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合集下载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卓越的女词人,她的婉约词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清照词全集》中49首词,几乎都写到了“愁”。

本人通过收集资料法,再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李清照不同时期愁情的表现进行探究,再现李词的悲剧审美意识。

一、爱痛边缘的离愁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

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二人婚姻可谓是两情相悦,志趣相投。

然而,婚后不久,李清照因父亲李格非被诬“元祐奸党”,公公赵挺之却升迁为尚书左右丞相,崇宁二、三年下诏书,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使李清照受到牵连,她在京城已无立足之地,不得已与赵明诚离别,回到原籍山东投奔父母,从此时开始,词人的婚姻中就开始记下了一份“愁情”,不仅是情愁,思愁,更多的是一份浓浓的离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这首词是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不久便遭逢离别时所作。

《一剪梅》中,在这种季节,孤寂和冷清的环境中,词人“独上兰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一看到天上的大雁飞过,便马上想到鸿雁传书的故事,急切盼望丈夫也能捎来一封家书。

可待“雁字回时”,这日月对词人来说是多么漫长,多么难熬啊!作者由眼前的落花流水联想到人的愁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夫的,而想到两人思念,感情之深,思念之切,尽在言语中。

这种相思之情,离别之恨是无法排遣的,因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份思念不言而喻,而那份离愁也自然无以言表。

二、金石丧失的哀愁浓厚的学术空气,美满的爱情婚姻,惬意的诗词唱和,霎时间便被战争敲得粉碎。

她先是从池阳到建康,后又从湖州奔洪州,洪州失陷,又奔台州,走黄岩,奔行在,并随南宋小朝廷由海道之温州,越州,又之衢州,赴杭州。

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论李清照词的愁(定)

目录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1)一、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 (1)二、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浓愁哀愁 (4)三、清照词中愁的表达及其意义 (6)注释 (7)参考文献 (7)[论文摘要]清照是南宋著名的词人。

她前期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

以南渡为界,进入她后期词的创作。

她后期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

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

[关键词]清照词闲愁离愁浓愁哀愁论清照词的愁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的词人,省人。

她的父亲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尤以文章受知于轼。

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是知书能文。

清照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了快乐的青少年时期。

父亲的指导、母亲的教育,使清照自小便有诗名。

后来,十八岁那年的清照与太学生明诚结为伉丽,夫妇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爱好诗词,时相温和,饮酒赏菊,写词论词,度过一段幸福而美好的时光。

后来,国家变故,金兵入据,侵占中原,家乡陷入金人之手,夫妇二人相继避兵南下。

她们逃离到了健康(今),不久她的丈夫明诚病死,清照便长期漂泊,似流浪的游子漂泊在、州(今),一带,过着辗转无依、孤苦无助的流亡生活,在凄楚幽咽中度过了晚年。

“她工书、善画、通音乐、精鉴赏,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但她最为人所重视、称道的仍是她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文档资料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文档资料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李清照是我国古代众多女作家中的一位杰出女词家。

她的词既深刻地反映了自己生活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本文拟从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来探求其词中“愁”情的内在本质。

清照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可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由于她的生活安静优裕,词写得爽朗明快,善于描写大自然的美,反映爱情生活,歌唱离别愁情,境界虽狭窄,但清新、明快。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词,内容是伤别离、愁孤处。

离别之苦是十分恼人的,想诉说又不敢说,因为不说到也罢,一说就会联想到丈夫,就会更痛苦,更忧愁,于是便:“欲说还休”。

不说不等于不思念,而是想在心里,以至于“新来瘦”。

但“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不因酒而病,不因愁而悲,那是为什么呢?只因丈夫远游,夫妻分居而旅途迢迢,归期无望,只有无尽的相思,所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作者这种思夫之愁无可排遣时,便把这种压抑不住的愁情倾注笔端,借尺素传递愁思。

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词,词中主人翁寂寞无聊,冷落独处,适值重阳,于是佳节思亲之情油然而生,愁得“人比黄花瘦”。

如果说前面两首词中的愁情是缘于夫妻别离的话,那么《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一词中的喜悦,则来自丈夫的即将归来。

因丈夫的即将归来,便觉得早晨好,黄昏也好,春草美,淡月也美。

这与丈夫不在时,早晨“起来慵自梳头”、“到黄昏点点滴滴,怎一个愁字了得”比较起来,多么鲜明。

一别一聚,一聚一别,其相聚日短、相别日长,新愁续旧愁,弱身何堪受!南渡之后,清照既悲痛个人幸福的破灭,又忧伤民族灾难之深重。

因而或感时伤世,或悼亡思乡,则成为这一时期词的主要内容。

由于生活和个人情绪的变化,词的风格也由前期的清丽爽朗转向沉郁凄怆,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

