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汉语教学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完成因素

合集下载

汉语“不、没(有)”的教学

汉语“不、没(有)”的教学
引 言 例 句 中划线 部分 是否 定副 词 ( 或 结构 ),其后 面 的词 是 谓词 。从 例句 中不难 看 出汉泰 否定 副词 在句 中的位 置基


“ 不 ”和 “ 没 ( 有 )”在现 代汉 语里 ,使 用频 率极 高 , 来 实现 。可是 ,并 不是 所有 的否 定表达 都可 随意 用 “ 不”
相对 应 , 都 表示 否定 。 从 语法 功能上 讲 , “ 不” 和“ 没( 有) ” 给学生 区别 “ 不 ”和 “ 没 ( 有 )” 的方 法 。 均可 做 否定副 词 ,在句 中都 可作状 语 ,放在 谓词 前 。陈学 ( 有 )’ 同属 否定 副词 类 ,……修 饰后 面 的谓语 ( 动词 和 形 容词 ),表 示 否定 的意义 ” 。在黄伯 荣 先生和 廖序 东先 忠 先生 的 《 现 代汉 语语 法》 一书 中 ,指 出 “ ‘ 不 ’和 ‘ 没 释 。针 对这 种偏 误率极 高 的教 学难 点,教 师可 以适 当使 用
误产生 的原 因 ,分析 出泰 国学生 使用 “ 不 ”和 “ 没 ( 有 )” 和 “ 没 ( 有 )”在 形式 、语义 及语法 功 能方面 很相 同 。
Hale Waihona Puke 时存在 的难 点 ,并介 绍我 自己在 教学 时用 以解 决这 一难 点 的办 法 。
四 、教学措施
针 对初 中级 泰 国学生 ,本人 在教 学过 程 中的解 决办法
几 乎所有 的现代 否定 表达 都可 以借助 “ 不 ”和 “ 没 ( 有 )” 本 相 同 。另 外我 们再 来看 其否 定的 意义 ,例① 是对 尚未 发
生 的动 作 “ 来” 作 出的否定 例② 是对 “ 这 个人 好还 是不好 ”
或 “ 没 ( 有 )”,有时 用 “ 不 ”是正 确 的,用 “ 没 ( 有 )” 作 出的主观 判 断;例③ 和 例④ 则侧重 于对 已经 发生 了 的客 是错 误 的 ,反之亦 然 。对 于 母语 为泰语 的泰 国学 生 ,尤其 观 现 象 “ 做 ”和 “ 吃 ”作 出 的否定 。①和 ②泰 语用 的是 一 是 初 中级泰 国学生在 学 习和使 用 “ 不 ”和 “ 没 ( 有 )”时 , 常常 出现 使用 不正确 的情况 。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问题。

鼓励学生表达肯定观点,培养积极态度。

提供积极引导和激励,引导学生转变消极思维。

接着,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进行错误分析和及时纠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避免错误。

通过这些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否定情绪,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否定副词,“不”,“没(有)”,教学策略,消极情绪,肯定观点,积极引导,激励,奖励机制,错误分析,纠正。

1. 引言1.1 引言在教学中,否定副词“不”“没(有)”的使用经常会给学生带来困扰和挫折。

学生常常会因为遇到困难或失败而产生消极情绪,使用否定副词来表达自己的否定观点或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用肯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鼓励学生表达肯定观点、提供积极引导和激励、设立奖励机制、进行错误分析和及时纠正等方面,探讨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解决学生在否定副词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2. 正文2.1 教学策略一: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引导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激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信念,让他们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不断尝试和努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克服消极情绪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否定词“不”和“没(有)”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否定词“不”和“没(有)”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否定词“不”和“没(有)”作者:齐琛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9期内容摘要:“不”和“没(有)”是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留学生使用中出现错误最多的否定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偏误出现的类型、原因等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对外汉语教师就能有所重点的进行讲解,同时能帮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语法规则,减少偏误,提高正确率。

文章从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本体区别进行分析,找出留学生习得“不”和“没(有)”时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研究其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不没(有)偏误分析对外汉语教学相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即使他说不清不和没有的区别也可以准确运用“不”和“没(有)”,这是因为他们凭借的是语感和平时的积累,但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母语与汉语有着千差万别,本身学习起来就很吃力,再加上“不”和“没(有)”又属于语法范畴,想要准确区分更是难上加难。

一.“不”和“没(有)”的区别1.从意愿层次上来说现代汉语“不”和“没(有)”在主客观的表达上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不”是对主观评价和看法的否定,对动作发出者的主观行为产生的客观事实的否定;“没(有)”是对动作的发生或完成的否定,是不带主观因素的客观解释或客观陈述i。

郭锐(1977)指出了“不”否定主观意愿和“没”否定客观现实的不合理性,并提出了“不”是对非过程时状的否定,“没(有)”是对过程时状的否定。

所谓对主观意愿或客观事实的否定只是用“不”或“没(有)”否定后产生的外层意思,与过程和非过程的划分并不完全对应。

ii对于主客观区别的研究是出现最早也是影响较为广泛的一种观点,也受到许多学者的认同。

例如,(1)我不喜欢游泳。

(2)我不懂你的意思。

(3)我想吃麻辣香锅,可是没有钱。

(4)我的作业还没写完,妈妈不允许我出去玩。

可以看出来1-2用“不”时,都是用来表达自己主观上的一种想法和意愿。

现代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及韩国语否定词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及韩国语否定词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及韩国语否定词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汉语和韩语都是亚洲文化圈内的重要语言,其中否定式的表达在语言学习和交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否定词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否定的意义,还可以用于表达反义、强调等功能。

不同语言中的否定词在词意、用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汉语否定词和韩语否定词的异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现代汉语中的否定词“不”和“没(有)”,以及韩语中的否定词的用法和差异。

具体目的如下:1. 探究“不”和“没(有)”在汉语中的含义,用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异同。

2. 分析韩语中的否定词的构成和使用规则,并与汉语否定词进行比较研究,以了解两种语言在否定表达上的差异。

3. 探究两种语言中否定词的语法功能和文化内涵,例如否定词的强调、修饰和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异同。

