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悬浮聚合研究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51aeac1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3.png)
实验三-苯⼄烯悬浮聚合1、悬浮聚合的简介:悬浮聚合是以⼩液滴状悬浮在⽔中的聚合⽅法,单体溶有引发剂,⼀个⼩液滴就相当于⼀个⼩本体聚合单元,它是在较强烈的机械搅拌⼒作⽤下,借着分散剂的帮助,将溶有引发剂的单体分散在与单体不相溶的介质中(通常为⽔)所进⾏的悬浮聚合。
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般由单体、引发剂、⽔、分散剂四种基本成分组成。
悬浮聚合产物的颗粒粒径⼀般在0.05~0.2mm,其形状、⼤⼩随搅拌强度和分散剂的性质⽽定。
悬浮聚合实际上是单体⼩液滴内的本体聚合,聚合机理和本体聚合相似。
它的优点是:1 .体系粘度低,传热和温度易控制,产品分⼦量及其分布⽐较稳定。
2. 产品分⼦量较溶液聚合⾼,杂质含量⽐乳液聚合少。
3. 产品易分离清洗,后处理⼯序⽐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简单简单。
其缺点是产品中含有少量的分散剂残留物,影响纯度。
因此⽐较悬浮聚合的优缺点可知,这是⼀种极有实⽤价值的⾼分⼦合成⼯艺。
根据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与否,悬浮聚合的产物可以分为透明和不透明两类。
氯⼄稀的聚合物不溶于其单体,产品是不透明的。
苯⼄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溶于其单体,产品都是透明的,这类聚合⼜叫珠状聚合。
⽬前的悬浮聚合多采⽤间歇法,连续法尚在研究之中。
2、悬浮聚合的⼯艺:悬浮聚合法的典型⽣产⼯艺过程是将单体、⽔、引发剂、分散剂等加⼊反应釜中,加热,并采取适当的⼿段使之保持在⼀定温度下进⾏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回收未反应单体,离⼼脱⽔、⼲燥得产品。
悬浮聚合所使⽤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应为液体,要求单体纯度>99.98%。
在⼯业⽣产中,引发剂、分⼦量调节剂分别加⼊到反应釜中。
引发剂⽤量为单体量的0.1% ~ 1%。
去离⼦⽔、分散剂、助分散剂、pH调节剂等组成⽔相。
⽔相与单体之⽐⼀般在75:25~50:50范围内。
3、实验⽅案的设计:⼀、⽬的要求1.了解悬浮聚合的原理以及配⽅中各组分的作⽤。
2.了解悬浮聚合的⼯艺特点,掌握悬浮聚合的操作⽅法。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bafe8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0b.png)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悬浮聚合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实验操作方法。
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讨影响聚合反应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将单体以小液滴状悬浮在水中进行的聚合反应。
在悬浮聚合中,单体不溶于水,借助搅拌的作用,在分散剂的存在下,分散成小液滴,并在油溶性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
反应结束后,经过分离、干燥等处理,得到粉状或粒状的聚合物产品。
苯乙烯在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引发剂的作用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
反应式如下:```nCH2=CH(C6H5) → CH2-CH(C6H5)n```三、实验药品与仪器1、实验药品苯乙烯:化学纯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分析纯聚乙烯醇(PVA):化学纯去离子水2、实验仪器电动搅拌器恒温水浴锅三口烧瓶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四、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装置在三口烧瓶上分别安装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温度计。
2、配制水相在烧杯中加入 100ml 去离子水和 05g 聚乙烯醇(PVA),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室温备用。
3、配制油相在小烧杯中称取 20g 苯乙烯和 02g BPO,搅拌均匀。
4、聚合反应将配制好的水相加入三口烧瓶中,开动搅拌器,转速控制在 200-300r/min。
然后将油相用滴管逐滴加入三口烧瓶中,形成小液滴。
调节搅拌速度,使液滴分散均匀。
将三口烧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升温至80-85℃,反应 2-3 小时。
5、产物处理反应结束后,将产物冷却至室温,用布氏漏斗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产物多次,以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和分散剂。
将过滤得到的产物放在表面皿中,放入烘箱中,在 50℃下干燥至恒重。
五、实验现象及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以下现象:1、油相滴入水相后,形成了乳白色的悬浮液,液滴大小较为均匀。
这是由于搅拌作用和分散剂的存在,使苯乙烯单体能够较好地分散在水相中。
2、随着反应的进行,悬浮液的颜色逐渐变深,由乳白色变为浅黄色。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613e39d1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0.png)
实验_苯⼄烯悬浮聚合实验⼆:苯⼄烯的悬浮聚合⼀、实验⽬的1.通过对苯⼄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了解⾃由基悬浮聚合的⽅法和配⽅中各组分的作⽤;2.学习悬浮聚合的操作⽅法;3.通过对聚合物颗粒均匀性和⼤⼩的控制,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形式与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由烯类单体制备⾼聚物的重要⽅法,由于⽔为分散介质,聚合热可以迅速排除,因⽽反应温度容易控制,⽣产⼯艺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颗粒状,故⼜称珠状聚合,产品不经造粒可直接加⼯成型。
悬浮聚合得到珠状的聚合物颗粒,常常作为离⼦交换树脂和⾼分⼦试剂、⾼分⼦催化剂的载体。
苯⼄烯是⼀种⽐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聚合反应。
苯⼄烯在⽔中的溶解度很⼩,将其倒⼊⽔中,体系分成两层,进⾏搅拌时,在剪切⼒作⽤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张⼒使液滴保持球形,⽽且界⾯张⼒越⼤形成的液滴越⼤,因此在作⽤⽅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和界⾯张⼒作⽤下液滴达到⼀定的⼤⼩和分布。
⽽这种液滴在热⼒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后,液滴将凝聚变⼤,最后与⽔分层,同时聚合到⼀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
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分散剂。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搅拌和悬浮剂的作⽤,将单体分散在单体不溶的介质(通常为⽔)中,单体以⼩液滴的形式进⾏本体聚合,在每⼀个⼩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相似,遵循⾃由基聚合⼀般机理,具有与本体聚合相同的动⼒学过程。
