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

合集下载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i f e a c y o f a c u p o t o m o l o g y i n t r e a t i n g t h e l a t e r a l f e m o r a l c u t a n e —
0 . 0 5 ) 。结论 : 针 刀疗 法是一 种 治疗股 外侧 皮神 经卡 压 综合症 的有 效方法 。 关键词 : 针 刀 疗法 ; 针刺; 股 外侧 皮神 经卡压 综合 症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4 6 .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5— 0 7 7 9 ( 2 0 1 3 ) 0 0 2— 0 0 3 0— 0 2
摘 要: 目的 : 观 察针 刀 治疗股 外侧 皮神经 卡压 综合症 的疗 效。 方法 : 把9 0例股 外侧 皮神 经卡压 综合 症
患者 随机 分为 治疗 组 4 5例 和 对照 组 4 5例 , 治 疗 组 采 用针 刀 治 疗 , 对 照 组 采 用常 规针 刺 治疗 。结 果 : 1
个疗程 后 治疗组 的愈 显 率 为 8 4 . 4 %, 对 照 组 的 忿显 率 为 6 8 , 8 %, 两组 比较 差异 具 有统 计 学差 异 ( P<
Co n c l u s i o n: Ac u p o t o mo l o g y t h e r a py i s a n e fe c t i v e wa y t o t r e a t t h e l a t e r a l f e mo r a ' l c u t a n e o us n e ve r .

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

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

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摘要:目的:分析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中,神经肌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上述两类疾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肌电图检查结果中,疑似周围神经卡压组的110名患者中,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有59人诊断周围神经卡压,占53.64%。

有26名患者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有4名患者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合并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疾病或者检查结果正常的有21人。

同样的疑似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10名患者中,肌电图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48人,占43.64%,而诊断为周围神经卡压有31人,合并型有5人,其他有26人。

结论:在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应用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减少漏诊的可能性,从而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故值得作为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鉴别检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周围神经卡压;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肌电图;鉴别效果周围神经卡压(PNC)与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这两类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往往非常相似,比如大部分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肢疼痛,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异常,手指麻木或麻刺感,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等,而上述症状也常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临床医生在疾病的诊断中,仅仅依靠临床症状并不能很好地鉴别上述两种疾病,因此往往需要借助其他检查方式[1]。

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上述两类疾病采用神经肌电图的鉴别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随机在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疑似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个110人,均已详细告知患者本次临床研究的意义与目的,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通过了医院的伦理审核。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陈敏;左振芹;向东东;陈裔英;乔晋琳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029)00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方法:把90例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愈显率为84.4%,对照组的愈显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疗法是一种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陈敏;左振芹;向东东;陈裔英;乔晋琳
【作者单位】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小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35例 [J], 柳爱红
2.弧刃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37例临床观察 [J], 王学昌;刘延青;张董喆;张中义;周松林;刘玉明;李科;程少丹;牛朝阳
3.探讨枕大神经卡压综合症的发病机理和针刀治疗本病的机制 [J], 陈润林
4.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69例 [J], 王基萍;王春叶;张锡娥
5.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J], 周建国;陈军刚;毛德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不能转侧 俯仰 , 伤 湿止 痛 膏及 口服布 洛 芬效 不 显。 贴
3刀 , 以松解臀上皮神经 在横 突端点的粘连 。骼嵴点 进针刀刀口线 与脊柱 纵轴平 行 , 刀垂 直进 针 到达髂 针 嵴骨面后 , 向上移动 , 落空感 时即到达臀上皮 神经在 有 髂 嵴上方穿腰背筋膜点 在此纵疏横剥 2~3刀 , 以松解 臀上皮神经在髂嵴 上方入臀 的粘连。其余痛点 作垂直 进针 , 达骨面后 , 退针 0 5m作纵行 切割疏 松 2~ .c 3刀 。 出针刀后按压 1~ m n 防止 出血 , 2 i, 术毕 贴创 可贴保 护 创 口。针刀 1 1 , 周 次 3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 : 取胞肓 、 志室 、 跳、 门、 环 殷 阳陵泉 、 阿是穴 ( 臀上皮 神经 走 行 处 有 条 索状 物或 压 痛 处 即是 取 穴

