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效能评价指标设计导则》-

《信息系统效能评价指标设计导则》-

信息系统效能评价指标设计导则Guidelines for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ffectivenessevaluation index目次信息系统效能评价指标设计导则 (4)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设计原则 (4)5 设计流程 (5)6 评价指标设计 (6)7 评价指标类型设计 (6)8 评价指标权重设计 (7)9 效能评价主要场景设计 (7)信息系统效能评价指标设计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效能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流程和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类型及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信息系统效能评价指标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术语和定义。

4 设计原则4.1 目标导向4.1.1 以设定目标为参照。

以衡量设定目标与当前实现情况的差异程度为评价维度,引导实际工作向设定目标发展,实现或超越设定目标;4.1.2 以提升显著成效和避免突出问题为目标。

以发现实践中的显著成效和突出问题为评价关键点,引导实际工作提升实效,避免突出问题。

4.1.3 以改进质量、提升效能效率为目标。

以分析总结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原因,为形成改进优化方式方法提供支撑为评价手段,实现效能评价核心价值。

4.2 逻辑自洽4.2.1 应覆盖表征评价目标要求,反映效能自我完备,没有矛盾。

4.2.2 同一层级的评价指标重要性应基本一致,评价内容和效能不交叉重叠、自相矛盾。

4.2.3 下一层级评价指标应为上一层级评价指标的组成部分,评价内容和效能不应超出上一层级指标对应的范围。

4.3 量化可比应实现各评价指标的评价内容数量化、比率化,且能直观呈现和对比。

4.4 操作性强各评价指标及要点应具有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可重复、可回溯的特征。

4.5 数据驱动应以尽可能多的历史、实时评价数据为基础,持续优化改进评价指标及要点。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内照 熬_ o 鄹 期 l 年
信 息 纵 横
高 校 信 息 化评 价 指 标 体 系的构 建
徐 敬 洁① 钟 佐 彬 ②
( 重 庆 师 范 大学 ② 重 庆 电 子 工 程 职 业 学 院 ) ①
摘 要 高校信息化 在发展 过程 中缺乏一个可行与合理的评 价方案 ,本文在参考相关论文基础之上 ,选取 了一条 与以往 不同的指
用包括综合力 自动化系统 的应用水平 、校园一卡通系统 建设 水平 、 公 数字化校园系统 、远程教育情况 、 信息服务 、教务管理 系统 、 科研管 理 系统 、其他管理信息系统 、 教学方式信息化 水平9 项指标 ;信息 安 全和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 、网络管理 、 章制度 、 规 信息
标体系构建途径 ,通过隶属度分析 、信度和 效度分析、相关性分析、鉴别力分析 ,确定评价指标体 系。 关键词 高校 信息化 指标 遴选
高校信息化建没是当前高校建设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如何评价和 比较高 校信息化水平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制定可行 与合理 的评 价 方案 ,提高 我国高校信 息化 水平是观阶段 高校信 息化研究 的重要课
性 、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1 指标的隶属度分析 .
信息技 术获关威果 占总成果的 比例
组织机构
在 评价指标体系 中,各项指标通常还存在着一定的相 关性 ,这种 相关性会导致被评价对象信息的重复使用 ,从而降低评价的科学性和
合理性 。相关性分析是通过对各个评价指标问的相关分析 , 删除一些
题。
评 价指标 ;反之 ,如果该元素不适合作为一个评价指标 ,应当删除 。 根据 对回收问卷 的统计 ,计算 出每个指标的隶属度后 , 将明显不 适 合作 为对高饺信息化 水平评价的指标删除 ,为了降低对指标删除的 误删率 ,对于各个指标隶属度 低于5% ,视 为该 因素 不适合作为评 0的 价指标 ,予 以删除。 根 据高校信 息化水平 评价指标 的隶 属度分析结 果显示 ,总共有

宁夏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宁夏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显著效果 。3 _ ① 截至 20 年年底 ,全 区农 户每百户 08
[ 金项 目] 国家 软 科 学研 究 计 划 “ 基 西部 民族 地 区农 业 信 息化 集 成 创 新模 式 研 究 与 示 范 ”( 目编 号 :2 0 G D1 2 ; 国家 科 项 0 7 X3 0 ) 技 支 撑计 划 “ 黄灌 区信 息化 技 术 研发 与集 成 示 范 ”( 引 课题 编 号 :2 0 B 3 B 7 07 AD 3 0 )
络 ,有 效推 进 了宁 夏 现代 农 业 和 新 农 村 建 设 ,取 得 了
信 息 化 指标 体 系 是 信 息化 水 平 测 算 与 评 价 的重 要
依据 ,通过信息化指标体系 ,可 以定量地衡量一个国
家 、地 区及 乡 村 的信 息 化 水 平 ,提 高 信 息 化 建 设 的 科 学 性 和 准确 性 。5 建 宁 夏农 业 信 息 化 发展 评 价 指 标 l 构
20 0 7年 9月 宁 夏正 式 被 国务 院 信息 化 工 作 办 公 室
列 为全 国第 一个 国家 级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信 息 化 试 点 省 区 ,通 过 “ 农 村 信 息 化 省 域 试 点 ” 工 程 项 目 的 实 新 施 ,建设 中 的 “ 电合 一 ”的 新农 村 综 合 信 息 服务 网 三
网络 分析 法 ;宁夏 拥 有 彩 色 电视 机 1 51 1 .7台 、电话 机 6 .7部 、移 动 电 91
话 11 、家 用计 算 机 08 2部 . 3台 ;村 村 通 网 络 ,实 现 了
[ 要 ]在 对 农 业信 息化 内涵 、信 息 摘
化 发 展 水 平 和 宁 夏 农 业 信 息 化 发 展 现 状 分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说明本指标体系适用于拟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企业,用量化指标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成熟度(即已具备条件)进行评价。

