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5c7e4fca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4.png)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06.17•【文号】国资党委干一[2004]48号•【施行日期】2004.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4]48号)各中央企业:现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二00四年六月十七日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现就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一)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发展之本。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才状况在国力较量和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代表,正面临着人才竞争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
中央企业要赢得主动、取得优势、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企之路。
这是抓住本世纪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大力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是中央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近几年来,中央企业在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创新选用方式、改进评价办法、拓宽成才渠道、强化激励约束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29f07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f0.png)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激励措施和激励制度来推动其持续的创新发展。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和激励制度的综合方案:一、激励措施(一)提供资金支持为鼓励中央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的科研项目。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科研设备的购置、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以解决企业在科研阶段的资金瓶颈问题。
(二)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央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一定的减免税款。
对于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科技项目,可以给予企业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三)人才激励计划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端科研人才,可以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计划,包括提供高薪聘请、购房购车补贴、子女教育支持等福利待遇,激励人才在中央企业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四)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帮助企业保护和充分利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二、激励制度(一)科技创新绩效考核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考核科研人员或团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评定奖金或晋升资格,以激励他们踊跃投入科研工作。
(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对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给予一定比例的奖金或股权激励,鼓励中央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技术创新奖励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对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奖励,包括金钱奖励、荣誉称号等,以激励科技创新者勇攀科技前沿,攀登科技高峰。
以上激励措施和激励制度的综合方案,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央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提高科技创新绩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fe35d7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d.png)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科技创新发展决策部署,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员动员、全过程参与,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二)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创新驱动型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努力实现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自主可控的重大突破。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实行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战略,培育发展一批世界级创新企业,引领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
二、重点任务(一)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中央企业要合理确定科研经费预算,适当增加科研资金投入,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深入合作,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中央企业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强平台建设,提升平台的运营管理水平,推动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互通有无,构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中央企业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科技创新的强大人才队伍。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中央企业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加强技术标准制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科技创新成果的安全和合法性。
三、组织实施(一)各中央企业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制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二)各级政府要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衔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caab0416a76e58fafab0035e.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建立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培育发展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企业研发投入明显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业领军企业达到国际同类先进企业水平,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实现翻一番。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企业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企业的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办科研机构。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细则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513f142d69dc5022abea0067.png)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细则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编码:Q/CSG-GPG 2 10 003-20142014/09/24封面印发2014/09/24 实施教育资料word . .本制度信息初审会签李忠、、、、、、孙发董俊宏王一波审核批准2014/09/24印发制度信息 2014/09/24实施教育资料word.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细则1 总则1.1 为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南方电网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改善公司系统内部创新环境,激发公司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特制定本细则。
1.2 本细则规定了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管理的职责、内容与要求。
1.3 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实施、经费和验收管理依据本细则的管理内容和方法开展。
1.4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公司系统直属各单位(含各县级供电企业,以下简称各单位)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关于鼓励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意见》(南方电网科技〔2013〕1号)《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修编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管理规定(Q/CSG210012-201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Q/CSG211009-201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成果及新技术应用管理办法(Q/CSG211002-201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奖励管理办法(Q/CSG210010-2014)》3 术语和定义教育资料word. .3.1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由班组员工结合本职工作提出并实施,以面向生产现场、强调技术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员工自愿参与为原则,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安全水平、工作效率、员工劳动技能或操作水平为目标,通过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技术改进、技术创新与开发、发现并杜绝安全隐患等途径确定的技术创新项目。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17f1fb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c.png)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1.17•【文号】国资发综合〔2017〕191号•【施行日期】2017.1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其他规定正文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发综合〔2017〕191号各中央企业:品牌是企业竞争能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是品牌建设的基础。
加强质量品牌工作是提高有效中高端供给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品牌溢价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品牌工作,推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品牌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大力推动中央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到2020年,中央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力显著增强,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水平明显提升,有效中高端供给大幅增加,高附加值和优质服务供给比重进一步提高,打造一批质量水平世界一流的公司,培育一批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
强化企业在质量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企业质量品牌建设能力。
坚持分类指导。
遵循质量品牌发展内在规律,结合生产制造、运营服务、工程建筑等行业企业特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对质量品牌建设工作进行分类推进。
坚持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质量和品牌工作,注重质量和品牌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发挥合力,多措并举,实现叠加效应。
坚持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工作前瞻性战略部署,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形成长效机制。
中央《意见》明确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改进措施
![中央《意见》明确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3e633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b.png)
中央《意见》明确的6个方面突出问题,改进措施一、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际高端人才来华创新创业。
- 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推动科技成果更快落地。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加强创新驱动。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主体活力- 精简行政审批程序。
简化企业开办、注册、税务等程序,降低企业办理手续的成本和时间。
- 加强法治保障。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 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提高政务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四、扩大内需市场,提高消费能力- 扩大消费需求。
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保障等措施,激发居民消费需求。
- 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
- 促进消费升级。