卧针 , 指尖指 向疼痛 处 , 续小 幅度提 插捻 转 , 至使 继 直 针感逐渐放散 至疼 痛走行线 上 , G 8 5—2电针仪 , 接 60 采用疏密波 , 强度 以能耐受为限 , 留针设定 2 m n 偏寒 5 i, 湿者酌用艾灸。每天 1次, 5次为一疗程 。 3 疗效标准 痊愈 : 臀下 肢疼 痛 、 腰 麻木 等症状 消失 , 及 下肢 腰 活动 自如。好转 : 疼痛 、 木 等基本 消 失 , 麻 偶有 腰臀 部 酸胀感 , 腰及 下肢 活动基本正 常。无效 : 臀及腿 部疼 腰 痛、 麻木等无 明显 改善 , 活动功能受限。
1 临 床 资料
共8 0例 , 为我 院门诊 及住 院患 者 , 均 随机 分 为两 组 。治疗组 4 8例 , 2 男 8例 , 2 女 0例 ; 年龄 2 5 6~ 9岁 ,
平均 3 . 岁 。对 照组 3 例 , 1 , l 例 ; 76 2 男 7例 女 5 年龄 2 8 6 2岁 , 平均 3 . 8 2岁。两组发病时间最 短 1 , 天 最长 8 年 。有腰 臀部急慢性损伤 1 9例 , 有风寒 湿侵犯 3 , 0例 无明显受伤或风寒湿侵犯 3 例 。坐骨神经痛 2 1 3例 , 椎 问盘突 出 1 , 8例 梨状肌损伤 l 。两组性别 、 0例 年龄 、 病 程、 临床表 现经统 计 学处理 , 异无 显著 性 意义 ( 差 P>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性。

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卡压神经松解术治疗,同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人数30例(常规治疗+神经肌体仪),对照组人数30例(常规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患者康复情况,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对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率为93.3%高于对照组83.3%,P<0.05;治疗后观察组SNCV、MNCV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在周围神经卡综合征者治疗时使用神经肌体仪,治疗效果理想,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关键词】疗效;神经肌体仪;神经功能;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168-02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以患者神经麻痹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为神经在穿行一些特定解剖部位(如腱弓、无弹性肌肉纤维缘、骨-纤维管等)时受组织压迫所致,临床症状以感觉、运动障碍及疼痛等为主[1]。

若不及时治疗,不仅会给患者造成痛苦,还会引发肌肉萎缩、肢体功能受限等,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

目前临床主要通过药物、手术来改善患者神经麻痹,其中手术松解神经通过术中暴露受压神经消除压迫因素,改善神经障碍,恢复患者肢体能力[2]。

然而手术虽能解除神经压迫,但术后仍有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佳,如何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得到临床关注,本文观察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30例患者行神经肌体仪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今后疾病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确诊,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无言语、精神障碍,无用药禁忌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卡压征

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卡压征

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卡压征
张天民;关铁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2(006)014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效果,反证周围神经卡压的共有病理机制.方法1998年7月~2001年6月应用小针刀治疗各类神经卡压症75例.结果随访人数75例,随访时间3~21个月,平均13.6个月,有效率100%,治愈93.3%(69例),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操作简便,痛苦轻,安全经济等优点.
【总页数】1页(P2130-2130)
【作者】张天民;关铁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重庆,402160;沈阳市骨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小针刀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J], 龚志梅;古力娜尔·哈衣努拉
2.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综合征68例 [J], 周志彬
3.深刺秉风与臂鐻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32例--附常规针灸治疗25例对照[J], 蒋亚秋
4.小针刀疗法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52例 [J], 阎于谦
5.中药薰蒸联合小针刀疗法治疗髂胫束综合征 [J], 丁谷渊;史申宇;江显俊;肖鲁伟;童培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2例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2例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2例来源: 疼痛医学网发布时间: 2010-09-02 18:11 205 次浏览大小: 16px 14px 12px 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2例孙波邹翠敏(山东省威海市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威海264200)笔者自2004年6月开始运用针刀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12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76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2年;病在左侧5例,右侧7例。

其临床表现为患侧大腿前外侧皮肤麻木、烧灼样疼痛,皮肤感觉减退,髂前上棘附近有明显压痛点。

2治疗方法令患者取仰卧位,暴露患侧腹股沟区。

于患侧髂前上棘附近按压,找到压痛点或触及一滚动的条索状结节处,即为进针刀点。

以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刀口线与肌纤维方向平行进针,针体与髂嵴平面垂直,深度达髂嵴骨面,先纵行剥离2-3次,再横行疏通剥离2-3次,遇有条索状结节予切开,出针刀后,压迫针眼片刻止血,刀口处贴创可贴。

