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黄河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黄河治理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因土壤强烈侵蚀、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其中80%来自河口镇与潼关间的多沙区,恒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与黄河花园口站相差不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花园口的8倍,黄河这一特点,导致由暴雨洪水和冰凌洪水造成的水灾几乎遍及上中下游及其支流不少学者认为在黄河流域采取自然修复的手段,是对生态最有效的保护,但黄河难治的症结在于沙多,其治理必须与依靠工程措施对黄土高原的治理相结合,不能仅局限于水土保持的传统模式.面向我国经济发展将向西部转移的大势,按照现在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与施工能力,利用现代工程措施减弱黄土侵蚀强度,主动拦减入黄泥沙量,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角度讲是必要的。
此外,水少是黄河冲积河段河床不断淤积升高的主要动力因素,也是黄河难治的另一原固,水资源客观上是华北与黄河中上游地区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最大制约因素,应着实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将从外流域调水入黄作为国家水资源安全保障的重大举措。
(摘编自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材料二:表1、黄河流域各省区2018年水资源总量状况及近年来GDP总量全国占比(摘编自郭晗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机理诠释与现实策略》材料三:历代的黄河治理活动为黄河安澜、保障社会生产、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大禹为了治理洪水,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北宋熙宁年间,为疏浚黄河及汴河中的泥沙,人们创制了铁龙爪与浚川耙,近代的浚河机船即由浚川耙演变而来,元代贾鲁亲自踏勘了黄河下游河道,掌握第一手资料,据此设计了下游河道的综合治理方针,用短短七个月时间结束了将近九年的黄河水患。
明代潘季驯一生多次治河,始终心系治黄大计,离职前还对神宗皇帝说“去国之臣,心犹在河”,他主张“束水攻沙”,即在河两岸高筑堤防,以堤束水,既可防洪,又可冲刷河槽中的泥沙,使河道不致淤塞,康熙皇帝不仅重视黄河治理,还在六次南巡河工的过程中,特别注重问询民生情况,解决民生疾苦。
统编版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统编版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地位,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
黄河,这条古老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辉煌。
然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黄河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黄河的地理、文化、生态等方面,探讨其现状与未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9个省区,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总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流域。
1.请概括黄河的地理特点。
(2分)2.黄河流域的地理范围包括哪些省区?(2分)3.黄河流域总面积是多少?(1分)(2)黄河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早在史前时期,黄河流域就出现了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夏、商、周等王朝相继在黄河流域建立,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孕育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众多学派,产生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一代宗师。
4.黄河流域有哪些历史文化成就?(3分)5.请简述黄河文化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贡献。
(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材料】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在线客服到医疗诊断,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与此同时,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人工智能伦理问题1.数据隐私:人工智能系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往往涉及个人隐私。
如何保护用户数据隐私,防止数据泄露,是人工智能伦理的重要问题。
2.人工智能歧视:部分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数据时存在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
如何消除人工智能歧视,确保公平公正,是人工智能伦理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3.人工智能责任归属:当人工智能系统出现错误或造成损害时,责任应由谁来承担?是开发企业、使用者还是人工智能本身?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1.系统漏洞:人工智能系统在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洞,被黑客攻击,导致信息泄露或系统瘫痪。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索镇前毕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黄河一掬余光中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
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
我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
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
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
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③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
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
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
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④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
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
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
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⑤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
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
实用类文本黄河文化与治理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黄河文化与治理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黄河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深远。
一方面,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另一方面,从中国文明诞生伊始到唐宋时期,黄河流域一直是、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文化中心和重心。
可以从文明的诞生、文化基因的养成、“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三个方面来看待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历史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文明起的一个主流范式是:把聚落考古学与社会形态学结合起来,用聚落形态的演进来标识社会复杂化进程。
