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专家信息-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如何走好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
如何走好工程师自主培养之路作者:降蕴彰来源:《小康》2024年第15期当前,我国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中存在组织管理机制不健全、分层分类评价标准不完善、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应及早从重要环节入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走出一条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路。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我国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今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这场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的“国家工程师奖”表彰活动,是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凸显出党和国家对卓越工程师队伍的高度重视。
今天的中国,是全世界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在国家表彰的81人、50个团队之中,有年过七旬依然奋战一线的“老工匠”,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90后”;从建筑、能源与化工领域到装备制造领域,从信息电子领域到农医与环境领域,这些受表彰的卓越工程师都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覆盖了诸多重点工程领域。
值得重视的是,在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
比如,顶层制度设计的重职业教育与产学脱节较为突出、产教融合中校企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企业深入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有关方面应当正视这些问题与困难,及早从重要环节入手,重点破除一些制度性障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走出一条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路。
自主培养存在“制度性障碍”“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之后,围绕“国家卓越工程师”的话题一直很热。
《小康》杂志注意到,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打造我国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路径的提案》,其中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在进一步扩大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规模和提升自主培养质量上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华南大枢纽
创新面对面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华南大枢纽文/孙进《广东科技》:首先,请介绍一下贵单位的基本情况。
华转中心:华转中心总部位于广州市南沙经济开发区,是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联合支持,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建设的一家国有综合型创新服务平台。
近几年,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华转中心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组建了一支包括3名博士、3名海归科技人才、11名硕士在内的近50位高素质青年的人才团队,先后成立了多个分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日益增强,为推动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华转中心与汕头市高新区管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以下简称“华转中心”或“华转”)是由广东省政府统一部署,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南沙区管委会联合支持共建,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建设的国有创新服务平台,2018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
华转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及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集聚了多方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和力量,力争建设成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综合性技术转移转化高端枢纽平台。
⼶鲮⚥䗱䚪鿈㣐嚁㾝⾍猰䪮䧭卓 굯껺⽂磾委会、汕头市淘店创业服务有限公司三方联合筹建了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市科学技术局三方联合共建了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桂试验区分中心,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向粤东和广西辐射。
同时,华转中心面向以色列、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典、丹麦等国家,依托华转海外工作站建立了全球国际技术转移网络体系。
为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华转中心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高效集聚整合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资源,立足华南、辐射全国、面向国际,充分挖掘并调动先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活力,引导技术供需双方精准对接,促进先进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中国技术转移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技术转移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张忠华;刘云;郭有志【摘要】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01-2012年间在我国内地发表的2607篇期刊论文,以评估国内技术转移的研究趋势.研究发现,技术转移相关论文和期刊数增长明显,论文涉及学科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清华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北京是发文最多的地区,技术转移、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是国内技术转移研究的焦点,国内外技术转移的研究焦点并不相同,高校、技术进步、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内技术转移研究的热点.【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13(013)008【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中国;技术转移;文献计量;CNKI【作者】张忠华;刘云;郭有志【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30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技术转移作为获取技术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
技术转移可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创造经济效益,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2],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吸收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从而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3]。
2007年“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开始实施,我国的技术转移促进行动正式开始[4]。
目前分析国际技术转移研究趋势的论文不多,分析国内技术转移研究状况的论文则更加稀少。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1-2012年这12年间在我国大陆地区发表的有关技术转移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定量统计。
描述和评价国内技术转移研究的总体状况,在比较国内外技术转移研究之间的差异后,对国内研究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方面提出建议。
科学技术部关于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5.01.12•【文号】国科发火〔2015〕5号•【施行日期】2015.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通知国科发火〔2015〕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推进全国技术转移一体化建设,根据《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管理办法》,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推荐和专家评议,确定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等84家机构(见附件)为第六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技术转移模式与特色,加强与各类创新主体以及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的协同,以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和高端化为方向促进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国间技术转移,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以及京津冀一体化、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及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
二、科技部将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定期对示范机构进行考核,并公布考核结果。
对连续两年未达到相关标准的机构,将取消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资格。
三、科技部将深入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引导和支持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各地方科技厅(委、局)、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局)应加强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支撑和各方面条件保障。
高校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第24卷第4期2024年4月创新科技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4 No.4 Apr.2024高校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童嘉1,任其龙1,胡淳2(1.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0;2.浙大知识产权管理(杭州)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8)摘要:高校要想推进重大应用研究科技成果的有组织转化,须破解“有组织的协同机制不够健全、有组织的队伍建设不够系统、有组织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难点问题。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包括:聚焦战略性,合力推进实施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升系统性,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协同渠道;增强持续性,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可持续发展机制;强化专业性,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量质提升;激发主动性,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全面评价体系。
探索构建“主动式布局—导向型研发—场景式应用—成体系对接—产业化落地”五位一体的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在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方面贡献高校的战略科技力量。
关键词:高校;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4)4-22-9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4.4.30 引言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科研问题呈现出复杂性、牵引性等重要特征,需要跨学科、跨部门组织力量集中攻关[1]。
这意味着,科研活动越来越需要从外部进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