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搅拌和悬浮剂作⽤,被分散成细⼩液滴,因此悬浮聚合⼜有其独到之处,即散热⾯积⼤,防⽌了在本体聚合中出现的不易散热的问题。
由于分散剂的采⽤,最后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的颗粒状聚合物。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分散介质(⽔),悬浮剂,引发剂。
1.单体:单体不溶于⽔,如:苯⼄烯(styrene),醋酸⼄烯酯(vinyl acetate),甲基丙烯酸酯(methyl methacrylate )等。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71d0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f.png)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探究聚合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并观察聚合物的形成情况。
实验原理:苯乙烯是一种单体,通过悬浮聚合反应可以将其聚合成聚苯乙烯。
悬浮聚合是指将单体悬浮在溶剂中,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逐渐聚合成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将其加入苯乙烯和溶剂的混合物中,通过加热反应使聚合反应进行。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苯乙烯、过硫酸铵、溶剂等材料,并将苯乙烯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 将混合物倒入反应器中,并加入适量的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
3. 将反应器密封,并加热至一定温度,使聚合反应开始进行。
4.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包括颜色的变化、溶液的浑浊度等。
5. 当反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反应液冷却后,得到聚苯乙烯。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苯乙烯和溶剂混合物在加热后逐渐变得浑浊,颜色也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
这是因为苯乙烯发生了聚合反应,形成了聚苯乙烯颗粒。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得到了一定量的聚苯乙烯产物。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悬浮聚合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聚合方法。
在实验中,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起到了催化聚合反应的作用。
聚合反应的进行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聚合反应的效果。
此外,溶剂的选择也对聚合反应有一定的影响,合适的溶剂可以提供良好的反应环境。
聚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它可以用于制作塑料制品、电子产品外壳等。
通过悬浮聚合反应,可以控制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和粒径,从而调节其性能。
因此,悬浮聚合反应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验总结:通过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我们了解了聚合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并观察到了聚苯乙烯的形成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悬浮聚合反应是一种有效的聚合方法,可以用于制备高分子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反应条件和材料配比,以获得所需的聚合物性能。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d6560bbe482fb4daa58d4bac.png)
实验三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化工系毕啸天 2010011811一、实验目的1. 了解悬浮聚合的特点和反应机理2. 掌握悬浮聚合的工艺特点及配方中每个组分的作用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指油溶性单体在溶有分散剂(或称悬浮剂)的水中,借助于搅拌作用分散成细小液滴进行的聚合反应。
悬浮聚合在工业上的应用还有比较多的,根据聚合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可合成不同形态的悬浮聚合物,若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产物呈不透明、不规整的颗粒状,如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若聚合物溶于单体,则可得到透明的珠状产品,因此又可称为珠状聚合,如苯乙烯等单体的聚合。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
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
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
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中,在每一个被分散的小液滴中,恰似一个本体聚合的微反应器,其聚合速度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产物的性质,都与在相同条件下本体聚合所得到的相仿。
不过其毕竟是在非均相的体系中进行,它的全部反应过程是处于亚稳态的。
因此据合众搅拌速度和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是控制所得聚合物颗粒形态和大小的主要因素。
悬浮聚合的主要优点有:以水为介质,体系粘度低,易传热和控温;产物分子质量比溶液聚合高,分子质量分布均匀;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低;后处理工序比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简单,生产成本低,固体颗粒可直接使用。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水,分散剂,油溶性引发剂:1、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氯乙烯、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酯等。
2、水:作为热传导介质。
3、分散剂:包括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和水不溶性无机盐粉末两类。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86b0c256f01dc281e53af074.png)
实验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苯乙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了解自由基悬浮聚合的方法和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2.学习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3.通过对聚合物颗粒均匀性和大小的控制,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形式与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由烯类单体制备高聚物的重要方法,由于水为分散介质,聚合热可以迅速排除,因而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生产工艺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颗粒状,故又称珠状聚合,产品不经造粒可直接加工成型。