中国文明起路径可以概括为“聚落形态演进的三个阶段”,即由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发展为含有不平等和初步社会分层的中心聚落形态,再发展为都邑国家的“万邦”形态。
中国早期文明是多元的,其多元性的头可以概括为两大河流域——黄河与长江。
就黄河流域而言,在其上中下游都发现了作为上述三个阶段三种形态聚落的考古遗址,它们是早期黄河文明的物化形态,为我们展现出一部中华文明起的真实画卷。
始自夏王朝的中原正统观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观念。
它历经夏商周三代而奠定根基。
在对夏商王都的历史地理考据中,夏朝和商朝的都城都有迁都情况,但其王都均在黄河中游地区。
《论语•为政》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表明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的。
夏商周的王都均建在中原地区,使得中原正统观经夏商西周代代相袭,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传统。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密不可分。
一般认为,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但是夏商西周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却是另一种层次上的一统。
从尧舜禹经三代再到秦汉,先后经历了三种背景指向的大一统观念,即尧舜禹时代与族邦联盟机制相适应的带有联盟一体色彩的“天下一统”观念;夏商西周与“复合制王朝国家”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秦汉以后与郡县制机制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制国家形态相适应的大一统思想观念。
实用类文本黄河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5小题共19分)材料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之根。
从"根"上讲,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从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到7000年前的老官台文化和后李文化。
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都在黄河流域发展。
龙山时代是早期国家诞生的时代,黄河流域出现了登封王城岗、章丘城子崖等,也出现了以尧、舜、禹等为首的邦国和族邦联盟。
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这些时代的最高文明。
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在国家形成之前,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黄河文化就是国家文化。
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
从“根”上讲,近代之前的中国经历了史前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
早期国家的邦国形态、夏商周三代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形态、秦汉至明清的帝制国家形态五个阶段,中华民族也随之逐渐形成:由五帝时代与邦国相联系的部族,发展为夏商周以来与多元一体复合制王朝国家相联系的华夏民族,再发展为秦汉以来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联系的汉民族及其正在形成中的中华民族。
民族与国家在诞生伊始就密不可分,一个民族的伟大每每表现为她所在国家的灿烂辉煌。
延绵不断的中国历史表明,民族类型是由其国家形态结构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国家形态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民族类型。
中华民族“滚雪球”式的发展,是以其国都的所在地黄河流域为核心而凝聚起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摘编自王震中《黄河文化:中华民族之根》)材料二:人类的早期文明发祥地大多与河流相关。
5000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孕育的原生文明几乎同时跨入成熟文明的门槛,而由黄河流域孕育的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仍生机勃勃的伟大文明。
《黄河(15分) 》阅读答案
《黄河(15分)》阅读答案黄河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
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
他们自称“华”,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⑤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7、第①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18、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 年陇南市中考模拟联考卷〈三〉语文试卷(本试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学校开展“黄河,我们的母亲河”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民族之根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7分)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西周三代,乃至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的国都几乎也都建立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成为每个时代的最高文明。
这就决定了黄河文化在国家形成之前,属于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重要的主导性文化;而自国家诞生之日起,黄河文化就是国家文化。
从黄河流域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到“邦国”文明的诞生,到作为文化基因的正统观和“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到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再到“自在”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充分展示了黄河文化的丰富nèi hán及其历史意义。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血脉,是中华民族之根。
②千百年来,奔涌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炎黄子孙,孕育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和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
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
雄壮势、隆今昔。
”滔滔黄河雄亘中原,奔流至今(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天汶口文化,黄河孕育的璀璨文明,传承至今;bǎi zhé bùnáo、自强不息,黄河锻塑的民族品格,坚守至今。
继往开来,让我们在保护和传承中,唱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2分)nèi hán bǎi zhé, bù náo(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序号)(2分)【养成】yǎng ch éng①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吕氏春秋·本生》:“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②教育。
宋代曾巩《筠州学记》:“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於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 ”【甲】礼乐文明与理性人文基因的养成..。
《黄 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
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