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前进行这种评价,对买方和卖方都十分必要。

评价的结果将预示项目建设成功的可能性和难易程度,以便双方作出决策。

本指标体系由两部分构成:A类指标为必要条件,它评价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B类指标为充分条件,它评价项目实施的难易程度。

评定计算:A类指标--各子项记分后乘以10,即为其得分。

然后将各子项得分逐级平均最后得到总评分。

例如:A2=(A21+A22+A23+A24+A25+A26|+A27+A28)/8A=(A1+A2+A3+A4)/4 倘若该项目尚无新系统,A4不计入此时 A=(A1+A2+A3)/3B类指标--各子项记分后乘以其重要度因数(权重),即为其得分。

然后将累计总得分除以可能的最高得分(各子项重要度因数总和328乘10),再乘100即为总评分。

例如:某企业B类各子项乘以其重要度因数(权重)后,所得总分为2166。

此时B类指标分值=(2166/3280)*100=66分评价方案:前提:A类指标各子项等均不低于50分。

方案1--A、B两类指标总评分之和不低于100分,则项目具有可行性。

方案2--A类指标总评分不低于60分,同时B类指标总评分不低于40分,则项目具有可行性。

倘若A类各子项虽然均不低于50分,但A类指标总评分仍低于60分,说明项目属于可行与不可行的临界状态,要设法改善A类子项得分值使项目成立,若不能改善,则该项目不可行。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1070 90 80 80 100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总评分累计总得分 / (重要度因数总和 328 × 10)*100= 65.76 分100 80 70 70 8010070 9080 8010084 9118 0 0 60 0 0 42 0 0 0 120 0 0 0 0 150 0 00 00 0 80 0 0 0 0 0 0 0 24 0 90 0 48 0 0 0 140 0 1000 0 0 480 0 0 0 0 120 0 0 0 160 0 0 0 40 0 0 60 0 0 0 48 0 0 72 0 0 0 0 00 0 0 0 48 0 0 18 0 0 0 75 0 0 0 0 32 0 0 40 0 0 32 0 0 36 0 0961601001000 215765.7621951。

论PPM信息系统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论PPM信息系统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财 务指 标 , 并借助 这套指标 收集数 据 , 利用绩 效评 价方 法对业 务癞程生命周期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体系。
二 、 P 信 息 系统 的评 价 指 标 体 系确 定 P M 1 构 建评 价 指标 体 系模 型 、
本文 研究评价 流程绩效 的六个维 度 , 即财 务 、 员工 、 客户 、 创新 、 柔性等方面 , 衡量指标如下 : 流程 具体 一是财 务方面 。偿 债比 率 、 举债经营比 率 、 周转率和 利润率 。也有人 按照 企业入增长指 标 、 成本降 低或
面就如何建模进行了阐述 。
( ) 价指 标权 重设 置的 方法—— 1评
层次分析法 A P H 。层次分析 法是 2 世 0 纪 7 年代 中期 由美国的运 筹学教授 T 0 .
LSt 提 出来的 。它在对 问题充分研究 . t ay
后首先分析 问题内在因素的联 系,并将
其划分 为若干层次 : 方案层 , 则层 , 准 目
生产率提高指标 、 资产利用或投资战略指标。 二是 员工方面 。 主 要有 员工培训 次数 、 员工发展空 间和成长机会 、 员工保持 率 、 员 工的满意度等 。同时 员工本身的素质衡 量指标有 员工经验 、 参 与管理能力 、 员工技能及知识水平等 。 三是客户方面 。 客户保持
构 建流程绩 效评价 指标体 系计量 模型 ,首先必 须 明确 种 类, 然后是设置评价指标权 重的方法 , 包括指标体 系中定性 、 定
|嚣


—■■r 0
【 要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着 我 国 经 济 体 制 向 市 场 经 济 体 摘 随
制 的 转 变和 现 代 企 业 制 度 的 建 立 , 业绩 效 评 价 的 作 用 逐 渐 得 企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是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它能够量化评估学校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果,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文将从构建信息化标杆校项目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的角度,进行详细研究和探讨。

