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论文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论文

河南省自然博物馆参观报告论文观河南自然博物院有感上周六,我和班里面的同学参观了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的河南博物馆,这次参观,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灿烂。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馆。
这所博物院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院,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有先进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数码式语音导览系统,及同声翻译的多功能厅,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了解郑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文明历史。
它的展品分布在主展馆一、二层八个展室内,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
主展馆三层西侧展厅,有六个专题性文物展览,分别是《河南古代玉器馆》、《楚国青铜艺术馆》、《明清工艺珍品馆》、《天地经纬——地动仪与观星台》《河南古代石刻艺术馆》和《国之重宝馆》。
虽然时间紧迫没有看完所有的展览品,但是我们对博物院还是有了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我们先到精品展厅对面的草坪上,中间是一个14米的正方形喷泉水池。
水池的四角各有一棵垂柳,柳条一直垂到地面上,微风轻轻吹来,柳条轻轻摇摆,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丝丝凉意。
博物院里的保安告诉我们十一点五十五分喷泉准时开放。
我们就在那池边等待,望着池中的几株睡莲,开着红白二色的荷花,远看像小小的烛台,真是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在我们背后是长约五米,高约一长的透明艺术玻璃。
上面前文简明扼要的介绍的中原地理,政治文化,经济及文物精华。
进入大厅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型的基本陈列室,《河南古代文化之光》展览由序厅、“文明曙光”、“三代辉煌”、“兼容并蓄”、“盛世荣华”、“余光明媚”及观众参与部分组成,汇集河南出土的精美文物约2000件,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发生在河南的最突出的古代文化科技成就。
齐齐哈尔历史博物馆论文2000

齐齐哈尔历史博物馆论文2000案例一:我们怀着激动的心境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地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
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地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十分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他们不懂和不明白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心地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得让人无法相信。
当我们看到一些小石头时,原始人类就用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人类就很聪明。
他们有时候想得办法连此刻的我们也会想不出来。
历史也是透明的,什么事一看历史就明白。
例如日本侵华战争,我们一看罪证便知是真事,日本那些右翼势力是否定不了的,因为历史在证明,历史不会欺骗我们。
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我明白了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
期望多有机会去参加博物馆,更多了解人类,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案例二:齐齐哈尔市博物馆是黑龙江省内地(市)级最大、设施较为完备的博物馆之一。
馆内收集馆藏文物5252件,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104件。
大部分藏品是新石器时代细石器生产工具及细石器文化独有的复合工具。
这里上演着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又有了重新地了解和认识。
参观一层大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些领导到我市考察的照片。
可以看出我市的科技发展;第二、三层是一些历史文物:有化石、有古代人用过的兵器、凳子、手榴弹壳、过去人的药店、穿过的鞋……可以看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坚强。
原始人类真的很聪明。
他们的智慧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发现敲击石块有时会迸出火花,钻木、锯木、刮目时木头会发热,甚至产生烟火。
这些现象重复无数次,他们便逐渐受到启示,懂得了摩擦和起火的因果关系,从而发明了摩擦取火的技术。
最新博物馆议论文范文3篇

最新博物馆议论文范文3篇每个人接触或使用作文都是必然的,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的。
经过人的思考,通过语言组织表达出一种主题风格。
你见过什么样的作文?以下为精心整理的博物馆议论文[3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概述:宁波博物馆是宁波文化的核心和窗口。
它是一个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展示人类历史和艺术。
宁波博物馆占地60亩,建筑面积30325平方米,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
博物馆分为三层:一楼大堂不时举办展览。
二楼主展厅和两个展厅构成“东方神舟”和宁波历史遗址展。
展览涵盖了宁波7000年的历史。
从河姆渡文化开始,历史走过了七千年,见证了宁波今天的发展繁荣。
除了文物展示,这里还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恢复了许多历史瞬间,如河姆渡生活场景、越窑、宋代宁波港、宁波市等。
昨天,我父母带我去了省博物馆。
一路上,我走了三尺高,唱着歌,感觉好幸福!在公交车上,虽然我很热,汗也往下流,但我还是精神奕奕。
我满怀期待的来到省博物馆门口。
拥挤的场面无法相比。
真的很忙!我们终于进入了博物馆。
我们先去了大厅,看到了“九连墩”和“曾侯乙墓”。
我真心觉得:楚真是厉害!我重点看了《青花四爱图梅瓶》。
这就是传说中的“青花瓷”?瓶体上画有美丽的蓝色图案。
顾名思义,难怪有人爱唱“青花瓷”!但是,我还是有点失望,因为我没有看到铁制的“王月勾践”,也许是送出去展览的,唉!下次,我一定要看铁制的“王月勾践”!啊!要是能有省级博物馆这样的文物就好了!我有一个小小的惊喜——爸爸送给我一个“景泰蓝花瓶”,做得很漂亮。
Ee!不是博物馆的“文物”吗?可惜是仿的,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花瓶。
这次旅行是去参观博物馆。
前任老师多次强调,参观博物馆时,千万不要大声喧哗,不要乱动。
老师下课后,我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出发了。
虽然旅途漫长而疲惫,但笑声让我们感到疲惫。
不知不觉,博物馆到了。
我们轻轻地走进博物馆的展厅。
这里的文物相当多,有古代的大禹塑像、明代的石堤、手摇水车、连杆、青铜剑、铁牛、丝印、壶、花篮、堤、河砖等。
博物馆毕业论文

