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评价)及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

CHAPTER 03
重大危险源监控
监控系统建设
01
02
03
监控系统设计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 分布情况,合理设计监控 系统的布局,确保覆盖全 面、无死角。
系统集成
将各类监控设备、传感器 等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监控 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和 集中管理。
数据传输与存储
确保监控数据能够实时传 输至监控中心,并采用可 靠的存储方案,确保数据 安全与可追溯。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 险等级。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 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持续监测与更新
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复查和更新,确保评价的 有效性和准确性。
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
评价标准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潜在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等级划分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值,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 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手段。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对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 计分析,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CHAPTER 05
应急预案与处置
应急预案制定
总结词
明确、全面、可操作
详细描述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明确指出应急组织、救援队伍、救 援装备、救援路线等,确保预案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
总结词
风险评估为基础
详细描述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以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为基础,根 据危险源的性质、可能的事故类型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THANKS
[ 感谢观看 ]
培训内容全面
详细描述
应急培训的内容应全面,包括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技能 和应急预案的讲解等,以确保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具备必 要的应急救援能力。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重大财产损失的因素或条件。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制度,确保所有重大危险源都能够被识别和评价。
第五条重大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包括以下步骤:(一)明确识别的范围和目标,确保识别和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二)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设备和工艺的操作规程、事故事件记录、经验教训等;(三)分析已收集的数据和信息,确定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四)对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包括评估其产生的可能性和对人员、环境和财产的危害程度;(五)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列出所有已经识别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识别和评价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监控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的制度,确保及时了解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风险。
第八条重大危险源监控包括以下内容:(一)对重大危险源的操作程序进行监控,确保操作符合规定要求;(二)对重大危险源周围环境进行监控,确保环境不受重大危险源的污染;(三)对重大危险源的状态进行监控,确保设备和工艺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重大危险源监控应当包括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并建立相应的监控记录。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组织专业人员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确保监控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
第十二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符合安全要求;(二)落实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三)组织重大危险源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四)建立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应急预案,确保能及时有效应对事故事件;(五)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评估,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各种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都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测和监控管理。
下面,本文就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制度1.建立安全检测机制。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机制,确定专门的部门负责该项工作,并制定相关的检测指标和标准,确保检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设立专业检测机构。
政府可以委托科研机构或者专业检测机构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
3.加强检测设备的管理。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规范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设备的购置和使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4.建立检测结果公示制度。
政府要将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1.建立监控设备。
对于重大危险源,政府应当建立相应的监控设备,实现对危险源的全程监控,并确保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2.制定监控方案。
政府应当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监控方案,明确监控的内容、频次和方法,确保监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加强监控数据的管理。
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监控数据管理系统,及时对监控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建立监控预警机制。
政府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机制,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监督与执法1.建立监督机制。
政府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和监控的监督机制,制定相应的监督措施和监督方法,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和监控的执法力度,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
3.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和监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危险源安全的认识和意识,增强社会的风险防范能力。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物质、设备、工艺、作业活动等。
为了防范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组织应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识别:
组织应通过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等的全面调查和分析,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高温、高压、高空、易燃易爆等。
二、重大危险源评价:
对于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组织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价,包括对危险性、暴露量、可能受到的损害等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和控制目标。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
组织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培训、安全操作规程等,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
五、风险应急处置:
组织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应急演练等,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风险事件。
通过以上的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组织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并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制度(3篇)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制度是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用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以减少事故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该制度的主要步骤包括:1. 检测: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确定企业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建立相应的危险源清单。
检测的方法可以包括现场观察、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
2. 评估:对检测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风险矩阵、风险矩阵等。
3. 监控:建立监控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重大危险源的状态和效果。
监控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期巡视、检查记录、数据分析等。
4. 控制: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控制的方法可以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人员培训等。
5. 改进:根据监控结果和事故经验,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改进,提高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效果。
