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里斯泰勒被称为“理论地理学之父”
• 是城市和商业地理学理论基础,对于城市等级 划分、城市与腹地间作用、城市内部与城市间 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城市区位规模研究、零 售业服务业区位研究等具有指导意义
• 是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一 1.4.2 存在问题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
2.1 影响零售业区位的基本因素
• 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业空 间结构特点
• 交通条件通过交通费用变化来影响零售区位:
交通设施好购物时间短费用低,零售业销售范
围大,重要交通枢纽形成大型商业中心
2.1.3 零售业间竞争 • 多个零售业布局可参考克里斯泰勒六边形理论
• 竞争者间是否集中与零售业经营种类和市场有
关,如宝石店和餐饮店 • 同业种间可能会趋于分散或联合 (形成商业中
• 市场原则适于工业初级时期(形成低级中心地); 交通原则适于交通相对比较发达的情况, 即经 济发展到一定条件, 区域产生高级中心地;
行政原则适于中等发达地区和国家, 或地形相 对封闭、政府对市场干预严重的地区
1.4 中心地理论意义和存在问题
1.4.1 意义 • 首次把演绎法引入地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
中心地、社区中心地、近邻中心地
• 沿道路和街道带状分布, 如传统购物街、沿主
要干线分布零售业区、郊区的带状零售业区和 高速路指向的零售业区
• 追求零售业集聚利益在某地集中形成专业化区
如汽车街、娱乐区、家具区…
2.2.2 中心商业区内部结构 • 中心-边缘模型:
中心商业区分核心部和边缘部(P105图4-6) • 中心商业区空间融合模型
• 市场原则形成中心地特点 1)中心地具等级性 2)中心地按照一定规则布局:三个中心地形成的
三角形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点 3)各等级间中心地数量和市场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1.3.2 交通原则(P97图4-2)
• 位置: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 中心地交通线的中点
• 市场区域:
二级中心地的商品由相邻两个一级中心地各 提供1/2,一个一级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实际上 为1/2×6+ 1=4,即中心地形成的等级系列为1, 4,16,64…或K=4系列
1.2 基本概念
• 中心地:向周围区域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
地点, 如城镇、居民点、商业服务业中心
• 中心性: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
C=B1-B2
(C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B2 中心地自身消费商品的总量)
• 货物供给范围:供给货物能达到多大范围
上限: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 下限:供货商获正常利润所需最少消费者范围
=门槛人口: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获
得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人口
• 中心地等级
取决于其能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水平
低级:小百货 副食店 加油站 数量多分布广 高级:珠宝店 大商业中心 大医院 数量少
1.3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1.3.1 市场原则
• 基本前提 1)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均匀分布的平原, 居
民收入、需求、消费方式相同 2)交通条件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3)消费者都就近购买商品
4)相同商品价格在任一中心地都一致 实际价格=销售价格+交通费
• 假设结论 1)消费者购入同类产品=售价+运费 2)消费者为降低价格利用最近的中心地 3)同级中心地在区域内是均匀、等距分布的
• 形成的市场分布特点(P95图4-1)
消费市场、距离和交通、零售业竞争、地价
2.1.1 消费市场状况
• 市场区域大小、贫富和构成决定区位和规模 • 与人口密度呈正比:大城市零售业数量规模大
• 消费者收入差异影响零售业类型 数量和规模 如高级购物中心指向高收入区
2.1.2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 需求空间曲线(P101图4-4)反映消费者购买量 随与零售业距离增加而减少,距离增加到一定 时因交通费高,购买量为零,此时的距离即是克 里斯泰勒的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
