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设计
冷凝器设计
![冷凝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63f28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6.png)
冷凝器设计1. 引言冷凝器是一种热传导设备,用于将气体或蒸气冷凝成液体。
它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空调、冷藏设备、化工工艺等。
本文将从冷凝器的原理、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案等方面进行介绍。
2. 冷凝器原理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将高温气体或蒸汽通过冷凝的方法将其冷却成液体。
冷凝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降低气体或蒸汽的温度,从而使其凝结为液体。
冷凝器的热传导过程主要包括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
对流传热是指通过冷却介质将热量从气体或蒸汽传递到冷凝器的壁面,而辐射传热是指通过辐射方式将热量传递。
3. 冷凝器设计方法3.1 冷凝器的类型常见的冷凝器类型主要包括管壳式冷凝器、管外冷凝器和冷凝器簇。
•管壳式冷凝器是将冷却介质和气体或蒸汽分开的一种结构,主要由壳体、管束和冷却介质组成。
•管外冷凝器是将冷却介质直接接触到气体或蒸汽的一种结构。
•冷凝器簇是多个冷凝器并联或串联连接在一起的一种结构。
3.2 冷凝器的设计参数冷凝器的设计参数包括冷凝器的换热面积、冷却介质的流速、冷凝温度差等。
根据不同的工况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参数。
3.3 冷凝器的换热计算换热计算是冷凝器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冷却介质的传热系数和冷凝传热的计算。
•冷却介质的传热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或流体力学计算得到。
•冷凝传热的计算可以通过传热方程和换热器表面积来进行。
4. 冷凝器优化方案在冷凝器设计过程中,为了提高冷凝效果和减小体积,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措施。
4.1 改变冷凝器的结构通过改变冷凝器的结构,可以提高其换热效率。
例如采用多管道、螺旋管和多级蒸发器等结构。
4.2 优化冷却介质流动通过优化冷却介质的流动,如增加冷却介质的流速和改变流动方式,可以提高冷凝器的传热效果。
4.3 使用先进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冷凝器的耐腐蚀性和传热性能。
5. 总结本文介绍了冷凝器的原理、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案。
冷凝器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综合考虑工况和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冷凝器设计(百叶窗)
![冷凝器设计(百叶窗)](https://img.taocdn.com/s3/m/8e0a9bfc0975f46527d3e1b5.png)
Δtm= =11.13570406℃
管外面积:
A0f= =12.05809869㎡
所需的肋片总长度:
内表面传热系数:
αi= 2263.5 W/(㎡·K)
设计迎风风速:w=1.6m/s
实际迎风风速:
w=1.56m/s
主要结果
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L= =42.4413136m
冷凝器每列管数29根,总管数为58根,单管有效长度0.74m,总的有效管长为42.92m,裕度为1.13%。冷凝器高度0.6195m,实际迎风面积A=0.45843㎡,实际迎风风速w= =1.561380454m/s,与风速初取值1.6m/s接近,设计合理。
四、冷凝器设计计算
1.冷凝器的初步规划及有关参数选择
传热管选用Φ7mm×0.22mm的纯铜管。肋片选用百叶窗翅片(铝片),片厚δf=0.105×10-3m。管排方式采用叉排,正三角形排列,管间距s1=0.021m,
冷凝负荷:Qk=5.71kW
主要结果
设计计算及说明
主要结果
排间距s2=0.018187m,肋片节距sf=0.0026m,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N=2,片宽L=0.036373m,百叶窗投影长度Lp=0.002m,百叶窗高度Lh=0.001m。
由设计条件及所查图表可对制冷循环进行热力计算。循环的各个热力状态计算如下:
主要结果
图1-1 R290压-焓循环图
表1-1图中各点对应的状态参数
状态点
参数
单位
数值
注释
0
p0
t0
h0
kPa
℃
kJ/kg
580.4
7
580.80
1
p1
冷凝器课程设计
![冷凝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e3908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a.png)
THANK YOU
汇报人:
蒸发式冷凝器: 通过蒸发冷却进 行冷却,冷却效 果好,但结构复 杂,成本高
冷凝器的特点: 冷却效果好,结 构简单,成本低, 但冷却效果一般
冷凝器的工作原理
冷凝器是一种换热器,用于将制冷剂从气态冷凝成液态
工作原理: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冷凝成液态
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管道进入蒸发器,蒸发器吸收热量,制冷剂蒸发成气态 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管道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制冷剂,提高制冷剂的压力 和温度 冷凝器中的制冷剂通过管道进入冷凝器,冷凝器吸收热量,制冷剂冷凝成液态, 完成一个循环
考虑冷凝器的安装和维护, 包括便于拆卸、易于清洗 等
验证冷凝器的设计,包括 计算、模拟和实验等
优化冷凝器的成本,包括 材料、制造和维护等
冷凝器材料选择
材料类型:铜、铝、不锈钢等
材料性能:耐腐蚀、耐高温、 耐高压等
材料成本:考虑经济性和性价 比
材料加工:易于加工和安装, 降低制造成本
冷凝器制造工艺
制造流程和工艺要求
材料选择:根据冷凝器的用途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设计制造: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冷凝器的制造,包括切割、焊接、组装等步骤 质量控制: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冷凝器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测试验收:对制造完成的冷凝器进行测试和验收,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制造材料和设备选择
材料选择:根据冷凝器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不锈钢、 铜、铝等 设备选择:根据冷凝器的制造工艺和生产规模,选择合适的设备,如冲压 机、焊接机、切割机等
冷凝器应用和维护
冷凝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用于将制冷剂从气态冷凝成液态 冷凝器在制冷系统中的作用是提高制冷效率,降低能耗 冷凝器在制冷系统中的安装位置和方式会影响制冷效果 冷凝器的维护和保养对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壳管式冷凝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壳管式冷凝器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7d644d2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9.png)