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1.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指标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包括硬件设备、网络设施等。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备数量、网络带宽等指标,以便全面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状况。

2. 教学应用指标教学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在线课堂的建设等。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校教学应用的多样性、覆盖范围、参与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贡献。

3. 学生学习效果指标学生学习效果是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否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标志。

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应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生学业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的影响。

4. 师生满意度指标师生满意度是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衡量标准。

应考虑教师对信息化工具和平台的使用满意度、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接受度等指标,以评估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师生中的推广和应用情况。

二、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1.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是基于实测数据和统计分析的评估方法,能够提供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测试成绩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结果。

2.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是基于评估者的主观判断和专业知识的评估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量化的指标。

可以通过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方式,获取评估者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感知和评价,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绩效评估结果。

3. 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评估的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结果。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风险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针对当前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构建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非常重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一、引言信息安全是信息化时代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也是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基础。

目前,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估方法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因此,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变得至关重要。

二、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信息安全维度信息安全维度是指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构成。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机密性维度:机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访问者使用,以保护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披露。

(2)完整性维度:完整性是指对信息和信息处理系统的修改、删除未经授权的防范。

(3)可用性维度:可用性是指保证信息和 IT 资源能够在需要时按照需求进行访问。

2、信息安全评估指标的体系(1)评估目标:评估和量化评估对象的各个方面。

(2)评估维度:主要包括安全策略、数据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运营安全等。

(3)评估对象:主要包括系统、网络设备、应用、数据、人员等,进行分级管理。

(4)评估内容:包括评估输入、评估流程、评估输出、评估标准等。

3、信息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信息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综合考虑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策略等多个方面,在整个信息安全评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信息安全综合评价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策略指标: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安全意识等。

(2)数据安全指标: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可用性。

(3)系统安全指标:包括系统可靠性、系统完整性、系统可用性、系统性能等。

(4)应用安全指标:包括应用程序安全、应用数据安全、应用功能安全等。

(5)运营安全指标:包括操作管理安全、设备管理安全、网络安全等。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设计,旨在评估某个实体或者实践的效果和质量。

其设计原则和构建流程对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和构建流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设计原则1.可靠性:评价指标必须是可靠的,即能够得到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同时要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评价指标还应该是可重复的,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可以直接的在实践中应用,提高实践的效果与质量。

3.客观性:评价指标必须是客观的,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应该是客观的,能够真实反映实践效果和质量。

4.全面性:评价指标必须具备全面性,综合考虑实践的方方面面,从不同角度评价其效果与质量。

5.可比性:评价指标必须具备可比性,在同等情况下,不同实践之间的评价结果能够相互比较,有助于指导实践中的改进。

二、构建流程1.确定评价目标:确定需要评价的实体或者实践以及评价的目标,这是设计指标体系的基础。

2.确定评价内容:根据评价目标,确定需要评价的方面和内容,尽可能细化具体的评价要素。

3.构建指标体系:在已经确定的评价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新的指标体系应当集成和继承已有指标体系的优势,要注意避免重复和盲目添加指标。

4.确定指标权重:确定不同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和权重,在评价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加权,以反映实践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5.搜集数据和信息:在评价实践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这是评价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保障。

数据的搜集应该是系统性的、标准化的,避免遗漏和误差。

6.评估分析:在搜集到数据和信息之后,进行评估分析。

评估分析的过程应该是开放、透明、客观的,其结果必须是可信的和有说力的。

7.撰写评价报告:撰写评价报告是对评价结果和评价过程的总结和表达。

评价报告的书写要简洁明了,结论准确,论据充分、有可信的数据支持。

8.发布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应该是开放的、透明的,应该考虑到相关利益团体的需求和反馈,所以结果的发布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吸引更多的利益团体参与到实践中来。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

1 概述指挥信息系统是海上作战体系的核心资源,是作战能力的核心组成,增强指挥信息系统对作战体系的支撑能力,实现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的融合协同,实现实时感知、高效指控、精确打击、快速机动、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的体系集成,是提升海军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

研究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应用方法,是明确定义、描述和有效检验评估指挥信息系统的能力,选择指挥信息系统应重点发展的技术方向和项目,协调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满足未来海上军事任务的需要,选择最优的系统建设方案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本文研究了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和描述方法,并说明了如何基于构建的指标体系,开展系统效能评估,从而为指挥信息系统的研制、建设、集成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我们将海军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划分为三级层次结构,分别为:任务效能指标(Measures of TaskEffectiveness)——系统能力指标(Measures of Effectiveness)——系统性能指标(Measures ofPerformance),如表1所示。

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的树形结构,在进行指标定义时,一是要对指标的属性进行描述,如表2所示,在明确的作战背景、战场环境、系统使用特点、要求、人员前提下,指标通用描述模型包括指标编号、指标名称、指标层次、指标含义、测评对象、父节点指标、子节点指标等描述要素;二是要对指标所处的层次结构进行描述,如表3所示。