他们自称”华”,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这种文化被称?quot;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⑤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第①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请概括表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
初中语文2023中考黄河揽胜热门主题阅读练习(中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黄河揽胜主题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黄河的颜色(节选)(2022年贵州黔东南州)王若冰而最让我震撼的却是在壶口看到的泥沙俱下、跌宕奔突的黄河的力量与气势!从陕北黄土高原断裂带纵横交织的沟壑环绕而下,闪烁着金色波浪的黄河时隐时现。
到了壶口镇,满河流水如凝结在一起的黄金粘液,闪射着耀眼金光在秦晋大峡谷深处舒缓南下。
傍依只有零星细浪无声翻滚的黄河转过一个弯子,骤然间就有隆隆巨响迎面扑来。
顺着震彻峡谷的喧响望去,茫茫水雾从峡谷中央升起。
水雾升腾的地方,在西北高原奔走2000多公里的黄河,带着已经与茫茫黄土地融为一体的颜色奔涌而来,那是我们华夏民族最美的肤色。
一个巨大的石壶朝天敞开,因两岸层层叠叠的巨石阻拦而顿时变得膂力震天的滚滚黄河,如身披黄金铠甲、冲锋陷阵的威武之师,愈是险要狭窄,就愈奋勇向前,手挽手,肩并肩,高举金光四射的团团巨浪,一排接一排,风不顾身,朝巉岩高筑的壶口奔泻而下。
全速奔腾,彰显着黄河的坚强,诉说着黄河的执着。
飞泻而下的巨浪跌落壶底,似沸汤开壶,激流翻滚,声震如雷。
堆堆巨浪飞溅而起,如竞相绽放的黄金,金光四射,璀璨夺目。
这是力量的交响,是团结的交响,是奋然永进的交响,这是真正的黄河大合唱。
那一刻,黄河两岸被一种令人心旌飞扬的金黄色映照着、笼罩着、拥抱着,犹如黄金锻造的宫殿。
以至于此后多少年,只要一想起黄河,我耳际就回响起排排巨浪涌入壶口时排山倒海的隆隆巨响,眼前就浮现出壶口瀑布前赴后继、激情绽放的黄金浪花……(有改动)黄河之水天上来(节选)刘白羽我却没有料到,我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却是在从乌鲁木齐飞回北京的飞机上。
云海忽然逝去,下面展现出一望无际的深褐色大地,阳光从上面象千万道聚光灯照亮了大地。
一种出乎意外的梦幻一般的奇景突然出现,实在惊人,我想一个人一生一世也许只有这样一次吧!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向你露出神奇风采。
在这茫茫大地上有一条蜿蜒盘旋的长带。
这个长带有的段落是深黑色的,有的段落是银白闪光。
天下黄河卓然阅读题
天下黄河卓然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天下黄河卓然我知道黄河,是父亲和母亲告诉我的。
小时候,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夜间睡觉的时候把耳朵贴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可以听到黄河的涛声。
秋虫唧唧,夜凉如水,我和弟弟妹妹伏在枕头上听黄河。
似乎确有一阵又一阵涛声如歌传来,一忽儿澎湃交响,一忽儿宛若丝竹,隐约如春雷,又像冬天的风。
父亲曾不止一次带我们到山头上去看黄河。
怕山不够高,父亲就把我们轮流架在肩膀上,说那样就一定能够望到黄河。
天色徽明,遥远的天地之间真的会有一条黄色或者褐色的带子,一忽儿漪波纹澜,清晰可见,一忽儿又漾漭无际,浑沦不清。
这时候,父亲会很自信地指着那条涣漫而神奇的影子对我们说:“看啊,那就是黄河!”我知道父亲指给我们看的并不是黄河,知道母亲让我们听的也不是黄河的涛声,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只是,我不知道,我远居于太行深处的父亲母亲,为什么那么喜欢黄河、向往黄河?我不知道我们的父亲母亲,为什么那么想引来黄河水,滋润儿女们的心灵,浇灌儿女们的梦?对于这个问题,我当然要问一问父亲的。
父亲听了,憨厚地笑了笑,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厖”父亲的话似乎只说了半截,他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他为什么那样喜欢黄河;也没有说清楚,我们的祖祖辈辈为什么“都是这样的”。
我能够理解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的”,是生活在我们藿谷洞的男人们和女人们慢慢告诉我的。
在金色遍野的秋天,在飞雪点点的冬夜,在嫩寒勾萌的春色里,在简陋的小四合院中,在望得见河汉的草棚里,在老屋的土炕上,在村边的老槐树底,无不有祖祖辈辈用自己灵巧的或者笨拙的双手,以剪纸、面塑、泥塑、石雕、木刻、布艺、瓦器、陶瓷,表现他们心中的黄河。
女人会剪一对黄河鲤鱼,剪一朵开在黄河岸上的蜡梅花儿,贴在小屋的墙上,贴在暖烘烘的炕头上,贴在匀着春光的窗户上,贴在家里的缸缸罐罐上。
看上去都是富贵,感觉到都是安详,都是那么情深深而意重重,都是那么纯真而质朴。
那其中的一剪一刀、一弯一铰,无不带着对黄河的向往。
通练一 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之根
通练一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之根主题导语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孕育的黄河文化延续至今仍生机勃勃。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中华大一统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而凝聚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黄河文化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粹,以黄河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是民族和国家融合统一的灵魂。
新时期接续鲜活的智慧,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之光。
一、信息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7分)材料一:黄河文化是指萌生、发展、繁荣和传承于黄河流域的文化。
由于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气候和自然环境等不同,历史上形成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和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其中广义上的河洛文化就是中原文化。
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之交,生活于此的华夏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影响久远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文化和主干文化,也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文化和主干文化。
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的政治模式、典章制度、伦理思想等都从中原地区传播开来,因此,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
黄河文明是指以黄河文化为基础而产生的整个文化系统。
世界上所有古老文明的起源都与大河有关,如尼罗河之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之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之于古印度文明,黄河文明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的大河文明。
在上述几种世界古老文明中,唯独黄河文明连绵不断,从古到今,这就是黄河文明与其他古老文明最大的区别。
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认为,文明的产生既不是靠种族的优越,也不是靠地理环境的良好,而是人们面对环境的不断“挑战”而进行成功“应战”的结果。
按照这种理论,黄河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不绝,固然与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有关,更与这个文明的建构主体——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有关。
黄河流域特殊的地理和气候为人们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但黄河不定期泛滥也对人们的生存构成极大挑战。
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中概念(全国卷版)(全解全析)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0个黄金考点专题测试卷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中概念1.C【分析】C. “因此必然要发展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错误。
