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例-咳嗽

合集下载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书写范文# 中医咳嗽门诊病历。

一、初诊。

患者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主诉。

“大夫啊,我这咳嗽可把我折腾惨喽。

”患者皱着眉头,一边咳嗽一边说道,“就这么咳咳咳,断断续续都快一个月啦,吃了些止咳药也没见好。

”现病史。

患者于近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起初为偶尔轻咳,未予重视。

随后咳嗽逐渐加重,呈阵发性发作,白天咳嗽相对较轻,每于夜间或晨起时咳嗽明显加剧,严重影响睡眠。

咳嗽时伴有少量白色稀痰,质地清稀,咳痰尚顺利,无咳血、胸痛等症状。

自觉咽痒,遇冷空气、刺激性气味(如油烟味)时咳嗽易诱发或加重。

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寒、盗汗等不适,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患者平素身体状况一般。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

患者长期居住于本地,居住环境无明显潮湿阴冷。

有吸烟史[X]年,平均每天[X]支,近期因咳嗽已减少吸烟量。

偶尔饮酒,量不多。

家族史。

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其父母健在,无类似咳嗽病史。

体格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面色正常。

体温:36.5℃,呼吸:18次/分,脉搏:75次/分,血压:120/80 mmHg。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脉象:浮紧。

咽喉部检查:咽部轻度充血,未见明显肿大扁桃体,无脓性分泌物。

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中医辨证。

风邪犯肺证。

患者咳嗽咽痒,遇风而咳甚,此为风邪袭表,肺卫失和之象。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数变,侵袭人体肺卫,肺气失宣,故发为咳嗽。

咳少量白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邪犯肺之征。

中医治法。

疏风宣肺,止咳化痰。

方剂。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麻黄9g,杏仁9g,桔梗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荆芥9g,陈皮6g,甘草6g。

煎服法。

上方共7剂,每日1剂,加水煎至400ml,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小李,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平时身体还算不错。

前段时间着凉后就开始咳嗽,自己吃了点止咳药,但是没什么效果,拖了大概一个星期,实在受不了就来找我看中医了。

二、初诊。

他来的时候,咳嗽声不断,那声音听起来又重又浊,就像个破风箱似的。

我先让他坐下,慢慢说说是怎么个情况。

小李就开始抱怨,说这咳嗽啊,白天晚上都不停,尤其是晚上,咳得他都睡不好觉,感觉嗓子里痒痒的,但是又没有多少痰,好不容易咳出点痰,还是那种白色黏腻的。

我给他把了把脉,发现脉象浮滑。

又看了看舌头,舌头胖大,苔白腻。

我心里就有了数,这就是典型的外感风寒,加上体内湿气有点重,导致肺气失宣,所以才一直咳嗽。

然后我给他开了个方子,用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紫苏叶10克。

我给他解释说:“这麻黄呢,就像一把小扫帚,把堵住你肺这个屋子门的冷风给扫走;杏仁能降肺气,让你这肺气顺溜点;甘草调和诸药;半夏、陈皮、茯苓呢,就是专门来对付你体内湿气的,把那些湿气都给化掉;紫苏叶既能帮着麻黄驱寒,又能让你这嗓子不痒。

”三、复诊。

过了三天,小李又来找我了。

这次他可高兴了,一进门就说:“大夫,您可真是神了!我吃了您开的药,咳嗽减轻了好多,晚上能睡个好觉了。

”我又给他把了把脉,脉象比之前平稳了些,舌头的胖大也稍微减轻了,苔还是有点白腻,不过比之前薄了。

我看这方子起效了,但是还得巩固巩固。

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微调整了一下药量。

麻黄减为3克,因为寒邪已经去了一部分了,不能再用太多麻黄这种猛药了。

又加了6克白术,增强健脾祛湿的功效。

我对小李说:“你这就像打扫屋子,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些角落还得再仔细清理清理,这白术就是专门来把那些小角落里的湿气给处理干净的。

”又过了一个星期,小李的咳嗽就完全好了。

他还特意来感谢我,说以后再也不敢小瞧中医了。

一、患者情况。

小赵是个女大学生,每次来月经的时候啊,那痛经就像个小恶魔一样折磨她。

中医医案——咳嗽(十五)

中医医案——咳嗽(十五)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苍麻汤治疗痰湿型咳嗽四例病案一:疏散风寒,宣降肺气,推化痰湿案。

许某,女,47岁。

主诉及病史:患慢性气管炎五六年,此次受凉后诱发咳嗽二十余天,咳声重浊,咳痰白黏量多,咽干发痒,胸闷发憋,全身骨节酸楚,胃纳欠甘。

诊查:脉象弦滑,舌苔薄白腻。

辨证:风寒束表,肺失宣降,湿痰中阻。

治法:疏散风寒,宣降肺气,推化痰湿。

处方:苍术10g 麻黄2g 莱菔子10g 苦梗10g 桑皮10g 射干10g 杏仁10g 前胡15g 半夏曲12g上方药连服3剂,诸症均明显减轻,惟轻咳伴少许白黏痰。

又继服药3剂,即病愈如初。

按语久咳必脾虚,脾虚则痰湿内生。

复因风寒袭表,治以“苍麻汤”为主方。

旨在解表疏散风寒,宣降肺气,宽中和胃;另加射干轻宣肺气,利咽消痰;桑白皮、前胡、杏仁泻肺行水,止咳化痰;半夏曲消食导滞,降气化痰;全方旨在升降补消并用,使风寒痰湿得以尽除。

