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PPT讲稿

合集下载

卒中病人血压管理幻灯片课件

卒中病人血压管理幻灯片课件
– 发病24小时内不论是否使用药物,卒中病人发 病第一天,收缩压约下降28%。 – 血压每降低10%,预后不良的OR值就会上升 1.89。
• Oliveira-Filho J, Silva SC, Trabuco CC, Pedreira BB, Sousa EU,Bacellar A. Detrimental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the first 24 hours of acute stroke onset. Neurology. 2003;61:1047– 1051.
3
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 急性期血压增高原因:可能继发于脑血管 事件引起血管张力增高、膀胱充盈、恶心 、疼痛、先前存在的高血压、对低氧血症 的生理性反应或对颅内压升高的反应。
4
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 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可能包括下面的原因: 既往高血压病史,神经内分泌激活, Cushing’s 应急反应,尿便潴留,疼痛,紧 张,焦虑,颅内压升高,医源性因素。 • 能引起血压降低的因素包括:冠心病,心 衰,房颤等引起的心源性脑梗死或合并应 激性溃疡出血等。
1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血压的利弊
Vemmos 等人发现:
– 在大多数缺血性卒中的亚组中,血压升高与既 往高血压病史或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性有关。 – 死亡率与病人的血压成U形关系; – 血压升高与血压水平降低都与早期或晚期卒中 死亡率增高有关。
• Robinson T, Waddington A, Ward-Close S, Taub N, Potter J. The predictive role of 24-hour compared to causal blood pressure levels on outcome following acute stroke. Cerebrovasc Dis. 1997;7:264 –272.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ppt课件

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ppt课件
欧洲卒中组织(ESO)缺血性卒中和短 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指南(2019)
血压过度升高(>220/120mmHg)者,有严重心脏 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者,建议谨 慎降压,反复测量血压(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 验)建议避免急速降压(二类证据,C级推荐)
建议在溶栓前将185/110mmHg或更高的血压降低 (四类证据,优良临床实验)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卒中高血压
➢ 平稳控制过高的血压,防止降压 过快、过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 缓慢降压
➢ 个体化降压治疗
➢ 维持降压效果的平稳性,一般主 张采用长效降血压药物
➢ 在降血压过程中应注意靶器官的 保护,尤其是脑、心、肾
➢ 一般处理原则:如果需要降血压 治疗,建议首选静脉用药,最好 应用微量输液泵。
卒中血压调控--TIA
此类患者的血压一般不会过高, 因此,多不需进行降血压治疗。 在TIA 完全控制后,应积极治疗 原有的高血压病,最好使血压缓慢 降至正常水平 如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时即不能耐 受,则应降至可耐受的最低水平。
2.重复测量SBP>220 或DBP>120mmHg收缩压>220,舒张压为 120-140 时:卡托普利6.25-12.5mg,口服;拉贝洛尔5-20mg,静脉 注射;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然后,4-8mg/h,静脉注射; 克乐定0.15-0.3mg,静脉注射;双肼酚嗪5mg,静脉注射加美托洛 尔10m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高
血压教育计划(第6 次报告)
脑血管病伴随高血压时要给予降压治疗
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最好不给予治 疗。
除非血压特别高,应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处理。
即使给予降压治疗,也要缓慢进行,避免造成直 立性低曲压。

