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合集下载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四)(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

()(2分)
A. 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

B. 无以致远致:达到淫
慢淫:放纵
C. 不能励精励:振奋险
躁险:危险
D. 不能治性治:治理意与
日去日:每天
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 静以修身以刀劈狼首
B.太丘舍
去其人舍然大喜
C. 夫君子之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险躁则不能治
性则是无礼
13.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4、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B. 非/澹泊/无以/明志
C. 非学/无以/广才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15.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答案:
11.D
12.D
13.略
14.A
15. 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须静也,才须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dàn1.解释下列加点词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君子之行B.遂成/枯落C.非学/无以广才D.悲守/穷庐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诫.子书诫: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1)文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一、(14分)1、(2分)B2、(4分)(1)告诫,劝勉(2)明确(3)增长(4)疾行,指迅速逝去3、(4分)(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4分)(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诫子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1套)

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 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
生、伍举,班荆 ⑤ 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
父之人哉! 颍川韩元长, 汉末名士, 身处卿佐, 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
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 ⑥ ,家人无怨色。
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 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
质的家信。②僶俛( mǐnf )ǔ:勉力。③辞世:指弃官隐居。④大分:
自然的分限,指寿命。⑤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⑥同财:
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⑦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⑧景行:比
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⑨至心:至诚之心。
8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 1)夫君子之行. (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3)每以家弊. ( 4)至心尚.之
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 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 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 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 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 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困心衡虑之后, 而始能作。 吾儿恃有汝父庇荫, 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稿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 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 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函戒汝, 须努力用 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 人训也。(选文有改动)

七年语文《诫子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七年语文《诫子书》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13课诫子书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对下列句子画出句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解释词语。

(1)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诫子书______(2)年与时驰______(3)非志无以成学______(4)俭以养德______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出。

9.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第二部分: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诫外甥书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①有所存,恻然②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③,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東于情,永窜④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选自《诸葛亮集》)(注释)①揭然:显露,显然,昭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诫子书》含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

为父未尝一日忘汝。

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

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危。

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

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

汝自幼即好弄,在书房中,一遇先生外出,即跳掷嬉笑,无所不为,今幸科举早废,否则汝亦终以一秀才老其身,决不能折桂探杏,为金马玉堂中人物也。

故学校肇开,即送汝入校。

当时诸前辈犹多不以.然,然余固深知汝之性情,知决非科甲中人,故排万难送汝入校,果也除体操外,绝无寸进。

然世事多艰,习武亦佳,因送汝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肄业,不与汝之性情相违。

汝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

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

汝之前途,正亦未有限量,国家正在用武之秋,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

抑余又有诫汝者,汝随余在两湖,固总督大人之贵介子也,无人不恭待汝。

今则去国万里矣,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将不复可挟,万一不幸肇祸,反足贻.堂上以忧。

汝此后当自视为贫民,为贱卒,苦身戮力,以.从事于所学。

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即后日得余之庇,毕业而后,得一官一职,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而不致自智自雄。

余五旬外之.人也,服官一品,名满天下,然犹兢兢也,常自恐惧,不敢放恣。

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勿自以为贵介子弟,而漫不经心,此则非余所望于尔也,汝其.慎之。