1)每相邻三个同级中心地之间形成一个空白区
2)理论上空白区会形成一个小一级的中心地,低 一级中心地分布过程中,三个低级中心地间又 形成空白(为更低级的中心地填充,类推,中心 地等级会无限分割).但实际由于中心地受服务 门槛影响,空白不再布局销售同类产品低级中 心地,空白被相邻的三个中心地分割,实际形成 的中心地为分布均匀的正六边形
地的商品,相当1/3×6+1=3个二级中心地全部 商品;提供给三级中心地的商品为,三个二级 ×3=9,这样形成的中心地等级系统为1,3, 9,27…称为K=3系列或K=3n-1系列
中心地市场区域关系:
各中心地市场区域是其低一级中心地市场区域 的3倍
中心地数量关系:
低级中心地为其高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
• 数量关系:每个m中心地包括3个m-1中心地,
包括12个m-2中心地, 中心地等级数量关系为 1,3,12,48…
1.3.3 行政原则(P98图4-3)
m中心地包含7个m-1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有6
个m-1中心地,数量关系为1,6,42,294…
1.3.4 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 市场原则是基础,政治和交通原则是市场原则 的变形情况
心),不同业种但有互补关系可能集聚 2.1.4 地价作用 • 地价高低与土地区位有关 • 零售业的支付能力决定其选择在高或低地价区
地价倾斜线(P103图4-5)
2.2 零售业空间模型
2.2.1 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贝利)
• 中心地区存在一个核心商业设施并以之为中心 呈同心圆分布,按照集聚规模分为CBD、区域
3)若有低一级产品就会在三个高级中心地形成 的空白区形成一些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地
• 形成的中心地等级系列
假定二级中心地销售商品由一级提供,每个一 级中心地同时供给相邻六个二级中心地产品, 所以每个一级中心地实际上提供给每个二级
中心地的商品为二级销售商品的1/3,这样每 个一级中心地实际提供给周边六个二级中心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论
德国地理学家 克里斯泰勒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
1.1 中心地理论形成背景
背景: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 城市化加快 城市成为工 商 贸易 服务业聚集点 研究城市形态、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
目的:决定城市数量、规模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 在?若存在, 应如何?
• 是城市和商业地理学理论基础,对于城市等级 划分、城市与腹地间作用、城市内部与城市间 社会和经济空间模型、城市区位规模研究、零 售业服务业区位研究等具有指导意义
• 是区域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一 1.4.2 存在问题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
2.1 影响零售业区位的基本因素
• 需求空间曲线变化可反映城市内部零售业空 间结构特点
• 交通条件通过交通费用变化来影响零售区位:
交通设施好购物时间短费用低,零售业销售范
围大,重要交通枢纽形成大型商业中心
2.1.3 零售业间竞争 • 多个零售业布局可参考克里斯泰勒六边形理论
• 竞争者间是否集中与零售业经营种类和市场有
关,如宝石店和餐饮店 • 同业种间可能会趋于分散或联合 (形成商业中
• 市场原则适于工业初级时期(形成低级中心地); 交通原则适于交通相对比较发达的情况, 即经 济发展到一定条件, 区域产生高级中心地;
行政原则适于中等发达地区和国家, 或地形相 对封闭、政府对市场干预严重的地区
1.4 中心地理论意义和存在问题
1.4.1 意义 • 首次把演绎法引入地理学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
中心地、社区中心地、近邻中心地
• 沿道路和街道带状分布, 如传统购物街、沿主
要干线分布零售业区、郊区的带状零售业区和 高速路指向的零售业区
• 追求零售业集聚利益在某地集中形成专业化区
如汽车街、娱乐区、家具区…
2.2.2 中心商业区内部结构 • 中心-边缘模型:
中心商业区分核心部和边缘部(P105图4-6) • 中心商业区空间融合模型
• 市场原则形成中心地特点 1)中心地具等级性 2)中心地按照一定规则布局:三个中心地形成的
三角形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点 3)各等级间中心地数量和市场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1.3.2 交通原则(P97图4-2)
• 位置: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 中心地交通线的中点
• 市场区域:
二级中心地的商品由相邻两个一级中心地各 提供1/2,一个一级中心地所提供的商品实际上 为1/2×6+ 1=4,即中心地形成的等级系列为1, 4,16,64…或K=4系列