博物馆毕业论文博物馆毕业论文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机构,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遗产。
它们不仅是人们学习和了解过去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当代文化和艺术的窗口。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博物馆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功能以及面临的挑战。
首先,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伴随的历史。
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收集和保存文物,以记录和传承历史。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出现在近代。
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是博物馆的发源地。
当时的博物馆以收藏和展示自然历史和人类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博物馆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涵盖了艺术、科学、历史等各个领域。
其次,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收藏、展览和教育功能,博物馆在当代社会扮演着更加多元化的角色。
首先,它们成为了社区的文化中心,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更多人们的参与。
其次,博物馆也在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和社会服务。
例如,一些博物馆开设了特殊教育项目,为残障人士和弱势群体提供艺术和文化的机会。
此外,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解决,通过展览和研究来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博物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经费和资源的限制,博物馆在保护和展示文物方面面临着困难。
其次,博物馆需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文化信息,这对传统的博物馆形式提出了挑战。
因此,博物馆需要积极利用新技术,创新展示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兴趣。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博物馆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
其次,博物馆应该与学校和大学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展教育合作项目,培养年轻人对文化和艺术的兴趣。
此外,博物馆还应该加强社会参与,与社区和公众进行更多的互动,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博物馆的工作中来。
新疆博物馆改进论文

新疆博物馆改进论文摘要: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其他特展,各有特色而并无最优和最次之分,但是从吸引的程度上的游览数量也可以窥探出一些来。
就拿近期的圆明园兽首展来说,算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一个游览高峰了。
展览还未开始的前期,市里的各大报刊就做了相应的宣传,于是得到了众人的瞩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新疆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是新疆文物收藏和科研中心,是全疆最大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史建于1953年。
其外观造型具有维吾尔建筑风格,馆内装饰亦富有民族特色。
展厅面积7800平方米,共收藏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万余件。
它向观者再现了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新疆的发展之路。
并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在新疆被赋予极高的重视度。
在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九座博物馆(其他分别为:乌鲁木齐博物馆、新疆科技馆、丝绸之路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盛贝特海洋水族馆、中国棉花博物馆、新疆地质矿产博物馆、八路军驻疆纪念馆等)中,无论是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度还是博物馆的知名度都是首当其冲,不置可否。
在我参加的暑期中韩学生交流过程中,市政府也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一个专门的地区性必经之处来招待远道而来的韩国客人,足以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重要之处了。
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目前常设的展览主要有三: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览、楼兰女尸的相关展览、以及新疆历史和出土文物展览。
并且该馆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绣”、“新疆古尸(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等专题陈列和展览。
而近期的特展则为全国巡展的圆明园的牛、虎、猴、猪四座生肖兽首头像展,并吸引了大量的观者前往。
1、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览——系统介绍新疆12个少数民族在服饰、起居、节庆娱乐、婚丧、礼仪、饮食、宗教及其它方面各具风姿的民情风俗。
介绍博物物馆的历史论文

介绍博物物馆的历史论文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和研究文物和艺术品的场所,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场所。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而现代博物馆则是在18世纪后期逐渐形成。
古代的博物馆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雅典,那里有一个由柏拉图创建的学院,其中包括了一个收集和展示文物的场所。
另一个早期的博物馆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它收集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
在古代文明的其他地方,也可以找到类似于博物馆的组织和设施,例如印度的阿育王大医院,那里有一个收集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场所。
然而,现代的博物馆是在18世纪后期逐渐形成的。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对古代文物和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开始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进行收集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它成立于175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希腊和罗马古代艺术品和文物,对后来的博物馆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和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迅速增多。
现在,博物馆不仅是文物和艺术品的展示场所,也是重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
通过这些博物馆,人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的精华,对于人类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和研究文物和艺术品的场所,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它们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也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渠道。
我们应该珍惜和支持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对于人类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除了历史悠久的博物馆,现代的博物馆也在不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博物馆已经采用了先进的数字化展览和互动技术,使参观者在虚拟空间中感受文物和艺术品的魅力。
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使更多人能够接触到博物馆的珍藏,大大拓展了博物馆的受众群体。
另外,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很多博物馆也举办各种主题的临时展览,从当代艺术到古代文明,从科技创新到传统手工艺,各种不同的主题吸引着不同的观众。
青州博物馆调研报告论文

青州博物馆调研报告论文青州博物馆调研报告摘要:本文通过对青州博物馆的深入调研,对其所展览的文物和展览陈列方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结合博物馆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论文总结了青州博物馆的特点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青州博物馆位于山东青州市,是一个以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拥有大量的青铜器、陶瓷、书画等文物和艺术品。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青州博物馆的展览情况,分析其展览陈列方式的特点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青州博物馆展览概况青州博物馆的展览主题以青州历史和文化为主,重点展示了青州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展览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包括青州的历史沿革、青州的文化名人、青州特色手工艺品等。
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种类繁多,数量可观,展览令人印象深刻。
三、展览陈列方式的分析1.展览陈列方式多样化青州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方式呈现多样性,通过实物陈列、模型还原、图片展示等手段,将文物与文字相结合,使观众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种多样化的展览方式能够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2.展览陈列方式不够科学虽然青州博物馆的展览陈列方式多样化,但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的问题。
首先,展览陈列的信息传达方式不够直观,观众很难迅速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次,文物的保护工作不够完善,一些文物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易受到损害。
四、问题分析与建议1.展览陈列方式的改进为了提高观众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建议青州博物馆采用更科学的展陈方式,例如运用虚拟技术和互动展示方式,增加观众对文物的了解和体验。
同时,加强对展品的保护工作,确保文物的安全,避免因观众操作不慎造成的损害。
2.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青州博物馆在宣传和教育方面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建议博物馆通过举办主题展览、讲座和夜间开放等形式,提高公众对青州博物馆的认知度和参观率。
此外,可以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培养公众对文物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和责任感。
博物馆讲解论文