悬浮聚合得到珠状的聚合物颗粒,常常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和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的载体。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
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
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
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将单体分散在单体不溶的介质(通常为水)中,单体以小液滴的形式进行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相似,遵循自由基聚合一般机理,具有与本体聚合相同的动力学过程。
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搅拌和悬浮剂作用,被分散成细小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有其独到之处,即散热面积大,防止了在本体聚合中出现的不易散热的问题。
由于分散剂的采用,最后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颗粒状聚合物。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分散介质(水),悬浮剂,引发剂。
1.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苯乙烯(styrene),醋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甲基丙烯酸酯(methyl methacrylate )等。
实验一苯乙烯自由基悬浮聚合学案
![实验一苯乙烯自由基悬浮聚合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7bcb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8.png)
2.分散介质
分散介质大多为水,作为热传质介质。
3.悬浮剂
调节聚合体系的表面张力、粘度、避免单体液滴在水相中粘结。
(烯1醇)(水P溶VA性)高等分。子,如天然物:明胶(gelatin)、淀粉(strch);合成物:聚乙
(2)难溶性无机物,如BaSO4、BaCO3、CaCO3、滑石粉、粘土等。
(3)可溶性电介质:NaCl、KCl、NaSO4等。
充模、冷却固化和脱模等几个工序。 1)合模与锁紧 2)注射充模 3)保压 4)制品的冷却和预塑化 5)脱模
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
2. 注射成型工艺条件 1)温度:注射成型过程需要控制的温度包括料筒温 度、喷嘴温度和模具温度。 2)压力:注射过程中的压力包括塑化压力(背压) 和注射压力。 3)时间:完成一次注射成型所需的全部时间称为注 射成型周期,它包括注射(充模、保压)时间、冷 却(加料、预塑化)时间及其他辅助(开模、脱 模、嵌件安放、闭模)时间。
(2)搅拌太激烈时,易生成砂粒状聚合物;搅拌太慢时, 易产生结块,附着在反应器内壁或搅拌棒上;
(3)PVA难溶于水,必须待PVA完全溶解后,才可以开始 加热;
(4)称量BPO采用塑料匙或竹匙,避免使用金属匙; (5)是否能获得均匀的细珠状聚合物与搅拌速度的确定有
密切的关系。聚合过程中,不宜随意改变搅拌速度。
式进行本体聚合。在每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和机理与本体聚合相似。悬
浮聚合解决了本体聚合中不易散热的问题,产物容易分离,清洗可以得到纯度较
高的颗粒状聚合物。
其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分散介质(水)、悬浮剂、引发利。
1.单体
酸单酯体(不m溶et于hy水l m,et如ha:cr苯yla乙te)烯等(。styrene)、醋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甲基丙烯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fbf5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2.png)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操作,加深对聚合反应过程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实验原理: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原料,其聚合反应是通过引发剂在水相中引发的。
在实验中,首先将苯乙烯、引发剂和乳化剂悬浮在水相中,然后通过搅拌和控制温度,使苯乙烯发生聚合反应,最终得到聚苯乙烯颗粒。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称取苯乙烯、引发剂、乳化剂等试剂,准备水相和油相。
2. 悬浮聚合反应,将苯乙烯、引发剂和乳化剂悬浮在水相中,通过搅拌和控制温度进行聚合反应。
3. 分离和干燥,将反应后的聚合物颗粒进行分离和干燥处理,得到最终产品。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得到了白色的聚苯乙烯颗粒,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
经过称量和计算,得到了聚苯乙烯的收率和平均颗粒大小。
实验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聚合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搅拌速度的影响等。
这些问题对于聚合反应的控制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探讨了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得到了聚苯乙烯颗粒,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这次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聚合反应的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聚合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今后的实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聚合反应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明白了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够取得更多的实验成果,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9027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a.png)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特性。
实验原理,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原料,通过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反应可以得到聚苯乙烯。
悬浮聚合是指在水中加入分散剂,使聚合物微粒悬浮在水中进行聚合反应。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过氧化苯乙烯作为引发剂,利用机械搅拌和控制温度的方法,使苯乙烯在水中发生聚合反应,最终得到聚苯乙烯微粒。
实验材料与仪器,苯乙烯、过氧化苯乙烯、分散剂、搅拌器、恒温水浴等。
实验步骤:1. 将适量苯乙烯、分散剂和适量水加入反应釜中,开始搅拌。
2. 将过氧化苯乙烯溶液缓慢加入反应釜中,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内。
3. 持续搅拌并控制反应时间,观察聚合反应的进行。
4. 将聚合物微粒离心、洗涤、干燥,得到聚苯乙烯产品。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得到了聚苯乙烯微粒。
观察聚合物微粒的形态和颗粒大小,可以发现聚合反应进行良好,得到了理想的产品。