症状减轻或无效1周后可再行针刀治疗1次。

3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者为治愈。

本组12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愈9例,2次治愈3例。

半年后复发1例,仍采用上述方法治愈。

4体会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属中医“痹症”范畴,临床上并不少见。

股外侧皮神经在其经过的任何一处部位由于炎症、肿块、异物、纤维组织粘连、先天解剖变异等导致压迫,都可引起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腰带过紧、裤袋内的硬物及侧卧硬板床等,挤压、研磨髂前上棘处,使腹股沟韧带变性肥厚,进而使髂前上棘处骨-纤维管因瘢痕挛缩而狭窄,从而卡压从其中经过的股外侧皮神经而引发本病。

针刀疗法通过对病变局部软组织的松解剥离,能解除周围病变组织对神经分支的机械性压迫,减轻骨纤维管内压力,改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促进炎症、水肿消退,恢复局部组织的物理、生化平衡,从而取得显著疗效。

采用针刀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寻找治疗点,即压痛点。

按摩、小针刀结合康复治疗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观察

按摩、小针刀结合康复治疗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观察

6 6 . 6 7 ; 好转 1 2例 , 占3 0 . 7 7 ; 未 愈 1例 , 占2 . 5 6 9 / 6 ;
总有 效 率为 9 7 . 4 4 。
结 论
臀 上皮 神 经起 于脊神 经 T ~ 后 支 , 穿 越髂 嵴 上 方 的 骨纤维 管进 入 臀部 筋 膜 。臀 上 皮 神 经 损 伤在 臀部 出 口处 多 因肌 肉筋膜 损伤 , 发生 肌痉 挛 、 组 织 炎症水 肿 ,
置 微波 炉加 热 , 敷于患处 , 每 日 1次 。药 酒 亦可 用 于外 搽患 处 , 共 治疗 2周 。
治 疗 结 果
数 日方 消除 , 患者不 易接 受 。笔 者采 用局 部轻手 法按 摩 ,
然后主要施 以小针 刀治疗 ,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

1 .疗效标 准 : 参照《 中医病 证诊 断 疗效 标 准 》 , 对患 者治 疗前后 疼 痛 、 压痛、 肌痉挛 、 活动度 等综 合评 价 。治 愈: 腰臀 痛消 失 , 功 能恢 复 , 无 反 复发作 ; 好转 : 腰 臀痛 减 轻, 劳 累或弯 腰臀 部仍 牵拉痛 ; 未愈 : 腰 臀部 疼痛 无 明显
【 关键词】 臀上皮神 经卡压症 ; 小针 刀; 康复 ; 按 摩
瘀、 温经 通络 之 中药 , 如 千 斤拔 、 鹰不扑、 红花、 桃仁、 当
归、 宽筋 藤 、 海风藤 、 骨碎 补 、 牛膝、 川 续 断等 各 6 0 g , 白
酒5 k g , 浸 泡 3个 月 备 用 。 取 浸 酒 后 的 药 渣 , 用布 包 裹 ,
从 而 出现相 应症 状 。
神 经损 伤 、 腰椎 问盘 突 出症 引起及 老 年腰椎 退行 性 变所 致等 , 均有 臀部 疼 痛 , 可 触及 痛性 条索 等 。 诊 断标准 j : 患侧臀部疼痛 , 腰痛 活动受 限明显 , 起 坐 困难 , 疼痛 向大腿后 部放射 , 但不超 过膝部 , 髂前 上棘与髂 后上棘 连线 中点 触及纵 向行 走 的痛性 条索 , 压 痛 明显 , 可 移动 , 直腿抬高试验 阴性 。腰椎及 骨盆平 片无 明显异常 。

小针刀治疗外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小针刀治疗外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小针刀治疗外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资料与方法2004~2006年收治外周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74例,男30例,女44例,年龄15~68岁,病程1个月~4年余。