寒暖更宜自己留意,尤戒有狭邪赌博等行为,即幸.不被人知悉,亦耗费精神,抛荒学业。

至嘱,至嘱!余身体甚佳,家中大小,亦均平安,不必系念。

汝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

(取材于张之洞《诫子书》,有删改)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汝平日所挟.以傲人者挟:依仗B.反足贻.堂上以忧贻:赠给C.汝随余久,当必亲炙.之炙:熏陶D.即幸.不被人知悉幸:侥幸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言恨不一日离汝汝其.慎之B.然必令汝出门者.亦可深知在下者.之苦C.治国之.道不一余五旬外之.人也D.诸前辈犹多不以.然以.从事于所学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勿惮劳,勿恃贵,勇猛刚毅,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不要畏惧辛劳,不要自恃高贵,要勇猛刚强坚毅,务必要养成军人的禀赋B.汝纵患不能自立,勿患人之不己知你纵使忧虑自己不能够成才,也要勿忘忧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C.不特得学问上之益,且可藉是磨练身心这不只是得到学问上的好处,而且可以借此来磨练身心D.汝苟竿头日上,余亦心广体胖矣你如果能百尺竿头,天天进步,我也就胸襟宽阔,身体舒泰了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本文虽有对儿子的委婉责备,但更多的是耐心的教导、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想念,写得语重心长,感人至深。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4分)
(1)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2)饭疏食 (


(3)夫君子之行(
德行

(4)意与日去 (
意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用__不__正__当__的__手__段__得__来__的__富__贵__,__对__于__我___ _来__讲__就__像__浮__云__一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是什 么?(2分)
要内心宁静,学会节俭,培养品 德,立志求学、珍惜光阴、做对社会 有用的人(意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本文的观点是_静__以__修__身__,__俭__以__养__德____。 (原文回答),诸葛亮指出“_静__”是修身养 德的基础,“_志__”是成学的前提(每空仅 填一字)。(3分)
4、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 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3分)
立志,只有立下志向才能明确目标; 学习,静心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惜时,珍 惜时光才能不虚度此生。
(2)淫慢
淫:_懈__怠_____________
(3)治性
治:_修__养__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 驰:_疾__行__,__指__迅__速__逝__去_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六)(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列加粗词。

(2分)
①诫子书诫:
②非学无以广才广:
9.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10.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11.选用原文同语填空。

(4分)
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和
“” ;无论是“明志”,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则导致失败。

1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3分)
答案:
8.(2分)①告诫、劝勉②增长; 9.D; (3分)
10.(2分)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11.(4分)静; 俭; 静; 躁;
12.(3分)没有志向,就会学无目标,必然所学庞杂,不能专一。

(意对即可)。

《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2)

《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2)

《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9.断句和。

(10分)⑴用/ 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参考答案】5.A(B.看待,与以贵公子待汝的待同义;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鲜艳的衣服;D.违背。

)6.B(A.连词,表假设,如果;B.介词,和、跟/动词,给;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拿。

)7.B(②和⑥是叙说,不含告诫意味。

)8.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

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9.⑴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4分,错1 2处扣1分,3 4处扣2分,余类推,扣完4分为止。

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⑵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3分。

全、二也各1分,全句大意1分。

此以为因此之类,不扣分。

)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3分。

爱肥家各1分,全句大意1分。

爱译为喜爱重视吝惜吝啬算错,肥家意译为为家里捞好处之类,不扣分。

)【参考】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题(附答案) 诫子书练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夫君子之行()2) 俭以养德()3) 非宁静无以致远()4) 淫慢则不能励精()5) 险躁则不能治性()6) 多不接世()答案:1) 品德高尚的人。

2) 用、凭借、依靠。

3) 实现远大目标。

4) 懈怠、懒惰。

5) 陶冶性情。

6) 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研究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研究。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努力研究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研究上获得成就。

3)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君子/之行B。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

夫/学XXX也,才/须学也D。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 《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 《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②淫慢则不能励精()③年与时驰()④非志无以成学()答案:①告诫。

②振奋,振作。

③消失,逝去。

④立志。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 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略)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子曰:“好勇疾贫,乱世之行也。

人道好善,百世之师也。

不以其道,不处其地。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诫子书》练习附答案
18、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才
2。①指操守、品德。②增长才干。③没有用来……的办法。到达,这里引申为“实现”。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
6。修养 学习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须要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8. 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6.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阅读训练】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诫子书 阅读训练及答案

诫子书 阅读训练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训练】1. 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2. 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

①夫君子之行 __________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 __________________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_______⑤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句子中的斜体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诫子书题解析版

