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与流程讲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是在实现非现场监管相对分离的前提下,要强化非
现场监管职能,提高非现场监管的专业化和水平,为 现场检查提供风险信号、方向和依据。
▪ 六是要建立和完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业务流程
。现场检查要注意科学立项,克服监管的盲目性。
27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七是进一步明确总会各监管部、各银监局的监管职责
5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二) 非现场监管又称“非现场监测”、“非现场监 控”,是按照审慎性原则进行银行监管活动的 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非现场监管是指监 管机构通过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 财务数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 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经 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状况等, 发现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稳健性经 营情况进行评价,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 银监法》释义第23条)
▪ 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改革的目的
、力度、原则和内容
▪ 改革的目的: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对银行业金融
机构的整体风险监测分析,强化监管专业化,最大限 度地发挥好现有监管资源的效能,实现银监会中长期 规划。
▪ 改革的力度:既要适应提高监管工作效能的需要,又
要充分考虑银监会组建不久机构不宜大动的现实情况 ;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的有益经 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实际。根据 国情和国际经验,建立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 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间表,认真推进,分步实施。
进度和效果。
12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
13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实地审查后 查访
第一步 清楚了解银行机构
第六步 实施监管措施和
进行持续监管
与董事局 会议
第五步 实施现场检查及 CAMELs评级
审慎监管会议 三方联席会议
第四步 确定检查工作的内容
实地审查前 查访
第二步 风险评估
第三步 事先策划监管工作
14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非现场监管人员应了解机
构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
1
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6
2
5
3
4
15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23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银行监管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银行业 的非现场监管,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突出的表现 为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监管对象风险识别不够; 二是对现场检查指引不足。 总结非现场有效性不足的症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阻 碍因素: 1、监管制度方面 2、监管技术方面 3、其他方面
,进行事权划分和资源整合,总会应更注重宏观监管 和非现场监管分析,政策法规的制定,监管过程的指 导和控制以及重大问题的调研等,不要花费过多的资 源直接实施现场检查,从而更好地解决总会目前存在 的职责与人力资源的失衡,同时实现总会和银监局的 信息共享。
▪ 八是要重视监管人员素质提高问题,加强监管培训的
5
3
4
有选择地参与现场 检查过程
18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1
6
2
5
3
4
持续的非现场监管,其 中包括推行适当的监管 措施。
19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1
6
2
5
3
4
更新骆驼 (CAMEL)评级
9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10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
▪ (1)提交每年工作计划 ▪ (2)日常非现场监管 ▪ (3)审慎会议 ▪ (4)三方联席会议 ▪ (5)与现场检查有关事项 ▪ (6)其它监管事项 ▪ (7)其它特别调查任务
11
CAMEL
步骤1-5 的资料、
报告
定期报表、 非定期调查
银行额外 提供的
资料
收集、分析资料
与银行管理层会谈
深入分析风险点及成因、 更新 制定监管计划和对策 银行概况
非现场监管报告
银行概况
20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5. 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
▪ 更加及时有效的识别、监测风险,预警风险。 ▪ 以法人机构为监管对象,实现非现场、现场检查的职能
识别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类 别、风险水平及方向
1
6
2
5
3
4
16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有针对性地规划监管工作 及制定现场检查计划
1
6
2
5
3
4
17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1
6
2
(2)银行政策部。主要负责根据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制定、修改 、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完成综合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3)银行业拓展部。负责银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同时负 责机构市场准入管理。
(4)信息中心。根据银行监管业务需求和流程,统一负责银行 业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维护监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日常数据采集、分发等工作。
专业化和针对性,使监管资源与监管能力相配套。
▪百度文库九是要实现横向与纵向信息的充分沟通和共享,努力
构建与外界沟通信息的平台和制度。
28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十是明确监管职责分工,逐步完善相关考核、问责机
制
▪ 怀柔会议的十点共识,为监管业务流程的设计
提供了方向性原则。
29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主流程图》规定了每一阶段不同监管部门和主监管
员的职责和作用,《主流程图》明确了现场检查和非 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和衔接配合,区分了银监会与派 出机构的监管分工和报告路线,标明了监管部门与政 策法规、市场准入部门的工作衔接。
分设。
▪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明晰的监管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 ▪ 配套专业化岗位制度。
21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 ▪ 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 ▪ 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 和基本原则
22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主要内容。 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
作用。 5、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