慢性劳损者50例,无明显诱因者20例,有外伤史者4例。

临床症状各有不同,有单纯疼痛者,有合并感觉和(或)运动障碍者,共同特点是都有明显压痛点。

X线检查未见异常。

诊断标准:①长期慢性局部疼痛或感觉异常;②明确的局部压痛点;③可触及皮下结节或条索包块;④局部肌肉僵硬,弹性差,但不影响肌体运动;⑤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熟知该部位的解剖结构,在外周皮神经受压部位找到明确的压痛点,先用2%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然后选用不同型号的小针刀(按病变部位不同选择型号)。

针刀口于皮神经、肌腱、韧带等受压的组织走行方向平行,与压迫组织垂直,由浅至深分层做纵向剥离,如遇到神经时有触电感,此时不要剥离,应轻提小针刀或向旁边移开少许至不出现过电感后再继续做纵向剥离,纵向剥离后到达最深层时做适当的横向剥离,剥离结束后出针。

术后创可贴外敷针眼。

嘱患者局部3天勿沾水,并每天做适当功能锻炼,防止再发生粘连、卡压此组织。

疗效评定标准:①优: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②良: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有时仍有不适;③好转:症状与体征部分消失;④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

结果74例患者绝大部分只需治疗1次,最多治疗3次,每次间隔时间7~10天,其中优50例(67.5 %),良19例(25.6%),好转5例(6.9%);12个月后随访,有4例复发,经同法治疗后痊愈。

讨论外周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软伤性疾病,以往分别称之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尺神经卡压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软组织风湿症等。

高氏[1]曾对软组织疾病提出卡压综合征的名称,董氏对这一疾病进行了系统研究后提出神经卡压综合征这一病名,并科学地提出了诊疗方案。

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本组采用痛点小针刀松解及推拿。

结果:随防1个月到半年,本组66例中治愈70例,占85.3%,无效者为零,有效率为100%。

结论:小针刀口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小针刀;推拿;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臀上皮神经卡压病变由T12-l3的脊神经后外支的皮支组成。

在深筋膜下段成一钝角转折,向下外走行,穿出皮下浅筋膜,跨越髂嵴,经骨纤维管进入臀筋膜,有多支分布[1]。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劳动强度的增加,此病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

笔者用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38-76(平均49.2)岁。

有腰臀部急慢性损伤19例,有风寒湿侵犯24例,无明显受伤或风寒湿侵犯23例。

坐骨神经痛23例,椎间盘突出18例,梨状肌损伤10例。

1.2诊断标准[2]为患侧臀部有疼痛或麻木感,有时可出现大腿后外侧反射痛,有或无外伤史。

局部有明显压痛,其中以“出孔点”、“横突点”及“入臀点”压痛较为明显。

有时可扪及条索状物、触痛明显。

推压痛点可诱发大腿外侧疼痛加重。

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一般腰髓部影像无特征性表现,血沉、抗“O”、肌电图无明显异常。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出局部疼痛感觉障碍为主;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1.4病例排除标准痛点皮肤破损溃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刺激;严重出血倾向者。

2.治疗方法2.1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根据病人主诉疼痛部位寻找压痛点,如能诱发大腿外侧疼痛加重的压痛点则为最佳,找到1-3个痛点,用龙胆紫标记(通常以腰3横突端点、髂嵴点(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上方穿腰背筋膜点)为主要治疗点,配合阿是穴(臀上皮神经走行处有条索状物或压痛处即是取穴处)为次要治疗点)。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55例临床观察