急性脑卒中颅内压 和血压管理-PPT文档

急性脑卒中颅内压 和血压管理-PPT文档

降血压处理有害的理由
血压会在卒中后自动下降 梗死正在形成区的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可能受 损 缺血半暗带的血流依赖于平均动脉压 血压急剧下降,使脑不能维持足够的灌注压 可导致梗死区体积扩大与加重
卒中后血压的管理(一)
缺血或出血性卒中后血压升高 ➢一般不需降压处理,因为降压可致脑灌
注压过低而卒中恶化 ➢脑灌注压及颅内压监测
压高限的水平
急性卒中抗高血压药物的特性
药物 口服药 ACE抑制剂
卡托普利
胃肠外用药 中枢拟交感剂
可乐定 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
硝酸甘油 双肼苯达嗪
剂量
6~12.5mg口服
首剂0.2mg后 0.1mg/h至0.8mg 0.25~10μg/(kg·min) 5~100μg/(kg·min) 6.5~20mg/h,iv
卡托普利(Catoprilum) 6.25~12.5mg含服 拉贝洛尔(labetolol) 10~20mg IV(1~2’) 硝普钠0.5μg/kg·min
急性卒中血压升高的处理建议 (溶栓者)
溶栓治疗前 SBP>185mmHg 拉贝洛尔10~20mg IV DBP>110mmHg 使BP<185/110mmHg 溶栓治疗中或后 DBP>140mmHg 硝普钠0.5μg/kg·min SBP>230mmHg 拉贝洛尔10mg IV,可重复或双倍 DBP 121~140 最大<150mg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 ,中医 药在防 治非典 、禽流 感和艾 滋病方 面发挥 的独特 作用也 证实了 二者的 有机结 合,具 有肯定 的临床 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 病983u6糖尿 病87fr)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 的思维 方式的 发展趋 势来看 ,均是 走向现 代系统 论思维 ,中医 药学理 论与现 代科学 体系(45传染 病q566丙肝964jo乙肝 28jgsx甲肝gh)之间 具有系 统同型 性,属 于本质 相同而 描述表 达方式 不同的 两种科 学形式 。可望 在现代 系统论 思维上 实现交 融或统 一,成 为中西 医在新 的发展 水平上 实现交 融慢 性 胃 炎 分 类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 诊断方 法而有 慢性浅 表性胃 炎、慢 性糜烂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 慢性胆 汁返流 性胃炎 、慢性 疣性胃 炎、药 物性胃 炎、乙 醇性胃 炎等等 。 .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 厚性胃 炎、慢 性浅表 性胃炎 以及慢 性萎缩 性胃炎 。慢性 肥厚性 胃炎在 临床上 较为少 见,一 般也不 会发生 癌变。 慢性浅 表性胃 炎主要 是指胃 粘膜的 浅表性 炎症, 这类炎 症主要 表现为 胃粘膜 的固有 膜宽度 增大并 伴有水 肿,被 炎症细 胞浸润 ,但胃 腺体多 属正常 .这类 胃炎在 临床上 较多见 ,一般 也不会 发生癌 变。只 要经过 恰当治 疗之后 ,炎症 可消退 ,但如 治疗不 当,往 往可发 展成萎 缩性慢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是 指胃粘 膜除有 浅表性 胃炎病 变外, 胃腺体 明显减 少,脉 管间隙 扩大, 胃粘膜 层有全 层性细 胞浸润 ,常伴 有肠上 皮化生 ,即胃 型上皮 变为肠 型上皮 .这种 性质的 慢性胃 炎与胃 癌的关 系密切 ,特别 是有肠 上皮化 生者更 是如此 .或统 一的支 撑点, 希冀籍 此能给 (df高 血压958心脏病 983u6糖尿病87fr)中 医学以 至生命 科学带 来良好 的发展 机遇, 进而对 医学理 论带来 新的革 命。 在胃镜问世以前,胃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是依靠 临床症 状和上 消化道 钡餐检 查。随 着纤维 胃镜的 临床应 用,特 别是经 胃镜对 胃粘膜 的活组 织检查 ,对越 来越多 的胃炎 有了较 明确的 认识。1982年 ,国内 胃炎会 议上根 据国内 外经验 ,将慢 性胃炎 分为浅 表性和 萎缩性 两大类 。而在 浅表性 胃炎的 命名上 ,又常 常使用 病理、 部位、 形态等 含义的 词,如 “慢性 疣状胃 炎”、 “慢性 出血性 胃炎” 、“慢 性糜烂 性胃炎 ”、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等。1990年8月 ,在澳 大利亚 悉尼召 开的第 九届世 界胃肠 病学大 会上, 又提出 了新的 胃炎分 类法, 它由组 织学和 内镜两 部分组 成,组 织学以 病变部 位为核 心,确 定3种基 本诊断 :①急 性胃炎 ;②慢 性胃炎 ;③特 殊类型 胃炎。 加上前 缀病因 学诊断 和后缀 形态学 描述, 并对炎 症、活 动度、 萎缩、 肠化、 幽门螺 杆菌感 染分别 给予程 度分级 。内镜 部分以 肉眼所 见描述 为主, 分别区 分病变 程度。 1. 慢 性 糜 烂性 胃炎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 疡。慢 性非糜 烂性胃 炎可为 特发性 ,也可 由药物( 特别是 阿司匹 林和非 甾体类 消炎药 ,参见 消化性 溃疡的 治疗部 分), 克罗恩 病或病 毒感染 所引起 。幽门 螺杆菌 可能在 此不发 挥重要 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 吐和上 腹部不 适。内 镜下显 示在增 厚的皱 襞隆起 边缘有 点状糜 烂,中 央有白 斑或凹 陷。组 织学变 化多样 。尚无 某种方 法具有 广泛疗 效或可 治愈。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 H2拮抗 剂和质 子泵。 2. 慢 性 胃 炎的 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 解,但 对于有 些类型 的慢性 胃炎也 会发生 癌变, 许多人 会感到 不可思 议.然 而,慢 性萎缩 性胃炎 发生癌 变却是 事实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青霉素d25f肝炎 df6) ④轴心 时代中 、西医 学的峰 巅之作 。雅斯 贝而斯 曾说: “如果 历史有 一个轴 心,那 么我们 就必须 将这轴 心作为 一系列 对全部 人类都 有意义 的事件 ,…… 发生于 公元前800至200年间 的这种 精神历 程似乎 构成了 这样一 个轴心 。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PPT课件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PPT课件

