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理论构建

合集下载

第四讲概念框架

第四讲概念框架


经管研究中概念的复杂性常常表现为:



概念具有多个维度(Dimension)的意义(如“效益”、 “组织沟通氛围”)。 对同一概念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的理解(如家庭总收入、 正常使用、领导力、激励、个性等,在研究文献中“个性” 有400多种定义) 抽象的概念没有客观的参照物,难以视觉化(如“个性”、 “能力”)
理论性假设与实验性假设的关系
理论性假设 概念 X x1 x2 实验性假设 Y y1 y2 概念
变量
变量
概念域


为了对概念进行度量,必须首先明确概念域。 概念的定义中要精确描述概念包含了什么以及什 么是被该概念排除的。 由于概念通常具有多维性,要对概念的维度和构 成元素加以明确和区分。 例如:对消费者满意度这个概念的概念域,就不 应仅限于对产品特征的满意,如价格、功能、质 量、运行性能以及美观等,还应包括对销售过程、 售后服务和后续客户支持的满意度。
假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社会关系假设反映了与人类社会现象或行为有关的“概念” 之间的关系。这种假定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的,也可能不 是。管理研究中的假设经常是关于概念间因果关系的。 一些假设可以与另一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社会关系理论, 这类理论通常以演绎推理的方式表述。如: “失业造成精神沮丧,精神沮丧经常是离婚原因,因此, 失业率增长经常和更高的离婚率联系在一起。” 理论是一系列假设构成的,理论的整体信度要受到低信度 假设的制约。
理论的构成要素



理论至少包括四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及其 形式。 概念是对研究范围内各类现象或行为的抽象,被 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 变量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表达。 陈述是对概念之间关系进行的描述。 陈述有不同的形式,理论可用多种形式表达,构 成理论的陈述必须被系统地组织在一个逻辑框架 中,理论应当对问题给出一个直观的解释。

理论构建的思维模式与逻辑框架

理论构建的思维模式与逻辑框架
1.2
归纳思维是从具体事实和现象中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和概念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研究者可以从大量的实例中发现规律和特点,进而进行概念的形成和理论的构建。归纳思维往往是从细节到整体的过程,通过不断归纳总结来寻找规律。
1.3
演绎思维是从一般性规律出发,推导出具体结论的思维方式。在演绎思维中,研究者从已有的理论框架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和证明,得出与现实相符的结论。演绎思维往往是从整体到细节的过程,通过逻辑推演来得出结论。
理论构建的思维模式与逻辑框架
引言
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理论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系统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然而,理论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科学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框架来进行引导和支撑。本文将探讨理论构建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框架以及其在研究和应用中的作用。
2.2
阶梯框架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层次,逐步进行分析和构建的框架。在阶梯框架中,研究者往往从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逐步构建理论。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和依赖关系。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网络框架是指通过构建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展现出来的框架。在网络框架中,研究者通过定义各种节点和边的关系,形成一个动态的理论体系。通过网络框架,可以更好地展现事物之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分析和模拟来进行预测和决策。
3.
理论构建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框架对于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学科的发展。其次,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系统性思考和问题解决,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和方法,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率。最后,它可以为实践应用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现实世界的问题。

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章社会研究方法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

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第四章社会研究方法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
b、一个概念可以是高度抽象的,并且有时无需考 虑它是否可以在经验当中实际测量;而一个变量 则必须能够在经验当中测量。
Page 10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理论的基本形式 理论的基本形态是理论命题、理论模型。 (1)理论命题 根据各种命题所表述的理论类型的不同,分为:
简单描述性命题、比较性命题、解释性命题、预 测性命题。
3、经验检验 具体方法: (1)按照变量的测量指标提出收集资料的方案; (2)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各种方法去收集实际资
料; (3)通过对经验资料的统计分析确定所收集的资
料是否支持理论假设。
如果经验资料能够支持操作性的命题,就表明当
初的理论假设是真实的,研究者就可以将理论假
设上升为理论。反之,就不能接受该假设。
很多情况下,一个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复合的概念,在对 其进行操作化推演的过程中需要对概念进行分解。
举例:当研究者要对“家庭关系的恶化会对子女的学习产 生负面影响”的命题进行操作化推演。
家庭关系
子女的学习
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夫妻吵架次数 亲子交流频率
出勤率 考试分数
Page 20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Page 21
返回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四、定性研究的逻辑
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采用的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 往往是 “理解的方法”
Page 18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命题的操作化推演
命题的操作化推演是指按照对概念进行操作性定 义的方式而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以直接进行经
验测量的变量。
举例:失业问题会导致犯罪问题严重化。
失业问题
犯罪问题
失业率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中,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指导和框架,促进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以帮助研究者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一、理论构建的基础理论构建是建立在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的,它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研究者应当进行详尽的文献综述,了解已有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找出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同时,也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实践经验进行调研,掌握实际问题和需求。