壳管式冷凝器课程设计第一部分:一:设计任务:用制冷量为273.6KW 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制冷 剂选用R134a ,蒸发器形式采用冷却液体载冷剂的卧式蒸发器 ,冷凝 器采用卧式壳管式。
二:工况确定1:冷凝温度t k 确定:冷却水进口温度t wi=32c ,出口温度t w2=37c ,冷凝温度t k :由 t k' t2:蒸发温度t o 确定:冷冻水进口温度t s,=12c ,出口温度t s2=7C ,蒸发温度t o :由t t sl t s2t3:吸气温度7 c ,采用热力膨胀阀时,蒸发器出口温度气体过热度 为3-5c 。
过冷度为5 c ,单级压缩机系统中,一般取过冷度为5 c 。
三:热力计算:1 :热力计算:制冷循环热力状态参数经过查制冷剂的参数可知◎ 5.5 = 40c 。
2+e 2 m 冒—Sc 。
2热力计算性能(1)单位质量制冷量q°q o = h i _h5 =403 -249 =154 Kj/Kg(2)单位理论功W oW o = h2s 一h = 427.65 - 403 = 24.65 KJ Kg(3)制冷循环质量流量q m(8)压缩机指示功率pPi 二 P 广 37.4 0.85 二 44Kw7.24;c(10) 冷凝器热负荷h - - h由 h 2 二 h 生 432kJ / kg ,i则 Q k =q m (h 2 -h 3) =1.517(432 - 255) =268kJ/kg理论制冷系数:“ q 。
154 6256.25w 024.65实际制冷系数:;iQ 0 m 233.6 0.9 s4.78mP i 44 卡诺循环制冷系数T 0275.15 ;c7.24T K -T 0313.15 -275.15(9)制冷系数及热力完善度故热力完善度为sqm廿誉1.517Kgs(4) 实际输气量q vsq vs3=q m V i =1.517 X 0.066 = 0.1m /s(5) 输气系数■:取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为 0.75(6) 压缩机理论输气量q vh亘將 0.133m 3s(7) 压缩机理论功率 p oPo二W 。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_解释说明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_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01c47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b.png)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冷凝器是一种重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具有高温高压态的气体或蒸汽通过传热过程转化为液体。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是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将热量散发出去,并满足特定工作条件下的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冷凝器的设计步骤和相关原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冷凝器及其设计步骤进行概述并阐明文章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冷凝器的设计步骤,包括了解工作原理、确定设计要求以及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
在第三和第四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正文内容,并提供相关要点进行说明。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设计步骤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改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冷凝器设计步骤方面的全面指南。
通过深入了解冷凝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要求及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步骤于实际工程中。
同时,本文还将为读者展示如何进行改进和提供宝贵的建议,以促进冷凝器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2. 冷凝器的设计步骤2.1 了解工作原理在进行冷凝器的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冷凝器的工作原理。
冷凝器是一种用于将气体或蒸汽转化为液体的热交换设备。
通过冷却和压缩气体或蒸汽,使其内部分子能量降低,从而实现相变为液体,并释放出大量热量。
2.2 确定设计要求确定设计要求是冷凝器设计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待处理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包括气体流量、温度、压力等参数。
- 冷凝器的使用环境:包括环境温度、环境压力等因素。
- 冷凝液排放方式:确定液态产物的排放方式,例如采用重力排放还是泵送排放等。
- 性能要求:根据应用需求确定效率、能耗等性能指标。
2.3 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在设计冷凝器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传热方式以达到预期效果。
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空气、水和制冷剂等,而传热方式则有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等。
冷凝器设计说明
![冷凝器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34281df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d.png)
冷凝器设计说明一、引言冷凝器是一种热交换设备,主要用于将气体或蒸汽冷凝成液体。
在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中,冷凝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冷凝器的设计原理和注意事项。
二、冷凝器的设计原理冷凝器的设计原理是基于热传导和传热的原理。
当高温气体或蒸汽进入冷凝器时,通过与冷却介质接触,热量会从气体或蒸汽传递到冷却介质中。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或蒸汽会冷却下来,并逐渐凝结成液体。
三、冷凝器的设计要点1. 温度差:冷凝器的设计要考虑冷却介质与气体或蒸汽之间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冷凝器的尺寸和成本。
2. 冷却面积:冷凝器的冷却面积需要足够大,以确保热量能够充分传递给冷却介质。
通常采用多管或片状结构来增加冷却面积。
3. 冷却介质:冷凝器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水、空气或其他液体。
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需要考虑工艺要求、环境条件和能源消耗等因素。
4. 流速和压降:冷凝器的设计要合理控制流速和压降,以确保冷却介质能够充分流过冷凝器,并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5. 材质选择:冷凝器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以确保冷却介质和气体或蒸汽之间的有效传热。
四、冷凝器的类型1. 管壳式冷凝器:管壳式冷凝器由管束和外壳组成,冷却介质流过管束,气体或蒸汽流过管内。
这种冷凝器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等行业。
2. 管板式冷凝器:管板式冷凝器由多个平行管板组成,冷却介质通过管板流过,气体或蒸汽流过管内。