同时,通过对聚苯乙烯产品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熔点等物理化学性质的数据,进一步了解聚苯乙烯的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了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特性。
同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悬浮聚合反应可以得到理想的聚苯乙烯产品,为今后的聚合物合成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 陈志刚, 王丽. 聚苯乙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化学工程, 2017, 45(5): 89-94.[2] 张明, 李华. 聚合物合成原理与实践[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079513f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5.png)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苯乙烯悬浮聚合(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是一种合成聚合树脂的重要工艺,是常规聚合中最受欢迎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在聚合树脂领域应用最广泛,以及因其优良的性能而成为首选聚合树脂工艺。
苯乙烯悬浮聚合是采用苯乙烯(Styrene)作为原料,利用离子活性助剂(Ionic Activator)制备发泡聚合物的工艺方法。
其特点是反应操作简便,可以控制发泡粒大小,外观稳定,强度高等。
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原理是当苯乙烯溶剂,离子活性助剂之间进行反应时,悬浮在溶液中的苯乙烯分子粒子会发生聚合,但苯乙烯分子粒子之间会形成一种微小的共价键特征。
由于空气中的水分,物质在空气中开始分解,这也会使得苯乙烯分子热量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化学反应。
在高温的状态下,这种化学反应可以形成新的复合物,改变原有的分子结构,从而实现聚合树脂的生成。
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反应体系具有苯乙烯(Styrene)、双醚化合物(PEG)和载体溶剂三大组成部分。
其中苯乙烯通常用于聚合树脂的合成,双醚化合物用于离子活性助剂,而载体溶剂则可以稀释原料,以降低结晶度。
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反应温度一般介于60℃~90℃,反应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反应的产物是一种发泡的聚苯乙烯( Foam Polystyrene)。
苯乙烯悬浮聚合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像高分子材料、防火材料、保温防火等都用到了聚合树脂。
作为高分子材料,苯乙烯悬浮聚合可以制备出一种韧性强、轻质廉价的产品,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可用于制造模型、模具、复合材料和多种新材料。
作为保温防火,它可以制备出具有良好的隔热和绝热性能、透水、无污染等特性的低密度结构聚合物,为建筑气候调节提供了优良的材料。
苯乙烯悬浮聚合是一种具有多功能性的工艺,在合成高分子材料和保温防火等以外,还可以用于电子功能材料、智能包装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
只需要结合合理的配方和适当的参数就可以制备出满足用户要求的聚合树脂。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仅供参考】
![实验_苯乙烯悬浮聚合【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fbb8b4b10c22590103029d2f.png)
实验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苯乙烯单体的悬浮聚合实验,了解自由基悬浮聚合的方法和配方中各组分的作用;2.学习悬浮聚合的操作方法;3.通过对聚合物颗粒均匀性和大小的控制,了解分散剂、升温速度、搅拌形式与搅拌速度对悬浮聚合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由烯类单体制备高聚物的重要方法,由于水为分散介质,聚合热可以迅速排除,因而反应温度容易控制,生产工艺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颗粒状,故又称珠状聚合,产品不经造粒可直接加工成型。
悬浮聚合得到珠状的聚合物颗粒,常常作为离子交换树脂和高分子试剂、高分子催化剂的载体。
苯乙烯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单体,容易进行聚合反应。
苯乙烯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将其倒入水中,体系分成两层,进行搅拌时,在剪切力作用下单体层分散成液滴,界面张力使液滴保持球形,而且界面张力越大形成的液滴越大,因此在作用方向相反的搅拌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液滴达到一定的大小和分布。
而这种液滴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当搅拌停止后,液滴将凝聚变大,最后与水分层,同时聚合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液滴中溶有的发粘聚合物亦可使液滴相粘结。
因此,悬浮聚合体系还需加入分散剂。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将单体分散在单体不溶的介质(通常为水)中,单体以小液滴的形式进行本体聚合,在每一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与本体聚合相似,遵循自由基聚合一般机理,具有与本体聚合相同的动力学过程。
由于单体在体系中被搅拌和悬浮剂作用,被分散成细小液滴,因此悬浮聚合又有其独到之处,即散热面积大,防止了在本体聚合中出现的不易散热的问题。
由于分散剂的采用,最后的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可得到纯度较高的颗粒状聚合物。
悬浮聚合主要组分有四种:单体,分散介质(水),悬浮剂,引发剂。
1.单体:单体不溶于水,如:苯乙烯(styrene),醋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甲基丙烯酸酯(methyl methacrylate )等。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b4cca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2.png)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掌握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聚合反应对温度、催化剂和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苯乙烯、过硫酸铵、十二烷基硫酸钠、甲苯、氮气、反应釜、磁力搅拌器、温度控制仪等。
实验原理,苯乙烯的悬浮聚合是通过在水相中悬浮苯乙烯单体,再加入过硫酸铵等引发剂,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利用热量引发单体的聚合反应。
在聚合过程中,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乳化剂,帮助苯乙烯单体在水相中形成悬浮液,并稳定聚合反应。
实验步骤:1. 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和适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形成乳化液。
2. 将苯乙烯加入乳化液中,再加入过硫酸铵引发剂,并用氮气通入反应釜中,排出釜中的空气,保持反应釜中的氮气气氛。
3. 开启温度控制仪,控制温度在聚合反应所需的温度范围内,开始聚合反应。
4. 观察聚合反应过程,记录温度变化和反应物的消耗情况。
5. 待反应结束后,用水冷却反应釜,停止搅拌,过滤得到聚合物产物。