材料三第一段“新基建具有典型的新时代特征,就必然要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发展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底层的新科技支撑”,材料三第二段“新基建中涉及到的信息通信业已成为中国的重点耗能领域,因此在5G基建、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非常必要和迫切”,可见表述杂糅信息强加因果。
新基建必然要发展建设成为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涉及重点耗能领域,而是它具有典型的新时代特征,是时代要求。
故选C。
2.B【分析】B.“由封闭走向开放,形成了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精神”错误。
黄河文明“由封闭走向开放”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同时也让中华文明具有了开放、包容的品质,永远保持着生机与活力”可知,黄河文化本身就有无与伦比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是黄河文明让“中华文明具有了开放、包容的品质”,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B。
3.A【分析】A.“优质原创的短视频制作不易是……根本原因,……无奈之举”由原文“究其根本,既有优质内容原创生产具有较高专业门槛、产品供给跟不上的原因,也有部分公众号运营者、up主‘流量为王、内容次之’的短视心理作祟”可知,根本原因有“优质内容原创生产具有较高专业门槛、产品供给跟不上,有部分公众号运营者、up主‘流量为王、内容次之’的短视心理作祟”,所以“无奈之举”错误。
故选A。
4.B5.C6.个人层面:①出门要佩戴口罩;②去接种流感疫苗;政府层面:③强制隔离传染源。
【解析】4.A.“红细胞”错误。
由原文“在流感病毒进入人的身体之后,免疫系统派出大量白细胞、抗体等去消除威胁”可知,应该是白细胞。
C.“甲型流感在儿童和年轻人中较常见,乙型流感在老年人中较常见”错误。
“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哪些价值对当代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是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
诞生于黄河流域的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神话及传说,无不承载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价值追求。
《论语·为政》中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所指的就是夏商周三代基本制度继承发展的历史渊源。
夏商周三代的都城,虽几经迁移,但均位于黄河流域,这里形成了稳定的以农为本的农耕社会,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礼乐传统,形成了“中国”的正统观念,为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河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求变意识。
《礼记·大学》记载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中记载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在今天仍然警醒并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创新发展。
这些饱含民族智慧的文化思想,包括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等,构成了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为中华文明演进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数千年来,沿黄河流域,形成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涌现了老子、孔子、孟子、杜甫等先贤文豪。
黄河文化孕育的政治智慧塑造了中华民族追求统一的家国情怀,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实践。
“天下大同”是黄河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而且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和理想世界的美好憧憬。
在造就灿烂文化滋养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同时,黄河在历史上又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
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狐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在一次次战胜洪水灾害的斗争过程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日益成熟,造就了勤劳善良、不畏艰险、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性,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申富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材料二:百年考古揭示,中华大地各区域在公元前3300年前后陆续进入文明的门槛,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考古发现的众多早期王权国家和区域文明大体同时衰落,只有在黄河中游以洛阳盆地为中心的夏王朝形成并壮大。
黄河阅读题及答案__黄河阅读理解及答案
黄河阅读题及答案黄河阅读理解及答案编者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下载后,能够帮助学校教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为您提供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现代文阅读技巧,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初中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小学各年级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
Download tips:Provide you with modern Chinese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modern reading skills, including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ju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modern read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all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黄河阅读原文及试题周立波文本一: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
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頌的黃河,这就是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澎湃之声的黄河。
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
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
它们互相冲击着,发出嚓嚓的声音。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
和老百姓聊天。
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
日本鬼子几次打到了河东,毁了这里好多民房。
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
鬼子从来没有渡过河来。
我们和鬼子只隔一条水,但是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
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
每船水手十一人,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喊。
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么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105(江苏苏北四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川流不息于万年的黄河,是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保护、、弘扬黄河文化,非遗作为黄河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因其精神内涵、实践活力和时代价值,应该为黄河流域的发展承担重要的当代使命。