这种冷凝器结构紧凑,适用于占地面积有限的场所。
3. 直接冷凝器:直接冷凝器是将冷凝介质直接喷洒在气体或蒸汽上,通过冷凝介质的蒸发吸收热量,实现冷凝。
这种冷凝器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适用于高温气体或蒸汽的冷凝。
4. 间接冷凝器:间接冷凝器是通过换热器将冷却介质与气体或蒸汽隔离,使其通过换热器壁传热。
这种冷凝器结构复杂,但可以避免冷却介质与气体或蒸汽直接接触,适用于对冷却介质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五、冷凝器的设计注意事项1. 设计合理的冷凝温度和冷却介质流量,以满足工艺要求。
空冷式冷凝器的设计(1)
![空冷式冷凝器的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bacea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a.png)
换热器的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换热器的种类也随着不同介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的要求随之增加,常见的一些具体分类如下:一、按传热原理分类可分为直接传热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传热式换热器、中间载体式换热器。
二、按结构分类可分为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等。
三、按传热种类分类可分为无相变传热和有相变传热,一般分为冷凝器和重沸器。
管片式换热器一、基本结构管片式换热器的结构与管壳式换热器相似,但选择用翅片管来替代光管作为传热面,换热器由若干根翅片管组成,其主要元件就是翅片管。
根据传热原理,对流传热是指固体表面与流体接触时产生的传热现象,而安装翅片增大了传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二、工作特性管片式换热器常常应用在两侧流体的换热性能相差较大的场合,一般是用管外侧安装翅化表面来减小换热能力较差流体的换热热阻,可以使得整体换热效果得到增强。
管片式换热器的优点有1、结构紧凑、传热能力强、壳体直径或高度可减小,因此结构简单便于布置。
2、翅片管的传热面积比光管大2-10倍冷凝器的概述冷凝器是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它能够实现气体液体的互相转换,并排放热量。
冷凝器的工作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在蒸发过程中,将蒸汽转变为液体的装置也称之为冷凝器。
设备原理气体通过一根很长的管子(一般是盘成螺线管),使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铜类的金属导热性能强,通常用于输送蒸汽。
为了增加冷凝器的效率一般在管道上会额外增加热传导性能优异的散热片,加大散热面积,以此提高散热并通过使用风机来加快空气对流速度,将热量带走。
制冷剂的制冷原理是经压缩机将工质由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再经过冷凝器使其冷凝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再经过节流阀节流之后,使其转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
低温低压的液态工质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液体吸热蒸发而变成低温低压的蒸汽,蒸汽再次送入压缩机内完成制冷循环。
根据冷却介质的种类,冷凝器主要可以分为空冷冷凝器和水冷冷凝器以及水和空气联合式冷凝器,在正常情况下,三种冷凝器都有很好的冷凝效果,但随着水资源的日渐短缺,空冷冷凝器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在化工、冶金、发电等很多不同行业都有着很多的应用。
冷凝器设计计算范文
![冷凝器设计计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3945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7.png)
冷凝器设计计算范文
冷凝器是一种用于将气体或蒸汽冷凝成液体的设备。
它主要由管束和
外壳组成,通过将高温高压的蒸汽排放到冷凝器中,蒸汽在接触到冷凝器
表面时被冷却,最终转变为液体。
冷凝器的设计计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冷凝水的供应和排放:冷凝器需要足够的冷凝水来冷却蒸汽。
设计
计算时需要确定冷凝水的需求量和排放的方式,一般可以通过测量蒸汽入
口和出口的温度和流量来计算。
2.冷却面积的计算:冷凝器的冷却效果取决于冷却面积的大小。
可以
根据蒸汽入口温度、出口温度和流量来计算所需的冷却面积。
一般可以使
用传热方程来计算冷却器所需的面积。
3.管束设计:管束是冷凝器的核心部分,它承担着将蒸汽冷却成液体
的任务。
管束的设计一般包括管束材质的选择、管束的直径和长度等。
管
束的设计需要考虑传热效率、材料的耐腐蚀性等因素。
4.外壳设计:冷凝器的外壳一般是由金属材料制成,它起到保护管束
的作用。
外壳的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耐腐蚀性,以及外壳内部的泄
漏问题。
5.冷凝器的结构设计:冷凝器的结构设计包括冷凝器的布局、进出口
的位置和尺寸、泵和阀门的选择等。
结构设计需要满足冷凝器的工作要求,保证冷凝器的正常运行。
除了上述的设计计算,冷凝器的安装和维护也是关键的环节。
冷凝器通常需要定期清洗和检查,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
此外,冷凝器的设计和使用也需要考虑环保因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冷凝器设计计算
![冷凝器设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c9b3ab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7.png)
冷凝器设计计算冷凝器换热计算第一部分:设计计算、设计计算流程图由翅片管参数计算f f、f b、f t、肋化比B 重设"I * 计算风量V a,假设迎面风速3 f,求出3mxw一IAbs(t -1 ')/tw<0.01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计算传热系数K、传热温差A t-------------------------------- --------------------------------- m计算传热面积F、长A、宽B、高C、翅片重G F、铜管重G t是VAbs(3f-3f,)/3f<0.01计算风侧阻力APf冷媒侧压降△ P2卜~|翅片型式保存结果二、设计计算(以HLR 4 5S为例)1、已知参数换热参数:冷凝负荷:Q尸6 1 0 00W冷凝温度:t k=50°CK环境风温度:灼=3 5C冷凝器结构参数:铜管排列方式:正三角形叉排翅片型式:开窗片,亲水膜铜管型式:光管铜管水平间距:§=25.4m m铜管竖直方向间距:&=22m m紫铜光管外径:q=9.52m m铜管厚度:&t=0。
35m m翅片厚度:5f=0°115m m翅片间距:S f= 1.8m m冷凝器尺寸参数排数:N C=3排每排管数:N B=5 2排2、计算过程1)冷凝器的几何参数计算翅片管外径:d = d + 25 =9。
75 m m铜管内径:d = d -5 =8.82 mm当量直径:d =翌=4(S i —f―七)=3.04 mm eq U 2(S] -d b) + (S f -5,)单位长度翅片面积:f = 2(S S -^d bL)/S x 10-3 =0.5 37 m2/m f 1 2 4 f单位长度翅片间管外表面积:f b=N d b (S f -5 f)/s: 10-3 = 0 .0286 m2/m单位长度翅片管总面积:七=f f + f 广0。
水冷冷凝器设计
![水冷冷凝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bd2b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c.png)