只有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

二、理论构建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理论构建和假设提出必须基于科学的方法和规范。

理论应当能够被观察和验证,具备可重复性和可证伪性。

研究者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逻辑,确保理论构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2. 创新性原则:理论构建应当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

研究者需要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突破,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

创新性的理论构建可以促进学术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3. 可操作性原则:理论构建应当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研究者需要考虑实际问题和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理论构建的结果应当能够指导实际工作和实证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和借鉴。

三、假设提出的方法1. 从实证研究出发:假设提出应当建立在已有的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

研究者可以通过仔细分析和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假设来解决这些问题。

2. 逻辑推理和归纳推理:假设提出需要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根据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进行假设的提出。

通过发现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关联,可以提出新的假设。

3. 探索性研究和实践经验:假设提出也可以基于探索性研究和实践经验。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相应的假设来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论文写作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任务,其核心是进行理论构建。

在论文中,理论构建是指通过对已有研究、学说和观点的综述分析,将相关理论应用于研究主题,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操作步骤。

一、理论构建的重要性1. 指导研究思路:理论构建为研究提供了指导思路。

在进行研究之前,我们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已有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观点,从而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

2. 提高研究的科学性:理论构建是研究科学性的关键。

通过对已有理论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选择和应用最适合我们研究问题的理论,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增加研究的创新性:理论构建有助于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理论。

通过对现有理论的理解和思考,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假设,从而增加研究的创新性。

二、理论构建的步骤1.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标: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标。

只有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应用相关理论。

2. 查找和综述文献: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我们需要进行广泛的文献查找和综述。

通过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著作和综述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已有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观点,为理论构建做好准备。

3. 辨析和归纳理论观点: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我们需要对已有理论进行辨析和归纳。

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理论的优缺点、观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理论观点。

4. 选择和应用理论观点: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和应用适合自己研究问题的理论观点。

选择理论观点时,我们要根据研究的目标和方法,确保理论观点与研究问题的逻辑一致性。

5. 建立理论框架和假设: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后,我们需要建立理论框架和假设。

理论框架是研究的基本结构,它包括研究主题、理论观点和相关概念的关系。

假设是研究的前提和推测,它是根据理论观点对研究对象和问题进行的预测。

第四讲 理论构建

第四讲  理论构建

一、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一)经验归纳 (1)列举归纳:通过简单枚举建立经验概括。 (2)排除归纳:在许多命题中,排出不符合 客观事实的命题,保留未被事实所反驳的命题 并建立经验概括。
(二)统计概括 由统计资料归纳出的命题称为“统计概括”
经验概括的缺点:
大多是关于事实的陈述,还没有在现象和本质 之间建立关系。
经验概括的意义: 为新的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检验原有理论中的错误
新的启发与“顿悟”
二、从经验概括到理论 波普尔指出:不存在任何获得新思想的逻辑方法 或逻辑改建过程,任何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 素或“创造性地想象”。 爱因斯坦:没有任何逻辑途径可以直接导致定律 得发现,只有依靠直觉、依靠研究者的专业酷爱 才能的得到定律。 因此,由经验概括到理论也就是运用创造性地想 象和思维的抽象。
(5)罪恶感理论:
扎根理论的另一缺陷: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性。 因为它所依据的经验证据有不完全归纳提供。在 科学中,由这种归纳不可能得出普遍命题。 例如:
理论检验的过程
理论检验的目的:
检验这种理论解释的真实性
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
探寻新的理论解释
理论
假设
经验观察
经验概括
接受或拒绝假设
理论
一、推演假设
有指标(或变量)陈述的工作假设可以知道实际的 研究工作,它能使研究者明确的认识到,要收集何 种经验资料,在这种范围内进行调查研究。
经验推演的缺陷: 由于概念、变量和指标处在不同的抽象层次,概念和变量、变 量和指标、概念和指标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来建立的, 而是主观的假定的,因此它们有可能不一致。 变量有可能未界定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标有可能反映不出概 念的真实内涵或只反映其中一小部分的内涵。因此,工作假设被证实并 不能直接证实理论假设,理论假设也并不能直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和真 实性。 因此,检验一个理论解释就不能仅仅考虑研究假设的证实与否,还要考 虑各种复杂因素。