博物馆讲解之我见摘要: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注意培养在讲解工作中的服务意识,第二部分是对讲解员的业务素质提出见解,即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因人施讲的能力;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以及妆容高雅、仪态大方。
第三部分是要求讲解员要善于整理观众的反馈意见。
关键词:讲解;素质;讲解效果陈列讲解是博物馆辅助观众参观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观众对展品加深理解,掌握重点,增加参观兴趣、开阔视野。
现今,新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但是口头讲解在因人制宜、区别对待的过程中与观众建立的感情交流是任何讲解工具所无法取代的,为此我们仍需要重视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一、讲解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服务意识是指讲解员与观众的交往中,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服务的欲望和意识。
哲学中认为,人的思想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事情都是靠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来实现的。
讲解员是站在宣传教育第一线的文化工作者,必须直接为广大观众服务。
首先要有强烈服务意识,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积极、热情、诚恳地为观众服务,才能达到一个合格讲解员的基本要求。
其次,把满足观众的核心需求作为自己服务的中心任务,以观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会“假如我是一位观众”的换位思考,懂得微笑服务、细微服务、情感服务。
要求讲解员熟悉观众,能够区别对待;熟悉陈列内容、展品和有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观众需求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力以及文雅大方、和蔼可亲的风度,满腔热情地为观众服务。
二、讲解员的业务素质古人说,一件艺术品“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讲解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阵列的效果,乃至整个博物馆的声誉。
讲解员在业务方面应当具备下列素质:1.丰富的专业知识。
讲解本身就是知识和语言的结合,为了使观众的知识准确有序地融于讲解当中,讲解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大量查阅资料,并向专家请教。
例如,在讲解碇石的作用时,就应该了解碇石所延伸的船舶知识,古代船只使用碇石是起到负重的作用,是锚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博方面的论文范文