引导居民加大对高品质、环保、智能化产品的消费,推动消费升级。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 推动绿色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制度,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推动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扩大开放。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外资和国际先进技术。
山东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山东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f316efa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1a.png)
山东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3.25•【字号】•【施行日期】2021.03.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山东省国资委关于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省属企业: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激发省属国资国企创新发展内在动力,充分发挥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深度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建设,经省国资委研究,现就进一步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握“科教强省取得重大突破”的目标定位,完善省属国资国企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力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谋划长远,完善体系。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国资国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基点,坚持规划全局、系统谋划,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明确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重点、实施路径和相关措施。
(二)强化主体,需求牵引。
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全省八大发展战略和企业主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发展短板持续发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创新驱动。
(三)健全机制,鼓励担当。
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为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发展持续优化内外部环境,建立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和体制机制,营造敢于探索、大胆尝试、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持续提升国资国企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为“科教强省”提供有力支撑、发挥主力作用。
(一)建立统筹协调的科技创新体系。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2]23号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2]23号](https://img.taocdn.com/s3/m/8d244d7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73.png)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正文:----------------------------------------------------------------------------------------------------------------------------------------------------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国资发改革〔2012〕23号)各中央企业:根据“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夯实发展基础,国资委决定,从2012年3月起,用2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
现就活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意义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创新发展,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及社会的普遍期望相比,与应对复杂市场和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相比,与参与国际竞争、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要求相比,中央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
尤其是一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做强做优、科学健康发展的瓶颈。
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是中央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是中央企业应对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保增长、保稳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是中央企业加快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核心目标的重要步骤。
二、指导思想、活动主题和工作原则(一)指导思想。
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十二五”改革发展“一五三”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通过自主优化、引进吸收、创新发展,持续加强企业管理,积极推进管理创新,促进中央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e3ec8c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7.png)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1.11.14•【文号】国办发[2011]51号•【施行日期】2011.11.1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通知(国办发[2011]51号)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是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
为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经国务院批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科技资源,大力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优化国家科技计划体系,明确支持方向,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主持或参与重大科技攻关。
重点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事行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
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研发的税收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在总结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税收政策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对试点中比较成熟的政策,逐步在全国一定范围内实施。
二、加快完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加大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探索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着力推进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创新机制、盘活存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明确权益、协同发展”的原则,在系统梳理整合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构建面向重点产业、战略性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基础性工作。
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e1c492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3.png)
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4.19•【文号】国科发资〔2018〕19号•【施行日期】2018.04.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国科发资〔2018〕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资委,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推进会议要求,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科技部会同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请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国资委参照执行本意见,加强研究,相互配合,共同施策,积极推进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部国资委2018年4月19日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践行创新发展新理念、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部署的骨干力量和国家队。
推动中央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道路,是实现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推进会议要求,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研发投入、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性、引导性和骨干性作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中央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杭政办函〔2023〕78号)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杭政办函〔2023〕78号)](https://img.taocdn.com/s3/m/2ccddfb7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d.png)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
措施》政策解读(杭政办函〔2023〕78号)
佚名
【期刊名称】《杭州科技》
【年(卷),期】2024(55)1
【摘要】制定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作出系统部署。
2023年4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强调推动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总页数】3页(P26-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科技部印发《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3.《推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解读
4.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5.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字[2023]155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技部印发《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科技部印发《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90dc15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1.png)
科技部印发《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9.08.05•【文号】国科发区〔2019〕268号•【施行日期】2019.08.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科技部印发《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科发区〔2019〕26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推动民营企业特别是各类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强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与精准支持,科技部制订了《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2019年8月5日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能力是企业打不垮的竞争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推动民营企业特别是各类中小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现就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着力点,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加强创新服务供给,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竞争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措施(一)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主体规模。
1. 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建设。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国资委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国资委](https://img.taocdn.com/s3/m/b221d6fcf705cc17552709f6.png)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
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国家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创新布局,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要把握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加强科技规划导向,确保组织机构落实、科技投入增长和重要研发平台建设。
要努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
要围绕主导产业,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确定科技创新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要。