清照在北宋时,随夫过的是美满生活,而南渡后,丈夫死去,她独居于金华、杭州一带,金兵肆虐,颠沛流离,境遇非常孤苦。

宋时每逢元宵节,热闹非常。

《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写两种元宵节的不同境况,构成鲜明对照,显出生活的巨变,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1)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意象姓名:洪杰作班级:07级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南安班学号:070133415指导教师:陈碧仙摘要:意象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更善于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的闺怨、国家兴亡忧虑、丧亲之痛及乡关之思。

她极好地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比兴传统,更把这些意象的忧郁凄婉内涵发挥到极致,使她那幽密凄凉的情思得到寄托。

关键词:李清照词意象愁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

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婉约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发展。

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韵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她善于移情于物,所写的客观景物,都带有主观感受,成为感情的载体。

她善于选用一些典型意象来传达她复杂的忧郁情调。

对于词活。

[1]“柳”这个意象时常令人有留念、伤感之情,那“烟柳”常触发诗人对如烟往事的回忆,常被用来抒发兴亡,在李词中更是如此。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此时已是元宵佳节,似应春意盎然,然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作者心中有的是对故国、对已往岁月的怀念和伤悼,纵有柳枝飞舞、春机入目,亦是徒增“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念奴娇》)的离恨。

即使“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蝶恋花》)柳萌梅绽,景色诱人,作者也无心观赏,面对大好春光,没有亲人陪伴,只得独自伤心流泪,被离愁折磨得坐卧不安,如痴如迷。

二、花开花落系忧愁李清照词中大量写到了菊花、梅花、桂花、梨花等这些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咏诵的花,她不仅着眼于花草一类细部的东西,而且她更把生命心魂融入了所热爱的花草之中,与花为“媒”,与花共“舞”。

梅花是易安词中常见的意象,也是她的最爱。

在她37首词中(不含存疑词)写梅花的就有15首,这15首词中专咏梅花的就有6首。

但她所咏的梅花却不似一般文人所看到的傲立风雪中,她看到了梅花的残缺美,看见了梅花的娇柔。

说不尽的“愁”——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

说不尽的“愁”——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dià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秋,轻解 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 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思离愁
《武陵春》
•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 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 多愁。
国破夫亡的哀愁
小结
“愁” • 1、原因:离别相思→国破
夫亡 • 2、形式:无形→有形 • 3、程度:浅薄(闲愁)→
浓重(哀愁)
谢谢
说不尽的“愁”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
李清照
•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 “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 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 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 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 叹身世,情调感伤。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忧愁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忧愁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忧愁作者:刘月明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1年第10期大体说来,李清照的生活历程与创作以靖康元年为界限。

她前期创作的词大多反映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年华白白流逝的惋惜,洋溢着郁愤之愁;后期创作的词反映了忧国伤家,漂泊在外的凄惨生活,洋溢着伤痛之愁。

一.早期词作流露郁愤之愁李清照早期在封建礼教的扼杀之下青春易逝,壮志难酬,又不甘沉沦,只好借物作词发泄郁愤。

借自然景物,慨叹光阴荏冉,年华流逝。

她在《怨王孙》中写道:“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在《如梦令》中写道:“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句流露出叹息时光易逝,青春难再,而理想不能实现的郁愤。

借自然景物,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欲求不能,欲弃不能的矛盾心理。

在《渔家傲》词中,描绘奇幻梦境后,感慨道:“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就是说她在人生路上追求探索,可是日暮,空有过人才华。

流露出她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理想的不满,而又誓死不休的决心,渗透着气愤的愁绪。

李清照早期词作的主旨,是对封建礼教压抑妇女的抗议,具有积极意义。

二.晚期词作流露伤痛之愁李清照后期的词作,思念国家,思念丈夫以及自己过着流离而孤苦无依凄凉生活的内心伤痛,洋溢着浓郁的伤痛愁绪。

抒写夫亡家破饱经忧患乱离的苦愁。

《声声慢》的开头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句,抒发她到何处寻找过去美好生活和志同道合丈夫的悲痛心境和恍惚的神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等词句,寄托了失夫、流离的双重苦难。

“守着窗儿怎生得黑”两句,形象地反映了她终日愁苦不堪,难以熬到天黑,有度日如年的感受。

在漂泊之时,无限思念故国。

在《武陵春》中描写道:“风住沉香花已静,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她触景生情,尽管落花年年如此,可是人事皆非,还未开口,就泪如泉涌。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自-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自-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

论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和抒情艺术关键词:李清照词愁情抒情艺术摘要: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自然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艺术成就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已经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