8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1)银行监理部。这是香港金管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现 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部门。1997年金管局监管部门实施改 革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由不同的监管人员专门履行其 职责,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人员配比整体上是2:3;负 责现场和非现场工作的高级经理配比是2:5(如下图所示) 。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 与流程讲座
2
主要内容
▪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 ▪ 五、主监管员职责
3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1、非现场监管定义
2、非现场监管作用
4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一) 非现场监管就是坚持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 借鉴国际通行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有机结 合的做法,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系列数据的 采集和横比、竖比及风险矩阵分析,掌握被监 管机构风险全貌,形成机构概览(institutional overview),并根据风险评级的不同情况采取 分类监管措施,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增强银行 监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 提高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
▪ 三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应坚持机构监管为主
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
26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四是目前情况下,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
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 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相互支持和补充,形成持续性监管。
▪ 以银监会监管二部为例:以实施1104工程为契机对内设处室进行
了调整,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如下图:
银行监管二部
综
市
股
股
股
股
城
城
城
中
合
场
份
份
份
份
市
市
市
小
处
准
制
制
制
制
商
商
信
银
入
商
商
商
商
业
业
用
行
处
业
业
业
业
银
银
社
机
银
银
银
银
行
行
属
构
行
行
行
行
非
属
地
风
非
非
现
属
现
地
监
险
现
现
场
地
场
监
管
处
场
场
检
监
监
管
指
30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改革的原则: ▪ 一是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
机制的革命或创新。 二是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 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 三是法人为主,合理授权。根据银监会三级监管机构和不同层级监 管资源的实际,积极推进法人机构属地监管,加强属地监管考核 ,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四是坚持机构监管为主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 五是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在监管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着眼 于配套“1104工程”项目实施,以信息流和非现场监管为主线, 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 六是统一监管规则和统计标准的原则。
24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
▪ 2005年8月5日,银监会在北京怀柔召开监管业务流
程研讨会,会议围绕“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监管模 式选择、监管手段创新、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监管 资源的整合、监管流程设计和国际监管当局经验借鉴 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十点共识 。这次会议 在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过程中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 义的会议。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个案主任(Case Officer)
1、处理报表漏报、迟报的情况 2、进行报表分析,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 3、审阅生成报表(包括异常情况生成报表和
指标分析生成报表),找出问题并跟进。 4、进行年度非现场监管,并对机构进行评级 5、为现场检查立项,制定检查内容及目标 6、如有需要,应当依据现场检查结果改动评级 7、跟进被查机构对现场检查意见和建议的整改
25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一是从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实现银监会中长期规划的
角度,目前完全有必要充分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建立 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 间表,根据国情和国际经验,认真推进,分步实施。
▪ 二是以“1104”工程为契机,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
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的革命或创新。 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 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
置
监
监
查
管
管
指
导
指
管
管
处
指
处
导
处
导
一
二
导
处
处
处
处
处
33
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
▪ 监管业务主流程图 ▪ 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
34
监管业务主流程图
▪。
35
监管业务主流程图
▪ 《主流程图》将监管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加工、日
常监管信息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 续监管等六个阶段,并以制定新的监管方案为衔接点 ,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业务的周期循环。
6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2、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作用。 —— 基础性作用 —— 风险识别和预警作用 —— 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 —— 持续有效监管的作用 —— 信息传递作用 —— 帮助被监管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 作用
7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特点:风险为本;专业化分工;突出非现场监管
31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改革的内容: ▪ 1、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 ▪ 2、强化非现场监管功能
承担持续监管主要责任 建立主监管员制度 优化非现场监管人力资源配置
▪ 3、建立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机制 ▪ 4、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密切配合机制