3 指挥信息系统能力评估3.1 效能评估框架从需求出发,对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能力进行评估,验证信息系统功能性能是否满足体系需求,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体系能力需求满足度。

指挥信息系统体系能力评估框架如图1所示。

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实体是一个个的系统,但同时各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与体系之间的关系,也是体系区别于系统最关键的特征。

相应的,在对能力这一范畴进行研究时,对指挥信息系统的体系能力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各系统能力,同时也要考虑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体系之间指挥信息系统效能指标构建及评估方法研究 ■王成飞 董亚卓 赵文迪摘 要:本文面向指挥信息系统,研究了指挥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描述方法,提出了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框架、流程、需求获取和描述方法以及指挥信息系统体系效能评估方法,从而为指挥信息系统指标构建和能力评估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新入职本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入职本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新入职本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姚萍萍,史绪生,姜勇,周爱霞,杨春玲*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252000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information ability for new undergraduate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esYAO Pingping, SHI Xusheng, JIANG Yong, ZHOU Aixia, YANG ChunlingLiaocheng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2520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Chunling,E⁃mail:****************Abstract Objective: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information ability for new undergraduate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es.Methods: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Delphi method,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information ability for new undergraduate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es was constructed,and the weights of indicators at all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y AHP. Results:A total of 12 consulting exper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wo rounds of expert correspondence were conducted. T 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ecovery rate were all 100%.The authority coefficients of the experts were 0.93 and 0.92.The Kendall's W coefficients of indicators at all levels in the two rounds of consulting were 0.119⁃0.205 and 0.161⁃0.339,respectively(P<0.001).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information ability for new undergraduate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es was finally constructed,including 3 primary indexes,10 secondary indexes and 53 tertiary indexes.Conclusion: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nursing information ability for new undergraduate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es was scientific,rigorous and reliable.It could provide quantitative basis for the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formation ability for new undergraduate standardized training nurs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words nurse;nursing information ability; standardized training; Delphi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摘要目的:构建新入职本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护理信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指在进行综合评价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以便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也要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以下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些原则及其综合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尽量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影响。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并涵盖所有重要的评价维度,以确保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评价。

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即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以便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

4.可衡量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一定的可衡量性,即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度量,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稳定性原则:评价指标应相对稳定,即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剧烈的波动。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1.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通过对评价指标之间的层次结构进行构造和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

2.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矩阵运算,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将评价结果进行模糊化处理,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

3.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对多个相关变量进行降维处理的方法,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并通过确定各个主成分的权重,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

4.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针对小样本和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5.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原理的权重分配方法,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值,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进行综合评价。

以上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不足之处,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使用。

如何构建指标体系方法论

如何构建指标体系方法论

如何构建指标体系方法论构建指标体系是评估绩效、衡量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于组织内部管理和外部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论:一、明确目标和战略定位构建指标体系的首要步骤是明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定位。

只有清晰地定义目标和战略,才能确定衡量成功的标准。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组织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战略定位则需要考虑组织所处的环境、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二、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在明确目标和战略定位的基础上,需要确定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是那些能够最直接反映组织目标实现情况的指标,通常是数量化的、可度量的指标。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需要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可衡量性和可改进性,同时也要避免指标过多,以免造成冗余和混乱。

三、制定指标的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每个指标都需要具体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确保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

指标的具体定义应该清晰明了,避免歧义和模糊性。

计算方法应该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成本效益。

四、建立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构建指标体系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数据收集渠道、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等。

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机制,以便将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五、制定绩效评估和改进机制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评估绩效和推动改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和改进机制。

绩效评估包括对指标达成情况的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对绩效达成情况的反馈和奖惩措施。

改进机制包括对指标体系的不断优化和更新,以及对绩效改进的支持和激励。

总之,构建指标体系需要明确目标和战略定位,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制定指标的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建立指标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及制定绩效评估和改进机制。

这些步骤相互关联,需要综合考虑组织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保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衡量信息系统的绩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通过建立指标体系,企业可以客观地评估信息系统的综合运行状况。

其次,指标体系可以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企业调整和优化信息系统的运行。

最后,指标体系可以为企业的信息系统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构建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指标要与企业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相一致。

其次,指标需要具备可度量性和可行性,以确保能够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最后,指标需要能够提供对信息系统绩效全面而准确的评估。

三、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在构建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业务流程来确定指标。

通过分析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可以确定与信息系统绩效相关的关键指标。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专家和用户对信息系统绩效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构建指标体系。

四、常见的绩效指标在信息系统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绩效指标。

首先是系统可靠性指标,如系统可用性、故障率和回复时间等。

其次是信息质量指标,包括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

另外还包括系统安全性、用户满意度和IT成本等指标。

五、指标体系的应用指标体系在信息系统绩效评估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指标体系监控信息系统的绩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其次,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信息系统绩效奖励和考核的依据,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指标体系还可以帮助企业与供应商进行合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六、指标体系的持续改进指标体系的构建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企业需要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跟踪和分析指标数据,企业可以发现问题、评估效果和调整绩效指标。