文博方面的论文范文作为一门学科,博物馆学具有着特定的理论体系.博物馆学与博物馆一样,都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中国从19世纪中叶开始接触和认识博物馆,至20世纪初创建博物馆,在西方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影响下逐渐展开了博物馆研究,20世纪30年始了有意识的学科构建,并在80年代初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理论体系这一发展目标.目前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已基本完备且具有着丰富的内容,对此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加强中国博物馆学界对自身理论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也会为今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揭示其体系的纵向发展、横向结构及发展趋势,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全面梳理和总结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对中国博物馆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进行整理和阐述,最后对影响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归纳和分析.全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绪论,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了本课题所具有的理论与现实双重意义;然后指出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既要立足于中国的博物馆学自身发展,又不可将它与世界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割裂开来,二者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关系;最后对博物馆学的定义及其理论体系范畴内的几个关键性理论问题给予了必要的解明.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实质问题,本文的观点是不应把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作为一个特定的专有名词来理解,它表明的只是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的存在状况,这是一个博物馆学本土化的过程,当代的中国博物馆学界以中国国情和民族独立性为出发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奋斗目标,对此应作出一分为二的理性认识.第二章阐述了世界博物馆学的发源及研究历程,包括三方面内容:博物馆学的发源及理论拓展、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种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全球化下的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学的发源,离不开博物馆的诞生,其理论体系是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博物馆学从17世纪发源后,研究内容从藏品理论逐渐向博物馆功能特别是公众教育等方向扩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在传统的博物馆理论体系之外,前苏联、中国和东欧国家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博物馆学新体系.而当今的博物馆学研究已进入全球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创立及活动、新博物馆学运动和生态博物馆的出现、目前学界对博物馆学全球化的研究等三个方面.从中可看出,一方面各国的博物馆学家竭力研究博物馆学的学科理论,把统一、规范的学术用语和概念命题作为共同目标,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探索适合于本国博物馆实践的的理论与方法,而中国目前的博物馆学发展方向就是这一文化背景的体现.第三章是对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学初立阶段的探讨.中国在19世纪后期开始介绍和宣传博物馆并阐释博物馆有关理论,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可划分作三个阶段,即:西方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影响下的博物馆学初立阶段、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影响下的博物馆学变革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理论体系自立阶段(改革开放之后).这三个阶段最显著不同表现在博物馆学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这三个阶段在内容上虽各有侧重,但各个阶段还是相互联系、一脉相承的,共同奠定了当今中国博物馆学的基本体系与内容.从中国博物馆学的发源来看,张謇不仅在190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自己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而且他对博物馆实践的理论阐释也为中国的博物馆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最早对博物馆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第一人.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博物馆学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博物馆学专著相继出版,博物馆学人才培育展开,并开始了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初步构建与相关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博物馆学的特点:一是理论基础在中国博物馆实践制约下比较薄弱;二是努力与以西方为代表的世界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接轨.第四章是苏联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博物馆学变革阶段,主要探讨了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模式的引进、中国博物馆学的体系变革、中国博物馆学在变革阶段的特点等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社会主义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中国脱离西方博物馆学影响,积极主动引入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模式,1957年出版的《苏联博物馆学基础》是苏联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成果,对当时的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具有相当大影响.中国博物馆学体系发生了变革,对博物馆学基础理论重新进行阐释,并以博物馆学应用理论中陈列学理论最具变革的代表性,同时建立了与博物馆学理论相适应的中国博物馆新模式.这一阶段中国的博物馆学时代印记非常明显,在理论发展上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向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转变受到自身实践的局限;二是统一的博物馆行政指导方针弱化了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目标.第五章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博物馆学的自立与发展阶段,从中国博物馆学研究的全面促进、博物馆学研究的学术成果、博物馆学理论的逐步体系化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一时期的中国博物馆学通过中国博物馆学会的作用、国家文物局的组织与引导、与国外博物馆学开展积极交流活动以及对博物馆学研究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努力,全面促进了博物馆学的迅速发展.对这一阶段的博物馆学研究成果,可由博物馆学著述和博物馆学有关期刊两方面来分析.通过对《中国博物馆学概论》、《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博物馆的沉思——苏东海论文选》等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的梳理,也揭示了这一阶段博物馆学理论的逐步体系化过程.第六章是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首先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在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结构上的不同观点;之后进一步从西方博物馆学角度将目前中国博物馆学的基本内容按照普通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专门博物馆学这一体系结构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普通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中又分为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和博物馆的基本理论两大部分.应用博物馆学是指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博物馆组织机构、工作人员的运作等等,并分别发展为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博物馆管理学、博物馆建筑学等.专门博物馆学是指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包括有民族博物馆学、遗址博物馆学、私立博物馆学、社区博物馆学、数字博物馆学,还有早已探讨的纪念馆学、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学、县级博物馆学,以及新兴的城市博物馆学、高校博物馆学等等.第七章是对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发展趋势的探讨,内容可划分为中国博物馆学百年发展轨迹分析、影响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内外因素及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发展趋势分析等三个部分.影响博物馆学发展的内在因素主要体现在博物馆学自身学科特点上;外在因素则体现在国内社会环境、国内学术环境、与国外博物馆学的交流三个方面.从目前阶段看来,对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发展有利的因素越来越多,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正在逐渐完善,内容也更加丰富.从上述分析来看,从传统博物馆学向现代博物馆学的转化、创立与国际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科体系必将成为今后中国博物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第八章是结语.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国的博物馆学理论体系产生了三点认识: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三个发展阶段看来,中国博物馆学尚未达到与以西方博物馆学为代表的世界博物馆学完全接轨程度;从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结构与内容来看,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呈现不均衡态势,专门博物馆学领域不断扩大,应用博物馆学发展迅速,而普通博物馆学发展则相对薄弱;在从传统博物馆学向现代博物馆学转化过程中,受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博物馆学理论体系的结构与内容都必然发生变化,致力于与国际接轨并具自身特色的中国博物馆学理论体系正越来越成熟.最后笔者对当前如何加强博物馆学研究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第二篇博物馆学论文样文:艺术与博物馆西方博物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庙和亚利山大城的博物馆,文艺复兴晚期开始,建立私人成为贵族和学者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他们了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各种珍稀物,成为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私人除了供藏家个人欣赏外,逐渐向部分特权阶层和学者、艺术家、学生等开放,而法国大革命后的卢浮宫艺术展则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公共艺术博物馆出现.19和20世纪被誉为是博物馆时代,大批公共艺术博物馆此时陆续在世界范围内建成.正是由于博物馆文化现象的逐渐成熟,许多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将目光投向了博物馆,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和个人兴趣出发对博物馆进行多维度的思考.真正对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所思考的问题除了博物馆实践外,主要集中在和博物馆史研究,另外也形成了博物馆学和博物馆志的概念.认为对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属于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而博物馆志则是对博物馆实践的思考,这属于博物馆学的早期阶段.到了上世纪晚期,随着学术环境的变化,对博物馆的研究思路有了大转变,主要体现在新博物馆学的出现以及对博物馆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使博物馆学成了多学科、跨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当然其中最重要、贡献最大的还在于围绕艺术博物馆,由艺术史家和相关领域学者作出的研究成果.除了传统的艺术博物馆史、艺术品史研究外,他们还站在现代学术立场上,对在博物馆中日益重要的艺术展览、博物馆作为艺术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批评研究,对博物馆与艺术品之间的关系这一古老而持久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当艺术品被转移入藏博物馆后,引发了很多人的质疑:这种对艺术品的处理方式是否合适艺术品在博物馆内的展览方式是否能使艺术品复活有些学者认为博物馆扼杀了艺术品,如果这样,那么艺术博物馆的目的何在它的展览和是为了向观众呈现艺术品的特质,还是有其它目的在博物馆一味宣称的教育这一目标之后,是否还有其它意图博物馆馆与艺术史的关系如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不同时期的学者都发表过各自的看法.本文正是在艺术与博物馆、博物馆与艺术史之间的关系中,展开了对英美艺术博物馆学的研究之路.第三篇博物馆学论文范文模板: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我1992年在斯里兰卡(Jayewardenepura大学)获得了考古学学士学位.我学士论文的主题是“斯里兰卡古代建筑的研究”.2003年,我在斯里兰卡考古学研究所得到了博物馆学的硕士学位.我硕士论文主题是“博物馆存储的理论与技术”.2005年,有幸来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我选择了中国,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进行我的博士研究.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本论文讨论博物馆学理论和原则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初,博物馆学是考古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后来在过去三四十年开发展成一门单独的学科.因此,许多博物馆学专家写了很多相关博物馆学各种主题的书.因而,在现代世界博物馆学发展成一个单独的学科.博物馆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学迅速发展.博物馆在现代世界中不仅是个展示物体画廊的中心,它们也成为研究和教育中心,为提供学者的宝贵资料.因此,在现代世界博物馆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但是,博物馆学和考古学有牢不可破的密切关系.。
博物馆论文