黄河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蕴含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在民族精神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汤汤大河,涓流万户。
黄河自西向东,流过了生活的,最动人的是黄河岸边万家灯火的___。
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流传集聚千变万化勃勃生机B.传承凝聚千姿百态勃勃生机C.流传集聚千姿百态朝气蓬勃D.传承凝聚千变万化朝气蓬勃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让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让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
B.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
C.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让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让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让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
D.依河而生的人们正不断汲取着黄河的养分,河韵长久地绵延存续,民族的记忆以古朴的韵味焕新生活,古老的非遗以新生的形象传递新声。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理解及答案2022
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理解及答案2022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为中华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并留下了宏伟的物质标志。
下面是本店铺带来的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阅读理解及答案2022,希望大家喜欢。
黄河文化: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材料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这是对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科学定位。
顾名思义,所谓根,就是说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文化;所谓魂,就是说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价值观念和黄河文化一脉相承。
黄河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因为中华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并留下了宏伟的物质标志。
农业是文明之母,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
建筑凝结了黄河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明的物质标志。
从夏朝都城依黄河及其支流建立并转移,到元朝定都北京,再到明清,黄河流域很多地方成为都堿,留下的建筑成为文明的见证。
黄河文化之所以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因为中华文明传承了黄河文化的精粹,并凝聚融合成大一统的国家。
以黄河文化价值观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是我们民族和国家融合统一的灵魂。
中国传统政治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是儒学,儒学是黄河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春秋时期孔子首创的一个学派。
汉武帝为适应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需要,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便由私学一跃而成为占据正统地位的官学。
此后的历代王朝,均大力加以提倡,使之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
经过漫长岁月的浸润,儒学渗透到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秦汉至南北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一次高潮,使黄河文化在地域上大大扩展。
这时,黄河文化的覆盖面已远不止黄河流域,而达到了两汉的疆域,其文化的影响力远及西城、日本与南海。
从隋、唐至元末,中国境内又再次掀起一个民族大融合新高潮,使黄河文化的覆盖面进一步得到扩展。
至清朝建立,黄河文化与周边的诸种文化相融合,便进一步成长为中华民族文化。
《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0分)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②她从巴颜喀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
③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之为“中华”。
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荚的彩色陶器。
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小题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4分)小题2:文中加点的词“相传”和“之一”用语准确有分寸,请简要说明。
《黄河15分》阅读答案
《黄河(15分)》阅读答案《黄河(15分)》阅读答案黄河(15分)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
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5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
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气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
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
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
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
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
从河南混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
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
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⑤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7、第①段中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3分)答:18、用简明的语言表述黄河流域之所以能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10题。
(18分)
材料一
流经中国九省区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滋养的土地创造出了璀璨的黄河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黄河文化作为一种大河文化,是一种具有黄河地理特点的旱地农耕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
它起源早,成熟快。
黄河流域拥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先民们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农业文化。
在距今7500年左右的河北磁山和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炭化的粟类,家畜、家禽的化石以及石斧等生产工具。
殷商时中国的蚕丝纺织已达到较高水平,卜辞中屡次出现桑、丝、帛等字。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单字数量和笔画工整程度都表明其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因此汉字的起源应该很早。
文字的产生使黄河文化迅速成熟。
现在,有些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遗址、文献遭到了破坏损毁,黄河文化中的优秀内核也遭到破坏和侵蚀,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刻不容缓。