通过建立和执行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制度,企业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控制风险,并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文化和社会形象。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制度(2)根据国家安全监察局《____认真抓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____》和上级《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为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排查治理工作,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特制定本措施。
一、职责范围矿长对本矿井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总工程师负责本矿井重大危险源的排查工作,并负责督促矿井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治理方案。
各分管副矿长负责分管范围内矿井重大危险源的排查工作,并负责督促对重大危险源按照确定的隐患治理方案进行整改治理。
各专业科室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矿井重大危险源的排查工作,并参与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制定治理方案。
安全科负责矿井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二、管理内容1、大风、灾害性天气,2、爆破器材库,3、锅炉房,4、地表水,5、瓦斯、煤尘超限爆炸,6、岩溶水突水,7、老空积水,8、煤炭自燃及其它火灾。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管理和监控制度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管理和监控制度
一、根据相关规定,每年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二、根据评价结果,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信息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使从业人员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三、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管理,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四、根据公司实际,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天候监控,建立监控台帐。
五、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每周检查一次,建立检查台账。
六、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立即整改,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七、对重大危险源制度相应的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 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从源头上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价和监控管理。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石油化工、煤矿、建筑工地等。
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指具有潜在风险,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或损失的设备、物品、材料或工艺等。
三、重大危险源检测1. 检测目标(1)明确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范围;(2)确定检测的时间节点。
2. 检测方法(1)现场勘察: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了解企业生产环境和设备情况;(2)技术检测:利用现代化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测,如红外测温仪、气体检测仪等;(3)文件资料查阅:阅读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记录,获取相关信息。
四、重大危险源评价1. 评价内容(1)对已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2)对潜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提出预防控制措施;(3)对已实施的安全措施进行评估,检查其有效性。
2. 评价方法(1)定量评价: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如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2)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五、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1. 监控措施(1)实施定期巡检:通过定期巡检,检查重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和安全措施的有效性;(2)建立监控系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远程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3)培训与考核: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
2. 管理措施(1)建立应急预案:针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应对措施;(2)建立安全档案:记录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价、监控等情况,并定期进行审核和更新;(3)加强沟通与交流: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推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六、违规处理对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违规行为,将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工整顿、罚款等,情节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本单位的安全运营,防范和控制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事故,并以此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第四条本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2.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3.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4. 重大危险源安全培训和教育;5. 重大危险源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第五条本制度的实施单位为本单位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内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第六条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应当根据下列原则进行:1. 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储存等活动,确定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2.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评价,包括源头、过程、储存、使用等方面;3. 综合考虑重大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4. 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七条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2. 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管理控制措施;3. 制定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
第八条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应当通过下列方式进行:1. 审查相关资料,了解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周围环境等信息;2. 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实地调查,评估危险源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3. 集中专家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4. 评估报告应当包括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管理控制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第九条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应当根据下列原则进行:1. 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2. 定期检查和评估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3. 保障重大危险源的正常运行和维护;4. 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指那些可能产生严重事故或灾害的工艺、设备、工作环境等因素。
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这些重大危险源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防止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
下面将从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重大危险源识别1.制定识别计划和识别方法,明确识别的目标和范围。
2.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各个环节进行识别,包括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原辅材料、人员行为等。
3.收集和整理数据,包括工艺参数、设备参数、现场布局等,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4.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重大危险源的概率和后果,并确定其风险等级。
5.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和登记,并建立台账。
二、重大危险源评价1.制定评价方案和评价指标,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
2.分析重大危险源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后果,并评估其风险水平。
3.评价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包括监测系统、报警系统、应急预案等。
4.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1.建立监测系统,对不同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参数。
2.设定警戒线和报警阈值,一旦超过即时发出报警信号,并采取应急措施。
3.建立巡检制度和检查记录,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状态。
4.配备监控设备和监控人员,对重大危险源进行24小时监控,保证安全生产。
1.制定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和责任,并建立安全奖惩制度。
2.指定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和安全控制工作,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评估报告等。
3.进行员工安全培训,包括系统的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和救援手段,提高应急指挥和救援能力。
5.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
总之,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和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定相关规范和制度,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