理论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理论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理论建构的方法与策略引言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很多研究者在进行理论建构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理论建构的常用方法和策略,帮助研究者们更好地进行理论建构工作。

第一部分理论建构的基本概念在开始介绍理论建构的方法和策略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理论建构的基本概念。

1.1 理论建构的定义理论建构是指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一种有关事物性质、规律和关系的抽象概念体系的过程。

它旨在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行规律,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理论建构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建构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推动学科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善和深化。

•理论建构可以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指导实践工作的开展。

•理论建构有助于拓宽学科的研究领域,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发展。

第二部分理论建构的方法在进行理论建构的过程中,不同的研究者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的理论建构方法。

2.1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从具体事实中总结规律和抽象概念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实例,逐步总结和归纳出一般规律和概念。

2.2 演绎法演绎法是一种从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结论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规律,通过逻辑推理和思维分析,推导出新的结论和理论。

2.3 实证法实证法是一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发展理论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设计实证研究,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从而验证和修正已有的理论,并提出新的理论。

2.4 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通过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揭示事物之间的共性和差异的方法。

在理论建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概念。

第三部分理论建构的策略除了选择合适的理论建构方法外,还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理论建构的效果。

理论构建

理论构建

理论构建(theory construction)泛指提出或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科学理论是像数学理论那样由公理、定理和推理构成及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命题等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所有的低层命题都可以依据严格的逻辑推理从高层命题中推演得到。

有些社会科学家以“理论”这一名词来表示不同的内容,如学说、流派、学科基本概念或思想史等等。

科学意义上的理论构建,侧重于通过经验研究,以可验证的方式对某类社会现象作出系统性的解释。

理论的形式理论包括4个要素:概念、变量、陈述和形式。

社会学理论以抽象的概念或变量指称社会事实。

概念或变量之间的联结构成理论陈述,说明事件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或因果顺序依据理论陈述的不同方式,可将理论区分为4种基本形式。

思辨理论侧重探讨抽象的哲学问题,如社会的本性是什么?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社会学理论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它常常对社会思想家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和综合,构造出新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分类理论目的是建立社会的类型学,如社会行动类型、文化类型、权威类型等等,然后利用这些基本概念将社会分解,以便把所有社会现象和事物都归入一定的分类中,它试图通过发展一个紧密相联的类别体系对社会作出系统的解释。

命题形式理论特点是建立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命题等级系统。

它可以分为公理理论、中层理论和经验概括3种类型。

公理理论试图象数学理论那样通过严密的逻辑演绎,从公理中推演出一层层的理论陈述(定理),最下层的命题可对经验事实作出直接解释。

公理理论要求对概念和变量加以精确定义,并严格控制理论体系之外的所有可能产生的变量,这在社会学中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理论的构建中很少采用。

运用较广的命题理论是形式理论,它的目的是先建立高度抽象的理论命题,然后通过不太严格的逻辑演绎和经验演绎推导出某些经验命题。

形式理论常常要附加一些假定和条件语句,以便有效地解释某一范围或某一层面的社会现象,所以又称中层理论。

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

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

标题: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一种普遍化的框架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论构建框架,用于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

我们将通过解析学术研究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观察、解释和理论),来阐述如何建立和评估理论。

我们还将讨论理论构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引言理论构建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系统的思考和推理,将观察到的现象转化为具有解释力的概念模型。

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理解科学方法、理论概念、实证研究和模型验证等多个方面。

二、理论构建的框架1.观察:理论构建的基础是观察。

研究者需要收集数据,以了解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观察需要精确、客观和系统化,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解释:观察到的现象需要被解释。

解释是建立理论的关键步骤,它需要对现象进行分类、命名、描述和解释其因果关系。

3.理论:理论是对观察到的现象的系统化理解。

它需要具有概括性、普遍性和预测性,以解释一系列现象。

一个好的理论应具有明确定义的概念、明确的假设、清晰的逻辑推理和可验证的解释。

三、评估和验证理论理论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对理论进行评估和验证。

评估包括对理论的一致性、可靠性和预测性的评估,而验证则需要通过实证研究进行。

验证可以揭示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可能需要修改或更新理论。

四、理论构建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缺乏实证支持:有时,理论的建立可能缺乏实证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需要积极寻找数据来支持或反驳他们的假设。