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就强化有组织科研、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等作出部署。
而高校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有组织科研的关键环节[2]。
将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使命融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高校矢志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具体实践,在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从有组织科研的使命导向性、交叉性等特征来看[3],其着力点在于通过学科交叉和人才聚集,在推进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国高校专利申请与转化现状分析
定我国高校在专利转化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并给出了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高校专利转移许可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而高校以及以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为代表的科研院所作为科研、教育的核心机构,其不仅承担大量国家科技计划、科学基金支持的研究工作,还积极参与各类企业的研发工作。
高校(包含中科院)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不断攀升,截止至2018年底,我国专利的总授权量达2561336件,其中高校专利的总授权量达555874件。
高校持有的有效发明专利为367545件,占全国有效发明专利总数的21.9%,可见高校已成为我国专利申请和持有的重要力量。
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效益优先的转变,是我国知识产权工作正在经历的艰难过程,如何将专利成果转化利用、真正实现鼓励创新的立法目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样,高校专利的终点并非获得授权,而是将科研成果实在地转化为可利用的产品或服务,使专利具有市场价值。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即出台了有关政策引导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我国高校专利的申请状况1.1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年份分布本研究通过Incopat系统对2018年12月31日前我国高校(含中科院)的专利申请量进行了检索和统计。
图1显示了1985年—2018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的年份分布情况,其总申请量达到2081794件。
由图中可以看出专利申请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为1985年—1997年,这一时期内专利申请量较平稳,维持在每年2000件左右;第二阶段为1998年—2007年,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从1998年的2446件增长到2007年的35038件,这与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具有密切关系。
第三阶段为2008年—2018年,高校专利申请量呈现井喷式增长,2017年的申请数量可达32万件,这一发展趋势与国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和高校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密切相关。
已授权的技术转移中心全名单19
1、清华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3、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5、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6、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8、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9、湖南大学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10、华南理工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11、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2、北京科大恒兴高技术有限公司13、秦皇岛燕山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4、南昌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15、西安交通大学技术成果转移有限责任公司16、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17、天津市天大银泰科技有限公司18、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19、甘肃工大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现兰州理工大学高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中心)20、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21、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2、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可视化热加工技术转移示范中心23、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24、中国科学院嘉兴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25、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技术推广研究所26、四川中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7、中国科学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8、中国科学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9、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转移中心30、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军民双向技术转移中心)31、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2、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开发中心33、中材料集团研究开发中心34、佛山市华南精密制造技术研究开发院35、重庆科技检测中心36、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国家工业水处理技术研究推广中心37、宁夏石膏技术转移中心38、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39、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程中心41、北京华创阳光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2、厦门海峡科技创业促进有限公司43、科威国际技术转移有限公司44、北京中农博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饲料所技术转移中心)45、北京中科前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6、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47、江苏省技术市场48、西安技术市场49、北方技术交易市场50、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市场51、上海技术交易所52、深圳市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5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设技术市场5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常设技术市场55、沈阳技术交易所56、内蒙古常设技术市场57、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58、北京产权交易所59、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60、青岛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61、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62、福建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63、四川省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64、山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65、安徽省科技研究开发中心66、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67、济南市产学研协作管理服务中心68、北京技术交易促进中心69、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70、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市场中心71、陕西省民办科技服务中心72、浙江火炬星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3、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74、长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75、甘肃省科技发展促进中心76、云南技术转移中心暨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 [2]第二批名单编辑1、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4、昆明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5、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6、先进制造北京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工大智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7、深港产学研基地产业发展中心8、贵州元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9、福州大学科学技术开发中心10、上海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11、东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3、大连交通大学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14、合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5、兰州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16、成都西南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17、中国科学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18、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地合作技术转移办公室19、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技术转化推广中心20、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市场部21、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技术发展处22、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23、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24、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25、中国农业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26、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27、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技术转移中心28、中国科学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29、湖北中科博策新材料研究院30、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技术推广中心31、山东省油区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山东绿叶天然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33、中国航天系统工程公司34、江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35、郑州金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36、重庆市科学技术信息中心37、广东省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转移中心38、西安技术产权交易有限公司39、广州技术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40、福州技术市场41、湖北技术交易所42、柳州技术交易中心43、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44、太原技术转移促进中心45、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46、廊坊技术转移中心47、青海科学技术开发中心48、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9、全国新技术新产品西南展销中心50、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51、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52、新疆申新科技合作基地有限公司53、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54、上海科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55、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矽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56、深圳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57、哈尔滨国际技术产权交易中心58、APEC技术转移中心第三批名单编辑1.