32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
—— 1989年,人民银行提出“开展报送稽核”; —— 1995年,人民银行颁布了《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
规定》,初步建立起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制度; —— 1996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
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 知》(银发[1996]450号); —— 2004年5月,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 监管规程(试行)》。
现场监管职能,提高非现场监管的专业化和水平,为 现场检查提供风险信号、方向和依据。
▪ 六是要建立和完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业务流程
。现场检查要注意科学立项,克服监管的盲目性。
27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七是进一步明确总会各监管部、各银监局的监管职责
5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二) 非现场监管又称“非现场监测”、“非现场监 控”,是按照审慎性原则进行银行监管活动的 重要方式之一。具体而言,非现场监管是指监 管机构通过收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和 财务数据,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如各种模型 与比例分析等),研究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经 营的总体状况、风险管理状况、合规状况等, 发现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稳健性经 营情况进行评价,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 银监法》释义第23条)
▪ 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改革的目的
、力度、原则和内容
▪ 改革的目的: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加强对银行业金融
机构的整体风险监测分析,强化监管专业化,最大限 度地发挥好现有监管资源的效能,实现银监会中长期 规划。
▪ 改革的力度:既要适应提高监管工作效能的需要,又
要充分考虑银监会组建不久机构不宜大动的现实情况 ;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的有益经 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实际。根据 国情和国际经验,建立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 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间表,认真推进,分步实施。
进度和效果。
12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
13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实地审查后 查访
第一步 清楚了解银行机构
第六步 实施监管措施和
进行持续监管
与董事局 会议
第五步 实施现场检查及 CAMELs评级
审慎监管会议 三方联席会议
第四步 确定检查工作的内容
实地审查前 查访
第二步 风险评估
第三步 事先策划监管工作
14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非现场监管人员应了解机
构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
1
监管工作奠定基础。
6
2
5
3
4
15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23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银行监管的两大基本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银行业 的非现场监管,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突出的表现 为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监管对象风险识别不够; 二是对现场检查指引不足。 总结非现场有效性不足的症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阻 碍因素: 1、监管制度方面 2、监管技术方面 3、其他方面
,进行事权划分和资源整合,总会应更注重宏观监管 和非现场监管分析,政策法规的制定,监管过程的指 导和控制以及重大问题的调研等,不要花费过多的资 源直接实施现场检查,从而更好地解决总会目前存在 的职责与人力资源的失衡,同时实现总会和银监局的 信息共享。
▪ 八是要重视监管人员素质提高问题,加强监管培训的
5
3
4
有选择地参与现场 检查过程
18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1
6
2
5
3
4
持续的非现场监管,其 中包括推行适当的监管 措施。
19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1
6
2
5
3
4
更新骆驼 (CAMEL)评级
9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10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内容。
▪ (1)提交每年工作计划 ▪ (2)日常非现场监管 ▪ (3)审慎会议 ▪ (4)三方联席会议 ▪ (5)与现场检查有关事项 ▪ (6)其它监管事项 ▪ (7)其它特别调查任务
11
CAMEL
步骤1-5 的资料、
报告
定期报表、 非定期调查
银行额外 提供的
资料
收集、分析资料
与银行管理层会谈
深入分析风险点及成因、 更新 制定监管计划和对策 银行概况
非现场监管报告
银行概况
20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5. 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
▪ 更加及时有效的识别、监测风险,预警风险。 ▪ 以法人机构为监管对象,实现非现场、现场检查的职能
识别银行所面对的风险类 别、风险水平及方向
1
6
2
5
3
4
16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有针对性地规划监管工作 及制定现场检查计划
1
6
2
5
3
4
17
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作用。
1
6
2
(2)银行政策部。主要负责根据巴赛尔新资本协议制定、修改 、完善相应的监管办法,完成综合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3)银行业拓展部。负责银行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同时负 责机构市场准入管理。
(4)信息中心。根据银行监管业务需求和流程,统一负责银行 业监管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维护监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日常数据采集、分发等工作。
专业化和针对性,使监管资源与监管能力相配套。
▪百度文库九是要实现横向与纵向信息的充分沟通和共享,努力
构建与外界沟通信息的平台和制度。
28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十是明确监管职责分工,逐步完善相关考核、问责机
制
▪ 怀柔会议的十点共识,为监管业务流程的设计
提供了方向性原则。
29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主流程图》规定了每一阶段不同监管部门和主监管
员的职责和作用,《主流程图》明确了现场检查和非 现场监管的职责分工和衔接配合,区分了银监会与派 出机构的监管分工和报告路线,标明了监管部门与政 策法规、市场准入部门的工作衔接。
分设。
▪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明晰的监管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 ▪ 配套专业化岗位制度。
21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 ▪ 2、目前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 ▪ 4、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 和基本原则
22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2、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工作主要内容。 3、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监管框架。 4、香港金管局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