6. 对产物进行干燥、称重、性质分析等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得到了苯乙烯的聚合物产物。
在聚合反应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温度的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苯乙烯单体逐渐消耗,产物逐渐生成。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乳化剂和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乳化剂的加入有助于苯乙烯单体在水相中形成悬浮液,稳定聚合反应;引发剂的加入则是启动了聚合反应的过程,促使单体分子间的结合。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了聚合反应对温度、催化剂和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对聚合物的制备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基础。
总结: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操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聚合反应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为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6c62c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d.png)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担心,咱们慢慢来,保证你能听懂。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苯乙烯呢,顾名思义,它是一种香气四溢的小分子,常常用来制造各种塑料。
想象一下,那个你家里用的花瓶、玩具,甚至某些电子产品,都可能和苯乙烯有关系。
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个家伙。
说到悬浮聚合,别以为这是个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它就是把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让它们聚在一起,形成大颗粒的过程。
就像你把糖放进水里搅拌,糖会慢慢溶解,但我们今天是要让苯乙烯在水中“跳舞”,聚成一块儿。
想想就有点儿兴奋呢,哈哈。
好啦,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实验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东西。
苯乙烯本身是必须的,接下来就是水,水是大家生活中都离不开的。
然后,我们还得有一些助剂,比如说表面活性剂,这个东西就像个小帮手,帮助苯乙烯在水中更好地分散。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舞池里的调和剂,让大家都能愉快地跳舞。
哦,对了,还有引发剂,别小看这个家伙,它可是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启动整个聚合派对。
实验开始时,我们把苯乙烯倒进水里,再加上表面活性剂。
看着它们在水中慢慢融合,仿佛在跳一支优雅的华尔兹。
咱们就得加热了。
这就像给派对加点儿激情,温度一升高,分子们开始活跃起来,越来越多的苯乙烯分子加入到“舞会”中。
此时此刻,聚合反应就开始啦!这些小家伙们纷纷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颗粒,就像一群小朋友凑到一起玩耍,热闹得不得了。
实验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咱们要观察一下结果。
你可能会好奇,这个聚合的产物到底长啥样。
哈哈,打开容器,哇塞,真是让人惊喜!里面漂浮着一团团白色的颗粒,像极了云朵。
别小看这些小颗粒,它们可都是苯乙烯聚合后形成的哦!这时候,心里就像得了个小奖一样,满满的成就感。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实验后,我们还得把这些颗粒收集起来,然后进行干燥。
把它们晒太阳就行了,哈哈,谁说化学实验不能享受阳光呢?晒干后的颗粒变得更加坚固,准备好迎接下一步的考验。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0a314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62.png)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报告悬浮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方法,通过将单体悬浮在溶剂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
本实验旨在通过悬浮聚合方法合成苯乙烯聚合物,并对聚合物的性质进行表征。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苯乙烯单体、溶剂、催化剂和反应容器。
确保所有仪器和试剂都是干净的,以避免杂质的干扰。
2. 悬浮聚合反应:将苯乙烯单体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并充分搅拌。
将反应容器密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使聚合反应进行。
3. 聚合物的分离和洗涤:将反应溶液过滤,得到聚合物固体。
用适量的溶剂反复洗涤聚合物,以去除残留的催化剂和单体。
4. 干燥和表征:将洗涤后的聚合物在真空下干燥,得到最终的聚合物产物。
使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通过悬浮聚合反应,成功合成了苯乙烯聚合物。
经过洗涤和干燥后,得到了无色透明的聚合物产物。
红外光谱表明聚合物中存在苯环和乙烯基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聚合物的结构。
聚合物的性质也进行了初步的表征。
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可以应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
此外,聚合物还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质,可以应用于光学材料的制备。
讨论与结论:本实验采用悬浮聚合方法成功合成了苯乙烯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表征。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悬浮聚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聚合方法,适用于合成各种聚合物。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广,需要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一致性。
其次,对聚合物的进一步表征和性能测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之,本实验通过悬浮聚合方法成功合成了苯乙烯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表征。
该实验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聚合反应的机理和聚合物的性质提供了基础。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聚合物合成和应用领域。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b4f22eb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e.png)
