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复习
一、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1、生物圈中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空气、水分和土壤等。
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看课本P42内容,回答下
列问题)
⑴实验装置中包含有光和无光两种实验环境,变量为光。
⑵黄粉虫幼虫选择什么样的个体?选择一条行吗?为什么?将幼虫
放入实验装置中放入什么位置?
要选择个体大小、生命活力强相同的黄粉虫幼虫;不能选择1条,这样使实验带有偶然性;应将幼虫放入实验装置的中央,然后统计不同环境中黄粉虫幼虫的数量。
⑶根据实验需求,设计记录实验结果的表格
(4)实验结论:光照对黄粉虫的生活有影响
【延伸探究】制定探究方案——水分对黄粉虫幼虫的生活有影响吗?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得出结论: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实例
水:干旱的情况下庄稼的收成减产;涝灾蔬菜、棉花等绝收等。
温度:人间四月芳芬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
光照:朝阳的果实又大又甜;飞蛾扑火等。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及其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在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多种形式相互作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课本P47页找出图中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并举出其他的例子。
2.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理解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①地衣是怎样影响环境的?②“地下的耕耘者”是指哪种动物?它的特点有哪些?它对自然界有什么益处?
③植物对气候的影响
2.生活谚语和俗语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树林里空气湿润、清新。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注意:1.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
2.
典例1:对蛇、蜥蜴的冬眠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温度
C、空气
D、阳光
变式训练:
1.热带雨林中植物繁多,而沙漠中植物却十分稀少,造成这种特点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2.在同一块菜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这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
C、无机盐
D、光
3.一块田地,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田间杂草
D、水分
典例2: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环境得改变而改变,竹节虫的身体酷似竹节。这些特征有利于他们保护自己。这体现了()
A、生物改变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依赖环境 D 、环境改变生物
变式训练:
1.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鲫鱼体色与水得颜色保持一致
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得毛色为白色
D、蚯蚓得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
2.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
D、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境
3.下列成语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5.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6.威海市沿海防护林的主要树种是日本黑松。日本黑松具有耐盐碱、耐干旱的特点,其针形叶受力面积小,适于在海风大、盐碱度高、沙质的海滩种植.以日本黑松为主要树种的威海市沿海防护林,抵御了海风的肆虐,防止了土壤的沙化.以上事实能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