一种现代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种现代信息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维普资讯
爨幕 0 . 。 霉幕 葛 _ _ ・ 一

种现 代信 息 系统 的评 价指标体 系研究
黄 国 涛
( 东 省 科 技 情 报 研 究 所 广 州 5 03 ) 广 10 3
摘 要 在 总 结 现 有 信 息 系统 评 价 指 标 研 究 现状 的 基 础 上 , 合 现 代 信 息 系统 的特 点 , 立 了 一 种 基 于信 息 质 量 的 , 结 建
息 管 理 系统将 无 法反 映 系统 在 信 息加 工 、 息处 理 、 息分 析方 信 信 面 的能力 。现代 信息 管 理 系 统评 价 指 标 建 立应 该 是 基于 信 息质 量的 , 合评价 信息 系统效 益的 现代 信息 系统评价 指标 体系 。 综 2 用 于现代信 息系 统评价 指标 体 系
系统 的核 心内 容—— 息 涉及 的 评 价 指 标反 而 不 多 。上 述介 信
绍 的评价 指标 体 系 涉 及信 息 方 面 的 指 标 , 要 是 评 价 信 息 的质 主
目蓟 , 国内外 对于 信息 系统评 价 的研 究主 要 集 中在 以 下三 个
方面 : 第一 。 瘩 息系统 经济 效益 的评 价 和预 测 。 日本 企 业采 用 对 如 第三利 润概 念来 评价 M1 S的经济 效 益 , 前苏 联将 投资经 济 效 益系 数作为 衡量 M1 经 济 效 益 的基 本指 标 来 测量 系 统运 行 后 经济 效 S 益的提 高等 ; 第二 , 信 息 系 统 本身 的 质 量 的评 价 ; 三 , 信 息 对 第 对
量, 比如 在层次 指标评价 指 标体 系中 , 一层 次评 价 指标 是 第 信息 的质 量 。第二层 次评价 指标 是 , 准确 度 和 精确性 。 时性 。 、及 、可 靠性 ’ 整性 。 据 安全 性 、信 息容 量 、信 息 纠错 能 力 ’ 、完 、数 。 。 从 这些评 价指标 设立 中可 以看出 , 些 评价 指标 主要 是评 价 信恩 这 的 准确性 、 备 性 、 完 重要 性 。应 该 说 这 些评 价 指 标是 适 用 于 以信 息组 织、 息 昏理 为 特征 的 传统 信 息 系 统 , 信 如果 用于 评价 现 代信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信息安全为核心,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于企业和组织都至关重要。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安全性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石之一。

如何确立一个全面可靠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企业为了评价自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而构建的量化评价标准体系。

它是通过对企业内部信息安全控制的各个层面进行精细化指标划分,以期对其信息安全水平达到合理的把控和规范的一个重要工具。

二、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1.规范信息安全管理行为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而言,企业和组织管理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引导企业和组织的管理者在制定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时更具条理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2.保障信息安全的有效性信息安全管理具有显著的动态性。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进行动态的评估,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善。

3.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大型的企业和组织而言,信息安全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行为,更好地优化管理过程,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三、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1.系统性、全面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针对企业和组织的信息安全要素进行分类,对其分层次、分领域地进行掌控,这样才能够规避盲目评价等的问题。

2.量化性、指标明确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制定具体的指标和评价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管理的细节加以控制和规范,从而达到管理效果的提升。

3.灵活性、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能过于死板,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实现量化评估,同时,应该切实可行,并配以具体的操作手册,使得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难度降低,管理价值才能够得到深化。

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理念

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基于平衡记分卡理念

统 的整体 水平 ,在微 观上使企 业更准确 地认识 信息 系统 的内
涵, 明确企 业信 息系统的 目的 , 制定正确 的信息 系统战略 , 为企
业信息系统的具体实施提供切实的帮助。建立统一的企业信息 系统指标 体系 , 其一 , 企业可 以对其信 息化 的全 过程进 行全面
的评价 , 彻底检 查企业信 息化的现状 , 定企业 信息化建 设所 确
的需要 再给 予细致有针对 的制定 。 三、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信息系统项 目的价 值体现在多个方 面 ,营层次价值 ; 有些方 面容易量化 , 些方面难以量化。所 以 , 有 本文采用多指标 方法对
学 习四个方面展 开 , 每个方面包 括三个层 次 : 望达 到 的若干 期 总体 目标 ; 由每个总 体 目标 引出的若干 具体 目标 ; 每个具体 目 标执行 l况的若干衡量指标 。这四个方面 分别从四个角度来考 青 察公 司的战略 目 : 标 财务角度( 我们怎样满足股 东?)顾客角度 ;
系统建设成为一种投入 的“ 无底洞 ” 产出却 、 “ 无人 问津” “ 或 无法问津” 的现象 。 2 0世纪 8 0年代以来 ,国内外 的学者专 家开始提 出各种 各样 的方法来 研究信 息技