他们可以通过实验、调查或案例研究等方法收集数据。

2.概念模糊: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理论中的概念模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需要明确定义他们的概念,并确保这些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中具有一致性。

3.缺乏逻辑一致性:有时,理论可能缺乏逻辑一致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需要确保他们的理论概念之间存在清晰的逻辑关系,并能够相互支持。

五、结论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构建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研究者具备深厚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

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是学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推动学术进展、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和理论建构,包括理论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等。

一、理论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理论分析是指对已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的过程,旨在理清理论的内涵、形式与逻辑,并通过分析找出理论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理论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梳理理论基础:理论分析首先需要了解所研究的理论的基础和前提,梳理其来源、发展历程等,从而明确理论的起源和核心思想。

2. 推导逻辑结构:通过推导理论的逻辑结构,分析理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理论主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理论的主要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3. 分析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很重要的,通过对理论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进行分析,可以评估理论的普适性和适用性。

4. 评估理论的实证效果:通过实证研究或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理论的实证效果进行评估,检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理论建构是指在已有理论基础上,通过整合、扩展、修正等方式创造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的过程。

下面是理论建构的步骤和要点:1. 问题意识与研究动机:理论建构的前提是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研究动机的明确,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并确定建构的理论对问题的解释和解决能力。

2. 确定建构的理论框架或模型:建构前需要明确理论的范畴和结构,确定建构的理论框架或模型,包括理论的核心概念、主要命题和命题间的逻辑关系。

3. 整合既有理论:在进行理论建构时,需要整合既有的相关理论,将不同理论的有益成分融合到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中,使新的理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4. 扩展与修正: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对理论进行扩展和修正,使之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际问题。

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 验证与应用:建构完新的理论后,需要进行理论验证和应用。

理论构建的概念

理论构建的概念

理论构建的概念理论构建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框架和逻辑关系,通过梳理和归纳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证研究,构建出新的概念或理论体系的过程。

通过理论构建,能够提高对研究对象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的创新。

在进行理论构建时,研究者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研究者需要对所研究的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了解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可以对既有理论进行批判性分析和思考,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空白或矛盾之处。

接下来,研究者可以选择合适的理论范式或思维框架,来指导理论构建的过程。

这个选择通常是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相关学科的特点来确定的。

例如,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构建通常会参考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范式和方法,而自然科学中的理论构建则往往会依据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理论框架。

在进行理论构建时,研究者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他们可以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式,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者可以提出新的假设、提炼出新的概念或发展出新的理论模型。

在理论构建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注重理论的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

新提出的概念或理论需要与现有的理论框架相衔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和自洽的理论体系。

研究者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和实证数据的验证来检验和修正已构建的理论。

只有经过反复检验、修正和完善,理论才能够更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

理论构建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创造性。

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构建时,常常需要凭借自己的思考和洞察力,提出新的观点或见解。

他们可能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跨地域的案例和跨时代的数据,充分挖掘和利用不同学科领域的理论资源。

理论构建对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理论构建,研究者可以对已有理论进行扩展、修正或重组,进而帮助学科理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同时,理论构建也能够挖掘和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促使学科从静止状态向前发展。

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的关系与方法

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的关系与方法

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的关系与方法1. 引言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理论建构是指根据已有的观察、实验和统计数据,通过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构建起一套用以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的框架或模型。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的数据,验证或修正已有的理论模型。

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的关系与方法展开探讨。

2. 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它提供了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的框架。

理论建构可以是归纳的,即通过已有的观察和实验数据,总结出普遍规律或概念。

理论建构也可以是演绎的,即通过逻辑推理,从一般原理中推导出特殊结论。

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理论建构都需要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实证检验。

实证研究是对理论的验证或修正。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的数据,来检验已有理论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实证研究可以是定性的,通过详细的描述和解释来理解并解释现象。

实证研究也可以是定量的,通过数值分析和统计方法来验证或修正理论。

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实证研究都需要有可靠的数据和合适的分析方法。

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理论建构需要实证研究提供的数据来验证或修正已有理论,而实证研究则需要理论建构提供的框架来进行研究设计和解释研究结果。

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是一种循环的过程,不断地推进科学研究的进步。

3. 理论建构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理论建构方法:3.1 归纳法归纳法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得出普遍规律或概念的方法。

