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精练高效作业岳麓版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总结10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课件:专题总结10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二、主观题第 41 题研究——解题技巧及答题规范 [典例] (2016·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 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 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 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 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 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 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 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 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 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 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 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 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二)析清材料 材料虽未对西方现代福利制度作阐释,但英国近代济贫制度 的措施为思考提供了方向,从而减少了思维偏差。 (三)联准教材 战后发达国家的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 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这些福利种类繁 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其 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2.“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 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 1981 年就职典礼上说的一句话。下列解读 正确的是( B )
A.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 B.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 C.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 D.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模块2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提升 版本:岳麓版

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模块2第8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提升  版本:岳麓版

10
20 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美国遭到资本主 “文化大革命”

被粉碎,“战时共产 义世界经济危机 刚结束,国家经


主义”政策已经过 的沉重打击,阶 济濒临崩溃的边


时,一些地方发生叛 级矛盾尖锐,经 缘,工作重心亟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单元综合提升
2
一、苏俄(联)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后,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 怀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忽视 了苏俄落后的国情,最终造成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最终被迫走 上了间接过渡的道路。
5
(3)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 模镇压。结果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 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斯大林模式。
6
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三大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存续时间 16-18世纪
18世纪末-20世 20世纪30-70年
纪20年代
3
2.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引入市场机制,恢复并 运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价值规律等一向被看作是“资本主 义”的东西。其本质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以便建立社会主义的经 济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4
3.斯大林体制 (1)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不仅消灭了“富农”,而且消灭了全 体小生产者——农民,剥夺了农民的土地、农具、牲口,剥夺了农 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 (2)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 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居民 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

202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高中历史知识点

202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高中历史知识点

202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高中历史知识点学习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学会总结重点知识点才是更重要的,好的知识点的总结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的学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高中历史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1)原因:战争使苏维埃经济破坏严重;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国家没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实施:1921年(3)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4)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5)作用:使俄国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1)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①时间:20世纪30年代中期②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2)评价①作用: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1940年工业总值跃居欧第一,世第二。

②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影响农民积极性;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日益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②具体原因:股票投机过度;供需矛盾;生产过剩——直接原因③爆发: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卷交易所股市崩溃(2)特点和影响①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②影响:经济破坏严重,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资本主义面临严重政治危机四、罗斯福新政(1)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②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1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1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历史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
01
自学必备知识
02
探究热考重点
03
追踪命题动向
04
精练高效作业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2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3
本单元主要阐述 20 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以苏联 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给世界各国探索 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信息提取:漫画揭示出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6
重点一 苏联(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的特点、影响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租让制与租借制 (1)租让制是指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苏维埃政权同外国资 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即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 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来经营。资本家则以合同的一方或租借 者资格获取利润。实行租让制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 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信息提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是苏俄直接过渡到 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 固了工农联盟。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3
【构图解史】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课件岳麓版

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课件岳麓版
第八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
历史
01
自学必备知识
02
探究热考重点
03
追踪命题动向
04
精练高效作业
本单元主要阐述 20 世纪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和以苏联 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在调整中创新,给世界各国探索 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漫画解史】 苏联模式的弊端 信息提取:漫画揭示出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失衡。
重点一 苏联(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的特点、影响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租让制与租借制 (1)租让制是指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是苏维埃政权同外国资 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即由苏维埃国家与外国资本家订立合同,把暂时无力经营或开 发的企业、矿山、森林区等租赁给这些资本家来经营。资本家则以合同的一方或租借 者资格获取利润。实行租让制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生 产设备和管理经验,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4.评价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_军__事__斗__争___的胜利。 (2)局限: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知识点二 新经济政策 1.实行:1921 年 3 月。 2.措施 (1)农业:以固定的__粮__食__税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 (2)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 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_私__人__小__企__业___。 (3)流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__自__由__贸__易__。 3.意义: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找到了一条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受到广大工人和农 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名师导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6.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名师导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6.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

(4)在成效方面: 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战争结束后引起社 会混乱;后者则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苏维 埃政权。 (5)经验教训方面: 事实证明,前者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后 者则是符合苏俄国情的社会主义正确探索。 2.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有何异同? 从中可得出怎样的基本道理? (1)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 前者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 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后者是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原则所造成的恶果,导致了 严重的经济危机。
(1)主要表现:
政治上: ①党政职权不分,以党代政;
②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 ③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
④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
经济上: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⑤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2)问题症结: ①权力高度集中,下面缺乏自主权,不能调动生产者和生 产单位的积极性;
【例1】(2011海南)“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
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 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
在( D ) 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 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解析】选D。从关键信息“国家资本主义”“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 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 上。故选D项。
苏联发生分歧。苏联加在南斯拉夫头上的罪名之一,
就是南斯拉夫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按照斯大林 模式办事,“低估了苏共的经验”。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必修二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25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必修二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25张PPT[可修改版ppt]