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不仅对历史很有研究,而且对文学、书法也有较高的造诣。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

建中靖国元年与大学生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

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

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

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

李清照词的情调,可以用一个“愁”字概括。

她的词浸泡在愁液之中,就像一条春蚕,不停地吐着愁绪,最后把自己抽空了,活活地窒息在愁绪的茧壳里。

她的词,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无边无涯,浓得化不开,拿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愁情词从内容上看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抒写离愁别绪的闺怨词。

在现存词中,这类词占的比重最大。

李清照出嫁以后,虽然与丈夫举案齐眉,相敬相爱,生活十分美满。

但她毕竟是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庭院深深,重门常闭,高居相位的公公又是一个“炙手可热心可寒”的人。

李清照在这显赫却又森严的相府之内,只有丈夫赵明诚一个知心人。

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论李清照词的愁字倾向

比较李清照与其 他文学作品中愁 字的异同点
分析李清照词中 愁字对后世文学 作品的影响
探讨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文学价值 与意义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THEME TEMPLATE
直接描述愁绪
李清照词中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直接描绘愁绪的形态和感受。 李清照善于运用景物描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衬托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黄昏”、“月夜”等时间节点,表达她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愁绪。 李清照的词中常出现“独坐”、“孤灯”等场景,描绘她内心的孤寂和愁绪。
李清照的思夫之情不仅仅是对个人的思念,也寓含了对国家、民族的忧思,展现了她的家国情怀。
家国之忧
李清照词中愁字 所表达的家国之 忧主题内涵,是 对当时社会动荡、 国破家亡的忧虑 和感慨。
李清照的词中, 愁字常与孤独、 寂寞等情感交织 在一起,反映了 作者对家国命运 的关注国之忧主题内涵, 还体现在对故国、 故土的眷恋和思 念上。
意象运用
自然意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 表达愁绪和情感
抽象意象:运用抽象的概念或比 喻,表达愁绪的深刻内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物意象:借助人物形象,抒发 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不同的意象, 突出愁绪的复杂和矛盾
节奏与音韵
李清照词中愁字运用平仄和韵律,形成独特的节奏感。 愁字的音韵独特,通过押韵和声调变化,营造出婉转悠扬的音韵效果。 李清照善于运用叠词和重复,强化愁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愁字在词中常常与景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增强词的艺术感染力。
借鉴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创作技巧 与表达方式
结合个人生活经 历与情感体验, 感受李清照词中 愁字的现实意义 与人生启示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中文与传媒系20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 1102010126 史成刚一、研究目的及意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最高的女性作家。

在她的词中除了抒发寂寞深闺、国破家亡的愁情外,还抒发了离别痛苦之愁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深眷恋,歌颂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生活,给人以极大的美的满足。

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可谓集宋词"愁"之大成。

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率真自然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就抒情艺术来说,李词继承并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的抒情传统,善于把个性化的情感与完美的意境相结合,具有感情真挚、描写生动、意境浑然、情景交融、比喻贴切、语言浅显流畅、含蓄委婉等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李清照的人越来越多,她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忧国忧民的胸怀,毫无个人哀怨的思想。

解读她的词作,品味她的愁绪,我们感受到了一代词女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本研究将从独特的视角,使李词具有独到的表现力;意蕴丰富的意象的使用,是李词艺术魅力的重要成因;超越具象的情感抒发,使李词具有了广博的涵盖力和强烈的穿透力等方面对李清照词中的愁情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引言处于宋词成熟时期的李清照,承接了前代积淀的“忧患意识”,浸染了诗词传统中的言“愁”因子,再加上时代社会变迁、个人身世苦难等诸多原因,成为宋代词人中集“愁”之大成者。

她的词作中,言“愁”最多,其“愁”也最有份量,最具力度和魅力。

“愁”字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频频闪现,就是那些通篇找不出“愁”字的词作,其表现的情绪,也大多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是少女的淡淡轻愁,或是闺中少妇的闲愁,或是离愁,或是“双溪舴艋舟”都“载不动”的愁,或“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

她的“愁”,虽不如蔡琰的“悲愤”,也不像南唐后主的“粗服乱头”,声声哀泣,但却似乎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掩卷之时,那种透彻肺腑的力量由不得你不久久沉浸与回味,以至于使一些封建卫道者竟然感到惧怕,视为“不祥”之语。

论李清照的愁

论李清照的愁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绪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经研究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而这个“愁”,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贯穿她的一生。

关键词: 李清照词愁三个时期正文一、前言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性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继承和发扬了北宋婉约词派。

读李清照的词,我们能够发现,李清照词的灵魂和精华,可以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她以其无边的愁绪和高超的抒情艺术,向我们展示了她复杂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成就。

