2: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圆,故答案为: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圆;(2)解:∵∠1=∠2,∴点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3=∠4,∵∠3=45°,∴∠4=45°,故答案为:45°;(3)①证明:∵AB=AC,∴∠ABC=∠ACB,∵点E与点C关于AD的对称,∴AE=AC,DE=DC,∴∠AEC=∠ACE,∠DEC=∠DCE,∴∠AED=∠ACB,∴∠AED=∠ABC,∴A,D,B,E四点共圆;②解:AD•AF的值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如图4,连接CF,∵点E与点C关于AD的对称,∴FE=FC,∴∠FEC=∠FCE,∴∠FED=∠FCD,∵A,D,B,E四点共圆,∴∠FED=∠BAF,∴∠BAF=∠FCD,∴A,B,F,C四点共圆,∴∠AFB=∠ACB=∠ABC,∵∠BAD=∠FAB,∴△ABD∽△AFB,∴=,∴AD•AF=AB2=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四点共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的性质,正确理解四点共圆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考点七、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补充知识)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3.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割线定理)统一归纳为圆幂定理)定理图形已知结论证法相交弦定理⊙O 中,AB、CD 为弦,交于P.PA·PB=PC·PD.连结AC、BD,证:△APC∽△DPB.相交弦定理的推论⊙O 中,AB 为直径,CD⊥AB 于P.PC 2=PA·PB.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O 中,PT 切⊙O 于T,割线PB 交⊙O 于APT 2=PA·PB连结TA、TB,证:△PTB∽△PAT 切割线定理推论PB、PD 为⊙O 的两条割线,交⊙O 于A、C PA·PB=PC·PD过P 作PT 切⊙O 于T,用两次切割线定理。
各种圆定理总结(包括托勒密定理、塞瓦定理、西姆松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圆幂定理和四点共圆)
![各种圆定理总结(包括托勒密定理、塞瓦定理、西姆松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圆幂定理和四点共圆)](https://img.taocdn.com/s3/m/03f2c42ea6c30c2258019e19.png)
托勒密定理定理图定理的内容托勒密(Ptolemy)定理指出,圆的内接凸四边形两对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
原文:圆的内接四边形中,两对角线所包矩形的面积等于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与另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之和。
从这个定理可以推出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及一系列的三角恒等式,托勒密定理实质上是关于共圆性的基本性质.定理的提出一般几何教科书中的“托勒密定理”,实出自依巴谷(Hipparchus)之手,托勒密只是从他的书中摘出。
证明一、(以下是推论的证明,托勒密定理可视作特殊情况。
)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作△ABE使∠BAE=∠CAD ∠ABE=∠ACD因为△ABE∽△ACD所以BE/CD=AB/AC,即BE·AC=AB·CD (1)而∠BAC=∠DAE,,∠ACB=∠ADE所以△ABC∽△AED相似.BC/ED=AC/AD即ED·AC=BC·AD (2)(1)+(2),得AC(BE+ED)=AB·CD+AD·BC又因为BE+ED≥BD(仅在四边形ABCD是某圆的内接四边形时,等号成立,即“托勒密定理”)所以命题得证复数证明用a、b、c、d分别表示四边形顶点A、B、C、D的复数,则AB、CD、AD、BC、AC、BD的长度分别是:(a-b)、(c-d)、(a-d)、(b-c)、(a-c)、(b-d)。
首先注意到复数恒等式:(a − b)(c− d) + (a− d)(b− c) = (a− c)(b− d) ,两边取模,运用三角不等式得。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c-d)与(a-d)(b-c)的辐角相等,这与A、B、C、D四点共圆等价。
四点不限于同一平面。
平面上,托勒密不等式是三角不等式的反演形式。
二、设ABCD是圆内接四边形。
在弦BC上,圆周角∠BAC = ∠BDC,而在AB上,∠ADB = ∠ACB。
在AC上取一点K,使得∠ABK = ∠CBD;因为∠ABK + ∠CBK =∠ABC = ∠CBD + ∠ABD,所以∠CBK = ∠ABD。
初三下册数学圆知识点定理总结
![初三下册数学圆知识点定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bf7c0843323968011c9286.png)