三、研究内容1. 对现代汉语中的“不”和“没(有)”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2. 分析韩语中的主要否定词,并对其构成和用法进行比较研究。

3. 探究汉语和韩语中否定词的语法功能和文化内涵的异同。

4. 分析汉语和韩语中否定词的常见用法和表达方式,例如否定的强调、修饰和情感色彩等方面的差异。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汉语和韩语中否定词的构成、用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实证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两种语言中的否定句进行实际的对比,以验证文献和理论研究的成果。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增进人们对汉语和韩语否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语言学习和交流的效率和质量。

2. 丰富汉语和韩语语言文化的交流和认知,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3. 为语言教学、翻译和翻译等领域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摘要】本文将介绍关于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在我们将探讨为什么学习否定副词是重要的。

接着,在我们将重点讲解理解否定副词的用法、区分不同类型的否定副词、学习否定副词的位置和语法结构、练习否定副词的运用以及提高否定副词的运用能力。

在我们将总结学习否定副词的重点,并展望提高否定副词运用技巧的可能途径。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否定副词的用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关键词】引言、理解否定副词的用法、区分不同类型的否定副词、学习否定副词的位置和语法结构、练习否定副词的运用、提高否定副词的运用能力、总结学习否定副词的重点、展望提高否定副词运用技巧1. 引言1.1 导言否定副词“不”“没(有)”在汉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用于表示否定的意义,对句子的意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掌握否定副词的用法是学习汉语语法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步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否定副词“不”“没(有)”来对某些情况进行否定。

通过正确地使用这两个副词,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学习否定副词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其语法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学策略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否定副词“不”“没(有)”的用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否定副词,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表达。

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和探讨吧!2. 正文2.1 理解否定副词的用法了解否定副词的用法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之一。

否定副词通常用来表示否定、否认或者转变句子的意思。

在英语中,最常见的否定副词包括"not"、"never"、"no"、"none"等。

这些否定副词用来否定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从而改变句子的意思。

否定副词的用法有一些规则需要注意。

韩国留学生混用否定副词“不”“没(有)”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方法

韩国留学生混用否定副词“不”“没(有)”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方法

韩国留学生混用否定副词“不”“没(有)”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方法发布时间:2021-06-18T11:28:15.49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作者:李文清[导读] 否定副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李文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否定副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韩国留学生为例,对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用法进行了梳理,基于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韩国学生混用否定副词的偏误进行归因,并且针对偏误原因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否定副词;对外汉语教学;“不”;“没(有)”一、区分“不”和“没(有)”的用法(一)“不”的用法1.“不”可以否定过去、现在、将来的动作或者状态。

(1)我的弟弟以前不喜欢吃蔬菜。

(2)他腿受伤了,不能走路了。

(3)明天会下雨,我们就不去春游了。

例(1)中的“以前”表示这件事情发生在过去,是指“我的弟弟”在过去不喜欢蔬菜,对过去的否定;例(2)中以“他受伤了”为前提,对“现在走路”的否定;例(3)中“明天”表示将来的时态,是对将来“去春游”的否定。

2.带有主观色彩或者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意愿、感受时,可以用“不”来否定。

(4)他不喜欢听古典音乐。

(5)他不愿意把这件事说出去(6)我不参加这次运动会。

例(4)(5)“喜欢”“愿意”都有比较强的主观色彩,表达了动作发出者的主观意愿呃、和感受,因此用“不”来表达对主观意志的否定。

例(6)中虽然没有出现“愿意”“想”“喜欢”这一类的动词,但是“不参加”含有“我不想参加”的意思,所以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和感受3.“不”可以否定事物的性质(7)这个苹果不甜。

(8)今天的天气不好。

在例(7)(8)中,“不甜”是对苹果口味的否定,“不好”是对天气的否定,这里的“甜”“好”都是用来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是静态的否定。

要注意“清清楚楚”“高高兴兴”这类词语不能用“不”修饰,它们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表示强调。

“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 李铁根

“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 李铁根

汉语学习2003年4月第2期1-7页“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李铁根1(梨花女子大学中语中文系,韩国汉城)[关键词]认定性否定;叙述性否定;绝对时;相对时;已然;未然;前时;后时[摘要]本文对“不”、“没(有)”的否定意义和用法重新进行梳理阐释。

“不”的否定用法可概括为两种:认定性否定和叙述性否定。

认定性否定具有泛时性,不受时间制约;而叙述性否定不具有泛时性,“不”的使用严格受到时间的制约,与“没”形成互补分布。

“不”的叙述性否定用法有两种:1.否定绝对未然句;2.否定相对后时句。

“没”的否定用法也可分为两种:绝对时用法和相对时用法。

在相对时间句中,“没有”可以用来否定已然前时句和未然前时句。

“不”和“没”都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

绝对时和相对时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不”和“没”的时间特征及其否定意义,也有助于解释某些相关的语法现象。

[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3)02-0001-07The Usage of “Bu” and “Mei you” and Time RestrictionLI Tie-gen(Department of Chinese, Ewha Woman’s University, Seoul, Korea)Keywords: the judgement negation; the narrative negation; absolute tense; relative tense; have been done; will be done; pre-time; post-timeAbstract: This article further explains the negative function and the usage of “Bu” and “Meiyou”.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re are generally two negative usages of “Bu”: the judgement negation and the narrative negation. The former expresses general and unspecific time, while the latter expresses restricted and specific time. Therefore, “Bu” and “Meiyou” often form complementary pair. The usages of the narrative negation about “Bu” include two respects: 1. “Bu” negates the absolute sentence that will be done; 2. “Bu” negates the post time sentence in relative tense. The negative functions of “Meiyou”include absolute tense and relative tense. In the sentence of relative tense, “Meiyou” may negate the pre-time sentence that have been done or will be done. “Bu”and “Meiyou”both possess obvious time features. The distinction of absolute tense and relative tense will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ime features and negative functions of “Bu”and “Meiyou”, and to the explanation of some relative syntax phenomenons.§1引言1.1否定副词“不”、“没(有)”的使用到底受不受时间制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不”的使用不受时间限制,而“没(有)”的使用要受时间限制2。