博物馆论文
博物馆论文可能探讨以下主题:
1. 博物馆的历史和演变:这篇论文可能深入研究博物馆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早期的私人收藏和室内展示,以及博物馆逐渐成为公共机构的过程。
2. 博物馆与社会教育:这篇论文可能研究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角色和影响。
它可以探讨博物馆如何通过展览、教育项目、研究等活动来传播知识、促进学习和教育。
3. 博物馆展览策划和设计:这篇论文可能探讨博物馆展览的策划和设计过程,包括选择展览内容、展陈布局、信息传达等方面。
它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展览,并讨论设计原则和技术。
4.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这篇论文可能研究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作用。
它可以探讨博物馆与考古学、古迹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以及博物馆如何通过收藏、展览和研究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5. 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这篇论文可能研究博物馆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它可以探讨博物馆的数字化项目,如数字展览、虚拟参观等,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运营和访客体验的影响。
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博物馆论文主题,具体主题还取决于作者的兴趣和研究领域。
博物馆论文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都是“博物馆与XX”,如2004年“博物馆与无形遗产”2006年“博物馆与青少年”。
“全球化”是目前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概念,“构建全球观念”是当今世界不容置疑的问题。
然而,构建全球观念必须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
东方与西方、民族与民族,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十分突出。
由于对文化差异的迥然不同的认识,自“冷战”终结之后,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甚至导致矛盾激化。
在世界近代文化史上,许多文化大师都将视角对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且从差异出发,探寻各国、各民族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指出异文化之间的理解十分重要。
费正清先生曾说过:中美两国若能走到一起,不是两种力量的结合,而是两种文化的理解。
这种理解就是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全球化是一个不断磨合、不断深化的从单一走向多元的过程,文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某种文化的全球化,而是意味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文化上的平等对话。
只有文化的平等,才有全球的共同繁荣。
在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强,文化认同愈加重要。
从文化的容忍最终走向文化的融合,在文化的思维、文化的理解和文化的碰撞中构建全球化时代。
博物馆全球化将致力于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容忍和理解,促使各种先进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国际博物馆日”定义中所奉行的“人们互相理解、合作及和平”。
这是博物馆全球化的一个主题,表达了人类追求互荣共生的观念与梦想。
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将面临新的发展,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博物馆,无论它收藏的是何种类的物品,博物馆都应该清楚全球化对它们的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一)、全球化时代的博物馆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的。
那么,什么样的博物馆是世界一流的?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软件、硬件、藏品保护,服务以及对外全方位开放等方面来看,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日本国立博物馆、中国上海博物馆都堪称世界一流。
博物馆学论文

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 (3)前言 (4)一、博物馆陈列艺术与视觉心理学概述 (4)1、博物馆陈列艺术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视觉心理学概述 (5)二、视觉中心的设计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用 (5)三、色彩对博物馆观众的影响 (8)1、色彩感知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8)2、色彩象征与博物馆陈列设计 (11)结语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5)评语 (16)论博物馆陈列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运用王化虎指导老师:王冀青教授(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教育、展示、传播、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机构,陈列设计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陈列设计能够吸引观众,美化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博物馆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制作大量的主题展览,给观众呈现一个视觉盛宴,因此研究视觉心理学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视觉的选择性和理解性以及颜色的象征、感知方面的性质使人们在看物体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也会“看”到物体的质感、冷暖等。
本文主要从视觉中心的设计;色彩对博物馆观众的心理的影响两个个方面探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视觉中心;颜色On the Design of the Museum Displays the Use of VisualPsychologyWang Huahu Tutor:Professor Wang Jiqing(History and Culture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00)Abstract:As a social institution, the museum has the education,exhibition, dissemination, research and other functions.Display desig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hibition of the museum.Good display designed to attract audiences and beautify the mind, which can achieve the aim of education.Its main work is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theme exhibitions and presented to the audience a visual feast.Thus display of visual psychology at the design museu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Selectivity and understanding of visual and color of the symbol of the nature of perceptual aspects of objects people see when looking at not only the shape and color of the object will "see" the texture of objects, heating and other.Papers from the visual center of the design; the color of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the museum audience of two aspects of the visual design of the museum display of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Key words : Museum Display Design; Vision Center; Color前言博物馆陈列设计通过陈列艺术设计的手法与技巧,将陈列主题与内容形象化,达到展示的目的。
初中议论文作文:宁夏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
六月一号又快到了。
今年的六一,是我们退出少先队员的日子,要举行一个对我们意义很重大的仪式。
今天一大早,我们先到学校集合,然后步行到宁夏博物馆。
到了博物馆,我们先举行了少先队员退队仪式,接着参观了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内的文物基本有“宁夏历史文物”、“西夏文物”、“宁夏革命文物” 和“回族民俗文物”。
陈列了历代的青铜器、玉器陶瓷器、铁器、金银器、木竹器、碑刻、砖雕、货币等珍贵文物。
进了博物馆的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博物馆的平面图。
博物馆一共有三层。
第一层介绍了我们多彩的宁夏,共有两个展厅,分别介绍了宁夏的五宝和贺兰山岩画,其中贺兰山岩画介绍得最细,足足用了一个展厅。
古人把他们的生活场景刻到了贺兰山的石头上面,所以叫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吐蕃、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这让我了解到贺
兰山非常多的知识。
今天参观了这些古代的文物,既使我懂得了许多知识,又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古代文化而感到骄傲!。
主题展馆展示设计论文