病案二:健脾宣肺、推化积滞案。

陈某,女,64岁。

主诉及病史:慢性咳喘史二十余年,经常咳嗽咳痰。

此次受凉后加重已有两个月,咳痰白黏,量多且咯出不爽,伴胸闷发憋、喘息不能平卧,不思饮食,大便黏滞不爽。

诊查:脉象滑缓,舌质暗胖,舌苔白厚腻。

辨证:痰湿中阻,脾虚积滞。

治法:健脾宣肺,推化积滞。

处方:苍术10g 麻黄2g 莱菔子12g 苦梗10g 瓜蒌30g 射干10g 泽泻10g 当归10g 胡黄连12g 蒲公英30g 前胡15g 炒白芥子20g上方药连服3剂后,咳嗽、胸闷、喘憋等症明显减轻;咳痰量多,较前易咯出;大便通畅。

仍拟前法治疗。

处方:苍术12g 麻黄1g 莱菔子12g 苦梗10g 瓜蒌15g 云茯苓10g 泽泻10g 胡黄连12g 半夏曲12g 蒲公英30g 射干10g 当归10g上方药连服5剂,诸症均告痊愈。

按语正常水液代谢有赖脾之转枢,肺之治节,肾之温化。

该患者年事已高,患病日久,致肾虚不能宣化水气、脾虚不能制水而上犯于肺,阻滞气机,治以苍麻汤健脾宣肺,宽中化痰;用瓜蒌、射干、前胡以宽胸豁痰;炒白芥子、泽泻分利水湿;胡黄连荡涤胃肠积滞,湿去痰消则咳喘自愈。

中医医案——咳嗽(十二)

中医医案——咳嗽(十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贝母瓜萎散加味治愈顿咳病案:杨某,女,3岁半。

初诊:1990年11月。

主诉及病史:咳嗽逾月。

近10日昼夜阵咳,夜间更甚,咳时面红耳赤,喉间有鸡鸣之回声,时涕泪俱流,口干喜饮,食纳较差,大便干结,曾用多种西药未效。

诊查:咽红,舌质红,苔薄,脉滑数。

辨证:外感时行疫气,内蕴伏痰,痰热互结于气道,热灼肺津所致。

治法:清热润肺。

处方:川贝母10g 瓜萎仁10g 天冬10g 麦冬10g 北沙参15g 知母10g 冬瓜仁15g 云茯苓10g 枳壳10g 桔梗6g二诊:服上方药4剂,阵咳由剧转缓,发作次数减少,夜间阵咳由原十余次减少至三四次,且程度减轻。

昨晚鼻衄一次,量少。

舌、脉同前。

续以上方加茅根15g再进药4剂。

三诊:咳嗽基本控制,惟感口干喜饮,神疲困倦,纳谷不香,二便调。

舌红,津少,苔薄,脉细数。

更拟培土生金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5剂后病告痊愈。

1按语“顿咳”是小儿常见传染病之一,故又有“疫咳”、“鹭鸶咳”之称。

其治法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分别以宣、泻、润肺治之。

然而该病初期往往不易确诊,待其发展到第二阶段,即“痉咳期”诊断则不难,此期以泻肺为主。

张老凡见咳嗽阵作、咳时面红耳赤,或有涕泪俱出、舌红、苔薄或无苔、少津者,均用清热润肺之法。

清(泻)润之法同用,是以清热以泻火、润燥以养阴,把握了阴虚肺热之机转。

其以沙参、知母、天冬、麦冬为清润肺金之要药,必当用之。

几十年临床实践证明,其治法及用药,不但对痉咳期的症状有迅速截止之功,而且还能提高恢复期用药的治疗效果。

若兼鼻衄者,加茅根、生地炭;发热有汗者,加地骨皮;呕吐者,加竹茹。

本例循上法治之,故疗效迅捷。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97,张介安医案。

张介安,字荷村,1921年生,湖北黄陂县人。

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业务顾问。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

一、初诊记录。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就诊日期:[年/月/日]主诉:咳嗽[X]天。

现病史:患者这[X]天来啊,就被这咳嗽给缠上了。

一开始呢,也就是偶尔咳那么几下,没太当回事儿,以为是喝水少了或者是有点小着凉,自己能好。

没想到这咳嗽就像个调皮的小鬼,越来越厉害。

现在啊,那是白天咳,晚上也咳,尤其是晚上,这一咳嗽起来,就跟拉风箱似的,自己睡不好不说,还把家里人也折腾得够呛。

这咳嗽的时候呢,有时候能咳出点白色的稀痰,量也不是很多,但就是感觉嗓子眼儿里老是痒痒的,就像有个小羽毛在那儿挠啊挠的,忍不住就得咳嗽。

也没什么特别的规律,闻到点儿烟味啊、冷空气啊,或者是话说多了,这咳嗽就更严重了。

患者自己也吃了点止咳药(具体药名),可是呢,就像给大象挠痒痒一样,没什么效果。

这才决定来咱们这儿看看中医,想着中医啊,说不定能把这咳嗽的根儿给拔掉呢。

既往史:患者以前身体还算可以,没得过什么大病。

就是偶尔有点小感冒,吃点药就好了。

也没有什么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疾病。

不过啊,对[某种药物]过敏,上次吃了那个药之后啊,身上起了好多小红疹子,可吓人了,从那以后就特别小心。

个人史:患者平时生活还算规律,每天大概[X]点起床,[X]点睡觉。

饮食上呢,比较爱吃辣的,无辣不欢啊,像什么火锅、辣子鸡丁之类的,隔三差五就得吃一顿。

烟龄有[X]年了,每天大概抽[X]支烟,自己也知道抽烟不好,可就是戒不掉。

不怎么喝酒,偶尔朋友聚会的时候才会喝上一点。

家族史:家族里也没有什么遗传性疾病。

就是他父亲啊,也有点慢性咳嗽的毛病,不过没他这么严重。

体格检查:体温:[X]℃,脉搏:[X]次/分,呼吸:[X]次/分,血压:[X]/[X] mmHg。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形体适中。