厦门中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易网)2.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3.北京矿冶研究总院4.北京海淀中科计算技术转移中心5.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6.北京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7.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8.北京大学医学部技术转移办公室9.中北国技(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华北电力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1.中国纺织信息中心12.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13.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14.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15.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16.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17.天津火炬创业园协调服务中心18.国欣棉花技术转移中心19.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20.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21.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22.长春中俄科技园23.吉林省科技开发交流中心24.大庆市科技专利成果转化中心25.上海电缆研究所26.东华大学现代纺织研究院27.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28.上海电机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30.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31.江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无锡江大技术转移工程公司)32.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3苏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4.中国科学院泰州应用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35.苏州市金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36.浙江理工大学科技服务中心37.浙江省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中心38.湖州市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39.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40.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41.安徽祥源安全环境科学技术有限公司42.福建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44.赣州市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心有限公司44.济宁市技术市场45.山东大学科技开发部46.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47.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48.湖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49.长沙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50.广东省农业技术转移与扩散中心51.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52.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3.广州博士科技交流中心有限公司54.深圳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深圳市技术市场促进中心)55.北海技术市场56.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57.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58.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59.贵州省科技开发中心60.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61.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服务中心)62.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6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64.西安计算机软件产业推进中心65.杨凌示范区农村技术开发中心6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67.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8.新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第四批名单编辑1.中国矿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北京科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新材料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3.苏州中科院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国科学院苏州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4.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5.中国科学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6.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7.中国科学院湖州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8.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9.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10.中国科学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11.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12.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13.北京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14.北京化大科技园科技发展中心(化工与环保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15.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6.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产业办公室17.北京海外学人科技发展中心18.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19.中科廊坊科技谷有限公司20.河北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1.河北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2.河北省科技开发中心23.忻州市科学技术市场2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5.长春技术产权交易中心26.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27.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8.黑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29.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0.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31.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32.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3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35.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6.扬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7.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38.绍兴中纺院江南分院有限公司39.浙江长三角与欧洲波罗的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0.安徽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41.芜湖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42.合肥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43.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福建省技术转移中心)44.中国科学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45.江西师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46.东营市春江化工技术转移中心47.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交易服务中心48.山东省科学院生产力促进中心(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济南技术转移中心)49.郑州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50.华中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院51.武汉光谷新药孵化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52.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53.湖南湘潭大学生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54.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55.广西科技信息网络中心56.海南灵狮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57.重庆科学技术咨询中心58.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59.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绵阳农科院)60.云南省机械研究设计院61.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62.西安科技大市场有限公司63.咸阳市技术市场6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5.长安大学科技产业发展中心66.兰州交大科技成果转化有限公司67.西宁生产力促进中心68.新疆中亚科技信息生产力促进中心69.新疆农业科学院70.中昊(大连)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71.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72.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73.深圳市南山科技事务所74.