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5篇)

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进行整改。
一、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二、矿山的危险源主要有:有坍塌、倾覆、压埋的场所;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的场所;有发生透水、涌水等水害的场所;有高空坠落的危险场所;有提升、调运系统危险的场所;有被车辆伤害的场所;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有灼、烫伤危险的场所;有被电器绞、碾、碰、挤和撞击的场所;有中毒、窒息、腐蚀、放射危险的场所。
三、对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评价危险条件的后果;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风险控制,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是否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四、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评价,根据危险程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险源分三级管理与控制:A级:重大危险源,由企业、矿部、班组三级管理与控制;B级:较大危险源:由矿部、班组二级控制管理;C级:一般危险源,由班组控制管理。
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都要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六、三极危险源在各级组织的各类安全检查活动中均应列为重点检查目标,层层把关堵口,共同严格管理和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七、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下发《隐患通知书》督促整改并进行复查验收。
对重大安全隐患,由矿长指定专人会同生产、技术、安全、设备等有关部门指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整改验收。
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危险源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酒店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4篇)

酒店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酒店的安全管理,确保客人和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酒店所有的部门、员工和外来人员。
第三条酒店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是酒店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
第二章酒店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分类第四条酒店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因素。
第五条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酒店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火灾危险源;二、水灾危险源;三、化学品危险源;四、机械设备危险源;五、人员安全危险源;六、电气设备危险源。
第三章酒店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第六条酒店应建立酒店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定期检查危险源的存在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隐患。
第七条酒店应定期对危险源进行巡查,记录每次巡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处理情况。
第八条酒店应建立重大危险源巡查记录,定期对危险源巡查记录进行汇总和分析。
第九条酒店应建立危险源的定期检测和维修制度,确保危险源的正常操作和安全性。
第四章酒店风险评价管理第十条酒店应建立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对酒店的各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和评价。
第十一条酒店风险评价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评价内容;二、制定评估方法和标准;三、实施评估;四、分析评估结果;五、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六、监督和检查评估结果的执行情况。
第十二条酒店应定期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复查和修订,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第五章酒店应急管理第十三条酒店应建立应急管理制度,明确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准备等方面的内容。
第十四条酒店应对各类应急事件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酒店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记录演练的过程和结果。
第六章酒店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十六条酒店应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第十七条酒店应制定员工安全教育计划,每个员工都必须参加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八条酒店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每个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模版

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价、监控管理制度模版1. 概述本制度旨在确保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检测、评价和监控管理,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的重大危险源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评价和监控管理工作。
3. 定义3.1 重大危险源:指能够造成重大事故并可能引发较大社会危害的物质、设备、场所等因素。
3.2 检测: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检查、测试、观察等活动,获取相关数据以判断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3.3 评价: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分析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等级。
3.4 监控: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或定期的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掌握其运行状态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 检测工作4.1 检测计划的制定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重大危险源的检测计划,并将其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2 检测方法和工具的选择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工具,并确保其准确可靠。
4.3 检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在检测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的相关数据进行准确、全面的采集和记录,包括检测结果、异常情况等。
4.4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归档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编制检测报告,并进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5. 评价工作5.1 评价依据的确定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依据,包括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指标等。
5.2 评价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价依据中规定的标准和评估结果,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不同的等级,并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5.3 评价结果的沟通和反馈将评价结果及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同时,将评价结果与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并跟踪整改情况。
6. 监控工作6.1 监控计划和方案的制定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特点和评估结果,制定监控计划和方案,并将其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险源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工作。
本文旨在分析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控及安全管理制度,并提出相应的范文。
二、重大危险源识别重大危险源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以及人员行为等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定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
识别重大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和控制危险源,避免发生事故。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识别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原料储存、生产操作、产物处理等环节。
2. 设备设施: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装置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设备的缺陷、漏洞、安全隐患等问题。
3. 人员行为: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操作规范等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4. 外部环境: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如天气变化、地震、火灾等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重大危险源识别的模板,如下所示:1. 企业或组织概述:包括企业或组织的名称、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信息。
2. 工艺流程概述:对企业或组织的工艺流程进行简要描述,包括主要原料、产品、工艺参数等信息。
3. 设备设施调查:对企业或组织的设备设施进行详细的调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缺陷。
4. 人员行为评估:对企业或组织的员工进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不良操作习惯。
5. 外部环境分析:考虑外部环境对企业或组织的影响,分析可能导致危险源增加的因素。
通过以上步骤的分析和调查,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潜在的重大危险源,为进一步的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重大危险源评价重大危险源评价是指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及其严重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源的可能性:评估危险源的发生概率,根据历史数据、实际情况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第一条项目施工生产现场危险、危害辨识评价小组确认现场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