实验三-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目的:通过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反应,掌握悬浮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在水相中,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将水不溶性的乙烯基单体悬浮于水相中,然后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过程中,单体通过乳液中的界面积逐渐进入到聚合核心中,形成高分子颗粒。
最终得到的聚合体是固体粒子,可以通过离心沉淀分离出来。
实验步骤:1. 将装有100 mL去离子水的500 mL三口瓶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冷却,使水的温度保持在0~5℃。
2. 向冷却好的去离子水中加入6.0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3. 将160 mL去离子水加入到乳化瓶中,然后加入10 g苯乙烯,充分搅拌使其均匀分散。
再向其中加入0.1 g过硫酸铵引发剂,继续搅拌至其溶解。
4. 将乳化瓶密闭后,用洗耳球向中央橡胶塞中注入氮气,直至达到正压状态。
5. 将乳化瓶放置于冷却好的三口瓶中心橡胶塞上,插入电动搅拌器,并将搅拌器转速调至300 r/min左右。
6. 开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3 h。
反应过程中应控制温度在0~5℃之间。
7. 反应结束后,离心沉淀处理,取出粒子后用乙醇将其清洗干净,然后放入真空干燥器中,除去残留水分,得到苯乙烯颗粒。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使用化学品时要戴上手套和护目镜。
2. 操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3. 在反应结束后,应及时离心沉淀处理,避免颗粒在水相中继续生长。
4. 在颗粒清洗和干燥过程中,应避免颗粒聚集,避免颗粒变形或粘在一起。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制备得到苯乙烯颗粒,颗粒大小均匀,且颗粒形状规则。
在干燥过程中,颗粒没有聚集或变形的现象。
实验成功。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4ba9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7.png)
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报告在这篇关于苯乙烯悬浮聚合实验的报告里,咱们就像在一场科学冒险中,探索那些神秘又有趣的化学反应。
说起苯乙烯,首先得提一下这家伙,它可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它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塑料,能做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真是个多面手。
想想那些塑料瓶、玩具,甚至是汽车部件,没错,苯乙烯可都是它们的亲戚呢。
悬浮聚合这个词听起来像是高级料理的名字,其实它是个让苯乙烯变身为聚苯乙烯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苯乙烯颗粒悬浮在液体中,然后通过加热和引入引发剂,让它们相互“亲密接触”,最终形成我们熟悉的聚合物。
实验的准备工作就像是出门旅行之前的打包,得准备齐全,缺一不可。
我们先得搞清楚实验所需的材料,比如苯乙烯、引发剂,还有那些辅助的溶剂。
材料准备齐全后,咱们就要穿上实验服,戴上手套,安全第一嘛!有些人可能觉得实验室就像是个神秘的地方,实际上,进来一趟就像进入了化学魔法的世界,随时都有惊喜等着你哦。
我们把苯乙烯和引发剂混合在一起,这个步骤可得小心翼翼,像是在调配一杯特调饮品,搅拌的同时,得关注温度的变化,真是让人既紧张又兴奋。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合物开始变得粘稠,就像是面团慢慢醒发,里面的分子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构。
这个时候,咱们的手就像是指挥家,得适时掌握加热的节奏,让反应顺利进行。
看着那些小小的颗粒逐渐融合,真是一种成就感啊!而且实验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候温度高了,反应快得让人目不暇接,有时候又会慢得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就像生活一样,有起有落,总是充满了变数。
再说说聚合的终点,实验完成后,咱们得收集那些变成聚苯乙烯的产物。
这个过程就像是参加一个聚会,大家欢聚一堂,最终形成了一种新的物质。
看到那些亮闪闪的聚苯乙烯颗粒,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真是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而且这些颗粒不仅外观好看,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工,变成各种各样的产品,简直是个万能的化学家!想想以后这些小家伙们可以被制成玩具、包装材料,甚至是一些高科技产品,真是让人感慨科学的魅力无处不在。
苯乙烯悬浮聚合研究
![苯乙烯悬浮聚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a27b896529647d272852a9.png)
悬浮聚合一、悬浮聚合的目的和意义: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在合成树脂中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当今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聚苯乙烯合成多采用悬浮聚合工艺,以水作为反应介质,温度易于控制;产品分子量比容易聚合的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少;生产工艺简单,后续处理工序也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珠状颗粒,较理想的珠状树脂可以直接用来加工成型【1】。
其工业应用比较广泛,80%聚氯乙烯,全部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和可发性聚苯乙烯,部分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悬浮法生产【2】。
二、课题任务①了解悬浮聚合过程。
②利用悬浮聚合法实验室合成聚苯乙烯。
③讨论分析聚苯乙烯悬浮聚合的条件。
三、实验原理及条件选择1.悬浮聚合原理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机械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通常是将不溶于水的单体(苯乙烯)分散在介质水中,利用机械搅拌,将单体打散成直径为0.01~5mm的小液滴的形式进行本体聚合。
在每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和机理与本体聚合相似。
在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引发剂和分散剂的用量、温度与搅拌速度、单体和水的比例对珠体的粒度分布影响显著,若控制不当,易引起粒料的粘结,甚至粘结成块,影响单体聚合。
2.苯乙烯悬浮聚合条件选择2.1悬浮剂选择及用量悬浮剂又叫分散剂。
工业上常用的分散剂分为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非水溶性无机粉【3】。
图1 悬浮单体液滴分散-聚并模拟图【2】加入分散剂可以减小或阻止③、④、⑤过程的发生,防止液滴之间粘接。
表1 悬浮聚合中常用分散剂从分散剂用量及实验室条件考虑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
图2 聚乙烯醇分散保护作用模型【2】憎水基团吸附在单体形成液滴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随着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微球粒子周围的分散剂浓度增大,从而对粒子的凝聚产生阻碍作用。
在分散聚合中,分散剂含量过低,将使分散体系不稳定,聚合物微球容易发生粘结;分散剂用量过高,体系粘度过大,会使成核数目增多,阻碍核聚合,影响聚合物微球的生长。
研究报告实验02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研究报告实验02苯乙烯的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029407060975f46527d3e1e9.png)