深圳中科院知识产权投资有限公司 [3]第五批名单编辑1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2 天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 南京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 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5 北京交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高技术中心7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8 齐鲁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9 吉林大学工业技术研究总院10 中国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11 江苏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 安徽农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3 中山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4 云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5 长江大学科技处16 深圳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7 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8 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9 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20 南京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1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创业育成中心22 南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3 石家庄铁道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4 三峡大学技术转移中心25 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6 青岛科大都市科技园集团有限公司27 青岛海大新星计算机工程中心28 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29 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30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31 中国科学院青岛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32 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33 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34 山东省药学科学院35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36 莱芜市泰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37 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38 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39 中国科学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40 上海电力学院技术转移中心41 中国科学院成都技术转移中心42 中国科学院海西育成中心43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44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45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46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光电技术研发中心47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 中国科学院哈尔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49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50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51 新疆民族药关键技术及工艺工程研究中心52 中国科学院南京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中心53 中山市装备制造业科技研究中心54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55 深圳市对接平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6 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57 湖南阿凡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8 蚌埠市科技情报所59 青岛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青岛技术交易市场)60 青岛蓝色科技信息管理有限公司61 东营市大势石油装备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62 太原市开发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63 新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4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65 太原科创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66 北京华清科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67 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68 重庆工业服务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69 金华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70 成都天河中西医科技保育有限公司71 宁波市鄞州德来特技术有限公司72 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73 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推广中心74 通辽市常设科学技术转移中心75 武汉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与研究中心76 常熟紫金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77 杭州绿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8 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79 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80 杭州科畅科技咨询有限公司81 南通市通州区家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82 杭州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服务有限公司83 石河子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84 扬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85 长沙技术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86 温州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87 兰州西北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88 宁波高新区浙达技术转移咨询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宁波技术转移中心)89 宝鸡市科学技术交流中心90 新医药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91 合肥三祥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92 株洲市技术转移促进中心93 天津泰普医药知识产权流转储备中心有限公司94 北京恒冠国际科技服务中心95 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 [4]第六批名单编辑1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技术转移办公室2 长春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 青岛中石大科技创业有限公司4 湖北工业大学成果转化中心5 江苏师范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 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7 沈阳建筑大学技术转移中心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9 成都西南交大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0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11 河北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2 合肥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13 辽宁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14 青岛胶科邦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15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16 中国地质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17 江苏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18 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19 济南百诺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 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21 云南省大学科技园办公室22 北京北林先进生态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3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24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25 中国杨凌农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26 杭州枫惠科技咨询有限公司27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8 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29 东莞中国科学院云计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30 湖北君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31 上海化工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32 南京林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3 河海大学技术转移中心34 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5 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有限公司36 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37 武汉工程大学成果转化中心38 北京赛德兴创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技转中心)39 中国科学院广州技术转移中心40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转移中心41 青岛国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42 南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43 河北工程大学科技开发中心44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45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46 河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7 南京中医药大学技术转移中心48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技术转移中心49 吉林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有限责任公司50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51 新疆石达赛特科技有限公司52 青岛中天智诚科技服务平台有限公司53 甘肃省轻工研究院54 自贡市技术转移中心55 陕西功能食品工程中心有限公司56 钦州市技术转移中心57 深圳市华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转化中心58 中国技术供需在线平台59 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 青岛连城创新技术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61 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62 大连大学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63 东莞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创新中心64 上海得民颂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5 北京华国昆仑科技有限公司66 江苏佰腾科技有限公司67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68 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69 南京工程学院技术转移中心70 杭州银冠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71 上海创新节能技术促进中心72 超越科创投资(北京)有限公司73 辽宁科技学院兴科中小企业服务中心74 贵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75 青岛华慧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6 广西博士海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77 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78 郑州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79 义乌市思特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80 黑龙江省润特科技有限公司81 广大康奈尔中美科技转移中心82 盐城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83 包头稀土高新区技术转移中心84 福建省工研苑塑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文档.