\ 部营理度 内 管角: 运
信 息化 给 内 部 带 来 的收益 — — 定量 : 化为 财 转 务收 益 — —定 性 : 化为公 转
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 是企业信息化进程 的重要环 节 , 对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它在宏观上提高企业信 息系
平衡记分卡不仅是 一个指标考评 系统 , 且还是一个战略 而
管理 系统 。因为它把企业战略及其内部各部门任 务和决策转化 为 多样 的 、 相互联 系的 目标 , 然后再 把 目标 分解成 多项指标 的 多样化业绩考评系统。即考评从财务 、 顾客 、 内部管理和创新与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8年16期课题研究高教学刊浅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信息化和高科技为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带来了全方位、宽领域、多趣味的海量信息,并在具体领域能存储处理、选择、运用方面做到智能化和快捷化,将其作为一种教材,运用在教学上无疑能起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作用。

在高等教育教材方面,数字化教材在许多高校已作为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立项,正处于大力研究阶段并已取得可喜成果。

其中,教材质量建设至关重要。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数字化教材的编制质量,提高数字化教材建设水平,作者总结研究了有关高校近年来数字化教材建设工作经验,初步构建了高校数字化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化教材建设质量评价指标初步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指标包括教学指标、软件指标和媒体指标3项。

其中,教学指标含有4项二级指标和10项三级指标;软件指标含有3项二级指标和7项三级指标;媒体指标含有3项二级指标和8项三级指标。

一、教学指标项该指标为一级指标,其包括教学内容、科学思想、交互反馈、媒体规范4个二级指标,以及教学适用性、认知规律性、结构合理性、生动趣味性等10个三级指标。

具体内容如下:(一)教学内容1.教学适用性———主要评价教学内容、知识程度、组织与表述是否适合教学对象,并按照对应的课程标准、教学对象的知识水平,确定教材内容及其组织结构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匹配情况。

2.认知规律性———主要评价教学内容、组织和叙述的内容是否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重点评测教材知识体系是否符合学科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结构合理性———主要评价内容组织结构的合理性程度。

本项指标重点评测知识网络组织的优化程度,以及教师和学生是否了解所学知识点在本知识体系中的“定位”等。

4.知识趣味性———主要评价表述生动趣味的程度。

教材内容是否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科学思想1.科学先进性———主要评价文字表述和多媒体呈现的准确性,学科知识的科学性,思想观点的准确性,能否适当地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的水平。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地评估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水平,本文将探讨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评价指标应全面覆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硬件、软件、人员、流程等。

2、重要性:评价指标应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方面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反映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能力。

3、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在实际评估中得到有效应用。

4、动态性:评价指标应随着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上原则,本文构建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战略规划与组织管理战略规划与组织管理是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基础。

在战略规划方面,应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在组织管理方面,应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团队,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方式,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是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

在硬件方面,应考虑服务器的配置、网络带宽、数据存储等方面的需求;在软件方面,应考虑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方面的选择;在维护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系统维护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应用系统开发与优化应用系统开发与优化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

在开发方面,应考虑业务需求、系统设计、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因素;在优化方面,应系统的性能、用户体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优化。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需求变更应对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4、人员培训与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与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人员培训方面,应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信息安全方面,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保障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基于德尔菲法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德尔菲法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德尔菲法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的:构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快速上报信息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方法:应用德尔菲法,向29名相关专家发放两轮评价表,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结果:两轮评价表回收率均为100%,总体专家权威程度0.86,所有指标重要程度评分均数>3.5,大部分指标的变异系数3.5,变异系数3.5。

为得到较一致和可靠的结论,第一轮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修改并完善:原效益指标的变异系数>0.2,改为C效果指标;删除三级指标成立ADR专家组;A14配备信息系统开发员改为明确各科室ADR监测主要负责人;A24建设有效上报奖励制度改为建立有效上报奖励制度;A25实施漏报惩罚制度改为建立漏报惩罚制度;A33自行开展过ADR相关培训改为定期开展ADR培训,修改后的指标见表1。

根据第二轮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的打分情况计算相应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结果见表1。

对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做χ2检验[12],P均3.5,变异系数中除了C效果指标、C3经济效益的变异系数大于0.2之外,其余均小于0.2,考虑此两项指标为一级和二级指标,且对评价系统很重要,所以给予保留。

二级指标中,变异系数小于0.1的指标有B3信息与安全、B4数据准确性、C2报表数量和质量,说明专家一致认为此三项指标较关键。

这是因为系统安全、数据准确是信息化系统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患者隐私不被泄露的切实保障,而报表数量和质量则反映系统能带来的效益。