美国在经济危机之下,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借鉴社会主义
的计划经济,施行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3分)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有利于经济形态的变更和经济结构
的重新组合,使得本国经济高效发展。 (1分)
材料一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 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 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 斗争”。
• 应对: • 关键词训练法 • 概念的接触、领会与应用二 形成于一定时空之中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发展方式,常常称之为经济 发展模式。某一经济运行主体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能 够取得突出的经济成就,其发展模式就必然引起人 们的重视,导致处于危机或竞争弱势的国家,予以 研究甚至学习模仿,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相互借鉴中 ,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兴与繁荣。
凯歌年代 退却年代 剥夺年代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 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列宁:用资本主义 的砖头建设社会主 义的大厦
邓小平: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
特点
利用市场和商品 货币关系发展农 业生产
作用
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改善了工农关系;巩 固了苏维埃政权
美国的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 罗斯福 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 新政 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
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用国家干预经济 的办法来调节供 给与需求的矛盾
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 济;维护了资本主义 民主制度;开创了政 府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知识储备】
一、核心概念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一、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二、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体制的发展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1)特点: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2)影响: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1)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合并。

(2)影响: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特点: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这是资本主义运行体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

(2)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

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三、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2.1928-1953年:(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点: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考点二 “剥夺的年代”——斯大林时代的社会主义
念 解
斯大林体制

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
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
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
新经济政策意味着一种主要运用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核 从管理体制的角度看
算制作为经济杠杆的新管理体制
新经济政策意味着摒弃了由国家直接组织生产和分配产 从经济运行机制的角
品的经济形态,走上了由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的商品 度看
经济形态 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径,即经 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利用商品货 的角度看 币关系,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针对练2 (2018·镇江三模)与下图反映信息最为切合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加速发展战略
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
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 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 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 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 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 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 (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 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 海报解读》整理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2专题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知能总结课件人民版

(全国通用)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2专题9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知能总结课件人民版
THANKS
2.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 (1)一个勇敢的调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
方面
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 方面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 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 形式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了企业的兼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 政治生活。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 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获得长足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 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体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解析:选 D 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 A 项错误;苏联在 20 世纪六 七十年代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 B 项错误;勃 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工业领域,故 C 项错误;由于斯大林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因此苏联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 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故 D 项正确。
[信息提取]
设问
分析角度
从性质上看
发展
从保障上看 从种类上看
从受惠主体上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考点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二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创新 考点1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课件

1.(2015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1919 年 3 月苏维 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 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 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 苏维埃政府( )
K12课件
4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 解析:依据材料“1919 年 3 月”“日用必需品由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重商主义政策
K12课件
24
解析:根据材料“战争条件下”“实行余粮征集制” 等信息,可以判断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
答案:A
K12课件
25
4.(2009 年 6 月·广东学考)1921 年 3 月俄共(布)十大
K12课件
11
3.内容: (1)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2)工业:普遍实行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商业: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 集中分配。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K12课件
12
4.评价 (1)进步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家统一分配”信息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政策,
K12课件
5
取消了商品贸易,日用必需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 故 A 项正确。
答案:A
K12课件
6
2.(2014 年 6 月·广东学考·单选Ⅰ)与“战时共产主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历史: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历史:第25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模式”。

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名师导语』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人民在挫败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涉中,开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是在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主要集中在对新经济政策的考查上,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影响仍将是关注的重点。

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政治上: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国内外敌人。

3.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3)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色。

5.评价(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消极:不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道路。

它严重超越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引发农民和士兵的不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是必要的。

但它不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

2.开始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在坚持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3)商业: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2021版山东新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2021版山东新高考历史人教大一轮复习课件:第25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4-
(3)内容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路线。 ②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 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经济方针: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意义: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12-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 口城市。 (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 (1)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 海经济开放地带。 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 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通常汇集 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7-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①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②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过程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 架。 ④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⑤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14-
易错提醒近代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 现阶段的开放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易错提醒经济特区的“特”是实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 策。特别行政区的“特”是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十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知识整合课件