初级汉语语法课教案《“不”和“没”》泰国学生之误区

初级汉语语法课教案《“不”和“没”》泰国学生之误区

初级汉语语法课教案《“不”和“没”》初级汉语语法课教案《“不”和“没”》一、教学对象初级班汉语二、教学内容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教学目标1、掌握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用法,能够准确的区分其不同点。

2、学会在交际中熟练的运用。

四、教学重难点“不”和“没”在运用中的区别五、教学方法1、精选学生熟悉和和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

语法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法点的练习。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和复习语法点。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用具PPT八、教学环节和步骤一、组织教学(2分钟)复习对话老师:你们最近学习忙吗?学生:不忙。

老师:杰克昨天生病了,他今天来上课了吗?学生:他在他的房间休息,没来上课。

二、讲练新课(20分钟)否定副词“不”和“没”一、相同点1、“不”和“没”+动词/形容词前表示否定例:—杰克今天来上课吗? —他在房间休息,他不来。

—杰克今天来上课了吗?—他没来。

—你的胃好吗?—我的胃不好。

—你的胃好了吗?—我的胃没好。

2、在动词前用于过去和现在例:—杰克生病了,他这几天在教室吗?—他昨天不在,今天也不在。

—杰克生病了,他这几天在教室吗?—他昨天没在,今天也没在。

二、不同点1、“不”可以否定将来,“没”不可以否定将来例:—杰克明天来上课吗?—他明天不来上课。

—杰克明天来上课吗?—他明天没来上课。

(×)2、“不”+动词表示主观愿望;“没”+动词表示客观陈述。

例:—你吃饭吗?—我不吃饭。

—你吃饭了吗?—我没吃饭。

3、“不”可以用在“一般”“常常”“经常”或习惯性的事前面,“没”不可以。

例:—杰克经常回家吗?—他经常不回家。

—杰克经常回家吗?—他经常没回家。

(×)—你一般吃早饭吗?—我一般不吃早饭。

—你一般吃早饭吗?—我一般没吃早饭。

(×)—你吃辣椒吗?—我不吃辣椒。

—你吃辣椒吗?—我没吃辣椒。

(×)4、“不”可以用在“喜欢”“爱”“想念”“羡慕”“害怕”“讨厌”“恨”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前,“没”不可以。

“不”、“没(有)”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不”、“没(有)”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不”、“没(有)”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作者:武妍妍来源:《大观》2015年第10期摘要:“不”和“没(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否定副词,泰语中只有一个否定词,由它构成的否定性语法标志单一。

但是却几乎涵盖了汉语否定副词的所有用法。

这给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否定副词造成极大不便。

该文结合泰国学生学习“不、没(有)”时产生的偏误句,找出偏误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不、没(有);偏误;教学策略一、泰国学生习得否定词偏误类型笔者在泰国汉语教学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偏误句。

通过分析,我们将其归为以下三类:(一)误代误代指学生选取的词语不适合某一特定语言环境而产生的偏误。

汉语中有些词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用法不同;有些只是形式上有某些相同之处但用法不同;还有的用法相同但意义相反。

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常会出现因选词不当而产生的偏误。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误代是学生在运用汉语的过程中出现最多的偏误类型。

(二)回避回避是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更多的是采用替代的办法,回避自己不清楚、不会的知识点。

如在“娜娜长得_像她爸爸,像她妈妈。

”这一题中,选项有“不”、“没有”和“好像”三个选项;在“他未必_这样认为过。

”一题中,选项有“不”、“没有”和“会”。

其中“好像”和“会”是干扰项,但在调查中却发现有13.7%的学生选择了干扰项。

(三)错序错序主要是学习者用目的语造句时,使用母语语法规则而出现的偏误。

在收集学生词语造句偏误时,笔者统计出错序的偏误率高达86.3%,泰国汉语中高级学生以及泰国留学生也出现了此类偏误。

二、偏误成因(一)泰语的负迁移泰国的汉语教材多以英语或泰语为注,易造成同义词之间界限模糊。

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大都泰语授课,用汉泰对译的方法来解释汉语词义。

但汉语的同义词,用英语解释或者用泰语直译,都不能将他们的意义用法准确无误的表现出来。

泰语中只有一个否定副词,而“不”和“没(有)”是汉语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两个否定词。

论“不”和“没”的汉泰差异及教学策略

论“不”和“没”的汉泰差异及教学策略

论“不”和“没”的汉泰差异及教学策略雖然泰语和汉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但在词汇方面,除去少量与汉语方言重合,其他词汇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于否定副词而言,泰语的否定副词语义和结构都比汉语的简单。

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否定副词时常常出现偏误,因此,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汉语教师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有助于泰国学生进行汉语否定副词的学习与运用。

标签:否定副词;偏误;对比分析;语言研究doi:10.19311/ki.1672-3198.2017.20.0691 汉语“不”和“没”的辨析1.1 单用时二者的差异“不”和“没”都可以用来回答问题,否认某种事实,作为答语的省略句单独使用。

此时,“不”既可以用来回答是非问,也可回答选择问。

但是“没”的后面必须要加上一个感叹词“呢”,而“不”则不需要,它可以单独出现。

例如:①不!他在说谎!②你去不去学校?不去。

③没呢!我的作业还没有做完。

④你有没有钱?没有。

1.2 搭配动词时二者的差异“不”和“没”都能够搭配动词,表示否定的意思。

但是各自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时有很大差别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与所搭配的动词的状态有关。