经统计检验,协调系数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专家的预测意见协调性较好。

B 系统指标的协调系数最大,说明该指标的可信度最高,表明系统安全、运行快速、可操作性强等对提高ADR上报效率和质量尤为重要。

一级指标中系统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大,与该指标协调系数最大一致。

从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来看,C2报表数量和质量对于评价该系统起关键作用,其中报表数量尤为重要,这与系统利用信息手段是否能直接上报ADR、提高上报效率具有一定的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考号:115009198579姓名:魏罗云[内容提要]:系统的指标不仅仅是系统的构成、功能和性能定性及定量的反映,也是系统设计思想及设计师对系统的理解程度的反映,并能够为系统的考核、验收和维保提供依据。

本文指出了建立指标体系的意义及建立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某个信息系统的分析,给出了功能、组成和验收阶段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的三个剖面视图进行了解析,最后给出了指标体系的具体描述框架示例。

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快促进信息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促进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系统;指标体系;构建正文信息系统总体设计中,系统的方案选择常常是多种互相矛盾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最后的设计应在众多因素中取得合理的折中;而这种折中又必须建立对使用方需求的深刻认识和合理把握之上。

因此,集成方应与使用方一起深入讨论,在弄清楚实际需求和系统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权衡以决定系统构成,并从实际对象、实际方式及技术水平出发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实际技术与使用要求进行充分论证,论证的结果之一就表现为系统的指标体系,这种指标体系既能够体现系统的组成构架、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能够体现设计思想和设计师系统对系统的理解和定位,是折中之后对系统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描述,也是系统考核、验收和维保的依据。

1. 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介绍信息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多指标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领域.有关它在信息系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则更有待人们的努力。

这里所谓的企业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对信息系统所进行的一种全方位的考核或者判断.它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它的评价包含了多个独立指标。

二是这些指标分别体现着信息系统的不同方面,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

三是综合评价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作出一个整体性的判断,并用一个总评价值来反映信息系统的一般水平。

一般来说。

信息系统多指标综合评价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这是整个评价工作的前提。

第二方面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具体数值,即指标评价值。

第三方面各评价值的综合,包括综合算法和权重的确定、总评价值的计算等。

2指标体系建立中存在的问题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即由集成在行业平台上的、执行特定专业任务的电子设备所构成的信息系统)由于其组成和功能等方面的复杂性,一般被分解为一定数量的子系统(由一台或多台主设备以及连接的若干台外围设备组成的、实现某一种特定的电器或机械功能的设备群);在描述系统的指标时,则通常按各子系统为基本单位,以各子系统的指标描述来代替对系统指标的描述。

这种做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描述系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形式”上的问题,它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目前用户和设计师对系统设计方法的把握,对系统构架的理解,对系统层次的划分及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认识,这是形式所反映出的问题的“本质”。

这种描述有比较直观和易于理解的特点,但是,也反映出了设计师对“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和流程的把握有待完善,对系统的理解和认识水平有待提高;系统集成商(即系统总体设计和集成单位,以下简称“系统总体”)在系统集成过程中的地位、工作范畴、内容和方法不够明晰;从可操作层面看,还暴露出指标描述的层次和范围不够清楚,不能准确地描述各集成阶段考核和验收的对象。

(1)不能充分地体现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

现代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要求在弄清楚实际需求和系统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权衡以决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决定,需要哪些系统构成才能实现这些功能和性能要求,换句话说,即将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进行分解,分解到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结合技术水平、周期、成本和风险等各种因素对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充分论证,使系统配置合理、先进、可靠、性价比高。

也就是说,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要求在设计师头脑中先有系统,而后有子系统;先有系统的构架,而后有子系统的组成;先有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然后有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现有的以子系统指标体系代替系统指标体系的方法,不能充分体现出自顶向下的设计流程,越过了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分解到“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这样一个不可缺少的设计环节,而是从“系统的构架”直接到“子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缺乏系统设计的总体单位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定义和描述。

(2)不能体现出系统总体设计师对系统的理解。

在目前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广泛采用了以子系统的指标为主要内容来描述系统的方法,客观上强化了这样一种倾向:人们在描述系统时,忽视了系统总体设计师对系统在顶层上的功能和性能的定义,而直接以子系统的描述代替了对系统的描述;并且误认为,系统总体的设计师们目前对系统的理解也是认为“系统”就是各“子系统”,不能充分体现出系统总体在集成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及对系统的认识水平。

(3)不能充分体现出系统总体在集成过程中的地位。

由于缺乏指标体系,现行的项目中忽略了系统总体对系统概念的把握及在集成过程中的工作,使得项目管理或生产采购在进行技术协调时,容易产生越过系统总体设计而直接同子系统承制单位进行协调的倾向,这样不利于系统总体对系统设计要求的把握,不利于系统总体对集成进程的控制,从而也削弱了系统总体的地位。

(4)不便于集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考核、验收和维保。

目前以子系统为框架的技术规范体系,还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描述的梯度和层次,从而不能为指标验收的边界条件、验收方法和标准提供准确的导向,模糊了子系统和系统的界限。