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55例临床观察
纤 维方 向垂 直 , 按 四步 进 针 刀规 程进 针 刀 , 直 达 冈 上
表1 两 组 方 案疗 效 结 果 比 较 ( 例数)
窝骨面 , 然后 针 刀 向上 探 寻 , 当有落 空 感 时 到 达 肩 胛
骨 的 肩胛 上 切迹 , 退针 刀 0 . 5 e m到 骨 面上 , 提插 刀 法
治 疗 1个 疗 程 。
窝 发 出两 根 肌 支 支 配 冈 上 肌 , 两 支 或 更 多 的 细 感 觉 疗 效评 价 标 准参 照 2 0 1 2年 中医 支 支配 肩
1 . 6 疗 效 评价
药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包 括痊 觉 神 经纤 维 和 肱 骨 后 的皮 肤 感 觉 在 相 同 的神 经 节 愈、 显效 、 好 转 和无 效 。痊 愈 : 疼 痛 完全 消失 , 相关 临 段 , 且 均 是 支配 深 部感 觉 的纤 维 , 故 有人 常诉 的肩 周 床 不 良症 状 及体 征 消 失 ; 显效 , 相关 不 良症 状 及 体 征 疼 痛是 钝 痛 , 经 常 不 能说 清 确 切部 位 』 。 针刀疗法属 于盲视下 的一种微创 外科手术 , 采 征 有 所 减轻 , 伴 随症状有所减轻 ; 无效 : 症 状 与 体 征 用 针 刀疗 法 治疗 周 围神 经 卡压 征 是 近 年来 逐 渐 推广 无 改 善 。观察 两 组两 组 平 均 恢 复 时 间 ( 即 患 者 从 术 并 不 断 加 以完 善 的一 种 治 疗 方 法 , 在 治 疗 过 程 中应 后到完全恢复的时间, 取平均值 ) 以及患手负重时间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和禁 忌症 , 熟悉施术 部位 的局 ( 即患者 术 后 到手 部 能负 重 的 时 间 , 取 平 均值 ) 。 部 解 剖及 手 术 入路 , 掌握 好 进 针 刀 的切人 点 , 层次 1 . 7 统 计 学 处理 应 用 S P S S 1 9 . 0软 件 进 行 数 据 处 ( 下转 第 5 9页 )

针刀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操作

针刀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操作

针刀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理及临床操作(荐读)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损伤症候群。

其被卡压的部位最常发生在腓管处。

针刀闭合性手术可以取代西医开放性手术治疗该病,具体针刀治疗方法详见下文内容。

腓管是指腓骨长肌纤维与腓骨颈所形成的骨纤维管道,长度约27mm,腓管入口为腓骨长肌起始部及腘筋膜,一般均为腱性筋膜。

腓管的出口可为腱性纤维,可为肌肉,也可为腱肌联合。

在腓管内,腓总神经与腓骨颈的骨膜紧贴在一起。

腓总神经的走形与腓管的关系(一)病因病理针刀医学研究发现,腓总神经卡压是由于下肢小腿部受到外伤或慢性劳损后导致小腿部受到异常的应力,从而引起股二头肌腱、腓骨长肌肌腱在腓骨头的弓弦结合部的应力集中,人体为了代偿这种异常的应力,则会通过粘连、瘢痕及挛缩进行自我修复、自我代偿,当这种修复在人体可代偿范围内时,下肢部异常应力被有效分解,则不产生临床表现,当这种修复代偿超过人体可承受范围时,则形成以针刀松解腓管(6)针刀操作(图)①第1支针刀切开腓管后部的卡压点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后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呈45°角,与腓总神经走行方向一致,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骨面,针刀向前下方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②第2支针刀切开腓管前部的卡压点在腓骨头颈交界的前方点定位,针刀体与皮肤垂直,刀口线与腓骨纵轴呈45°角,与腓总神经走行方向一致,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直达腓骨头颈交界骨面,针刀向前下方纵疏横剥3刀,范围0.5cm。

③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后,创可贴覆盖针眼。

按:过去,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对局部体位压迫所致的病人,也可行局部封闭治疗。

但是封闭治疗并未彻底解除神经的压迫,复发率高,而手术治疗后,因其手术瘢痕的影响,对已解除压迫的神经形成二次粘连,导致疾病复发。

小针刀松解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部皮神经卡压征疗效观察

小针刀松解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部皮神经卡压征疗效观察

e f u e o ln a e e e ta me ts d o s 0 c s so id e cu e ln r e e t p n y d o s 3 a e f o tr rcu e l s p r rcu e l r n r p n y r me ,5 a e f d l l n a e v n r me ts n me , 0 c s so s i ln a o s i nv n m a r p eo n r e e ta me ts d o s T e p t n swe e d v d d i t h e r u s t e a t p tmy t am e tg o p h e n r eb o k n e t n e v nr p n y r me . h a e t r i i e o t r e g o p : cu o o e t n u ,t e v l c ig t ame t n i n h r r r r u n cu o o o i e t r l c i g g o p. h u a v f c d r lp er e we ec mp r d at a i n f r g o p a d t ea t p tmy c mb n dwi 1 e eb o kn r u T ec r t e e e t n ea s t r o a e f r e t g wi1 i e - h ln v i a a et r n d e t t o s Re u t h e c r t e e e t fa t p t my c mb n d wi e eb o k n ss p ro t es a d t er lp er t st e n h d . s l T u a i f c cu o o o i e t n r l c i g wa u e rt o h r n ea s a e wa me s v o h v i o h h lwe t C n l so I i e e t et e t l n a ev n a me t y d o s t c u o myc mbn dwi e v l c i g o s. o c u i n t s f ci t a u e l r ee t p n r me h a t p t v or c n r s n wi o o i e t n r eb o k n . h