们来聆听„„ 第一展厅:上善佳水(自然篇)该展厅位于博 物馆一层左侧。入口设置一个序厅,作为整个 展览的开始,采用抽象的手法,特殊加工的材 质肌理表达“上善佳水”的意境,突出主题叙 事的宏大特征,采用对称的手法将观众的视线 引入展厅内部。在其后的展线布置上采用主展 线副展线 相结 合的方 式,主 题内 容置于 视线的 不同层面上进行展示,同时在材料和结构的手 法上统一每章节内容,使人们循序渐进的了解 认知一系列的主题内容。在该内容的副展线部 分设置模型机构和视频影片播放的空间,保障 了展览序列的完整性同时又延展了文物展品的 内涵。如图: 第二展厅:淮魂千秋(历史篇)该展厅位于博 物馆一层右侧。我们结合淮河流域独有的风 格,将文物展品与场景复原更加贴近的进行整 合,使观众在参观并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感悟淮 河流域文化特色。通过统一的色调与材质,将 各个部分紧密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展陈空
20 × 20
第四展厅:淮风流韵(文化篇)在展厅入口处 便将淮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文化交汇的独 特气质展现在观众面前,直观展出来该馆的内 容体系。在展厅内部的设计中,点缀与淮河流 域相关的文化遗产载体元素作为装饰,使用更 加简洁的立面造型,丰富柜内展示的形式,结 合部分场景复原与现场表演创造出独具韵味的 民俗文化长廊。 第五展厅:淮上明珠(家乡篇)在展厅展线的 设计中,我们运用实物展柜和图版及场景复原 相结合的手段,把展示资料充分的展示给观 众,并通过在展线中加入电子大屏幕,营运声 光电等高科技手段来丰富展示形式,合理调度 观众的参观线路,调节观众的参观情绪。在装 饰材料上,我们多应用专业博物馆材料,并通 过应用木材等温性机理,使得观众在一个充满 文化气质的空间中。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品设 计导入,及多媒体互动结合,让空间保留原有 的大尺度的协调性。在形式上采用展板、复原 模型、展柜、视频疏密有度的结合让观众更容
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研究的论文

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研究的论文文化是借由符号化结构表达人类的活动模式,涵盖了文字、语言、绘画、雕塑等内容。
文化需要借由沟通才能得以传播,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进展,而沟通、继承的社会实践活动即为文化创新。
博物馆是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主要通过征集、保藏并陈设展览文物、标本传播文化学问,为民众供应优秀的文化精神食粮,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职能。
而陈设展览是表达博物馆价值及灵魂的关键,也是衡量博物馆讨论水平及质量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博物馆自身角色定位及其社会职能的必由之路。
博物馆陈设展览集艺术和技术为一体,需要依据展品、方案、材料制作工艺、经费、设备等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1],配以科学的陈设内容,应用完善的艺术形式,进行综合艺术化的创作,以表达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彰显博物馆的综合形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展,人们对文化的认知需求与日俱增,而博物馆的陈设展览与时代的进展、群众的文化诉求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不少博物馆的陈设展现设计与文化内涵脱节,难以切实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传播教育功能。
因此博物馆需要充分借助文化创新的驱动力气,不断提升陈设展览艺术水准,借由陈设展览艺术,更好地表达展品乃至整个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吸引参观者深化了解展品的文化内涵,理解展现内容的文化精髓,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从而营造更为丰富和谐的精神家园,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博物馆的自身价值。
二、基于文化创新的博物馆陈设展览艺术设计策略(一)提炼文化主题,明确定位博物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借由陈设展览艺术着力表达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积累,呈现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文化魅力,使观众在参观博物馆陈设展览的同时能获得更多的文化学问体验,满意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这就需要从本馆资源及自身定位着手,提炼出博物馆的文化主题,明确博物馆本身的目标定位。
首先,对博物馆拥有的文化资源重新进行具体地端详和评估。
在关注展品物质层面的同时,努力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因素,主动探究藏品文物的特点、历史资料、文化内涵等,做好具体的归纳整理,从点及面。
辽宁博物馆论文

从参观辽宁博物馆验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一)、参观时间:2012年11月11日地点:辽宁省博物馆通过对辽宁省博物馆的参观,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了解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学习中发展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参观介绍:辽宁省博物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纬路26号。
馆址原是奉系军伐汤玉麟之子汤佐荣的住宅。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辟为伪“国立博物馆”。
1939年改为伪“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
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
1948年沈阳解放后,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至1959年开始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
1992年增建新馆。
新馆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列”为基本内容,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
该博物馆藏文物相当丰富,包括书画、丝绣、铜器、陶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等18大类。
其中珍品颇多,有《草书四贴》(唐张旭)、《草书千字文》(宋徽宗)等传世之作;还有绘画如唐周《簪花仕女图》、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李成《藏林远岫图》等稀世珍品;丝绣方面的,有五代梁贞明二年织成的《金刚经》、元代织成的《仪凤图》、宋代缂丝《紫鸾鹊谱》、米克柔缂丝《山茶图》、明代缂丝《仇英水阁鸣禽图》和刺绣《瑶台跨鹤图》(宋绣)、明顾氏七襄楼《发绣人物》等。
馆内的中国历史陈列,主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和传世工艺美术品组成。
通过这些文物和辅助资料,使人们在了解中国历史概貌的同时,也可看出辽宁地方历史的特点。
在展出的辽宁地方出土文物中,有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还有汉、匈奴、鲜卑、契丹等民族墓葬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是研究辽宁历史的重要资源。
(二)、辽宁博物馆今时昔日的变化,体现了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永川博物馆的历史小论文

永川博物馆的历史小论文
在永川堃航博物馆,记者看到,上下两个楼层的各个展厅里,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他们有的是全家出行,有的是与朋友结伴,流连在难得一见的展品前,一边细细观赏,一边小声交流着。
展馆里,展品非常丰富,瓷器涵盖5大名窑6大窑系,涉及新石器时期至隋唐五代,再到宋、元、明、清以及民国前后时期,尤其是展馆展出的建国初期的瓷器,让许多游客大开眼界。
游客刘友玲说:“博物馆是知识宝库,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可以了解历史和认识现实,增强民族自豪感。
”
在这个假日里,贾先生没有选择外地旅游,他带上女儿,将本地的博物馆作为了游玩首要打卡地,“过节了,带小孩来感受历史文化的熏陶,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
”
据了解,永川堃航博物馆是节前才开馆并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博物馆,是永川首家民办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内设有石雕、木雕、陶瓷器、杂项、玉器、明清家具、共和国将军书画等展区,收藏整理有川渝及全国珍贵文物藏品2000余件,该馆对市民免费开放,成为了游客们了解历史人文的重要窗口。
据了解,博物馆开馆以来,平均每天都有400多人次进馆参观,尤其是国庆长假这几天,平均每天都有超过900人次以上游客进馆参观。
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中国历史古文化,品文化大餐,博物馆还安排了专业人员为游客进行免费讲解,弘扬中华文化。
河南博物馆小论文