李清照的词,对“愁”的抒写,独树一帜,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个人之愁,还抒发了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之愁。

前期,她以真实情感为基础、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后期,其风格与愁绪则因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

正是因为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李清照成为杰出的词人。

解读她的词作,品位他的愁绪,我们能感受到一代文坛巨匠的一片柔肠和一腔热血。

二、少妇之思,情真意切在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赵明诚,结为秦晋之好。

赵明诚是一个志向高洁的少年才子,与李清照情投意合、百般恩爱。

这段时期,词人生活非常幸福,在词作中也做了大量的描述,然而,爱的越深,离别也就显得更加痛苦,赵明诚获取官职,前往外地赴任之后,恩爱夫妻如同牛郎织女,难得团圆,相思成灾。

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让词人的心中充满了落寞与孤单,同时,长时间的两地分居,也让词人对他们的感情充满了怀疑,害怕恩爱夫妻,最终感情疏远,形同陌路,但是,词人的这些担忧,却无人可以诉说,因此词人的心情非常矛盾,充满了痛苦,这些,在词人当时的词作中,反映了出来。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

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析李清照词中愁的意蕴杜奕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汉语言一班摘 要:李清照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南渡词人的代表人物,本文将从李清照一生的经历中浅析易安词中“愁”字意蕴。

并将分为南渡前和南渡后两大部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情感经历进行探讨研究,最后阐释易安与以往写“愁”诗人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李清照;愁;南渡前后;李清照生活、情感经历[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72-0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因为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她工诗善文,更擅长词,她所作的《易安集》、《漱玉集》等也被世人流传至今。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南渡前的词因为她幼时深处闺中,家教良好,嫁与赵明诚后也是琴瑟和鸣,所以她前期的作品中自然风光多妩媚娇娆,离别相思多一些闺中情思。

而后期因为金兵南下,汉人士族在靖康之耻后纷纷南渡。

然而她和丈夫仓皇南渡避患,丈夫也早早离她而去了。

在她经历过家国灭亡、政治诡谲,以及个人再嫁受骗,家财被盗之后,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词中更多充满了凄苦悲凉,伤时感怀,怀念过往,怀乡悼国的情感。

因此,建炎南渡不仅给李清照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我们可以由此将她的词作品评分别成了两大部分进行探讨研究。

一、从南渡前分析李清照的“愁”字意蕴南宋前的李清照是涉世未深的闺阁少女,家教良好学识丰厚,年少成名。

而后又遇到了与她琴瑟和鸣,志趣相投的丈夫,嫁人前后,她的词作也可以分为两小部分。

1、未婚少女的“愁绪”体现李清照未嫁之前便可看出她的家世底蕴对她文学素养熏陶已久,也是基于她幼时不曾体味过饥寒交迫的生活经历才有了她前期娇俏活泼,清丽婉约的《如梦令》二首。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浅谈李清照词中“愁”的内涵