“不”一般用来修饰经常性、习惯性、规律性的动词。

而“没”一般修饰暂时性的,无规律的动词。

例如:⑤泰国是不下雪的。

*泰国人是没下雪的。

⑥他是回族人,不吃猪肉。

*他是回族人,没吃猪肉。

⑦她没去上学,她睡着了。

例句⑤⑥描述的是一种规律性的事情。

我们知道泰国是一个热带国家;而回族人是不吃猪肉的是民俗习惯。

其次,二者所表示的时间范畴不一致。

“不”一般是否定现在或者将来发生的事情。

但也可以对过去进行否定。

“没”一般是对过去和现在的事情进行否定。

但也可以指称将来。

例如:⑧我很饱了,我不吃。

*我很饱了,我没吃。

⑨我不舒服,明天不来上学。

*我不舒服,明天没来上学。

B10昨天开会讨论的时候,你坚决不赞成这个提议。

*没B11昨天,我没去学校。

*昨天,我不去学校。

“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辨析——对外汉语中否定副词教学策略

“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辨析——对外汉语中否定副词教学策略

V l2N . 0 2 O0 8
Au u t 0 9 es 0 2
没 旧。
“ 不承认 ” 不吃” 与“ 都是主观意愿 , 表示 “ 我们不愿意
承认 看 见 过 那 件 事 ” “ 不 愿 意 ( 欢 ) 素 菜 ” 和 我 喜 吃 。这 种
形容词 既能用“ 又能用“ ( ) 否定 , 不” 没 有 ” 但意义上 有明 显区别 。例如 :
个过程 , 由“ 如 不亮 ” “ ” 由“ 到 亮 , 不好 ” “ , 不 到 好” 由“
过程的实现 , 不具有活动过程 的不能用 “ 有) 否定。 没( ”
富” 富” 由“ 到“ , 不老” 老 ” 没 ( ) 否定 的就是这 到“ 。“ 有 , ”
( ) 的意义、 有 ” 用法以及对此二者 区别 的说 明也存在着 一 些问题 。 这些都在一定程 度上导致 留学生使用否定副词时 产生偏误 。本文结合“ ” “ ( ) 的语 义表达功 能的 不 、没 有 ”
不同以及两者之 间的偏误 , 析留学生汉语副词习得过程 分 中经常出现 的几个问题 , 提出 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
外 国人学汉语 , 否定副词令许 多人头疼 。在 日常教学 或中介语的语料库 中 , 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
可能生了病或受了伤 , 身体还没有恢复健康。“ 否定 不”
的是性状 , 是静态 的, 没 ( ) 否定的是变 化及 过程 , “ 有 ” 是
否定副词“ 主要用于否定意 不” 例子举不胜举。另外, 一些汉语工具书, 尤其是供外国人 动态的。在现代汉语 中, 否定动词“ 有) 否定事实或存在。 "如: 没( ” 【‘ 1 学汉语用 的工具 书 、 教材 以及 有关 论文 中关 于 “ “ 不” 没 愿和情状 ,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研究总结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研究总结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研究总结北京大学对外汉语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试题中,连续两年出现关于“不”和“没”的对比分析。

试题如下:2003年我不老,走得动。

我没老,走得动。

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并试举两例。

2004 衣服不干,不能穿。

衣服没干,不能穿。

这两个句子在语义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并再举两例。

于是引起了笔者对否定副词“不”和“没”的强烈兴趣。

这两个否定词我平时用的时候好象问题不大,但是真要说清楚个所以然来,还是有点困难的。

于是阅读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尝试着作出便于理解的归纳和总结。

既然存在着比较的价值,两者之间必然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一)“不”和“没”的共同之处首先,“不”和“没”都是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否定标记。

在先秦古籍当中出现过十几个否定词,如“不,勿,毋,否,未,微,非”等等,但是并那个时候并没有出现“没”。

而“不”则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仍然保存在现代汉语当中。

其次,否定词中有否定动词和否定副词之分。

“不”和“没(有)”都可以做否定副词。

具有否定副词的一些语法特征:1、能修饰动词2、能修饰形容词3、“不”和“没(有)”有可以加动补。

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否定得都不是行为动作本身,而是否定活动的结果,即否定的是补语部分。

4、根据陆俭明、马真合作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中对副词能否独立运用问题的调查(《现代汉语副词独用诌议》一文),我们可以进一步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

在所调查的486个常用副词中,只有65个能独用,占13.4%。

其中只有5个是单音节副词,它们分别是“甭,不,没,别,快”。

而且,“不”和“没”不仅能单说,而且能够单独做谓语。

比如:“你别去玩了好不好?”“我不!”“你有没有完成作业啊?”“我没!”正是由于存在着如此多的相似处,才会使我们在使用上存在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本民族的人尚且如此,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存在许多使用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他们可能会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子:甲:“你看没看过这本书啊?”乙:“我不看过。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翻译对比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翻译对比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翻译对比研究作者:肖桂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7期摘要:“不”和“没有”是现代汉语中两个最重要的否定副词,都可以用在形容词/动词前面,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都极高。

本文试从“不”和“没有”的用法和句式上分析“不”和“没有”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不;没有;否定[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1一、否定动词1.凡属主观上不愿意做或不准做的事,即否定表示主观意愿、安排的动词,包括心理感觉动词(状态类心理动词)和主观评价性动词,一般都用“不”,不用“没有”。

We shall not always expect to find them supporting our views.(肯尼迪就职演说)我们并不期望这些国家总是支持我们的观点。

显然只能用“不”,用“没有”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

2.对表示“情理上需要或能力上可以做到”这类意义能愿动词如:应该、应当、可以、能等的否定,只能用“不”,不能用“没有”。

“不”可以放在所有的能愿动词前,“没有”只限于放在“能、能够、要”等少数几个能愿动词前。

The King’s English is a model——a rich and instructive one——but it ought not to be an ultimatum.(高级英语)译文:标准英语是一种典范——一种丰富而有指导作用的典范——但并不应当是一种最高的典表示的是一种社会规则或是为人处世的法则,同样不能用“没有”。