河南博物馆小论文“哇!啊!啧啧!”看着这一件件精美而又珍贵的文物,我不禁啧啧赞叹。
河南省博物院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走进正门,一座雄伟的建筑物映入眼帘。
这是一座类似于埃及金字塔形状的角锥体。
它的正前方有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河南博物院,这字里透露出中国对古典文化的敬仰和崇拜。
由于主馆施工封闭,在广场西边的“大象中原”展厅供游客参观。
走进展厅,只见一个个玻璃柜里,一件件光彩夺目的文物仿佛在向我招手。
它们无不在向我描述几千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闻趣事。
我最喜欢的,不!应该说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那保留得完好如初的人俑和铜,陶,瓷器。
人俑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我在仔细盯着它看的同时,它仿佛也在紧紧地盯着我,好像活了一样。
这不禁使我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不寒而栗。
瓷,陶,铜器也不甘示弱:有宋代的瓷枕,唐代的铜镜,西晋的彩陶胡俑。
瓷也分白瓷,钧瓷。
钧瓷创烧于北宋末年,器型古朴典雅,胎质细腻坚实,其釉色由于烧造过程中窑变因素,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1973年-1986年发掘的禹州的钧台窑址,总面积30多万平方米,发现有一批窑炉,作坊,灰坊,窑具,瓷器等,进一步证实了这里是宋钧瓷官窑遗址。
除了美轮美奂的装饰品外,还有一些金光闪闪的名贵首饰。
比如明朝的簪,金臂钏等等。
展厅里可不止这些使我目光驻足,象牙和龟甲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象牙雕成的白菜在明亮的灯光下闪闪发光,猛地一看好像活了一般,我们知道象牙是很难上色的,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不仅色泽保留的十分完美,还十分新颖!可见清代的人们是很聪慧的。
商代后期的龟甲也不例外,它们看起来很古老,但又保存完好,没有失去那一丝丝坚韧不拔的意志。
游客们无不被这倾国倾城的珍稀文物所迷住,有的走着走着,便停下来认真地驻足欣赏一番;有的忍不住赞美起来;还有的依依不舍,流连忘返......精美绝伦的文物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悠扬的中国传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是不容小觑的!也让我们通过这些对中国的认识大开了眼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浅议博物馆空间设计院系:
专业:建筑学
年级:
姓名:
学号:
浅议博物馆空间设计
摘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博物馆的建设也正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高潮。
本文结合实例的分析,探讨设计博物馆建筑的方法。
主要从博物馆建筑的功能关系与空间组合方面进行论述,对中国的博物馆及其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关系空间组合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越来越看重。
一些文艺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建起,其中博物馆作为收集、保管、研究和陈列、展览有关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研究记载人类文明的实物及标本的公共建筑更是建造的重点。
本文主要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浅议博物馆空间设计。
1.河南博物院概况
河南博物院前身为河南博物馆,在冯玉祥主导下,创建于民国十六年(1927 年),旧址位于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建国后的 1961 年,迁址于河南省会郑州市。
1997 年,河南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新馆于 1998 年建成并对民众开放。
今天的河南博物院历尽岁月的沧桑,越发显得雄浑、敦厚、古老而又韵味。
现河南博物院建筑由中科院院士、全国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康先生主持设计,其主入口面向农业中路,东面是文博东路,西面是文博西路,北临某住宅区。
总用地面积约为 156 亩(合 104000m2 ),总建筑面积约为 78840m2 ,其中主馆及配楼面积约为 55740m2 。
河南博物院主馆位于院区中央,呈“中”字形布局,其中,主馆的东西两翼分别有两个专题展馆,主馆后端直通文物库房,主馆前端为主入口及礼仪接待区。
主馆前的院区正门、主馆及主馆后面的文物库房三者自然成为一中间序列,院区四角对称布置了两组风格造型相同的建筑,它们分别是培训楼、办公楼、综合服务楼、电教楼。
总面图中的“九宫格”似的建筑布局,也契合了古语“九鼎定中原”之意。
河南博物院院区建筑的整体布局正体现了中国式群体建筑组合的精髓——中轴对称、主从有序、方正严整。
2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
河南博物院的外部和内部空问都是按照中轴对称的格局分布的。
外部空间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为园区出入正门。
主展馆(“金宇塔”)和文物库房,主展馆前部为建筑入口和公共服务接待区,东西两翼丹设四个专题展馆,主建筑整体平面呈中字形。
与主建筑相对称在园区的南侧和北侧东西分别是两组外型相同的建筑。
东西门房,广场和卫生问等设施皆以对称方式设计,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群体建筑布局的精髓。
作为博物院主体建筑的主展馆内部空间沿中轴线依次是入口,门厅,中央大厅,中央大厅上部和周围展厅,藏品库房。
前部门厅东西对称分布了四个公共服务空间,这段轴线与紧接的踏步长廊实现了进入这座文化圣殿的情绪准备和情感铺垫功能。
经两段踏步长廊抬级而上,最终“登堂入室”,到达建筑物的中心“中央大厅”。
这里是连接各展示空问的枢纽,13m的净空高度,27m的边长,加环廊达36m,形威了蘸纳“中原主
气”的灵魂空间。
展示空间围绕中央大厅向口周和上部辐射和纵深,并经东西连廊衔接两翼的辅助展示空间。
中轴线的北部末端是北侧连廊连接的藏品库房,这里是博物院陈列展示的后援之地,也是主建筑空间序列的“压轴”之意,这种对称式的布局给观众以清晰明了的空间方位概念。
从入口到中央大厅经过相对低压的门厅和踏步长廊突然进人高大明亮的中庭,使人眼前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进而肃然起敬.
这一组空间的组合运用,足以稳定人们的情绪,震慑观者的心灵。
并通过在中央大厅所接收到的信息,对河南文化有了一点概况的认识,为下一步进入各陈列展示空间详细参观作好准备。
与高大、宽敞明亮的中央大厅相比各个展示空间相对窄小幽深,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名堂暗室的设计意趣,形成动与静,明与暗的空问对比关系.