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征疗观察

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征疗观察

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征疗观察[关键词]腰腿疼痛;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局部阻滞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臀上皮神经行经肌肉、筋膜及骨纤维通道时由各种原因造成神经卡压或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腰臀部持续性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急性加剧者可出现大腿后外侧的放射痛,疼痛一般位于膝关节以上,弯腰明显受限,体检时压痛点多在L横3突、髂嵴中点等处,有时可触及痛性条索状物,按压时患者常感酸胀、麻木感[1]。

笔者自2015年以来发现我科该疾病呈上升趋势,一般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通过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卡压症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双侧12例,单侧68例(其中右侧47例、左侧21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病程3月~15年;所有患者均为腰臀部疼痛,13例;体位改变疼痛加重并向大腿后侧放射但不超过膝者55例;腰腿酸软无力者18例;腰臀肌轻度萎缩6例,股内收肌呈紧张性痉挛、疼痛者11例;查体均可见患侧腰大肌紧张,于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肌外有明显压痛,其中向大腿后侧入射44例;髂嵴中点不可触及自上而下扁性条索物31例;X线检查示腰椎骨盆均无异常。

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在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外缘压痛明显处行痛点阻滞,以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20mg及灭菌注射用水6ml混合成10ml注射液。

常规消毒后,于痛点处进针直达深筋膜,注射3 ml ,再将针稍退,向四周肌肉作扇形注射。

小针刀治疗以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外缘压痛为主要治疗点,配合阿是穴(臀上皮神经走行处有条索状物或其它压痛处即是取穴处)次要的治疗点,以0.5%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按针刀4步进针规程,选用一次性Ⅰ型3号小针刀,腰3横突端点进针以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垂直进针到达横突后,针刀向侧移动,有落空感即到达横突端点,在端点处行针刀剥离2~3刀,以松解臀上皮神在横突端点粘连和瘢痕。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解读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解读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核心提示:作者:张鸿振王振湘戴寿旺王萧枫林初勇王苹【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作者:张鸿振王振湘戴寿旺王萧枫林初勇王苹【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效果。

[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应用小针刀治疗各类神经卡压症50例。

[结果]随访人数5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9.4个月,有效率84%。

,治愈率66%,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临床疗效显著,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

【关键词】小针刀周围神经卡压症肌电图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electromyogram efficacy of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trea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Method] 50 case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from July 2006 to Jan.2008.[Result]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2~15 months,9.4 in average;the effective rate was 84%,cure rate 66%,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Small needle knife has marked cure effect on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the eletromyogram is improved on object nerve sport or feeling. Key words:small needle knife;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eletromyogram 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文献逐年增多,其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
张鸿振;王振湘;戴寿旺;王萧枫;林初勇;王苹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32)5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效果.[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应用小针刀治疗各类神经卡压症50例.[结果]随访人数5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9.4个月,有效率84%.,治愈率66%,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临床疗效显著,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
【总页数】2页(P658-659)
【作者】张鸿振;王振湘;戴寿旺;王萧枫;林初勇;王苹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温州,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5
【相关文献】
1.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55例临床观察 [J], 唐日强;陈晓霞
2.颈椎病与周围神经卡压的肌电图鉴别 [J], 陈日勇;高丽霞;张立岩;卢丽萍;钭志萍
3.小针刀治疗枕大神经卡压症40例 [J], 张明发
4.肌电图检查在上肢周围神经卡压征与双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J], 罗燕芬
5.周围神经卡压与神经根型颈椎病330例神经肌电图鉴别分析 [J], 苻晓慧;黄慜;杨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卡压性跟痛症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卡压性跟痛症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卡压性跟痛症的临床效果
刘忠跃;周南;李念娇
【期刊名称】《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9(29)16
【摘要】目的:探索小针刀松解术治疗神经卡压性跟痛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在东莞市黄江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神经卡压性跟痛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针刀松解术治疗,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等。