在免费缺陷责任期中,对系统的运行情况没有可以直接测控的标准,降低了可维性。

以系统技术规范的描述为例,有一类现象值得特别注意:有些指标在子系统规范中给予了描述,但在系统规范中又进行了描述。

子系统技术规范的描述应该仅仅针对于在子系统验收阶段应该验收的指标;系统技术规范的描述应该仅仅针对于在系统验收阶段应该验收的指标。

例如,交通信息系统是交通流采集设备、传感器和通信等设备在交通管理行业平台上的集成,那么,对于交通流采集而言,其工作频率、响应时间等指标不应在系统规范中列出,仅需在子系统验收时考核,无需在系统验收时考核;事故检测和畅通等要求在子系统规范中不应列出,因在子系统验收阶段无法考核,只有在系统平台上经试运行后验收系统时才能考核。

如果将应该在系统层面上进行考核的指标和应该在子系统层面上进行考核的指标并列在一起,不但影响验收时的可操作性,也使得责任不够明晰。

当然,在系统规范中需要描述子系统时,为描述的完整性起见,可以全部引用,但可以用标记的形式注明指标验收的范畴和层次。

3.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3.1根据系统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及当前技术规范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遵循以下二项原则。

(1)以系统的观点完整、准确地描述系统。

以系统的观点去描述系统,主要是从系统的功能和系统的组成两个方面来描述。

前者分解定义了系统的能力,后者为能力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描述系统时,应从这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无缝划分。

在进行无缝划分时,注意对传统的技术规范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在系统层次的考量,强化系统观点。

(2)反映系统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师对系统的理解。

用户在和集成方一起深入论证给出系统要求后,由于设计师系统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的设计师对于系统的理解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可以体现为对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定义,对设计重点和着眼点的把握,对系统的构成(即子系统的划分方式)及子系统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等等。

或者说,在用户给出了项目要求后,系统总体可以不拘泥于用户项目要求的描述方法和体系结构,按照自顶向下的系统设计方法,给出对系统在“系统总体”层面上的理解,即系统的定位、功能、系统的实现方式和具体指标要求。

(3)有层次地描述系统,增强验收考核的可操作性。

对于在不同阶段(如子系统出厂验收阶段和系统集成阶段)都要考核的指标,称为I类指标;对这类指标,常常需要给出在不同验收阶段的不同指标要求,而这项工作正是系统总体的一项重要任务。

例如,检测灵敏度就是这样的一类指标。

这是因为,检测传感器作为一个子系统,在道路上完成安装后,考虑到车辆环境对灵敏度的影响,检测系统的灵敏度相比初始的设计性能应发生变化,因此,系统总体对检测传感器子系统提出的子系统级的出厂验收要求应是建立在把平台受扰因素考虑进去后对检测传感器子系统的灵敏度提出的要求,而不应是研制要求中对灵敏度要求的照搬;如果在子系统出厂验收阶段检测子系统能够达到该指标要求,就应认为是对子系统研制商的验收合格;而在检测传感器系统安装到道路上后再进行的灵敏度验收应被认为是对系统集成系统的验收。

在对子系统提出指标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由于在子系统出厂验收进行时,子系统尚未安装到道路上,验收环境还只能是实验室或者是外场的模拟/半实物环境,系统集成制定的对子系统的验收要求还应考虑在该阶段进行验收时的环境限制,这样才能保证在子系统出厂验收时,指标的验收具备可操作性。

对于仅在系统集成阶段进行考核的指标,称为Ⅱ类指标,作为系统的指标,而不作为子系统的指标。

以系统畅通指标为例,从它的影响因素考虑,可以分解为2个以上组成部分的指标,即检测传感器本身的覆盖参数、布设密度,以及交通流分析等。

这类指标在子系统的出厂验收阶段无法检验(或者说,只能验证分解到各子系统的指标),只能在系统集成阶段构成完整的系统后才能进行,应视为对系统集成方的验收。

对于仅在子系统出厂阶段进行考核的指标,称为Ⅲ类指标,作为子系统的指标,而不作为系统指标。

这类指标在子系统出厂验收时即可进行验收,在完成系统集成后这类指标不受影响,可以视为对子系统供货方的验收。

3.2信息系统综合评价体系所谓信息系统综合评价体系。

是指一套能够反映所评价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和特征,并且具有内在联系、起互补作用的指标群体.它是信息系统整体状况的客观反映。

一个合理、完善的指标体系,是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的先决条件。

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相比,既具有一般系统的共性又有其特性。

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上可表现为以下几点:1.整体性原则。

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人一机系统.系统各组成部分需协同运动才能发挥作用.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地反映所评价系统的综合情况。

从管理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子系统、相应的业务部门组织环节到系统直接操作人员等各个组成部分.都应该客观地加以观察;信息系统对于管理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效果,也必须全面加以考虑。

2.可测性原则。

指标的含义必须明确,数据资料应收集方便,计算简单。

同时,指标体系内部及外部的同类指标之间能够比较.同一指标要具有历史可比性,这样才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综合评价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3.动态性原则。

在信息系统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于信息系统的不同类型,都应能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得到体现.根据需要可作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