它从具体的实例出发,通过总结和归纳,逐渐推导出普遍的理论。

例如,通过观察多个案例,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

3.2 演绎法演绎法是通过逻辑推理,从一般原理中推导出特殊结论的方法。

它从已有的理论原理出发,通过逻辑上的推理,得出特定的结论。

例如,从一个普遍的原理出发,通过推理得出特定的预测结论。

3.3 模型构建模型构建是一种用来表示和解释现象或预测未来的形式方法。

第四讲讲义完整版

第四讲讲义完整版

第四章社会学研究方法讲座一社会学方法论1.1 什么是方法论及其探讨的问题社会学方法论处于社会学方法体系的最高层次,它从属于一般科学方法,规定着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的理论与逻辑基础。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认识和解剖对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

从一定意义上讲,方法论是一种工具理论,它只涉及科学发现与检验的原理和逻辑而不涉及具体的事实;学科理论则是包含经验事实的实质理论。

方法论也不同于研究方式与具体方法,它是对研究方式方法一般原理的系统探讨与评价。

其探讨的问题主要有:1、有关社会与人类行为的知识问题。

2、社会现象的性质问题。

3、社会研究的性质问题。

4、研究方法的问题。

1.2 三大社会学方法论传统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社会学家们对方法论问题存在着各种对立的观点,在社会学发展史上,先后形成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和批判主义方法论三大方法论传统,而且20世纪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在西方社会学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实证主义方法论长期以来一直在西方社会学中占据主流地位。

尽管各派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张社会学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社会学不是探讨“应该如何”,而只是客观地阐明社会“究竟是如何”,它不关注于独特的历史事件,而主要关注于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规律。

他们坚持认为社会研究的逻辑方法是假设演绎法,科学假说的陈述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仅当它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是可接受的。

获取经验证据需要采用实验、系统观察、调查、访问、文献考察等方法。

虽然社会科学在方法、技术的运用上有其特点,但它在理论构建、证据搜集、证据分析与评判、理论检验等方面所运用的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并无本质区别。

实证主义者把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自己的基本原则,把自然科学当作科学的范例,在他们看来,社会学是符合科学的逻辑的。

人文主义方法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种与实证主义相对立的主观主义社会学思潮。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在论文写作中,理论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论构建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解释和理解的框架,它具有指导研究思路和推动研究深入发展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构建,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一、理论构建的定义及作用理论构建是指根据研究主题和目的,选择和构建适合的理论框架,将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对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过程。

它是研究的基础,能够帮助研究者解决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指导方案。

理论构建在论文写作中具有多重作用。

首先,它可以提供研究的理论依据,帮助研究者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其次,理论构建可以激发研究者的思维,拓宽研究的视角,使研究具备创新性和实用性。

此外,理论构建还能够帮助读者理解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二、理论构建的步骤和方法1. 确定研究主题和目的: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所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目的。

只有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才能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进行构建。

2. 学习和理解相关理论: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理论进行学习和理解。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不同理论的特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后续的理论构建打下基础。

3. 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根据研究主题和目的,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进行构建。

选择理论框架时,要考虑其与研究对象的契合度,以及是否能够解释和预测实际问题。

4. 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论构建需要将选定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来验证理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5. 对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理论构建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反复检验和优化理论框架,使其更加完善和精确。

三、理论构建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理论构建在论文写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首先,理论构建使得研究具备前瞻性和指导性,能够引领研究者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理论建构——精选推荐

理论建构——精选推荐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理论的基本特征:(1)理论是来自于经验的实践。

(2)理论必须是抽象的。

(3)理论必须保持逻辑上的一致。

(4)理论必须是解释性的。

(5)理论必须是概括性的。

判断理论好坏的三个标准: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理论;解释越精确的理论就越是好理论;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主要由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三个一、概念1、概念的内涵:概念是对事物或现象的抽象概括,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两种。

用来表示社会中各种有形事物或现象的,如书本、笔墨、房屋等等,都是实体概念。

非实体概念是用来表示社会中许多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如尊重、同情心、社会地位等。

2、概念的功能:概念在科学研究中的功能是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础,正是经过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才最后形成理论。

提炼概念有两种方式:一是从理论文献中借用。

二是从经验材料中抽出概念。

二、变量1、变量的含义: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是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通过对概念的限定,为概念设计一定的指标或概念的操作化而形成。

选择指标的标准是:使指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说明研究中所界定的“概念”的内涵。

2、变量之间的关系(1)因果关系:在两个变量中,如果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这种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由于其它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2)相关关系:即两个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能明确地区分哪个变量变化在先,哪个变化在后。