LIFE: 氯沙坦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危险
8 7
脑卒中 (致死和非致死性) 25 %
(P = 0.001)
出现第一次事件的 患者人数百分比 (%)
6 5 4 3 2 1 0
校正后的危险减少: 24.9%, p=0.0010 未校正的危险减少: 25.8%, p=0.0006
高危人数 氯沙坦 阿替洛尔
脑卒中与高血压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 570 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
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11脑血管病的类型脑血管病的类型脑血管病脑血管病超过24小时24小时内恢复出血性缺血性脑梗塞tia脑表面破入脑实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12脑血管病病因脑血管病病因血管壁病变血管壁病变心脏疾病心脏疾病侧枝循环侧枝循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年龄种族种族性别性别家族史家族史15可能的危险因素可能的危险因素肥胖肥胖体力活动少体力活动少过度饮酒过度饮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高凝状态激素替代治疗激素替代治疗口服替代治疗口服替代治疗16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压bpbp正常人群的正常人群的55倍以上倍以上吸烟吸烟糖尿病糖尿病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镰状细胞病镰状细胞病血脂异常血脂异常心房纤颤心房纤颤17脑卒中患者病发高血压很普遍

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达19%
20
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19% 12%

最新脑卒中患者的血压(ppt x页)讲学课件

最新脑卒中患者的血压(ppt x页)讲学课件
55-64:若早期血压>200/110,可缓慢降压,1周后病 情平稳后维持在160/89以下
65-81:特别慎重低灌注.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高 发.血压>210/110,可非常慎重地缓慢降压.
老年人血压<160/90的急性卒中,尽量不降压治 疗
高血压:矛盾
降压的好处 减轻脑水肿。 减少出血转换。
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主要 死因
摘自《中国慢性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5月
在各个年龄段,均存在卒中发生的风险
按年龄和性别的卒中发病率NHANES:1999-2002
人口百分比
14 12 10
脑血管病病因
主要病因
血管壁病变 心脏疾病 侧枝循环
协同病因
血液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其它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 种族 性别 家族史
可能的危险因素
肥胖 体力活动少 过度饮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凝状态 激素替代治疗 口服替代治疗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 BP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 吸烟 糖尿病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镰状细胞病 血脂异常 心房纤颤
长 的 时 间 隧 道,袅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PPT X页)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570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预防进一步血管 损害。