解析:选 C。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总数的比重很 大,表明苏联并没有忽视技术革新,故 A 项错误;苏联虽然过 分倚重军工生产,但是也会推动科技转化为应用,故 B 项错误; 苏联新科技转化率低、周期长,原因主要来自苏联体制的严重 制约,计划经济排斥市场,使得转化缺少动力,故 C 项正确; 苏联民众消费水平有限只是表面原因,故 D 项错误。
行;都缓解了危机;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在农业政策上都主张国家对农业进行干预或调节,以
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典例 1]“两年多来,人民在苏维埃制度下忍饥挨饿,而被 夺走粮食的人势必会起来反对苏维埃政权,投奔并将投靠邓尼 金和高尔察克,从而延长国内战争。”为了结束这种状况,苏 维埃俄国( )
横向对比 五、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项目
列宁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治 1929—1933 年经济危
背景
机加剧了美国的政治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性质和前

无产阶级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提条件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
根本 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
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
目的 经济体制,巩固工农联盟
同类比较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国外协约国武装干涉,国内武
背景
国内政治经济危机
装叛乱
农业 余粮征集制
固定的粮食税
内 工业 工业国有化 容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资本家和私人经营 中小企业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
按劳分配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第9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第9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

第28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1.(2019届山东济南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

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

这主要是因为(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解析:选C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的,故A项错误;国内战争在1920年已经结束,故B项错误;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和实物配给制,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农业总产量下降和日常生活用品缺乏都是国内的经济状况,其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封锁,故D项错误。

2.(2019届河南天一大联考)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

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 ) 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解析:选A 1921年2月,当时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政策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2019届湖南怀化一模)苏俄从1919年2月开始每人每天由国家定量分配粮食,6月,全国各地的集市买卖被查禁,市场被取缔。

有些城市居民不得不悄悄去农村用口袋背粮回来,于是“背口袋”活动盛行起来。

“背口袋”活动盛行从根本上反映了( )A.取消自由贸易的政策不得人心B.农民未认真遵守余粮收集制C.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解析:选D A、C两项不能反映本质,B项材料未体现,均排除;由材料“1919年”可知,这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自由贸易,因此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D项正确。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9讲 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不可能消除当代资 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反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妨碍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 展。
2.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___社__会__保__障_____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 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20 世纪 70 年代后受挫,但是继续发展;20 世 纪 80 年代以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评价 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____国__家__财__政____不堪重负。
②表现: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a.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 ③作用 资源配置。
b.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2)“新经济”的出现 ①背景:二战后,美国发展新兴产业;_经__济__全__球__化___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②形成: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 10 年的持续增长,“新经济”问世。 ③特点:以___知__识__经__济___为基础、以信尔巴乔夫
信息提取: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直接导致 了苏联解体。
【特别提醒】 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导致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 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加速了苏联解体。
——(美)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旧欧洲的终结(1945~1953)》
【解读】 史料阐述了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及特点。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法国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 与苏联“计划”的不同。 试答: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民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27“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人民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农业全盘集体化 ①政策:1927 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_农__业__逐__步__集__体__化____” 的方针。 ②状况:1937 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③影响:为_工__业__化_解决了粮食、原料、资金问题;但并未促进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形成: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工业 ①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
②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__家__资__本__主___义_。
(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4)分配制度: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__按__劳__取__酬____的工资制。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现实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 危机。 (2)根本原因: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 工业生产落后。 2.开始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的报告》。
3.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_粮__食__税_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 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教材补缺]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1)内容: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 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的集体 农庄。 (2)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资金十分短 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建 设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苏联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将全部生 产资料收归整个社会所有,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排 斥在社会主义之外。
[图解历史]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4.特点 (1)适应了战时需要,即“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2)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收归国 有,实物配给制等。 5.实质 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 的经济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

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 ) 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解析:选A。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2月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政策的一部分,故选A项。

2.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

这一规定( )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苏俄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 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以保障前线的胜利,因此没有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20·山东济南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

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

这主要是因为( )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解析:选C。

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和食物配给,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选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的,排除A 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1920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农业总产量”下降和“日常生活用品”缺乏都是国内政策导致的,其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D项。

4.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该报告指出:“小私有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小资产阶级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可见,列宁( ) A.阐述小生产者存在的必然性B.全力准备为工业化奠定基础C.建立符合国情的经济制度D.认识到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解析:选C。

根据题干中“1921年”“而这种发展在有着千百万小生产者存在的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可知,列宁清楚地认识到在小农经济仍然大量存在的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必然的,是符合国情的,C项正确。