研究报告实验02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1、学习悬浮聚合的实验方法,了解悬浮聚合的配方及各组份的作用;2、了解控制粒径的成珠条件及不同类型悬浮剂的分散机理、搅拌速度、搅拌器形状对悬浮聚合物粒径等的影响,并观察单体在聚合过程中之演变。
二、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通过强力搅拌并在分散剂的作用下,把单体分散成无数的小液珠悬浮于水中由油溶性引发剂引发而进行的聚合反应。
在悬浮聚合体系中,单体不溶或微溶于水,引发剂只溶于单体,水是连续相,单体为分散相,是非均相聚合反应。
但聚合反应发生在各个单体液珠内,对每个液珠而言,从动力学的观点看,其聚合反应机理与本体聚合一样,每一个微珠相当于一个小的本体,因此悬浮聚合也称小珠本体聚合。
单体液珠在聚合反应完成后成为珠状的聚合产物。
悬浮聚合克服了本体聚合中散热困难的问题,但因珠粒表面附有分散剂,使纯度降低。
苯乙烯(St)通过聚合反应生成如下聚合物。
反应式如下:CHCH2CHCH2引发剂 nn加热在悬浮聚合过程不溶于水的单体依靠强力搅拌的剪切力作用形成小液滴分散于水中,单体液滴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液滴呈圆珠状,但它们相互碰撞又可以重新凝聚,即分散和凝聚是一个可逆过程。
当微珠聚合到一定程度,珠子内粒度迅速增大,珠与珠之间很容易碰撞粘结,不易成珠子,甚至粘成一团。
为了阻止单体液珠在碰撞时不再凝聚,必须加入分散剂,选择适当的搅拌器与搅拌速度。
分散剂在单体液珠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或吸附在单体液珠表面,在单体液珠碰撞时,起隔离作用,从而阻止或延缓单体液珠的凝聚。
悬浮聚合分散剂主要有两大类:(i)水溶性的高分子:如聚乙烯醇、明胶、羟基纤维素等;(ii) 难溶于水的无机物:如碳酸钙、滑石粉、硅藻土等。
水溶性高分子难溶于水的无机物图1 悬浮聚合分散剂作用机理示意图由于分散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选择分散剂的各类和确定分散剂用量时,要随聚合物种类和颗粒要求而定,如颗粒大小、形状、树脂的透明性和成膜性能等。
高分子实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
![高分子实验苯乙烯的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a24bfd9902768e9950e73835.png)
HUNAN UN I VERS ITY实验报实验名称:XXXXXX实验(小学生姓名:(4号字体)学生学号:(4号字体)专业班级:(4号字体)学院名称:(4号字体)指导老师:(4号字体)实验时间:(4号字体)湖南大学实验报告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实验目的掌握聚苯乙烯珠状产物的制备,了解悬浮聚合的特点实验要求1. 苯乙烯Wml,纯偶氮二异丁月青0. 150g,聚乙烯醇0.25g,蒸f留水60ml ;2. 产物取出后要用水反复洗数次;3. 注意观察反应现象。
1苯乙烯概述1. 1苯乙烯的应用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合成橡胶和塑料的单体,用来生产丁苯橡胶、聚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也用于与其他单体共聚制造多种不同用途的工程塑料。
如与丙烯月青、丁二烯共聚制得ABS树脂,广泛用于各种家用电器及工业上;与丙烯月青共聚制得的SAN是耐冲击、色泽光亮的树脂;与丁二烯共聚所制得的SBS是一种热塑性橡胶,广泛用作聚氯乙烯、聚丙烯的改性剂等。
苯乙烯主要用于生产苯乙烯系列树脂及丁苯橡胶,也是生产离子交换树脂及医药品的原料之一,此外,苯乙烯还可用于制药、染料、农药以及选矿等行业。
1.2正漠丁烷的制备方法(D乙苯催化脱氢法:乙苯在催化剂作用下,达到550〜600°C时脱氢生成苯乙烯。
(2)乙苯共氧化法:苯乙烯也通过P0SM法进行商业化生产,以乙苯和丙烯原料,得到苯乙烯和环氧丙烷。
在该生产路线中,乙苯被氧气氧化生成乙苯的过氧化物,之后,该过氧化物被用来氧化丙烯,得到仁苯基乙醇和环氧丙烷。
最终,1-苯基乙醇脱水后就可以得到苯乙烯。
(3)苯乙烯的悬浮聚合(4)苯乙烯的乳液聚合2苯乙烯的制备和实验方案2. 1制备2.1.1原材料的选择苯乙烯(新蒸)10ml,纯偶氮二异丁月青0.150g,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700—1750)0. 25g,蒸f留水60ml ;250ml斜三口烧瓶1个,15ml球形冷凝管1支,空心塞1个,50ml 小烧杯2个,玻璃棒1支,10ml刻度吸管1支,1000ml烧杯1个,温度计(rioo°c)1支,搅拌棒1支,四氟乙烯塞1个,搅拌马达1台,调压器1台,温度指示控制仪1台。
实验三十五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三十五苯乙烯悬浮聚合](https://img.taocdn.com/s3/m/45b093fb650e52ea541898d0.png)
精选ppt课件
8
3.聚合配方
单体 分散剂 引发剂 介质
试剂
苯乙烯 聚乙烯醇
BPO 水
规格
聚合级,用前碱洗除 阻聚剂
1799,1.5%水溶液 化学纯,使用前重结 晶
无离子水
用量
15g 20ml 0.3g 130ml
苯乙烯可以按体积加入(比重为0.909)
精选ppt课件
9
4. 实验操作
(1)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为保证搅拌速度均匀,整套装置安装要规范,尤其是搅拌 器。安装好后用手转动,要求转动轻松自如。
精选ppt课件
2
Hoffman and Delbruch在1909年首次引入了悬浮聚合法这一概念。在这个悬 浮聚合中,引发剂溶于单体相,而单体相则是分散于分散介质,通常是水中。在这 里,单体液滴构成分散相,水构成连续相。处于分散相的单体(液滴)与最终由 其形成的聚合物与分散介质(连续相)的溶解性通常很低。单体相(或分散相) 的体积分数通常在0.1-0.5。聚合反应可以在低体积分数下施行,但是也要经济 上划算,太低的体积分数会导致产率太低。高体积分数下,连续相太少,就不足 以填充分散的液滴之间的空间。这样,由于单体液滴没有得到充分的分离,最终 我们也得不到颗粒状的聚合产物。正常状态下,液滴彼此间因为分散相的存在充 分而彼此孤立,聚合就在每个独立的液滴内部进行,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属自由 基聚合。
精选ppt课件
12
(4) 出料及后处理:
停止加热,撤出电炉,一边搅拌一边用冷水将三口瓶冷却至室温(为什么?) 停止搅拌, 取下三口瓶,产品用布氏漏斗过滤,并用热水洗数次(为什么?),最后产品在鼓风干燥箱 中烘干(50℃),称量并计算产率。
精选ppt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悬浮聚合
一、悬浮聚合的目的和意义:
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在合成树脂中有重要地位,已成为当今世界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聚苯乙烯合成多采用悬浮聚合工艺,以水作为反应介质,温度易于控制;产品分子量比容易聚合的高,杂质含量比乳液聚合的少;生产工艺简单,后续处理工序也简单,制成的成品呈均匀的珠状颗粒,较理想的珠状树脂可以直接用来加工成型【1】。
其工业应用比较广泛,80%聚氯乙烯,全部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和可发性聚苯乙烯,部分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用悬浮法生产【2】。
二、课题任务
①了解悬浮聚合过程。
②利用悬浮聚合法实验室合成聚苯乙烯。
③讨论分析聚苯乙烯悬浮聚合的条件。
三、实验原理及条件选择
1.悬浮聚合原理
悬浮聚合实质上是借助于较强烈的机械搅拌和悬浮剂的作用,通常是将不溶于水的单体(苯乙烯)分散在介质水中,利用机械搅拌,将单体打散成直径为0.01~5mm的小液滴的形式进行本体聚合。
在每个小液滴内,单体的聚合过程和机理与本体聚合相似。
在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引发剂和分散剂的用量、温度与搅拌速度、单体和水的比例对珠体的粒度分布影响显著,若控制不当,易引起粒料的粘结,甚至粘结成块,影响单体聚合。
2.苯乙烯悬浮聚合条件选择
2.1悬浮剂选择及用量
悬浮剂又叫分散剂。
工业上常用的分散剂分为水溶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非水溶性无机粉【3】。