浙江大学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一、项目概述(一)项目背景知识产权转化与技术产业化一直是国家实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达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来看,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统计,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上升到50%,目前已高达60%~80%。
而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仅有39%,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科研院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市场沟通。
现阶段,高校科研部门往往是先产出专利,再拿着专利去寻找市场,结果却往往是四处碰壁。
而我国大量企业受资金、科研人才的限制,仍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从高校引入专利并实施商品转化仍是我国多数企业实现产品研发和升级换代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专利产生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而科研成果商品化率尚不足10%。
由于现有科技知识产权转化模式的制约,导致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无法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使得大量科研产品成为游离于市场之外的“无用”成果,造成了科研资金、人员精力的极大浪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转移服务,是改变当前现状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我国建设最早也是目前发展比较好的网上技术市场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科学技术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合办,由浙江电信公司承建的。
该网站于2002年10月正式运行,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现代技术市场。
它以买方需求拉动卖方参与竞争,以企业难题招标为龙头,优化科技招投标活动。
政府通过科技资源、科技政策的引导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促进企业难题招标活动的有效实施,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注意力引向了企业。
在该网站运行的最初3个月,在线企业就已经达到3035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达34356家,共发布技术难题招标项目7826项,提供研发经费50.1亿元,签约项目1855项,效率远远高于传统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天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汇总表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22
社会工作职业化机制与路经研究——企业社会工作之建构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杨云娟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23
双元并进战略:科技型企业并购中技术资源获取旳途径选择
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
天津财经大学
刘玉斌
202310-
2
2
2
0
0
0
0
5
面向本市制造业发展旳颠覆性技术战略研究
天津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天津大学
贾启君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6
天津市科技与金融结合现实状况分析和发展对策研究
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刘东岳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7
有关“互联网+”智慧养老发展模式旳研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詹青龙
202310-
202309
2
2
2
0
0
0
0
41
要素—关系—功能三维视阈下京津冀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科技大学
任立肖
202310-
202309
2
2
浙江省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成长路径思考
0引言地方高校是由省(市)级地方政府主管的普通高等学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地,是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的生力军。
美国、英国、日本等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运作经验证明,建设并发展相对独立的技术转移机构能显著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仅能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运营能力和转化率,还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1-2]。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企业通过技术转移可获得55%的平均收益,远高于通过自行研发获得的22%的平均收益[3]。
张栓兴(2019)、田国华等(2019)等学者在研究区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中均提出了建立专门的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5]。
可见,推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提升地方高校技术转移能力,是增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战略举措。
浙江省地方高校数量众多,目前除浙江大学外,共有92所地方高校,地方高校科教资源相对丰富。
当前,浙江省正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力推动创新和转型以实现浙江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因此,深入推进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对健全浙江技术转移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及打造“重要窗口”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浙江省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推进浙江省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成长,是本文浙江省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成长路径思考Thoughts on the Growth Path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stitutions in Local Colleges in Zhejiang Province吕海萍①LV Hai-ping;化祥雨②HUA Xiang-yu;董颖①DONG Ying;刘洪民①LIU Hong-min(①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杭州310023;②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监测预测处,杭州310006)(①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310023,China;②Economic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 Office,Zhejiang Economic Information Center,Hangzhou310006,China)摘要:地方高校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成长是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