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将识别时间、源点属性、源点位置、风险等级、所处时态、消减措施与相应要求报送质量安全环保部。
第二条、对重大危险源由公司施工项目部编制重大危险应急救援预案及应急演练方案,并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审核,适时实施演练以验证救援预案的可行性。
由公司工程采办部配备基本的应急救援器材、物资。
第三条、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及时审议项目单位所报的重大危险源有关情况与动态,确定消减措施的有效性,指导项目现场落实方案措施。
项目现场安全员和安全监督要按方案和措施要求及时对重大危险源动态进行检测、监控,保持检测、监控记录。
遇险情扩大迹象,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同时采取恰当的避险措施,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第四条、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收集、分析和保存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方式方法,并保留必要的监测结果。
第五条、重大危险源所在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危急动态随时保持与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门的联络,有效进行应急处置。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2)是为了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性,预防事故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和控制。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的框架:1. 目的和范围- 确定本制度的目的、适用范围和相关标准。
2. 安全检测要求- 确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测的要求。
- 包括检测的内容、检测频率、检测方法和技术标准等。
3. 安全监控要求- 确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定期的安全监控的要求。
- 包括监控设备的配置、监控措施的实施、监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等。
4. 安全检测、监控机构与人员- 确定负责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 包括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等。
5. 应急管理- 确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发生时的应急管理措施和流程。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为确保生产安全,防范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我公司制定了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
该制度对于规范管理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这一制度的详细阐述:一、制度目的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检测、监控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的安全运行,防患于未然,提高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化工设备、储罐、输送管道、环境因素等。
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都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重大危险源检测与评估1. 在新建设或者改建项目启动前,必须进行重大危险源检测和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 定期进行设备全面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台账,详细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特点等相关信息,以便及时掌握和处理。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1. 建立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实现对危险源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2. 对危险源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监控系统设备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五、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1.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明确责任人和相关管理要求。
2. 开展定期的危险源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危险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加强对危险源的巡视和监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4. 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追究相关责任。
六、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1. 制定并完善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序地应对。
2. 将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资源与相关单位进行联动,形成联合应急救援体系。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员工的应急意识。
七、制度监督和审核1. 监督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进行纠正。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3篇)

重大危险源评估和安全管理制度一、重大危险源评估安全评估工作由具有注册安全评价资质的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从事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检验、安全评估业务的中介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检测检验和安全评估的结果负责。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2、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危害程度;4、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5、重大危险源等级;6、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7、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8、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对所评估出的重大危险源必须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及其职责;2、危险辨识与评价;3、应急救援设备与设施;4、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与资源;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7、保护措施与程序;8、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9、培训与演练。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工作1、安全评估的内容⑴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⑵重大危险的基本情况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⑷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⑸重大危险源等级⑹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⑺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⑻评估结论与建议等2、危险源安全验收评估程序危险源安全评估的程序为: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划分评估单元、评估方法选择;现场检查;定性评估;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出安全评估结论;编制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评审等。
3、工作要求⑴危险源评估工作必须由具有注册安全评价资质的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支持进行。
⑵危险源评估小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指导性文件、规程以及规范等评价依据。
⑶评估过程中参加评估人员必须明确评估危险源的对象、范围和评估的目的,熟知现场实际情况。
⑷安全评估内容和工作程序必须符合国家行业规范规定的内容和标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建议。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和企业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
二、定义1. 重大危险源: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的装置、工艺、设备或物质等。
2. 安全检测: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运行和功能完好。
3. 监控管理: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安全检测管理1. 设立安全检测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安全检测工作。
2. 制定安全检测计划,明确检测频次和内容。
3. 编制详细的安全检测标准和操作规程。
4. 对安全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5. 定期对安全检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提高安全检测水平。
四、监控管理制度1. 建立完善的监控设备,确保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
2. 确定监控指标和报警阈值,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及时报警。
3. 设立监控中心,负责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4. 制定监控记录和报告,记录监控情况和处理措施。
5. 对监控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应急管理1.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处置程序。
2.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和应急演练计划。
3.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六、安全培训和教育1. 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3. 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指南,确保从业人员按规程进行作业。
七、责任与监督1.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要重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确保制度的执行。
2. 安全检测部门负责定期检测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3. 监控中心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实时监控和报警处理。
4. 监督部门负责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
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4篇)

煤矿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矿范围内的煤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测、监控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重大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矿井、巷道、井口、电气设备、瓦斯抽放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等。