要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着眼提升长远竞争力,注重前瞻性、战略性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与提高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要注重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完善企业功能和业务链,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工程化能力,实现从单项技术创新向系统化、集成化创新的转变。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bbd7de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b.png)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引言: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被视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激励企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领导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制度。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和激励制度。
一、激励措施(一)财政支持领导通过财政投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科技创新。
财政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向企业提供专项创新资金。
例如,2019年,财政设立了企业创新示范引领基金,向企业提供创新资金。
此外,领导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其科技创新的投入。
(二)知识产权保护领导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保护环境。
领导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同时,领导还可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
(三)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领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领导可以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创新人才加入企业。
同时,领导可以加大对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投入,设立科技创新岗位,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市场准入和竞争机制领导可以通过简化市场准入程序、优化竞争机制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和稳定的市场环境,鼓励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领导可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进入门槛。
同时,领导可以加强对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监管,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鼓励企业积极创新。
二、激励制度(一)创新项目评审制度企业可以建立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制度,对企业的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
在评审中,可以设立一些创新指标和评分体系,评估各个创新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评审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升职、晋级等激励制度的参考依据。
云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加强省属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加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加强省属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加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d1979f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8f.png)
云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加强省属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加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5.18•【字号】云国资规划[2007]163号•【施行日期】2007.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云南省国资委关于印发《加强省属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加强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云国资规划〔2007〕163号)各省属企业: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省属企业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不断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框架,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核心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进入“十一五”后,省属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但也要看到,不少企业内部管理粗放、科技水平低下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如不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省属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将难以实现。
为巩固已取得的改革发展成果,推进省属企业并带动全省国有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省国资委决定,抓住当前和今后几年的有利时机,全面加强省属企业的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工作。
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工作,关系到我省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优化,关系到全省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的顺利实施,关系到省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
因此,各省属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工作。
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工作中,要坚持管理和科技进步的科学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建立健全和规范各项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坚持以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为标准,确定管理和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任务,努力缩小差距,赶超先进,把企业塑造为管理一流、科技领先、有带动和示范效应的优势企业群体;坚持把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与深化改革、整合重组等工作有机结合,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企业的管理和科技水平与参与市场竞争和加快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构建和谐企业的要求相适应。
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科技部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cc6506e79563c1ec5da71e7.png)
科技部 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国资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资委,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推进会议要求,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科技部会同国资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请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国资委参照执行本意见,加强研究,相互配合,共同施策,积极推进地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部 国资委2018年4月19日附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意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践行创新发展新理念、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部署的骨干力量和国家队。
推动中央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道路,是实现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推进会议要求,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中央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研发投入、项目实施、平台建设、人才培育、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性、引导性和骨干性作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创新型中央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
加强科技发展规划和创新政策引领,支持创新要素向中央企业集聚,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4778c71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a.png)
三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到1999年,中共中央高度重视高科技产业化,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指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切实把提高经济效益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
”这明确指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创新的路径是加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并分别对以下三类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国有企业要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二是“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
上述三类企业分别从所有制、企业规模和企业类型提出了相应要求,国有企业因机制不活重在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大中型企业因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重在配备技术开发机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以上。
四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的方针,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将“支持鼓励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列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二是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三是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四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五是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将“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
该纲要特别强调:“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切实增强国家竞争力。
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资源,激发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并使企业获得持续创新的能力。
”这生动阐明了企业主体与产学研结合之间的依存及相互强化关系。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20040911_一目斋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20040911_一目斋](https://img.taocdn.com/s3/m/45d95508910ef12d2bf9e757.png)
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1.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
发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重要作用,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坚持党对中央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对于大力推进中央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强做大中央企业,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切实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中央企业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探索推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但也要看到,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还存在着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同志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还存在着淡化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倾向,一些企业党组织不能有效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有的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适应市场经济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不强,有的党员丧失先进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腐败堕落,部分企业的党务干部队伍存在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国资发规划〔2011〕80号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各中央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一一年六月十五日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中央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强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国家发展需要相结合。