3.属性、判断、关系类动词如:等于、是、符合、姓、在、包含、具有、相等……一般用“不”,不用“没有”。

例:China does not meet any of those criteria.中国不符合这些标准中的任何一项。

总结性或者判断性地指出中国不符合这些标准中的一项,按照汉语使用习惯,只能用“不”。

“不”和“没(有)”的偏误类型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不”和“没(有)”的偏误类型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不”和“没(有)”的偏误类型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卢晓李文波余瑾【摘要】“不”和“没(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也是留学生在使用出错最多的否定副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不”的7种偏误类型和“没(有)”的3种偏误类型分析,作者发现在这些偏误类型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不”和“没(有)”的混用偏误,以及在动补短语中否定副词的位置偏误,这些偏误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据此,分析偏误的3种主要原因,并提出简化归类教学、分步教学、日常交际教学和对比分析教学等教学策略,以减少否定副词语用中的偏误现象。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年(卷),期】2011(000)058【总页数】4【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不”“没(有)”偏误分析教学策略“不”和“没(有)”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副词,而且“不”和“没(有)”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又是多样复杂的。

内部的复杂性使得“不”和“没(有)”仍然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难点,也是留学生在使用否定副词出错最多的地方。

本文试图通过对“不”和“没(有)”的偏误分析①,总结出相应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和建议。

并且希望通过偏误分析,找出出现频率高、留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在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中重点强调这些内容,从而做到以理论研究促进实践教学。

一、偏误类型及其分析(一)“不”的偏误分析。

1.对介词结构和偏正短语的否定偏误分析。

在介词结构中,学习者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的原因,会把否定词“不”和“没(有)”安排在谓语前面而犯错误。

(1)可是对我来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跟您不能]②不能跟您来比。

(2)山本[在学校不住宿]不在学校住宿,她在外边租房子。

(3)玛丽的衣服不十分[不]漂亮。

(4)这个西瓜不怎么[不]甜。

“不”否定介词结构和偏正短语时,介词结构和偏正短语在句中做状语或定语,较中心语来说,更是否定的焦点③。

如(1)句中否定的焦点是“跟您”。

(2)句中否定的焦点是“在学校”而不是“住宿”。

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习得

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习得

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有)”习得努尔艾拉克孜窑吐尔逊(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3中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一、“不”和“没(有)”的内涵、语法使用规则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在实际语用中经常出现对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误用。

很多学者通过对“不”和“没(有)”在汉语中的搭配、适用语境、两者兼用及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分类归纳,总结通用规则,并结合对学生习得过程中偏误的类型特点分析,旨在发现更利于减少偏误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句式的比照分析,学者总结出“不”和“没(有)”的以下两点差异:语义指向的不同。

“没(有)”主要用于否定动作;“不”则既可用于否定动作本身,也可用于否定动作所关涉的对象,“不”还可用于否定主谓之间的关系,或否定性质、状态等等。

时间蕴涵的差异。

“没(有)”蕴涵有“过去”的意味;“不”不蕴涵时间平面,多用于否定现在及将来。

根据汉语否定副词的语义类别及其语法功能特点,可将“不”和“没(有)”的语用规律分析如下:(一)意愿否定类意愿否定类副词以“不”为代表,它的主要功能是否定“主观意愿”。

所谓“主观意愿”,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通常是句中的主语)做某事的意愿,也包括说话者的主观评价和认识。

1.“不”否定意愿。

1.1位于动词、动词短语前。

例如:(1)半个餐厅的人都伸着脖子瞪眼往外看,有好事者饭不吃了,撂下碗筷跑出去。

(王朔《过把瘾就死》)(2)杜梅不接菜谱,“我随便,吃什么都行。

”(同上)(3)我保证以后不再和你闹了。

(4)我明天不去图书馆看书。

(5)为这么点小事生气太不值得了。

1.2位于能愿动词前。

例如:(6)“当然是,否则我也不会和你结婚。

”她斩钉截铁地回答。

(王朔《过把瘾就死》)(7)“不要放她一人走,把她弄上车。

”潘佑军果断地说。

(同上)(8)之后,她对我仍是一如既往,倒是我自己惭愧了,不肯再与她见面。

(同上)1.3独用,包括单独作谓语和单说两种情况。

多用于应答句,也可以用于自述句,更正自己的说法。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

否定副词“不”“没(有)”的教学策略否定副词“不”和“没(有)”使用频率颇高。

《初级汉语口语》(上/下册)中用“不”来否定的句子有551句,用“没”否定的句子148例。

可见正确使用“不”和“没(有)”之重要。

关于二者区别很多书和论文均有提及。

但如何将理论实际到教学中,涉及到的论文仍较少。

故教师在教授和学生在学习中仍有问题,许多老师不知怎么教授,学生学习时不能区分。

因老舍作品是比较标准的北京官话,《茶馆》中多对话,口语性强,故本文以《茶馆》为语料来源,仅就动词前做状语的“不”和“没(有)”讨论。

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二者的语言学本体解释,第二部分基于一般认知策略,讲述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策略。

一、动词前做状语的“不”和“没(有)”的区别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不”和“没”区别在于时间,“不”否定“现在或以后”,“没”否定“以往”。

后来吕叔湘指出“不”用于主观意愿,“没有”用于客观叙述。

解释更进一步,但仍有不当。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明确二者区别在于时间的认识错误。

当前主要观点是:二者区别非时间,实质为主客观之分。

为验证以时间作为区分是否正确,笔者将《茶馆》中含有“不”“没(有)”在动词前做状语的句子进行。

(一)动词前做状语的“没(有)”。

《茶馆》中此类38例,否定过去行为动作的23例,占一半以上。

如:连一床被子都没给我们!可是不好办,我没办过!剩下18例,11例为“还+没+动词”,表本来可能要发生,但事实上未发生。

可描述过去,也可描述当前。

即描述现实,与时间关系不大。

如: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

(过去)我还没想好呢!(当前)文中还有4例为旁白动作说明,对动作进行客观叙述。

如:没给钱即走。

没等回答,往外走。

由此可看出,“没”确可否定将来,但不可忽视否定过去的占多数,且用于将来的都是“还+没”。

再来看白荃在《“不”“没(有)”教学和研究上的误区》中的“没”用于将来的例子,均为“还+没”,如:如果明天晚上10点她还没回来,你就给我打电话。

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语义功能及其语法结构

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语义功能及其语法结构

第一章: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的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1.有关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若干问题及其研究范围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不”和“没(有)”是为众人所熟知且经常使用的两个词。

