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景观生态学》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景观生态学 A 姓名:
学年学期:2011-2012-1 学号:
考试时间:2011-11-18 班级:08园林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6分)
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公里到数十公里范围。
景观要素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也叫作景观单元。如马尾松林、栓皮栎林、樟树林等,每一片森林,每一条河流每一块农田等。
斑块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有明显区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
一个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相对均质性非线性区域。
廊道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
不同于两侧相邻地域的一种特殊的的带状要素类型。
基质是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高,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结构成分。
景观镶嵌体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破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
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干扰所导致连续的整体景观转变为分割和破碎的景观镶嵌体的过程。
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是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即空间格局,是由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景观动态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的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和规律,也叫景观变化。
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特征在空间,时间及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干扰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使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离散的事件。
尺度一般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度量,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在景观生态学中,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
粒度指研究对象中最小可以分辨的空间单元和时间单位。
景观生态学形成的理论基础:1整体论与系统论(反馈)
2等级理论
3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4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
5渗透理论与中性模型(中性理论)
6空间镶嵌和板块动态理论
景观构型 1斑块——廊道——基质构型
2网络——结点构型
景观生态流指物质、能量、物种及其他信息在景观各空间组分之间的流动。
二、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并改正。每题3分,共15分)
1. 生态学上的景观可以同时具有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含义。(T)
2.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就是景观空间格局。(F,是指景观中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
3. 景观异质性程度越高,其生物多样性程度也越高。(F,异质性是空间、时间及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变异性)
4. 景观稳定性可以归结为持久性、恢复力和抵抗力。(T)
5. 中度干扰假说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干扰发生的间隔时间比竞争排斥所需时间短。()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6分)
1.简述基质的判断标准。
相对面积(基质是面积最大的景观要素)
连通性(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的景观要素)
动态控制(基质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较其他景观要素类型大)
2.简述Forman的理想景观格局。
其中心思想是,将相似的用地类型集中起来,但在建成区保留一些自然廊道和小的自然斑块,在大型自然植被板块的边缘也布置一些小的人为活动斑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 景观生态流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能流,物质流,物种流,信息流)
4景观结构对景观功能有什么影响?
景观结构决定功能,景观结构与景观功能相辅相成,实现一定的功能需要有景观结构来支持,并受景观结构特征的制约。
5.简述景观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步骤:1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
3分类等级和主导因子确定
4样点确定与野外调查
5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的建立
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
7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
6简述尺度效应对景观组分、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尺度效应:指通过尺度变换分析而显示出的一些列景观特征变化。
景观组分:(均质性和异质性)尺度变大的过程中,不同景观组分之间的异质性和差异性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导致不同性质的景观组分融合,转变为均质的景观。
景观空间格局:随着尺度的变化,景观空间格局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小尺度下,景观的空间格局将根据斑块的分布而变化。大尺度下,景观的空间格局将根据生态过程的控制而变化。
四、论述题(33分)
1.举例分析景观破碎化与景观异质性及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5分)
景观破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当景观出于初始的均质化阶段时,生境连续,面积广大,种群数量大,种群大小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不突出。随着景观破碎等作用导致的景观异质性增加,生境多样性将提高,种群多样性将更丰富,物种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将增加。随着破碎化的进一步加剧,景观异质性有可能降低,生境孤立现象突出,遗传多样性降低,甚至随着生境的消失而消失。
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破碎的斑块越小,种群密度降低程度越大,灭绝的的速率越大。景观破碎化的加剧将通过三条途径使遗传多样性降低:1小种群增加,个体数量减少,遗传漂变突出。2种内近交增大。3种间隔离增大,影响种间基因流等。
2. 用案例阐述基于景观生态适宜度评价的自然保护区生态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18分)
1建立绝对保护的栖地核心区
2建立缓冲区以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干扰
3在栖息地之间建立廊道
4适当增加景观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