面色正常,没有那种苍白或者潮红的样子。

舌头伸出来一看,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稍腻。

喉咙呢,有点轻度的充血,也没看到什么化脓之类的严重情况。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

一、初诊记录。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程序员。

就诊日期:20XX年X月X日。

主诉:咳嗽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因加班熬夜后着凉,开始出现咳嗽。

最初为轻度干咳,无痰,自己以为是小感冒,没太在意。

但这几天咳嗽逐渐加重,现在是阵咳,白天黑夜都咳,尤其是晚上,咳得觉都睡不好,感觉喉咙特别痒,就像有小羽毛在挠似的,一痒就忍不住要咳。

偶尔能咳出少量白色稀薄痰液,咳嗽厉害的时候还会有点胸闷、气喘。

没有发热、恶寒(怕冷)、头痛等其他症状。

自己吃了几天止咳糖浆,没什么效果,听朋友说中医对咳嗽治疗效果不错,所以来咱们这儿瞧瞧。

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没有什么慢性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之类的都没有。

平时也很少生病,就是工作忙,经常加班,饮食不规律,有时候忙起来一天就吃一顿饭,还经常吃外卖。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形体偏瘦。

面色正常,无明显苍白或潮红。

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未闻及湿性啰音。

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舌象:舌红,苔薄白。

脉象:浮数。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咳嗽为主症,当属中医“咳嗽”范畴。

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而发病。

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故咳嗽阵作;风邪袭表,肺窍不利,则喉咙发痒;肺为华盖,上受之而气逆,故咳嗽剧烈时会有胸闷、气喘;风邪未化热,故痰液色白而稀薄;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均为风邪犯肺之象。

证属风邪犯肺证。

西医诊断依据:1. 患者有外感病史,随后出现咳嗽症状。

2.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性啰音。

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中医诊断:咳嗽(风邪犯肺证)。

治法:疏风宣肺,止咳平喘。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咳嗽病历。

一、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王大力。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快递员。

就诊日期:20XX年X月X日。

二、主诉。

咳嗽半月余,加重3天。

三、现病史。

患者自诉半月前淋雨后开始出现咳嗽,当时觉得就是小感冒,没太在意。

最初咳嗽比较轻,偶尔咳那么几下,也没痰。

就想着多喝点热水,抗一抗也许就好了。

结果呢,这咳嗽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不但没被打败,还越来越厉害。

这3天来,那咳嗽简直是停不下来啊,白天咳得人都没法安心送快递了,晚上更是要命,躺在床上就咳个不停,感觉肺都要被咳出来了。

而且现在开始有痰了,痰是白色的,比较稀,量还不少呢。

每次咳嗽都感觉喉咙痒痒的,就像有只小羽毛在里面挠一样,特别难受。

没有咳血,也没有胸痛,就是这咳嗽啊,真把人折腾得够呛。

这期间自己吃了点止咳糖浆,可是就像给小怪兽挠痒痒一样,一点作用都没有。

因为咳嗽影响工作和休息了,所以今天就赶忙来咱这儿看病了。

四、既往史。

患者身体还算比较壮实,以前没得过什么大病。

不过每年都会感冒个一两次,每次感冒也会咳嗽,但一般吃点药,过个几天就好了,不像这次这么严重。

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些慢性疾病。

也没有药物过敏史,就是对猫毛有点过敏,不过自己不养猫,平时也很少接触到猫。

五、个人史。

患者是个勤劳的快递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

平时吃饭也不规律,经常忙起来就随便吃点快餐。

烟瘾比较大,每天差不多要抽一包烟。

酒呢,偶尔会喝一点,但喝得不多。

因为工作原因,休息时间比较少,每天晚上大概11点多才能到家,早上7点又得出去上班了。

六、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但咳嗽频繁。

面色正常,形体适中。

舌象:舌淡红,苔薄白。

脉象:浮滑。

咽部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胸廓对称,呼吸运动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的湿性啰音,以右肺下部较为明显。

心脏听诊未见异常。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一、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大宝。