织, 形成 了李 清照“ 剪不断 , 理还乱” 的复杂的情 感世界 , 由此 唱出了许多爱情的绝 唱 : “ 小院闲窗春 色深 , 帘未卷影沉沉 。 重 倚楼无语理瑶 琴 。远 岫 出云催薄暮 , 细风 吹雨弄轻 阴。梨花欲 谢恐难 禁。” ——《 浣溪沙》 这首词 以极其 含蓄 的笔法写 出了对丈夫 绵绵 的深 情, “ 在 春色深 ” 的晚春 , 人“ 词 倚楼无语 ” 理 瑶琴” 以“ 来 排遣 心 中的相 思 , 山的云 , 远 在氤 蕴 的春天 , 风雨 吹 被 弄, 词人想到 : 娇艳 的梨花恐怕禁不住要凋谢 了 ! 点点愁 绪在字 里行间弥漫 开来 , 这首 词将李 清照 的细腻 、 温婉 动人地刻画了出来 。 三、 国家民族 的忧虑之愁 对李清照伟 大人格和她在文学史上 的地位认识 , 除 了要对她的情愁作论述外 , 还要讨论到她对社稷 、 国家的 忧虑之愁。 李清照南渡后 的词和前期相 比迥然不同。国破家亡 后政 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 种悲惨遭 遇 , 使她的精 神很痛苦 , 因而她 的词作 一变早 年的清丽 、 明快 , 而充 满 了凄 凉 、 低沉 之音 , 主要 是抒发伤 时念 旧和怀乡悼亡 的 情感 。在流离 生活 中她 常常思念 中原故 乡 ,空 梦长安 , “ 认取长安道” 流露出她对失陷 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 , 对 国家 民族 的忧心贯穿 了李清照的后半生 的词作 。 她收集 的文物汗牛充栋 , 她学 富五车 , 词动京华 , 由于国 破, 一代 才女报 国无 门, 情无 所托 , 无所专 , 人看她 学 别 如 同怪 异 , 这个世界 上没有一 个人能读 懂她 的心 , 她茫 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 中, 出了浓缩她一生 吟 和全身心痛 楚 的,也 确立 了她 在 中国文学史上地 位 的 《 声声慢 》 : “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 戚。乍暖还寒 时 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 、 晚来风急 。雁过 也, 正伤心 , 却是 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 有谁 堪摘 ?守着窗儿 , 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 细雨 , 独 到 黄昏, 点点 滴滴。这次第 , 怎一 个愁字 了得 ! ” 李清照 以极 寻常浅 白的语言 , 描写 了丈夫去世后 的 生活状况 和精神 面貌 , 自然地流露 出时光难挨 的无奈 极 之感 , 点点滴滴 的秋雨 , 其凄凉 的境况 , 引起 了作者复杂 的感伤情 绪 。词人 的悼亡之悲 、 旧之 哀 , 寓沦落之 怀 寄 苦 、 国之痛 、 家 故土之 思 , 哪里 一个 “ ” 能概括 得 了 愁 字 呢?词意隽永有 味, 真切感人。她将 自己一生的痛 和愁 , 浓缩进了《 声声慢》 确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无人企 中, 及 的地位 。 由天真少女 到幸福女人再到愁绪交集的老 她 妪, 其问太多的时世变换 , 太多的人生离合 , 太多的追求 和太多 的失落 , 最终都 在这个 “ 字 中结束。 愁” 从前期 的“ 自飘零水 自流 。 花 一种相思 , 两处 闲愁” , 到后 期的 “ 今憔悴 , 如 怕见 夜问 出去” 李清 照词始终 以 , 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 怀散发着摇人心旌的艺术魅力 。 易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2020年第4期341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沈去矜《填词杂说》写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由此不难发现,李清照在我国词坛上拥有非同寻常的崇高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跨越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见证了南北宋的更替,正因如此,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多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而南渡后的作品和前期相比则显得迥然不同。

1 少女时代,伤春悲秋是心中浅浅闲愁。

《碧鸡漫志》说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此番言论并非假意吹捧,而是对真实情况的如实撰写。

她的父亲李恪非对写文章有着独到的见解,曾言道:“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初未尝以文章名世,而其意超迈如此,吾是知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

”这就是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乃是文学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母亲也知书能文。

李清照一代才女,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漂亮,且兼通音乐,显然与她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分不开。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是相对幸福稳定的,此时的她无事可愁。

但随着生命年轮的向外扩充,李清照渐渐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走向青春必经的多愁善感。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归来归去都拨动着她敏感的心弦,个中滋味悄然涌上,使得她的心头始终萦绕着浅浅的闲愁。

《如梦令》便是极好的佐证之一: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虽仅是寥寥数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

梧桐更兼细雨--论李清照词的愁情美

梧桐更兼细雨--论李清照词的愁情美

梧桐更兼细雨--论李清照词的愁情美方醒【摘要】With her unique female perspective,rich emotion experience and the exquisite life feeling,Li Qingzhao wrote so many impressive song poems to express her poignant melancholy feeling.Her life was full of frustrations and she herself was the embodiment of “sorrow”.In her works,which has reached the peak of expressing melancholy feeling,she described young girl graceful and fresh sorrow,leisurely and lazy lovesick sorrow,and the homesick sorrow.Li Qingzhao is so much more independent so that she could remain her own personality under the feudal patriarchy.In her melancholy feeling she expressed the pain of love,the pain worried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pain struggling for the female rights.%李清照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加上丰富的情感经历和细腻的生活触觉,写出了太多让人潸然泪下的词作,抒发了太多令人心痛的愁情。

她的一生坎坷跌宕,堪称为“愁”的化身。

而在这位登峰造极的言愁高手的笔下,有迤俪清新的少女闲适之愁,有闲适慵懒的相思之愁,更有思乡忧国的切肤之愁。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愁情1000字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品多以艳丽、愁苦的爱情为主题,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受的各种磨难、困顿和悲伤。

在她的词作中,愁情是一种非常突出的主题,其深刻地表现出了李清照对于爱情、生活和美好事物的无尽眷恋和追求。

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无尽憧憬。

她的词常常反映出她对于传统封建社会的不满和疑惑,特别是对于女性地位和自由的思考和探讨。

同时,在她的词中,爱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表达了她对于真挚、纯粹的情感的不断追求和渴望。

正因为如此,她的词中充满了愁情,而这种愁情的表现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感人至深。