卒中患者高血压的管理幻灯片课件

卒中患者高血压的管理幻灯片课件

发病后当天启动降压治疗似乎没有不利的影 响 缺乏RCT证实


早期启动有助于提高依从性,更好达标
9
降压治疗可能是危险的

血流动力性卒中或TIA 严重卒中 进食不足


严重血管狭窄
高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ACEI、ARB)
10
尚无统一标准
血压在脑卒中一级或二级预防方面可以 使患者获益,但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高血压 的控制尚无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究竟血压控制在 什么样的范围内最为理想,目前还没有一 个统一的尽管控制标准。
卒中的应急
高颅压
既往本身高血压
疼痛、膀胱充盈
低氧的生理反应
17
血压水平与预后的关 系
出血时间延长
持续严重的
血肿扩大
血压升高
再出血
18
研究表明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 压差)大于140mmHg 降颅压后收缩压仍大于 180mmHg 舒张压大于120mmHg
死亡率显升高
血压急剧升高者降压 至关重要
卒中患者的高血压管理
1
背景
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致残的主要原因,也 是我国目前导致死亡的头号杀手。目前中国 的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梗死) 死亡人数几乎相当于全部发达国家的脑血管 病的死亡人口总数。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血压与脑卒中发病 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增加10 mm Hg(l mm Hg =0.133 kPa),脑卒中发 病相对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 mm 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
36
高血压与卒中二级预防
AHA2006/2007 ESO 2008 中国缺血性卒中和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二级预防指南 2010

卒中病人血压管理..46页PPT

卒中病人血压管理..46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卒中病人血压管理..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脑卒中血压控制ppt课件

脑卒中血压控制ppt课件
15
降压药物的选择

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推荐的药物有: ①卡托普利6.25~12.5mg口服或肌注; ②拉贝洛尔5~20mg静脉注射; ③乌拉地尔10~50mg静脉注射,然后4〜8mg/h静脉滴注; ④可乐定0.15~0.3 mg皮下或静脉注射,此类药物既可稳 定降压,同时可以改善脑血管痉挛及所引起的脑缺血; ⑤双肼酞嗪5mg加美托洛尔10mg静脉注射; ⑥如DBP>140 mm Hg 时,予硝普钠 0.5~1.0μg/(kg • min), 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将血压逐步调整至 180/100mmHg左右,但不宜低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
12
脑卒中恢复期血压控制
脑卒中恢复期降压治疗原则归纳如下: ①降压要缓慢、持久和平稳,最好选用长效降压
制剂,保持24h的平稳降压,减少血压波动对于 保护脑血管、减少再发事件至关重要; ②不加重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③有降压以外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如保护缺血 后的脑组织,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再生等; ④不降低脑血流量; ⑤单种降压药物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剂量或联 合治疗,争取将血压控制在<140/ 90mmHg,舒张 压不低于65mmHg。
目前关于脑卒中早期是否立即降压降压的目标值等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争论的焦2008年一项包括1153名患者的cochrane研究对卒中后降压治疗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指出任何一种降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甘油均不能对患者的功能预后或死亡产生影响结论是卒中急性期调整血压对患者的功能预后无明显影响
4
降压目标
在脑卒中急性期,脑血管阻力和颅内压升
高,要求有相对较高的脑灌注压才能保证 脑的血液灌注。 因此急性期血压升高对局部脑缺血是有益 的,血压下降过低可加重脑组织缺血。 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应尽最大努力保护重 要脏器功能,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造成的脑 组织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0/110,应予降压治疗.
• 55-64:若早期血压>200/110,可缓慢降压,1周
后病情平稳后维持在160/89以下
• 65-81:特别慎重低灌注.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
高发.血压>210/110,可非常慎重地缓慢降压.
• 老年人血压<160/90的急性卒中,尽量不降压治