性别:男。

年龄:35岁。

职业:出租车司机。

联系方式:138xxxxxxxx。

就诊日期:20xx年x月x日。

二、主诉。

咳嗽半个月,加重3天。

三、现病史。

患者半个月前不小心着了凉,就开始咳嗽,刚开始就是偶尔咳几下,也没太在意,寻思多喝点热水就好了。

谁知道这咳嗽就像个调皮的小娃娃,不但没好,还越来越严重了。

这3天来啊,简直是咳得惊天动地,尤其是晚上,感觉肺都要咳出来了。

一阵一阵的,就像机关枪似的,“咳咳咳”,根本停不下来。

这咳嗽还没痰的时候少,大部分时候都有痰,痰是白色的,量还不少呢,有时候感觉嗓子眼儿那儿就像堵了一团棉花似的,特别难受。

而且只要一闻到烟味或者冷空气,就像被触发了什么开关一样,咳嗽立马加剧,感觉整个人都要被这咳嗽折腾散架了。

这半个月来,患者食欲也不太好,可能是因为咳嗽闹的,吃啥都不香,就像嘴里吃的不是饭,是木头渣子似的。

睡觉就更别提了,晚上因为咳嗽根本睡不好,白天开车的时候就没精神,老犯困,差点就出了几次小事故,可把他给愁坏了。

四、既往史。

患者身体一向还算可以,就是平时抽烟比较厉害,一天能抽个一包多。

没得过啥大病,小感冒啥的倒是偶尔会有,不过吃点药就好了。

也没有药物过敏史,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

五、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 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色略显苍白。

舌红,苔薄白腻,咽部稍红。

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的干湿啰音,以右肺为甚。

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六、中医辨证。

患者因外感风寒之邪,失于宣散,风寒之邪入里化湿,导致肺气失宣,故咳嗽反复发作。

白色痰液量多、苔薄白腻皆为寒湿之象。

而遇冷空气及烟味咳嗽加剧,乃是肺气已虚,不耐邪扰。

综合判断,证属风寒袭肺,兼夹湿邪。

七、西医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八、治法。

疏风散寒,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中医师承病例范文

中医师承病例范文

中医师承病例范文# 中医师承病例:咳嗽的诊治。

一、初诊。

# (一)患者基本情况。

今天来了个挺有意思的患者,是个大叔,45岁左右,姓张。

大叔一进门就咳个不停,那咳嗽声啊,感觉就像老火车“哐哐哐”地喘气似的。

# (二)问诊。

我赶忙让大叔坐下,开始问他咋回事。

大叔一边咳嗽一边说,这咳嗽都快半个月了。

我就问他:“大叔啊,您这咳嗽是白天厉害还是晚上厉害呀?”大叔说:“小大夫啊,我这晚上咳得根本睡不好觉,一躺下就咳得更凶了,感觉肺都要咳出来了。

”我又问:“那您这咳嗽有没有痰呢?”大叔回答:“有啊,痰还不少呢,是白色的,稀稀的,就跟那米汤似的。

”我接着问:“大叔,您有没有着凉啊?或者吃啥特别的东西了?”大叔想了想说:“好像也没着凉,就是前段时间公司聚餐,吃了不少海鲜,从那以后就开始咳嗽了。

”# (三)舌诊与脉诊。

我让大叔伸出舌头来看看,舌头白白的,苔也比较厚腻,就像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一样。

然后给他号脉,他的脉象呢,滑而且有点浮。

# (四)辨证分析。

我心里就琢磨着,大叔这咳嗽啊,晚上加重,白稀痰,舌白苔厚腻,脉滑浮,再加上吃海鲜后发病,这很可能是寒湿犯肺了。

就好比这肺是个小屋子,寒湿之气就像一群不速之客闯进去了,把肺这个屋子搞得乌烟瘴气的,肺它能舒服吗?所以就一直咳嗽想把这些寒湿之气赶出去。

# (五)治法与方剂。

那治法呢,就得散寒祛湿,化痰止咳。

我给大叔开了个小青龙汤加减。

这小青龙汤啊,就像一支专门对付寒湿邪气的小部队。

里面麻黄、桂枝就像先锋官,负责把体表的寒湿之气赶跑;细辛、干姜呢,就像暖炉一样,把肺里的寒气驱散;五味子、芍药可以收敛肺气,让肺气别太乱了;半夏化痰,就像个清洁工把肺里那些痰浊打扫干净;再加上点茯苓,增强祛湿的力量。

因为大叔咳嗽时间有点长了,我又加了点紫菀和款冬花,这俩药就像两个小帮手,专门帮着止咳化痰。

二、复诊。

# (一)病情变化。

过了一个星期,大叔又来复诊了。

这次一进门,不怎么咳嗽了。

大叔满脸笑容地说:“小大夫啊,你这药还真灵,我现在晚上能睡好觉了,咳嗽也少多了,就是偶尔还会咳一两声,痰也没那么多了。

中医医案——咳嗽(十八)

中医医案——咳嗽(十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培土生金法治愈咳嗽病案:张某,男,40岁。

初诊:1990年9月5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月余,加重三天。

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咯痰色白量多,痰出咳减,晨起为重。

伴胃脘痞满,体倦神疲,大便干稀不调。

屡服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必嗽平、咳必清等药,罔效。

诊查:面色不华。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闻其咳嗽连声重浊。

辨证:脾虚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止咳。

处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炙甘草6g 木香6g 砂仁6g 杏仁10g 桔梗10g 前胡10g 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6剂。

二诊:9月12日。

服上方药1剂即感咳嗽减轻;服药3剂病去多半;药进6剂咳嗽愈,精神爽,体力增,证告愈。

按语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或因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1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

故《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高老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本病例咳嗽月余,无外感诱因,据其脘痞乏力、痰白量多、晨起为重、面色不华、咳嗽连声重浊、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细,知其病不在表,而为脾虚湿痰作祟。

故治以培土生金之法。

用异功散加木香、砂仁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以治其本;加杏仁、桔梗、前胡宣肺止咳以治其标;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脾气和通,痰涎不生,肺气宜降,咳嗽自愈。