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治疗2个月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小针刀松解术在臀上皮神经卡压性跟痛症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刘忠跃;周南;李念娇
【作者单位】东莞市黄江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
【相关文献】
1.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腋神经卡压综合征36例
2.按摩、小针刀结合康复治疗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临床观察
3.用小针刀松解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的推拿松解
术治疗肩凝症的效果分析4.小针刀松解术加复方骨肽穴位注射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症120例5.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参考模板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参考模板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观察作者:张鸿振王振湘戴寿旺王萧枫林初勇王苹【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效果。

[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应用小针刀治疗各类神经卡压症50例。

[结果]随访人数5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9.4个月,有效率84%。

,治愈率66%,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临床疗效显著,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

【关键词】小针刀周围神经卡压症肌电图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electromyogram efficacy of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trea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Method]50 case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from July 2006 to Jan.2008.[Result]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2~15 months,9.4 in average;the effective rate was 84%,cure rate 66%,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Small needle knife has marked cure effect on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the eletromyogram is improved on object nerve sport or feeling.Key words:small needle knife;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eletromyogram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文献逐年增多,其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疗法
腓浅神经于小腿外侧下段穿过深筋膜浅出,因深浅筋膜肥厚、痉挛,以及周阶软组织损伤的瘢痕组织卡压该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为啡浅神经卡压综合征。

因其症状表现为小腿外侧、足背部皮肤麻木、疼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等疾病相混淆,临床中易被忽视而造成误诊、误治,迁延不愈。

本病属于中医的痹证,由于感受风寒湿邪,致使经脉拘急,气血不通。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小针刀疗法一
针刀定点:在小腿外中、下1/3交界处,找准压痛点和条索物定点。

操作规程使刀口线与腓浅神经纤维走向一致,即与腓骨纵轴平行,针体垂直皮肤,加压刺入皮下,慢慢深探,感有阻力之筋膜阻挡时,纵行切割5~10刀约0.5cm长,纵行疏通,横行推剥以扩大针孔。

如有硬性结节和条索,纵行切数刀。

之后,在治疗点上下,沿腓浅神经循行线上均匀选3~5点,使刀口线与腓骨纵轴平行,垂直皮肤刺入达皮下,轻提针刀切割浅层筋膜2~3刀,可听到“嘣嘣”之声,横行推剥。

出针后,在局部用分筋理筋手法推拨几分钟。

操作间隔:每周一次,直至疾病痊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针刀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症的临床及肌电图
观察
作者:张鸿振王振湘戴寿旺王萧枫林初勇王苹
【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及肌电图效果。

[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应用小针刀治疗各类神经卡压症50例。

[结果]随访人数5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9.4个月,有效率84%。

,治愈率66%,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周围神经卡压临床疗效显著,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

【关键词】小针刀周围神经卡压症肌电图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d electromyogram efficacy of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 syndrome treat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Method]50 cases were administered with small needle knife from July 2006 to Jan.2008.[Result]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2~15 months,9.4 in average;the effective rate was 84%,cure rate 66%,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Small needle knife has marked cure effect on 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the eletromyogram is improved on object nerve sport or feeling.
Key words:small needle knife;peripheral nerve entrapment;eletromyogram
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治疗方面的文献逐年增多,其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周围神经卡压的诊断一旦确立,原则上应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手术产生的神经周围纤维组织瘢痕较多,容易形成新的压迫,少数病人在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较术前更重[2]。

本院于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小针刀闭合手术进行治疗5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本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5岁,平均4
2.5岁,肘管综合征15例,腕管综合征21例,股前外侧皮神经卡压7例,腓总神经卡压5例,踝管综合征2例;受伤原因:外伤及外伤后遗症12例,劳损(长期座姿工作如教师、财务等,长时间弯腰工作、单肩挎包,长期固定姿势或肢体工作)所致35例,手术后粘连3例;发病至就诊时间5d~11年,大于3年者38例(76%)。

43例曾经历多次经按摩、理疗,针灸,火罐,牵引等治疗,症状时有缓解,但反复发作,疗效不稳;3例肘管综合征开放手术松解疗效不佳。

临床表现:50例患者均有部分或完全神经功能损伤,表现为卡压神经支配区域的
感觉障碍或/和运动障碍及疼痛,Tinel征阳性,肌萎缩7例,肌力下降
Ⅲ级4例,Ⅳ级5例。