第四条矿长是煤矿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测、监控和管理的最高负责人,全体员工有权对危险源的安全检测、监控和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五条本制度的实施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章安全检测第六条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检测必须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矿方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第七条安全检测包括对重大危险源的结构和设备进行周全的检测,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煤矿安全要求。
第八条安全检测的结果必须详细记录,包括检测时间、检测内容、检测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安全检测的结果必须及时报告矿长,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条矿方必须定期对已经整改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再检测,确保整改措施有效。
第三章监控措施第十一条重大危险源必须配备安全监控系统,对其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第十二条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包括但不限于瓦斯监测系统、温度监测系统、通风监测系统等。
第十三条安全监控系统必须保持灵敏,数据准确,且能够及时警示。
第十四条安全监控系统必须与矿方的监控中心相连,确保监控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和记录。
第十五条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对于监控数据异常或者设备故障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矿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第四章管理要求第十七条矿方必须制定完善的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等。
第十八条矿方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九条矿方必须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预防和处理。
第二十条矿方必须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评价)及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车间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 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 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 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 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 重大危险源等级;(六) 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 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 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核销。
第十二条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三章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第十三条所属企业的决策机构或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四条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五条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第十六条安全管理部门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四章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治理整顿第十七条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缺陷和隐患的立项、监控、整改、审核、工作制度。
第十八条对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责令其限期整改,经评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九条公司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 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二) 危险辩识与评价;(三) 应急设备与设施;(四) 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五) 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六) 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条各单位应当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每年进行两次模拟演练。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长期或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贮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设施和设备)。
工业生产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是重大事故发生的前提。
即:由于重大危险源所涉及的危险物质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的本质特性,如果控制不当,就会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
所以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不仅是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
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
对危险源的辨识、确认是实行监控、管理的基础。
防止重大事故的第一步是确认或辨识重大危险源。
对危险源的辨识基本原则是:(一)本质属性有潜在危险性:1.有发生爆炸、火灾危险;2.有中毒窒息危险;3.有高空坠落危险;4.有烧伤、烫伤、腐蚀危险;5.有飞溅物打击危险;6.有被物体绞、辗、挤压、撞击、切割、挂带危险;7.有被车辆提升系统伤害危险;8.有坍塌、倾覆、滑坡、压埋危险;9.有触电伤害危险;10.其他容易导致人员伤害、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危险。
(二)隐患容易产生又不易被发觉、且难于控制。
隐患泛指潜在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从理论上而言,凡存在隐患的设备、岗位、场所都可视为危险源;但是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凡是有本质属性危险性的设备、岗位、场所都视为存在隐患,都一概作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根本依据,以造成危险源过多过滥,失去重点监控意义。
二、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技术性工作,需要系统地收集设计、运行及其他与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对重大危险源的关键部分,尤其应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潜在的工艺缺陷、失误因素和预防重点。
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等级一般分为四级:一级重大危险源:R≥200m二级重大危险源:100m≤R<200m三级重大危险源:50m≤R<100m四级重大危险源:R<50m (其中:R为死亡半径)要做好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工作,一级重大危险源最严重,要重点加强监控,四级重大危险源比较轻,也要做好监控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事件,了解重大事故发生后的潜在后果,并提出事故预防措施和减轻事故后果的措施。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企业应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其中,技术措施包括化学品的选用,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行、维修以及有计划的检查;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保证其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
如属新建的重大危险设施,则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评价报告应详细说明重大危险源的状况,其内容应包括危险设备、设施的情况,工艺过程,使用的危害物质的性质、数量,有关安全系统的情况,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及前提条件,安全操作和预防失误的控制措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等。
安全评价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以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进展情况进行修改和增补,并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审。
四、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是重大事故预防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企业应负责制定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修订。
场外应急救援预案由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企业提供的安全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制定。
预案应提出详尽、实用、清楚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
政府主管部门应保证将发生事故时要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正确做法的有关材料,散发给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公众,并保证公众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每隔适当的时间应修订和重新散发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材料。
五、重大危险源的监察强有力的管理及监察对有效控制重大危险源头至关重要的。
它是使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措施得以落实的保证。
必须派出经过培训的、考核合格的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察、调查和评估,提出明确要求,以便于执行时有章可循。
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入手,对重大危险源实行有效控制企业方面的职责: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评价、安全管理制度、应急计划、发布重大危险源信息;根据重大危险源评价结果,按危险源级别,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重大危险源分级监管体系。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出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安全监察人员,定期对所辖范围内相应监管级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监察。
六、相关法规:《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 “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