1.2 基本概念
• 中心地:向周围区域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
地点, 如城镇、居民点、商业服务业中心
• 中心性: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
C=B1-B2
(C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B2 中心地自身消费商品的总量)
• 货物供给范围:供给货物能达到多大范围
上限:货物供给范围的最大极限 下限:供货商获正常利润所需最少消费者范围
=门槛人口: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获
得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人口
• 中心地等级
取决于其能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水平
低级:小百货 副食店 加油站 数量多分布广 高级:珠宝店 大商业中心 大医院 数量少
1.3 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空间模型
1.3.1 市场原则
• 基本前提 1)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均匀分布的平原, 居
民收入、需求、消费方式相同 2)交通条件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3)消费者都就近购买商品
4)相同商品价格在任一中心地都一致 实际价格=销售价格+交通费
• 假设结论 1)消费者购入同类产品=售价+运费 2)消费者为降低价格利用最近的中心地 3)同级中心地在区域内是均匀、等距分布的
• 形成的市场分布特点(P95图4-1)
消费市场、距离和交通、零售业竞争、地价
2.1.1 消费市场状况
• 市场区域大小、贫富和构成决定区位和规模 • 与人口密度呈正比:大城市零售业数量规模大
• 消费者收入差异影响零售业类型 数量和规模 如高级购物中心指向高收入区
2.1.2 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
• 需求空间曲线(P101图4-4)反映消费者购买量 随与零售业距离增加而减少,距离增加到一定 时因交通费高,购买量为零,此时的距离即是克 里斯泰勒的货物供给范围的上限
1)每相邻三个同级中心地之间形成一个空白区
2)理论上空白区会形成一个小一级的中心地,低 一级中心地分布过程中,三个低级中心地间又 形成空白(为更低级的中心地填充,类推,中心 地等级会无限分割).但实际由于中心地受服务 门槛影响,空白不再布局销售同类产品低级中 心地,空白被相邻的三个中心地分割,实际形成 的中心地为分布均匀的正六边形
地的商品,相当1/3×6+1=3个二级中心地全部 商品;提供给三级中心地的商品为,三个二级 ×3=9,这样形成的中心地等级系统为1,3, 9,27…称为K=3系列或K=3n-1系列
中心地市场区域关系:
各中心地市场区域是其低一级中心地市场区域 的3倍
中心地数量关系:
低级中心地为其高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
• 数量关系:每个m中心地包括3个m-1中心地,
包括12个m-2中心地, 中心地等级数量关系为 1,3,12,48…
1.3.3 行政原则(P98图4-3)
m中心地包含7个m-1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有6
个m-1中心地,数量关系为1,6,42,294…
1.3.4 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 市场原则是基础,政治和交通原则是市场原则 的变形情况
心),不同业种但有互补关系可能集聚 2.1.4 地价作用 • 地价高低与土地区位有关 • 零售业的支付能力决定其选择在高或低地价区
地价倾斜线(P103图4-5)
2.2 零售业空间模型
2.2.1 零售业空间类型划分(贝利)
• 中心地区存在一个核心商业设施并以之为中心 呈同心圆分布,按照集聚规模分为CBD、区域
3)若有低一级产品就会在三个高级中心地形成 的空白区形成一些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地
• 形成的中心地等级系列
假定二级中心地销售商品由一级提供,每个一 级中心地同时供给相邻六个二级中心地产品, 所以每个一级中心地实际上提供给每个二级
中心地的商品为二级销售商品的1/3,这样每 个一级中心地实际提供给周边六个二级中心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论
德国地理学家 克里斯泰勒
《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原理》
1.1 中心地理论形成背景
背景: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 城市化加快 城市成为工 商 贸易 服务业聚集点 研究城市形态、空间分布和规模等级
目的:决定城市数量、规模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 在?若存在, 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