水冷冷凝器设计1. 引言水冷冷凝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主要用于将气体或蒸汽通过冷却水冷凝成液体,以实现热能的转移和能量的回收。
本文将介绍水冷冷凝器的设计原理和一些关键要点。
2. 设计原理水冷冷凝器的设计原理基于热传导和热对流的基本原理。
当高温气体通过冷凝器时,热传导使得冷凝器内壁温度升高,而冷凝水因与内壁接触而升温,然后通过冷凝器水管带走高温。
同时,冷凝水的流动也起到了提高热能转移效率的作用。
3. 设计要点在进行水冷冷凝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要点:3.1 冷凝器的尺寸和形状冷凝器的尺寸和形状对热能转移效率有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冷凝器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并采用盘管、板翅或其他形式的热交换器结构,以增加内壁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并提高热能传导效率。
3.2 冷凝器水管的设计冷凝器水管的设计应考虑水管内径、长度和排列方式等因素。
较小的水管内径和适当的长度有助于提高冷凝水的流速,增加冷却效果。
同时,合理的水管排列方式也可以提高热能传导效率。
3.3 冷凝水的流动方式和速度冷凝水的流动方式和速度直接影响热能转移效率。
通过设计合适的冷凝水流动方式和控制流速,可以确保足够的冷却效果和热能转移效率。
3.4 冷凝水的供应和排放冷凝水的供应和排放系统应具备稳定和可靠的性能,以确保冷凝器正常运行。
供应系统应保证足够的冷凝水量,排放系统应及时将产生的冷凝水排出冷凝器,以维持正常工作状态。
4. 结论水冷冷凝器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热传导、热对流和流体力学等多个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冷凝器的尺寸和形状、水管设计、冷凝水流动方式和速度,以及冷凝水的供应和排放系统等要点。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水冷冷凝器的热能转移效率和性能。
正戊烷冷凝器设计
![正戊烷冷凝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7f8741f7ec4afe04a1dfcc.png)
辽宁科技学院本科生课程设计辽宁科技学院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正戊烷冷凝器设计专业:环境工程学生姓名:朱延玮班级:环境BG111 学号:641111131 指导教师姓名:潘宁宁设计完成时间:2014年1月8日1目录目录 (2)一.设计任务书 (3)1.设计题目 (3)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二.概述 (4)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4)2.填料函式换热器 (5)3.U型管式换热器 (5)4.浮头式换热器 (6)三.主要设备设计计算和说明 (7)1. 确定流体流动空间 (7)2. 计算流体的定性温度,确定流体的物理性质 (7)3. 计算热负荷 (7)4. 计算有效平均温度差 (7)5. 选取经验传热系数K值 (8)6. 估算换热面积 (8)7. 初选换热器规格 (8) (9)8. 计算管程对流传热系数αi9. 计算压降 (11)四.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表 (15)五.参考文献 (16)六、设备装置图 (16)一.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2.1、处理能力:2.0×104t/a正戊烷2.2、设备型式:标准立式列管冷凝器2.3、操作条件(1)正戊烷冷凝温度为51.7℃,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2)冷却介质:地下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28℃。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正戊烷在51.7℃下的物性数据:ρ=596kg/m3 μ=1.8×10-4Pa.s Cp=2.34kJ/(kg·℃) λ=0.13W/(m·℃) r=357.4kJ/kg(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2.4、建厂地址:本溪地区二.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热换器。
在热换器中至少需要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真空系统冷凝器设计
![真空系统冷凝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29e16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c.png)
真空系统冷凝器设计在现代工业中,真空系统冷凝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电力生成等众多领域。
冷凝器的设计不仅影响着整个真空系统的性能,还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效率与成本。
因此,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冷凝器是真空技术应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冷凝器的基本原理与功能冷凝器的主要功能是将气体或蒸汽冷凝成液体,同时释放出冷凝潜热。
在真空系统中,冷凝器通常与真空泵配合使用,以维持系统内的真空度。
当被抽气体进入冷凝器时,气体中的可凝性蒸汽在冷凝器表面冷却并凝结成液体,从而减少进入真空泵的气体量,保护真空泵不受蒸汽的腐蚀和污染。
二、设计考虑因素1. 热交换效率:冷凝器的热交换效率直接影响其冷凝能力。
设计时需要考虑冷凝器的材料、结构、表面积、流体流动状态等因素,以确保高效的热传递。
2. 压力损失:气体在通过冷凝器时会产生压力损失,这会影响真空系统的总体性能。
因此,设计时需要合理布局冷凝器内部的管道和翅片,以最小化压力损失。
3. 耐腐蚀性:冷凝器处理的气体中可能含有腐蚀性成分,因此冷凝器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
必须选择能够抵抗气体腐蚀的材料,以确保冷凝器的使用寿命。
4. 维护与清洁:冷凝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积累污垢和沉积物,影响热交换效率。
设计时需要考虑易于维护和清洁的结构,以便定期清理和保养。
三、冷凝器类型选择根据应用场景和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冷凝器。
常见的冷凝器类型包括壳管式冷凝器、板式冷凝器、螺旋式冷凝器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优缺点,设计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四、设计步骤与优化1. 确定设计参数:根据真空系统的要求,确定冷凝器的设计参数,如冷凝温度、冷凝负荷、工作压力等。
2. 选择合适的冷凝器类型:根据设计参数和实际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冷凝器类型。
3. 进行热设计计算:根据冷凝器的类型和所选材料,进行热设计计算,确定冷凝器的尺寸、表面积、流体通道等。
4. 进行结构优化:在满足热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对冷凝器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并降低制造成本。
304冷凝器设计压力与温度
![304冷凝器设计压力与温度](https://img.taocdn.com/s3/m/8893554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4.png)
304冷凝器设计压力与温度304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冷凝器作为一个重要的设备,起着将气体或蒸汽冷却成液体的作用。