博物馆的使用功能不同,所需要的空间架构也不相同。
博物馆的主要内部空间,按照功能的区别可分为核心空间、交通空间、陈列空间与服务空间四类。
核心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空间序列的高潮和内部空间的核心,它应该在、布置在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部,与门厅直接联系,博物馆的进厅、门厅、主展厅都属于核心空间。
核心空间是博物馆的交通枢纽,可在水平方向、垂直两个方向组织人流,将观众引导到各个陈列室。
博物馆建筑的交通空间起着组织参观人流、引导观众参观的作用。
博物馆建筑的走道、楼梯(包括电梯)以及自动扶梯、坡道的专用空间都是独立式交通空间。
当这些交通空间的布置连接中庭式的进厅时,就形成组合式交通空间。
这时的交通设施,除了交通功能外还是中庭中的装饰与陪衬。
因此这样的中庭式进厅依然属于核心空间之列。
陈列空间是博物馆建筑的基本空间,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载体。
博物馆的普及教育职能是通过在陈列空间内进行展出来实现的。
而与陈列室,展览厅有关的过厅、通道、楼梯等室内空间也可列为陈列空间,通过展示设计来辅助发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意义。
作为博物馆建筑的内部空间,陈列厅、展览室等是建筑内部固定的空间,但是如果进行展览和展示,则会变为整个建筑中最主要的可变空间。
同时,陈列空间的陈列展出方式集中体现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更要求体现博物馆藏品特点、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
于是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要求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统一。
表现形式应该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应该能够给公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博物馆的服务空间是服务于观众的辅助空间。
例如:售票、问询、寄存、书店、纪念品销售处、餐饮、休息等。
服务空间在博物馆建筑的空间序列中起着配角的作用,而当它们作为门厅时,一般应将服务空间作为形象简洁的中性空间来设计,而当服务空间作为观众休息、娱乐空间时,设计中应该避免千篇一律,防止单调乏味。
博物馆空间的划分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满足博物馆功能上的要求,另一种是满足观众在空间中的审美要求,而陈列空间作为博物馆核心展示空间,所以在设计时既要能够给与观众强烈的审美感受,也要结合室外环境设计来烘托室内的展示气氛。
除此之外,还需要限定室内的开间与进深,考虑人的行动以及视点视角不同。
这就是要是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把握艺术性的展现,更应该依据人体工程学,根据观众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视觉流程审美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的总体规划。
3建筑空间流线组织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组织的基本形式有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三种。
串联式的流行组织形式一般是指各个展览空间收尾相接,相互穿套,这种流线组织形式简洁、明确、指引性强,能够避免参观的重复或遗漏,增强了展示的有效性。
放射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是指各个展览空间围绕一个放射
状的中心枢纽进行组合,参观者参观完一个展厅,需回到中心枢纽区,再进入另一个展厅。
这种空间组合形式灵活性强,观众可以有选择地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展馆参观,博物馆管理方也可以根据需要开放几个或若干个展馆。
通道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是指各个展示空间是通过走道也连通或贯穿,参观者参观完一个展厅,需经过走道,再到达另一个展厅。
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的组织是博物馆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一般情况下,稍大型的博物馆一般是上述三种基本流线的组合形式,如放射式+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串联式+通道式等,有时候甚至是多种流线形式的组合或者一种流线形式的重复运用。
河南博物院就是将放射式的流线形式重复运用的经典实例。
河南博物院主馆的平面整体上是一个对称式的布置,齐康教授在博物院的设计上,既保持了这种规整的布局形式,又把各个展览空间完美地组织在了一起。
河南博物院的一层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清晰、明确的两条轴线:入口、前厅、中央大厅、电梯厅及通向北建筑区库房通道;西入口、西前厅、西侧厅、中央大厅、东侧厅、东前厅、东入口。
四个基本展厅与其围和的中央大厅构成了一个放射性的流线组织空间,东西向的分别设有两个临时展厅,东西向的两个临时展厅与侧厅构成了两个小的放射性的流行组织空间。
“一大两小”(亦或是“一主两从”)这样三个放射性的空间又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三个空间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展览区,也可以独立、灵活展览。
博物院主馆二层、三层平面都是一个放射性的流线空间,即一个中庭空间与四个基本展厅,四层平面则只剩下一个展厅,这个展厅即是底层的中庭空间。
总结思考通过以上博物馆设计知识的总结,让我对公共建筑设计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本学期学习的《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一书是结合目前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而编写的,本书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对建筑空间与形式问题、设计原理与方法步骤进行较为系统而全面的归纳和综述,使初学者更易于掌握建筑设计的一般知识。
此外,为了使我们能更多地了解目前的建筑设计的特点,书中选取了大量当代建筑作品作为实例分析,同时,也对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专业的眼光,真正领悟专业知识。
我认为建筑师应该以最优的设计服务于社会大众为目标,并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结果,未来发展趋势,公共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最终目的,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