这两个词不但经常出于口语, 而且常见于书面; 不但是现代汉语课中必讲的内容, 也是各种语文词典和各种字典的必收对象。

研究这两个词,我们首先该从总体来看它们在词类中的位置以及一些相关的理论基础,从而设定出研究范围。

1.1.词性问题“不”和“没(有)”属于哪一类词?对于这两个词的词性问题,也有争议,但不是很激烈,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一般人都把“不”看作副词,对于“没(有)”则有不同的意见:名词前的“没(有)”看作是动词,动词前的“没(有)”看作是副词;也有人认为不论是动词前的还是名词前的“没(有)”都是动词。

第二,“不”、“没(有)”归纳为副词中的一个小类,否定副词。

许多教材、专著、词典、字典中一向都认为它们的作用就是对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加以否定。

诚然, “不”、“没(有)”都表示否定意义, 习惯上称之为否定副词。

第三,有些专著把“不”和“没(有)”单独称为“否定词”一类词;有些专著却从否定手段称之为“否定标记”。

第三种观点是针对二者的基本作用来命名的,从某些角度看,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否定词”和“否定标记”是难以与传统语法体系相接轨,我们还是将这两个词归为传统语法体系中的词类之中为好。

所以就看第一和第二种观点。

这两种观点对于“不”的词性是一致的。

对于“没”的词性,到底该归为动词的还是副词兼动词的好呢?笔者认为,还是将“没(有)”分为两类,动词和副词,即名词前的是动词;动词、形容词前的是副词。

将否定副词“不”和否定副词“没(有)”(即作为动词“没(有)”排除在外)作为本论文所研究的范围之内。

为行文方便,本文将否定副词“没(有)”简写为“没”。

对于例句中,原文写什么就写什么。

1.2.否定副词“不”和“没”的特征“不”和“没”是现代汉语的否定副词,那么否定副词有什么特点呢?否定副词是从意义标准划分出来的一个特殊小类,顾名思义是表示否定的副词。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否定副词“不”与“没”的对比分析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否定副词“不”与“没”的对比分析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否定副词“不”与“没”的对比分析摘要: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不”与“没”的语义表达功能的异同,列举留学生学习中的典型偏误,并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不”与“没”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不”;“没”;语义;语用;教学策略在普通话中“不”是副词,“没”除了副词还有动词词性。

当“没”与名词搭配时是动词,名词不能用副词修饰,所以副词“不”与动词“没”很容易区分。

笔者重点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的区别。

“不”与“没”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虽然二者都表示否定,但其在用法上存在诸多差异。

外国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常常混淆。

另外,一些汉语工具书在两者差别上没有明确而全面的对比,这也是造成偏误的原因。

一、“不”与“没”的用法1.与动词搭配根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动词可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两大类,也称意志动词和非意志动词。

自主动词又可分为动作动词和心理活动动词。

非自主动词分为评述性动词和非评述性动词。

(1)习惯性与偶然性。

“不”与“没”都可以和动作动词连用,但是在语义上区分,表示对经常性、习惯性或规律性的动作否定用“不”来修饰;而表示具体的、一次性的否定用“没”。

①他从不迟到。

②他总是迟到,但是今天没迟到。

例①的意思是说“他”没有迟到的习惯,是对有规律的动作的否定,所以用“不”。

例②是说他常常迟到,但今天这一次没有迟到,是对具体的某一次的否定用“没”。

再比如:③他不吸烟,也不喝酒。

④他没吸烟,这里禁止吸烟。

例③“他”的习惯是不吸烟,长期以来就是如此,所以用“不”否定;例④平时有吸烟习惯的“他”这次与以往不同,没有吸烟,所以用“没”否定。

(2)主观与客观。

一般情况下,想要表达主观想法,不想做某件事时要用“不”来修饰;“没”是用来表达对客观事实的否定。

在这种意义上也包含对已经发生的动作的否定。

例如:⑤大家都在看晚会,只有他不看。

⑥昨天下雨,我们都没看晚会。

其中例⑤是“他”不想看,自己选择不看晚会。

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区别再考

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区别再考

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区别再考作者:刘均国来源:《现代语文》2020年第01期摘要: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用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韩语的语序虽然和中国不尽相同,但韩文的汉字和语法却与汉语极为类似。

通过多年在韩国的汉语教学经验,当把韩国语翻译为汉语时,会发现韩国语中否定副词的使用对汉语否定副词的使用有参照作用,即“不”和“没(有)”的使用上可以以“时间点”和“时间段”来界定。

具体来说,“不”否定的是一个“时间段”的持续情况,而“没有”否定的是一个“时间点”的情况变化。

关键词:否定副词;韩语;时间段;时间点一、韩语中的否定副词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西方语言里边用形态成分连表示的概念,汉语里边或者不做表示,或者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1](P1)。

韩语里的否定副词最主要的是“안”和“---하지않다”。

“안”用在动词、形容词前,“---하지않다”用在动词、形容词后,两者意思是一样的,相当于汉语中的“不”。

如:“去”的否定,根据时态不同,韩语可以翻译为“现在时”的“안갑니다. 가지않습니다.”;过去时“안갔습니다.가지않았습니다.”;将来时“안가겠습니다.가지않겠습니다.”[2](P112)类似的还有:“못或是---하지못하다”,它相当于汉语的“不能”。

根据时态不同,韩语可以翻译为“现在时”的“못갑니다.가지못합니다.”;过去时“못갔습니다.가지못했습니다.”;将来时“못가겠습니다.가지못하겠습니다.”同时,在韩语中,也有相当于汉语“没(有)”的否定副词:“없다”。

它一般会用“动词/形容词+을/를수없다.”相当于汉语的“不能做……,不可以做……”。

如:“不能走”在韩语中就是“갈수없다”,这个用法和上面提到的“못”“---하지못하다”是一样的。

另一个用法是“动词/形容词+ㄴ/는적이없다”,相当于汉语的“没有……过”。

如:“没(有)去过”在韩语中就是“간적이없다”,这个用法也是固定的。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比较及其教学法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比较及其教学法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比较及其教学法作者:巴科提·凯丽木库罗娃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9期巴科提·凯丽木库罗娃内容摘要:否定副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有很多。

