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阅读教学回归本真
——小学阅读教学中体现“语文味”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质量,不仅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而且是影响到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阅读教学如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得意而又得言,做到真正回归语文的本真——上出语文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阅读实践落到实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地阐明了阅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重要地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把“质疑”的权力交给学生。传统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以“问”左右了课堂。一系列的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学生在我们的诱导下,一步一步,钻进了我们事先设好的牢笼。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对课文有相同的感受,对思想情感有统一的认识,也见怪不惊了。同样的文章,不同的阅读个体,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也必然会导致不
同的见解和思考。我们应打破这种传统的“师问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提倡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积累实践不容忽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阅读教学为学生语言的积累创造了契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但能从书中积累好词佳句,还能在和同学,和老师的对话中,积累丰富的语言素养。从朗读、自悟中积累多彩的感情素养。
二、语文阅读课堂应有情的激荡
“语文味”的倡导者程少堂老师指出,语文老师要学会“煽情”,“要有情感激荡于课堂,要有美感振憾于课堂”。文字是情感的产物,名篇佳作更饱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小学语文教材是专家学者和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精选出来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佳品。其中不管是在字词的积累上,还是情感的陶冶上都堪称现代作品之典范。对于一篇课文,由于学生在人生经历,知识阅历上远不及教师,我们教师的情感自然就成了学生欣赏文章的第一情感。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抛砖引玉,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我们激起的情感氛围中去理解教材,欣赏教材,评价教材。
三、阅读教学应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
《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努力体现
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什么是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呢?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认为,语文的综合性反映在语文教学上,主要表现为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练习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语文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口、耳、手、脑并用,知行统一。
阅读教学应加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这种“综合”体现在课堂上就是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知识的横向联系,注重语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纵向联系。阅读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它把读者带进了多彩的知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知识是并不是单纯地存在于一个领域之中,学生获取知识,所需要的能力也不是孤立的存在。加强阅读教学的“综合性”学习,必然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的知识”,形成“综合的能力”。
四、走出阅读教学“语文味”的误区
误区1、唯“品”才是语文课
我认为“品文”首先要有文学作为基础,一定的生活阅历作为辅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教师讲解品词之典范。教学时自然而然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谈谈能不能换成到、吹、过、来、刮、入、满等词,通过比较,认识作者用“绿”的妙处。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想远一点,把这首诗拿到小学一年级,面对的是一群睁着漠然眼睛的娃娃们,我们教师的“品文”又将如何呢?即使学生知道“绿”的妙处又能怎样呢?在应付考试和增加阅历上可以
说是有长进的,但对于写作又有什么实际用处呢?如果小学生在写作时真正的做到“品词”下笔,他就不姓“小”了。“品”虽然必要,但不能作过多的纠缠。我们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握教材难易程度,合理安排。如果完全忽视了学习知识的个体,一堂课在教师以“品文”的形式中度过,我们不难看到,课堂是那么的枯燥,学生是那么的漠然,收获是那么的可怜。
误区2、“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的不足。
“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注重综合,它和美术、音乐、科学、社会、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出发点必定姓“语”。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注重其它学科知识的掌握。我们教师在教学一些涉及科学性、思想性、历史性等很强的文章时,往往淡化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出发点,忽略了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努力去认识文章中所涉及的科学道理,去发掘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操。这种丢弃了“语文素养”的语文课,是绝对没有语文味的。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课是小学生语言交流和发展的主要平台,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把握语文课程的目标,找准文本的价值,突出年段的语文训练点要求,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才能让语文课散发出其独特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