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
252021.04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Innovation and Promotion Award of CIUR202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按拼音音序排序)罗 元 重庆邮电大学马述忠 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牟介刚 中国计量大学彭苏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瞿立新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邵理阳 南方科技大学沈忠达 佳木斯市中医院束兰根 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宋聚良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孙传良 中国药科大学孙建德 山东师范大学汪 丰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汪 杰 安庆北化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王宝华 北京市快递协会王金涛 安阳市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王立峰 南京财经大学王丽霞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王雪珍 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乌学东 宁波高晟新材料初创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巫小波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吴 涛 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湖州研究院吴雪纯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徐明贤 山东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许柏松 常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许可琴 兰州大学白银产业技术研究院姚 娟 南通大学叶继术 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于 吉 中国企业联合会袁 锋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 凯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张 涛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政府张恒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洪欣 北京邮电大学安 鹏 宁波工程学院敖英芳 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陈海生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陈红喜 江苏南工大科技园有限公司陈宏武 佛山市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心陈仕俊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陈毓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子辰 浙江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程瑜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有限公司邓齐波 河北工业大学樊 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樊光辉 湖北省预防医学会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甘明刚 北京理工大学皋齐鸣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高 红 南京六合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高振强 临沂大学葛 枫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黄建雄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黄中华 湖南工程学院季俊杰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孔 伟 大庆市第四医院李 环 东莞理工学院李义春 北京现代华清材料科技发展中心李应东 甘肃中医药大学李佐勇 闽江学院刘 强 山东省胶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刘宝林 济南市长清区产学研融合发展指挥部刘雪华 清华大学刘志凌 江苏省苏农科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刘志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栾政明 北京市雨仁律师事务所26 2021.042020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获奖者(按拼音音序排序)刘士远 上海长征医院苗明三 河南中医药大学齐金良 兆弟集团有限公司饶 静 景德镇静窑陶瓷有限公司尚文智 陕西神木市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沈玉利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宋修山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陶进芳 湘潭市第一制酱厂滕道祥 中国光伏工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汪丽平 重庆市汀来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王新亮 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院王一科 深圳中智卫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王勇生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魏凤凯 山东高密高锻机械有限公司温增录 河北安国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吴长亮 金隅科实(曹妃甸)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夏明华 威海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蔡 毅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兵器科学研究院陈文波 深圳市贝斯达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崔洪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方明山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郭金成 重庆海润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衡小东 江苏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黄 鹤 广州博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谢武 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蒋析文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康凤新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邝幸胜 五邑大学李 谦 四川靓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李 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李晓天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李亚明 中国医科大学林 鸣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刘 强 内蒙古金石实业有限公司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勤奋勇敢、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能工巧匠,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让产学研界的工匠精神在新一代技术革命浪潮中迸发活力,书写了“产学研工匠”的新时代内涵。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通知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0.11.15•【字号】浙科发成[2010]229号•【施行日期】2010.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通知(浙科发成〔2010〕229号)各市、县(市、区)科技局,省属各有关单位:为了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根据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在各地、各单位申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研究,确定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等30家机构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名单见附件)。