其次,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她的词作品中,爱情被渲染成一种非常美好、无尽的情感,因此愁情也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美好的色彩。

她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把爱情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具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

这种追求美好的情感体现了她对生活的优美和完美的不懈追求,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最后,李清照的愁情体现了她对于自己价值的认同和肯定。

她的词作品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成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

在她的词作品中,愁情被赋予了一种非常真挚、纯粹的情感,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她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于生命的热爱。

这种情感渗透到每一行词中,表现出了她对于生命和自身价值的重视和认同,也让她的词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打动人心。

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品中愁情的体现是非常突出的,他所表现的情感深刻、真挚,表现出了她对于美好、生命和自己价值的追求和认同。

她的词作品令人感动、真挚,对人们的情感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怎一个愁字了得——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

是高票房,显见在边缘文化背景下,“张爱玲现象”必然推动 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由此“张爱玲现象”在传统文学、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 网络文学对搏的特殊时期就合理地提出了文学的消费属 性.在一定意义上既凸显了文学与文化的。本”体,同时也构 筑了文化与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注释:
①温儒敏:<“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对一种接受
57
万方数据
愁的词很多,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惜春春去,几点催花 雨”:《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唯有门前流水,应念我 终日凝眸”;<念奴娇・萧条庭院》。宠柳娇花寒食近”;《醉花 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佳节又重阳”。时令季节的不同,“寒 食近”,“又重阳”,天气的变化,檐下几点雨,窗前的过雁,门 前的流水,东篱的落花。都能引起作者对远方情人的思念, 勾起作者的相思之愁。 第二。伤春悲秋之愁。 伤春悲秋在唐宋词中是常见的内容.由春日的花开花 谢很容易联想到青春年华的转眼即去.由秋雨梧桐.草枯叶 落也很易惹人愁绪。李清照以女性的细腻敏感来感受时令 的变化。写伤春悲秋的词自然很多。早期的《如梦令・昨夜雨 疏风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连用两个问句,活现其 急切之情,其痛惜春将去的感情溢于言表。另一首《浣溪纱・ 髻于伤春懒更梳》因伤春而什么都不想做,头也懒得梳,瑞 脑也闲起来了.以懒衬托愁表现了一种百无聊赖的愁绪。 “梨花欲射恐难禁”(《浣溪纱・小院闲窗春色深》)是无计留 春的无奈。清照南渡前的惜春之词是含蓄蕴藉、淡愁微露, 其愁是闺阁少妇的闲情,也是可以排遣的。引用自居易的诗 “听取乐天一句云。花开处具须行乐”(《二色宫桃》)劝人惜 取花开时节,要“著意过今春”(《小重山》)。而南渡之后的伤 春之词。伤春中又掺杂着孀居之悲、沦落之苦、亡国之痛,其 词凄婉劲直.其愁深沉难消。“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 流”。其愁却不是几盏酒所能浇逝.不是双溪的小舟所能载 起的。这道词把无形的愁苦设想成为重量的实体,也把愁恩 形象化、具体化了。和李煜“闫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故园家国之愁。 李清照生于历下,长于汴京,后因战乱而飘泊江南,饱 尝了流离故乡、国破家亡的痛苦。因此她的词也写对故国 家乡的思念之愁。《蝶恋花・永夜厌厌欢意少》写词人因为怀 念故国“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而永夜欢意少的情景。这首 词写于建炎年问赵明诚任建康守.三月上已召集亲族团聚 之时。词人怀念故都殷切期望光复的心情。其爱国的情思 可以说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游览或聚会.故国旧 家之念时时不忘.爱国思想之深在古代上层妇女中是不多 见的。南渡以后李清照词中思乡念国之情更为深切.“故乡 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使用了一个条件句,说明除 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的思乡之愁表 达出来,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读《永遇乐・落日金》时被词 中所表达出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感深深的打动.曾模仿这 首词也作了一酋《永遇乐》来寄托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刘 辰翁的《永遇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余自己亥上元.诵李易 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年三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 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不及。而悲苦过之。”可见李清 照抒写故国家园之愁的词对后世的影响。列宁说:“爱国主 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 情”f《列宁全集・28卷》)。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正是这种具 有普遍意义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所以感人至深。 同样是写“愁”,李煜亦有故国怀家之愁,欧阳修亦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1)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 (1)二、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浓愁哀愁 (4)三、李清照词中愁的表达及其意义 (6)注释 (7)参考文献 (7)[论文摘要]李清照是南宋着名的词人。

她前期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

以南渡为界,进入她后期词的创作。

她后期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

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

[关键词]李清照词闲愁离愁浓愁哀愁论李清照词的愁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着名的词人,山东省济南人。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着名的学者,尤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她的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是知书能文。