(3)虚无关系:从某一变量的变化很难预计到另一个变量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变化。

换言之,虚无关系表明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不存在共变关系。

三、命题与假设1、命题:指的是把两个以上概念或变量关联起来的陈述,它是反映现象之间关系的陈述。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

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引言理论建构是科学研究的核心过程之一,它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归纳与创新,构建与解释现象背后的规律性原理。

本文将介绍理论建构的原理与方法,并阐述如何运用这些原理与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理论建构的原理理论建构的原理是指指导理论建构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它们是理论建构过程的指导性准则。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理论建构原理。

归纳与演绎原理归纳是指通过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事物间的普遍规律和规律性模式。

演绎是指根据已有的理论和规律,推导出新的假设和理论。

理论建构过程中,归纳与演绎是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

综合与特殊原理综合是指将具体的事实和观察结果进行整合与概括,形成更为一般的理论模型或框架。

特殊是指对个别情况和特殊现象进行深入研究,以验证或修正已有理论。

综合与特殊相结合,推动理论的健康发展和修正。

指导实践与实证原理理论建构应该具有指导实践的目的,它要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理论建构还应该通过实证研究进行验证和修正,以确保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理论建构的方法理论建构的方法是指在理论建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它们是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灵活选择和应用的。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理论建构方法。

文献综述法文献综述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掌握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把握已有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局限性。

文献综述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领域的理论脉络,为理论建构提供参考。

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验证或修正已有的理论,并生成新的理论。

实证研究法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调查、实验等手段获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来验证和解释现象。

模型构建法模型构建法是理论建构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现象,为现象提供预测和解释的理论框架。

模型构建法可以采用数学模型、逻辑模型和实证模型等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不同的理论、观点或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和对比,从中发现共同点和差异点,为理论建构提供实证和验证。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引言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理论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构建有效的理论有助于深化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理解,并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挑战提供指导。

本文将讨论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首先,我们将介绍理论构建的定义和重要性。

然后,我们将探讨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包括理论构建的可验证性、内在一致性和适用性。

最后,我们将提供一些策略和技巧,帮助研究人员有效构建理论。

理论构建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论构建是指通过研究和分析,产生一个关于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系统性解释或框架。

理论构建是理论学科的核心内容,对于学术研究和解决实践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构建可以帮助我们提炼和组织知识,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指导。

理论构建有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

通过构建理论,研究人员可以对现有研究进行整合和综述,并识别出现有理论的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提出新的理论或对现有理论进行修订和扩充,以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在实践应用中,理论构建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的理论可以帮助从业人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

通过应用理论,从业人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解释行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实践活动。

因此,理论构建对于学术界和实践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理论构建有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指导理论构建的准则。

1. 可验证性理论构建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可验证性。

理论应该是可以被验证和检验的。

这意味着理论的假设应该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来进行验证。

理论构建者应该提供具体的预测,以便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这些预测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验证,可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完善理论。

可验证性是理论构建的重要原则,它确保了理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只有经过验证的理论才能够被广泛接受,并作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2. 内在一致性理论构建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内在一致性。

理论应该是内在一致的,即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

理论构建的方法与技巧

理论构建的方法与技巧

理论构建的方法与技巧引言在科学研究和学术领域中,理论构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理论构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象,推动知识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理论构建并非一项容易的任务,需要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理论构建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对科研工作者在理论构建方面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1. 系统性文献综述在进行理论构建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系统性的文献综述,以了解已有的相关研究和理论框架。

通过文献综述,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避免重复劳动,为理论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领域和关键词:首先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关键词,以便有针对性地搜索相关文献;•检索文献:利用学术搜索引擎或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包括期刊文章、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筛选文献: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保留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阅读和分析文献: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了解各篇文献的研究内容、方法和结论;•总结和归纳:根据阅读和分析的结果,总结已有的理论框架,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为理论构建提供切入点。

2. 归纳与演绎理论构建一般可以采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方法。

归纳是从具体的观察事实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或原则,而演绎是从已有的理论框架中推导出具体的应用或实例。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在理论构建中可以结合使用。

在进行归纳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收集具体的观察事实:通过实证研究、实地观察或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具体的观察事实;•归纳总结:从收集到的观察事实中总结出一般规律或原则,形成初步的理论框架;•检验和修正:对初步建立的理论框架进行检验和修正,比较其与已有的理论框架或实证研究结果的一致性。

