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1)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 (1)

二、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浓愁哀愁 (4)

三、李清照词中愁的表达及其意义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7)

[论文摘要]李清照是南宋着名的词人。她前期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以南渡为界,进入她后期词的创作。她后期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

[关键词]李清照词闲愁离愁浓愁哀愁

论李清照词的愁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着名的词人,山东省济南人。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着名的学者,尤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是知书能文。李清照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了快乐的青少年时期。父亲的指导、母亲的教育,使李清照自小便有诗名。后来,十八岁那年的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丽,夫妇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爱好诗词,时相温和,饮酒赏菊,写词论词,度过一段幸福而美好的时光。后来,国家变故,金兵入据,侵占中原,家乡济南陷入金人之手,夫妇二人相继避兵南下。她们逃离到了健康(今南京),不久她的丈夫赵明诚病死,李清照便长期漂泊,似流浪的游子漂泊在杭州、赵州(今绍兴),金华一带,过着辗转无依、孤苦无助的流亡生活,在凄楚幽咽中度过了晚年。“她工书、善画、通音乐、精鉴赏,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但她最为人所重视、称道的仍是她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①因此,在前期,其词中愁情往往都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格调。前期的词,形象生动、鲜明,揭示大自然之美,表现她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个时期,她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如《醉花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而后期词的创作,南渡后的李清照,先后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二十余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了她精神上、心理上沉重的打击,心理更加愁苦悲痛。她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菩萨蛮》等。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

李清照的词前后两个时期,都表现了“愁”。因为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不同,所以词中所传递的心声也是不同。她前期的词,尤其是反映少女时代生活的,多是风格明快,有的能

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揭示大自然的美,表现她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向往。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词人十七岁时写的,这首小词,仅仅六句,词人将自己一夜的经历和对话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以新颖别致的对话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惜春心情,词中“绿肥红瘦”,

第一页

“绿”与“红”相衬,“肥”与“瘦”相比,写出了绿叶的浓盛和红花的凋零,造语新奇而辞意凄婉,表达了词人爱春、惜春的闲愁之情。再如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写词人一次酒后乘舟游赏郊外的风景,活泼而富于生趣。而表现爱情生活,才是李清照前期词的最重要的内容。她与赵明诚的结合是幸福的,两人志趣相投。虽处那样的时代,有了共同的心声也是最大的幸福。李清照深深挚爱自己的丈夫。她深于情,专于情,甚至勇于在作品中大胆地表露爱情,用她擅长的词表达对丈夫的倾心的爱和浓浓的思念。她吟风咏月,是为了爱情;她伤离惜别,是为了爱情;她瘦比黄花,也是为了爱情。征鸿过雁,会引起她的怀恋;春花秋月会惹动她的相思;薄雾浓云更会牵动她的心肠。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衣,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由于北宋明党之争(1102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污为奸党,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幸福的结合,甜美的蜜月,一旦分别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深挚

的感情跃然纸上。这儿传递的是“闲愁”,是快乐之余的“闲愁”。在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垂阳,玉枕纱厨,半液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消瘦表明长时间的痛苦相思,不说破情而情愈深。作为一个女词人,身处那个封建时代,大胆而热烈地在词里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伦理教条。也许,她主观并未意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可是在客观上都有反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它正是我们的女词人对爱情的追求。在愁苦中流淌的心声,这也是她前期词的思想价值之所在。是愁,为爱情而愁,愁的坦然,愁的实在。

李清照忠于爱情,敢于表白,是缘于她对丈夫的爱,赵明诚,字德甫,徽宗时的宰相赵挺元之子。他与李清照结婚后,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伉俪情深。婚后数年曾屏居乡里,过着幸福而又宁静的日子,每坐归来堂上,犹烹茶赌书,相马角胜负。如前面分析的《醉花阴》,细品此词,实乃写重阳佳节之离愁。这首词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写白天,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第二写黄昏,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第三是写夜间,即“五

第二页

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细续思之,可是词人并未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进行叙写,而是先白天,次写夜间,最后写黄昏。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究其原因,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势必将黄昏置放于中间,若此则东篱把酒,以菊拟人的情景就无法充分描绘。“三句绝佳”也决不会迸发而出。而同时将夜间置于最后,夜夜愁思,难眠于夜,不管怎样描写,也难有新意。由此可见,词人在谋篇时颇费经营,匠心独具,以最佳的段落来抒发最佳的感情。当然,我们品读其词,还会注意另外一点,那“就是”佳节又重阳,直接写重阳佳节不就可以了吗?不,正是这一句“佳节又重阳”起到了“空际转身”的作用。有了这么一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