李清照在父母的宠爱下,度过了快乐的青少年时期。

父亲的指导、母亲的教育,使李清照自小便有诗名。

后来,十八岁那年的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伉丽,夫妇二人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爱好诗词,时相温和,饮酒赏菊,写词论词,度过一段幸福而美好的时光。

后来,国家变故,金兵入据,侵占中原,家乡济南陷入金人之手,夫妇二人相继避兵南下。

她们逃离到了健康(今南京),不久她的丈夫赵明诚病死,李清照便长期漂泊,似流浪的游子漂泊在杭州、赵州(今绍兴),金华一带,过着辗转无依、孤苦无助的流亡生活,在凄楚幽咽中度过了晚年。

“她工书、善画、通音乐、精鉴赏,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但她最为人所重视、称道的仍是她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

”①因此,在前期,其词中愁情往往都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格调。

前期的词,形象生动、鲜明,揭示大自然之美,表现她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个时期,她的词多半是贵族少女、少妇的富贵闲愁,是精神空虚与寂寞在笔端的反映,是闲愁、离愁,甚至是淡淡的哀愁。

如《醉花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而后期词的创作,南渡后的李清照,先后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二十余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了她精神上、心理上沉重的打击,心理更加愁苦悲痛。

她的词作在前期哀愁伤感的基调上,更趋悲怆沉郁,道出了早先所没有的深广的悲痛之情。

这个时期的愁则是浓愁、哀愁,是凄楚幽咽,是自扶其心的深愁惨痛。

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菩萨蛮》等。

一、李清照前期词中的愁——闲愁、离愁李清照的词前后两个时期,都表现了“愁”。

因为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不同,所以词中所传递的心声也是不同。

她前期的词,尤其是反映少女时代生活的,多是风格明快,有的能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揭示大自然的美,表现她对美好事物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向往。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词人十七岁时写的,这首小词,仅仅六句,词人将自己一夜的经历和对话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以新颖别致的对话形象抒发了自己的惜春心情,词中“绿肥红瘦”,第一页“绿”与“红”相衬,“肥”与“瘦”相比,写出了绿叶的浓盛和红花的凋零,造语新奇而辞意凄婉,表达了词人爱春、惜春的闲愁之情。

再如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写词人一次酒后乘舟游赏郊外的风景,活泼而富于生趣。

而表现爱情生活,才是李清照前期词的最重要的内容。

她与赵明诚的结合是幸福的,两人志趣相投。

虽处那样的时代,有了共同的心声也是最大的幸福。

李清照深深挚爱自己的丈夫。

她深于情,专于情,甚至勇于在作品中大胆地表露爱情,用她擅长的词表达对丈夫的倾心的爱和浓浓的思念。

她吟风咏月,是为了爱情;她伤离惜别,是为了爱情;她瘦比黄花,也是为了爱情。

征鸿过雁,会引起她的怀恋;春花秋月会惹动她的相思;薄雾浓云更会牵动她的心肠。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覃秋,轻解罗衣,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由于北宋明党之争(1102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被污为奸党,圣旨规定不得在京城居住,李清照被迫离开丈夫赵明诚,回山东明水老家居住。

新婚夫妇像牛郎织女,一样两地分居,不得团圆。

幸福的结合,甜美的蜜月,一旦分别那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深挚的感情跃然纸上。

这儿传递的是“闲愁”,是快乐之余的“闲愁”。

在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垂阳,玉枕纱厨,半液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用消瘦表明长时间的痛苦相思,不说破情而情愈深。

作为一个女词人,身处那个封建时代,大胆而热烈地在词里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就违反了封建社会为妇女所规定的伦理教条。

也许,她主观并未意识到这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冲击,可是在客观上都有反封建礼教束缚的意义。

它正是我们的女词人对爱情的追求。

在愁苦中流淌的心声,这也是她前期词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是愁,为爱情而愁,愁的坦然,愁的实在。

李清照忠于爱情,敢于表白,是缘于她对丈夫的爱,赵明诚,字德甫,徽宗时的宰相赵挺元之子。

他与李清照结婚后,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伉俪情深。

婚后数年曾屏居乡里,过着幸福而又宁静的日子,每坐归来堂上,犹烹茶赌书,相马角胜负。

如前面分析的《醉花阴》,细品此词,实乃写重阳佳节之离愁。

这首词共有三个层次:第一写白天,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第二写黄昏,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第三是写夜间,即“五第二页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细续思之,可是词人并未按照时间的自然顺序进行叙写,而是先白天,次写夜间,最后写黄昏。