在进行演绎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已有的理论框架:在进行演绎时,首先需要确定已有的理论框架,作为推导的基础;•推导具体应用或实例:根据已有的理论框架,推导出具体的应用或实例;•验证和验证:对已推导出的具体应用或实例进行验证和验证,确保其符合已有的理论框架。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

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摘要理论构建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基于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为研究者提供理论框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本文将深入探讨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包括概念的提炼、假设的建立、模型的构建、验证和修正等环节,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理论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效果和质量。

1. 引言理论构建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对于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提供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还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

然而,理论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基于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推理和分析。

本文将从概念的提炼、假设的建立、模型的构建、验证和修正等环节探讨理论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2. 概念的提炼理论构建的第一步是概念的提炼。

概念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概括的结果,它提供了问题描述和分析的基础。

概念的提炼有三个关键步骤:观察、分类和归纳。

首先,研究者需要通过观察实际问题的现象和行为,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然后,将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差异。

最后,基于共性和差异进行归纳,提炼出概念。

概念的提炼需要结合实际问题的特点和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确保概念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 假设的建立概念的提炼为理论构建提供了基本素材,但仅仅有概念还不足以解释问题和推导结论。

因此,理论构建需要基于假设进行推理和分析。

假设是对概念和实际问题之间关系的猜测或预测,它提供了理论构建的逻辑基础。

建立假设需要充分考虑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和实际问题的特点。

研究者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从而支持假设的建立。

假设的建立是理论构建的关键一步,它直接影响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 模型的构建假设的建立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

模型是对现实问题或理论构建的抽象和简化,它能够描述问题的关键特征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构建模型需要明确变量的定义和度量方法,确定关系的形式和强度。

理论构建的演绎逻辑构建学科问题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框架分析

理论构建的演绎逻辑构建学科问题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框架分析

在学科问题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框架分析中,理论构建和演绎逻辑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构建是指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建立起一个有机的、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

理论构建的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目标的明确、理论基础的确定、概念的界定、理论模型的构建等多个环节。

通过理论构建,可以将学科问题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分类,形成一个有逻辑关系的理论框架。

演绎逻辑是指从已知的前提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学科问
题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框架分析中,演绎逻辑用于从理论框架中推导出具体的结论和观点。

演绎逻辑可以通过严密的论证和证明,使得理论体系更加严密和完备。

在理论构建的过程中,演绎逻辑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和验证理论的一致性
和逻辑性。

通过演绎逻辑的分析,可以发现理论中的逻辑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并进行修正和完善。

在学科问题的理论体系与基本框架分析中,理论构建和演绎逻辑相互依存、相
互作用。

理论构建为演绎逻辑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而演绎逻辑则用于验证和完善理论的逻辑结构和论证过程。

