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案例
2006-12-14人民小学吴娟娟点击: 411
小学英语案例
从paste,到印章!
-----由评价风波引起对评价的思考
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其中,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标准、尺度却依然是教师常常迷惑难解却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一道难题。
案例背景
自我开始了解PEP教材,我就知道必须实施课堂评价。我想,课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方面,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应该能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有助于英语课堂的气氛调节和组织教学。所以,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后,也迅速投入到摸索课堂评价的路途中,评价的形式几经调整,而其中有甜蜜,也有挫折,因此,也值得记忆与回味。
一次尝试
2O05年9月新学期的一天,也是我真正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第一天,我拿着PEP新教材走进了六年级一班的教室,虽然在课前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可是我的心依然惴惴不安。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用好这套教材,能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课前准备了不少道具以吸引学生。同时也决定自第一节课开始实行我的第一个课堂评价方式,即:每位同学根据上课发言的积极情况,
酌情以“小熊”paste奖励。一段时间后,再根据paste的数量对每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
可是,当我真正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时,我的心却奇异地平静了下来。我自信地开始我的课堂教学。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向同学们宣布我的课堂评价制度时,有一位女生举起了手。怎么了?我在心里暗问并示意她发表看法。
“老师,那怎样才可以获得一张paste呢?”
哦,真想不到她竟能想得这么周到!我微笑了。“这包括两方面的表现:一是同学们举手发言的情况,要求发言积极,声音响亮,当然,回答错了就没有了;二是同学们的课堂纪律方面。”
“那paste最多的同学能获得什么奖励吗?”又有同学提问了。他的问题似乎有点功利哦。
“这个问题可要等到你们出成绩的时候才能揭晓。”我故意卖了个关子。
“啊?”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露出非常好奇的表情,却没有同学再继续追问,而是都挺了挺身体,开始表现出他们的专心。课堂就此进人了正题。
那一堂课,我根据教材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向同学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时常接触却不以为意的英语词汇,同学们惊叹连连,且举一反三,举出了更多他们所了解的英语单词,而且我发现,个人评价得贴纸的方式也起到了很好的课堂辅助作用,在我有意识的调控下,同学们表现出了很强的你追我赶的竞争精神。下课时,当我让小班长记录好各人的得分时,许多同学簇拥在我身旁七嘴八舌地说:学生1: 老师,我得了五张paste,是最棒的!
学生2: 老师,我得了三张,要是我发言再积极一点就好了!
学生3: 唉,我要是在课前也懂更多英语就好了!
……
分析
多么可爱的学生呀!我想,我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更应该有自信地一步一个脚印继续踏实前行。我做了思考,我了解学生的出发点,同学们其实特别渴望得到肯定,而“小熊”paste正是肯定他们的一种行为方式,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后来的每一堂课中,我都延续了我的个人评价的做法,并在课后让每位
小班长做好记录。同学们的竞争热情常常使我感动。
然而,一个月后的某一天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几乎使我坚持了这么久并自认为一直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辅助作用的评价方式陷入了尴尬境地。
那一次,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向学生宣布了小班长交给我的各人所得paste 数量,并兑现我的诺言,给paste最多的学生颁发小奖品:一只自己亲手做的纸折的小白兔。我告诉他们,学期末,我将根据他们得到的paste对他们进行分级别的评价,而且,这将涉及他们最后的英语成绩。
可爱的小白兔赢得了欢呼。当然,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我注意到,有几个女生的脸上尤其露出了失望和沮丧的神情。会不会因此而挫伤她们的学习热情呢?我的心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但也没有很在意。应该不至于吧,我想。
几天后,我又到她们班上课,发现那几个女生的情绪有点儿低落,她们不像往常一样活跃积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程度有所下降,下课时也不再像平时一样亲热地围过来说东说西。我疑惑了。是paste的后遗症吗?我决定问个明白。
我招呼她们进了办公室,一番谈话后,才知道原来是有几个男生怕paste会影响到自己的期末成绩,而自己的英语又太差,干脆自己买来贴,自己给自己奖励,所以是应该得不到“小白兔”的。
疑惑解开了,可我的心却反而沉重了。因为我忽然发现,我一直以为效果不错的评价方式其实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个人的竞争使整个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有的几乎就不想学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失去了其意义吗?
我感谢“小白兔”,感谢这几个女孩,是她们给了我发现问题的机会。但接下去该怎么办?停止这种评价制度?还是在此基础上做一调整?
二次改革
几经思索,我决定实施两套策略。我特意刻了一个特别的印章,上面写有Excellent,署名Miss Hu,称之为Miss Hu特别奖章。每节课表现好的同学就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座位号,课后排队等待老师亲自为他们盖上Miss Hu特别奖章,黑板上写到过几次座位号就盖几个章。这样,就免去了有人会拿冒充的贴纸领小奖品的情况。
另外,为改善两极分化的恶况,我在课上实施同桌互助得奖章的评价方式。规定必须是两个人都能读对才能得奖章,反之,互助的两个人之间若有一个人不
会,就无法得到奖章。
我在课堂活动中还着重注意了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覆盖面,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渐渐地,我感觉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我不禁为自己的第二次评价改革的成功暗暗得意。点与面结合的方式果然是不错的。
不料,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课后,一女生来找我。请求我能替她到班主任那说说,帮她换位置。原因是:同桌太笨,不会读英语,按照同桌互助得奖章的评价方式,她就再也拿不到印章了。
我愣了,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当初实施同桌互助得奖章的评价方式,是为了让优生能帮助差生提高英语朗读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英语水平,却没想到因优劣悬殊而伤了优生的积极性。
分析
每个班中不乏有一些活泼好动,学习习惯差等被列入“后进生”行列的学生。对于这些“后进生”,我们是应该给予关注和珍视,但我们也不能不考虑优生的处境,我们应该两手抓,差的进步,好的也进步!
于是,我决定实施组与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我向学生们宣布,还是合作学习,但可以是前后左右,是邻桌即可。而且若合作中有人读错或答错,读对或答对的学生还是可以得到奖章。
三次失败
学生的心思真是奇妙,瞧,积极性又减弱了,好像是说,反正我会读,读对就有奖章,无所谓语气、表情、动作和学习态度,随便读一下就好了。这是一个“尖子生”的通病,总以为自己够好了,就不需再努力。于是,我又改进了原来的课堂评价,即原先的不变,只是每次课我还要选出两名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演员,选中的学生可以在原先的基础上再多得一个奖章。
可是好景不长。我发现我给自己出了一大难题。每次课的两名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男演员评给谁呢?课堂中我的关注对象是整个班级的学生,而非少数个别学生。因此,我根本就很难说出谁是本节课表演得最好的学生,只能常常凭直觉行事。一开始倒也没什么,时间长了,就不免有学生抱怨:“老师真是不公平。我每次课都很认真,可怎么也评不上最佳的。”在跟学生进行沟通时,听到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