本文对比分析否定副词“不”与“没(有)”的语义表达功能,比较“不”和“没”在用法上的区别,研究外国学生言语中常见否定副词应用问题,解析这两个否定副词的否定意义和用法。

关键词:否定副词不没(有) 偏误分析否定副词教学法1.引言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的区分和用法是多样和复杂的。

外国人学汉语否定副词令许多人头疼。

在日常教学或中介语的语料库中,外国学生使用这些否定副词出错的例子很多。

另外,外国人学汉语用教材以及有关论文中关于“不”和“没(有)”的意义、用法以及对此二者区别的说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留学生使用否定副词时产生偏误。

2.否定副词“不”和“没”的意义和用法否定副词“不”和“没(有)”使用频率很高。

《初级汉语口语》(上/下册)[6]中用“不”来否定的句子有551句,用“没”否定的句子148例。

可见正确使用“不”和“没(有)”之重要。

关于二者区别有很多书和论文,但如何将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涉及到的论文仍较少。

教师在教学和学生在学习中仍有问题,许多老师不知怎么教学,学生学习时不能区分。

否定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2]。

“不”多用于主观叙述,可以否定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动作行为。

“没(有)”主要用于客观叙述,否定动作,状态的发生或完成,用于否定现在和过去,也能否定将来。

例子:(1)我不吃早饭。

-主观、现在我没吃早饭呢。

-客观、现在(2)你昨天怎么没去看电影?-过去我明天不去看电影了。

-主观,将来(3)否定经常性、习惯性的动作、状况或非动作性动词,要用“不”。

他从来不迟到。

他不抽烟、不喝酒。

(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对性质的否定,要用“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泰汉语教学中否定副词“不”和“没(有)”的完成因素发表时间:2017-02-22T14:29:41.217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11月作者:颜胡接[导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和“没”(为了行为更简洁,我们用“没”来代替“没(有)”,下同)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重点,更是难点。

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泰国孔敬市摘要:本文试图从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角度来寻找“不”和“没(有)”的判别方式,通过过往相关研究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发现:动词“是”的否定式永远都为“不是”;就时体特征而言,进行体的否定表达永远都用“没(有)”,而在其它的否定句中,只要它们的对应肯定句都以完成体来表示的,则都是用“没(有)”;其它情况,诸如对经常性习惯性动作的否定、对主观的否定、对性质状态的否定以及表达认识、判断等等都用“不”。

关键词:“不” “没(有)” 判别方式肯定式否定式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和“没”(为了行为更简洁,我们用“没”来代替“没(有)”,下同)的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重点,更是难点。

而就其本体研究而言,虽然有很多学者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做得很深入细致,可是,对于这二者的区别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就“不”和“没”的区别而言,我们对过往的相关研究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如下。

(一)主观性与客观性认为:“不”主要用于否定主观方面,比如:主观意愿、动机、判断、认识、评价等等;“没”主要用于否定客观方面,比如:客观事实、事件等等。

很多学者都把这一组区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现代汉语虚词释例》(1982)就明确指出:“不”否定主观意愿,“没”否定客观意愿。

吕叔湘(1980)、李瑛(1992)、邵敬敏(2001)、刘月华等(2001),都持相同看法。

白荃(2000)指出,“不”和“没”在时间维度上的区别只是表面的,真正的区别存在于主客观。

文贞慧(2003)持相同的观点。

(二)时间维度的区别从时间维度上讲,我们有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一般认为“不”多用于现在和将来,“没”多用于过去,或者认为“不”所受到的时间限制要小于“没”。

吕叔湘(1980)认为“没”用于过去和现在,“不”可用于过去、现在和将来。

邵敬敏(2001)指出“不”在时间上没有限制,“没”不能用于将来。

刘月华等(2001)持相同看法。

聂仁发(2001)指出不仅在时间维度上有区别,而且主客观的不同也会给二者的用法带来一定的影响。

李铁根(2003)在时间维度上作了更为细致的分类,指出应当把时间和主客观两个方面统一起来。

史锡尧(1995)中认为当“没”用于否定一种活动过程时,具有客观性,且是过去的情况;当“不”用于否定一种动作活动时,具有主观性,且表示尚未发生。

刘同贵(2008)从动内部的时间性及句子的时间性两个方面来谈论了“不”与“没”的区别。

(三)连续和离散“不”否定连续量词,“没”否定离散量词。

郭锐(1997)指出,对主观意愿或客观事实的否定只是用了“不”和“没”之后表现出来的外层意思,“不”是对非过程的否定,“没”是对过程的否定。

石毓智(2001)也用这组概念来区别“不”和“没”用法。

(四)静态和动态彭小川等(2004)中说,“不”用于表达个人意愿,否定经常性或习惯性的情况,否定具有某种性质、状态,“没”用于客观叙述,否定某行为已经发生,否定性质、状态发生变化。

这里既有主客观的区别,也包含静态与动态的区别,也包含也一定程度的时间区别。

在文贞慧(2003)里直接用静态否定和动态否定来解释这两种否定。

二在有如此纷繁复杂的相关研究的情况下,就是母语者也不一定能把这些意义和用法记得清楚,更不用说非母语者了。

同时,我们注意到,虽然泰语的否定词还有“????[y?]”和“??????[maidai]”,泰语里更常用的否定词是“???[mai]”,这个词几乎涵盖了过去、现在和将来,即用一个词就可能表达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不”和“没”。

这就势必给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否定词时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负迁移)。

从理论上讲,要么他们全部用“不”,要么全部用“没”来表达否定,或就会出现误用或错用的情况。

我们知道,作为母语使用者来研究母语跟作为非母语者来学习该种语言是有很大不同的。

上述所有的研究都是以从母语使用者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和总结,而本文是想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角度来谈这组否定副词的区别,即我们要回答“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会学生正确辨析和运用这组否定副词”这个问题。

那么,是否能找到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办法或者判别标准让泰国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这组否定副词呢?在众多的相关论文中,万莹(2001)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她从“不”和“没”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情况,以及与句子各种情状类型、结构类型、时体特征搭配时不同表现,来区别“不”和“没”。