黄河文化的另一特征是政治色彩鲜明,这与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的特点有关。
旱地农业必须以水利设施为基础。
人们共同关心、治理与他们的生存休戚相关的水利问题,从而养成了关心社会问题的文化心理。
另外,治水斗争和水利灌溉事业也需要形成集中的社会权力,从而促成了国家的产生。
儒家学说就是在这种关心政治的文化心理下逐渐形成的。
孔子几乎把一切问题都看作是政治问题。
在他看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即是一个政治问题,读书学习也是为了参与政治。
政治问题在人们的一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占有最重要、最突出的位置。
这就是黄河文化、儒家精神最重要的特色,其中熔铸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价值理念和民族心理。
黄河文化绵延发展数千年,虽不断遭受外部文化的入侵,但始终保持其道统,显示出强大的同化能力。
黄河文化以它博大的胸怀,吸纳周边多种原始文化,形成了文明国家。
中国对外的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黄河流域。
早在汉朝,中央政权就曾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开辟从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建立起中原王朝与西亚和欧洲的政治、贸易等联系。
这条通道也成为古代中国与西方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主要通道,即丝绸之路。
千年来,丝绸之路上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对外文化交往极为活跃。
在交流过程中,黄河文化不仅扩大了自身影响力,也不断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展示了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取材于牛建强等的相关文章)6.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殷商时期纺织业高度发达,促进了甲骨文的成熟。
B.水利问题与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
C.我国的对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都发源于黄河流域。
D.丝绸之路的开通使汉朝成为黄河文化最鼎盛的时期。
7.根据材料一,下列黄河文化的特征,不属于与旱地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一项是(3分)
A.起源早,成熟快
B.政治色彩鲜明
C.蕴含着儒家精神
D.同化能力强大
材料二
黄河在造就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也曾因频繁改道、泛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治理黄河一直是中华民族安民兴邦的大事。
黄土高原地区总土地面积64.06万km2,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决口改道频繁,“黄泛区”良田沙化,风沙弥漫,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黄土高原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使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面积、强度减小,沙尘暴次数减少,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修复,构建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扭转了黄河下游决口改道的历史。
70年来,黄河岁岁安澜。
黄河治理面临的另一大难题是断流。
黄河断流导致了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河口湿地萎缩和生物多样性衰减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自1999年我国实施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等政策以来,黄河下游再没有发生过断流,沿黄湿地补水需求得以满足,河流湿地面积增加,河道基本生态功能恢复,黄河生命健康得以维护。
此外,通过强化流域内节能减排、工业污染治理等措施,黄河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黄河干流兰州、包头、潼关等重要河段水体水质明显好转,水体功能恢复,为水生生物的繁殖、栖息提供了支撑,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了保障。
黄河治理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黄河决口历史的扭转,避免了大量的人民群众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避免了道路、生产生活设施以及引黄灌溉系统等遭受破坏,为黄河流域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保障。
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供水水源,为山西、鄂尔多斯等国家重点能源基地提供水源保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了入黄泥沙,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增加了区域内耕地面积,促进了当地脱贫致富。
引黄灌溉、引洪放淤等措施还有效利用了黄河水含沙量大的特点,放淤改土数十万公顷,形成了良田,为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不仅满足了流域内的需求,还供给流域外其他省区,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治理黄河70年取得了巨大而辉煌的成就。
为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支撑流域及相关地区可持续发展,今后还需要继续加大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力度,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
(取材于李文学的文章)8.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新中国治理黄河的成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阻止了黄河决口改道,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B.流域内大量水土流失和沙尘暴,都得到有效治理。
C.解决了黄河下游断流问题,增加了沿黄湿地面积。
D.杜绝了泥沙入黄的现象,维护了黄河的健康生命。
9.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治理黄河水患、开发黄河水利促进了黄河文化形成。
B.材料二认为要改善黄河的水体水质,必须抑制流域内工业发展。
C.两则材料关于农业生产对黄河文化发展的作用,看法是相反的。
D.两则材料都列举了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和客观数据,令人信服。
10.以上两则材料能为“谋求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提供哪些方面的借鉴?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阐释。
(6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6.(3分)B
7.(3分)D
8.(3分)D
9.(3分)A
10.(6分)参考答案:
①要进一步保护和开发黄河:关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或: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断流恢复生态;节能减排、治理工业污染。
社会效益:引黄灌溉、引进放淤为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
②要进一步保护和开发黄河文化: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和发扬黄河文化的精神价值,创新、发展地继承黄河文化。
(或:①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②深入研究黄河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价值理念和民族心理;③从其他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保持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
)
【评分参考】①3分,②3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