肌电图表现:见表1。

1.2 针刀治疗[3]全部病人均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进行针刀治疗。

根据患者主诉,Tinel征阳性点作为神经卡压点,(1)软组织间隙卡压:如腕管综合征,股前外侧皮神经卡压,经Tinel点左右旁开0.5cm进针,对病变部位施以纵行切割,横向摆动刀法,直接切开卡压物,分离粘连;(2)骨纤维遂道卡压:如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踝管综合征分别在Tinel点上下0.5cm 旁开0.5cm四点进针刀,直达骨面,分别沿神经走行方面,先行纵行切割,切断卡压之韧带、筋膜、肌肉及腱性组织,后横行摆动法及横推法剥离粘连,使卡压的神经得到进一步松解。

如在进针过程中,病人出现触电样感觉或者局部剧痛,可能是针刀刺到神经干或血管,需稍提针刀再左右旁开0.5cm进针达病变处进行拨离,术后创可贴贴于针刀孔处72h。

常规口服抗菌素3d预防感染。

不限制病人活动。

2 结果
本组人数50例,随访50例,随访时间2~15个月,平均9.4个月。

2.1 肌电图改善情况,均值及标准差,见表1。

从表1中可见,经小针刀治疗后,目标神经的运动或感觉的肌电图数据均有所改善。

踝管综合征病例数太少,肌电图数据表现在统计学上无意义,不
予录入。

表1 肌电图改善情况(略)
与治疗前比较,﹡P&lt;0.01
2.2 症状及体征痊愈:被卡压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完全恢复正常,主观症状完全消失,Tinel征阴性。

有效:感觉或/和运动障碍较术前有明显恢复,主观症状完全消失,Tinel征阴性。

无效:感觉或/和运动障碍、Tinel征均未改善。

肌力恢复正常33例占66%:1次治愈者9例,2次治愈者17例,3次治愈者7例。

肌力上升一个等级以上9例占18%。

无效8例,占16%。

未出现并发症。

有效率84%。

3 讨论
周围神经在其走行过程中[1],尤其在经过某些骨纤维隧道,或跨越腱膜、穿过筋膜处,其活动空间均受到明显限制,当这些隧道、腱膜、筋膜由于各种原因狭窄、增生、肥厚、黏连等时,可使经过该处的神经被挤压,长此下去,即可使神经传导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变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现代医学认为,周围神经卡压征诊断一旦确定,原则上应采取手术治疗[2]。

并根据周围神经走行过程中的解剖结构特点及各种外在病理因素的影响设计出开放手术减压的治疗方法,使卡压得以解除,病人得以康复。

但随之而来的是手术本身创伤大,如双卡压,多卡压,则需作多个切口或多次手术方可解决。

为解除一两个厘米,甚至几个毫米的卡压,常需作几厘米甚至十几厘米的切口,加之手术本身又可能造成瘢痕,黏连,使解除卡压的神经再次受压。

小针刀疗法治疗神经卡压的机制:(1)小针刀治疗神经卡压的作用机制是[3]切断卡压神经腱膜、筋膜,韧带,增加神经通道容积,使行走其中的神经得以松弛。

(2)切开卡压神经周围粘连、增生之病理组织。

且有些神经卡压并非在狭窄的骨纤维遂道,而是在平时不易卡压的部位,由于局部的粘连、增生、肥厚、挛缩之组织压迫神经造成,如外伤性神经牵拉,神经双或多处卡压,手术后神经卡压等。

(3)虽然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刺伤神经,但由于针刀刀锋只有0.8mm,且针刀接触神经外膜时,病人会有沿神经支配区域触电感或胀麻痛等表现,故只要熟悉局部解剖,遵守针刀手术操作规程,不会对神经组织造成伤害。

小针刀疗法与开放手术治疗中晚期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相比较,具有疗效显著,创伤小,方便易行,病人乐于接受等众多优点,随着针刀医学尤其是立体解剖学的的蓬勃发展及针刀操作技术的日臻完善,针刀疗法将会替代开放手术治疗该综合征。

【参考文献】
[1]裘法祖.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
[2]陈德松.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进展[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5,3(11):1.
[3]朱汉章,柳百智.针刀临床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7.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