可谓机圆法活,得心应手。

据此体会:“咳嗽一病,不止一端,治咳之法,不拘一理,因其病而药之可也。

”临证审证求因,分清标本,通常达变,不执一方,非常重要。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517-518,高辉远医案。

高辉远,名达,号后可楼主人,湖北蕲春县人,1922年生于中医世家。

自幼立志继承家学,十余岁时随父边学医籍,边侍诊,得薪传之秘。

18岁独立行医,迄今已60年。

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鼓舞下,参加过地、省和中央三次进修学习,以优异成绩结业,荣留任用。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

中医内科咳嗽病历范文英文回答:I went to see a doctor at a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TCM) clinic for my persistent cough. The doctor asked me about my symptoms and medical history. I told him that I had been coughing for about two weeks, and the cough was worse at night. I also mentioned that I had a historyof allergies and asthma. The doctor listened to my lungsand checked my pulse. He then explained to me that in TCM, coughing can be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lung heat, lung dryness, or lung phlegm. He said that he would need to further diagnose my condition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my cough.The doctor proceeded to ask me more questions about my cough. He asked if I had any other accompanying symptoms such as fever, chest pain, or phlegm production. I told him that I occasionally had some yellowish phlegm and felt a slight tightness in my chest.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the doctor concluded that my cough was likely due to lung phlegm and lung heat. He explained that lung phlegm refers to an excess of mucus in the lungs, while lung heat refers to an imbalance of heat in the lungs.To treat my condition, the doctor prescribed a combination of herbal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He explained that the herbal medicine would help to clear the phlegm and reduce the heat in my lungs, while the acupuncture would help to regulate the flow of Qi (energy) in my body. He also advised me to avoid cold and greasy foods, as they could exacerbate my symptoms. Additionally, he recommended that I try some home remedies such as drinking warm water with honey and ginger to soothe my throat.I followed the doctor's advice and took the prescribed herbal medicine as instructed. I also went for acupuncture sessions twice a week for a month. After a few weeks, I notic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my cough. It became less frequent and less severe. The phlegm production also decreased, and I no longer felt tightness in my chest. Iwas pleased with the results and continued with the treatment until my cough completely resolved.中文回答:我去中医内科诊所看医生,因为我一直咳嗽不止。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书写模板范文# 中医咳嗽病历。

一、基本信息。

姓名:[患者姓名]性别:[男/女]年龄:[X]岁。

职业:[具体职业]住址:[详细住址]联系方式:[电话号码]二、初诊日期。

[具体年月日]三、主诉。

咳嗽[X]天。

(这咳嗽啊,就像个小恶魔,缠上我好几天啦,可把我折腾坏咯。

)四、现病史。

患者于[X]天前,因[具体诱因,如着凉、劳累后或者接触刺激性气味等]后出现咳嗽。

咳嗽呈[阵发性/持续性]发作,白天[描述咳嗽程度,如偶尔咳几下或者频繁咳嗽],夜间[咳嗽情况,是否加重等]。

咳痰情况:痰色[白/黄/青等],质地[稀薄/黏稠等],量[少/多],[容易咳出/不易咳出],咳痰时[是否伴有胸痛等不适]。

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体温最高达[X]℃)、恶寒(就感觉冷飕飕的,好像掉进冰窖里一样)、咽干(喉咙就像沙漠一样干巴巴的)、咽痛(咽东西的时候就像有小针在扎一样疼)、鼻流清涕或浊涕(那鼻涕啊,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止都止不住)、头痛(脑袋就像被紧箍咒箍住了一样疼)、身痛(浑身都不得劲,就像被人揍了一顿似的)、气喘(感觉气都不够用,像个破风箱似的呼呼喘)等。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状态,如尚可、欠佳等],食欲[好、差等],睡眠[是否受咳嗽影响,如因为咳嗽老是睡不好觉,一咳就醒],大小便[正常、异常,如小便黄、大便干结等]。

五、既往史。

既往体健/有[具体疾病名称,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X]年,一直在[治疗方式,如服药等]治疗,病情控制[稳定/不稳定]。

否认[传染病史,如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就我这身体啊,以前还算可以,除了有点老毛病,也没怎么折腾过我。

)六、个人史。

出生地为[出生地点],长期居住于[居住地点]。

生活习惯:[是否吸烟,吸烟量;是否饮酒,饮酒量等]。

(我这人啊,就爱每天抽几根烟,可能这咳嗽也和这抽烟有点关系,哎,悔不当初啊。

)七、家族史。

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父母健在/已逝(注明死因),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患者,如咳嗽、哮喘等]。

20例中医咳嗽病历

20例中医咳嗽病历

20例中医咳嗽病历1. 病历一:患者,男性,40岁,反复咳嗽已达一周,伴有痰量增多、咳痰不易,伴有胸闷气短。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平喘化痰汤。

2. 病历二:患者,女性,30岁,咳嗽已两天,咳嗽声音嘶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黄芩清肺汤。

3. 病历三:患者,男性,50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的感觉。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半夏清热汤。

4. 病历四:患者,女性,25岁,咳嗽已三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杏仁清肺汤。

5. 病历五:患者,男性,60岁,咳嗽已两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百合固金汤。

6. 病历六:患者,女性,35岁,咳嗽已四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苏子降气汤。

7. 病历七:患者,男性,45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瓜蒌炙黄芩汤。

8. 病历八:患者,女性,30岁,咳嗽已五天,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多,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阻肺,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桑杏汤。