高血压:矛盾
降压的好处
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课件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570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 年龄 • 种族 • 性别 • 家族史
可能的危险因素
• 肥胖 • 体力活动少 • 过度饮酒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高凝状态 • 激素替代治疗 • 口服替代治疗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BP正常人群的5倍以上)
• 吸烟 • 糖尿病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 镰状细胞病 • 血脂异常 • 心房纤颤
年龄校正的发病率(/10万人年) 每年因卒中死亡的人数(万)
我国是全球卒中的第一
180
大国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我1国60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 ,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
140
120
100
160
140 80
北京 上海 长沙
165
120
150
60 135
100
40 80
60
76.1
40 20
20
77 51
• 减轻脑水肿。 • 减少出血转换。 • 预防进一步血管
损害。
• 预防卒中复发。
降压的坏处
• 减少缺血灌注,
扩大梗死面积。
急性脑梗死溶栓血压要求
• 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血压在160-180/100-105 • 既往无高血压患者,BP维持在160-180/90-100 • 血压高于185/105,考虑慎重降压
00
中国3个城市的卒中发病率
3个国家每年卒中死亡人数
Stroke. 2006;37:63-6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http://www.who.int/cardiovascular_diseases/resources/atlas/en/
高血压与脑卒中
脑卒中病程中出现的高血压
• 脑卒中患者病发高血压很普遍。
–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既往) – 脑卒中的后果
• 急性期高血压(应激性)可自愈 • 继发于疼痛,呕吐,应激,焦虑 • 继发于颅高压
卒中急性期高血压(1):原因
• 卒中的应急。 • 膀胱充盈。 • 疼痛。 • 既往高血压。 • 低氧的生理反应。 • 高颅压。
45-54
55-64
年龄
M男en W女omen
12.011.5 6.6 6.3
65-74
75+
来源: Stroke 1991;22:312-318.
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日益攀升
以时间计算
•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
生卒中
•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
于卒中
概念
• 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
由于脑部或供应脑部的血管异常导致的脑部 病变
• 脑卒中(stroke):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的类型
缺血性
脑血管病
出血性
24小时内恢复 超过24小时
破入脑实质
脑表面
TIA
脑梗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病病因
主要病因
• 血管壁病变 • 心脏疾病 • 侧枝循环
协同病因
血液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其它
• 急性卒中合并心衰/夹层动脉瘤例外
卒中的预防
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
发病
二级预防
复发
卒中预防:谁的责任
60岁时的平均剩余生存期 (男性) *

-7.4 年 -6.2年 -12年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健康
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 数据来自弗莱明翰心脏研究 1. 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458–66.
有过急性心 梗死的病人
有过脑卒 中的病人
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达19%
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
20
死 亡 率 10 ( )
0
12%
19%
7天 1月
卒中时间
20



发 倍109倍Fra bibliotek数15倍
0
与普通
与同龄同性
人群相比
别人群相比
Br J Cardiol. 2002; FEB 9(2):103-105.
卒中显著缩短期望寿命1 !
弗莱明翰心脏研究调查表明:卒中平均降低人寿命 12年!
高血压(2):积极降压情况
• 高血压脑病。 • 主动脉夹层。 • 急性肾衰。 • 急性肺水肿。 • 急性心梗。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 首选口服药 • 延续或重新给抗高血压 • 开始的24小时降压幅度控制在15% • 如果静脉给药,最好选用短效药
不同年龄组血压管理目标不同
• <55岁卒中者发病时血压容易升高,若
在中国,卒中是极其严重的问 题
缺血性卒中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存活者: 600~700万 无症状脑卒中是有症状的5倍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主要 死因
摘自《中国慢性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5月
在各个年龄段,均存在卒中发生的风险
按年龄和性别的卒中发病率NHANES:1999-2002
人口百分比
14 12 10
8 6 4 2 0.4 0.3 0
20-34
1.1 0.8
35-44
2.1 1.2
3.1 3.0
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压管理原则
• 对于高血压的非卒中患者,高血压是主要矛盾,
因此血压应尽量控制在140/90以下;
• 而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保证全脑有足够的血液
灌注成为主要矛盾,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控 制血压而不应盲目降压
• 对于血压的调控应该根据年龄、脑血管的危险因
素、脑血管病的类型、脑水肿的情况、病前的血 压水平、是否颅内外血管的狭窄及其程度等来全 面考虑,缓慢地使血压维持在安全的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