两者相结合,可以推动学科问题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建立命题体系
群体层次:社会整合程度是在社会关系的层次上 描述社会凝聚力的大小, 测量的维度: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个人层次:自杀行为的心理层次中的心理整合程 度 测量的维度:心理反常-心理正常
推演出的命题:
(1)越轨行为的比率与个人主义程度成正比
(2)越轨行为的比率与集体主义程度成反比 (3)越轨行为的比率与心理反常程度成正比 (4)越轨行为的比率与心理正常程度成反比
一、从观察到经验概括 (一)经验归纳 (1)列举归纳:通过简单枚举建立经验概括。 (2)排除归纳:在许多命题中,排出不符合 客观事实的命题,保留未被事实所反驳的命题 并建立经验概括。
(二)统计概括 Hale Waihona Puke 统计资料归纳出的命题称为“统计概括”
经验概括的缺点:
大多是关于事实的陈述,还没有在现象和本质 之间建立关系。 经验概括的意义: 为新的理论提供事实依据 检验原有理论中的错误
(3)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扎根理论的主要特点不在于它的经验性, 而在于它从事实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 但是作为一种“事后”解释,即在收集到事 实之后所做出的主观解释,尽管这种解释与 观察到的事实相一致,但它不是唯一的,从 同一事实或同一个经验概括中可以“跳跃” 出不同的理论解释。
“妇女比男人的宗教信仰程度要高” (1)角色理论: (2)社会化理论: (3)社会剥夺理论: (4)精神分析理论:
新的启发与“顿悟”
二、从经验概括到理论 波普尔指出:不存在任何获得新思想的逻辑方法 或逻辑改建过程,任何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 素或“创造性地想象”。 爱因斯坦:没有任何逻辑途径可以直接导致定律 得发现,只有依靠直觉、依靠研究者的专业酷爱 才能的得到定律。 因此,由经验概括到理论也就是运用创造性地想 象和思维的抽象。
研究程序
研究结论
你觉得受启发的地方
简述杜尔克姆“自杀论”的理论结构
① 社会基本性质决定自杀率。虽然组成自杀事件的个别原因是多种多样
的,但群体自杀率却受到基本社会事实的制约。自杀率只能从社会学角 度加以解释。社会整体具有的基本性质是社会成员的结合状态以及伴随 这种结合状态的集体意识或集体情感。自杀率随社会基本性质的变动而 起伏。 ② 整合与规范。社会基本性质可分解为两个基本因素,社会整合和社会 道德规范,是影响自杀率的基本原因。整合反映着群体成员与集体的联 系方式和结合状态,其实质是一种内聚力。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支持作 用。社会道德规范的实质是一种控制力,其作用是限制和控制社会成员 的欲望、行为,帮助人们将多种欲望转化称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并规定了 实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 ③ 对自杀率变动的解释。社会整合状态与社会道德规范共同影响着一个 社会的自杀倾向。它们的平衡状态对社会自杀倾向有着遏制的作用。当 二者处于适度、稳定状态,社会自杀率就处在稳定的低水平上。一旦整 合与规范超出了适度范围,不论是不足还是过度,都会引起自杀率上升。 因此杜尔克姆根据可能发现的非适度的四种情况,确立了自杀理论的四 个基本命题。由于规范与整合这两个概念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是任 何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人都不得不受其影响的社会力量,因此自杀理论的 四个基本命题可以解释统计资料所显示的自杀率的所有差异。 社会团结及其道德基础是杜尔克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因此把整合与规
理论检验研究是运用假设检验的逻辑,首先是 从理论推演出研究假设。
推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逻辑推演 (2)经验推演
(一)逻辑推演 逻辑推演是从公理推演出定理(或逻辑假设), 这种方式在自然科学中最常见,如几何学和数 学。 有些社会学家也借用这种公理化方式推演理论 假设,但是从一些公社开始推演。
例如,在社会学的组织理论中,韦伯的理论可作为公设, 由此推导出可检验的命题:
公设1: 一个组织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它的形式化程度也 就越高(韦伯) 公设2: 形式化程度越高,效率越高(韦伯) 公设3:复杂性越高,集中化程度越低(汤普森) 这三个公理可推导出三个定理: 定理1:集中化程度越高,效率越高
杜尔凯姆的“自杀研究”
天主教徒比新教徒的自杀率高
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的自杀率高 富人比穷人自杀率高 男人比妇女自杀率高
1 建立解释项的抽象概念 解释项:宗教信仰、居住地、社会阶层、性别 ?这些变量的共同特征或普遍意义 ?变量中的何种意义来解释自杀率的不同
结果:自杀率低的类别都是内部比较团结、个人联系 紧密、人际关系融洽等等特征
抽象:社会整合或社会一体化(social integration)
2 建立被解释项的抽象概念 ?自杀这一想象表示何种更普遍的想象 自杀和犯罪、反抗、抗议等属于同一类现象,都是不 正常的、反常规的、反社会或偏离社会规范的现象
被解释项概念:越轨行为(deviant behavior)
3 建立理论命题。 将解释项和被解释项联系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理论命题: 社会整合程度影响越轨行为
(5)罪恶感理论:
扎根理论的另一缺陷: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性。 因为它所依据的经验证据有不完全归纳提供。在 科学中,由这种归纳不可能得出普遍命题。 例如:
理论检验的过程
理论检验的目的:
检验这种理论解释的真实性
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
探寻新的理论解释
理论
假设
经验观察
经验概括
接受或拒绝假设
理论
一、推演假设
(一)建立理论解释 由经验概括到理论的四个步骤:
(1)建立解释项的概念,这个抽象概念包含经验 概括中的各个变量的共同属性或特征。
(2)建立被解释项的概念,在更抽象、更普遍的 层次上表明所研究的具体现象。 (3)建立解释项和被解释项联系的命题,它以原 有的经验概括为基础。 (4)建立多个命题,它们包含上述的解释项和被 解释项,然后将这些命题组织在一个逻辑上相互联 系的理论体系中。
社会整合程度
+
— 心理整合程度 越轨行为
(二)抽象的策略
1 列举共同因素
2 利用现有的理论和抽象概念做出解释
3 探寻背景联系
4 询问
5 内省
(三)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 构建程序 (1)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 (2)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