9. 病历九:患者,男性,55岁,咳嗽已三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为肺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升麻鳖甲汤。

10. 病历十:患者,女性,40岁,咳嗽已一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痰量少,咳嗽时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舌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为痰热咳嗽,治以清热化痰,方用杏仁茯苓汤。

11. 病历十一:患者,男性,50岁,咳嗽已两周,咳嗽声音嘶哑,伴有胸闷气短的感觉。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

中医师承医案分享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过敏或其他呼吸道疾病。

在中医中,咳嗽被认为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一种病理表现。

中医师承医案中有许多关于咳嗽治疗的经验分享,下面将对其中一些案例进行详细讨论。

案例一:尺泽部咳嗽患者是一位25岁男性,主诉持续性咳嗽已有一周。

他没有发烧或其他不适症状,但咳嗽声音粗重,咳出有些黄色痰液。

中医师观察到他的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根据中医的诊断思路,该患者属于“痰热壅肺”的范畴,需要清热化痰并宣肺止咳。

医师给他开了尺泽散加减的处方,包括尺泽部、玄参、桔梗等草药。

此处尺泽部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

玄参和桔梗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化痰的作用。

患者服用草药后,咳嗽症状逐渐减轻,痰液颜色也变浅。

经过一周的治疗,他的咳嗽完全消失。

以上案例表明,对于痰热壅肺引起的咳嗽,中医师承医案中的尺泽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案例二:平喘汤治疗咳嗽患者是一位45岁女性,主诉持续性干咳已有两周。

此外,她还感到气短、胸闷。

根据她的症状表现和中医的诊断思路,医师怀疑她患有气虚喘咳的病症。

为了平喘和止咳,医师开了一副平喘汤的处方,包括麻黄、杏仁、炙甘草等草药。

麻黄和杏仁具有宣肺解表、平喘止咳的作用。

炙甘草有补脾益气的功效。

经过一周的治疗,患者的咳嗽和气短症状有明显改善。

医师进一步调整了处方,以巩固疗效。

这个案例表明,对于气虚喘咳的患者,中医师承医案中的平喘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结:中医师承医案中分享了许多关于咳嗽的治疗经验。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中医的诊断思路,医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咳嗽开出不同的草药处方,如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类药方或平喘止咳类药方。

这些医案经验证明了中医在咳嗽治疗方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因此医师应根据患者的整体状况综合考虑药物的选择和用量。

此外,咳嗽症状长时间持续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

中医门诊病历__范例

范例一主诉:咳嗽3天。

病史:患者3天前淋雨后,渐咳嗽,恶寒,头重,口淡不欲食,大便不爽,小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紧。

诊断:咳嗽(风寒夹湿)治则:疏风散寒化湿止咳方:杏苏散加减药:苏叶10 防风10 杏仁10 桔梗10 藿香10 苍术10 厚朴10 甘草10大火3碗水煎15分钟分3次温服范例二姓名王福周性别男年龄43岁1991-1-3 上腹部隐痛1年,伴头昏、黑便1次。

患者自去年初发现上腹部无规律性隐痛,无暧气、泛酸,无恶心、呕吐,腹痛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半年后腹痛逐渐加重,且转有规律性,常在饭后2~3小时发生,不放射,偶有暧气、泛酸。

腹部喜暖喜按,得食则安,每次持续约15~20分钟,服制酸剂后症状缓解。

今晨突感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心悸汗出,解黑色糊状大便约150g,即来院求诊。

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体检神志清楚,血压18/11kPa(135/82mmHg),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脾未触及,无压痛。

检验血红蛋白88g/L,粪隐血试验+++。

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年余,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目前神疲乏力,心悸汗出,四肢不温,脉细数,舌质偏淡,舌苔薄白。

素有脾胃虚寒,病久脉络受损,气病及血,阳络伤则血上溢,阴络伤则血下溢,上下交损,营血亏耗,则头晕目眩,心悸汗出。

处理:1.测血压、脉搏1/4h2.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先拟化瘀通络,活血止血:①云南白药0.5 qid 白芨粉6g bid②3.5%葡萄糖盐水500ml静脉滴入,立即③10%葡萄糖液500ml+雷尼替丁0.15g,静脉滴入安络血注射液10mg肌注,bid4.待床入院初步诊断1.胃脘痛(脾胃虚寒,瘀血阻络)眩晕(气血两亏)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失血性贫血范例三陈××男,14岁。

某日放牧中,突然发热恶寒、呕吐、头痛欲裂,项背强急、身体疼痛。

经小儿科治疗2~3日,症状反剧,乃转内科,二日内昏厥数次,以至大渴引饮、谵言妄语、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病历范文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病历范文

咳嗽风热犯肺中医病历范文# 咳嗽(风热犯肺证)病历。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年龄:32岁。