而在冷凝器的设计中,设计压力与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对冷凝器的性能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一、304冷凝器的设计压力304不锈钢是一种具有优良耐腐蚀性的材料,其在常温下的设计工作压力可以达到2000 KPa左右。
但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冷凝器的设计压力。
一般而言,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工作条件:冷凝器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介质的压力和温度。
对于不同的工作介质,其要求的设计压力也不同。
还需要考虑到工作介质在冷凝器内部的压降,以及冷却介质和冷凝器之间的传热效果等因素。
2. 安全性考虑:在冷凝器的设计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设计压力应该选取在工作条件下的最大压力值,并且要考虑到冷凝器的强度和抗压能力。
还需要考虑到压力脉动和传热对冷凝器的影响。
3. 法律法规:在一些特殊的行业或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特定的法律法规对冷凝器的设计压力有要求。
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304冷凝器的设计温度304不锈钢在常温下的设计工作温度一般可以达到550℃左右。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冷凝器的设计温度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工作条件:冷凝器的工作条件包括冷凝介质的温度和冷却介质的温度。
不同的工作条件对冷凝器的设计温度要求也不同。
还需要考虑到冷凝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温度变化和温度脉动等因素。
2. 耐热性能:304不锈钢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能,但在高温下,其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会受到影响。
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考虑到冷凝器在高温下的使用情况,并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来提高冷凝器的耐热性能。
3. 安全性考虑:冷凝器设计温度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
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高温下的应力和变形等因素,以保证冷凝器在高温下的工作安全性。
冷凝器设计
![冷凝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6df3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81.png)
冷凝器设计1. 引言冷凝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和家用电器中。
其主要作用是将流体中的热量传递给周围环境,使流体冷却至所需温度。
本文将对冷凝器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2. 冷凝器的基本原理冷凝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流体在冷却过程中释放出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传递给周围环境。
冷凝器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组成部分:•冷凝管/管束:用于流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的部分。
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增加热传导效率。
•冷却介质:常见的冷却介质包括空气、水或其他流体。
冷却介质与流体进行热交换,吸收流体中的热量。
•冷凝器外壳:用于固定和支撑冷凝管/管束,并保护内部部件免受外部环境的损害。
3. 冷凝器设计的考虑因素在进行冷凝器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1 热量传递效率冷凝器的热量传递效率直接影响到冷却过程的速度和效果。
为了提高热量传递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冷凝管/管束的长度和表面积,增大热交换面积。
•优化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式,增加流体与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
•选择热传导性能较好的材料,提高热传导效率。
3.2 流体特性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包括流体的流动性、热导率、热容量等。
在冷凝器设计时,需要考虑流体的特性,以确定合适的流体流动速度和冷却介质的温度。
3.3 冷却介质选择冷却介质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常见的冷却介质有空气、水和其他流体。
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3.4 设计材料选择冷凝器的设计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热传导性能。
常见的冷凝器材料包括铜、铝和不锈钢等。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材料。
4. 冷凝器设计流程冷凝器的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4.1 确定冷凝器的应用需求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冷凝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流量要求等参数。
了解冷凝器所处的环境条件,以便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冷却介质。
4.2 确定冷凝器的结构形式根据应用需求和空间限制,确定冷凝器的结构形式,包括冷凝管/管束的布置方式、冷凝器的外形尺寸等。
冷凝器设计说明书
![冷凝器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51b620fb915f804d2a16c14d.png)
摘要根据设计条件,依据GB151和GB150及相关规范,对卧式壳程冷凝器进行了工艺计算,结构计算和强度计算。
工艺计算部分主要是根据给定的设计条件估算换热面积,从而进行冷凝器的选型,校核传热系数,计算出实际的换热面积,最后进行压力降和壁温的计算。
结构和强度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冷凝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接管、折流板、定距管、管箱等)的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具体尺寸确定、确定具体位置、管板的计算、法兰的计算、开孔补强计算等。
最后设计结果再通过装配图零件图等表现出来。