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将国家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统筹创新布局,在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引领和骨干作用。
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要把握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加强科技规划导向,确保组织机构落实、科技投入增长和重要研发平台建设。
要努力突破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激发科技创新体系中各要素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坚持立足当前和谋划长远相结合。
要围绕主导产业,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确定科技创新方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满足企业当前发展需要。
要结合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着眼提升长远竞争力,注重前瞻性、战略性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掌握核心技术与提高系统集成能力相结合。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重点领域,集中优势资源,实现重点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要注重系统集成能力的提升,完善企业功能和业务链,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工程化能力,实现从单项技术创新向系统化、集成化创新的转变。
(三)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到“十二五”末,中央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创新体系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批中央企业成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跨越。
科技投入稳步提高。
基本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 2.5%以上,其中研发投入的比重达到 1.8%以上;制造业企业科技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
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创新型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研发能力明显增强。
建成一批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试验基地,国家级研发机构达到340家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大幅提升。
研发周期明显缩短,研究开发成功率、新产品产值率居行业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基本确立。
企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目标清晰、定位准确。
科研组织架构进一步健全,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研发运行机制高效顺畅,科技人才队伍结构合理,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基本形成。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重点行业的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工业、航天、航空、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及智能电网、油气勘探、高速铁路、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一批科技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产业化和工程化。
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
累计拥有有效专利数明显增加,专利质量显著提高,2015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较2010年翻一番。
二、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任务(四)加强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管理。
企业要将科技创新作为集团公司发展的核心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谋划,坚持突出主业的方针,确立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路线,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依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明确科技工作的目标、方向和任务。
加强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研究,确定重点科技专项和优先发展技术项目,切实做好科技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跟踪评价。
创新型(试点)企业要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制定并落实创新型企业建设方案。
(五)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研发体系。
建立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研发体系,明确集团公司、子(分)公司、基层技术研发部门在创新链条中的职责定位,形成工艺及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
加强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建设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升试验研发手段。
有条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任务的企业,要做好国家级基础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积极探索高效顺畅的研发运行机制,推动研发、设计、工程及生产的有机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中央研究院”。
转制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打造行业共性技术平台,更好地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六)优化配置企业科技资源。
进一步加强企业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机结合。
加大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力度,着力解决企业科技资源分散、专业交叉重叠和技术重复开发等问题,完善创新链条,实现科技力量的有效协同。
积极利用外部科技资源,通过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并购等方式获取创新资源。
积极吸收利用海外优质科技资源,探索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开展国际化研发。
(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围绕企业总体发展规划,按照“创新储备一代、研究开发一代、应用推广一代”的原则,选择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组织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鼓励企业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重点支持企业围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电动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技术研发,取得重大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坚持科技创新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相结合,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和保护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推动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集中管理。
保持专利数量快速增长,提高发明专利比重。
在主导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大批核心专利与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建立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侵权预警和风险防范制度,探索建立“专利池”,有条件的企业要研究专利布局策略。
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运用,重视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提高知识产权成果的资本化运作水平。
(九)加强主要领域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发挥中央企业具备的标准工作基础和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与标准工作的良性互动,支持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联合开展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
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中发挥主导作用。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国际标准话语权。
(十)加强合作创新。
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
加强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创新,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机制,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风险。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发挥中央科技型企业在行业共性技术和检验检测、认证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更好地为行业发展和中小企业服务。
鼓励中央企业间加强合作。
(十一)加强服务创新。
建立服务创新技术支撑体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综合集成各领域先进技术,持续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市场应变能力。
制造业企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融合,实现由产品制造向系统设计集成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企业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研发、信息、物流等综合支撑能力。
(十二)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快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
完善科技人才评价、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对科技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实行分类管理,健全科技人才技术职务体系。
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通过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及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建立健全科技带头人和科技专家制度。
逐步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特殊奖励。
做好中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吸引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
(十三)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工作流程,提升科技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加强科技统计调查分析、技术档案管理、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等基础性工作。
加强技术经济等软科学研究,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提高科技管理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加强创新模式与方法的研究,提高创新效率。
采用新技术、新工具改进科技管理。
推广先进科学管理方法,加强科技政策的培训与交流,增强科技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创新政策的把握和理解。
做好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中央企业之间科技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十四)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积极开展群众性创新文化建设活动,鼓励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调动群众积极性,群策群力,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大力弘扬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的精神,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文化氛围。
把鼓励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扬企业家开拓创新精神,培养研发人员潜心研究、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和活力。
三、推进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与保障措施(十五)加强组织领导。
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和改进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企业领导班子要将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科技创新工作,明确分工,落实领导责任。
企业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加强创新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工作的自觉性。
科技、规划、投资、财务、人力资源、法律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采取有效措施,明确并落实责任,形成合力,推动重点科研任务的落实。
切实加强对子企业创新工作的分类指导与监督管理。
(十六)建立健全科技组织管理机构。
加强科技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做到机构编制落实、制度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