诫子书题解析版

四、诫子书(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人在年少时候,心神情感尚未稳定,和他们交往亲密,受到他们的影响和熏陶,(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行为习惯,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影响),自然(会变得与)他们相似,更何况是品行和技艺才能这些更加明显和容易学习的方面呢!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因此和行为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如同进入满是芝兰的屋子,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变得芳香;而和坏人相处,就如同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己也就会沾染上臭味。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

”颜、闵⑤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墨子曾为丝能染色而悲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君子在结交朋友时一定要慎重。

孔子曾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世间哪里能轻易找到啊!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值得我去尊敬和珍视。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有删改)【注释】①戎马:借指军队,战争。

②流离播越:失散流亡。

③款狎:亲近,亲密。

④操履:操行,品行。

⑤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1. 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①静以修.身(修:修养)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险:轻薄 ③所值.名贤(值:遇,遇到) ④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2. 3分)(1)吾生乱世 于 (2)自然似 之 (3)较明易习者 也3.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甲】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旨在劝诫、劝勉。

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分析诸葛亮的语气和情感。

(3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表现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淳淳教诲和殷切期望。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诫子书》阅读选择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诫子书诸葛亮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静:屏除杂念与干扰,宁静专一) 将复.何及(复:又)B.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遂.成枯落(遂:最终)C.非学无以广.才(广:増长) 意.与日去(意:意志)D.淫慢则不能励精(励:勉励)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治理)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夫君子之行.(行:操守,品行)非淡泊无以明.志(明:明确、坚定)B.淫慢.则不能励精(慢:懈怠) 静以.修身(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C.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危险) 遂成枯落..(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D.年与时驰.(驰:迅速逝去) 夫学须.静也(须:必须)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友人惭,下车引之.B. 夫.君子之行匹夫.不可夺志也C淫慢则.不能励精学而不思则.罔D 静以.修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B.非学无以广オ,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穷困的屋舍,还来得及悔恨!5、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6.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诚子书》是一封劝诚、教诲儿子的家书,作者诸葛亮,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古诗文阅读】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古诗文阅读】李应升《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李应升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

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

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

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

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

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

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1626),字仲达,号次见。

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

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

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

泛指防备和禁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直言贾祸招致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见C.衣鲜食甘很少D.以负我志担负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若长而弗改若上进无望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D.以贵公子待汝当待以同胞7.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3分)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也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的儿子。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专项训练5篇(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1-5题。

(20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6课 诫子书》2024年同步练习卷(8)+答案解析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6课 诫子书》2024年同步练习卷(8)+答案解析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6课诫子书》2024年同步练习卷(8)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给加点字注音。

淡泊.______ 淫.______慢励.______精险躁.______2.诸葛亮(181—234),字______,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______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生前曾被封为“武乡侯”,后被蜀汉后主刘禅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著有《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3.阅读课文《诫子书》,回答问题。

(1)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围绕学习,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用原文语句回答)(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

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

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

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周公诫.之曰______②成王之.叔父也______③犹.恐失天下之士______④守之以恭.者______(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②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3)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4)你认为周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诫.子书诫______(2)静以..修身静______以______(3)淡泊无以....明志淡泊______无以______(4)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______(5)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6)淫慢..淫慢______励精______..则不能励精(7)年与时驰.驰______(8)遂成枯落..枯落______(9)悲守穷庐..穷庐______答案和解析1.【答案】bó,yín,lì,zào【解析】答案:bóyínlìzào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

《诫子书》阅读答案10篇

《诫子书》阅读答案10篇

《诫子书》阅读答案10篇《诫子书》阅读答案10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诫子书》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诫子书》阅读答案1【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15. 【圈点·品味】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应升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

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

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

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

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

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

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

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

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

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

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

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

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

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

明朝南直隶江阴人。

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

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

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

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

泛指防备和禁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直言贾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视汝看见
C.衣鲜食甘很少
D.以负我志担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长而弗改若上进无望
B.不复与汝相见须与妆田百亩
C.汝长成之日及狱中幽囚痛苦之状也
D.以贵公子待汝当待以同胞
7.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3分)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9.断句和翻译。