职业:程序员。

就诊日期:20XX年X月X日。

一、现病史。

患者自述3天前外出游玩后,开始出现咳嗽症状。

当时就觉得喉咙有点痒痒的,像有小羽毛在挠似的,然后就忍不住咳嗽起来。

这咳嗽啊,是一阵一阵的,白天咳得还不算太厉害,可到了晚上就跟“开了挂”一样,严重影响睡眠。

痰不多,是那种黄色的黏痰,每次咳得都得费好大劲儿才能把那点痰给咳出来,感觉痰就黏在嗓子眼儿。

同时呢,还感觉嗓子干干的、痛痛的,就像被火烤过一样。

鼻子也不透气儿,流的是黄鼻涕,就跟那黄颜料似的。

自己量了体温,有点低热,大概在37.8℃左右,还老是觉得浑身没劲儿,就像被抽了筋儿似的,脑袋也晕乎乎的,感觉像在云里雾里飘着。

自己在家吃了点止咳药,可一点都不管用,这才来咱们医院看病。

二、既往史。

既往身体还算可以,没得过什么大病。

就是平常工作忙,经常熬夜加班写代码,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也没什么时间锻炼身体。

去年冬天的时候得过一次感冒,但很快就好了。

没有药物过敏史,也没有家族遗传病史。

三、体格检查。

体温:37.6℃,有点低热。

望诊:患者面色微微发红,就像刚喝了酒似的。

嘴唇也有点干,舌头伸出来一看,舌尖红红的,舌苔薄黄。

再看喉咙,咽喉部红肿得比较明显,就像个小火球在里面似的。

闻诊:呼吸稍微有点急促,咳嗽的声音比较清脆,没有那种喘鸣声。

切诊:脉象浮数,就像那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一样,跳得又快又有力。

四、中医辨证。

综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辨证为风热犯肺证。

为啥这么说呢?您看啊,患者外感风热之邪,这风热之邪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坏蛋,侵袭了肺脏这个娇弱的“小宝贝”。