关于卧式壳程冷凝器设计的各个环节,设计说明书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卧式壳程冷凝器管板法兰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sign condition, GB151 and GB150 and related norms, design a horizontal shell condenser, which included technology calculate of condenser,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condenser.The technology calculation process. Mainly,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calculate is according to the given design conditions to estimate the heat exchanger area, and then, select a suitable condenser to check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just for the actual heat transfer area .Meanwhile the process above still include the pressure drop and wall temperature calculation . The design is about the structure and intensity of the design. This part is just on the selected type of condenser to design the condenser’s components and parts ,such as vesting ,baffled plates, the distance control tube, tube boxes. This part of design mainly include:the choice of materials,identify specific size, identify specific location, the thickness calculation of tube sheet, the thickness calculation of flange, the opening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etc. In the end, the final design results through and parts drawing to display.The each aspects of the horizontal shell condenser has detailed instructions in the design manual.Key word: Shell-Tube heat exchanger; Horizontal shell condenser; Tube sheet; Flang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冷凝器概述 (1)冷凝器类型 (1)卧式壳程冷凝器 (1)卧式管程冷凝器 (2)立式壳程冷凝器 (2)管内向下流动的立式管程冷凝器 (3)向上流动的立式管程冷凝器 (3)冷凝器发展前景 (4)第2章工艺计算 (5)设计条件 (5)确定物性数据 (5)冷凝器的类型与流动空间的确定 (5)未考虑冬季因素 (5)估算传热面积 (5)选工艺尺寸计算 (7)冷凝器核算 (10)冬季因素考虑 (17)综合考虑 (18)估算传热面积 (19)选工艺尺寸计算 (19)冷凝器核算 (20)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25)第3章结构设计 (26)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设计 (26)壁厚的确定 (26)管箱壳体壁厚的确定 (27)标准椭圆封头的设计 (27)管板与换热管设计 (28)管板 (28)换热管 (29)进出口设计 (30)接管的设计 (30)接管外伸长度 (30)排气、排液管 (30)接管最小位置 (31)折流板或支持板 (32)折流板尺寸 (32)折流板和折流板孔径 (32)折流板的布置 (33)防冲挡板 (34)拉杆与定距管 (34)拉杆的结构和尺寸 (34)拉杆的位置 (35)定距管尺寸 (35)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35)第4章强度计算 (36)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校核 (36)壳体体校核 (36)管箱壳体校核 (36)椭圆封头校核 (37)接管开孔补强 (37)蒸汽进出口开孔补强 (37)管箱冷却水接管补强的校核 (39)膨胀节 (40)膨胀节 (40)膨胀节计算 (41)管板校核 (42)结构尺寸参数 (42)各元件材料及其设计数据 (43)管子许用应力 (44)结构参数计算 (45)法兰力矩 (46)换热管与壳体圆筒的热膨胀应变形差 (46)管箱圆筒与法兰的旋转刚度参数 (46)管子加强系数 (47)旋转刚度无量纲参数 (47)设计条件不同危险组合工况的应力计算 (48)四种危险工况的各种应力计算与校核: (50)设计值总汇 (52)第5章安装使用及维修 (53)安装 (53)维护和检修 (53)结论 (56)参考文献 (57)致谢 (58)第1章绪论冷凝器概述在蒸馏过程中,把蒸气转变成液态的装置称为冷凝器[1]。
冷凝器设计压力
![冷凝器设计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3b5f227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6.png)
冷凝器设计压力
冷凝器是许多工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将蒸汽或气体冷却成液体来完成这项工作,这是许多化学过程的关键步骤。
冷凝器的设计压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们必须能够承受真空和高压之间的巨大压力差。
这是因为在许多过程中,蒸汽和气体被加热到高温和高压,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成为液体。
在设计过程中,冷凝器的设计压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决定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设计压力太低,冷凝器可能会发生气体泄漏或爆炸,造成严重伤害。
如果设计压力太高,则可能会导致成本过高,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在设计冷凝器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其尺寸,材料和形状。
通常,冷凝器的设计压力要足够高,以承受真空和高压之间的巨大压力差。
为确保安全性和可靠性,冷凝器的设计和制造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定和要求。
冷凝器的设计压力通常与其所处的过程条件有关。
例如,如果冷凝器用于处理高温和高压的气体或液体,则设计压力必须足够高,以承受这些条件。
同样,如果冷凝器用于处理易爆炸或易燃物质,则设计压力必须能够承受突发的压力波。
设计压力还应考虑环境因素。
如果冷凝器被安装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则压力也应相应提高,以考虑降低的气压和氧气不足的影响。
同样,如果冷却器用于处理低温工艺,则压力也应相应降低。
冷凝器的设计
![冷凝器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408793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2.png)