5.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

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市场体制的建立D.工业化运动的开展解析:选B。

据题干“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可知,国家资本主义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发展很快,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B项。

6.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量收集制是经济政策的实质。

这说明(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解析:选B。

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可以得出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故B项正确。

7.新经济政策实行仅仅一年时间,列宁就强调:“我们可以十分坚定地说,我们已经可以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我们走得比我们能够控制的远了一些,但斗争的逻辑就是这样。

”这反映出( ) A.列宁科学分析了当时苏俄国情B.新经济政策实施中存在政治考虑C.新经济政策实现了工业化目标D.计划经济体制在苏俄已开始出现解析:选B。

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当时被认为是向资本主义的退却,“停止而且正在停止我们所开始的退却”,反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政治考虑,故选B项。

8.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苏俄(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选C。

解读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左右作了三次调整以适应形势变化,故选C项。

9.(2020·全国“超级全能生”联考)美国记者据他在苏联的见闻写成了《俄国人》。

文中提到“俄国人每年花在排队买东西上的时间达300亿个工时,这不包括在理发店、邮局等候的几十亿个工时。

这300亿工时可以使1 500万人按每周40个工时计算劳动一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物配给造成食物缺少C.斯大林体制的推行D.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解析:选C。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物资供应不足,所以俄国人排队买东西,故选C项。

10.农民在新经济政策初期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由于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

由此可以推知( )A.新政妨碍国家工业化B.斯大林体制符合苏联国情C.集体农庄的弊端显现D.苏联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选D。

据题干材料“农民……日益好转的情绪,很快被1922年秋工业品涨价的损失抵消了;广大农民不参加1924年秋冬的苏维埃乡村选举导致40%的选举无效;1925年上半年创办农会的思想广泛流传,1928年年初国家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可知,苏联小农经济的现实拖累了农业和社会的发展,故选D项。

11.斯大林说:“五年计划的任务就是要在国内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从而能够彻底打退所有一切外来的军事干涉的企图,彻底打退所有一切外来的武装侵犯的企图。

”这说明( ) A.工业化建设确保了苏联国家安全B.战时共产主义旨在应对外部威胁C.国际环境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苏联模式D.苏联主要依靠发展军事工业来积累资本解析:选C。

五年计划属于苏联工业化措施,但五年计划并未确保苏联国家安全,苏联在二战初期,仍旧遭到德国入侵,故排除A项。

五年计划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早已经结束,故排除B项。

材料中“五年计划的任务就是要在国内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符合苏联模式,故选C项。

材料并没有讨论苏联资本的来源,故排除D项。

1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是1937年苏联国民经济的情况统计图。

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经济体制僵化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D.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解析:选B。

观察图片,由其中全民所有制、国营工业所占比重可知苏联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

13.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在分配土地,供应机器和拖拉机、种子,减轻税收,发放贷款等方面;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

从1929年起,还建立机器拖拉机站,从组织上、物质技术上帮助集体农庄。

这些措施( ) A.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规模B.促进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保障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解析:选B。

据题干材料“给予集体农庄以优待”“帮助集体农庄”可知,这些政策有利于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给集体农庄优待,并不一定扩大集体农庄的规模,排除A项;给农庄优待与挫伤农民积极性相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采取措施推动农业集体化的发展,排除D项。

14.(2020·福建泉州二模)下表为1928~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表(单位:万普特)。

由此推知,当时苏联( )A.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加快B.粮食减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C.集权体制促进农业发展D.市场经济发展促进粮食出口解析:选A。

题干表格显示1928~1931年苏联粮食收购数量和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过不断地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

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

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为后人的探索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尽管它实施后也收到了相当显著的经济实绩,当时终未能在苏俄社会成规模地引入市场因素。

二战后的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改革一度为高度僵化体制下的苏联注入了活力,但是这一代人对改革缺理解,并由于战略、政策乃至作风上的失当所带来的动荡,使改革不可能继续下去。

——马绍雷《二十世纪的俄罗斯》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

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苏俄(联)经济政策调整给你带来的启示。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从新经济政策特点、对恢复商品市场关系结果的认识方面分析;第二小问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第(2)问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辩证分析;第二小问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答案:(1)原因:没有形成完整和系统性的政策;对恢复商品市场关系结果的不同认识。

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和稳定政治形势的需要。

(2)影响: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未能形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改变长期僵化的经济模式。

启示:经济模式的探索要形成科学理论;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结合国情和实际。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16.(2020·广东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