希望上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继续完善工作条件、规范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开拓科技中介服务领域和范围,为我省自主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名单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附件: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名单1.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2.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3.浙江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4.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5.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6.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地合作与技术转移办公室7.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硅谷创新创业基地及国际技术转移中心8.杭州市余杭区安全环保饲料行业研究开发中心9.杭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10.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11.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12.温州市科技合作交流中心13.嘉善县生产力促进中心14.嘉兴市科学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15.长兴民营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16.湖州市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17.湖州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18.湖州经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9.湖州市技术市场服务中心20.浙江大学湖州市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21.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22.诸暨市搏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3.绍兴市生产力促进中心24.绍兴中纺院江南分院有限公司25.金华市科学技术开发中心26.浙江XXX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27.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28.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29.江山市海维输变电设备研究所30.龙游武龙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物流机器人及其驱动轮组件[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名称:物流机器人及其驱动轮组件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符建,钟芳明,罗成志,刘建权申请号:CN201720948320.9
申请日:20170731
公开号:CN207208251U
公开日:
201804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流机器人及其驱动轮组件,驱动轮组件包括安装架、动力源、直角减速机及驱动轮,动力源提供驱动力,驱动力经过直角减速机,使得驱动轮得到合适的转矩和转速,结构简单;由于直角减速机的输入端设置于动力源的输出轴上,直角减速机的输出端可带动驱动轮转动,因此无需设置多级减速机;由于直角减速机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呈直角设置,因此整个驱动轮组件的轴向尺寸较小,传动精度和效率高。
申请人:广州维绅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地址:510535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源大道1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夹持机构[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夹持机构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邹俊
申请号:CN201810216307.3申请日:20180315
公开号:CN108247628A
公开日:
2018070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基座和一对夹持体,在夹持基座的腔体中设有第一导向块和两个第二导向块,两个第二导向块相向布置且与第一导向块配合连接,第一导向块的上下两个端面上分别设有楔形块,两个第二导向块上分别设有与楔形块对应的滑槽,直线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向块做直线运动,第一导向块上的楔形块在对应滑槽中滑动,从而将第一导向块沿X方向的运动转化为两个第二导向块沿Y方向的相向运动,实现夹持体的平行打开和关闭,由于驱动杆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时,弹性件仍处于预形变状态,夹持体在弹性件的弹力下保持水平夹紧力,实现对工件的夹紧,避免出现工件甩出伤人或工件掉落报废的现象。
申请人: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地址: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开源大道11号B9栋一至六层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浙大华南工研院: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浙大华南工研院: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
叶伊倩;刘启强;李桂平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18(27)4
【摘要】近年来,立足于广州的浙江大学华南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华南工研院或研究院)在科技创新服务中形成了集研发设施平台、创新开发平台、成果转
化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五位为一体的"产业创新大平台"格局,为广
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与人才支撑。
该院自2015年正式运作以来的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已经为400多家企事
业单位提供了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成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中的一颗新星。
【总页数】5页(P39-43)
【作者】叶伊倩;刘启强;李桂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链条孵化视角下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J], 郭俊华;杨艳