作用。 5、对我国监管工作的启示。
8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1、金管局银行监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分工。
(1)银行监理部。这是香港金管局负责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现 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部门。1997年金管局监管部门实施改 革后,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由不同的监管人员专门履行其 职责,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人员配比整体上是2:3;负 责现场和非现场工作的高级经理配比是2:5(如下图所示) 。
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方法内容 与流程讲座
2
主要内容
▪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 ▪ 五、主监管员职责
3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1、非现场监管定义
2、非现场监管作用
4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1、非现场监管定义(之一) 非现场监管就是坚持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 借鉴国际通行的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有机结 合的做法,通过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系列数据的 采集和横比、竖比及风险矩阵分析,掌握被监 管机构风险全貌,形成机构概览(institutional overview),并根据风险评级的不同情况采取 分类监管措施,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增强银行 监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 提高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
▪ 三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应坚持机构监管为主
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
26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四是目前情况下,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
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 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真正实现信息共享 、相互支持和补充,形成持续性监管。
▪ 以银监会监管二部为例:以实施1104工程为契机对内设处室进行
了调整,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如下图:
银行监管二部
综
市
股
股
股
股
城
城
城
中
合
场
份
份
份
份
市
市
市
小
处
准
制
制
制
制
商
商
信
银
入
商
商
商
商
业
业
用
行
处
业
业
业
业
银
银
社
机
银
银
银
银
行
行
属
构
行
行
行
行
非
属
地
风
非
非
现
属
现
地
监
险
现
现
场
地
场
监
管
处
场
场
检
监
监
管
指
30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改革的原则: ▪ 一是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
机制的革命或创新。 二是无论在总会、还是在银监局,均有必要以法人机构监管为对象 进行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职能和机构(或岗位)的分设。 三是法人为主,合理授权。根据银监会三级监管机构和不同层级监 管资源的实际,积极推进法人机构属地监管,加强属地监管考核 ,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四是坚持机构监管为主体、特殊业务监管为辅助的监管组织架构。 五是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在监管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着眼 于配套“1104工程”项目实施,以信息流和非现场监管为主线, 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 六是统一监管规则和统计标准的原则。
24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3、怀柔会议十点共识
▪ 2005年8月5日,银监会在北京怀柔召开监管业务流
程研讨会,会议围绕“1104”工程投入运行后监管模 式选择、监管手段创新、监管队伍专业化建设、监管 资源的整合、监管流程设计和国际监管当局经验借鉴 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达成十点共识 。这次会议 在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过程中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 义的会议。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个案主任(Case Officer)
1、处理报表漏报、迟报的情况 2、进行报表分析,发挥风险预警的作用 3、审阅生成报表(包括异常情况生成报表和
指标分析生成报表),找出问题并跟进。 4、进行年度非现场监管,并对机构进行评级 5、为现场检查立项,制定检查内容及目标 6、如有需要,应当依据现场检查结果改动评级 7、跟进被查机构对现场检查意见和建议的整改
25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一是从建立有效监管机制、实现银监会中长期规划的
角度,目前完全有必要充分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建立 一个明确的监管业务流程改革的目标、方向和整体时 间表,根据国情和国际经验,认真推进,分步实施。
▪ 二是以“1104”工程为契机,以风险监管为目标,推动银
监会监管业务流程和非现场监管机制的革命或创新。 要按照监管内在联系与规律,实施监管业务流程的再 造和监管资源的重新整合。
置
监
监
查
管
管
指
导
指
管
管
处
指
处
导
处
导
一
二
导
处
处
处
处
处
33
四、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
▪ 监管业务主流程图 ▪ 非现场监管业务流程图
34
监管业务主流程图
▪。
35
监管业务主流程图
▪ 《主流程图》将监管业务流程分为信息采集加工、日
常监管信息分析、监管周期综合评价、风险评级、后 续监管等六个阶段,并以制定新的监管方案为衔接点 ,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管业务的周期循环。
6
一、非现场监管概论
2、非现场监管的重要作用。 —— 基础性作用 —— 风险识别和预警作用 —— 对现场检查的指导作用 —— 持续有效监管的作用 —— 信息传递作用 —— 帮助被监管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 作用
7
二、香港金管局风险为本的非现场监管模式
▪ 特点:风险为本;专业化分工;突出非现场监管
31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改革的内容: ▪ 1、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责分设 ▪ 2、强化非现场监管功能
承担持续监管主要责任 建立主监管员制度 优化非现场监管人力资源配置
▪ 3、建立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机制 ▪ 4、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密切配合机制
32
三、监管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的调整与改革
▪ 1、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的发展过程
—— 1989年,人民银行提出“开展报送稽核”; —— 1995年,人民银行颁布了《非现场稽核监督暂行
规定》,初步建立起我国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制度; —— 1996年12月,人民银行颁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
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 知》(银发[1996]450号); —— 2004年5月,银监会发布《股份制商业银行非现场 监管规程(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