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一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弦、弦心距、弧、等弧、弓形、弓形高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心、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圆的切线、圆的割线、两圆的内公切线、两圆的外公切线、两圆的内(外)公切线长、正多边形、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角.二定理: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为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三公式: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180R n π;(3)圆的面积S=πR 2. (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1360R n 2=π;(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柱的侧面积:S 圆柱侧 =2πrh ; (r:底面半径;h:圆柱高)(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1.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四 常识: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3. 三角形的外心 ⇔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三角形的内心 ⇔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 d=r ; 直线与圆相离 ⇔ d >r.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两圆外离 ⇔ d >R+r ; 两圆外切 ⇔ d=R+r ; 两圆相交 ⇔ R-r <d <R+r ; 两圆内切 ⇔ d=R-r ; 两圆内含 ⇔ d <R-r.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 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BCO A圆的相关定理及其几何证明典题探究例1:如图,圆O是ABC∆的外接圆,过点C作圆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D.若3CD=2AB AC==,则线段AD的长是;圆O的半径是.例2:如图,在圆O中,直径与弦垂直,垂足为E(E在之间),,垂足为F.若,,则例3:如图已知PA与圆O相切于A,半径OC OP⊥,AC交PO于B,若1OC=,2OP=,则PA=,=PB.例4:如图,从圆O外一点P引圆O的切线PA和割线PBC,已知30BPA∠=︒,11BC=,1PB=, 则PA=,圆O的半径等于EF BC6AB 5CF CB AEABCO POPBA演练方阵A 档(巩固专练)1.如图,已知直线切⊙O 于点D ,直线交⊙O 于点.若23,1PF PD ==,则⊙O 的半径为 ;EFD ∠= .2. 如图,与切于点,交弦的延长线于点,过点作圆的切线交于点. 若,,则弦的长为.3. 如图:圆O 的割线经过圆心O ,C 是圆上一点,==12,则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CB CP =B. PCAC PABC =C. 是圆O 的切线D. BC BABP =4.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P 在AB 的延长线上,PC 切圆O 于点C ,CD OP ⊥于D .若6CD =,10CP =,则圆O 的半径长为;BP =.5.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ABC 的直角边AC 为直径作⊙O ,交斜边AB 于点D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C 边于点E .则=BCBE.6.如图,直线与圆相切于点M, 与是圆的两条割线,且AP O A DB P B O AP C 90ACB ∠=︒3,4BC CP ==DBD CBPA OEDCBAO⊥,连接、。
则下面结论中,错误..的结论是( )A.∠ = 90oB.∠∠∠C.2 = ·D.· = ·7.如图,AB切圆于点A,AC为圆的直径,BC交圆于点D,E为CD的中点,且5,6,BD AC==则CD=;AE=.8.如图,PC切圆O于点C,割线PAB经过圆心O,4,8PC PB==,则tan COP∠=,△OBC的面积是9.如图,AB为⊙O的直径,AC切⊙O于点A,且过点C的割线,CMN交AB的延长线于点D,若CM MN ND==,22AC=CM=,AD=O O OABCD MNO10.如图,,,,A B C D是⊙O上的四个点,过点B的切线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110BCD︒∠=,则DBE∠=( )A. 75︒B. 70︒C. 60︒D. 55︒B档(提升精练)1.如图,已知⊙O的弦交半径于点D,若434,则的长为2.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AB与CD相交于点EF,是AB延长线上一点,且BFAFCFDF2,2===,若CE与圆相切,且27=CE,则=BE3.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P在AB的延长线上,PD与半圆O相切于点C,AD PD⊥.若4PC=,2PB=,则CD=.EODCBAEBFDCB CDA OE4.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DE切⊙O于点D,且与AB延长线交于点C,若CD= 3,1CB=,则ADE∠=5.如图,AC为⊙O的直径,OB AC⊥,弦BN交AC于点M.若3OC=1OM=,则MN=6.如图,PA是圆O的切线,切点为A,PO交圆O于,B C两点,3,1PA PB==,则ABC∠=( )A70︒B60︒C45︒D30︒7.如图所示,△内接于圆,60ABC∠=,是圆的切线,A为切点,交于E,交圆于D.若,333,则,ABCOMN8. 如图,以ABC ∆的边AB 为直径的半圆交AC 于点D ,交BC 于点E ,EF AB 于点F ,3AF BF ,22BE EC ,那么CDE = ,CD = .9.如图,已知圆中两条弦AB 与CD 相交于点F ,CE 与圆相切交AB 延长线上于点E ,若22DF CF ==::4:2:1AF FB BE =,则线段CE 的长为10. 如图,直线与相切于点,割线经过圆心, 弦⊥于点,,,则C 档(跨越导练)1. 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PA 是⊙O 的切线,PB 交AC 于点E ,交⊙O 于点D .