2.全链条式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J], 龚稳;黄宇;王梦奇
3.全链条式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J], 马赫; 王俊
4.包河区:"科创贷"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精准服务 [J], 张晴
5.中国电科院电力储能检测认证服务--提供专业权威的储能全链条安全与质量闭环检测认证解决方案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建忠
教授
清洁能源 1、煤燃烧理论与技术 2、燃烧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3、新能 源与节能
绿色化工技术、中药/天然药物先进制造技术、生物质资源 吕秀阳 研究员 绿色化工
工程
骆仲泱 教授 清洁能源 能源清洁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及节能环保技术。
李伟
教授
工业生态、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生物技术、生物质资 环境、化工 源化。 欢迎化工、环境、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加盟,攻
术
术;IGBT器件的模型、芯片设计、模块设计、可靠性和产业
化研究等
徐明生
教授
纳米技术
二维层状材料科学与技术;石墨烯技术在洁净能源和生物传 感器方面的应用;基因电子测序技术;纳米材料与生物系统 的相互作用(纳米材料的安全性等);有机光电子器件;扫 描探针显微镜技术
叶云岳
教授
直线电机及其控制技术;航天电气与微特电机技术;现代新 电机技术 颖驱动技术与智能化系统;磁悬浮驱动技术及控制;电机
水煤浆燃烧技术、低Nox燃烧技术、SNCR脱硝技术、SCR脱硝 煤技术 技术、组合脱硝技术、多元优化动力配煤技术。
吕建国 副研究员 半导体 半导体信息电子与能源材料
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薄膜 姜银珠 副教授 能源材料 材料、磁性材料(软磁材料、磁性半导体)
洪樟连
教授
陶瓷材料
赵伟荣 副教授
环境 环境催化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工程
王勤辉 教授
从事煤及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和气化技术、煤的热解气 清洁煤 化燃烧分级转化热电气多联产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热化
学制氢技术以及气固多相流等方向的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
池涌
教授
清洁能源 1、废弃物焚烧及利用 2、煤清洁燃烧 3、节能 4、能源利 用中的环保
染 学和科研工作
张建英
副教授
环境科学专业 1、污染生态化学。重点研究区域典型污染物 对淡水藻类及水生态的化学过程行为与毒效应机理。 2、城 生态、环境 市生态环境技术与政策。重点研究城市生态管理政策、饮用 水安全保障技术政策、流域生态健康风险预测技术,开展环 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科技服务
周俊虎 教授
电网智能调度控制与风险调度控制理论与应用;可再生能源 智能电网 接入与智能配电网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在电力系统中
的应用
颜钢锋 教授
机器人、
机器人、无线传感器网络、电动汽车及汽车电子、纺织装备 自动化、多智能体理论及应用、混杂系统、数据挖掘与信息
自动化
融合
金志江
教授
化工机械 压力容器断裂与疲劳理论与应用研究、流程工业中新型高效 节能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高长有
教授
医用高分子ຫໍສະໝຸດ 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医用高分子,是材料学、化学与生命科 学高度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
牟同升 研究员
LED 在半导体照明LED的光学与色度测量、寿命加速试验、光安 全评价等方面,已开展了卓有成就的研究
朱宝库
教授 功能膜材料 功能高分子,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聚合物分离膜材料与技 术, 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
CAD与电工节能技术
陈耀武
数字多媒体
教授
网络多媒体系统 ;嵌入式系统;电子仪器系统
技术
刘华锋 教授 医学图像 生物医学光子学;图像重建;医学图像分析及其计算机视觉
陈奇
教授
物联网、GIS、移动计算、大规模仿真建模、IDSS、数字媒 物联网 体、大数据分析等
林志赟 教授
网络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控制、传感器网络、复杂信息物理 机器人 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机器人与自动化
唐任仲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 企业信息化及管理、精益制造和过程 教授 工业信息化
管理、低碳制造、制造过程在线控制
徐兵
教授
主要从事机电控制、流体动力元件与系统的教学科研工作。 机电控制
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龚国芳
教授
1、电液控制系统集成及性能分析 2、液压系统节能 3、液 液压系统 压油特性 4、材料摩擦学特性及其在液压元件中的应用
现任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 大学临近空间飞行器技术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孙大明
副教授
热声斯特林机械,回热式低温制冷机,液化天然气流程和装 能源设备 备,电子器件散热,高效换热器,CFD模拟,涡旋压缩机,
风能收集
吴锡东 副教授 微波技术 射频与微波电路、毫米波集成前端技术、多波束天线、天线 与阵列技术等
杨肖娥 教授
植物营养遗传/植物营养环境生态/微量元素与生物健康/植 植物
物营养生理及分子生物
吴东雷 副研究员 环境 废物生物处理与资源化
官宝红 副教授
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在工业副产石 环境 膏资源化和工业有机氯废水处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张丽萍 教授
生态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水土环境工程 坡地水文与泥沙运动学
中药制造、 中药先进制造、药品生产过程分析及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现 刘雪松 研究员
检测 代制药技术及重大装备、中药复杂物质体系在线检测技术
盛况
教授
新型的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包括碳化硅平面型/垂直型功
电力电子技 率器件(SiC-SBD, SiC-JFET,SiC-BJT, SiC-MOSFET);碳
化硅功率电力电子集成电路芯片;SOI电力电子集成电路技
浙江大学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专家信息
(检索请按“Ctrl”+“F”键)
姓名 职称
行业
研究方向
照片
严建华
教授
能源与环境工程、燃烧学、废弃物无害化能源化利用、燃烧 能源工程 诊断等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应义斌
教授 农业智能化 农产品/食品品质与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和智能化生物产业装备的 科研与教学工作
郭创新
教授
用
学制氢技术以及气固多相流等方向的研究及技术开发工作
杨家强 副教授
电气
1.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3.电动汽车电机与驱动系 统;3.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有源电力滤波器); 4.机电 一体化(飞轮储能系统);5.智能传感器
环境物理污 主要从事环境物理(物理性污染控制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教 翟国庆 副教授
读硕士、博士学位,开展博士后研究或合作科研
潘再平 教授 电力电子 电机系统及其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
施正伦 研究员 能源利用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
石伟勇
教授
废物利用
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热电企业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清洁 生产和循环经济工作
王勤辉
教授
能源清洁利
从事煤及生物质的循环流化床燃烧和气化技术、煤的热解气 化燃烧分级转化热电气多联产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