冷凝器的设计目录设计任务书 (1)一、设计任务和操作条件 (1)二、设计内容 (1)设计说明书 (2)第一章设计参数 (2)一、概述 (2)二、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第二章传热量和流程确定 (3)2.1定性温度的确定 (3)2.1.1热流体物性参数 (3)2.2热量计算 (3)2.2.1冷流体物性参数 (3)2.3流程安排 (4)第三章估算传热面积 (5)3.1平均传热温差 (5)3.2总传热系数 (5)3.2.1管程表面传热系数 (5)3.3初选换热器型号 (6)3.3.1选取标准换热器型号 (6)第四章核算压降 (8)4.1管程压降 (8)第五章校核总传热系数 (9)5.1管程对流传热系数αi (9)5.2壳程对流传热系数αo (9)5.3总传热系数 (10)5.4传热面积裕度(换热面积之比) (10)第六章主要构件的工艺设计 (12)6.1折流板 (12)6.1.1折流板选型 (12)6.1.2折流板厚度 (13)6.1.3折流板间距 (13)6.1.4折流板数目 (13)6.2接管 (13)第七章设计评述 (15)第八章设备结构图和流程图 (16)第九章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汇总 (18)9.1工艺参数汇总 (18)9.2物性参数汇总 (18)9.3结构参数汇总表 (18)第十章符号说明 (19)参考文献 (19)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和操作条件生产过程中需要将3500kg/h某有机物饱和蒸汽冷凝(冷凝温度51.7℃),冷却介质为井水,流量为70000kg/h,入口温度30℃。
要求冷凝器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液体冷凝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已知有机物在51.7℃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附表项目密度ρo,kg/m3 定压比容热c po,KJ/(k g·℃)粘度µo,P a·s导热系数λ0,W/(m·℃)汽化热r,kJ/kg有机物596 2.34 0.000180.13 357.4二、设计内容说明书要求:⑴封面:课程设计题目、学生班级及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冷凝器设计计算步骤
![冷凝器设计计算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42b3e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99.png)
冷凝器设计计算步骤设计冷凝器是在热传导和传热方面进行的工程设计。
其设计计算步骤如下:1. 确定冷凝器类型:冷凝器有多种类型,包括空气冷凝器、水冷冷凝器和蒸汽冷凝器。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凝器类型。
2. 确定冷凝器制冷剂:根据冷凝器应用场景和制冷剂的性质,确定所使用的制冷剂种类。
制冷剂的性质会影响到后续设计计算。
3. 计算制冷负荷:根据冷凝器所处的环境条件,计算冷凝器需要处理的制冷负荷。
这涉及到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可以使用热负荷计算软件进行估算。
4. 选择传热方式:根据冷凝器的工作原理和制冷剂的性质,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
常见的传热方式有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可以提高冷凝器的效果。
5. 计算冷凝面积:根据制冷负荷和选择的传热方式,计算所需的冷凝面积。
冷凝面积可以通过冷凝器换热系数和传热过程中的温差来计算。
6. 计算冷凝器传热系数:根据冷凝器的设计参数和制冷剂的性质,计算冷凝器的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是冷凝器换热效率的重要指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7. 选择冷凝水边界条件:根据冷凝器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冷凝水边界条件。
这包括冷凝水的进口温度、流量和压力等参数,需要保证冷凝水的供给能够满足冷凝器的实际工作需求。
8. 进行热力学计算:根据所选的制冷剂和制冷负荷,进行热力学计算。
这包括冷凝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和比焓等参数的计算,可以使用热力学软件进行准确的计算。
9. 进行传热计算:根据冷凝器的设计参数和制冷剂的性质,进行传热计算。
这包括冷凝器的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和传热量等参数的计算。
10. 进行流体力学计算:根据冷凝器的设计参数和制冷水的性质,进行流体力学计算。
这包括冷凝器内部的流体流动情况、压力损失和水力不平衡等参数的计算。
以上是设计冷凝器的一般步骤,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对于特定的冷凝器设计,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安装要求等。
壳管式冷凝器设计
![壳管式冷凝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5d93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d.png)
壳管式冷凝器设计设计壳管式冷凝器时,首先需要确定以下几个主要参数:1.工作条件:冷凝器的设计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确定,包括工作介质的流量、温度、压力等。
2.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一般是水或空气,其温度和流量也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3.设计温度差:冷凝器的设计温度差是指工作介质的温度和冷却介质的温度之间的差值。
温度差越大,冷却效果越好,但也会增加能耗和设备成本。
接下来,根据以上参数,可以进行冷凝器的具体设计:1.确定壳管式冷凝器的尺寸:首先需要确定冷凝器的尺寸,包括壳体的直径、长度和管束的数量。
2.确定管束的排列方式:壳管式冷凝器中的管道被称为“管束”,一般有两种排列方式:并列和串联。
并列排列是指多个管道并排连接在一起,串联排列是指管道依次串联在一起。
并列排列可以提高流量,但是串联排列有更好的冷凝效果。
根据工作条件选择适合的管束排列方式。
3.计算壳体和管束的热传导:壳体和管束之间通过传热的方式将热量从工作介质传递到冷却介质。
根据传热原理和设计参数,计算热传导的热阻和热传导率。
4.选取适当的冷却介质:根据工作介质的温度和压力,选择适当的冷却介质来降低工作介质的温度。
5.设计壳体和管束的材料:根据工作介质的性质和温度,选择适当的材料来制造壳体和管束,以确保耐腐蚀和耐高温。
6.设计壳体和管束的流动方式:冷凝器的设计要考虑流动方式,包括横流和纵流。
不同的流动方式会影响冷却效果和压降。
7.进行热力计算和优化设计:通过进行热力计算,确定冷凝器的传热系数和热负荷,然后进行优化设计。
8.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和防腐蚀措施:壳管式冷凝器要保证结构强度,以及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进行制造、组装和调试,然后进行性能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冷凝器的正常运行。
总之,壳管式冷凝器的设计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工作条件、冷却介质、温度差、材料选择、结构强度等。
只有通过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才能确保冷凝器满足工作要求,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能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凝器设计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摘要】本文介绍了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空调冷凝器的结构及特点,并详细论述了其设计过程,最后联系实践,制作出用于指导生产的工序指导卡。
【关键词】空调冷凝器、设计、工序指导卡
引言:换热器是制冷空调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性能。
因此,换热器的研究一直是制冷空调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