图1 悬浮单体液滴分散-聚并模拟图【2】
加入分散剂可以减小或阻止③、④、⑤过程的发生,防止液滴之间粘接。
表1 悬浮聚合中常用分散剂
从分散剂用量及实验室条件考虑本实验采用聚乙烯醇为分散剂。
图2 聚乙烯醇分散保护作用模型【2】
憎水基团吸附在单体形成液滴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随着分散剂用量的增加,聚合物微球粒子周围的分散剂浓度增大,从而对粒子的凝聚产生阻碍作用。
在分散聚合中,分散剂含量过低,将使分散体系不稳定,聚合物微球容易发生粘结;分散剂用量过高,体系粘度过大,会使成核数目增多,阻碍核聚合,影响聚合物微球的生长。
所以分散剂选择应适量。
有文献表明,在实验条件如:苯乙烯20 mL 、蒸馏水100 mL 、搅拌速度400 r ·min -1、BPO 0.7 g 、反应温度80℃。
考察分散剂聚乙烯醇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如下表
【1】
:
表2 分散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1】
1.2引发剂选择
1.2.1自由基聚合机理
在一般条件下,大部分烯类不能自动打开π键而聚合,而是有赖于引发剂或外加能。
引发剂一般带有弱键,易分解,能通过均裂和异裂形成中性自由基,而自由基可以作为活性种打开烯类的π键,引发聚合。
简示如下式【2】:
链引发
I 2R · (初级活性种) R ·+M RM · (单体活性种) 链增长 RM · +M RM 2· RM 2·+ RM 3· …
RM n-1·+M RM n · (活性链 R ~·) 链转移 RM n-1·+M RM n +M · 链终止 RM n · 死聚合物 1.2.2引发剂的选择及用量
表3 常见引发剂
过氧二苯甲酰(BPO )分解反应式 引发剂可以加快聚合反应,但含量过大时会导致聚合过快,体系来不及放热且引发剂分解剧烈可能会发生爆炸,不安全;而引发剂太少时,聚合速度很慢,反应时间长。
有文献表明,在实验条件如:苯乙烯20 ml 。
、蒸馏水100 ml 。
、聚乙烯醇0.063
g、搅拌速度300 r·min-1、反应温度80℃。
考察引发剂BPO的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4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1】
由上表可知:随着引发剂BPO用量的增加,聚合物颗粒变大、反应时间缩短。
其原因是:引发剂用量增加,可参与反应的自由基浓度也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使得单体的聚合中心增长加快,从而有利于颗粒直径的增大、沉淀聚合物浓度的增大,加上相对低的稳定剂吸附速度使得聚集过程加快,也易产生较大的珠体粒子。
综合考虑聚合物产率及颗粒大小,20ml单体聚合选择引发剂用量以0.7 g 为宜。
1.3温度选择
苯乙烯的悬浮聚合是以水为介质、以自由基反应机理进行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爆聚,但温度低时,会造成部分聚合物分子量过大.在苯乙烯聚合过程中,开始时若升温过慢,往往会使部分聚合物分子量过大,以致造成高分子物的多分散性增大,分子量大小不齐.为了使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均匀,聚合初期要迅速升温,60℃以后应缓慢升温,特别是在75℃-90℃要分段逐步升温.第三阶段是实验成败的关键,由于聚合热的逐渐放出,油滴开始变粘,易发生粘连,此时需密切注意温度和转速的变化,恰当地控制与调节温度,降低体系粘度,控制聚合物分子量,防止聚合颗粒粘结.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如下【4】:
表5乙烯聚合反应的温度与时间【4】
1.4搅拌速度选择
有文献实验表明,搅拌速度越高,制得的聚苯乙烯珠体平均粒径越小,其原因是:在聚合初始阶段,液滴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液滴不断集聚又不断地重新生成.搅拌速度增大,剪切力增强,反应体系处于剧烈湍流状态,液滴周围存在着较强的压力波动和相对速度波动,当液滴和周围流体相对速度大到足以使液滴边缘不稳定时,小液滴就会从大液滴上剥离,形成若干个小液滴,每个小液滴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成一个小粒子,得到的产物粒径就比较小.因此,在开始聚合时,温度升到60℃-70℃之前,搅拌可控制在一较低的恒定速度(360 r/min-720 r/min).当温度升至85℃-90℃时,聚合反应已经历了1 h,体系中转化率提高,分散的颗粒变得发粘,这时需提高搅拌速度,防止体系结块,搅拌速率以1 800 r/min-2 400 r/min为宜.当体系中转化率至70%时,搅拌速率可降低一些(1 000 r/min-1 200 r/min),以防止剪切力过大,从而控制聚苯乙
烯的珠体粒径【4】.
1.5水与单体的体积比(油水比)
有文献表明:聚乙烯醇0.073 g、搅拌速度400 r·min-1、BPO 0.7 g、反应温度80~85℃。
考察水和单体的体积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见表【1】:
表6 油水比例对聚合反应的影响【1】
高,则聚合反应釜的利用率低;水量太低,则易造成体系粘度大,搅拌、传质、传热困难,导致聚合反应失控,体系粘结成块。
因此,选择水与单体的体积比以5:1为宜。
3.单体原料提纯
苯乙烯在室温下即能缓慢聚合,要加阻聚剂对苯二酚或叔丁基邻苯二酚(0.0002%~0.002%)作稳定剂,以延缓其聚合才能贮存【5】。
所以苯乙烯在聚合反应前应除去阻聚剂,本实验中可以用NaOH溶液洗涤再减压蒸馏收集44o C/20mmHg或59o C/40mmHg的馏分。
四、实验仪器与药品
药品:苯乙烯(工业级),过氧化苯甲酰(BPO),聚乙烯醇(分析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5%NaOH溶液
表7 药品及有关有机物物化性质:
头,尾接管,橡皮管,升降台,回流冷凝器,恒温水浴锅,250 mL滴液漏斗,烧杯,吸滤瓶,抽气管,布氏漏斗,表面皿,锥形瓶.
五、实验装置图
图4 减压蒸馏装置图
图5 悬浮聚合反应装置图
六、实验步骤
(1)苯乙烯的精制:取30ml苯乙烯于分液漏斗中,用5%氢氧化钠溶液20ml 分3次洗涤,再用蒸馏水洗涤到水层呈中性为止,洗涤后的单体用无水硫酸钠干燥3小时。
干燥后的苯乙烯加到100ml蒸馏瓶中进行减压蒸馏,收集44o C/20mmHg或59o C/40mmHg的馏分,记下馏分温度压力[6]。
(2)苯乙烯的悬浮聚合:在装有温度计、搅拌器,回流冷凝器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00 ml蒸馏水、0.073 g聚乙烯醇。
在360r/min-720r/min的搅拌速度下,在20min内升温到85o C-90o C,使聚乙烯醇溶解;再将温度降至60~70o C,待水面上泡沫消失,把溶有0.7 g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苯乙烯单体的混合物加入到溶有分散剂的水相中。
维持温度在60-70o C转速不变。
反应1h后,再升温至75-80o C,反应1.5h,再升温到80-90 o C,此时颗粒变得发粘可以调整转速到1800r/min-2400r/min。
4.5h 后,此时若出现颗粒太小且要控制颗粒大小时,可以适当降低转速。
同时每隔5min可用吸管吸取少量物料于表面器中进行观察,如颗粒变硬发脆,即可以认为到达反应基本达到终点,可停止加热,撤出加热器,一边搅拌一边用冷水慢慢将聚合体系冷却至室温,停止搅拌,取下三口烧瓶。
(3)产品分离提纯;产品用布氏漏斗抽滤,并用冷水洗数3次,最后在鼓风干燥箱中(100℃)烘干或风干至恒重,称量,计算产率。
参考文献
【1】王俏,张玉琦,刘勇.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条件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27(4);71-73.
【2】潘祖仁.高分子化学(第四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0-75;140-143【3】董素芳.PS的悬浮聚合中悬浮剂的应用[J].2010年塑料助射生产与应用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2010;372-374.
【4】张建丽,迟长龙.苯乙烯悬浮聚合粒度的控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20(1);57-59.
【5】/view/127689.htm
【6】范星河,李国宝.综合化学实验[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