肺主气司呼吸,又开窍于鼻,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以就咳嗽啦。

热邪炼液为痰,所以痰液是黄色黏稠的。

咽喉是肺的门户,风热之邪侵袭肺脏,咽喉也跟着遭殃,就出现红肿疼痛了。

风热之邪在体内折腾,正邪相争,就引起了低热。

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这些都是风热犯肺的典型表现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 (六淫)
口鼻皮毛 入侵肺脏
肺气不清 失于宣肃
咳 嗽
内伤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上犯于肺 重灼肺脏
(脏腑功能失调)肝气郁滞日久化火
四 诊治纲要
• 1 诊断依据:
• 1)外感咳嗽,起病急,伴外感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 诱发,病程长,咳而伴喘,有脏腑功能失调伤及肺脏所致。 • 2)血象可见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 3)双肺可闻及增粗呼吸音或湿性罗音。 • 4)肺部X线表现:纹理增粗或实变。
• 3)风燥伤肺证 • {主症}干咳,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不 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 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 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小数。 • {证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 {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主症}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粘腻或 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食后则咳 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 食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浮濡滑。 {证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 陈某,女,39岁,广州罗岗人。初诊:1977年 10月20日。因咳嗽,发热恶寒3天来诊,诊见咳 嗽时作,咳嗽声重,气急,咳痰清稀色白,伴鼻 塞、流清涕、头痛、无汗等症,无咯血,无潮热 • 及消瘦表现。 • 查体:体温37.2度,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 及小水泡音,心率78次/分,无杂音,肝脾肋下 未及,四肢关节无畸形,无浮肿,舌淡红,苔薄 白,脉浮紧。胸透示左下肺炎,血常规示白细胞 11.2x109/L,中性0.81。
• 诊断:外感咳嗽(风寒袭肺) • 依据:患者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起病急,伴 外感表证,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参胸片和血象 可作出诊断。 • 辨证分析: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通,故咳而 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 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 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外束肌腠,故伴有 头痛身楚,寒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 为风寒在表之征。
2)痰热郁肺证 {主症}咳嗽气粗,痰多质粘厚或稠厚,咯吐不 爽,或有热腥味,或咯吐血痰,胸胁胀满, 咳时引痛,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证 • {主症}上气咳逆阵作,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 咯之难出,量少质粘,胸胁胀痛,症状可随情绪波 动而增减,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 {代表方}黛蛤散合泻白散加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概述 证候特征 病因病机 诊治纲要 分证论治 临床禁忌
一概 述
• 1 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 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其中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痰声并见, 故以咳嗽并称。 • 2 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西医学上的上呼吸道 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或其他疾 病兼见咳嗽的,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4)肺阴亏耗证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有 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 汗,日渐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 5)肺气虚寒证 • {主症}咳声低弱无力,气短不足以息,痰清稀 色白量多,神疲懒言,畏风自汗,舌苔淡白, 脉细弱。 • {证机概要}肺气虚寒,津聚成痰,气逆不降。 • {治法}补气温肺,止咳化痰。 • {代表方}温肺汤加减。
• 6)寒饮伏肺证 • {主症}咳嗽气急,喉有痰声,呼吸不利,胸膈 满闷,咯吐白色清稀泡沫粘痰,形寒背冷,舌 苔白滑,脉细弦滑。 • {证机概要}寒饮伏肺,痰饮上逆,肺气不降。 • {治法}温肺化饮。 • {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
六 临床禁忌
1 临床诊断注意事项:忌不分时间与规律,忌不分轻重程
度,忌不辨加重因素,忌不分病程长短。
3 医嘱禁忌:忌绝对静卧,忌无故吸氧,忌吸烟,忌只用祛
痰药不告知体位配合,忌避寒取暖,忌食辛甘肥咸之品。
结 语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病因有外 感、内伤之分。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犯肺,有风寒、风热、 风燥等不同。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有肝 火、痰湿、痰热、肺虚等区别。 病机为邪气干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 为咳嗽。病位在肺,与肝、脾、肾等脏器有关。 辨证当辨外感内伤。外感新病多属邪实,治当 祛邪利肺;内伤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 扶正补虚,分别主次处理。咳嗽的治疗,除直 接治肺外,还应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整体 治疗。
二 证候特征
1 主要特征 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致咳嗽。 2 主要症状 咳嗽,咳痰。 3 伴随症状 风寒犯肺伴风寒证; 风热犯肺多伴风热证; 风燥伤肺伴燥热证; 痰湿壅肺伴痰湿证; 痰热郁肺伴痰热证; 肝火犯肺伴肝火证; 肺阴亏虚伴肺阴亏虚证。
三 病因病机
1 病因: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河间六书· 咳嗽论》云:“寒、暑、燥、湿、 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内伤咳嗽为脏腑功 能失调,内邪干肺,可分为其他脏腑病变涉及 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 2 病机:
• 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 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医学心悟》云:“肺体属金,譬若钟 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 之则鸣;劳欲情致,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有 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 • 内伤咳嗽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上干于肺所致,有肝火、痰 湿、痰热、肺虚等区别。 •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相互 为病。 • 影响本病转归及预后的因素首应求是因识病,还当区别病之新 久,体质的强弱,病邪的性质,病情的轻重等。
治法 禁忌
疏邪宣肺 忌收敛
调理脏腑 忌辛辣
• 5 治疗要点:
• 1)治疗原则:外感咳嗽治宜祛邪利肺;内伤咳嗽治当祛 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2)预防调护: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 理御寒抗病能力,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 肥,辛辣过咸,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处方:沙参10g 天冬6g 知母10g 桔梗6g 紫菀6g 射干10g 黄芩6g 栝楼6g 半夏6g 川贝6g 前胡6g 海浮石3g 百部 10g 款冬花6g 苏子6g 枇杷叶10g 诃子6g 炒杏仁6g 白芍 12g 水煎450ml,分三次温服,每次服150ml。
方用沙参、天冬、知母、桔梗、紫菀润肺滋阴,射干、黄 芩清肺火,栝楼、半夏、贝母、前胡、海浮石化痰清肺, 百部、款冬花、杏仁、苏子、枇杷叶为伍以利润肺,诃子 敛肺气,佐芍药养阴敛阳,助冬令之闭藏,服一剂见轻, 服六剂痊愈。
2 治疗处方禁忌:忌滥用止咳、镇咳药,忌不辨证用药,外
感、内伤咳嗽治疗禁忌:处方用药时的一般原则是外感咳嗽忌 敛涩留邪,内伤咳嗽防宣散伤正。从咳嗽的演变过程来看,中 医治疗应分为四个阶段:宣(二前汤)、降(苏子降气汤、三 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润(栝楼贝母汤、保和汤)、 涩(贝母散、百合固金汤),分别用于咳嗽初起,表解气逆, 干咳不止,久咳无力。临证时应审清病之所属,此四期可能交 叉,如酌情宣合降、润合涩等,但不可倒置,尤忌为求过效而 竟用收涩。
• 3 源流:
• • • • • • • • • • • • • • 1)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 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 《素问• 宣明五气》篇云:“五气为病,…… 肺为咳”。 《素问• 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 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 2)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分类为十种咳。 3)金元 •张从正《儒门事亲》指出外因六气皆能致咳。 4 )明 • 张介宾《景岳全书 咳嗽》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咳嗽一 证,…… 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 但于二者之中当辨阴阳,当分虚实 耳”。 5)清 •叶桂系统阐明了咳嗽的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法方药历代均有论述 张仲景 创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 张景岳 提出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 虞抟 强调治咳必须重视调畅气机 喻昌 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之法 程国彭 创制了止嗽散
• 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一般 均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其中痰 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肺阴亏耗则属正虚,或 虚中夹实。
外感与内伤咳嗽证候辨证
类别 起病 病程 症状 病性 外感 急 短 新咳,兼外感表证 多实 内伤 慢 长 久咳,多有脏腑内伤证 多虚实夹杂
• 2 病证鉴别:了解咳嗽的时间、节律、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 注意痰的色、质、量、味。 咳嗽与哮证及喘证的鉴别:哮证及喘证虽然也会兼有咳嗽,但各以哮、 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哮证主要表现为痰气交阻,气道壅塞,呼吸不利, 喉间痰鸣气吼,反复发作,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喘证主要表现为呼吸 迫促,张口抬肩,甚至摇身撷肚,不能平卧。
•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 方药: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麻黄20g 杏仁20g 百部15g 紫菀15g • 荆芥15g 桔梗10g 陈皮10g 甘草8g • • x 3 •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

• • • • • • • • •

1 什么叫咳嗽,咳与嗽有何不同? 2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读独肺也”出自何处,其释义如何? 3 咳嗽的证候特征是什么? 4 咳嗽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如何鉴别外感与内伤咳嗽? 5 咳嗽与哮证、喘证如何鉴别? 6 咳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 外感与内伤咳嗽如何分型辨治,其治法、代表方是什么? 8 咳嗽如何预防调护? 9 患者吴某,男,51岁,近5年来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胸闷 气短,尤以晨起咳甚,痰粘腻色白,伴体倦、食少、脘痞、腹胀、 便溏等症,舌苔白腻,脉濡滑, 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试问:本 病诊断、辨证分型、辨证依据、治法、方药(用法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