本文以冷凝器为例,对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空调换热器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概述
冷凝器的功能是把由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凝成液体,把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的热量(即制冷量)与压缩机耗功率相当的热量之和排入周围环境中。
因此,冷凝器是制冷装置的放热设备,其传热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整台制冷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的经济性。
冷凝器按其冷却介质可分为水冷式、空冷式和水/空气混合式。
由于空冷式冷凝器使用方便,尤其适合于缺水地区,在小型制冷装置(特别是家用空调)中得到广泛应用。
空冷式冷凝器可分为强制对流式和自然对流式两种。
自然对流式冷凝器传热效果差,只用在电冰箱或微型制冷机中。
下面仅讨论强制对流式冷凝器。
二、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的结构及特点
强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都采用铜管穿整体铝片的结构(因此又称管翅式冷凝器)。
其结构组成主要为——U形弯传热管、翅片、小弯头、分叉管、进(出)口管以及端板等(如图1),其加工工艺流程如图2。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主要部分:
1、U形弯传热管U形弯传热管俗称大U弯,其材料一般为紫铜。
为了减少金属材料消耗量及减少冷凝器重量,在强度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避免使用厚壁铜管。
U形弯传热管有光管和内螺纹管两种。
由于内螺纹管重量轻、成本不高,并且其内表面传热系数较光管要增加2~3倍1】。
因此,现在光管已基本上被内螺纹管代替了。
2、翅片
除非客户特别要求,否则翅片的材料一般为铝。
它有平片、波纹片和冲缝片三种形式,并且这三种形式的表面传热系数也相差较大。
对使用波纹片和冲缝片的管簇,其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目前尚无简单准确的计算式。
实践表明,采用波纹片和冲缝片时,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较一般平翅片分别大20%和60%以上2】。
由于空气通过叉排管簇时的扰动程度大于顺排,空气通过叉排管簇时的表面传热系数较顺排管簇高10%以上,因而,空冷式冷凝器的管簇排列以叉排为好。
为了使弯头的规格统一,一般管簇都按等边三角形排列。
为了使翅片有较高的翅片效率,保证弯头的加工工艺要求,管中心矩应是传热管外径的倍。
按等边三角形叉排布置的翅片管簇,对每根而言,其翅片相当于正六角形(如图3)
为了有效利用空冷式冷凝器的传热面积,并且保证焊接工艺要求,沿空气流动方向的管排数一般为1~4排3】。
为了增加铜管与翅片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整个冷凝器的换热面积,一般将翅片孔外沿翻边。
翅片的翻边保证了翅片的间距,同时也保证了胀管工艺。
图4为翅片翻边示意图。
为了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效果,必须避免或减小翅片与管面之间的接触热阻,使翅片与管面间保证良好接触,因此一般会采用机械胀管方法,其胀紧量一般为~㎜4】。
三、冷凝器的设计计算
1、设定有关参数5】
取当地大气压强P=,冷凝温度 ,蒸发温度,进口空气干球温度,进出口空气温差,则出口空气干球温度,制冷量,选用R22作为冷媒。
翅片采用冲缝普通铝片,管簇排列形式为正三角形叉排,铝片厚度δ=㎜,翻边高度㎜,传热管采用Φ7××内螺纹紫铜管6】,则孔中心距㎜。
假定迎面风速,有效单管长即两端板距㎜。
2、设计计算
(1)平均温度及对数平均温差
(2)冷凝热负荷查R22冷凝负荷系数图7】,当、时,其冷凝负荷系数,因此冷凝热负荷
(3)肋化系数
每米管长翅片侧面面积
8】
㎡/m
每米管长翅片间管面面积(即翻边面积)
=㎡/m
则每米管长总外表面积
= + = ㎡/m
每米管长总内表面积
㎡/m
所以肋化系数
(4)迎风面积
查干空气物理性质表,在大气压力P=、空气平均温度tm=39o C条件下,其性质如下:
在进风温度ta1=35o C条件下,
则冷凝器所需空气的体积流量
所以迎风面积
(5)迎风面高度(即翅片长度)
(6)迎风面上管排数
(7)最窄截面风速
(8)冷凝器的总传热系数目前,对冷凝器的总传热系数的计算主要有三种方法:(1)通过公式
来求;(2)直接取经验值(比如有的书上直接取 K=35W/(㎡.k));(3)通过经验公式
来求。
第一种方法计算精确,但过于复杂,不适合工程应用;第二种方法简单有效,但必须有在同一厂家较长的工作经验;第三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并且比较简单,适合工程应用。
下面将利用第三种方法来求K值。
但由于该公式没有考虑冲缝翅片和内螺纹管对K值的影响,因此我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粗略的研究比较,即利用计算K值
的理论公式,当τ=15并且忽略其分母的中间三项,分别让αo和αi一步步增加,以此得出它们对K值的影响。
其结果如图5和图6。
图5表明了在肋化系数τ=15时管外传热系数αo对K值的影响。
数据显示,开始时,αo每增加10%,K值可增加7%以上,但随着αo的继续增加,K值的增加逐步呈下降趋势。
但在αo的增加不超过100%情况下,αo 每增加10%,K值平均增加6%左右。
图6表明了在肋化系数τ=15时管内传热系数αi对K值的影响。
数据显示,开始时,αi每增加10%,K值可增加2%以上。
和管外传热系数对K值的影响一样,随着αi的继续增加,K值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当αi的增加达到250%时,αi每增加10%,K值只增加%左右。
在αi的增加超过200%但不超过300%情况下,αi每增加10%,K值平均增加%左右。
前面第二部分已经提到过,采用冲缝片和内螺纹传热管时,空气侧表面传热系数αo和制冷剂侧表面传热系数αi分别较一般平翅片和光管大 60%和2~3倍以上。
因此,计算冲缝片加内螺纹传热管的空冷式冷凝器的总传热系数时,我们可以在经验公式后面再乘以和9】,即
(9)冷凝器所需的传热面积
(10)所需有效传热管总长
(11)空气流通方向上的管排数
取整数n=2排
(12)翅片宽度
冷凝器的实际有效传热管长为L=nlN=2××18=,实际传热面积为A=L·ao=×=㎡,较传热计算所需传热面积大%,能满足冷凝负荷的传热要求。
此外,冷凝器的实际迎面风速与所取迎面风速相一致。
四、工序指导卡的制作10】
1、冲压工序指导卡
(1)翅片孔径、胀头及扩头的大小
取翅片孔径Φ= ㎜11】,胀紧量㎜,则胀头大小为 + -+×2=㎜
取Φ㎜扩头12】
(2)翅片片数
每片翅片的侧面面积
=㎡
每片翅片的翻边面积
=㎡
每片翅片的总面积
则翅片片数
(3) U形传热管开料尺寸
13】
详细参数见附图1。
2、焊接工序指导卡(见附图2)
附图1 冷凝器冲压工序指导卡
附图2 冷凝器焊接工序指导卡
1】参看《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
2】参看《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
3】有的书上是2~6排或2~8排,此处仅以科龙型冷凝器为参考依据。
(注:如果排数大于4排,过自动焊时就很难保证焊接质量。
)
4】此数据是依据科龙型冷凝器的工艺参数计算得出的,折算成接触率就是%~%左右,与《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里的0%~2%接近,但与有的书上的%~5%相差较远。
5】相关参数的假定是以国家标准和科龙型冷凝器为参考依据的。
6】Φ7××表示铜管外径为7㎜,管壁厚度为㎜,齿高㎜。
7】请参看《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或相关文献。
8】
9】 1+(60%÷10%)×6%=,1+(3÷10%)×%=
10】该卡的形式是以科龙空调公司热交换车间的工序指导卡为参考依据的。
11】该数值是依照科龙型冷凝器的工艺参数选定的。
科龙热交换器所用的翅片的孔径只有Φ和Φ两种,分别对应Φ7和Φ两种铜管。
12】该数值是依照科龙型冷凝器的工艺参数选定的。
13】此为经验公式,其中l表示两端板距,是铜管的收缩率,30是经验数值。