(10分)
⑴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4分)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5.A(B.看待,与以贵公子待汝的待同义;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鲜艳的衣服;D.违背。


6.B(A.连词,表假设,如果;B.介词,和、跟/动词,给;C.结构助词,的;D.介词,用,拿。


7.B(②和⑥是叙说,不含告诫意味。


8.C(汝既鲜兄弟表明作者只有一个儿子。

兄弟三分,指作者与其兄其弟三家均分财产。


9.⑴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

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

(4分,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余类推,扣完4分为止。

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⑵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3分。

全、二也各1分,全句大意1分。

此以为因此之类,不扣分。

)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3分。

爱肥家各1分,全句大意1分。

爱译为喜爱重视吝惜吝啬算错,肥家意译为为家里捞好处之类,不扣分。


【参考译文】
我因为正直的言论招致灾祸,自己料想唯有一死来报效朝廷,不能再和你相见,所以写几句话来告诫你。

你长大成人的时候,能把这些话当做警戒自己的规劝,也就是我虽死犹生的时候了。

你生长在官府,祖父祖母像看待奇珍异宝(拱璧:一种大型玉璧,径长尺二,用于祭祀,因须双手拱执,故名。

后比喻极其珍贵的事物)一样看待你,家族内外的亲戚都用对待尊贵公子的方式对待你。

你穿着光鲜的衣服,吃着甘美的食物,喜怒任性,娇生惯养已成习惯,不肯穿布衣旧衣,不肯吃粗茶淡饭。

如果长大成人还不能改正,一定会陷入贫穷饥饿的境地。

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你从小见惯我四处为官显赫得意的样子,没见过我做童生和秀才时低眉顺眼谦恭待人的样子,以及祖父祖母在艰难中支撑家庭时的情景,更没见过我身穿囚服被捕入狱,以及在监狱中被囚禁时万分痛苦的情形。

你不尝着苦胆去好好想想这一切,又哪里算得上是有人心的人呢?做人不能居高临下,不能仗势凌驾他人。

这样就应该用谦恭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祖父祖母疼爱你,你却因为亲近而忘了尊重;你的母亲教育你,你却傲慢而不亲近她。

现在我遭遇难以预料的灾祸,你替代我做儿子,能不恭敬地体会祖父祖母的爱护之心吗?至于你的母亲,她还能依靠什么人呢?你如果不孝顺,上天都要惩罚你了。

这样就应该用孝心来侍奉长辈,这是第三点。

我做官珍惜自己的名声和节操,不曾贪婪攫取,使自家富裕。

现在家中留下的财产,都是祖父祖母勤劳辛苦积累的,况且经历这次大难,已经花费了大半。

我曾有誓愿:兄弟三人,财产均分成三份,自己一定不多拿一亩田一粒谷。

你要像对父亲一样对待伯父,像对母亲一样对待寡居的婶婶,即使有祖父祖母的命令,也丝毫不能多占多要,以致违背我的心愿。

这样就应该以公平之心来继承家业,这是第四点。

你既然没有兄弟,只有一个庶出的妹妹,就应该拿同胞妹妹看待她,倘若她嫁到中等或贫穷人家,必须给她一百亩陪嫁田地;至于庶妹的母亲,已经侍奉我多年,应当让她丰衣足食,分给她养老的田地,让她收取田租来供养生活。

家里家外进进出出,要严守规矩。

这关系到恩德道义,这是第五点。

你天资不愚钝,我教育不够,你读书已经很晚。

你要念着我辛勤劳苦,激发志气勤奋学习,假如有考取科举的一天,就先回家奉养老人。

如果科举没有希望,也要做一个读书秀才,把我留下的文稿书籍,好好整理。

这关系到我们家文章学问一脉相传阅读题及答案,这是第六点。

我深以为苦的是人生在世不能为父母养老送终。

将来等到祖父祖母百年之后,一定把我葬在他们坟墓的旁边,不能远离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