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教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性代数》

授课教案

刘思圆

第一章行列式

本章说明与要求: 行列式的理论是人们从解线性方程组的需要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线性代数以及其他数学分支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章里我们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

题:

(1) 行列式的定义;

(2) 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

(3) 利用行列式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 .

本章的重点是行列式的计算,要求在理解n 阶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性质的基础上,熟练正确地计算三阶、四阶及简单的n 阶行列式.

计算行列式的基本思路是:按行(列) 展开公式,通过降阶来计算.但在展开之前往往先利用行列式性质通过对行列式的恒等变形,使行列式中出现较多的零和公因式,从而简化计算.常用的行列式计算方法和技巧有:直接利用定义法,化三角形法,降阶法,递推法,数学归纳法,利用已知行列式法.

行列式在本章的应用是求解线性方程组(克莱姆法则) .要掌握克莱姆法则并注意克莱姆法则应用的条件.

本章的重点:行列式性质;行列式的计算

本章的难点:行列式性质;高阶行列式的计算;克莱姆法则。

§1.1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行列式的概念起源于解线性方程组,它是从二元与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引出来的.因此我们首先讨论解方程组的问题.

设有二元线性方程组

(1)

用加减消元法容易求出未知量x1,x2 的值,当a11a22 –a12a21≠0 时,有

(2)

这就是一般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但这个公式很不好记忆,应用时不方便,因此,我们引进新的符号来表示(2) 这个结果,这就是行列式的起源.我们称4个数组成的符号

为二阶行列式.它含有两行,两列.横的叫行,纵的叫列.行列式中的数叫做行列式的元素.从上式知,二阶行列式是这样两项的代数和:一个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又叫行列式的主对角线) 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正号;另一个是从右上角到左下角的

对角线(又叫次对角线) 上两个元素的乘积,取负号.

根据定义,容易得知(2) 中的两个分子可分别写成

如果记

则当D≠0时,方程组(1) 的解(2) 可以表示成

(3)

象这样用行列式来表示解,形式简便整齐,便于记忆.

首先(3) 中分母的行列式是从(1) 式中的系数按其原有的相对位置而排成的.分子中的行列式,x1 的分子是把系数行列式中的第1列换成(1) 的常数项得到的,而x2 的分子则是把系数行列式的第2 列换成常数项而得到的.

例1 用二阶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

解:这时

因此,方程组的解是

对于三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4)

作类似的讨论,我们引入三阶行列式的概念.我们称符号

(5)

为三阶行列式,它有三行三列,是六项的代数和.这六项的和也可用对角线法则来记忆:从左上角到右下角三个元素的乘积取正号,从右上角到左下角三个元素的乘积取负号.

例2

当D≠0时,(4) 的解可简单地表示成

(6)

它的结构与前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类似.

例3 解线性方程组

解:

所以,

例4 已知

,问a,b应满足什么条件?(其中a,b均为实数).

解:

,若要a2+b2=0,则a 与b 须同时等于零.因此,当a=0 且b=0 时给定行列式等于零.

为了得到更为一般的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公式,我们需要引入n 阶行列式的概念,为此,先介绍排列的有关知识.

思考题:

当a、b 为何值时,行列式

§1.2 排列

在n 阶行列式的定义中,要用到排列的某些知识,为此先介绍排列的一些基本知识.

定义1由数码1,2,⋯,n组成一个有序数组称为一个n 级排列.

例如,1234是一个4 级排列,3412也是一个4级排列,而52341是一个5级

排列.由数码1,2,3 组成的所有3 级排列为:123,132,213,231,312,321 共有3!=6 个.

数字由小到大的n 级排列1234⋯n 称为自然序排列.

定义2 在一个n 级排列i1i2 ⋯in 中,如果有较大的数it 排在较小的数is 的前面

(is

例如,在4 级排列3412 中,31,32,41,42,各构成一个逆序数,所以,排列3412 的逆序数为N(3412)=4.同样可计算排列52341的逆序数为N(52341)=7.

容易看出,自然序排列的逆序数为0.

定义3 如果排列i1i2 ⋯in 的逆序数N(i1i2 ⋯in ) 是奇数,则称此排列为奇排列,逆序数是偶数的排列则称为偶排列.

例如,排列3412 是偶排列.排列52341是奇排列.自然排列123⋯n是偶排列.

定义4 在一个n 级排列i1 ⋯is ⋯it ⋯in 中,如果其中某两个数is 与it 对调位置,其余各数位置不变,就得到另一个新的n 级排列i1 ⋯it ⋯is ⋯in ,这样的变换称为一个对换,记作(is ,it) .

如在排列3412中,将4与2 对换,得到新的排列3214.并且我们看到:偶排列3412经过4与2的对换后,变成了奇排列3214.反之,也可以说奇排列3214经过2与4的对换后,变成了偶排列3412.

一般地,有以下定理:

定理1 任一排列经过一次对换后,其奇偶性改变.

证明:首先讨论对换相邻两个数的情况,该排列为:

a1a2⋯al i j b1b2 ⋯bmc1c2⋯cn

将相邻两个数i 与j 作一次对换,则排列变为

a1a2⋯al j i b1 b2 ⋯bmc1c2⋯cn

显然对数a1,a2,⋯al ,b1,b2,⋯,bm和c1c2⋯cn 来说,并不改变它们的逆序数.但当ij 时,经过i 与j 的对换后,排列的逆序数减少1 个.所以对换相邻两数后,排列改变了奇偶性.

再讨论一般情况,设排列为

a1a2⋯al i b1b2 ⋯bmjc1c2⋯cn

将i 与j 作一次对换,则排列变为

a1a2⋯al j b1b2 ⋯bmi c1 c2 ⋯cn

这就是对换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情况.但它可以看成是先将i 与b1 对换,再与b2 对换,⋯,最后与bm的对换,即i 与它后面的数作m次相邻两数的对换变成排列a1a2⋯alb1b2⋯bmi j c1 ⋯cn

然后将数j 与它前面的数i ,bm⋯,b1作m+1次相邻两数的对换而成.而对换不相邻的数i 与j(中间有m个数),相当于作2m+1次相邻两数的对换.由前面的证明知,排列的奇偶性改变了2m+1次,而2m+1为奇数,因此,不相邻的两数i ,j 经过对换后的排列与原排列的奇偶性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