在谈到与动词和形容搭配时,她指出凡是能进入“V或者A+了”句法槽的动词或形容词都可以用“没”来否定。

在谈到与语境意义和时体特征搭配时,她指出“不”的泛时性特征决定了它既可以否定活动句,也可以否定事件句,而“没”与动词内部时间关系密切,能用“没”否定的动词,其内部一定有时间性特点。

我们从中得到启发,我们从句子的外在形式上提出了这样的假设:关于否定副词“不”与“没”的判别方式:1.动词 “是”的否定式永远都为“不是”;2.对进行体或持续体的否定永远都用“没”;3.“没”是对这样的肯定情况进行否定:到某个时间为止,某个行为动作或某种状态变化已经结束或完成;4.其它情况,都用“不”。

下面我们一一讨论。

三(一)动词“是”的否定式永远都为“不是”从吕叔湘(2002)中我们看到,“是”的基本用法就是认定、判断、承认或接受事物的某一种状态,那么用“不”否定是顺理成章的。

在它的众多解释中,我们一一作了验证,只要是可以有否定形式存在的,其否定形式都为“不是”。

比如:1表示解释或分类的:他是工人。

其否定句为:他不是工人。

2表示适合:来得是时候。

其否定句为:来得不是时候。

3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其否定句为:他不是走了吗?4用于承认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这是你的错吗?是,是我的错。

其否定回答是:不是,不是我的错。

对于母语为普通话的人来说,对于这一条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就好像是1加1永远都等于2一样,我们不用去解释就可以理所当然。

可是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人来说,他们在运用时很有可能出现“没是”这种情况。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它作为一条辨别规则给提出来。

(二)对进行体或持续体的否定永远都用“没”现代汉语里表示进行、持续体的词有“着”和“在”。

下面分别讨论。

“着”1、当“着”表示状态的持续时,如:墙壁上挂着一幅画。

水缸里装着满满的一缸水。

妈妈正在做饭,她腰间系着一条围裙。

如果对以上句子进行否定,只能用“没”。

2、当“着”表示动作的反复进行时,如:她正摇着那把房子。

细细的雨水不停地敲打着路面。

同样,对以上句子进行否定,也只能用“没”。

3、当“着”表示行为的持续时,如:从进门到现在,她一直低着头。

他直盯着那幅画。

同样,其否定式只能用“没”。

“在”当句子中有表示进行状态的“在”时,其否定式只能用“没”。

如:她在生气。

我们正在等人。

(三)“没”是对这样的肯定情况进行否定:到某个时间为止,某个行为动作或某种状态变化已经结束或完成。

存在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虽然在对“没”的用法作出判断时不考虑时态因素,但是,每一动作的发生都依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我们将依托这三种时态加以讨论。

首先,“到某个时间为止”,这个时间如果是过去,如:(1)昨天五点前,我还没吃饱。

其肯定形式为:(2)昨天五点前,我吃过饭了。

或者是:(3)昨天五点前,我已经吃完饭了。

要对(2)或者(3)进行否定,只能是(1),不可能是(4):*(4)昨天五点前,我还不吃饭。

即:(1)是(2)或(3)的否定表达。

第二,“到某个时间为止”,这个时间如果是现在,如:(5)我没吃饭。

意为:到现在为止,“吃饭”这个动作还没发生。

其肯定形式为:(6)我吃过饭了。

或者是:(7)我已经吃完饭了。

要对这两个句子进行否定,也只能是(5),不可能是(8):*(8)我不吃饭。

现代汉语中也可以有“我不吃饭”这种表达,但是其肯定形式为:(9)我要吃饭。

可以看出,这个句子里“吃饭”这个动作到“现在”还没有发生。

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当用“不”来否定。

再如,当谓语动词为形容词时:(10)衣服还没干呢,再凉会儿吧。

“衣服没干”是指到说这句话的那个时候,“衣服干了”这种状态还没有出现。

其肯定形式为:(11)衣服(已经)干了。

这个句子的否定式也一定是(10),而不可能是:*(12)衣服不干。

而当我们说“衣服不干”的时候,表达的是一种性质或属性,其肯定形式为:(13)衣服是干的。

第三,“到某个时间为止”,这个时间如果是将来,如:(14)明天八点我还没到上海。

其肯定形式为:(15)明天八点我(已经)到上海了。

同样,对(15)进行否定,一定是(14),不可能是:*(16)明天八点我不到上海。

因为(16)的肯定表达为:(17)明天八点我到上海。

而这个时候,借用英语时态来说,(17)是一般将来时,(15)为一般将来完成时。

(17)用英语表达为:I will arrive at Shanghai at 8:00 tomorrow.(15)用英语表达为:I will have arrived at Shanghai at 8:00 tomorrow.这两个句子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再如下面两个句子:(18)下周五之前,我不发表评论。

(19)下周五之前,我还没发表评论。

这两句话是分别是以下两句话的否定表达:(20)下周五这前,我将发表评论。

(21)下周五之前,我(已经)发表了评论。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没”是对到某个时间为止某个动作或某种状态变化已经结束或完成的否定。

(四)其它情况,都用“不”其它情况包括:1表达个人意愿。

如:他不去看电影。

或:他不想去看电影。

2否定经常性或习惯性的情况。

如:他不吸烟,也不喝酒。

3表示决断、估计或认识。

如:我不知道这是你的书。

你不应该这样做。

4否定具有某种性质、状态。

如(12)。

四本着减轻学习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的想法,我们用四条简单而又实用的判别式来判别“不”与“没”。

相比较而言,第一条是最简单的,记住了就一劳永逸。

第二条相对较难,因为要对是不是进行体或持续体进行辨别,有的持续体表状态,有的表动作的反复。

可是,在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中,对进行体的否定却相对较少。

第三条是最难的。

因为要对句子的肯定形式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这其实是一个逆向推理、再逆向推理的过程。

但经过这样的两次推理过后就能保证对“没”的判定是正确无误的。

就本文而言,理论知识尚显浅薄,且还须多方考证,还请大方之家多多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