若PA PE =,60ABC ︒∠=,1PD =,9PB =,则PA =;EC =PC O C PAB O CD AB E 4PC =8PB =CE =ED P CBAF ED CB A2. 如图,O 的直径AB 与弦CD 交于点P ,7, 5,15CPPD AP ,则DCB =3. 如图,AB 是圆O的直径,CD AB ⊥于D ,且2AD BD =,E 为AD 的中点,连接CE并延长交圆O 于F .若2CD =,则AB =, EF =4. 如图所示,是圆的直径,点C 在圆上,过点B ,C 的切线交于点P ,交圆于D ,若2,1,则,5. AB 是圆O 的直径,D 为圆O 上一点,过D 作圆O 的切线交AB 延长线于点C ,若DC =22, 2=BC ,则=∠DCA sinOPBP D C B AB6. 如图,已知圆的半径为,从圆外一点引切线和割线,圆心到的距离为,,则切线的长为7. 如图,BC 是半径为2的圆O 的直径,点P 在BC 的延长线上,PA 是圆O 的切线,点A 在直径BC 上的射影是OC 的中点,则ABP ∠= ;PB PC ⋅=8. 如图,从圆O 外一点P 引圆O 的切线PA 和割线PBC ,已知PA =4PC =,圆 心O到BC O 的半径为9. 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P 在AB 的延长线上,PD 切圆O 于点C .已知圆O ,2OP =,则PC =;ACD ∠的大小为O 3O A AD ABC O AC 223AB =AD10. 如图,A ,B ,C 是⊙O 上的三点,切⊙O 于点B , D 是CE 与⊙O 的交点.若︒=∠70BAC ,则=∠CBE ;若2=BE ,4=CE ,则=CD .典题探究例1:答案: 1,2解析:已知CD =,2AB AC ==,由圆幂定理得2CD DA DB =⨯,DB DA AB =+,所以2CD ()DA DA AB =⨯+,可以求出1AD =,而CD AD ⊥,取AB 的中点E ,连接和,则半径R=OC=2.例2:答案:1解析:三角形与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所以CF CE CE CB=,即2CE CB CF =⨯,所以CE =1OC=32AB =,所以O 2E ==,所以1AE =.例3:答案:PA PB == 解析:延长与圆O 分别交于点D 和点E ,则1PD OP OD =-=,3PE PD DE =+=,由圆幂定理得23PA PD PE =⨯=,所以PA =,过A 点作AF OP ⊥交于点F ,则1OF=2,所以31PB=+22.例4:答案:R=7解析:由圆幂定理得2PA =PB PC=12⨯,所以D ,延长交圆于E ,则AD DE=BD DC ⨯⨯,所以2DE=24,DE=12,所以2R=2+12,R=7.演练方阵A 档(巩固专练)1:答案:EFD=15∠。
解析:由圆幂定理得2PD =PE PF ⨯,1=PE ⨯(,,所以OP=2PD=,1,POD=30∠,所以1EFD=POD=152∠∠。
2:答案:45解析: 由圆幂定理得2AP =PB PD=PB(PB+BD)⨯,所以275(5)BD =⨯+,所以245BD =3:答案:D解析: 由圆幂定理得22()(2)3PC PA PA AB PA PA PA PA =+=+=,所以PC =,所以D 选项错误4:答案:半径7.5,5R BP ==解析: 6,10,CD CP ==.所以8DP ==,由三角形相似得CD OCDP CP=,所以6810OC =,所以3107.54R OC ==⨯=,由圆幂定理得2PC BP AP =⨯,所以100(15)BP BP =+,所以5BP =5:答案:12解析:连接,是圆O 的直径,所以CD AB ⊥,经过半径的端点C ,而且BC AC ⊥,所以BC 是圆O 的切线,而是圆O 的切线,所以,所以12BE CE BC ==,所以12BE BC = 6:答案:D解析:因为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所以180BDE BCE ∠+∠=。
,因为=90BDE ∠。
,所以C =90B E ∠。
,A 正确;直线与圆相切,由弦切角定理得AMD=MED ∠∠,而ABD=CED ∠∠,所以CEM=MED+CED=DMA+DBA ∠∠∠∠∠,所以B 正确;由圆幂定理得 2AM AD AE =⨯,所以选项C 正确7:答案:4,CD AE ==解析:设CD x =,则根据圆幂定理得2AB BD BC =⨯,而22(5)36AB CD =+-,所以2(5)365(5)CD CD +-=⨯+,所以25360CD CD +-=,所以4CD =,而AE =AE =8:答案:418tan ,35OBCCOP S ∠==解析:由圆幂定理得2PC PA PB =⨯,所以168PA =,所以2PA =,所以半径3,R =3,OC =5OP =,所以正切值4tan 3COP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118sin 25OBC S OB OC COP ∆=⨯⨯⨯∠=9:答案:CM=2,解析:由圆幂定理得2AC =CM CN=CM 2CM ⨯⨯,所以28=2CM ,所以CM=2,而 10:答案:B解析:因为四点共圆,所以A+BCD=180∠∠。
,而BCD=110∠。
,所以A=70∠。
,又因为与圆相切于点B ,所以DBE=A=70∠∠。
,所以选项B 是正确的。
B 档(提升精练)1:答案:CD=2解析:延长交圆于点E ,由相交弦定理得AD DB=CD DE ⨯⨯,所以43=CD(8-CD)⨯,求出CD=26或,因为是小于4的,所以CD=22:答案:1BE=2解析: 由相交弦定理得BF AF=DF FC ⨯⨯,所以22BF =2,所以BF=1,所以AF=2,而2CE =BE EA ⨯,所以7=BE (3)4BE ⨯+,所以1BE=23:答案:12CD=5解析:设半径为R ,连接,则由圆幂定理得2PC =PB PA ⨯,已知PC=4,PB=2,而且OC PD ⊥,所以24=2(2+2R),所以R=3,而PC PO CD OA =,所以453CD =,125CD =4:答案:60ADE ∠=。
解析: CB=1,由圆幂定理得2CD =CB CA ⨯,而3,2,所以2,连接OD ,则OD CD ⊥,在Rt ODC ∆中,OD=1,CO=2,,所以60DOC ∠=。
,而在三角形中,已知,所以有BD 60O ∠=。
,ADE=ABD=60∠∠。
5:答案:MN=1解析:延长交圆于点D ,连接,则BND=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