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究其原因,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来写,那么势必将黄昏置放于中间,若此则东篱把酒,以菊拟人的情景就无法充分描绘。

“三句绝佳”也决不会迸发而出。

而同时将夜间置于最后,夜夜愁思,难眠于夜,不管怎样描写,也难有新意。

由此可见,词人在谋篇时颇费经营,匠心独具,以最佳的段落来抒发最佳的感情。

当然,我们品读其词,还会注意另外一点,那“就是”佳节又重阳,直接写重阳佳节不就可以了吗?不,正是这一句“佳节又重阳”起到了“空际转身”的作用。

有了这么一句,词中感情马上由白天到夜间,神不知,鬼不觉,读后觉得是那么合理。

同时,有了这么一句,全篇又浑然一体,时间、背景,无须交代而了如指掌。

此句还更妙在一个“又”字。

从这个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她与丈夫赵明诚分别的时间已经很久,至少说是在前一年的重阳,明诚已经离去,到了今年的重阳,他还没有回来。

一个“又“饱含了多少无尽的思念。

秦中游也有一首词《满庭芳》,也咏重阳,他说”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也加上了一个“又”字,一个写旅客思家,一个写闺人念远,可谓同抒离别之苦,同倾离愁之念,相思之深;可谓异曲而同工。

我们再看“永昼”,即漫长的白天,“又重阳”即今年的重阳又到,“永昼”和“又重阳”都言时间之长,说明词人与明诚分别后,日也长,年也长,真有度日如年之感。

九月的重阳本应该是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日暖气和。

可是这天呢?却偏是薄雾笼罩大地,浓云布满天空,给不以闭塞沉闷之感。

与自己的丈夫一别经年,一个深闺之妇,怎能不感到愁绪纷繁呢?怎能不感到日子得得很慢呢?此情此景,多烦恼,可是直到瑞脑香销,词人的悉绪并没有结束,她在另一首词《菩萨蛮》中说: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这里的意思是说:香消愁未消。

词人以一个重阳捱到一个重阳,想必是每日里愁绪萦怀,离情满腹,又怎能不腰围频减面容憔悴呢?一个“瘦“字,展现了她的外貌,展示了她的内心,可谓是入木三分。

极言一个“愁”字。

又比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词中这样描绘相思离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琴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第三页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也是李清照早期与丈夫别离时所作。

词的上片主要是写离别前的心绪。

词人开始即描绘了一幅闺阁慵懒图景:继而展开倾诉无尽的忧愁。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原来是与心爱的人离别,一语道破题旨。

“由表及里,写闺妇复杂的心理活动:既生怕别离,就理应尽倾惜别之情了;却又不,而是欲言又止。

缘事索情,词人信手几笔,‘离怀别苦’的题旨就自然而然地引出。

”②在这离别的时刻,她有万种愁情。

一腔哀怨到了嘴边,又吞咽了下去。

表面的克制,造成心头更为严重的愁苦,这是词人宁愿折磨自己,也不愿给临行前的丈夫增加烦恼,再次,我们仿佛看见了词人那颗善良、深情的心。

下片主要写想象中的离以后情景,更是浮想联翩,曲折婉转:恰才想到离别不可避免,“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离别的《阳关曲》唱上千千万万遍,终是难留,一腔离愁,跃然纸上。

但是词人马上又转而想到刘晨、阮肇天台遇仙女的爱情故事,用武陵人的典故,既写出她对丈夫的思念,也希望丈夫能像自己眷恋他一样眷恋自己。

“这样藏藏露露、曲曲折折的心理刻画,写出了思妇的情之深,思之切,以及由此而引出的一片痴情,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情深意笃、多愁善感、回肠千转、深沉内向的女子的内心世界。

”③结尾“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三句,展示了别离之愁上又添加了思念之愁,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闺妇心中愁情的沉积层越来越厚,何时能结束呢?此词取得了言虽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这就难怪清人陈世焜赞其结尾“笔致绝佳,余韵尤胜”。

二、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愁——浓愁哀愁1127年,金兵入侵北宋,徽宗、钦宗相继被俘,北宋随之灭亡。

宋高宗赵构仓皇南逃,在建康建都,始称南宋。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也被迫离开故乡,辗转到了建康,后来,赵明诚在奉诏赴任湖州太守的途中,因染病而身亡。

李清照倍受打击,之后便流落到杭州,越州,金华等地。

到了李清照创作的后期,也就是她南渡之后,李清照被抛入战乱的洪流,不久丈夫又病逝。

由于国破家亡,生活的颠沛流离,因此她后期的词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时时流露出山河破碎、夫亡家散的哀痛。

但她并没有就此消沉,仍十分关心时局,热切盼望光复河山,并写下了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动人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